自由与钳制_充满矛盾冲突的内心世界_解读_诗经_郑风_将仲子_

合集下载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阐释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阐释

代才子佳人故事一般都遵循这样 的情 节模 式 : 小姐赠金后花 园 ,( 父母 )棒 打鸳鸯 两离散 。落难 公子 中状 元 ,奉 旨成婚
大团 圆。其 中, 父母 棒打鸳鸯 正是 这类 故事 发展 的关键情 节。 《 西厢 记 》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 、《 红楼梦 》中贾宝玉 与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都有类 似的情节。父母在这些文学作 品 中,充 当了爱情悲剧 的直接 制造者或幕后黑手 ,而反抗父母 包办婚姻 ,反抗父母 的 “ 父母 之命 ,媒妁之言”就被赋予 了 反封建意义 。 《 诗经 ・ 郑风 ・ 将 仲子 》原诗 是这样 的 : “ 将仲子兮 ,无 跄我里 ,无折 我树 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 ,父 母之 言 ,亦 可畏也 。将 仲子兮 ,无蹄我墙 ,无折我树桑 。岂 敢爱之 ?畏我诸 兄。仲可怀也 ,诸兄之言 ,亦可畏也 。将 仲 子兮 ,无蹄 我园 ,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 言。仲 可怀也 ,人之 多言 ,亦可畏也 。 ” 诗 中女主人公本来深爱着 叫仲子 的男子 ,但 因父母 和兄 弟 的阻挠 干涉和舆论压力 ,而欲爱不敢 、欲罢不忍 ,陷入进 退 两难 的处 境 ,不得不婉 拒男方 的追求 。《 毛诗序 》认为 此 并纷 纷从 空中坠落死去 、河水里 的鱼儿不见 了、路边 的树枯 死 了等让 人闻之色变的消息。 在被死亡 的恐惧笼罩 的环境 中, 卡逊的 《 寂静的春天 》以其哲理性 、辩证性 、科学性拯救 了 这个 世界 , 如 同那通过狭小窗户 的光芒 , 照亮 了人类 的世界 。 美 国总统 肯尼 迪读 过 《寂静 的春 天 》后 ,在 1 9 6 2年 , 他将 自己的视线 由经济 问题转 向了环境 问题 。他 成立了专 门
空 气 法 、清 洁 水 法 ,还 明 确 了环 境 评 价 制 度 。 1 9 7 0年 ,尼 克松总统在他 的首次 国情 报告 中强调保护环境 ,控制污染 的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分析及原文赏析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分析及原文赏析

《・郑风・将仲子》是古代一首著名爱,也是最早涉及父母干涉儿女婚姻,导致爱情悲剧主题的作品。

《诗经・郑风・将仲子》原文: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中女主人公本来深爱着叫仲子的男子,但因父母和兄弟的阻挠干涉和舆论压力,而欲爱不敢、欲罢不忍,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不得不婉拒男方的追求。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淫奔之诗”,现在人们都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这首诗以委婉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境,她一方面在父母、兄长、外人等各种势力的干涉下,不敢同情人接近,另一方面又确实想念情人,欲拒心不忍,最后只得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苦衷。

“将”在古代汉语里有“请求”的意思,“仲子”是诗中女主人公的男朋友,中国古代的排行都说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所以仲子就是排行第二的人。

然后她就说“无逾我里”,“逾”就是跳过去,“里”就是院墙。

这个仲子呢,常常跳墙,翻进去跟这个女子幽会。

所以这个女子就说“仲子哥你不要老跳我们家那个墙啊,不要把我们墙旁边那个杞树的树枝都折断了”,这是一个拒绝,可是拒绝是很伤感情的,所以诗中由此跳出了一句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这一句反问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她唯恐自己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所以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意思是说“我不是爱那棵树,我难道爱树甚于爱你吗?只因为害怕我父母啊!”我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这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一个“畏”字,既吐露了她对父母的斥责,也表现了她的胆战心惊!为了进一步抚慰心上人那颗受伤的心,可怜的女主人公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郑风诗经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郑风诗经

秋记与你分享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考据
• 《序》祭仲谏,《左传》: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 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爲之 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 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笺》段好勇而无礼,《左传》《史记郑世家》 皆无是语。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传》云:将,请也。仲子 ,祭仲也。踰,越。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杞,木名也。折,言伤害也 。《笺》云:祭仲骤谏,庄公不能用其言,故言请,固距之,无踰我里,喻 言无干我亲戚也。无折我树杞,喻言无伤害我兄弟也。仲初谏曰:“君将与 之,臣请事之。君若不与,臣请除之。”《释文》云:折,之舌反,下同。 杞音起。骤,仕救反。服虔曰:“数也。”君若与之,一本若作将。《读记 》:《传》将请也,马瑞辰《通释》云:“将当读如《楚辞》„羌内恕己以量 人兮’之羌。”。引王逸注:“羌,楚人发语词也。”洪兴祖《补注》:“ 楚人发语端也。”《文选》注:“羌,乃。”引《韩诗章句》曰:“将,辞 也。”又引《小尔雅》:“羌,发声也。”窃以爲所引《韩诗章句》当别爲 义,与羌无涉。《释文》将,七羊反,清纽,而羌溪纽,声纽不同,二字虽 叠韵,不当互用。若为发声语词,声纽不当有异。毛则以将请为双声,二字 中古分属阳耕二部,诸家拟构上古音,阳多用,耕多用,音位颇近。《说文 》云:“请,?也。”“?,白也。”《广韵》“白,告也正
鉴赏
• 诗序所言,有本事可证。《左传》开篇所记第一件大事便是有关这位 郑庄公的,后来选入我们的中学课本,叫做《郑伯克段于鄢》,郑伯 就是郑庄公。 • 郑庄公就是前一首《缁衣》中所歌颂的郑武公之子,是郑国的第三任 国君。庄公的母亲武姜生庄公时,难产,史上说是“寤生”,也就是 正常的出生应该是头先出来,而庄公是倒着的,脚先出来,把一个武 姜吓得要死,从此便不喜欢他。后来,武姜又给庄公生了个弟弟,叫 段,段的出生很顺利,武姜也就喜欢这个小儿子。武姜很想立段为太 子,但武公坚持原则,临死都拒绝了女人的请求。庄公即位后,武姜 仍然不死心,先是帮小儿子请封到一个叫制的地方,这是一个地理位 置很重要的去处,庄公很巧妙地回绝了,另封了一个叫京的地方给弟 弟,于是这个弟弟便有了京城大叔的称号。 • 这个时候,祭仲,郑国的国相便出面劝止庄公,说京这个地方不能给 段,因为违反礼制了。但狡猾的庄公借口母命不敢违,还说出了一句 经典的话来,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其实,庄公早就胸有成竹了,只等着弟弟自触红线和地雷。

诗经郑风将仲子主题考

诗经郑风将仲子主题考

诗经郑风将仲子主题考郑风是《诗经》中的一篇篇名,其中有一篇名为《将仲子》。

本文将以《诗经郑风将仲子》作为主题,探讨该篇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并通过对其中语言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意义。

《将仲子》是《诗经·郑风》中的一篇,作者是古代诗人,文化名人。

首先,我们来解读《将仲子》所表达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主角是一位名叫仲子的男子,他的哀歌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通过这首诗,作者表达了对似水年华的追忆和对家乡乡土之情的怀念。

整首诗中透露出作者思乡之情以及对故土故乡的不舍之情。

接着,我们来分析《将仲子》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的五言诗形式,每一句都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共有十四句,篇幅适中。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彼其之子,邦之司直,世所瞻也。

”这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邦国的形象化为一个子女,彰显了对邦国的敬仰之情。

另外,“日之方中,昏而不暝”中的拟人手法,则将日月亲切地赋予了情感,突显了仲子对兄弟和家乡的深深思念。

进一步解读诗歌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将仲子》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之情。

诗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穿透时空,触动读者的内心。

通过对家乡的追忆和思乡之情的抒发,诗人展示了对家乡乡土之情的怀恋和珍视。

这首诗将家乡视为生活之根、人情之本,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土地和亲人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将仲子》这篇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家乡土地和亲人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通过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将这种眷恋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家乡乡土和亲人的共鸣。

《将仲子》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意义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而言,虽然时代背景已经改变,但对家乡土地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却从未改变。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劝谏艺术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劝谏艺术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劝谏艺术作者:樊向飞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3期摘要:《将仲子》是《诗经》中一首劝谏诗,本文从层层递进、用词精当、感情婉转、以身作则四个方面分析该诗的劝谏艺术,提出对现代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将仲子》;劝谏艺术《诗经·郑风·将仲子》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关于其主旨,历来众说不一。

《毛诗序》云:“《将仲子》,刺庄公也。

不胜其母,以害其弟。

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郑笺:“庄公之母,谓武姜。

生庄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无礼。

公不早为之所,而使骄慢。

”[]都认为是讽刺郑庄公的。

朱熹继承了郑樵在《诗辨妄》中的看法,在《诗集传》中评《将仲子》:“莆田郑氏曰,此淫奔者之辞。

”[]姚际恒《诗经通论》:“女子为此婉转之辞以谢男子,而以父母诸兄及人言可畏,大有廉耻,又岂得为淫者哉!”方玉润《诗经原始》:“女子既有所畏而不从,则不得谓之为奔,亦不得谓之为淫。

”[]两人都提出该诗不是淫奔之诗。

《毛诗序》及郑玄笺过分拘泥于历史索引,试图将《诗经》中篇目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应,难免失于胶柱鼓瑟。

郑樵和朱熹则囿于“郑声淫”(《论语·卫灵公》)的偏见,目该诗为淫奔。

姚际恒和方玉润从文本出发,为该诗正名,提出女子“有所畏”“为此婉转之词以谢男子”,还原了诗歌的本来面目。

笔者认为《诗经·郑风·将仲子》是一首劝谏诗,以抒情女主人公对仲子的劝诫,说明不可逾越礼法。

诗中抒情女主人公对仲子的劝诫,层层递进、用词精当,感情婉转,充分体现了女主人公严守礼法的操守和对仲子的深厚感情。

一、层层递进《将仲子》共三章,抒情女主人公请求仲子不要逾越的地方,首先是“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其次是“墙”,垣也,是女子家的外墙;最后是“园”,所以树木也,指的是女子家的花园。

[]抒情女主人公所畏惧的事情,也从“父母之言”,逐渐变成“诸兄之言”,最后变成“人之多言”。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

《诗经》中的自由思想

《》中的自由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思想内容中的言论、婚恋、逃离国家暴政等方面。

文章旨在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于加深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认识。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反映我国先秦时期人类文明的伟大经典。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农业、社会矛盾、战争徭役、婚恋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祖先在先秦时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

它自创造初始就带着一些独特的气质,而自由的气息就是其中的一种,《诗经》中的自由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

二、内容中的自由思想
《诗经》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中涵盖着自由的气息,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论自由
《诗经》中有赞美国君的自由,如《齐风·猗嗟》赞美鲁庄公的仪容之美和射艺之高。

又如《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威风凛凛、志得意满、盛装美貌的国君形象,面对这样的国君,难怪诗人要发出“其君也哉”、“寿考不忘”的赞叹和祝福了。

《小雅》中的《南山有台》、《庭燎》以及《大雅》中从《生民》到《大明》等篇,也带有明显的颂美君王的主观意图。

诗经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郑风将仲子赏析这里作者给大家分享一些诗经郑风将仲子赏析(共含10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将仲子朝代:先秦原文: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简介:《郑风·将仲子》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共三章,章七句,一章一韵。

大致说一位女子为避口舌之嫌,吁求情人离自己居住的地儿远些。

语言明快,带有市井之风。

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大约经历了防范相对宽松,到逐渐森严的变化过程。

《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这种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淫奔之诗”,今人多不取此二说。

本诗往复回环,情韵相生,读之扣人心弦,是《诗经》中描写爱情的杰作。

注释:1、将(枪qiāng):请。

见《卫风·氓》篇。

仲子:男子的表字。

2、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里外有墙。

“逾里”言越过里墙。

3、无(勿wù):不要。

4、折:《毛传》:“折,言伤害也。

”5、树杞:就是杞树,就是柜柳。

逾墙就不免攀缘墙边的树,树枝攀折了留下痕迹,逾墙的事也就瞒不了人。

所以请仲子勿折杞也就是请他勿逾里的意思。

下二章仿此。

6、爱:犹“吝惜”。

之:指树杞。

7、母:古音“米mǐ”。

8、兄:古音xuāng。

9、种果木菜蔬的地方有围墙者为“园”。

“逾园”就是逾墙。

10、檀:树名。

译文: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

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表现手法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表现手法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表现手法
1、运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女性对爱人的思念和爱慕。

诗中的女
主人公以第一人称口吻,直接向情人诉说自己的情思,表达自己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这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使情感更加真挚,也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2、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深刻揭示女性的内心矛盾和担忧。

诗中
的女主人公在表达自己的爱慕和思念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矛盾心理。

她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被社会道德所谴责,也担心自己的爱情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这种内心独白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了女性的内心矛盾和担忧,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3、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女性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的
女主人公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敝笱在梁,其鱼鲂鳏”、“谷则异室,死则同穴”、“中心好之,曷维其亡”等句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定和追求。

这种手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深刻,也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4、采用重章复唱的形式,强化情感表达的效果。

这首诗采用重章
复唱的形式,通过反复咏唱,强化了情感表达的效果。

每一章的句子结构和韵律都大致相同,但又有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JIAO HAI TAN HANG/教海探航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胡金英《国风•郑风•将仲子》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史上主要有四种说法。

其一,两汉经学家皆以为这是一首讽刺郑庄公不能及时制止其弟共叔段谋反而导致叛乱的政治讽刺诗。

《毛诗序》说:“刺庄公也。

不胜其母以害其弟。

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其二,宋代经6诗序》,以为是n”(郑樵《诗传》),朱熹从之。

这虽是封建道学家的偏见,但至少可以肯定宋代学经这是一首关的诗其,代学以为是子婉拒绝男子「女心既有所畏而不从,不,亦不”(方〔润《诗经》)。

其四,闿为此诗“语语是拒,是招”。

诗中女主人公言似拒之,实乃招之。

(《诗义会通》引旧评)。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中的少的束缚的不要的诗,上,的而没有。

时代的大经历的过程。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可知代,还为男女青年的、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

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要被斥为”的。

到秋、战国际攵之防就严格多了。

《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妁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贱骂,可见社舆论已何其厉;《将仲子》表的,便正是一青年子在这种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构成,运用呼告手法,使诗境带有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把理性与情感的冲突表现得逼真动。

且看首章,开□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听令不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

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

这可把子知钻穴隙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

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呼告。

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有的。

《诗经》之《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之《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之《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原文】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将(qiāng枪):愿,请。

一说发语词。

仲子:男子的字。

一说,兄弟排行第二称“仲”,“仲子”犹言老二,指那个男子。

逾:翻越。

里:闾,即里门。

上古二十五家所居为里。

杞(qǐ起):木名,即杞柳。

又名榉。

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

树:种植。

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爱:吝惜。

这里指舍不得。

【参考译文】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

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哪是舍不得桑树呵,我是害怕兄长。

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

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仙泉新译】哥呀你听我说,请你千万莫跨入我的住地,小心折断杞树暴露了踪迹。

外面的杞树我并不在意,我只怕父母生气。

哥呀你已经在我心里,爹娘的责骂我也难以抵御。

哥呀你听我说,请你千万不要翻墙,小心折断桑树声音太响。

我哪是心疼桑树啊,我只怕惊动了我的兄长。

哥呀我真的很爱你,可兄长的怪罪会让我发慌。

哥呀你听我说,请你千万不可潜入我的家园,小心折断檀树真相难以隐瞒。

我真不是吝惜院子里的檀树,我只担心邻居们悄悄的议论。

哥呀我也很想很想你,但乡亲们的话语也将伤我的脸面。

【仙泉赏析】周朝男女虽然可以自由恋爱,但是也要遵循风俗。

《周礼·地官·媒氏》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三月三就是相亲大会。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两性关系:私会是自由恋爱还是“野合”?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两性关系:私会是自由恋爱还是“野合”?

从《诗经》看先秦时期两性关系:私会是自由恋爱还是“野合”?(文/一夏)春,为草木生长,一年之季首。

春季,气候回暖,万物复苏,这是一个生机盎然、让人蠢蠢欲动的季节。

天时、地利、人和,为青年男女的户外交往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季节的名词“春”逐渐演变成为男女情欲的代指,如“怀春”、“思春”等。

古代诗歌常以春景来烘托春心。

南朝吴歌《子夜四时歌·春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就是一首典型的怀春心曲。

古人重视天时地利人和,信奉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周代,为男女青年的恋爱、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选择自由。

但一过“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则会被斥为“淫奔”。

《吕氏春秋》云:在仲春,“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

蛰虫咸动,开户始出”(《仲春纪》)。

连蛰虫都从洞中苏醒,开始出洞活动了,何况人呢?《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 可见,在每年春天的仲春之月(二月),男女是可以自由择偶交欢的。

对发生在仲春的自由恋爱、不经媒氏的婚姻和男女“野合”、“私奔”等行为,政府不仅不禁止,反而下“令”使男女自由相会,要求未婚的男女必须尽快寻找配偶,否则还要加以惩罚。

《周礼》称之为“婚会”,《管子·入国》则称之为“合独”。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野有死麕》当然就是一首情诗,甚至是艳情诗。

但是这里把“奔”解释为“私奔”有望文生义之嫌。

先秦典籍《仪礼》中提到,正当的婚姻是需要具备“六礼”的,“六礼”备,则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

“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明代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中解释到:仲春建卯之月,阴阳交会,行婚礼顺天时也。

奔,谓先时未具六礼,过此则失时也,故亦许其成婚。

内则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是也。

凡不告庙而行纳采、纳征、请期、亲迎者谓之奔,此必因家贫凶丧荒札之故者而后许之,若无故而不备礼,及此时而欲成昏,谓之不用令,罚其父母及主昏者。

选择性必修下古诗文赏析

选择性必修下古诗文赏析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氓》(《诗经·卫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情感】本诗叙述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诗经》的语⾔不仅具有⾳乐美,⽽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下⾯是分享的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郑风·将仲⼦》 先秦:佚名 将仲⼦兮,⽆逾我⾥,⽆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母。

仲可怀也,⽗母之⾔亦可畏也。

将仲⼦兮,⽆逾我墙,⽆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亦可畏也。

将仲⼦兮,⽆逾我园,⽆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之多⾔。

仲可怀也,⼈之多⾔亦可畏也。

【译⽂】 仲⼦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母。

仲⼦哥实在让我牵挂,但⽗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

仲⼦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哥啊你听我⾔,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毁谗。

仲⼦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毁谗也让我害怕。

【赏析】 《郑风·将仲⼦》所表现的,便正是⼀位青年⼥⼦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盾⼼理。

⾸章开⼝即是突兀⽽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兮,⽆逾我⾥,⽆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不免莞尔⽽笑:诗⾏中分明透露着,有⼀对青年男⼥正要私下相会。

热恋中的男⼦(仲⼦)⼤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过园前来相会的⽅案。

这可把⼥⼦吓坏了,须知“钻⽳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母、国⼈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上⼈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往哪⾥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

这呼告是温婉的,⼀个“将”(愿)字,正传达着⼥⼦⼼间的⼏多情意;但它⼜是坚决的,那两个“⽆”(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读者读得再深⼊些,当还能想见⼥主⼈公此刻因惶急⽽变得苍⽩的⾯容,还有“仲⼦”那因被拒绝⽽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主⼈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节绝妙的内⼼表⽩:“岂敢爱之?畏我⽗母。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赏析《将仲子》是我国最早的一首爱情诗,它是《诗经》的第二十三篇。

关于《将仲子》一诗的创作背景,学者们已经争论了几千年,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个:一个是以为它的内容多半是当时卫国婚姻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是以为它的创作年代是春秋晚期。

这两个说法都很有道理,但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从全诗看来,只能体现出当时人民生活中的某些侧面,而不足以反映整个社会风貌,更不用说去了解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态度。

《将仲子》是从表现夫妻恩爱这一角度来揭露社会上不合理现象的。

《将仲子》可以说是描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怎样布置家庭,怎样教育孩子,丈夫对妻子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等,每一问题的提出都是那么亲切自然,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没有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

下面就对全诗做一下具体分析:一、三章回顾往事,点明主旨:当天要举行祭祀祖先的典礼,他们的女儿马上就要嫁给他人了。

马上就要嫁人了!多少新娘子哭得昏天黑地,肝肠寸断,也是无法挽回了。

新娘子如果再哭,那她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本诗大约作于公元前688年左右,这一年,正值卫庄公二十三年。

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及贵族们的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美女,而且一般都不会超过三个人,其中有的是父兄所赠,有的是交换而来,有的是被掠夺而来,有的则是为某个国君服务时自愿献出的。

可是,卫庄公却一口气娶了五位女子。

他把老大老二都封给了大夫,剩下的三个才送给了太子。

庄公二十三年春天,卫庄公便要带领群臣,前往祖庙祭祀,可同时又要准备再娶三位新妇,给老太子纳妃。

新妇即将进门,庄公的旧妻也不免伤心落泪,但他不加约束,反而任其痛哭。

这时候,太子长得漂亮英俊,深得父王的喜欢。

太子妃便想方设法哄母后开心。

她跟太子商量说:“娘娘曾听说,古代周文王有太姒、太任、太姒,周武王有太姜、太妊,这些都是天下太平,子孙繁盛的祥瑞之兆。

如今周室虽衰微,但我们却因缘分好,一下子就得到这么好的两个媳妇。

《将仲子·《诗经》》原文与赏析

《将仲子·《诗经》》原文与赏析

《将仲子·《诗经》》原文与赏析《诗经》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春秋时期流行在郑国(今河南新郑一带)的一首闺中少女的艾怨之作。

少女向她热恋着的情侣吐诉热爱之情,又倾述对礼教束缚的愤懑之意。

这在最早的闺怨诗中,是别具姿容的。

自由恋爱,结婚成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正当要求。

可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男女爱情就受到种种社会意识的支配和束缚,从而形成自由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矛盾冲突,自然迸发出怨气怒言。

《诗经》时代人们已被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我们从当时“政策”容许的情况下,人们自由舒畅地谈情说爱,可看到青年多么渴求人格的自由,人性的解放。

《周礼·媒氏》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统治者规定每年春天二月作为“开放月”,让青年男女自由选择对象,自由同居,是为了蕃殖人口的需要。

《郑风》中不少篇什,反映了他们自由奔会的欢畅。

但这种“开放”是有限度的,为时也是不久的。

“礼”是当时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礼记》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已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和道德的规范,钳制着人们的意识。

《周礼·媒氏》就记载,男女结合,必须通过媒妁之言,要有父母之命才能正式结婚。

孟子也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这在《诗经》中也有直接反映。

《齐风·南山》:“取(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妻如之何?匪(非)媒不得。

”《鄘风·柏舟》:“之死矢(誓)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将仲子》先秦:佚名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仲子哥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

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哥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

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

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赏析】《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

首章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不着头脑,细细品味又不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着,有一对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

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

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章那三句的突发呼告。

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着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不要)字,简直没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

《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将仲子》是《诗经·郑风》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热恋中的少女赠给情人的情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诗经·将仲子》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院里,不要攀折杞树枝。

哪里是我吝惜它,只是害怕我爹妈。

仲子哥啊我想你,爹妈知道要责骂,叫我心里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你,不要翻进我墙里,不要攀折桑树枝。

哪里是我吝惜它,只是害怕我兄长。

仲子哥啊我想你。

兄长知道要责骂,叫我心里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你,个要翻进我园子,不要攀折檀树枝。

哪里是我吝惜它,只是害怕人闲话。

仲子哥啊我想你。

别人知道要闲话,叫我心里真害怕。

赏析诗中的女于对仲子充满爱意,却怕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不敢大胆往前走,欲爱不成,欲罢不忍,陷入两难处境之中。

这是非常现实的处境,选择也只有妥协或者反抗,中间道路似乎少有可能。

应当说两难处境是我们必须经常面对的一种生活状备。

这时,你只能选择是或不是,不可能作任何解释,不可能作任何别的选择,其实,这是非常残酷的。

残酷的并不是是或不是这两个对立的方面,而是你无处可逃,迫不得已,没有退路,或者妥协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

你的退路,你的回旋余地,统统没有。

因此,别无选择的痛苦,恐怕比其它痛苦更加深刻。

它的实质是:你清楚明白地知道现实违背自己的意愿,然后被迫屈从于现实,毫无反抗和逃避的机会。

此外,外在力量——他人的阻挠和言论——对个人意志扼杀,也是极其可怕的。

人言可畏,在于他人言论所形成的氛围,对你构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在于人们懂得,一般人不会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会不在乎照别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

《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中的情爱诗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一种是直率、大胆而浪漫的,如《郑风·溱洧》,写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边,相约游嬉,表达爱慕之意。

《召南·摽有梅》,将一位待嫁女子焦急等待求婚、成亲的心情毫不掩饰地展显露来。

《郑风·褰裳》写女子求爱的爽快、泼辣态度,毫无掩释。

《召南·野有死麇》写男女幽会嬉戏,十分大胆而浪漫。

另一种温文典雅。

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睹;《舟南·关睢》写青年男子爱慕采荇女子而求之不得的痛苦相思;《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几的爱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寝食不安的深切相思;《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冷清、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主人公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于景象和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相思竿追怀之情。

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

《舟南·桃夭》与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齐风·鸡鸣》表现了一对夫妇缠缠绵绵的情爱;《郑风·风雨》是写夫妇久别重逢的诗。

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哀怨凄切。

情爱诗的内容:1、歌咏美丽的爱情。

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

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显露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与钳制:充满矛盾冲突的内心世界解读 诗经 郑风 将仲子!胡文广,王剑和(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河北张家口075000)收稿日期:2010 10 09作者简介:胡文广(1953 ),男,河北海兴人,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摘要:即使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礼教的钳制,男女青年渴望爱情自由,憧憬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难以实现。

正是封建礼教对青年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沉痛;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无数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人为悲剧。

将仲子!这首诗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还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诗经 郑风 将仲子!;爱情婚姻;封建礼教;社会意义中图分类号:I 207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951(2010)06 0009 03∀∀在中国灿烂的古代诗苑里,名篇佳作不可胜数,而 诗经!却是最早点缀并为之增色的一束奇葩。

这部蕴涵丰富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00年 前600年)约500年间产生的305篇作品。

诗人运用熟练而高超的艺术表达技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

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部诗歌总集的精华基本上集中在 风!诗里。

朱熹在 诗集传序!里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1](P17)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诗在 风!诗中确实占有相当的比重,这说明歌咏爱情是文学尤其是民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风!诗中的爱情诗大都写得真实、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中有对自由幸福的歌唱,也有遭受苦闷的咏叹,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展示着男女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将仲子!这首诗却独具一格。

它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完全属于后者,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其诗云: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2](P50)为了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此诗的基本情调,必须先排除汉儒及后代解诗者对它的干扰,揭开给它蒙上的层层面纱。

汉儒以美刺为中心,把 诗经!的思想内容大都弄得面目全非。

比如将这首诗附会为#刺庄公也。

不胜其母,以害其弟。

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

∃( 毛诗小序!)[3](P113 114)到了宋代,理学家朱熹仍然没有摆脱儒家诗教的格局,又指责此诗为淫奔之诗, 诗集传!引#莆田郑氏(即郑樵)曰:%此淫奔者之辞&∃[3](P113 114)作注。

这种偏激的观点遭到清代 诗经!研究者的尖锐批评。

姚际恒在 诗经通论!中说:#女子为此婉转之辞以谢男子,而以父母诸兄及人言为可畏,大有廉耻,又岂得为淫者哉!∃[3](P113 114)方玉润在 诗经原始!中说得更为明确:#盖女心既有所谓而不从,则不得谓之为奔,亦不得谓之为淫。

∃[4](P205)解读这首诗,只有彻底清除封建时代解诗者设置的迷障,才能看清诗的真相,不然,就会给正确理解诗的本义带来很大困难。

将仲子!实际上是一首爱憎交织、动人心弦的情歌。

在这里,我们还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诗作的历史背景,以有助于鉴赏并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恋爱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正常的必然现象,也是人类生命无限延续的需要。

这种几乎人人经历的生活过程,本应是个人意愿的体现,不应受到过多的干预,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如果说先秦时代男女恋爱择偶在某个地域、民族、阶层中还有一定自由的话,那么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礼制的出现,这种自由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观念,特别是礼教的支配和束缚,从而形成了情感与伦理观念的撞击。

礼是当时统治阶级约束人民、限制个性舒展的文化枷锁,人们追求爱情、争取个性解放的自由是极为有限的。

虽然 周9 第26卷第6期2010年12月∀∀∀∀∀∀(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H ebei N o rth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 Edit ion)∀∀∀∀∀∀Vol 26N o 6Dec.2010礼地官媒氏!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5](P44)这也仅仅是在统治者规定的#活动月∃内,有那么一点自由欢畅的情景。

尽管 风!诗中也有不少诗篇反映了男女青年自由奔会的场面,但这种自由的机遇是很少的,为时也是短暂的。

孝经广要道章!中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5](P5) 论语颜渊!则说得更为具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P53)礼作为狭隘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始终多方面钳制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已不是维护群众利益的规范。

此时的礼,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调节主客观矛盾,为了保持人的需求欲望与条件之间的动态平衡而设,但它规范人们行为的根本目的,已是处于完善统治者自身利益的需要。

恩格斯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

忒俄克里托斯和莫斯赫曾歌颂其爱情的喜悦和痛苦的那些牧人,郎格的达夫尼斯和赫洛娅,全都是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隶。

∃[6](P72 73)恩格斯的这段话也符合中国周代社会的历史情况。

据 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婚姻问题必须经过媒妁的介绍,才是合礼的。

只有#规定∃允许了,男女才能正式结合。

不然就要受到处罚。

有的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媒人介绍,连钻洞扒着门缝互相偷看一眼都要受到指责,就更不要说爬墙私自会面了。

如果私奔,就会被父母和社会人士更瞧不起了。

正如 孟子滕文公下!说的:#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5](P37)这在 风!诗中也有直接的明显的反映。

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2](P195) 诗经幽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7] 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P115)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1](P51)这些都充分说明,在 诗经!时代,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已经开始受到严格的限制,而少有己见和择偶的自由性了。

将仲子!这首诗就是当时不能自由恋爱的真实写照。

诗中写一位姑娘与仲子产生了热恋感情,并且不断地幽会,仲子甚至还翻越墙头到她家中,她处于外界的压力,只好规劝仲子不要冒险,以免引起闲言碎语。

第一章开头三句说:#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这里的#折∃字值得注意,它不是#采折∃的#折∃。

在这特定的语境里,#折∃字有攀折、拉折、踩折等意思。

青年男子是想借助、利用围墙附近树木的支撑力量,以顺利完成翻越墙头的系列动作,不是有意识地去采折、破坏树木,其目的是想借用外物快速地翻越墙头,以便及早见到心爱的恋人。

这几句的大意是,善良的姑娘以请求的语气对仲子进行由衷的劝告:求求你仲哥啊,希望你不要拉、踩树木,翻越墙头到我家里来。

这种做法难免损害周围的树枝,留下越墙的痕迹,一旦被人发现会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烦。

从表面看,好像在谢绝仲子的求爱,故意表现出一点厌倦、冷漠之情。

可是她又非常担心,怕引起男方的误会,产生情绪方面的异化,所以下边紧接着说:#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这里道出了规劝的缘由,并不是吝惜树木,原来是基于外因,害怕父母的责骂。

虽然如此,这位姑娘对恋人的情思还是大胆地袒露了出来:#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诗的大意是说,仲哥啊真想念你啊,父母的谴责也可怕啊。

从这平和委婉的言辞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怀着极其沉重而又羞怯的心情,慑于父母的压力,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说的。

实际上这位姑娘的心思和仲子是一样的,互相爱慕着对方。

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两个人在情感表现的程度上或许有所不同。

再从两个人的性格上看,区别可能在于,一个是偏重内向的,一个属于外向的。

从诗句里我们体会到,那个姑娘是个要脸面的人,她不像仲子那样表露的大胆而明朗。

从男方的角度看,是爱情的力量促使仲子鼓足了勇气爬墙越垣。

这位小伙子在爱情的感召下,追求异性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够妥当(也许越墙的举动是在夜间进行的)。

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不发达,不像现在有先进的通讯工具,不能快速地取得联系,再加上大门紧闭,别无选择,也就只好这样了。

再从女方的角度说,从诗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女子实际上也同样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尤其是在仲子几乎不顾一切的追求中受到感动,产生了感情,于是便始终不渝地深切地爱着仲子。

可是在体现出家长制权利的那个时代,没有得到父母的许可,在没有正式#批准∃以前,她是不能擅自进行此项甜蜜活动的。

若有半点#越轨∃的举动,就要受到父母、诸兄的责备以及外人的非议。

这来自家庭内部和外界的多方面的压力,不仅使她受到孤立,而且使她饱受不尽的烦恼与痛楚。

即使这样,诗中的主人公也没有完全屈服于所面临的困境,爱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在她的内心深处并不拒绝仲子。

她并没有因为礼教的钳制与外界的干涉而放弃或动摇追求爱情的坚定信念,也没有变异已经萌发的爱的心态。

从这一连三章的#岂敢爱之∃、#仲可怀也∃的心声里,可以体会到,她蕴藏着强烈的执著的爱情,以及对当时礼教压制个性的极端不平和抗争。

虽然她不像 鄘风柏舟!及其他一些诗篇中的主人公那样向礼教勇敢地做出公开反抗,缺乏一种理性的批判意识,且争取婚姻自由、控诉封建礼教的力度不够,显得有些微弱,但是,从她幽怨的倾诉中,能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造成了多少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人为的悲剧,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语言亲切委婉,注意人物心态的刻画,是本诗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诗中的语言虽然多为四言句式,但我们读后并不觉得语言急促、言辞粗暴,而是有一种舒缓、和蔼的感觉,倒是感到诗中的女主人公吐露着一种畏难的情绪,表现出一种10201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无可奈何的心态。

从#无逾我里∃、#无逾我墙∃、#无逾我园∃以及#无折我树杞∃、#无折我树桑∃、#无折我树檀∃一连串的步步紧逼的表象看,似乎是向主动求爱者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但是我们仔细品味,其实不然。

从#仲可怀也∃的反复浩叹中便体会到,她对仲子的举动,明着劝阻,暗里却为他设想秘密约会的途径,以便顺利地真诚地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实质上是女性心灵的一种热切的期待。

她的劝说,是不要仲子蛮来,并不是格外珍惜杞、桑、檀这些树木,不论是一般的还是名贵的,而是担心#逾里∃、#逾墙∃、#逾园∃以及损伤杞、桑、檀的行为容易被人发觉,也显得不够文明,同时,从一个侧面也相应地反映出仲子的鲁莽,这样势必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