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掌握基础知识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二)研读分析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素养目标1.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关于“孝”的古今资料,对“孝”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
2.学会制订活动计划,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感受。
3.能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重点:对“孝”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用感恩的心态努力学习,积极生活。
知识链接说文解字: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
”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统》:“内则以孝于亲。
”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预习导学】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
那么,你知道哪些“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1.小组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关于“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评分标准】各组依次展示,符合主题,一则名言警句积1分,重复不计。
2.收集并展示关于“孝”的古今中外故事,用语简洁,内容完整。
【评分标准】举手抢答,快者优先;三分钟内完整讲述,故事要符合主题,不能编造;一个故事积5分,重复不计。
【答案】1.示例:(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2)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挚虞(3)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4)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6)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治章》(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2.示例: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第四单元 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红河中心小学曹绪泉温馨寄语: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单元内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过去战争中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你知道现在有一些地区的孩子又是怎样面对还不太平的世界?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
其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讲的都是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会给你带来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会让你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一、单元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能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训练重点:本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一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阅读方法,练习运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
三、导学措施:1.本单元的阅读,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读文方法,采取“默读,朗读,浏览,分角色读,诵读等方法进行。
如《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要重视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英雄雨来》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可以练习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诗歌,可以采取诵读的方式,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关于口语交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技能:学会利用数字、图表、报刊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难点:学会利用数字、图表、报刊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宝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此,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_____________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5.水污染的形成: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⑶生活_____________。
6.水污染的危害:⑴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导学案(6课时)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1.快速寻找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2.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3.易错点、易混点:学生对论点把握不准确4.拓展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读、思、写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激趣导入大家还记得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的一部小品《卖车》吗?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
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一样。
看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
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生疑,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①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锲而不舍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年级英语第4单元自学导学案及答案
四年级英语第4单元⾃学导学案及答案四年级英语⾃学导学案⼀学习内容:Unit4 At the farm A Let’s talk学习⽬标:1、我能听、说、认读句型:Are these carrots? Yes, they are./ No,they aren’t. What are these? They ’re tomatoes.2、我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句型What are these? They’ re …询问并回答各种蔬菜或动物的名称。
3、我能够在情境中恰当运⽤句型They ’re so big/long/cute…描述物品特点。
学习步骤:⼀、新知预习1、请翻开课本P38,Let’s talk听录⾳3遍,请认真听并回答问题:What colour are these tomatoes?They are .2、跟读对话录⾳2遍。
写出下列单词的中⽂意思:these tomato carrot3、⼤声朗读课⽂两遍并回答问题:Are these carrots?What are these?4、Let’s play 跟读录⾳两遍,⼤声朗读两遍并试着理解对话的意思。
⼆、知识点⼩结:复数复数复数1. this →these carrot →carrots tomato→tomatoes2.询问近处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句型:What are these?答语:They are……Are these……? 肯定回答:Yes,they are. 否定回答:No, they aren’t.三、⾃我检测:(⼀)单项选择( )1. I like .A. carrots B . carrotes C. carrot( )2. --What are these? -- are carrots.A. These B .Those C. They( )3.The tomatoes yellow.A.is B .are C. am(⼆)连词成句(1) Are tomatoes these ?(2) are What these ?(3) big They’re so !(4)carrots are They .三、选择正确的翻译( )1.这些是什么?A. What are they?B. What are these?( )2.这些是西红柿吗?A. Are these tomatos?B. Are these tomatoes?( )3.不,它们不是。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期末复习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分: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名称课时名称课标要点重点难点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1.把握“一个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从产生、发展、完善到确立对世界的统治2.关注“一条主线”: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发展3.理解“一个关系”: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关系4.掌握“四个要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把握“一条线索”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到完善。
2.关注“两种政体”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3.掌握“三次主要革命”: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4.理解“三个发展趋势”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第二部分:教材习题变式1.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
这一设计反映出()A.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B.“日心说”促进思想解放、社会进步C.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权威受到质疑D.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420年到1463年之间,一个名为布鲁涅列斯基的建筑师,为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设计了一个高106米的八角形圆屋顶-大圆顶不再盖住封闭的空间,开有窗洞的圆顶让阳光射了进来”可知,教堂巨大的穹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教堂内部,这体现了人类奔向自由的精神,反映出人们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君主集权成为意大利人的共同追求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一书,提出振聋发聩的“日心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导学案一、复习课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原子序数、周期和族的含义,可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化学式、离子、原子团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
熟练书写常见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和物质的名称和符号(或化学式)。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的标示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
【课前预习】自我检测: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由和决定(即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元素原子的或;34、确定某种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如:a)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如Na+、Mg2+、Al3+等;b)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如H、O、Ne、Cl、Ar等;c)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如Cl-、、S2-、F-等。
5、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显正一价的元素有_________;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第二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有____________。
7、空气中最多的一种物质_____;物质燃烧需要的一种气体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族“家庭成员”有(写三个)_________。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
根据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知道那些信息?①;②;③。
2、把下列物质以Cl 化合价由高到低为标准排个队。
> > > > 。
HCl HClO KClO 3 Cl 2 HClO 43、由C 、H 、O 、N 和Na 元素按要求填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最简答的有机物____,溶于水显酸性的氧化物_____,纯碱______,8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3.丰收了∣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3.丰收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丰收了”的概念。
2.了解多个数的加法。
3.能够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2.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多个数的加法”的概念。
2.解决多个数的相加问题。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多个数的相加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丰收了”的,你们知道‘丰收了’指的是什么吗?学生们回答:“丰收了”是指农民在农作物收成好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老师:非常好,小朋友们已经很懂这个习惯用语的意思了,那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关于“丰收”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引入学习老师:如果我有一颗苹果,再加上两颗梨子,你们知道我手上一共有几颗水果吗?学生回答:三颗。
老师:非常好。
请看下面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一颗苹果,一颗梨子和两个香蕉,我手上会有几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3. 梳理规律老师:如果你们已经结合之前的两个问题,发现了一个规律,请大声告诉我。
学生:三个水果加上两个水果等于五个水果。
老师:好极了,你们说得非常对。
请看下面这个问题,如果我有三颗苹果和两个橘子,我手上会有多少个水果呢?学生思考。
4. 小结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掌握了多个数相加的规律,现在让我们做个小结:多个数的加法就是将多个数相加,得到所有数的和,求和的时候先将其中两个数相加,再将和与另一个数相加,以此类推。
5. 练习老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你们能否口算出“1+2+3+4+5+6+7+8+9”的和呢?请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计算。
6. 实践应用老师:“丰收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用语,它出现的场合可以是在庆祝农民大丰收的时候,也可以是在生活中轻松愉快的时候使用。
那么请大家动手模拟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丰收了”的情况下,你们会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计算产品数量呢?学生们拿出板书笔和纸,开始计算。
8.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了解物质简单分类的方法,能区分常见物质。
技能: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难点:了解物质简单分类的方法,能区分常见物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水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_____色_____味气体;②密度比空气_____;③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色火焰,放出大量_____。
注意:点燃氢气前必须__________!4.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其中,又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纯净物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单质是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
6.氧化物是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_____,且其中一种元素必须是____________。
氧化物不等同于含氧化合物,氧化物有且仅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一定是____________;含氧化合物可以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或由____________元素组成,一定含____________元素。
第四单元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导学案编号安居育才中学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新课堂,我自学,我合作,我展示,我快乐!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成功!) 1. 认识空气的组成成分; 2. 学习应用实验探究问题;3. 通过空气成分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的过程;4. 运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
二、重点、难点1. 空气的组成成分;2.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三、知识链接1) 1775年,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得1/5,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和化学家拉姆塞合作开始了稀有气体的发现史。
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般原理: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里燃烧或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把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耗尽,根据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其它气体一般不支持燃烧。
3) 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以下种物质燃烧消耗氧气的情况:Fe+O 2 → Fe 3O 4(固体) C+O 2→CO 2 (气体) P+O 2 →P 2O 5(固体) Cu+ O 2→CuO (气体) 蜡烛+O 2→CO 2 +H 2O四、学法指导(积极参与,认真分析,实现自我!)1、一般来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
但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各成分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2、实验测定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请同学注意理解分数的意义哦! 五、自学导航、合作探究: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哪些?2、现在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3、阅读知识链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一般原理,思考回答:选择什么药品来做实验最好?你不选其他物质的理由是什么?4、如图所示,思考是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 )固体。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练习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复习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单元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主题明确、内容具体的习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难点(1)能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复习,独立完成生字词的书写、课文内容的回顾等任务。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3、探究学习: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生字词巩固1、听写本单元的生字词,同桌互相批改,纠正错误。
2、针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重点练习,如“魂”“榆”“畔”等。
3、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二)课文内容回顾1、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例如,在《古诗三首》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三)阅读方法指导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和段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2、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描写手法等方面入手,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写作技巧运用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课前预习1.回忆一下小学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2.回忆一下小学三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能否简单地描述一下?3.你能否尝试从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习的经验中,归纳总结出一个“除法”算法的步骤?导入新知老师可以用实物或者图示来展开导入。
例如,提供三个带有数字的盒子,让学生算出每个盒子里分别有多少个物品,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将其中一个盒子里的物品平分给另外两个盒子,引出“除法”概念。
教学过程1.根据预习及导入内容,简单地回顾一下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列举一个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口算的方式解决,并讨论各种口算的思路和方法。
3.引出笔算的概念,然后讨论如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可以将笔算分为三个步骤:整除、余数、调商。
–整除阶段:学生先尝试精确地进行整除,即将除数尽可能地除尽。
–余数阶段:若有余数,先将余数乘以10,再除以除数;若没有余数,可省去这个步骤。
–调商阶段:将得到的商写在上一步的下面,计算商乘除数的结果,并将其减去上一步得到的结果,就得到这次计算所剩下的余数。
如果这个余数不为0,则需要调整商的第一位。
4.以例题加强学生的笔算能力:841÷23。
–整除阶段:将23除进8中(23×3=69,小于84),商写在一旁,余数为841-69×23=4。
–余数阶段:将余数4乘以10,再除以23,得到商0余17。
–调商阶段:将此商加在之前的商上,得到3+0.17=3.74。
练习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要求学生写出整个笔算过程,并检查他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总结和拓展1.要求学生将今天学习的除法笔算过程总结一下,写成一篇小文章或者图文并茂的汇报。
2.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导学案教学内容本课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乘法中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规律,掌握乘法运算中0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准确进行笔算乘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准确的笔算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规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规律,并尝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笔算乘法。
4.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更多实例,讲解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并强调注意事项。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的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重点,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注意事项以及典型例题。
同时,板书应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规律。
2. 拓展练习:完成课后拓展题,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3.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道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主讲稿导学案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 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 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 息。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
课标分析
一、本年段的学习目标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读与鉴赏】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有一定的基本认知,从“关注”和“感受”两个动词中,探究情节和环境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单元内容组成,了解单元结构与联系。
4.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对于这一要素,统编教材有这样进阶性的安排。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设计情节,把故事写完整,并通过环境、心理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因此,这与之前的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编写童话等有所不同。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导学案导学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导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一篇有趣、有情感的作文。
导学重点:明确文章的主题和写作内容,进行故事情节的设计,正确运用写作技巧。
导学难点:选取适合的故事主题,抓住情节的转折点,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作文的主题《笔尖流出的故事》。
学生可以展示笔尖,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笔尖?如果笔尖有故事,你认为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呢?二、新知呈现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课件等工具,呈现故事写作的六大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情感、结局。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每个要素,并提醒学生,写作时要对这六个要素进行选择和安排。
三、讲解教材教师可以讲解教材中关于写作的部分,例如介绍这篇作文的主题和情节展开等。
四、思考问题1. 这篇作文的主题是什么?2. 故事的人物是什么样的?3.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点?4. 故事的事件有哪些?5. 故事的情感是什么样的?6. 故事的结局如何?五、小组讨论老师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故事的情节设计。
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六、展示讨论结果让一些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设计的故事情节,并让全班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出最受欢迎的故事情节。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设计的故事,并交给老师评阅。
导学案结束。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步骤可以作适当调整。
)八、学生自主创作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和课堂讨论的启发,学生可以开始自主创作自己的故事。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创作指导:1. 确定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主题,比如讲述一个平凡的小学生如何通过一只魔法笔的帮助,完成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冒险故事。
情节可以包括小学生发现了魔法笔,学会了使用它,然后用魔法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却也在冒险中受到了一定的考验。
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4—4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学: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习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二)展示质疑预习任务(课前)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在书上填出例1中用图形、符号、字母表示的数。
2、思考:这3道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a×b=b×a 可以写成:a〫b=b〫a或ab=ba(a×b)×c=a×(b×c) 可以写成 (a〫b)〫c=a〫(b〫c)或(a〫b)〫 c=a〫(b〫c)。
2、阅读理解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试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3、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四)精讲精导1、大家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符号或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用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运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字母和数字相乘时如果省略乘号和小圆点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
2、填一填。
(1)小苗体重36千克,比小红重a千克,小红体重()千克。
三、用中学习(五)过关检测:。
1、(1)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x×y( ) 7×a( ) 1×a( ) y×3+9( )(2)下面式子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过来。
第四单元导学案五课时
)m )㎡ )小时 )元
35g=( 90 秒=(
)kg )分钟
68ml=(
)L
60 千克=(
)吨 )立方米
7890 立方分米=(
5、一批货物重 80 吨,运走 17 吨。运走了几分之几?剩下的占总数的
3
勤于探索
求真至善
崔坝小学“361”快乐课堂导学案
自学——展示——反馈
1、把(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 )。表示其中 1 份的数叫做( )。 2、有 12 枝铅笔,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 ( 3、 “一箱桔子吃去了 3 。 ” 这是把 ( 4 ) 看作单位 “1” ,
位 1 平均分成( )份 ,取这样的( )份。 4、 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是个、 十、 百、 千、 万„„ 同样分数也 ( ) 计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 5、补充说明:分母不同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 )。一个 分数的分母越小,其分数单位越大;分母越大,其分数单位( )。 四、对学、群学(8 分钟) 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6
勤于探索
求真至善
崔坝小学“361”快乐课堂导学案
自学——展示——反馈
5 第六关: 涂颜色。 (选一幅图表示它的 6 ) (展示作品)
三、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2、师生评价。 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应用分数的意义的知识解决了很多数学 问题,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了重重关卡,帮助喜羊羊救出懒羊羊。请把今 天的收获与家人分享,把学习心情写进数学日记里。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练习 分数的意义: (1)分率: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一般没有单位) (2)数量:具体数量多少, (一般有单位) 第三课时 分数与除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夯基础多锤炼,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第四单元导学案16 《化石吟》导学案 (教师用)【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guǒ裹藏cōng lóng 葱茏zhuó yuè 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参见第3、4、5、6节)②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③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一、导入: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组【单元导读】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
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落花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珍珠鸟》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是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学习专题,让我们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书来品位语言,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
◆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表达顺序等。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③“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4、精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内积累】1、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课外推荐】多读一些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或者名人名言,从中得到启示。
如:《鼬鼠和狮子》、《桂花树与迎春花》等13 钓鱼的启示(二课时)【知识链接】1、你知道吗?鲈鱼:鱼名,鳍科。
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
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
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
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
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产卵期间禁捕。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是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课前预习】1、我能对课题提出问题:2、我会读写本课的14个生字及词语。
3、梳理文章:课文一共写了个自然段。
(什么时间),我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我钓到了一条,父亲却要求我把,因为。
我很。
但是,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抉择、实践”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我知道。
独立阅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1、梳理课文:课文讲述了:在34年前,的前一个晚上,“我”和去,由于离还差,爸爸要我把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甚至感到,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鲈鱼。
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
2、思考讨论:A、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B、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C、“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所得到的启示。
小组探讨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展示提升1、全班交流对子讨论的句子。
A、再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又什么变化?B、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父亲做得对不对?2、展示自己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的理解。
3、讨论交流。
课堂练习课后联系2、3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时)【知识链接】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
基督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巴黎: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人口约217.6万。
目前,巴黎是国内和国际重要铁路、航空枢纽,最大的工业中心。
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有革命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课前预习】1、我能对课题提出问题:2、我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词语。
3、我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能借助成语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我能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独立阅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二、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小组交流1、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段落和同学交流学习。
比如:(1)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全班交流1、交流自读疑难。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展示提升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呢?和同学们说说。
2、学习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
3、演读课文。
书写等第批阅等第批阅日期15 落花生(二课时)【知识链接】你知道吗?1、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
豆科。
一年生草本。
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
羽状复叶。
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
果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
原产于热带。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
果壳可制作酒精等。
茎、叶可作饲料。
2、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
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
【课前预习】1、我知道本文的作者和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我会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开辟:。
居然:。
爱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思路。
独立阅读一、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对子交流一、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二、讨论:1、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学情况。
2、梳理文章:《落花生》一文依次写了花生、花生、花生、花生。
其中是略写,是详写的,把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为了突出。
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熟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3、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并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文回顾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小组交流讨论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议花生部分,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2、分角色朗读课文议花生部分,思考:父亲是怎样议花生的?3、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它的果实,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
人要做,不要做,而。
全班交流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说嘛?2、写一写你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展示提升1、交流学习中的疑惑与收获。
2、深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后练习1、我能背诵第十自然段父亲的话。
2、写一写我们身边像花生一样的人。
16﹡珍珠鸟(一课时)【知识链接】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有能获得哪些启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冯老先生的《珍珠鸟》吧!你知道吗?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出版有《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等;其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刻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本课便是一例。
【课前预习】1、我会读本课的13个生字及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搜集一些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生活故事。
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读本课的4个生字及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联系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独立阅读一、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和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对子交流反馈预习、独学、批注情况。
小组交流1、找出珍珠鸟一家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你是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2、起初,小家伙离我的距离有多远,后来呢?是什么让它离我越来越近?3、有了这份信任,它和我的关系有了怎样进一步的变化?全班交流信任创造了美好的境界,谈谈你对作者流露出的这一时的感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