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的临床应用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临床应用
第一掌背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关键词】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临床应用自1997年3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5-59岁,平均38、5岁。
致伤原因:切割伤3例,冲压伤9例,绞伤2例。
皮肤缺损部位:拇指末节背侧6例,掌侧2例;拇指近节背侧2例;虎口4例。
皮肤缺损部位均有肌腱或骨质外露,缺损面积:2.0×2.0cm-5.5×2.0cm。
急诊手术11例,亚急诊手术3例。
1.2手术方法1.2.1皮瓣设计旋转点设计在拇长伸肌腱尺侧缘与第2掌骨底桡侧缘相交处;轴心线为第2掌骨桡背侧;皮瓣的切取范围:远端不宜超过示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近端位于第2掌骨底平面附近,两侧可达示指侧中线及轴心线两侧2.0cm;皮瓣的切取面在深筋膜深面;按受区:供区=1:1.2画出体表投影线及皮瓣形状和大小。
1.2.2皮瓣切取沿设计线切开皮瓣桡侧或尺侧及远端的皮肤至深筋膜深面,切断并结扎手背静脉,深筋膜与皮下间断缝合数针防止深浅筋膜剥脱,继续游离皮瓣至对侧缘。
最后沿轴心线切开蒂部皮肤,达浅筋膜层,找到示指桡侧动脉〔第一掌背动脉〕,以该动脉为轴心于浅筋膜浅面向两侧各游离0.5cm,沿此范围切开达深筋膜下,形成1.0cm左右宽的筋膜蒂,筋膜蒂内包括第一掌背动脉、1-2条手背静脉及桡神经手背支的分支。
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若皮瓣血运良好,继续向近端切取筋膜蒂至皮瓣的旋转点。
1.2.3皮瓣转移切开旋转点与受区间的皮肤达深筋膜,适当游离两侧皮肤形成隧道,在血管蒂无张力无旋转的情况下将皮瓣转移至受区,无张力缝合皮瓣,在血管蒂松弛下缝合隧道皮肤。
供区直接缝合或取前臂全厚层皮片游离植皮。
2结果术后14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因张力过大出现血管危象,拆除部分缝线后危象缓解。
术后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2个月。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一、风筝状皮瓣的特点风筝状皮瓣是一种新型的皮瓣修复材料,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可塑性:风筝状皮瓣采用了先进的制备工艺,使得其具有高度可塑性,能够根据患者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进行精确的修复。
2. 血运丰富:风筝状皮瓣在制备过程中保留了皮肤的完整血运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皮瓣坏死的风险。
3. 外形天然:通过精确的设计和修复,风筝状皮瓣能够恢复患者面部的自然外貌,术后不易出现瘢痕或畸形。
4. 修复效果稳定:风筝状皮瓣的胶原纤维成分与正常皮肤组织相似,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修复效果稳定。
二、风筝状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使用风筝状皮瓣能够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在手术前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创面大小和位置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风筝状皮瓣的制备方式和修复路径。
然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精确地制备风筝状皮瓣,并将其植入创面内,进行精细的修复和缝合。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才能够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在术后的疗程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医生还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创面愈合的顺利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修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能够得到良好的保留和恢复,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风筝状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优势与传统的创面修复方法相比,风筝状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术后愈合效果优良:风筝状皮瓣具有丰富的血运和天然外形,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术后愈合效果更加稳定和优良。
3. 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由于风筝状皮瓣的优良修复效果,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易出现功能性损失或心理上的不适。
4. 术后并发症少:相比传统的创面修复方法,使用风筝状皮瓣能够显著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参考模板
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的临床应用【关键词】手部各类岛状组织皮瓣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
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
2004 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8 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 例,男25 例,女13 例;年龄18~52岁,平均38.5 岁。
伤因:均为外伤所致。
损伤部位:拇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16例,2~5指指端、指腹软组织缺损22例。
缺损面积3.0cm×2.5cm~2.0cm×1.5cm,均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
1.2 手术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情况选用以下6种方式修复:(1)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神经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掌侧创面5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5cm×5.5cm。
(2)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创面5例,掌侧创面1例,虎口区创面3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4.0cm×8.0cm。
(3)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6例,修复手指中、近节掌侧创面5例,背侧创面6例。
皮瓣最大面积为3.8cm×6.5cm。
(4)拇指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桡侧软组织缺损4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0cm×5.0cm。
(5)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例,最大面积为2.2cm×3.2cm。
(6)废弃指的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虎口、手掌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面积分别为4.0cm×5.0cm、3.0cm×4.0cm。
1.3 术后处理石膏托制动患肢2 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抗凝、解痉等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及肿胀情况。
2 结果38 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4 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考虑为血管蒂部缝合过紧及组织水肿引起,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恢复了红润色。
斧头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斧头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斧头状皮瓣是一种常用于修复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尤其适用于头颈部、面部和手部等部位的组织缺损。
斧头状皮瓣技术主要是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一并取下,然后以斧头状的形态植入缺损部位,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缝合固定,使其在后期愈合过程中贴合紧密,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效果。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
1.斧头状皮瓣与周围正常组织贴合紧密,使得愈合过程中不易出现缝合口裂开情况。
2.斧头状皮瓣取材简单、能耐受较大的牵拉力,可以用于修复大面积组织缺损。
3.该技术操作简单,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较低。
4.治愈后切口美观,疤痕不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斧头状皮瓣的缺点在于植入部位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植入部位容易受到撞击和牵拉,需要医生专业的术后护理。
总的来说,斧头状皮瓣技术在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常常被用来修复面容畸形、烧伤后的深度组织缺损等问题。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是一种新型的修复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对该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手术技术和效果评价体系,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帮助。
尽管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的修复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尚未有系统的评价和总结。
有必要开展针对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在手术操作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并推广应用。
通过对风筝皮瓣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手术操作步骤和效果评价,探讨其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的修复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选项和可能性。
对风筝皮瓣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医生术后护理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风筝皮瓣应用的指导和支持,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效果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提高手术的整体美容效果,使患者更加满意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风筝皮瓣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感染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研究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技术支持,促进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研究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2. 正文2.1 风筝皮瓣的特点风筝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肤瓣,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营养血管丰富:风筝皮瓣具有丰富的营养血管,可以有效保障瓣片的生存和愈合。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貌追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进行面部整形手术来改善自己的容貌。
而在这些整形手术中,面部肿物的切除术是常见的一种。
在面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的修复非常关键,而风筝皮瓣的应用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从风筝皮瓣的特点、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一、风筝皮瓣的特点风筝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瓣移植材料,其特点包括:1)血供丰富:风筝皮瓣来自于足背部,其内含动、静脉丰富,可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2)材料薄而柔韧:风筝皮瓣的厚度一般在0.8-1.0mm,材料柔软可塑,适合于面部创面的修复。
3)镶接方便:由于风筝皮瓣来源地域丰富,手术切取方便,对术者要求不高。
二、风筝皮瓣在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风筝皮瓣在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供充足:风筝皮瓣的血供丰富,移植后可以迅速与创面愈合,有助于减少术后创面感染的风险。
2)形态美观:风筝皮瓣为薄而柔韧的材料,可以很好地与面部组织结合,修复后的创面形态美观自然。
3)愈合迅速:由于风筝皮瓣的血供充足,创面愈合速度较快,可以加速术后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运用风筝皮瓣在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项研究中,我们对20例进行面部肿物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风筝皮瓣的修复,术后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创面在术后6周内完全愈合,没有出现感染和排异反应的情况。
并且,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我们发现创面修复的效果非常理想,没有出现瘢痕和形态畸变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风筝皮瓣的应用方法简便,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面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方法。
由于其来源地域丰富,手术切取方便,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术后的定期复查,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023年关于1皮瓣名词解释
皮瓣名词解释皮瓣是一种用于修复人体皮肤缺损的手术技术。
它是通过移植患者自身或他人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组织,来重建或修复受损的皮肤区域。
皮瓣手术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创伤后的皮肤缺损修复、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先天性皮肤畸形矫正等。
皮瓣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团队来进行操作。
在手术时,医生会首先选择合适的皮瓣区域,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移植的皮肤组织的大小和形状。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切割和移植,确保皮瓣组织在受损区域上取得良好的血液供应,以促进愈合和修复过程。
皮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游离皮瓣和血管吻合皮瓣。
游离皮瓣是指移植组织与原部位保持一定的血液供应,但没有与受损区域直接血管连接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皮瓣适用于一些相对较小的皮肤缺损修复,通常包括皮肤切除术后的修复、创伤切口缝合和一些表浅组织修复。
而血管吻合皮瓣则是指通过将移植的皮肤组织的血管与患者受损区域的血管相连接,以确保皮瓣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这种类型的皮瓣适用于一些需要移植大面积皮肤组织的情况,例如创伤严重的烧伤患者或者需要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皮瓣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类型的皮瓣,例如组织扩张皮瓣、自由骨皮瓣等,它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和应用。
皮瓣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手术部位的局部环境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手术前的充分评估和手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于皮瓣手术的成功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皮瓣是一种可以帮助修复人体皮肤缺损的手术技术。
通过移植自身或他人的皮肤组织,皮瓣手术可以重建或修复受损的皮肤区域。
这种手术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了修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
然而,由于其技术复杂性和手术操作上的难度,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皮瓣转移缝合技术 )应用于临床手术当中。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0
余年。 查体:后颈部与背部交界处可触及一处肿物,
质韧,移动度不佳,边界尚清晰,大小约 9x9cm,触诊无疼痛,无波动感,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该患者术后效果 图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病例二: 鲁XX,女,88岁,骶尾部反复感染伴脓性
分泌物1年。 患者既往曾有骶尾部褥疮病史,经临床换药治
疗后,现骶尾部可见一处褥疮不完全愈合形成 窦道。 查体:骶尾部可见一处窦道,触诊可见少量脓 性分泌物,窦道周围可见增生瘢痕组织,局部 皮肤色素缺失。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术后处置:给予镇痛等对症治疗。 术后效果:患者现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
及渗出,无皮下积液。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术后总结:患者窦道为褥疮无法完全愈合形成, 且窦道无法自行消失,必须手术切除,考虑患 者年龄大,愈合速度慢,骶尾部皮肤及皮下组 织菲薄,手术后局部皮肤可出现血供不良,局 部易感染,局部皮肤松弛造成切口内易积液。 Karydakis皮瓣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减少患者 术后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积液等风险,减少 了患者的愈合成本及愈合时间。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起源: 1965年希腊医生Karydakis 利用转移皮瓣治疗 藏毛窦。通过转移皮瓣,偏中线缝合,避免切口 张力过大,从而减少复发。
Karydakis皮瓣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992年Karydakis报告 1966-1990年治疗藏毛窦7471例 随访95%,2-20年 复发率1% 并发症发生率8.5%
皮瓣的定义分类临床应用
皮瓣的定义分类临床应用皮瓣是指从身体的某一部位移植到另一部位的一块皮肤和组织的组合,以实现覆盖和修复损伤或缺损的目的。
皮瓣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技术,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
本文将从皮瓣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皮瓣是指通过手术将身体的一块皮肤和其下部的组织完整地转移至另一部位,保持其原有的血运供应,使其在移植部位生长并愈合的手术方法。
皮瓣的移植可以覆盖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修复外伤、疾病或先天缺陷所造成的皮肤缺陷,同时还可重建器官功能和外形。
二、分类根据来源和供血情况的不同,皮瓣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渊皮瓣:指将损伤部位的正常皮肤和其下组织完整地移植至另一位置,以覆盖缺损或创面。
渊皮瓣供血主要通过皮下组织的床面,保持其原有的血运。
2. 渊蒂皮瓣:在渊皮瓣的基础上,通过保留一小段供血血管的干部,以维持皮瓣的血运供应,便于嫁接后生长和愈合。
3. 渊神经皮瓣:在渊蒂皮瓣的基础上,同时保留了一部分神经,可使皮瓣恢复感觉功能,提高术后效果。
4. 渊蒂皮肌皮瓣:在皮肌瓣的基础上,保留了一小段供应血管干,同时包括一小段携带神经的肌腱,具有补偿功能,可提高皮瓣的生存率和功能重建效果。
三、临床应用皮瓣移植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创伤外科、修复外科等多个领域,可用于治疗包括外伤伤口的修复、烧伤面积的覆盖、癌肿切除后的缺损修复等诸多方面。
临床上,皮瓣移植技术结合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和血管吻合方法,使皮瓣移植效果更加理想。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需根据具体损伤的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类型的皮瓣,进行术前评估和设计,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周密的护理,以确保皮瓣的成活和功能恢复。
同时,患者术后需遵守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皮瓣愈合和功能重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皮瓣作为一种重要的整形外科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相信皮瓣移植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更多需要修复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
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
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
双叶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瓣移植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特别是在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受损区域和改善外观方面。
设计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患者:双叶皮瓣适用于修复各种类型的组织缺损,包括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缺损。
在设计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缺损的类型、位置、大小和周围组织的状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双叶皮瓣。
2. 术前评估和规划:在应用双叶皮瓣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潜在的术后并发症风险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和药物使用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缺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规划,包括缺损的形状、深度、周围组织的血供情况等。
3. 术中操作技术:双叶皮瓣的应用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
术中需要准确地切取双叶皮瓣,并确保其的血液供应通畅。
术中还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以减少损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4. 术后护理和康复:术后及时的护理和康复对于双叶皮瓣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包括伤口的清洁和敷料的更换、缺损区域的功能锻炼和恢复训练等。
同时还需要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总之,设计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和术
中操作的技术要求,以达到修复缺损、改善外观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风筝皮瓣是一种常用于面部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的重要方法。
在现代整形外科领域,由于其具有较好的血供和组织相容性,风筝皮瓣已被广泛应用于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
通过将背部或腹部的风筝皮瓣移植到面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上,不仅可以有效修复创面,并且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美观效果。
风筝皮瓣的应用涉及到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护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质量和细致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于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做好充分的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临床经验和研究数据,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风筝皮瓣修复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的效果和安全性;2.探讨术前准备对手术成功的影响;3.总结术后护理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4.分析风筝皮瓣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5.评估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创面修复方法,进一步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之一,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进行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2. 术前指导: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让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3.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时间、禁用药物、清洁皮肤等。
像樊登读书一样带领大家一起解读皮瓣转移在临床中的应用。
枢轴皮瓣
枢轴皮瓣是指围绕某一轴心点通过旋转方式转移至受区的一类皮瓣。其旋转弧 的半径为皮瓣的最大张力线。旋转皮瓣、易位皮瓣及插入皮瓣等均属枢轴皮避。 旋转皮瓣:主要适用于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创面的修复。 经典旋转皮瓣:经典的旋转皮瓣通过旋转三角形皮肤缺损一侧的皮肤来覆盖创 面。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设计皮瓣时,皮瓣的长宽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躯干和四肢处,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 一般为2:1或1:1,而在血液循环丰富的头面部,其长宽比例可以是3:1,如果有知名的动脉包 括在皮瓣当中,其长宽比例甚至可以是4:1。
同时还有两点需要注意:①皮瓣的旋转运动会使其长度减少,旋转的角度越大,损失的长 度越多,因此设计包含旋转成分的皮瓣时应当适当增加其长度,用以抵消由于旋转运动而引 起的缩短。为了确定皮瓣所需的合适长度,可以借助一块纱布来模拟,将纱布放在准备做皮 瓣的部位,旋转它覆盖创面,用以精确估计皮瓣在旋转的过程中缩短的情况。
皮瓣有多种分类方法,较为混乱,至今尚无统一意见。常用的皮瓣分类法有以下 几种。
1.按供受区的远近与转移方式分类:分为局部皮瓣和远位皮瓣。
(1)局部皮瓣包括:①推进皮瓣。②枢轴皮瓣:包括旋转皮瓣、易位皮瓣和插入皮 瓣。 2.按血供类型分类:分为随意皮瓣(由肌皮动脉穿支供血)和轴型皮瓣(由直接皮 动脉、肌间隙或肌间隔动脉供血)。 轴型皮瓣包括:①半岛状轴型皮。②瓣岛状皮瓣。③游离皮瓣。
基本的皮下组织蒂皮瓣是在皮肤缺损的旁边设计等边或等腰三角形皮瓣,沿
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深筋膜表面(在某些部位,重要的运动神经位 置表浅,切口就不能太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下方连于皮下组织柱而四周游离的 三角形皮肤,皮瓣向前推进闭合缺损,继发缺损区直接边对边缝合。由于切口 线又像从字母“V”变为“Y”,因此也称为VY推进皮瓣。
皮瓣的临床应用
z
用
XX,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3
皮瓣的临床应用范围
05
皮瓣的临床应用案例
02
皮瓣的基本概念
04
皮瓣的优缺点
06 皮 瓣 移 植 后 的 护 理 与 注 意 事 项
Prt 01
添加章节标题
Prt 02
皮瓣的基本概念
皮瓣的定义
皮瓣具有血液供应和神经支 配,可以移植到其他部位
皮瓣移植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 的皮肤缺损,包括 大面积、深部、复 杂部位的缺损
重建器官功能
皮瓣可以用于修复烧伤、创 伤等引起的皮肤缺损
皮瓣可以用于重建受损的器 官,如鼻子、耳朵、乳房等
皮瓣可以用于改善面部畸形, 如唇裂、腭裂等
皮瓣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如糖尿病足、血管瘤等
改善外观
皮瓣移植用于面 部美容,如眼睑、 鼻部、唇部等
皮瓣是一种皮肤组织,包括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皮瓣可以分为游离皮瓣和带 蒂皮瓣两种类型
游离皮瓣是指完全脱离原位 的皮瓣,需要重新建立血液
供应
带蒂皮瓣是指与原位保持一 定联系的皮瓣,可以保留部
分血液供应
皮瓣的分类
局部皮瓣: 仅包含皮 肤和皮下 组织的皮 瓣
游离皮瓣: 包含皮肤、 皮下组织 和肌肉等 组织的皮 瓣
复合皮瓣: 包含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和骨 骼等组织 的皮瓣
肌皮瓣: 包含肌肉 和皮肤的 皮瓣
骨皮瓣: 包含骨骼 和皮肤的 皮瓣
复合组织 皮瓣:包 含多种组 织的皮瓣, 如皮肤、 皮下组织、 肌肉、骨 骼等
皮瓣的来源
皮瓣的定义:一 种皮肤组织,包 括表皮、真皮和 皮下组织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风筝”皮瓣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摘要:风筝皮瓣是一种常用的皮瓣,其在面部体表肿物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包括手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术后护理及风险和并发症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筝皮瓣;面部创面修复;手术选择;操作技巧;术后护理;并发症一、引言二、风筝皮瓣的选择与手术操作技巧1. 风筝皮瓣的选择风筝皮瓣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面部创面修复的皮瓣,它的组织结构均匀,血管丰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术区的局部特殊性,通常需要选择同类型、同质地皮肤组织进行修复,因此风筝皮瓣是首选的修复材料之一。
2. 手术操作技巧(1)术前准备:在进行风筝皮瓣修复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术区情况,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方案。
(2)手术操作:手术中,医生首先对切除术后的创面进行处理,清除干净,确保术区的清洁和无菌。
然后根据术前评估确定的皮瓣大小和形状,从供皮区切取风筝皮瓣,用于覆盖创面。
在将皮瓣覆盖到创面后,医生需要仔细缝合,保证创面修复的完整和结实。
三、术后护理及风险和并发症1. 术后护理风筝皮瓣修复手术后需要进行细致的术后护理,包括伤口的保护、消炎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
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避免受到外界伤害,保持局部温暖。
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风险和并发症风筝皮瓣修复手术虽然在面部创面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在手术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如供皮区术后瘢痕形成、术后皮瓣坏死、感染等。
医生在手术中需要注意细节,做好术前的评估工作,避免遗留不良后果。
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
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双叶皮瓣是一种常用的修复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它具有丰富的组织供应、可靠的血液供应和较好的组织稳定性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手术设计、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叙述。
手术设计是双叶皮瓣应用的第一步。
在手术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受损组织的缺损程度和位置以及双叶皮瓣供应区的选择等。
通常情况下,双叶皮瓣可从身体不对称的部位或者存在余皮的部位选取,以满足受损组织的修复需求。
手术设计时还需考虑到创伤的整体美观和功能重建,使修复后的组织能够恢复正常的外观和功能。
手术操作是双叶皮瓣应用的核心步骤。
手术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其中包括皮瓣的切取、血管的连接以及创口的缝合等。
在皮瓣的切取中,需要考虑到余皮的大小和形状,以确保双叶皮瓣能够覆盖受损组织。
血管的连接是手术操作中的关键步骤,要保证血液供应的通畅和足够。
在创口的缝合中,需要采用合适的缝合技术,确保创口的闭合和愈合。
术后护理是双叶皮瓣应用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创口护理、局部抗感染和功能锻炼等。
创口护理是术后护理的核心内容,要保持创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局部抗感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等药物来进行处理。
功能锻炼是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需要医生在术前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了解受损组织的情况以及术后的预期效果,并选择合适的皮瓣供应区。
手术操作时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操作技巧,确保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术后护理时需要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创口护理和功能锻炼,避免创口感染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总之,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在充分的评估和谨慎的操作下,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双叶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推广。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
中国皮瓣名词解释中国皮瓣是一种外科修复手术技术,用于修复人体组织缺损。
它是在中国外科医生的创新和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得名“中国皮瓣”。
一、什么是皮瓣手术?皮瓣手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技术,通过移植一块含有完整血供的皮肤、脂肪和肌肉组织,用于修复或重建身体上的组织缺损。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和外伤后的修复手术中。
二、中国皮瓣的发展历程1. 早期发展阶段中国皮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中国外科医生积极学习国外的皮瓣技术,并在国内实践和改进。
这些医生利用国内资源,研发和改良了皮瓣手术技术,为中国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2. 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外科医生在皮瓣手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提出了多种新的手术技术和应用方法,如游离皮瓣、轴型皮瓣和延迟设计皮瓣等。
这些技术不仅改善了手术的效果,还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3.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的皮瓣手术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推广。
中国的外科医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外专家共同研究和应用皮瓣手术技术。
这种学术交流和合作对于中国皮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皮瓣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中国皮瓣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皮瓣种类和它们的应用领域:1. 游离皮瓣•游离皮瓣是最常见的皮瓣类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四肢和躯干等部位的修复手术中。
•它的特点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受供区限制,损伤供区造成供区的缺损。
2. 轴型皮瓣•轴型皮瓣是一种根据皮肤血供血管的走行而划分的皮瓣类型,具有较长的血供范围和较低的供区损伤率。
•它常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较大皮肤覆盖面积的修复手术。
3. 整合皮瓣•整合皮瓣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皮瓣组合在一起的皮瓣类型,以满足修复范围较大的组织缺损需求。
•它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等需要大范围修复的手术。
4. 更多应用领域•中国皮瓣还可根据血供血管的位置和特点进行分类,如动脉型皮瓣和静脉型皮瓣。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论文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08-01【摘要】皮瓣移植术是外科学修复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其经历了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肌瓣、轴型皮瓣、游离皮瓣、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等阶段。
其中穿支皮瓣是近年来对传统肌皮瓣改良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保留了供区肌肉的功能和完整,对供区损伤小,从而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字】穿支皮瓣;皮肤缺损;修复1 穿支皮瓣的定义及分类穿支皮瓣是指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由独立的发自某一主干血管的管径细小皮肤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为0.5mm -0.8 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
穿支皮瓣由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 有独立的穿支血管供血, 这些穿支血管从所属主干发出后, 从深部组织(主要是肌肉)中或之间穿出并供应浅表的皮瓣。
穿支血管是指穿过深筋膜进入皮肤的血管,对穿支血管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根据血管起源, 穿支血管可分为两类,(1)直接穿支血管,指直接穿过深筋膜的血管,(2)间接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穿越肌肉或肌间隙又分为肌皮穿支和肌间隙穿支肌肉血管的皮穿支及肌皮穿支血管, 肌皮穿支血管经过深层肌肉后再穿过深筋膜到达皮肤, 如躯干和四肢的近段。
肌间隙皮肤穿支血管经肌间隙穿过深筋膜到达皮肤,多存在于肌肉细长和四肢肌间隔部位。
穿支皮瓣的血供可为直接穿支血管或间接穿支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
临床上一般认为可分为肌间隔穿支皮瓣和肌皮穿支皮瓣。
穿支皮瓣的命名初期争议较多,后国际上对穿支皮瓣的命名进行了规范,提出了以源动脉为基础的命名原则,即源血管+穿支皮瓣,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若从一个血管蒂上可供应多个穿支皮瓣, 那么每个皮瓣的名称应根据其所在的解剖部位或肌肉命名,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2003年,geddes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准确的穿支皮瓣命名方法, 亦即取该穿支皮瓣供血动脉的英文首字母, 后加p(perforator)标明穿支,其后注明来源肌肉名称等。
常用皮瓣解剖及临床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适应证
• 下腹部创面修复者。 会阴部创面修复者。 大腿上部前外侧创面修复者。 手部创面修复者。
并发症
腹壁下血管解剖变异 腹壁下血管损伤 血管危象
常用皮瓣解剖 及临床应用
各种皮瓣的应用
• 胸脐皮瓣 • 胸脐髂骨腹股沟联合皮瓣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 • 掌短肌皮瓣 • 逆行掌背动脉皮瓣 • 腹股沟皮瓣 •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 腓肠肌内侧头皮瓣 • 背阔肌皮瓣 • 阔筋膜张肌皮瓣
适应证
❖四肢因创伤、瘢痕或肿瘤等切除后所致长 形创面,对修复40cm长左右的创面最理想。
研究游离皮瓣移植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研究游离皮瓣移植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12-31T01:41:03.16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月17期 作者: 金振宇[导读]金振宇(烟台洛神美容整形医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目的:研究游离皮瓣移植术在整形外科中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整形的烧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骨骼、肌腱外露等,无法经植皮术治疗,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
结果:本研究共使用了10种皮瓣或者肌皮瓣,皮瓣大小不一,3*3cm-18*24cm ;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紧急处理后5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成活,共成活63例,失败5例,成活率92.65%。
术后随访1年,存活的皮瓣颜色正常,质地良好,感觉恢复也良好。
结论:在整形外科中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可较好的改善患者功能和外观,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游离皮瓣;整形外科;美观随着工业及交通业的发展,各种因素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皮肤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也随着升高。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美观和生活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选择理想的皮瓣完成创面修复的同时又保证其功能重建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
整形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其治疗范围涵盖皮肤、肌肉、骨骼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器官和组织畸形或曲线,可采用自体也可采用异体的组织代替,是改善或修复生理功能和外貌的有效手段。
游离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将患者神经功能血管蒂皮瓣从供区移植在受区的治疗手段,可覆盖创面,成活率高,恢复患者受区的感觉功能,使受区更加美观[2]。
本文就游离皮瓣移植术应用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烧伤患者,均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包括男38例,女30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5.43±5.24)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邻指皮瓣
患者,女,音乐老师,25岁,洗衣服时不 慎被洗衣机绞伤左示指致左示指指尖离断。
腹部皮瓣
CASE
CASE
CASE
CASE
CASE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徐达传 1984年 )
80%-90% 血供来自 此动脉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⑵旋转皮瓣 推进皮瓣:在缺损区一侧或两侧作辅助切口,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将皮瓣与皮下组织分离,利用皮肤的松动性, 使一侧或两侧的皮肤向缺损区推进以覆盖创面。 2.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双侧扇形皮瓣滑行推进修复上唇缺损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⑵旋转皮瓣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旋转皮瓣:在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设计一皮瓣, 沿一定轴线旋转而覆盖创面。供皮区遗留的创 2.邻位皮瓣 面,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作辅助切口后缝合。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如因供皮区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可用游离皮 片移植修复。
张力大的设计(错误)
张力小的设计(正确)
减少张力的方法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⑵旋转皮瓣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2.邻位皮瓣 易位皮瓣:通过皮瓣位臵相互臵换,达到松解 张力,增加挛缩方向的长度,以改善局部的功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能与外形。常用于线状、条索状及蹼状疤痕挛 缩的松解。 做成对偶三角形(Z形)然后互换位臵即可延长 挛缩方向的长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骨科
王逢贤
筋骨英雄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我治疗了你 上帝治愈了你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筋骨英雄
英雄气短
谈骨论筋
“扯皮”
皮瓣由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
皮瓣转移至受区到完全成活,依赖于血管蒂的供
养。 在头面颈部血管丰富的区域,长宽比例为 3.0:1~3.5:1, 躯干或四肢部为2:1, 小腿下段血供较差的部位为1.0~1.5 :1。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局部皮瓣系利用皮肤组织的松动性,在一 ⑵旋转皮瓣 定条件下,重新安排其位臵,以达到修复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缺损的目的。 2.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的皮下组织所组成。
修复有骨关节、肌腱、重要脏器、大血管和神经
干裸露,且无法利用周围皮肤直接缝合 封闭的创 面。 修复颊、鼻等处洞穿性缺损。 矫正畸形,如瘢痕挛缩畸形等。 再造器官,如耳、鼻、手指等。
(一)任意型皮瓣(非轴型皮瓣、随意皮瓣) (二)轴型皮瓣
也称任意皮瓣。
是由血供特点决定的,即在皮瓣中不含轴型血管,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⑵旋转皮瓣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2.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邻位皮瓣:取自缺损邻近部位的皮瓣,与缺损
区不直接相连,转移时蒂部需形成角度和扭转
颞部基底细胞癌
远位皮瓣:创面缺损较大,局部无足够的皮肤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转移修复时,可于身体其它合适部位设计一皮 ⑵旋转皮瓣 瓣直接转移到缺损部位以修复创面,使皮瓣完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全愈合后,蒂部经过血运阻断试验,再将其切 断修整。 2.邻位皮瓣
仅有真皮层血管网、真皮下层血管网,有时也带 有皮下层血管网,但没有携带动脉轴心血管。 因此.在皮瓣移植时应注意长宽比例的限制。在 操作时注意剥离平面的层次.并力争皮瓣平整, 厚薄深浅一致.以保持血管网的延续性不受损伤。
1.局部皮瓣(又称邻近皮瓣)
⑴推进皮瓣(又称滑行或滑行推进皮瓣) ⑵旋转皮瓣 ⑶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的肌皮穿 支
皮瓣血供
股前外侧皮支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SE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31
2
3
4
case
风筝皮瓣
以踝关节周围穿支为蒂的 V-Y推进皮瓣修复
背阔肌的蒂部:直至肩胛下血管分出旋肩胛血管及胸
背血管处,将蒂部的此3条血管呈“T”形切断。 皮瓣修复小腿创面时,保留胫前动脉的远端,将“T” 形动脉嵌入胫前动脉, 胫前动脉的近端与原肩胛下动脉端吻合, 胫前动脉的远端与原旋肩胛动脉端吻合 胸背静脉与胫前静脉做端端吻合。
2.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直接皮瓣、直接携带皮瓣)
(二)轴型皮瓣
概念及特点:具有 与皮瓣纵轴平行的轴 心血管(知名动脉和 静脉,1~2条伴行静 脉),其血供可靠、 抗感染能力强
1.一般轴型皮瓣 2.岛状皮瓣 3.肌皮瓣 4.游离皮瓣(又称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 5.含血管蒂的复合组织移植
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皮瓣区; 以局部、邻近皮瓣,安全简便的方案为首选; 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延迟”及间接转移; 皮瓣设计面积大小,应比经切除疤痕松解后的实 际创面还要大20%左右; 应尽量多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 植。 供区尽量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