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4篇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4篇按比分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抢答:1.将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的几倍?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水是糖水的几分之几?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3.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二)口头列式计算:1.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53,梨树有多少棵?2.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平均每个年级打扫多少平方米?导入: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平均分)你认为这样分配任务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任务?二、新课教学(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上题补充一个条件,改编成一道按比分的应用题:学校操场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两个年级各打扫多少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学校操场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给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打扫,这三个年级各打扫多少m2?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按比例分配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相等。
提问:“如果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求出跳绳和踢毽子各有多少人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出示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2cm,腰长10cm。
如果将底边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腰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
如果将长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宽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总结延伸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2题。
2. 尝试自己出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5篇范例)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课题:按比例分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上册第84页的内容课程目标: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索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决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评价任务设计:1、活动一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和过渡。
2、通过活动二的小组合作、尝试解答、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达成学习目标1、2、3.3、通过基本练习和活动三的练习1检测目标一的达成情况,变式练习和练习2、3检测目标三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已知六五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口答应用题五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五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
(板书:分配)二、探究新知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2、提问: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按3 :2分)求的是什么?(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五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3、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3/2倍(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2/3(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5(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5 … … 小组汇报结果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方法二、3+2=5 100× 3/5=60(平方米)100× 2/5=40(平方米)方法三、100÷(1+2/3)=60(平方米)60× 2/3=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方法四、100÷(1+3/2)=40(平方米)40× 3/2=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5、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①求出总份数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关于按比例分配的数学教案设计
关于按比例分配的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及公式。
2. 按比例分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实例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 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按比例分配。
2. 讲解概念:介绍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及公式。
3. 例题解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解题步骤。
4. 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直观展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2. 实例材料: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及公式,讲解例题。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练习,小组讨论,教师辅导。
3. 第三课时:总结提升,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比例分配”和“比例系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知识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解题方法:结合实际情境,透彻分析题目,寻找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利用比例系数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实际情境确定未知量和比例系数。
四、教学过程1. 学习概念•引入:“昨天我们学过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学生回答:“比例系数的概念。
”•教师解释:“比例系数是指两个比例数之间的比值,是按比例分配的关键。
”•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瓶子上的糖含量比例、购物时所享受的折扣比例等。
•强调“比例系数”在数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概念,后续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到比例系数这个概念。
2. 课堂演练•回顾昨天所学,让学生解决一道相关的大型实际问题。
•给出一个购物团的实际生活问题,团员A、B、C三人需要分摊折扣金额。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公式算出每个人应该分摊的折扣金额。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强调各位要认真分析句子和图表内的数据,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3. 练习练习一•一个小组5人,其中有3个男孩,2个女孩,3个男孩和2个女孩需要平均分配12个小球,请问每个小孩分到多少个?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孩与女孩占总人数的比例:•男孩比例系数= 3/5•女孩比例系数= 2/52.算出男孩和女孩每个人平均应分配的小球数:•男孩分得的小球数= 3/5 * 12 = 7.2 个•女孩分得的小球数= 2/5 * 12 = 4.8 个综上所述,每个小孩应分到 1.44 个小球。
练习二•一对夫妇将 5000 元存入银行,其中男方的存款是女方的 3 倍,男方和女方每人分得的利息为 1500 元,求男女每人的存款金额。
解析:同学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此题。
1.求出男方和女方的比例系数:•男方比例系数= 3/4•女方比例系数= 1/42.求出存款总额:•存款总额= 5000 元3.求出男方和女方各自的存款额:•男方存款额= 3/4 * 5000 = 3750 元•女方存款额= 1/4 * 5000 = 1250 元4.求出男女各自分得的利息数:•男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女方利息数= 1500 ÷ 2 = 750 元综上所述,男方的存款金额为 3750 元,女方的存款金额为 1250 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按比分配的问题,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分配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引入新知识,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如果有10个苹果和5个橘子,要按照2:1的比例分配给两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多少个水果?2. 学习新知识讲解按比分配的概念及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如何根据给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3. 拓展训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对于一笔资金按2:3的比例分给A和B,如果A得到100元,求B得到的金额是多少?4. 实际应用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例如:根据某个学校的校服需求,学生和老师的比例为3:1,如果学生需要100套校服,那么学校需要提供多少套校服?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按比分配的方法和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相应的记忆。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按比分配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根据比例进行物品的分配,同时也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应用按比分配的方法,并写下自己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方法,注重启发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练习的难度,逐渐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教案教案标题:按比例分配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按照比例分配教案内容,确保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和平衡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案分配,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案目标:1. 了解按比例分配教案的重要性和优势;2. 掌握按比例分配教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合理分配教案内容。
教案步骤:步骤一:介绍按比例分配教案的重要性和优势(5分钟)- 介绍按比例分配教案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对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阐述按比例分配教案的优势,如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等。
步骤二:讲解按比例分配教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0分钟)- 解释按比例分配教案的基本原则,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确定分配比例、根据教学时间的长短合理安排教案等;- 介绍按比例分配教案的方法,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分配比例、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等。
步骤三:实例演练按比例分配教案(15分钟)- 提供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时间要求;-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案例进行教案分配,要求按照比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分组讨论和分享教案分配结果,共同评价和改进。
步骤四:教师自主分配教案实践(10分钟)- 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时间要求,自主进行教案分配;- 引导教师思考和解决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 总结按比例分配教案的重要性和方法;- 引导教师反思教案分配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评估:- 观察教师在实例演练和自主分配教案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教案分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教案撰写指导。
教案扩展: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不同学科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教案分配的实践和改进。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
2.教学目标:a。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b。
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通过实例研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和活动的乐趣。
3.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教学准备:课件。
6.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为5:7,让学生思考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二、实例探究一)自主探索1.出示六(2)班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为5:7,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探究,与同桌交流。
3.学生上台汇报不同的解决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5.小结:介绍不同的解决方法,包括根据比的意义和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按比分配的方法,它是将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我们通过例2的实践尝试,理解了浓缩液和稀释液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如何按比分配。
在基本练中,我们通过不同的分配方法,培养了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
在发展提高中,我们增加了难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按比分配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看清楚比例中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以及先算什么。
通过不断的练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按比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展示了学生们的作业,询问他们使用了什么方法。
老师还要求其他同学介绍他们使用的方法。
老师展示了一个问题:学校要栽70棵树,分配给三个班级。
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
请问每个班级应该栽多少棵树?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的不同之处。
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给出比例,因此需要先求出比例,然后再进行分配。
学生们独立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并交流他们的算法。
老师总结了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指出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们需要认真审题,确定要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以及按照什么比例进行分配。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2)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比例,掌握比例的概念;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小组任务;3.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2.能够体会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公平、公正、同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学会应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能够在合作中协作学习,提高小组效能。
1. 导入鼓励学生分享比例的经验,例如:如果一斤大米卖5元钱,半斤大米应该卖多少钱?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比例问题,然后进一步介绍比例的概念与应用。
2. 学习任务将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品进行比例分配。
小组分工安排为:组长、记录员、测量员等。
首先,给学生介绍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然后让学生尝试使用比例来为每个小组分配食品。
学生需要根据小组人数的不同来计算应分配给每位组员的食品量。
3. 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学生需与同组成员合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方式进行比例分配。
举例:学生选定面包为食材,测量分配前的面包重量,再确定每组成员的属于总体量占比,计算每个小组成员应分配的面包重量。
4. 呈现成果展示每个小组的成果,提出问题:是否分配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鼓励学生就分配合理性与公平性展开讨论。
5. 总结归纳在学生进行完上述任务后,总结分配中遇到的问题,对比例分配的各种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
1. 教学方法评价通过小组合作与分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利用应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掌握的知识。
按比例分配.doc教案和反思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小研究1、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 :7。
那么从这个条件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六年一班有36人,你能求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吗?小组交流,汇报二、课前小研究2:出示例题1. 什么是稀释液?什么是浓缩液?2. 1︰2的稀释液怎么配制呢?同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三、小组合作探究1.500mL是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2.所求问题是什么?3.能画图表示吗?4.怎样计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四、总结方法方法一: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再求几分。
方法二:求出前、后项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五巩固《按比分配》反思第二小学曹振娟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也就是说,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班的保洁区面积如何分配”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例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激励学生交流思考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
再次验证了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课堂,才是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思维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研究交流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
《简单按比例分配》小学数学教案
《简单按比例分配》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应用。
(2)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按比例分配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比例分配的概念介绍比例分配的定义,以及比例分配的基本原理。
2.2 比例尺的应用讲解比例尺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3 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1)分析问题,确定比例关系。
(2)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3)解比例式,得出答案。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比例分配的概念和应用。
(2)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3)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3.2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确定比例关系。
(2)解比例式的方法。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4.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比例分配的实例和计算过程。
(2)教具:使用比例尺模型,直观演示比例分配的过程。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章内容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练习。
5.2 教学过程(1)第1课时:讲解比例分配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第2课时:练习比例分配的计算,讲解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分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六章:教学案例与分析6.1 案例一:分配相同的比例问题:有一块土地,长为120米,宽为80米,将这块土地按照长宽比例进行分配,求分配后的长和宽。
分析:根据长宽比例,设分配后的长为x米,宽为y米,列出比例式120:80 = x:y,解比例式得出x和y的值。
运用比例分配的教案
运用比例分配的教案。
一、比例分配的定义比例分配是根据某种比例关系,对一定数量的事物进行分配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比例分配常常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将教学内容按比例进行划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比例分配的应用1.分配课程时间比例分配在教学中的一种应用就是分配课程时间。
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比例划分为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相应的难易程度与教学目标,给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教学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2.分配学习资料教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应用是分配学习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参考资料,比例分配可以帮助教师将资料分配到各个相应的模块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分配任务量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模块的内容,那么可以采用比例分配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难度程度的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模块中设置相应的任务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运用比例分配的教案1.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高中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一次函数”。
2.教学目标本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简单地求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一次函数来解决问题。
3.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根据“一次函数”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导论”、“解一次方程”、“函数的表示法”、“实际问题应用”四个模块,具体计划如下:导论:2课时主要内容: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属性,同时针对其限制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增强学生对其了解的程度。
解一次方程:3课时主要内容:讲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使用不定方程去学习一次方程,了解一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函数的表示法:4课时主要内容:介绍函数解析式及其含义,让学生掌握函数表示法和用途,了解如何找出函数对应的解析式给出函数的表达式。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精选2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篇1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总纳概括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某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并且说一说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一、引发阶段1、情境诱发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扩张等费用,还净多10万元。
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
()(陈叔叔和王叔叔,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的净利润是10万元。
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钱?)2.猜猜看,他们是怎么分这10万元钱的?如果我再给你这条信息---(陈叔叔和王叔叔两人投资额的比是2:3,构成例1)你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吗?3.陈叔叔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万元?你会算吗?二、探究阶段1、自主探索先自己独立尝试着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谁的方法更好。
2、集体交流。
哪个小组先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要听仔细了哦!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补充交流,听清楚他们的方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其他同学有意见或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向发言人提问。
答案是否正确呢?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3、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和前面的知识联系最密切,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4、分析归纳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总数,按照比例分成几部分)你们在刚才的解答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按比例分配”。
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叫做……。
5、你见到过、听说过现实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况吗?我省中考热点学校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证券市场中股票发行是按比例分配的。
《简单按比例分配》小学数学教案
《简单按比例分配》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2)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及意义。
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 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2)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 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数量关系是如何的?(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片中的数量关系都是按比例分配的。
2. 讲解新课:(1)教师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及意义。
(2)演示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
(2)教师选取代表性小组进行讲解,总结解题技巧。
4. 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按比例分配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教案
按比例分配认识“按比例分配”。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薛鹏程和徐逸帆的预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
(板书“平均分”,把铅笔分给两人。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将给这次口算比赛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生甲:我认为不应该再平均分。
师:为什么?生甲:那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分?生乙:我认为应该“三七开”。
师:“三七开”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三七开”?生乙:就是第一名得七支,第二名得三支,那才显示出第一名的实力。
生丙:我认为应该“四六开”,第一名得六支,第二名得四支,差距不能太大。
(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
师:这还是平均分吗?生齐:不是。
师:那可以叫什么呢?生甲:按个人成绩分。
生乙: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
“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怎样的比来分?“四六开”呢?生:“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3∶7的比来分;“四六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4∶6的比来分(板书);师:那平均分就是把十支铅笔按……生接:1∶1来分。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出示实物投影)有两台同样的播种机种地,甲台播种机工作了4小时,乙台播种机工作了3小时,共得酬金210元。
这些酬劳两位机主能年平分吗?生齐:不能﹗师:那该怎么分?生:把210元酬劳按他们的工作时间来分配,多劳多得。
师:你真棒﹗(板书:把210元酬劳按工作时间4∶3来分配。
)像这样把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点评: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
并且我个人认为我创设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将铅笔奖给学生,是话题也是鼓励,让学生在老师热情的激励中主动学习,便于交流,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建立和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数量、距离、面积等问题的比例分配。
教材采用西师大版,以其系统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例思维,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模型、实物演示工具。
2. 学具:练习本、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如家庭成员分配食物、班级分配图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 新授:讲解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分配在更高层次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参与度与反馈等方面进行。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教师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1.小明和小红各拿出5元钱,一共买了10支铅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2.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教师:这儿还有两个同学也批发了一些文具,(指导学生读题)这两个同学买的笔记本也是平均分吗?如果不平均分,那该如何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怎样分比较合理?为什么?(1)小组讨论分法,并阐明理由。
(2)反馈学生的分法。
(3)交流:你们认为可以怎样分?二、明确任务,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比较两种分法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实际就是按几比几的比率来分的?(按1:1来分的)根据出钱多少把笔记本按3∶2分,这是什么分法?(按比例分配)教师指出: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例分配)从分配的比率可以看出,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某配方奶粉调配时,奶粉和水的比为1∶7,按照这个调配建议,我们在冲奶粉时能平均放奶粉和水吗?市场上出售一种5升装的混合油,其中橄榄油与花生油的比是1∶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分装方法?这5升油中,花生油有多少升?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举例)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那按照一定的比例,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大家开动脑筋,帮助陈红和赵青分一下笔记本,看看谁分配得最合理,分配的方法最容易操作!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做法,集体分析解法。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第三稿)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公开课教案(第三稿)一. 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比例关系来分配数量。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比例运算。
但是,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解释和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如图片、卡片、练习题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2.教学环境准备:创设一个舒适和安全的教学环境,准备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情境,如分配食物或物品给小组成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并提出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例子和图片,向学生介绍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
生:因为地球上绝大多数面积是海洋,因此是蓝色的。
师:在地理课上,我们了解到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的吗?
生: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谁来说一下,你怎么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师:如果我给大家这样的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五、拓展提升
※3.甲乙两个厂共有工人200人。如果从甲厂调15人到乙厂,两个厂人数的比就是3:2。乙厂原来多少人?
六、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七、课堂小测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
2.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1:78。660m3空其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情感
目标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培养学生爱思考,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2)利用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作为引课,培养新世纪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有志少年。
教学
重难
点及
教学
突破
教学
重点
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数学问题解决办法。
教学
难点
把比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运算的解题能力。
教学
突破
本节课结合学生前期对比的认识与理解,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比的问题,从而理解比与平均设份思想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容易用小学的分份思想先求出每份的量,然后再求各部分分量,但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学生这个经验推导出利用分数的乘法解决此类问题,这就是将新知转化成旧知的转化思想。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简单的方程来解决问题,起到一题多解,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回顾了旧知,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让学生理解每厂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做到堂堂清
在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
学生理解定义,并找到关键字词“一个数量”
“按一定的比”理解分份思想。
设置一组尝试练习,在学生对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情况下尝试进行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以在组内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学生对稀释液或许不理解,教师此时应介绍一下混合溶液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总结已知总量和分量的比之间的关系,用份数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总结运用已学过的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长宽之比与周长的关系。并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指出注意点。
该题有难度,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调整人数前和调整人数后比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自测
学生观看,并说说感受。
本环节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该问题学生如果有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并总结该题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方法
我校“三模六步”教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演算纸,笔,导学案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国家的载人飞船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预示着我国进入了科技强国的行列。两名宇航员景海鹏、陈冬带着十几亿国人的梦想与期盼走入太空。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
2、把30个方格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 : 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3、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四、实践应用
阅读与理解:
课堂小结:
2.学校长方形的足球场,周长3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第3题是前两题的变式,由两个比的分配拓展到三个比的问题,重点让学生掌握无论是几个比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
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该题目设计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走进身边的数学,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即长加宽的和的2倍,运用长和宽的比求出长方形的各边长。
《按比例分配》教案
宝泉岭局直中学伍海锋
课题
《按比例分配》
授课人
伍海锋
单位
宝泉岭局直中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了解和掌握分配问题的一般思考步骤,理解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能利用按比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
目标
通过探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掌握分份思想,能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八、德育升华
播放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前后90秒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科技的强大,坚定学习好数学的决心。
学生带着老师情景的引导带着好奇心展开想象。学生惊叹地球的美丽。
学生带着求知欲分析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意思,学生可以用分数的方式,比的方式,百分数的方式来叙述三分和七分的含义。
该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用所学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比在题中的作用。
问题:地球的表面面积大约是5.11亿平方公里,如果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为3:7,你能求出陆地和海洋各占多少亿平方公里吗?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新知学习
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三、尝试解题
1、学校合唱队友4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