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练习
(完整word版)杜甫诗三首练习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一系.()暮砧.( ) 朔.()漠青冢.()省.()识环珮.()渚.()清繁霜鬓.()2.字形识记⑴江zhǔ⑵ liáo 倒⑶ xiāo 森投zhù liáo 绕吹xiāo⑷ yìn 庇⑸ shuò漠yīn 森 sù源3. 重点词语⑴他日⑵急暮砧⑶紫台⑷朔漠⑸春风面⑹百年⑺繁霜鬓4。
一词多义⑴向①独留青冢向.黄昏②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⑵苦①艰难苦.恨繁霜鬓②必先苦.其心志③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④天下苦.秦久矣5.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称,后人称他 .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
根据杜甫在仕途上的遭遇,可以说杜甫的一生是的,正因为他热爱着国家和人民,所以他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人本人被尊为“”.他的诗歌以为主线,诗风。
肩膀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
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⑴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万壑( )渚清( ) 千载( ) 王嫱( ) 青冢( )朔漠( )省识( )环珮( )暮砧( )⑵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白帝城高急暮砧( ) 一去紫台连朔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江间波浪兼天涌( ) 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二.鉴赏诗歌《秋兴八首》(其一)1、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5、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⑴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万壑( )渚清( ) 千载( ) 王嫱( ) 青冢( )朔漠( )省识( )环珮( )暮砧( )⑵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白帝城高急暮砧( ) 一去紫台连朔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江间波浪兼天涌( ) 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潦倒新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二.鉴赏诗歌《秋兴八首》(其一)1、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5、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诗与《秋兴八首》(其一)有哪些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8、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诗与《秋兴八首》(其一)有哪些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8、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落〕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家乡〕D. 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端遗憾〕*2. 对以下诗句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土的自然环境,慨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寂静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末尾,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一方面提醒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仇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仇恨传之千载,从正面增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3.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喜剧。
B. 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予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 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有限向往。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脱颖而出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委婉,掩抑收敛,构成了________的共同作风。
《杜甫诗三首》习题2020.02.15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萧.森(xiāo)暮砧.(zhēn)玉露.(lù)天高猿啸(sù)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g)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塞.上(sài)凋.伤(diāo)不省.人事(xǐng)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落木潇潇长江滚滚玉露凋伤B.波浪连天塞上风云紫台塑漠C.天高猿啸渚清沙白群山万壑D.画图省识环佩空归苦恨双鬓3.选出错误的一项()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
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
5.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6.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3. 思念故乡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很宏大的气势逼显出个人的渺小6. 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7.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8. 怨恨9.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10. 颔联写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颈联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1.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2.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25、《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岱()(2)决眦入归鸟眦()(3)白头搔更短搔()(4)浑欲不胜簪簪()(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邺()戍()(7)如闻泣幽咽咽()(8)老妪力虽衰妪()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3.填空(1)杜甫是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三别”是指他写的、、;“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
,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3)吏呼一何怒,!(4)夜久语声绝,。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6.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二、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造化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的景象。
9.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杜甫诗三首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五) 杜甫诗三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去紫台连朔漠 C.⎩⎪⎨⎪⎧ 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 D .⎩⎪⎨⎪⎧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塞上..风云接地阴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3.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A .①④③②B .④①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③④①5.根据语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
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怯气、穷酸气;读杜甫可以 、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秋兴八首(其一)》中“ , ”两句,写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
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3)《咏怀古迹》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杜甫诗三首高中练习题及讲解#### 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练习题:1. 请解释“国破山河在”中的“国破”和“山河在”分别代表什么含义?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的?3. 描述“烽火连三月”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并解释“家书抵万金”的意义。
讲解:《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
诗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虽然国家遭遇战乱,但自然山河依旧存在,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投射到自然界的花鸟之中。
“烽火连三月”指的是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而“家书抵万金”则表达了在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和对家人的牵挂。
#### 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练习题:1. “风急天高猿啸哀”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它们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3. 诗人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讲解:《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通过急风和猿猴的哀鸣,传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哀伤。
“无边落木萧萧下”和“不尽长江滚滚来”分别描绘了秋天落叶和长江的壮阔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更迭。
“艰难苦恨繁霜鬓”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困顿和无奈。
#### 三、《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练习题:1. “戍鼓断人行”中“戍鼓”指的是什么?它在诗中有何作用?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3. 描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解释“寄书长不达”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初二语文人教实验版五四制《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0分钟)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齐名,两人素有“”之称。
2. 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
写景有什么手法?3. 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2. 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湘中韩愈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注:①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为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作此诗。
②《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蘋、藻(水草)都是祭物。
”“于以采藻”、“于以奠之”③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1. 填空。
“猿愁鱼踊水翻波”一句既写出了湘江景象,也渲染出了韩愈被贬后的心境,他到汨罗来欲借凭吊予以宣泄。
2. 从第三、四句看,韩愈的内心并未得到宣泄与慰藉。
请作简要赏析。
【试题答案】一.1. 李商隐、小李杜2. 此诗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还动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
3. 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二.1. 七言绝句2. 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三.1. 愁惨激荡:哀愤不平;屈原2. 因为屈原已逝,江水自流,祭奠“无处”,令诗人怅然若失;渔歌“空闻”,难以排解诗人内心的哀愤不平。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修改版]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练习题《杜甫诗三首》精选练习题基础知识应用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凌绝顶()烽火()不胜簪()逾墙()邺城戍()老妪()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齐鲁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 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
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按课文原句填空⑴----?齐鲁青未了。
⑵烽火连三月,----。
⑶夜久语声绝,------。
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⑴三男邺城戍生活贫困1 ⑵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⑶出入无完裙兵役苛酷课文精段赏读(一)望岳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朔()漠省()识渚()清潦()倒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4.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答: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9.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纷纷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江间波浪兼天涌兼天:连天10.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1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1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3.名句默写:⑴江间波浪兼天涌,⑵,孤舟一系故园心⑶寒衣处处催刀尺,⑷一去紫台连朔漠,⑸,环珮空归月夜魂⑹,不尽长江滚滚来阅读《登高》,完成14—16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4.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1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河西尉,不拜拜:任职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故事:旧业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鼓吹:宣扬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因:因此18.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C.①擢河西尉,不拜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基础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2).决眦人归鸟()(3).白头搔更短()(4).浑欲不胜簪()(5).三男邺城戍()()(6).如闻泣幽咽()()(7).老妪力虽衰()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是()A.老翁逾墙走(越过)B.一男附书至(书写)C.二男新战死(最近)D.急应河阳役(应征)3.下面诗句与课文一致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品味下面的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按下面的提示回答问题。
(1).《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表现登高而小天下豪迈气概的名句是:(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3).《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4).叙述老妇三个儿子悲惨命运的诗句是:【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以上文字选自《》。
作者是朝爱国诗人。
他在之乱中,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诗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诗。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听妇前致词()(2)存者且偷生()(3)出入无完裙()3.诗中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4.本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A.描写B.议论C.说明D.记叙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作文。
请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含解析3
第5课杜甫诗三首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①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是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学问大家,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梁培宽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②战功赫赫的老将军逝世了无人问津....,一个二线的女歌手死了,网络上的消息却铺天盖地,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③在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女教师过度集中会让教育管理部门在人事安排上捉襟见肘....,这恐怕是女师范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④坚持走职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和球员来带火球市,长此以往....中国足球一定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⑤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逐步归于正道.⑥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赢得人民的口碑,受到人民的拥戴。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⑥解析:①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使用对象错误。
②无人问津: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③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不合语境.⑤一发而不可收: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含褒义。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一发而不可收拾"。
⑥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中国着眼于推进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一带一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等,体现了与世界各国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的决心。
B.近年来,我国在国际量子信息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日前更是成功发射了“墨子号”成为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C.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解析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1C[省:曾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2D[A项,百年:在这里借指晚年。
B项,万里:在这里借指远离故乡。
C项,苦恨:在这里指极其遗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3D[D项,新:刚才、新近。
A项,独:单独、独自/难道。
B项,向:朝向、对着/渐近、将近。
C项,萧:萧瑟/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4B[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写暝色已至,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岩际)水态(浪中),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鹳鹤夜伏、豺狼猎食),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事。
]5.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暗香疏影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昭君墓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董必武先生题写的诗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5D[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及答案《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释义:塞上风云( ) 急暮砧( )群山万壑( ) 朔漠( )青冢( ) 省识( ) 渚清( ) 霜鬓( )2.赏析下面诗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 (2)群山万壑赴荆门(3)一去紫台连朔漠 (4)独留青冢向黄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律诗讲求对仗。
试运用你掌握的知识,分析《登高》在对仗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体诗讲究押韵,找出《咏怀古迹(其三)》诗中押韵的字,说说律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的基*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
例《阁夜》:前一层写秋夜江景;后一层咏卧龙跃马。
试照此形式归纳这三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
(1)《秋兴八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咏怀古迹》(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诗,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且要经常自觉地积累这方面的体会。
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自己朗读《登高》的心得,你对其有什么看法?(1)诗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猿”、“鸟”二字语气加重,读音适当拉长。
(2)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初二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部编版)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岱()眦()簪()逾()二、文学常识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造化钟神秀()决眦()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五、翻译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 戌()________ 戎()__ ______(2)衰()________ 哀()________ 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 ______5.本段文字正面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________”,揭示主题。
六、下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高中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高中杜甫诗三首练习题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______”。
2. 《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______”。
3.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______。
”二、选择题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怀古之情C. 爱国之情D. 友谊之情A. 漫卷诗书B. 樯倾楫摧C. 稠人广众D. 羽檄飞驰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表达的意义。
2. 描述一下《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画面。
3.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谈谈你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题1. 阅读杜甫的《春望》,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品味《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的意境,谈谈你的感受。
3.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内容,谈谈杜甫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社会现实的。
五、默写题1. 默写杜甫的《春望》。
2. 默写《月夜忆舍弟》。
3. 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任意四句。
六、对比分析题1. 比较《春望》与《月夜忆舍弟》在表达思乡之情方面的异同。
2.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登高》在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差异。
七、名句解析题1. 解析《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的含义。
2. 解释《月夜忆舍弟》中“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体现的诗人情怀。
八、改写题1. 将《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改写为现代散文。
2. 以第一人称视角,改写《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诗三首练习
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
的感慨。
5.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 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杜甫诗三首 练习
一、一词多义 1.识
①画图省识春风面 ②鄙夫寡识 ③博闻强识(zhì)
认识 见识
记
2.苦
①艰难苦恨繁霜鬓
极
②必先苦其心志
使…苦
③天下苦秦久矣
苦于,被压迫
④而山不增,何苦而不平 发愁
3.向
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 为陈迹
面对,朝向 接近 过去的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
B.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兼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珮
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曾经 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全诗的主题是在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 同时谴责统治阶级,没有歌颂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和《》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
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
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造化钟神秀()决眦()
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五、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新战死()未去()犹得()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________戌()________戎()________
(2)衰()________哀()________衷()________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
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
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
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
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
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dài zìzān yú
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2.唐;盛;衰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2.白头搔更短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四、钟:聚集;眦:眼角;书:信;抵:值;浑:简直。
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
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2)二男新战死(3)出入无完裙(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听妇前致词5.安史之乱
六、1.(1)妻子和儿女(2)纵情饮酒2.剑外忽传收蓟北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
“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
“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
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