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辩证唯物论期末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专题复习导学案
XX届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考点扫描】(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二、考情分析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江苏单科,30,2分广东单科,40(1),9分联系、发展安徽文综,38(3),8分【知识梳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
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事物发展中存在着联系。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表现:自在事物:人为事物:③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否定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就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4)事物的联系具有可变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唯物辩证法总复习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2019年月日编
第1页
号:30
第3页
参考答案
CAADB ABB
【答案】①评析赞成者: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部分。
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是立足全局的表现,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
(6分,若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1至2分)②评析反对者: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阅读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
(6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人们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实施起来可不能一帆风顺。
(4分)
第 4 页。
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复习导学案(二)
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复习导学案(二)人生也许难免会遇到灾难,重要的是从中学会避开灾难,从而,才能更好地减轻我们生命的负担。
cxsz2021-2021学年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导学案(二)编制人:苏长荣编号:17审核:高一政治备课组班级:姓名:小组:时间:2021年5月温馨寄语: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核心考点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笔记栏】1.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考法】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的变更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以选择题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根本的、显著的呈现统一、相持、平衡和静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状态止等坏等形式考查结果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变成另一事物事物发展的量提示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
变与质变提醒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的状态时,提醒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准备,质变是结果,但不能简单认为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往往以名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言、古诗(1)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词、现实热(2)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点事例等提醒(1)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
(3)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为情境素会有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4)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
材,进行单一考查,或结合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
《辩证的唯物论专题复习》教案
辩证的唯物论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灵活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意识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教学过程:1.作业评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分2.唯物论的历年考情概况梳理:3.考情分析:今年高考哲学的设问有以下几个特点——(1)问题中会有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一般是小切口(涉及到某一个具体哲学原理)(2)从涉及到的哲学原理来看,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都有所涉及。
而且同一套试卷,一般是轮流考察,如:全国1卷,17年考察社会历史观,18年考察社会历史观,19年考察唯物论;全国2卷,17年考察辩证法,18年考察认识论,19年考察唯物史观;全国3卷,17年考察辩证法,18年考察人生价值观,19年考察社会历史观。
(3)从设问的要求来看,多是需要“解释和论证”某一个命题,需要大家具备较强的演绎思维能力。
高考中哲学主观题往往就是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哲学智慧,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解题一般是从普遍性原理出发(考点),去认识具体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试题材料)。
所以,答案组织先要从共性角度去思考,然后结合材料,在共性的指导下去分析、回答具体问题。
简单说就是题目要求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要先呈现,然后再扣题逐一分析。
4.考点梳理归纳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关键词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特点、从…实际出发、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归纳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关键词句】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归纳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关键词句】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归纳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关键词句】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归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关键词句】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实事求是);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用……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面对……决定(预测)……归纳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关键词句】办事情要把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参看考点四)归纳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关键词句】人们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采取有效的措施,获得积极的成效;人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面对……决定(预测)……5.考法渗透:(2019·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5篇范例)
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唯物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其中一部分,是《生活与哲学》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特别是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常考点。
因此能否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对整本书的复习以及高考的备考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辩证唯物论部分的重要原理及其方法论(2)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4)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通过学习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设计有机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再现生活真实的优势,又通过板书,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学情分析及学法】本节课是以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唯物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二轮复习课,一课时。
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准确调动本部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辩证唯物论复习导学案
[考纲传真]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基础梳理](梳理原理,自主完成下列空格)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难点突破】1.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错点剖析] 机智躲“陷阱”轻松冲高分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意识与人脑的关系提醒首先,要看到人脑对意识的重要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人脑,而不是大脑或电脑,所以,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其次,不能过分夸大人脑的作用,如有了人脑并不代表就有了意识,还没有通过实践的环节等;意识不是人脑的分泌物,是人脑加工后的结果。
矫正训练1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作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易错点2 不能正确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提醒物质可以离开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任何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是对物质作出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性质不同而已;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不具有这一特征。
矫正训练2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理解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掌握并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阐释联系三个特征,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优化方法理解 。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准备
1、请同学们准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让学生做好上
课前的准备, 尽
本、双色笔
2、课前三分钟激情记忆
快投入到课堂的
、
。
[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第四课辩证唯物论复习教案 .doc
注意关键词
注意结论的辩证分析
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六、物质和运动
七、运动与静止
八、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课堂总结
PPT多媒体展示: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五个表现,强调2、3、4
PPT多媒体展示:
物质和运动的含义、关系,错误倾向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
第四课辩证唯物论复习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体系,世界的物质性,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客观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判断辨证分析知识结论,练习中提高解决问题自主讲评课时作业八基础小练1--8
自主讲评课时作业八能力提升1--9
五、布置作业
自主整理补充笔记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三、什么是物质?
四、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的关系
PPT展示
唯物论知识(哲学道理)-
PPT展示
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物质性级方法论启示
PPT展示
物质的概念并引申其特征
PPT展示
归纳: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按笔记记忆,运用的要求
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分析态度,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点】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体系,规律客观性,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难点】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的关系,规律客观性
【教学方法】
运用知识体系归纳整理和练习自主讲评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辩证的联系观》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课题研究的是《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标的内容目标有: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课课标要求的基本要点有三:一是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是解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把握并总体上领会联系的三个特征;(2)知道整体与部分的含义;(3)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4)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哲学,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现实世界,并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识记、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四、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并懂得区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五、教学难点联系三特征;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学习和生活。
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导学案(一)
cxsz2017-2018学年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导学案(一)编制人:苏长荣编号:16 审核:高一政治备课组班级:姓名:小组:时间:2018年5月温馨寄语: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核心考点一】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1)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3.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4.图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与联系【笔记栏】【考法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发展的概念时,通常是以漫画、热点事例、诗区别联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闪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核心考点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角度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角度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人民群众角度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概述本学案主要围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展开复习。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一种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2. 辩证法的根本命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
•矛盾是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和解决的。
•发展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法的特点和基本观点•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学说。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是关于认识问题的学说。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个矛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最基本的方面。
•对立统一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矛盾的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的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中,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对方的质量。
•矛盾的质量互变是事物质量变化的基本形式。
4. 矛盾的普遍性规律•矛盾普遍性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外部矛盾。
•矛盾普遍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学习要点总结•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学说,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可以通过对立统一和矛盾的质量互变规律来理解。
•矛盾的普遍性规律指出矛盾可以转化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五、学习计划第一阶段: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命题(时间:1天)•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命题。
•注意理解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唯物论复习学案
姓名 学 号第 1 页 共 1 页唯物论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含义: 唯一特性:根本属性、存在方式:注意:物质与VS 具体物质形态2.运动:(运动、变化、发展、质变、量变的关系)3.规律:含义 特点4.意识:是什么(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特点作用5.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者间联系、区别)怎么办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论⑴物质决定意识。
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阻碍事物的发展;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3.生命科学的突破说明人类可以创造物质。
4.水可以从低处引到高处,说明规律可以被创造、消灭和改造。
5.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
6.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7.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8.从起源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0.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的凭空想象。
11.有了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12.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14.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15.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16.动物没有自觉的意识,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
17.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相互依赖。
18.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19.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20.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宪法不断修正和完善的哲学依据。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如何改善全球气候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一学科政治第15周2012年5月24日专题复习:辩证唯物论【学习目标】1、物质(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固有属性)2、规律(规律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3、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自主学习】1、物质的含义是:2、物质的唯一特性: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是指:) 世界是6、规律的含义:7、规律的特点:(1)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8、意识本质:9、意识的特点: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水中花、镜中月⑥科学发展观A.①③B.②④C.①⑤D.②⑤3.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思想意识④生产方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2011年7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为300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
这一次发现再次印证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 )①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属于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③蕴含一定的辩证法思想④属于离开静止谈运动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A.①③B. ②③C.②④D. ③④6、建国至今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表明()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7.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
)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8.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这个事实启示我们()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9、为保证石油安全,减轻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剧烈的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启动了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拟建立四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
我国这一决策体现了()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0、报载,奥运期间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预报能准确掌握“老天爷”的脾气,其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实时气象预报。
这主要体现了()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年级高一学科政治第15周2012年5月24日11、《三国》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
因为()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潜规则、鸟巢水立方、多宝鱼等流行语出炉。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13、“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菜根谭》中的这句名言从一个侧面表明()A.主观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14、2008 年初,在与南方冰雪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体现出的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的精神,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精神感入至深。
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D.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反作用15、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变轨后,将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踏上长达5天的奔月征途,进入绕月轨道,开始各项科学探测。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说明()A.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B.客观物质实际上是按照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客观形态C.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只要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创造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新物质16、根据调查数据反映,当前我国收入最高的20℅居民与最低收入者,收入差距已高达20倍左右,这种差距还在向纵深发展,针对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事实,党中央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的要求。
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人类的活动对社会发展有重大的影响17、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90%,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沉降。
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等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18、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的。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臵,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原则。
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预防污染和保护生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运用辩证唯物论,简述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
年级高一学科政治第15周2012年5月24日专题复习:辩证唯物论答案1——5 D A D D A 6——10 C B D A A 11——16 C C B D C B17、①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肯改造世界。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
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建设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18、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是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依据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要求。
专题复习:辩证唯物论答案1——5 D A D D A 6——10 C B D A A 11——16 C C B D C B17、①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控制沉降,形成高铁道岔板等技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肯改造世界。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的。
沪杭高铁建设者们自主研发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的建设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18、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是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依据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