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恶性肿瘤特点和解剖

合集下载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恶性肿瘤影像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恶性肿瘤影像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腮腺恶性肿瘤位于面侧部,略似倒立锥体形,底上尖下,上缘为颧弓,前缘覆盖咬肌表面,下缘为下颌角下缘、二腹肌后腹的上缘,后界为外耳道前上部,并延伸于乳突尖部根据下颌后静脉的移位对腮腺病灶进行定位:下颌后静脉向内、后推移,则认为病灶位于浅叶下颌后静脉向外、前推移,则认为病灶位于深叶肿瘤主体包绕下颌后静脉,则认为病灶骑跨两叶•腮腺为脂肪性腺体组织•CT:呈低密度,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MRI:T1WI上呈高信号,压脂T2WI上呈稍高信号基底细胞腺瘤概述•是一种良性上皮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1%-3%,可恶变•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平均年龄约57.7岁),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1:2•临床上多表现为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病史较长,临床触诊肿块活动度好,质地中等•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术为主,预后佳,极少有复发(膜性型除外,其复发率为25%)病理•大体类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3cm。

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呈灰白至灰褐色,无黏液感,质中等或韧。

常有囊变,囊性成分内可含褐色黏液样物质•镜下:由单一基底样形态的肿瘤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

肿瘤内缺乏多形性腺瘤中的黏液软骨样成分。

含有丰富的线样内皮血管和小静脉。

•好发于腮腺浅叶,单侧单发多见•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变一般较小,多小于3cm•出血、坏死、囊变常见,钙化少见•囊变多发生在病灶中心,也可呈散在小片状分布;囊变与病变大小无密切关系•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CT平扫:呈等密度肿块(相对于邻近肌肉)•MR平扫: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低于周围正常腮腺实质信号),囊变区呈明显长或短T1长T2信号影•部分病灶周围可见环状T2WI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早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术为主,预后佳,极少有复发(膜性型除外,其复发率为25%)例1 女性 60岁 发现右腮腺区肿物8年余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右腮腺肿物)基底细胞腺瘤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术为主,预后佳,极少有复发(膜性型除外,其复发率为25%)例2 女性 51岁 左腮腺区肿物10余年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左腮腺肿物)基底细胞腺瘤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术为主,预后佳,极少有复发(膜性型除外,其复发率为25%)例3 男性 56岁 发现右腮腺区肿物4年余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右腮腺肿物)基底细胞腺瘤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输入标题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输入标题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输入标题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替换文字输入标题腮腺恶性肿瘤概述•腮腺肿瘤中恶性较少,约20%•以上皮组织起源肿瘤为多,尤以黏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瘤等•男女发病率及左右侧发病无明显差别,年龄分布较广泛•治疗以手术切除术为主,同时辅以放、化疗,需注意的是腺样囊性癌切除时需同时切除受累神经•肿块迅速生长或近期突然增大•肿块较粘连固定,触之较硬,边缘不清,部分伴有疼痛•肿瘤侵犯面神经(腺样囊性癌)、咬肌、翼肌和颞颌关节等,可出现面神经麻痹、张开困难等•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除外)•肿瘤生长较快,易出现中央坏死、囊变•CT平扫: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MRI平扫:信号混杂,实性成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稍低信号,弥散受限•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显著不均匀强化•常侵犯邻近结构,部分并见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主要由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恶性上皮性肿瘤,以30-50岁多见,临床上为固定的无痛性肿块,浸润性生长•多呈不规则分叶状,低度恶性者边界清晰,高度恶性者边界模糊•MRI平扫:低度恶性T2WI呈高信号,中高度恶性者T2WI呈等低信号•易发生不规则坏死、囊变,一般无钙化,增强为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常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治疗以肿瘤局部切除术为主,预后佳,极少有复发(膜性型除外,其复发率为25%) 男性 69岁 左颈部肿物5年余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左腮腺原发灶)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又称腮腺圆柱瘤,是成人腮腺内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2%-5%,40-50岁多见,女性多见。

腮腺肿瘤PPT课件

腮腺肿瘤PPT课件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在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味觉出汗综合征,表现为少进食时患侧皮肤潮红、出汗,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若口角发生向健侧偏斜,肌张力下降,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耳前麻木等面神经瘫痪症状时,口服维生素B1、B12等药物配合治疗,一般3~6个月后即可恢复。并嘱患者术后3个月来医院复查。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临床表现
恶性肿瘤也主要表现为腮腺区的肿块,大小不一,生长速度较快,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可有皮肤表面的溃烂,经久不愈,常伴有局部皮肤的麻木感。可以侵犯周围的组织及面神经,从而早期出现面神经症状。如腮腺的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
治疗方式
发生在腮腺的肿瘤,不管良恶性肿瘤,只要能行手术切除的,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 良性肿瘤应在尽量保留面神经的前提下将肿瘤及部分腮腺切除,如术中不慎损伤面神经可引起面瘫症状,如额纹消失、眼睑闭合困难及口角歪斜等,给患者带来痛苦。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常规做心电图,胸部透视,化验血,腮腺造影,青霉素、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等。 口腔护理 因腮腺导管开口部位位于口腔颊粘膜,若口腔内有感染灶,则需治愈后再行手术,否则可引起伤口延迟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前1周用洗嗪每日清洗口腔3~4次,切记大量漱口,以免误吞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创面大且靠近颅底及呼吸道,全身麻醉手术时经口腔气管插管麻醉,术后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喉头水肿,手术*区血肿等阻塞呼吸道,出现声嘶。因此手术后24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呼吸音及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另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保持室内湿度在55%~65%,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协助其拍背排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腮腺肿瘤(小讲课)精选ppt

腮腺肿瘤(小讲课)精选ppt

病因
• 具体不详,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 有关: 1.感染:细菌、病毒 2.遗传因素 3.环境因素(手机:腮腺吸收了约40% 的辐射能量)
腮腺肿瘤的概论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良性 肿瘤约占70%,恶性肿瘤占30%左右。
其中部分会发生癌变。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如肿
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 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分离皮瓣 :提起并锐 性分离切口前方的 皮瓣;颊部切口可 直接分至腮腺筋膜,
颈部
切口则须切开颈阔 肌才能显露腮腺后

切除浅叶: 找出面神经 主干后,即可进一步由 面神经主干上找出颞支
及颧支,并加以
保护。再由外耳道软骨 部向前分离腮腺,切除 肿瘤及整个腮腺浅叶
• 处理腮腺管 腮腺管在腮腺前方、颧弓下方 1.5cm 处,呈水平方向。在尽量靠近口腔
临床表现
良性(70%)
恶性(30%)
生长缓慢 病期长
生长较快 病期较短
表面光滑呈结节状
肿块大多形状不规则
质地中等硬
质地硬
界限清楚
界限不清
活动无粘连
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活动
不会出现面瘫
20%出现程度不同的面瘫
有的侵及皮肤,出现表面溃疡。侵 犯咬肌时致张口受限,少数病例出 现淋巴结肿大
PS:在多形性腺瘤中常有肿块缓慢生长多年的良性肿瘤病史, 近期出现生长速度加快,表现出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转变的过 程。
疾病概述
• 腮腺分为深、浅两叶,腮腺肿瘤80% 以上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 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
• 面神经穿行于腮腺两叶之间。在腮腺 内分成两总支后,又由两个总支分成 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最后终止于面部肌肉,支配面部表情。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腮腺的解剖及常见疾病
❖ CT表现:腮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正常腺体的低密度脂 肪影可为炎性增生结节代替,增强扫描多均匀强化, 叶间间隔和包膜可有增厚
第十二页,共29页。
女,43岁 双侧腮腺 炎
第十三页,共29页。
腮裂囊肿
❖ 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 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
❖ 生长缓慢,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20 ~ 50 岁。以30岁左右多见,
,部分可在颈部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粘液表皮样癌
❖ CT表现:多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肿块,密度 不均匀,内部可出现坏死,增强扫描后成不均匀轻 度或中度强化,常于患侧颈动脉鞘区见多发肿大淋 巴结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男,36岁 病理:左侧腮腺 粘液表皮样癌, 呈浸润性生长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小结
❖ 腮腺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周围脂 肪间隙清晰,多位于浅叶,可见囊变或钙化
❖ 腮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模糊,与周围组 织粘连,多位于深叶,可
临床资料可初步评价肿瘤的良恶性
第二十九页,共29页。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 CT表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椭圆形肿块,大小一般 在2cm~3cm,边界清晰锐利,内部密度不均匀,增 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多形性腺瘤近似,可清晰显示肿 瘤内坏死、囊变区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男,54岁
病理:右侧腮腺腺 淋巴瘤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混合瘤恶变
❖ 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并呈侵润性生长
六、腮腺常见疾病
❖ 腮腺炎症 ❖ 腮裂囊肿 ❖ 良性肿瘤:以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
瘤(Warthin瘤)多见,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瘤 等少见 ❖ 恶性肿瘤:较常见有恶性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腺 癌、腺泡细胞癌和乳头状囊腺癌等

腮腺癌

腮腺癌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 N2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 或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a 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但≤6cm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 N3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O 无远理分类]
1990年WHO提出了试行的涎腺肿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其中癌包括以下数种: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腺样 囊性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 胞腺癌、皮脂腺癌、乳头状囊腺癌、黏液腺癌、嗜酸瘤细 胞癌、涎腺导管癌、腺癌、肌上皮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其他癌。 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为: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 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腺癌和鳞状细胞癌。
腮腺恶性肿瘤一般病程较短,生长较快,局部常有疼 痛或麻木感,较常与深层组织发生粘连,有时可见张 口困难。有以下症状及体征之一者,就要怀疑有恶性 的可能。①肿瘤生长速度突然加快。②出现浸润并与 周围组织粘连,包块活动较差。③局部出现持续性疼 痛;④肿瘤表面自行破溃出血;⑤出现面神经麻痹的 体征。
由于腮腺内、外均有淋巴结,来自头面部的其它肿瘤 有可能转移至腮腺,虽然少见,也应该考虑腮腺转移 瘤。原发灶可能在额、眉、眼、颜面后部发际皮肤等 处。
[腮腺癌的诊断]
一、诊断
1、临床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腮腺肿块生长快、病程短,与周围组织粘 连甚至固定,肿块疼痛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应多考虑为 恶性肿瘤。
2、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波检查:该检查方法最大优点是可以确定腮腺内有 无占位性病变及其大小,可以显示1cm以下肿块,而且该 检查无创伤性,不痛苦,可以重复。

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腮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6.功能性外科的应用: 采用部分腮腺切除术; 保留耳大神经以避免耳垂麻木;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 发生率; 保留腮腺导管,保存剩余腮腺的分泌功能; 利用天然隐蔽处,采用改良切口,基本上达 到手术不留可见瘢痕的美观效果。
二、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
治疗原则:腮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 为主。手术过程中应遵循肿瘤外科的基 本原则,尽量在正常组织内完整切除肿 瘤,防止肿瘤破裂而造成种植性复发。 对于范围广泛、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血 行性转移的腮腺恶性肿瘤,尚需采用综 合治疗,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腮腺肿瘤可以取活检吗?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 腮腺肿瘤易产生细胞种植,禁忌做活检。 腮腺肿瘤易产生细胞种植,禁忌做活检。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 年 第一版中关于头颈部肿瘤之涎腺肿瘤的 指南中将“ 指南中将“开放性活检或者考虑细针穿 作为术前检查项目之一。 刺”作为术前检查项目之一。
第三类,中度恶性肿瘤:包括
基底细胞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粘液腺癌等
第二部分 腮腺肿瘤的治疗
判断治疗水平标志
生存率 功能外科 综合治疗
一、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原则:腮腺良性肿瘤需作手术治疗。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包 膜常不完整,采用单纯沿包膜剥离的方 法,即剜除术,常有复发,故手术原则 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 分腺体。手术中应避免肿瘤破裂,以免 发生瘤细胞种植。
M0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2.腮腺癌患者的面神经处理:
(1)牺牲面神经的指征:
术前有面神经麻痹症状; 术中发现面神经穿入肿瘤; 面神经与肿瘤紧贴; 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 腮腺导管癌等高度恶性肿瘤; 面神经出现明显增粗、变色等病理改变。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腮腺恶性肿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腮腺恶性肿瘤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症状及病史:
疗规范,其预后良好,其5年生存率可近 于90%。10%患者则表现为高度恶性过程。 低度恶性者复发率为15%,高度恶性者复 发率为60%。
2.腺样囊性癌 癌肿呈圆形或卵圆形, 大小2~4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其生 长缓慢,病程较长,但局部破坏性较强, 常沿神经扩展是其特点,故早期即有
内科学疾病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病因:
癌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生长缓慢,可 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显微镜下如发现混 合瘤中有微小坏死灶和出血灶,营养不良 性钙化和基质骨化,玻璃样变,边缘浸润 性生长,都应视为恶变的征兆。
4.腺癌 又称非特异性腺癌 (nonspecific adenocarcinoma),系指 组织学上具有
内科学疾病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治疗:
胞,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完全彻底干净。 ④分离面神经时应在浅面沿其走向逐
步分离,切忌在深面分离,切勿伤及面神 经鞘膜。
⑤遇有出血,应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或轻拭血液,严禁用力摩擦止血及钳夹止 血。
⑥术中涉及面神经处理时,应根据肿 瘤与面神经的关系而定,不应单纯为了保 留面神经
内科学疾病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病因:
囊,其中含有黏性分泌物,腺癌属高度恶 性肿瘤。
5.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占腮腺恶性肿瘤的7.2%~ 19%。多发生于腮腺浅叶及尾部,局部破 坏性小,为低度恶性肿瘤。肿瘤质地较硬, 表面不光滑,分叶状,虽有包膜,较薄, 但有的不完整,包膜内可见癌细胞
内科学疾病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肿瘤的护理

腮腺肿瘤的护理
腮腺肿瘤的护理
病历回顾
•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颌面部肿瘤 中,其发病率非常高。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由于腮腺处于颜面部位,神经分布复杂,血运比 较丰富,给手术本身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 术前术后护理也比较复杂。
。护士应定时检查加压包扎情况,防止松脱,并应 注意加压包扎松紧适度。以免影响呼吸道畅通。 经过细心观察,精心护理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3、伤口观察
• 注意创口的渗血、出血情况,由于颌面颈部血管、淋巴管 丰富,术后创口渗出液较多,术后多留置伤口引流管,应 在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及伤口敷料渗血性质及量,保持伤 口引流通畅,做好记录。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 血肿,确保有效负压引流,切勿扭曲引流管,压迫阻塞和 脱出等。保证伤口敷料加压包扎的正确与松紧适度.腮腺 肿瘤切除术后敷料加压包扎时间长,一般需要2—3周,正 确适度的局部加压包扎可促进残余腺体萎缩,减少涎瘘的 发生。如敷料包扎过紧。可引起头痛不适,影响进食、睡 眠、眼睑、颜面部肿胀,甚至呼吸困难,包扎期间随时观 察患者的面部血供及循环是否正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 因为口腔手术范围广、时间长、创面大且 靠近颅底及呼吸道,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有 可能引起喉头水肿.出现声嘶、呼吸不畅, 故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口唇颜 色、有无烦躁不安出现,及时吸出口腔分 泌物。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频率是否 正常、呼吸道是否通畅及血氧饱和度的变 化,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饮食
卧位
术后护理
保持呼吸道 通畅
伤口疼痛
伤口观察
1、体位护理
• 全身麻醉患者未清醒者,应采取去枕平卧 位。头偏向一侧,口角置弯盘,使口腔分 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防止分泌物吸入气 管或污染伤口,引起患者窒息或吸人性肺 炎,

腮腺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腮腺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表现
副腮腺多位于于腮腺管起始 部上方,导管汇入腮腺管, 其出现率约为20%。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咬肌筋膜来自颈深筋膜的浅层,在腮腺的后缘 分成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腮腺前缘浅、深两层筋膜又合为一层,覆于咬肌 的表面,叫做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浅层特别致密,并发出许多小隔将腮腺分 为许多小叶,因而腮腺发炎化脓时,表面不易摸出 搏动;深层较为薄弱,因而脓液易向深部扩散,形 成咽旁脓肿。
与良性肿瘤合并感染难以鉴别。
(右侧腮 腺)高分 化粘液表 皮样癌, 侵犯周围 涎腺组织 伴神经束 累及。
男,56y
(右腮腺)低度恶性表皮样癌,侵出包膜伴包膜外瘤结节形成并累及周围 神经。男,55y
(右腮腺)粘液பைடு நூலகம்皮样癌,侵犯周围腮腺组织伴陈 旧性出血及坏死。男,32y
腮腺慢性炎症性病变
如果包膜局部模糊,常提示病变生长活跃或 恶变。
恶性:大部分欠清,常无包膜或有假包膜, 呈浸润生长,可突破包膜及间隙。
但部分良性肿瘤伴感染也可表现边界不清。
信号
T1WI大多数呈低或等信号。仅脂肪瘤呈高信 号,囊性淋巴管瘤和腺泡细胞癌的囊变部分 亦呈高信号。
T2WI:相当部分T2呈低、等信号 文献报道:分化较低的恶性肿瘤由于上皮细
胞多,水分少 T2低信号;良性肿瘤为高信号。 (鉴别重要征象)
均质性
囊变、坏死:长T1长T2 出血:短T1长T2 不均匀既可是肿块坏死、囊变,也可由组成细胞的
多样性所引起。 实质细胞含水量少→信号低; 腺腔分泌物、黏液、退变组织及水肿含水量高→信
号高。 鉴别:坏死囊变的高信号区常范围较大,而由组成
男,46y,腺淋巴瘤
男性,68y, Warthins瘤

腮腺肿瘤(小讲课)_图文

腮腺肿瘤(小讲课)_图文

分离皮瓣 :提起并锐 性分离切口前方的 皮瓣;颊部切口可 直接分至腮腺筋膜
,颈部
切口则须切开颈阔 肌才能显露腮腺后

切除浅叶: 找出面神经 主干后,即可进一步由 面神经主干上找出颞支
及颧支,并加以
保护。再由外耳道软骨 部向前分离腮腺,切除
肿瘤及整个腮腺浅叶
• 处理腮腺管 腮腺管在腮腺前方、颧弓下方 1.5cm 处,呈水平方向。在尽量靠近口腔
伸到乳突尖部。
疾病概述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是人体的三对大涎 腺。腮腺是其中最大的一对,腮腺肿瘤的 发生率也最高,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80% 。而在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大多数( 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腮腺肿瘤病程长短 不一,短者数天或数周,长者数年或数10 年以上。
支配额肌,麻痹时不 能抬眉且额纹消失。
颧支
(c branches)
分布于上下眼轮匝肌, 受损时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
(buccal branches)
分布于上唇方肌、笑肌、 颊肌、口轮匝肌等,损伤 和麻痹时,鼻唇沟消失和 变得平坦。不能鼓颊,食 物滞留于口腔前庭沟内。
颈支
分布于颈阔肌,受
右侧腮腺实性肿物
左侧腮腺实性肿物
• 3、MRI:可避免接受X线照射,
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显示血管 影像,适用于范围较广泛的涎腺 肿瘤。
• 4、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CT:糖代谢的差异确定
病变的性质,适用于肿瘤手术或 放疗后、组织结构改变较大、肿 瘤有无复发难以确定者。
• 5、99m锝核素显像:
端切断腺管,用中号丝线将远侧残端牢靠 结扎。
PS:在多形性腺瘤中常有肿块缓慢生长多年的良性肿瘤病史, 近期出现生长速度加快,表现出良性肿瘤向恶性肿瘤转变的过 程。

腮腺常见恶性肿瘤影像诊断

腮腺常见恶性肿瘤影像诊断

影像表现
有研究者指出T1及T2加权图像上均表现为 低信号强度的病变应怀疑可能是高度恶性的肿 瘤。
腮腺恶性肿瘤均是富血供,因此表现动静脉 期持续显著强化 (密度明显高于颈部肌肉,大 于50Hu提示恶性肿瘤)。
恶性混合瘤
左侧 腮腺 恶性 混合 瘤
腺样囊性癌
Ø 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特点的恶性肿瘤;有 较强侵袭性,易沿组织间隙向周围蔓延,表现侵 犯邻近结构的范围较广,而生长缓慢、病史长。
v 良性:多位于浅叶 v 恶性:多位于深叶或
跨叶
跨叶生长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黏液表皮样癌
多形性腺瘤
肿瘤形态及边界
v形态:良性形态多规则,圆形或类圆形 v 恶性形态多不规则 v边界:良性边界清楚,部分有包膜 v 恶性边界多不清楚 v 部分低度恶性肿瘤边界可清楚
黏液表皮样癌
正常腮腺
腮腺为脂肪性腺体组织 CT:呈低密度,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 MRI:T1WI上呈高信号,压脂T2WI上呈稍高信号
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5年) 一 、上皮来源 (一)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 肌上皮瘤、嗜酸细胞腺癌……15种。 (二)恶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恶性混合癌、 基底细胞癌、上皮-肌上皮癌、嗜酸细胞腺癌……24种。 二、软组织肿瘤;血管瘤、脂肪瘤 、 淋巴瘤 、神经性肿瘤 等。 三、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四、继发性肿瘤。
腺泡细胞癌
多形性腺瘤
肿瘤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
vT1WI:中等信号为主,无明显特异性 vT2WI:低-中等信号-多为恶性肿瘤 v 混合高信号-可见良、恶性肿瘤 v 高信号-多见于良性肿瘤 v增强:恶性不均匀强化

腮腺肿瘤 (1)

腮腺肿瘤 (1)
其他辅助检查: 1.腮腺造影 适用于临床未能确诊者,造影可示肿瘤压迫所致的导管系统排列紊乱,导管扭 曲、移位、中断以及腺泡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肿瘤侵蚀导管时造影剂外溢形成大小不一、点 片状影等变化。此检查间接地反映了病变的存在,但对鉴别肿瘤的性质帮助不大。 2.B型超声 可作为腮腺肿块的常规检查。除可测定肿瘤的实际大小,发现直径1cm以下的 肿瘤外,还可根据内部回声及其和周界的关系大致分辨其良、恶性。良性表现为周界清楚、 内部回声均质,后壁有增强表现,稍大的混合瘤可以见到分叶结节状表现。恶性则多轮廓边 界不清,内部回声呈高度不均质的实性暗区,后壁反射减弱或消失的声像图。诊断符合率可 达78.6%(俞光岩,1988),但对腮腺深层肿瘤的显示受颌骨的影响而欠佳。 3.CT及MRI 可确定肿瘤位置、大小、深浅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浸润等。特 别对腮腺深叶肿瘤与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及其与颈部大血管关系显示较好。恶性者表现形态 不规则,境界模糊,密度不均。
形态:不规则楔形。分浅、深部。 浅部:倒置三角形,位于咬肌后 份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 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腮腺管:parotid duct
腮腺浅部前缘发出—颧弓下 1.5cm横越咬肌表面—咬肌前缘— 穿颊脂体、颊肌—开口于(平上颌 第二磨牙)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 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 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4.腮腺的毗邻 上缘邻: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内的耳大神经末梢、腮腺 的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 后内面邻: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 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和后四对脑神经。 腮腺深面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后四 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腮腺CT解剖和腮腺肿瘤的CT诊断

腮腺CT解剖和腮腺肿瘤的CT诊断

腮腺CT解剖和腮腺肿瘤的CT诊断腮腺CT解剖和腮腺肿瘤的CT诊断356腮腺CT解剖和腮腺肿瘤的CT诊断赵文俐0任士义(吉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吉林长春130021)李景军(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CT科,吉林公主蛉136100)【摘要)口的:评价腮腺及其周围闽隙的cT解剖标志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倒,42腮腺肿瘤庸厨做回麒性分析,从病变部位,病变发展情况,研究腮腺及其旁解剖结构对腮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帮助•结果:腮腺浅,挥叶的重要解剖标志是走行在腰腺中的面神经和下领后静脉,本组面种经显示的有16倒(38%),下领后静脉显示的有32倒(80%)浅叶肿瘤向前侵及咬肌10倒(25%);向后侵及胸锁乳突肌前缘14倒(33%); 向外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粘连.探叶肿瘤向内突向咽旁间隙,与腮腺挥叶内缘旁的茎突肌群及颈血瞥紧邻,使之受压,移位,关系密切,分界不清.本组颈鞘血瞥显示的有12倒(30%),其中9倒甄鞘血曾变窄,并有受压,移位结论:清楚地了解腮腺及其旁的解剖关系,可以判断肿瘤的来褥•并帮助做出定性诊断.可直接影响手术前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c关蕾词】腮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讣算机i解剖学中圈分类号:R814. 42史撑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12(2001)06. 0356—02腮腺肿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繁多,良性肿瘤不像其他良性肿瘤具有完垒的良性性质,带有一种不稳定的倾向,而恶性肿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比较,恶性程度较低.因此,腮腺肿瘤手术切除效果好,手术后生存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清楚的CT解剖定位.可以直接影响术前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1躺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用我院自1993年9月,1998年12月行CT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0倒,42侧腮腺肿瘤病历,作回顾性分析.男24倒,女16倒.年龄27岁,67岁.平均45岁.病程3个月一19&患者均以腮腺区肿大就诊.40倒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病理类型分别为:粘漩表皮样癌4倒.未分化癌2倒, 囊腺癌8倒.宋分化表皮样癌2倒,多形性腺癌2倒,中分化腺癌2倒,恶性混合瘤3倒,乳头状囊腺癌2倒.肌上皮癌1倒,低分化乳头状蛭腺癌2倒.高分化粘漩表皮癌2例,腺泡癌3倒,混台瘤4倒,腺淋巴瘤3倒,另2倒为双侧肿块,一侧是癌肿.而巧一侧病理为炎性组织1. 2方法:扫描使用GEgO帅lip及P'OOOSa螺旋CT机,层厚,层距5mm,扫描以听眦线为准.至下镁角处或肿块消失即可.患者仰卧横断扫描.部分冠壮重建.增强扫描用An^igra— phylOOml 团注2结果40倒,42侧腮腺病变,发生在腮腺浅叶的有14倒,探叶的有20倒,挥,浅叶均有病变的有8倒(其中包括双侧病变的另一伯的2倒炎性病变).浅,探叶的重要解剖标志是走行在腮腺中的面神经和下领后静脉.奉组42倒中,CT图像可显示面神经的有16倒(38%).显示下领后静脉的有32倒(80%),其中8倒做增强扫描.浅叶肿瘤向前侵及咬肌.本组有10倒(25%) i向外与皮肤及皮下组织粘连,分界不清,本组有18倒.其中浅叶病变10倒.深,浅叶均受侵的病变有8倒;向后侵及现工作单位:深圳市蛇口人民医窿放射科.广东探圳□ 18067胸锁乳突肌的前缴,与之分界不清,本组14例,其中浅叶病变8例,挥,浅叶均有病变的6倒.探叶肿瘤CT显示良好,因为CT不仅可以显示病变部位,也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腮腺深叶肿瘤,当肿瘤突向咽旁问睬时,与腮腺挥叶内缘旁的茎突肌群及甄鞘血管紧邻,使之受压移位及受侵,关系密切.分界不清,本组中茎突及茎突诸肌可分辨清楚的有6倒.5倒肿瘤使诸肌同筋艇形成的逢骤带消失,其余22倒肿瘤较大,占据叠部茎突前咽旁厨酵.露颈鞘I饥彗显示的有12倒. 其中8倒是增强扫描,】2钏中育.例f75%,颈鞘血管变窄.并有受压,静位.3讨论腮腺肿瘤占全部唾液腺肿瘤的70 [J6, 80%.其中腮腺肿瘤80%是良性肿瘤_1 —. 而且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和太体形态,(图像都不能作出组织学的诊断川.但是腮腺肿瘤的另一个特点是组磐{类型繁多.良性肿瘤带有一种不稳定的倾向,而恶性肿瘤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比较,恶性程度较低,因此肿瘤手术切除效果好,而且良好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使病灶切除地比较彻底,碱少术后复发.本篇文章主要侧重讨论腮腺肿瘤的解剖缸霞关系,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凡路,为临床提供帮助和指导.腮腺位于下领骨后,胸锁乳突肌询,上起颅底,位于乳突尖和鬻领关节之间,下至下领角.临床上将腮腺分浅,深两叶及峡部. 浅叶位于咬肌后份的浅面,释叶位于下领后窝及下颌支的深面,二者以峡部相连[而面神经茎乳孔出颅后,在腮腺的上部内伯进入腮腺.在峡部分为两条主干,并绕过下颁后静脉的浅面呈分技状分布,CT 图像上可以显示面种经和下颌后静脉在腮腺内的位置,本组中面神经的显示率为38%.这16倒有面神经显示的病历都是肿瘤单独位于腮腺浅叶或探叶的病灶,之所以占比倒比较低,是因为统讣中有8倒肿瘤使浅,深叶腮腺组织均受侵.使面神经穆位,或肿瘤组筝}将之包绕,与之鱼建监莹融台成团,分界不清,显i聒两迁有i6倒肿瘤只单独位于腮腺浅叶的病例,面1忡蛀t显示不佳,是因为病灶组织的平均cT值是40. 7o?78Hul而面神经平均CT值为48?9. 4Hu,虽然统计学上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tP<005),但山于腮腺肿瘤向其周用生长,使筋膜问嗽消失,而相差lOHuCT值以内的各组织在CT片上是不易分辨清楚的,故利用面棹经的解剖标志来定位腮腺肿瘤的侵及范圉不如利用下领后静脉好.因为注药增强扫描后.血管增强明显,CT值为1加.5Hu, 140Hu.本组的显示率为80%,高于前者.读片中可利用以上两个解静脉志.进行诊断和术前定位,本组术前定位正确率为92. 3%.对临床有着十分耍要的指导意义.CT在腮腺肿窟诊断中的男一个重要作用就是;CT显示腮腺深叶殛其旁的解剖结构比较清晰•腮腺深叶内缘紧邻茎突舌肌和茎突咽肌,它们在咽旁同隙和颈动脉间隙中穿过H】.咽旁间隙山筋膜包绕.主要为脂肪组织,而腮腺深叶肿窟突人此同障•使间隙的脂肪组织移位于肿瘤的询内侧.奉组中有9例豫叶肿窟较大,使茎突, 颈鞘血管,茎突前问琼均分界不清,并侵及咽侧壁,与顿帆提肌和腭帆张肌分界不清, 有2倒肿窟成人肱尺关节错缝6例诊治体会357长至颠下窝和翼碍窝,这在挺腺肿窟中租少见,因为筋膜对肿智组织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但对恶性肿窟作用有限,因此发现肿瘤突破同隙的边界或长人间隙筋膜内可以诊断为恶性肿窟.本组42例中.木前诊断正确率为76. 7%,所以了解置脖的CT解剖位置.不仅对腮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有帮助,对定性诊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参考文献⑴李国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8.[2]邹兆菊.挺腺疾病影像学诊断【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杜出版,1997:211.(3]撩坚民,沈天真.张孟致腮腺及其周围I司琼MRI解剖标志耐肿窟定位的价值m•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09. [4]HanCW, H^msbergerFIR, OOmAG, eta1. InfectionandtumorofthenlaksticatorspeceCTevalua6xm[jZ ・ RadOgy, 1985;15:413.【收稿日期:2001—0r05](编辑郑英善)沮晓东李扩刘萍(口山市中心医院,吉林口山134300)中围分类号,R687. 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412 (2001) 06-03574)1 成人肱尺关节错缝是发生在肘关节的一种损伤,因肘关节2. 1关节错缝是中医传统名称,西医称按伤指构成关节的伤后有一定活动度.x光片无异常,易漏诊及谩诊.我院自两骨接麓面,因外力作用引起教小离错•发生疼痛和功能摩碍1995年1月,1999年3月共收治6倒,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好发于联动关节和教动关节,多隐藏在软下:组筝}损伤中,活动或负重时受伤关节出现疼痛,否勇不痛或仅r自床资料1. 1 一般赍料:男性4倒,女性2倒.年龄20岁,45岁.右侧5例.左翻1倒.伤后就诊2倒,超过3周4倒.均为摔伤.1. 2临床表现:肘关节肿胀.尺骨半月切逮内侧压痛,件屈功能障碍•活动范围30'(仲)?100,(屈),前臂旋前位,被动旋后剧痛•肘关节伤3阔以上者肿胀不明显,其内后方压痛.活动障碍,生活非常不便X光片示肘关节诸结构无异常.1.3诊断:成人脏尺关节错缝1.4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方法(以右翻为例).病人仰卧床上.木者位于右侧,右手握患剧腕部,左手压住右肩.先在无痛范围内屈仲活动肘关节,鼠其配合.待其主动配合后,忽然用力屈曲肘关节至最大限度,惺持lOrain.伤后3周以上者复位后可能出现尺神经症状.lh, 2h后消跨.1. 5固定:新伤屈肘9o悬于胸前,伤后3周以上者屈肘90,以上,固定2周,3周后击跺周定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以周肘为士01.6结果:新伤3埔后肘关节活动正常,伤后3周以上者□周后恢复正常,随访I. —?' r 麓,h.2讨论不适,关节尚有一定括动度.X光片无异常.故易媼诊,误诊.此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老幼步见诊断主要依据上述症状,体征.结合受伤机崩作出.2.2成人脓尺关节错缝与肘关节后脱位机理相同.且是暴力大小不同,跌倒时前臂外展,旋后,肘关节过仲,手掌着地,足骨鹰嚅突与脓骨下端鹰嚅窝常相撞为支点. 迫使胜尺关节分离.但胜挠关节被挤压很紧不和脓尺关节同时分离.故未造成肘关节后脱位只将前臂骨间膜,环状韧带,尺挠上关节,内翻副韧带与关节粪等撕裂,造成广泛软组车只损伤和脓尺关节及尺挠上关节的话开.广泛软组织撕裂阻碍两个关节自行复位而致.2. 3此病早期手法复位硬后良好.复位时手法要急,要重.动作要突然,一次成功•即法使骤使人不觉,患者知痛骨已拢〃但勿粗暴,以免发生副损伤.伤后3周以上者在治疗和恢复上都比新伤难.超过2个月者关节功能不乐观,故应详细询同病史,了解受伤机崩•再根据牯床表现,拍x光片捧除骨折,脱位后可明确诊断.如怀疑可试行手法复位.以免造成延误•'[收稿日期:2001. 12-20](编辑郑英善)。

腮腺肿瘤护理

腮腺肿瘤护理

腮腺肿瘤护理唾液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疾病,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

分大小唾液腺,大唾液腺包括:腮腺肿瘤、下颌下腺瘤、舌下腺瘤。

唾液腺的不同解剖中腮腺肿瘤发生最高约占80%。

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80%,恶性肿瘤约占20%。

腮腺肿瘤80%以上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腮腺后下部的肿块。

良性肿瘤无面瘫症状,恶性肿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有的肿瘤可侵及皮肤,出现皮肤溃破,肿瘤侵犯咬肌时,常致张口受限。

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胀或软腭肿胀。

【观察要点】1、监测生命征及血氧饱和度。

2、注意伤口、敷料包扎情况,是否出现包扎过紧引起呼吸困难。

3、观察有无面神经损伤。

4、观察引流情况。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做好洁牙准备,保持口腔清洁。

2、全身麻醉术前常规准备。

3、心理护理:减轻恐惧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术后护理1、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术后一般平卧头偏一侧,6小时后改半卧位,便于分泌物引流和减轻局部肿胀、充血。

3、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敷料包扎情况,防止渗血和呼吸困难(包扎过紧引起)。

4、术后一般不宜漱口、刷牙,以免损伤伤口。

应做口腔护理。

5、术后6小时后进清淡流质饮食,禁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6、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注意观察有无面神经损伤情况。

8、遵医嘱给予抑制腺体分泌药物。

【健康教育】1、术后前两周进清淡流质饮食,禁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防止腮腺涎漏的发生。

2、术后2—3天,根据引流量情况,拔除引流管。

注意包扎牢固、勿松脱,伤口颏兜或绷带包扎需10天。

3、术后,可能会出现暂时性面瘫,轻者半个月会恢复,重者一般3—6个月可恢复。

暂时性面瘫应积极配合用营养神经药。

4、术后一月复查,以后视病情而定。

5、恶性肿瘤病人病情允许,术后半个月可行放疗或化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翼静脉丛 pteryoid venous plexus 位置:位于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交通:上颌静脉属支→翼静脉丛→上颌 静脉→下颌后静脉 翼静脉丛→面深静脉→面静脉 翼静脉丛→卵圆孔网及破裂孔

发病原因
与涎腺肿瘤一样,病因目前仍不太清楚。 腮腺恶性肿瘤可能与接触射线有关。另外, 1、病毒感染 2、长期暴露在烟雾或灰尘中 3、接触化学物品等职业者易患此病
横行的有:上颌动脉、上颌静脉、 面横动脉及静脉、 面神经分支。
4.腮腺的毗邻 上缘邻: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内的耳大神经末梢、腮腺
的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 后内面邻: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
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和后四对脑神经。
腮腺深面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后四 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浅部:倒置三角形,位于咬肌后 份浅面。
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 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腮腺管:parotid duct
腮腺浅部前缘发出—颧弓下 1.5cm横越咬肌表面—咬肌前缘— 穿颊脂体、颊肌—开口于(平上 颌第二磨牙)颊粘膜上的腮腺乳 头。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 颞浅动脉、颞浅静脉及 耳颞神经。
一般认为它是导管上皮细胞的产物,因为在无腺泡的涎腺肿瘤
中。亦可见此晶样体结构。
唾液腺结构图
腮腺的解剖及毗邻
(一)腮腺咬肌区
腮腺咬肌区为 腮腺和咬肌所在 的区域。主要结 构为腮腺及穿腮 腺的结构。
此区的筋 膜为腮腺咬肌 筋膜。为颈部 深筋膜浅层的 延续。
1.腮腺 parotid gland
层包绕腮腺—腮腺鞘
腮腺鞘特点:
与腮腺结合紧密 发出间隔伸入腺体—分隔小叶 浅层致密 深层薄弱且不完整
2.腮腺 parotid gland 位置:外耳道前下方。 上缘邻: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下缘平:下颌角 前邻:咬肌、下颌支、翼内肌后缘 后邻:乳突前缘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 前缘
形态:不规则楔形。分浅、深部。
(3)腮腺的毗邻
腮腺的上缘邻:
外耳 道 下颌关节
腮腺的前内面邻:
咬肌 下颌支
腮腺的后内面:
乳突 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
* 腮腺床:
为紧贴腮腺深面的 血管神经,包括: ①颈内动、静脉 ②舌咽神经 ③迷走神经 ④副神经 ⑤舌下神经
*(4)穿腮腺的结构
纵行结构 横行结构
*纵行结构有:
①颞浅动、静脉 ②耳颞神经 ③颈外动脉 ④下颌后静脉
*横行结构有:
①上颌动、静脉 ②面横动、静脉 ③面神经的分支
*穿腮腺结构的位置关系:
由浅入深为: ①面神经的分支 ②下颌后静脉 ③颈外A及耳颞N
(5)面神经颅外段与腮腺的位置关系
分为三段: 第一段(腮腺前段) 第二段(腮腺内段) 第三段(腮腺后段)
发病机制:
1.黏液表皮样癌 是较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来自腮腺导管上皮,主要由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
型细胞(基底样细胞)构成。根据组织学特点分为高度恶性(低分化型)与低度恶性(高分化型)两型。高度恶
性者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低度恶性者以分化成熟的黏液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但此两型尚
难以严格区分,中间型细胞可向表皮样细胞或黏液细胞分化发展。肿瘤有无包膜不定,故 腺咬肌区前部的 深面,口腔和咽 的外侧。
一.面侧区 (一)腮腺咬肌区
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 后窝。
界限:上界:颧弓与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平面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缘
内容:腮腺、咬肌、相关的血管、神经
1.腮腺咬肌筋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分为浅、深两
腮腺中可见少量黏液细胞,腮腺闰管长,有分支;分泌管多,
染色浅,与深色的腺泡形成鲜明的对照。
正常腮腺组织内,尤其近表面部分经常出现小的淋巴结。
其中,5%~10%淋巴结的髓质内出现导管和腺泡样结构;有时淋
巴组织呈壳样包绕在腮腺腺叶外围。颈上区淋巴结虽说与腮腺
组织有明显分隔,但其髓质内亦含有涎腺组织。可能与胚胎期
2.腺样囊性癌 又称圆柱瘤型腺癌、圆柱瘤,是涎腺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但在腮腺并不常见。来
1)腮腺浅部的位置 位于外耳道前下方。
腮腺浅部上界平颧弓、外耳道,
下端平下颌角
前邻咬肌
后邻乳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份。
2)腮腺深部的位置
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
由于腮腺紧邻外耳道,腮腺脓肿 可蔓延至外耳道和中耳。外耳道感染 亦可扩散到腮腺。
腮腺管:
由腮腺前缘穿 出,横跨咬肌表 面,开口于腮腺 乳头。
(二)面侧深区
位置:腮腺咬肌区的深面,口腔及咽的 外侧,即颞下窝的范围。
顶:蝶骨大翼的下面。 底:平下颌骨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外壁:下颌支 内壁: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颌 动脉及其分支、下颌神经及其分
支。 1.翼内、外肌 medial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1)腮腺的外形 腮腺以下颌支
后缘为界分为浅、 深二部。
腮腺浅部大致呈锥形,表面包有 腮腺鞘。
腮腺鞘: 由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 缘分两层包裹腮腺而成。
腮腺鞘特点 :
①浅层致密, 深层薄弱而不 完整。
②腮腺鞘与腮腺 实质结合紧密, 并发出许多纤维 隔伸入腺实质, 将其分为许多小 叶。
(2)腮腺的位置
涎腺围绕颈静脉淋巴囊发育有关。这也是涎腺发生良性淋巴上
皮病变、Warthin瘤和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基础。
在腮腺闰管与分泌管交接处,可见典型的皮脂腺结构或含
脂肪之导管上皮细胞团;在大导管上皮细胞间亦见有少数含黏
液的杯细胞,此细胞因腺体慢性炎症而增多。
晶样体多出现在腮腺导管中,呈针状、指状或板状,嗜伊
红着色。它既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又可形成结石中心的核,
腮腺恶性肿瘤特点和解剖
前言
口腔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分别为腮腺,颌下腺及 舌下腺,其中90%的唾液是由腮腺和颌下腺分泌的。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约占涎腺肿瘤的80%,发生在腮腺的肿瘤多为良性 肿瘤2/3、恶性肿瘤占1/3。
腮腺的组织胚胎学特点
腮腺全部由浆液性腺泡组成,故属纯浆液腺,但在新生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