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井下人员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煤矿行业“六大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行业“六大系统”管理规定

煤炭公司“六大系统”管理规定为切实推进煤矿企业保障能力建设,提高煤矿整体救灾能力,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和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以及紧急避险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以三年之内完成的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一、管理机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领导组办公室:安全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XXX(兼)1、监测监控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XXX专业技术员:监控值班人员:维护人员:XXX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员:监控值班人员:维护人员:XXX 3、压风自救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XXX 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XXX 4、供水施救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XXX 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5、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XXX 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XXX 6、紧急避险系统负责人:XXX管理人员:XXX 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二、项目基本要求1、人员定位系统基本要求(1)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和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构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3)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5)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炭企业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炭企业的应用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炭企业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已成为引导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意识的重要力量。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是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软件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作了相关的分析,以期对当前处于变革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管理;hrp软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提高和办公水平的进步,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急需建立一套“实用、标准、高效”的全功能、多层次、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为此,公司与厦门大学联合开发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应用软件(以下简称hrp软件),该软件除了具有人员信息查询、合同管理、劳工统计、报表管理等常用基本功能外,还与公司的出入井考勤、地面指纹考勤两个系统相连接,实现了对职工考勤实时监控。

1 hrp软件目前使用的情况1.1 hrp软件的基本特点1.1.1 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规范人力资源业务流程,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1.1.2 集中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实现全公司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监控。

1.1.3 减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1.4 建立全面完整的人力资源分析体系,借助系统分析、报表和灵活的查询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1.1.5 提供开放的、可扩展的应用平台,满足发展变化的需求,支持迅速而持续的改善能力。

1.2 hrp软件的主要功能1.2.1 基础设置:提供了一个可建立公共数据和信息环境的操作平台,对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信息进行设置,对公司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1.2.2 职务职能管理:管理公司下属单位、部门、岗位信息,支持多种组织结构设计模式,能够灵活设置各级组织机构,定义各机构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可灵活调整和管理各岗位的职级、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素质指标要求和考核指标,支持管理人员进行部门级、岗位级二种形式的编制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制度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规范员工入井考勤制度,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精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旳数量及位置,保证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如下简称“系统”)旳稳定、可靠运营,充足发挥作用,保障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旳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旳原始根据旳精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2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及山西省、山焦集团、汾西矿业集团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3条全矿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旳规定进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旳设计、计划、安装、使用、维护等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4条看护责任区划分1、井管站责任区:副立井2、运搬队责任区:副斜井3、主皮带队责任区:主斜井4、综采队责任区:综采面材运两巷5、掘进队责任区:各队组掘进巷道6、监测队责任区:各采区轨道巷7、下皮带责任区:各采区皮带巷8、下机电责任区:井下各变电所第5条监测队职责1、负责整个系统旳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解决和撤出工作以及责任区范畴内平常管理等工作。

2、安装实际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补充。

第6条信息中心职责1、负责监控中心站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平常管理等工作,以及人员变动信息旳更新。

2、负责系统质量原则化达标验收工作。

第7条综采队职责1、负责其责任范畴内安装旳人员定位分站和辨认器旳平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2、负责其责任区内安装旳人员定位分站平常供电管理工作,必须保障分站正常供电。

3、负责提供精确旳员工信息,并在员工信息变动时,及时到信息中心进行员工信息变更。

第8条掘进队职责1、负责其责任范畴内安装旳人员定位分站和辨认器旳平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2、负责其责任区内安装旳人员定位分站平常供电管理工作,必须保障分站正常供电。

3、负责提供精确旳员工信息,并在员工信息变动时,及时到监测队进行员工信息变更。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前言为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卫修君、于励民、田子健。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1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 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 矿用分站MT/T 1007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煤炭用工管理系统通常问题解答及使用步骤

煤炭用工管理系统通常问题解答及使用步骤

基本问题:这篇文档是监管端和煤矿端使用的整个流程,人员的信息在系统里大家做到哪一步了接着这步往下做就可以了,如果系统里没有这个人就从报名步骤开始往下做就可以了。

每次解除劳动合同后就要及时的给监管部门上报一下合同信息,即把合同信息导出来发给监管部门。

需要注意:煤矿给监管部门的文件除了“用工申请模板”和“报名模板”是Execl表,其它文件都是.xml格式的文件。

监管部门给煤矿的文件都是.xml格式。

1、怎么找年检打印程序的数据库?答:在使用过“年检打印程序”的电脑的桌面上,有一个叫“客户端”的快捷方式。

选中“客户端”快捷方式--> 右击--> 属性--> 快捷方式--> 查找目标-->这时,就会打开一个文件夹,在这个文件夹下面,有一个名称是“employee.accdb”的文件,这个文件就是年检打印程序的数据库文件。

把他复制出来就可以了2、安装煤矿端或者监管端,一台电脑只能安装其中一个,两个不能同时安装在一台电脑里,如果安装了的话把两个都卸了,重新安装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3、在安装的过程中如果有这种提示:这只是个更新的提示,点击确定继续安装就可以了4、安装完矿企端或者监管端后先别登录系统,先初始化或者替换文件,这两步操作不能颠倒了。

如果你先登录了系统就不能初始化了,只有重装系统。

在初始化时出现上图提示,说明你已经登录过系统,这样就不能初始化了,只能重装系统5、怎么初始化或者替换文件?分两种情况:(1)用过年检打印程序的煤矿需要把打印程序的数据库初始化到新系统里,然后登录系统就可以了,不需要替换安装包(即光盘里的文件夹)里的.accdb文件,那是没用过打印程序的煤矿需要做的。

点击然后弹出窗体,找到你的打印程序的数据库,employee.accdb点击打开,然后点击就可以开始导入了。

把旧系统的人员信息导入到新系统的煤矿的同时,煤管局也需要把你的这些人员信息初始化到监管端,如果他们没导入你们导入了,这样是不能直接年检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两种:①煤管局把系统卸了重新安装,先初始化后登陆系统,再做其它的操作,如果重装系统以前的信息就全部没在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fortheusageandmanagementofthesystemforthemanagementoftheun dergroundpersonnelinacoalmine前言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AQ620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209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T1004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33.1出/3.2识别卡identificationcard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

3.3位置监测分站locationmonitoringsubstation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3.4传输接口transmissioninterface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

3.53.63.73.8未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人员。

3.9识别区域identifiablearea系统能正确识别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

3.10重点区域keyarea采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重要区域。

3.11限制区域forbiddenarea盲巷、采空区等不允许人员进入的区域。

3.1244.14.1.14.1.24.1.3安全、成熟的主流产品。

软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

4.2一般要求4.2.1系统及其软件、识别卡、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209、MT/T1004、MT/T1005、MT/T1007、MT/T1008、AQ6201、AQ6210等标准的有关规定,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和成套。

KJ69J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KJ69J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为井下数据检测站供电, 为井下数据检测站供电,其后 备电池可保证在交流电停电情 况下, 况下,数据检测站可连续工作 4小时以上。 小时以上。 小时以上 127V/220V/380V/660V,多种 , 交流输入。 交流输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缆传输配置示意图 1 被测目标“无负担” 被测目标“无负担”
7 系统成熟稳定,漏卡率极低 系统成熟稳定,
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通过技术以及生产工艺 上的不断改进,目前我们系统软硬件均已日臻完善, 上的不断改进,目前我们系统软硬件均已日臻完善, 系统稳定、可靠,漏卡率极低。 系统稳定、可靠,漏卡率极低。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特点 9 遇险救灾指引功能
当井下发生重特大突发事故, 当井下发生重特大突发事故,地面人员可通过遇险救灾 指引功能快捷、直接、迅速地通知、全程指挥、 指引功能快捷、直接、迅速地通知、全程指挥、引导现场所 有受威胁人员安全疏散、撤离。 有受威胁人员安全疏散、撤离。当发现有水灾或其他安全隐 患时,地面人员能够在调度室,通过特定软件按照预先设定 患时,地面人员能够在调度室, 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通过控制安装于矿井内的语音报警器、 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案,通过控制安装于矿井内的语音报警器、 矿用本安型LED电子显示牌、矿用本安型信号牌、 矿用本安型LED电子显示牌、矿用本安型信号牌、人员定位 LED电子显示牌 分站等设备的语音播报和指示信息的显示, 分站等设备的语音播报和指示信息的显示,指导工作人员快 速安全的撤离危险区域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标准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标准

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修订版)二〇一〇年五月目录1 围 (2)2 遵守标准及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联网传输模式 (3)4.1 三级联网模式 (3)4.1.1 省属重点矿模式一 (3)4.2 四级联网模式 (4)4.2.1 省属重点矿模式二 (4)4.2.2 市级地方煤矿集团模式 (4)4.2.3 县级地方煤矿集团模式 (4)4.2.4 乡镇煤矿 (4)5 技术要求 (5)5.1 IP地址要求 (5)5.2 时间同步要求 (5)5.3 基础数据编码规则 (5)5.3.1 煤矿编码 (5)5.3.2 人员卡编码 (9)5.3.3 区域编码 (9)5.3.4 分站编码 (9)5.4 数据文件命名、作用及结构 (9)5.4.1 数据文件命名及作用 (9)5.4.2 矿井参数文件结构 (10)5.4.3 区域参数文件结构 (12)5.4.4 分站/轨迹点参数文件结构 (13)5.4.5 轨迹线定义文件结构 (16)5.4.6 人员参数文件结构 (18)5.4.7 特种作业人员预设路线文件结构 (19)5.4.8 实时过程文件结构 (20)5.4.9 超时报警文件结构 (24)5.4.10 超员/进入限制区域报警文件结构 (26)5.4.11 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文件结构 (29)5.4.12 系统工作异常文件结构 (31)5.4.13 GIS矿图文件结构 (32)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1 围本规规定了在省围各煤矿上传给煤矿上级监控中心的数据的格式要求和代码编制规则。

参与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建设的厂家应依据此规编制矿端联网数据上传软件。

本规适用于省安装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煤矿,包括新建和改建、扩建和合并矿井。

2 遵守标准及文件《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

kj277人员管理系统(新)

kj277人员管理系统(新)

KJ277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技术方案濮阳市中原汇腾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目录一、公司简介 (4)二、系统介绍 (4)2.1 系统概述 (4)2.2 系统组成 (4)2.3 系统特点 (7)2.4 系统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8)2.4.1 KJ277系统性能 (8)2.4.2 KJ277-F型人员定位分站 (9)2.4.3 KJ277-k矿用人员标识卡 (9)2.4.4 KJ277-J型一般兼本质安全型接口 (10)2.4.5 KDW660/12B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电源 (10)2.5 系统主要功能 (10)2.5.1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运动轨迹跟踪 (10)2.5.2 井下机车设备位置监测与运动轨迹跟踪描述 (11)2.5.3 井下人员精确统计与考勤 (11)2.5.4 双向寻呼与救援报警 (11)2.5.5 安全监测管理 (12)2.5.6 超员、超时工作人员报警与管理 (12)2.5.7 数据统计、历史数据查询与报表功能 (12)2.5.8 特殊区域管理 (13)2.5.9系统维护管理 (13)2.5.10 地图显示功能 (13)2.5.11 网络化与信息共享 (13)2.6 系统设计原则 (13)2.7 系统管理软件 (14)三、工程管理 (14)3.1 项目管理方式 (14)3.2 安装服务体系 (15)3.3 安装队伍 (15)3.4 施工安装前的准备 (15)3.5 工程进度计划 (16)3.5.1 设备清单范围 (16)3.5.2 设备验收内容 (16)3.5.3施工进程安排 (16)3.5.4 系统试运行及验收 (16)四、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17)4.1 售后服务的形式 (17)4.1.1 电话咨询及追踪服务 (17)4.1.2 现场响应 (17)4.1.3 合约服务 (17)4.1.4 选案期内的承诺 (18)4.2 售后服务的内容 (18)4.2.1 技术培训 (18)4.2.2 技术资料移交及存盘 (18)4.2.3 测试与验收 (18)4.2.4 免费升级服务和合约服务 (19)4.3 保修服务的承诺 (19)一、公司简介我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无线网络通讯、自动控制、半导体传感、基于海量数据GIS软件系统等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该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服务方案推广。

KJ125矿山人员定位系统说明

KJ125矿山人员定位系统说明

KJ125矿山人员定位系统说明一、系统概述矿山人员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监测管理。

该产品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窄带无线扩频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等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等,实现对矿井中作业人员的定位监测。

每个井下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移动的路线、安全状态都可以通过井上局域网络的每台计算机或者大屏幕上直观地显示出来。

所有数据被长期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进行每个人员在井下移动路径的回放显示,同时具有实时考勤、寻呼、遇险求救报警等功能。

通过井上局域网络与互联网的连接,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一个能够登录互联网的计算机上看到这些信息。

行业领先产品便携式甲烷巡检仪集定位、寻呼、求救报警、瓦斯检测、人员搜救功能于一体,可以和KJ125矿山人员管理系统无缝集成,瓦斯超限自动报警,且瓦斯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

完备的数据信息可以为矿山遇险人员的营救提供客观的区域定位数据资料。

入井口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入井人员的唯一性身份鉴别,避免一人多卡,替人下井的现象。

该系统产品已根据煤矿安全生产企业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及抢险救灾的自动化管理要求。

二、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及优势2.1 系统主要特点1、系统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取得河南省信息产业厅颁发的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2、系统读卡分站容量255,标识卡容量8000,系统支持单串口、多串口、光纤+串口、光纤+局部485等。

3、标识卡采用有源方式,使得标识卡与读卡分站之间的无线通讯范围比采用无源方式的要远2至3倍,不少于80个标识卡以不小于14米/秒的速度经过读卡分站时不漏检、不误检。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煤矿井下人员位置并实时反馈的技术。

随着矿业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逐渐成为煤矿安全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确保煤矿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我国于2014年发布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通用技术条件》)。

一、背景与意义煤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煤矿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行业,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煤矿震动、瓦斯爆炸、矿井塌陷、设备故障等等,这些都可能危及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成为煤矿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通过科技手段来增强煤矿安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监测井下人员位置,以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监测和及时救援。

这是目前国际上认为最有效的一种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方法。

因此,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是行业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技术指标《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当满足的技术指标,包括系统稳定性、监测定位精度、通讯传输及数据处理、应急救援反应时间等。

其中,定位精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测量精度能力。

模块化设计、数据传输速度、实时响应等都是系统性能所必须关注的内容。

三、技术流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常由井下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以及应急响应系统组成。

下面介绍一下系统的具体技术流程:1. 井下传感器:井下传感器一般采用超声波或者无线电波等技术进行位置检测和信息采集。

传感器需要固定在井下的房柱、拉杆等固定设施上,以便收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主要是将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环境数据等进行采集并上传到井口的数据处理与显示系统。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速度、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根据《煤矿安全规程k AQ6210-2007《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等相关标准的规定,结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在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之前,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标志审核发放工作顺利进行, 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摸底与比对试验,制定本安全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系统除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2016)》、AQ6210-2007等标准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本安全技术要求。

二' 主要功能1.系统应能与安全监控、应急广播系统、胶轮车和电机车等车辆管理系统融合;应与GIS技术融合;宜与供电监控、煤炭产量监测、移动通信、视频监视(控)、照明控制、应急指引等系统融合。

2.系统应具有定位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 张卡唯一性检测功能,当出现下井人员携带多张(含2张)定位卡、不携带定位卡或非本人卡等情况时,系统应识别并报警。

宜采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

3.系统应具备设置、识别、记录、查询并统计带班领导下井信息的功能。

4.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位置及时刻监测功能;宜具有携卡人员二维定位功能。

5.系统组成中应包含便携式定位仪,且系统应具有使用便携式定位仪脱网定位功能。

6.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超层越界起/止时刻、临近老空区起/止时刻、临近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起/止时刻、临近冲击地压危险区起/止时刻、滞留时间、人员总数及人员等监测、报警、显示、打印、存储和查询等功能。

三' 技术指标1.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3m, 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10m;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0.3m,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7.3m。

必要时,需进行井下试验。

2.最大位移速度应不小于7m/So3.定位卡与定位分站/定位器之间,空旷无遮挡情况下的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400m;煤矿井下的无线传输距离由产品企业标准明确。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便于灾变时的救援,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2007),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实施24h运行和实时监控,未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不得组织生产;基建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条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煤矿要严格入井携卡的管理工作。

入井人数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四条各矿总调度室、人员入井井口应安装入井人数电子公示牌,并准确公示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入井人数、实际入井人数。

第五条所有井工开采的煤矿企业要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的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的原始依据。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煤矿企业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日常监管。

第二章设计、选型与安装第七条矿井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编制专项设计,绘制系统设备布置图,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设备位置、接线、传输电缆敷设、供电电缆敷设等,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及时修改。

第八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技术要求。

第九条煤矿安装使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取得“‘MA’标志准用证”。

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

第十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均应设置在总调度室,各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宜设在总调度室,若中心站不设在总调度室时,应在总调度室设终端;中心站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一台使用,一台或多台备用,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2人,并保证24小时不间断运行。

KJJ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天地(常州)

KJJ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天地(常州)

KJJ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介绍天地(常州)————————————————————————————————作者:————————————————————————————————日期:KJ69J型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介绍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2015年8月目录第1章系统概述 .................................................................................................................. - 1 -第2章技术优势及系统特点................................................................................................ - 1 -2.1、技术优势.. (1)2.2、系统特点 (2)第3章设计原则 .................................................................................................................. - 4 -3.1、先进性、成熟性.. (4)3.2、可靠性、安全性 (4)3.3、易操作性 (4)3.4、实时性 (4)3.5、完整性 (4)3.6、可查询性 (4)3.7、互联性和扩展性 (5)3.8、经济性 (5)第4章设计标准 .................................................................................................................. - 5 -第5章系统组成 .................................................................................................................. - 6 -5.1、地面中心站. (6)5.2、系统软件 (6)5.3、传输平台 (6)5.4、KJF80数据监测站 (7)5.5、KJF91A矿用本安型无线收发器 (8)5.6、KDW16A本安兼隔爆电源 (9)5.7、KGE37B无线编码发射器 (10)5.8、MT8000型综合数据交换接口 (10)5.9、FDY3矿用移动式读卡器 (11)5.10、KLX5LM(A)信息化矿灯 (11)5.11、CFC1专用检测仪 (13)第6章主要功能 ................................................................................................................ - 14 -6.1实时监测功能 (14)6.2查询功能 (16)6.3安全保障功能 (18)6.4统计考勤功能 (20)6.5信息联网功能 (22)6.6系统运行状态提示(自诊断功能) (23)6.7操作权限及操作日志 (24)第7章主要技术指标......................................................................................................... - 25 -7.1、系统容量 (25)7.2、传输方式 (25)7.3、同时读卡数量 (25)7.4、最大巡检周期 (25)7.5、漏读率 (25)7.6、传输速率及误码率 (25)7.7、地面中心站至数据监测分站传输距离 (25)7.8、数据监测分站至无线接收器传输距离 (25)7.9、数据监测分站最大有效接收区半径 (25)7.10、存储时间 (26)7.11、双机切换时间 (26)7.12、软件画面响应时间 (26)第8章公司简介 ................................................................................................................ - 27 -第1章系统概述KJ69J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我公司最新研发推广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为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卫修君、于励民、田子健。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GB/TAQAQMT 要求MT/TMT/TMT/TMT/T 2887620162102091004100510071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矿用分站矿用信息传输接口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由下井人员携带、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当进入位置监测分站的识别范围时,将用于人员识别的数据发送给分站。

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传输接口。

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并送主机处理;接收主机信号、并送相应分站;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usage and management of the system forthe management of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前言为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孙继平、彭霞、卫修君、于励民、田子健。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10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 209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 矿用分站MT/T 1007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煤炭智慧管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炭智慧管控系统设计方案

煤炭智慧管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煤炭智慧管控系统背景介绍: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但传统的煤炭开采和管理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煤矿事故频发、煤炭资源浪费等。

为了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设计一个煤炭智慧管控系统。

系统目标:1. 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和质量;2. 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3. 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4. 提高煤炭生产的安全性。

系统功能:1. 煤炭开采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煤炭开采过程,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可以监测煤矿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煤矿安全预警:根据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系统可以自动分析风险,并发送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例如,当检测到煤矿内气体浓度异常升高时,系统会向相关人员发送紧急警报。

3. 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统计煤炭的产量、库存等信息,为矿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合理规划煤炭开采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4. 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和自动化控制。

例如,可以实现自动化的运输系统,将煤炭从矿井运送至储存区。

5. 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可以对煤炭开采和管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预测煤炭开采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系统架构:1. 传感器和设备层: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

这些设备负责采集煤矿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2. 通信网络层:负责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

可以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如互联网、局域网等。

3. 服务器层:中央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存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大数据存储和处理。

4. 应用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访问系统,查看和管理煤炭开采的相关信息。

浅谈KJ277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浅谈KJ277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33 其 它 效 果 .
K 2 7井 下 人 员 定 位 管 理 系 统运 行 稳 定 , 于 操 作 , 于 管 理 。针 331 强 化 高 瓦 斯 、 突 地 区 人员 进 出数 量 的控 制 和 管 理 。 J7 易 便 .. 防 对 我矿 井 下 实 际 情 况 .应用 K 2 7人 员定 位 管 理 系 统 实 现 了井 下 东 、 332 加 强井 下 设 备 的管 理 ( 车 、 动 设 备 ) 提 高 了 设 备 的 周 转 率 J7 .. 矿 移 , 西 翼大 巷 、 、 工 作 头 面 工 作 人员 进 出 的有 效 识 别 , 统 管 理 充 分 体 和 利用 率 。 采 掘 系 现 了“ 性 化 、 息 化 和 高度 自动化 ” 人 信 。
21 0 0年
第3 5期
S IN E&T C N OG F R T 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O矿业论坛 0
科技信息
浅谈 2 7 7 井下人员定位 管理 系统在煤矿的应用
刘 焱 刘传 文 ( 徐州 矿务 集 团有 限公 司张 集煤矿 黄 小 民 江 苏 徐州
总 数 、 煤 工 作 面 矿 工 总 数 、 进 工 作 面 矿 工 总 数 、 它 区 域 矿 工 总 采 掘 其
数。 煤 炭作 为 我 国基 础 能 源 . 期 以 来 为我 国 的 经 济增 长 做 出 了 巨 大 长 32 考 勤 准确 、 范 化 - 规 贡 献 , 整个 国 民经 济 发 展 中一 直 占据 着 主 导地 位 。 由 于 煤 炭 工 业 本 在 3 . 精 确 统计 煤 矿 职 工 入 井 、 井 时 间及 人 员 数 量 , 可 按 班 次 、 .1 2 上 并 部 身 的 产 业 结 构 , 采 矿 设 备 装 置 、 业 人 员 素 质 及 科 学 技 术 水 平 等 诸 门 等 生 成 多 种 灵 活 的考 勤 统 计 报 表 。 可 以 查 询 : 门 日考 勤 、 部 日 其 从 还 部 干 多 方 面 与 其他 行 业 相 比存 在 着 一 定 差 距 。 考勤 、 人月考勤、 个 干部 月 考 勤 统 计 、 门 月 考 勤 统 计 、 门 工 时 统 计 、 部 部 为此 , 何正确处理 安全与生产 、 全 与效益的关系 , 何 准确 、 如 安 如 全 矿 日考 勤 统 计 、 全矿 月考 勤 统 计 。 实 时 、 速 履 行 煤 矿 安 全 监 测 职 能 , 效 进 行 矿 工 管 理 , 证 抢 险 救 快 有 保 322 根 据 定 员人 数 , 确 统 计 矿 工 井 下 超 时 、 员 情 况 。对 采 、 工 .. 精 超 掘 灾 、 全 救 护 的 高效 运 作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和 紧 迫 。 改 变 目前 煤 矿 企 业 对 安 作 面 人 员 超 时 、 员 人 员情 况 予 以报 警 提 示 , 给 出 相 应 的 人 员 信 息 。 超 并 井 下 人 员 落 后 的管 理 模 式 , 立 以灾 害 预 防 、 故 救 助 为 主 要 目标 的 建 事 为 矿 井 和基 层 单 位 加 强 人 员 的 出 勤 和 安 全 管 理 提 供 了 第 一 手 现 场 资 电子 信 息 化 管 理 和 智 能 化建 设 势 在 必 行 。 料 。 定程度上杜绝了职工现场“ 点 ” 现象的发生。 一 延 等 323 为 工 资 部 门 提供 了 井下 职 工 准 确 的出 勤 资 料 , 约 工资 支 付 。 .. 节 2 系统 构 成 、 理 及 可 靠 性 分 析 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煤炭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吕恒班级:计算机092002学号: 200920010213目录第一章可行性分析 (3)1.1、背景 (3)1.2、意义: (7)1.3、范围: (7)第二章需求分析: (8)2.1功能需求 (8)2.1.1查询和存储功能 (8)2.1.2调度功能 (8)2.1.3显示功能 (8)2.1.4打印功能 (9)2.1.5自诊断功能 (9)2.2 性能需求 (9)2.3 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10)2.4 出错处理需求 (10)2.5接口需求 (10)2.6逆向需求 (11)2.7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11)2.8 运行环境 (11)第三章概要设计 (12)3.1功能模块图 (12)3.2类图: (13)3.3用例图 (14)3.4状态图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可行性分析1.1、背景近年来,矿井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的防范措施,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同时如何改变目前矿井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矿井企业关心的问题。

我们认为,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

煤矿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中,特别提出:井下无线通讯、井下人员的跟踪管理、遇险人员定位等技术装备急需开展攻关研究并产业化。

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落后的井下人员管理模式,快速、准确的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成为了当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温家宝总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精神和2005年3月8日华建敏同志在国办秘书一局《专报信息》(317)《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上的批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遏制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势头,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煤矿等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根据新的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加快研制系列新产品,开发适用软件和设备,提供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煤矿等重点安全生产领域逐步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安全状况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此,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煤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为本,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利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研发满足于重点安全生产领域需求的电子信息产品,建设反应灵敏、指挥得力、协同工作、方便及时、安全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

《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是:组织制订、完善煤矿专用信息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

组织研发适用于煤矿井下环境的电子基础产品、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等电子信息产品,并推进其产业化工作。

组织研发以瓦斯防治为重点的井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救灾救护通信系统等,建立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应用。

组织研制出行业应急救援指挥通讯系统,并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工作。

近些年,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国有重点煤矿要实现矿务局(集团公司)范围内联网,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最低要实现县(区)范围联网。

同时,积极在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等其他重点安全生产领域推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实施方案》的实施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安全生产领域信息技术应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相关司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具体落实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

二是切实做好前期研究和引导工作。

三是加快组织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工作。

四是积极促进产用结合,协调互动,加快推进煤矿等重点安全生产领域信息系统的应用试点和推广。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现有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监测设备技术上的不足和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影响到煤矿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这些情况,陆续推出了针对不同用户和安全监管部门的煤矿安全解决方案,同时跟相关设备生产厂家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与之配套的监控软件平台,为煤矿以及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

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3)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电子信息化建设在“九五”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结合煤炭工业实际需要,重点进行煤矿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控制与企业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纳入安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程。

为此,北京凌强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结射频识别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煤矿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动态目标识别器及本质安全型标识卡,开发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监测及井下定位跟踪管理系统”。

上述管理系统把尖端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解决了该系统产品应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安全运行、网络数据通信、数据的远距离传输、信号转换接口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以及生产统计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必将有力地推动了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1.2、意义:该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适应煤矿市场需求,开发生产的集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硬件设备维护、日常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该系统采用最新技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及时、准确的将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调度安排;并对井下人员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软件形成各种文件,为管理人员反馈考勤信息;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此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于提高矿井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自动化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3、范围:该系统是集煤矿人员基本信息、人员考勤、人员地位、人员调动、违章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性智能管理系统,这一设计方案的提出,将大大促进煤矿企业的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可以使井下遇险时急救更加及时到位。

第二章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2.1.1查询和存储功能内容包括:1)携卡人员下井总数人员、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工作时长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2)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历史轨迹回放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3)携卡人员姓名、卡号、年龄、职务、工种、班组、工作地点、下井周期、下井时刻、下井工作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4)异常显示,出现异常的人员、工种、地点、班组及其负责人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2.1.2调度功能1)调度班组或携卡人去指定工作地点等提示调度功能2)遇险时,指示遇险撤退路线等提示调度功能2.1.3显示功能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及提示功能列表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

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姓名、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

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分站、电源箱、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

若系统庞大一屏容纳不了,可漫游、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

2.1.4打印功能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2.1.5自诊断功能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分站、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2.2 性能需求1)全矿井,全覆盖,井下各种地形条件给个角落无盲区2)数据传输速度快,定位数据刷新迅速3)双向无线通讯,系统和携卡人通讯可以双向进行,使特殊情况得到最迅速的处理4)系统设备发射功率低,安全可靠,对其他设备无干扰2.3 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及时和准确,防止数据延迟出现误报的异常显示,防止响应缓慢造成的通讯延误.可用性:保证系统中的每个设备作业期间都正常工作,如果有设备老化和损坏要及时进行更换或者维修.2.4 出错处理需求本身的延迟、更新不及时或者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会造成数据的报错或者误报,导致错误的处理,所以要对这些出错进行及时检查更正,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和系统的高效。

如遇到重大异常,系统应发出警报.2.5接口需求系统要与显示器连接,以便能够清晰准确的从图像上获取信息。

要和通讯设施联系,以便能及时的联系调度井下工作人员。

要和警报系统连接,以便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提示。

2.6逆向需求系统可以直接调用定位系统的处理结果,系统可以直接调用通讯系统的通讯处理结果,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灾情检查系统的处理结果,但是系统不必考虑实现过程.2.7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系统可能根据一些常见性异常采取自动处理,对于非复杂问题可以更及时的指导操作,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效率。

系统将来可能和与每个矿工都能进行通讯,调度更加的细化和及时。

2.8 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2007 Professional SP3及其更高版本。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及其更高版本第三章概要设计3.1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该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人员考勤管理、人员定位管理、人员调度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