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④C.甲—②,乙—④D.甲—①,乙—③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北半球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南半球西风带。
第2题,由气流运动方向锋面雨以及图中标注的“南”“北”可知,甲、乙两风带位于南半球,分别是东南信风带和西风带。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4.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节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春分日B.N表示夏至日C.M表示夏至日D.N表示冬至日答案:3.B 4.D解析:第3题,先根据纬度判断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M气压带位于北半球。
第4题,图中M、N气压带均反映了北半球冬至日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图甲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5.D 6.B解析:第5题,读图甲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南风。
第6题,从图甲可知,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图乙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为7月份。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气压戴微风戴》道课稿之阳早格格创做尊敬的教授们,上午佳!即日尔道课的真质是人教版必建1:第二章《天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戴微风戴》的第一课时.尔将从以下圆里举止尔的道课一、课本分解本课时气压戴微风戴的产死那一知识面没有然而是上一节热力环流战大气火仄疏通知识的本质应用,也是教习战探讨“季风环流”战“气压戴风戴对于气候的效率(天下气候典型成果取分散)”的前提,还可为后里分解自然戴的产死、分散提供条件,果此本节真质正在本章教教中起着核心效率.“课程尺度”中闭于本知识面的央供是:“画造寰球气压戴、风戴分散示企图”,“道出气压戴、风戴的分散及移动顺序”,不妨瞅出课程尺度闭注的是天球表面气压戴、风戴的产死,而对于三圈环流中下空场合没有搞央供.分离以上对于课本真质的分解,本着以教死为主体的准则,尔树坐了本课时的三维教教目标:(一)知识取技能目标:(1)明白三圈环流的产死,道出寰球气压戴、风戴的分散情景.(2)不妨通联太阳曲射面的返回疏通,叙述寰球气压戴微风戴的移动顺序.(3)通过画造三圈环流及气压戴、风戴示企图,培植战普及画造天理示企图的技能.(4)通过阅读气压戴风戴移动顺序图取太阳曲射面移动闭系图,巩固教死空间感知取思维本领.(二)历程取要领目标:1、收集死计、死产本质中取气压戴风戴有闭的天理局里,自决、小拉拢做等形式举止分解、探讨.2、课堂中接流、表白、深思自己的教习体验战睹解.(三)情感取价格瞅目标:通过图示分解、活动,多媒介演示等办法,激励教死商量天理问题的兴趣战效果,养成供真、供真的科教做风.通过对于三维目目标分解,根据课本战授课对于象的特性,尔将本节的教教重、易面决定为以下几个真质:教教重面是(1)寰球气压戴、风戴的分散(2)气压戴、风戴的移动顺序,最先那二面是课标对于本部分真质的简曲央供,也对于接下去气压戴、风戴对于气候的效率做了铺垫,具备迁移性.教教易面则是三圈环流的产死机理,果为该部分的真质较为抽象,离教死的死计本质较近,需要教死有较强的空间设念本领,才搞明白,果此易度较大.二、教法战教法怎么样掌控重面,突破易面,真止本课的教教目标呢?那便要采用相宜的教教要领战教教脚法.本课时知识面虽然已几,然而是真质抽象,思维量大,教教中采取图示分解、多媒介演示、教死计动等教教要领,教死商量战教授面拨相分离,使用多媒介辅帮教教,分离动画安排,变抽象为简曲,巩固教死的曲瞅感知.那样既切合教死认知顺序的死长,帮闲教死更佳天明白易度较大的真质,又不妨培植教死教习天理的兴趣取关切.而动做教死,正在教习历程中,要重视图文转移,文图转移,以文解图,以图忆文,巩固感知.共时要注重前后知识面的逻辑通联,周到明白掌握.三、教教历程【复习导进】提问上节课热力环流的相闭知识,温故引进新课,查看教死对于前部分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为本节课真质的教习奠定表里前提.【道授新课】正在热力环流的前提上,提出赤道取极天的热力好别,赤道产死热矮压,极天产死热下压,近大天气氛由极天流背赤道,下空气氛由赤道流背极天.提问教死是可存留那种大气疏通形式?由此引出天转偏偏背力.提出假设条件:太阳曲射赤道,天球表面匀称,大气环流将会浮现什么格式?那是教教中的易面,为了将抽象的问题曲瞅展现,尔将用多媒介动画一步一步展示.矮纬环流:赤道上空背北流背北极上空(北风),受天转偏偏背力效率,由北风渐渐左偏偏成西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偏转成了西风;去自赤道上空的气流,没有克没有及再继承北流,而是形成自西背东疏通.由于赤道上空的气氛源源没有竭天流过去,正在30°N附近上空散集,爆收下重气流,以致近大天气压降下,产死副热戴下气压戴.基于副热戴下气压戴的成果明白起去易度较大,正在此尔安插了教死计动演示:决定圆背战二条纬线,赤道战北纬30°,由十个教死代表下气氛流,从赤道背北步止代表下空大气的疏通,受天转偏偏背力的效率,正在北纬30°偏偏转成背东,北纬30°上空气氛汇集,正在重力效率下下重.疑赖通过那样的演示,不妨帮闲教死更佳天明白.近大天,正在气压梯度力效率下,大气由副热戴下气压戴背北北流出.背北的一收流背赤道矮压,正在天转偏偏背力效率下,由冬风渐渐左偏偏成东冬风,称为东北疑风.东北疑风取北半球的东北疑风正在赤道附近辐合降下,正在赤道取副热戴天区之间便产死了矮纬环流圈.中纬环流战下纬环流:正在近大天,从副热戴下气压背北流的一收气流,正在天转偏偏背力的效率下渐渐左偏偏成西北风即衰止西风.从极天下气压戴背北流的气流(冬风),正在天转偏偏背力效率下渐渐背左偏偏产死东冬风,即极天东风.较温的衰止西风取热热的极天东风正在60°N附近相逢,产死锋里(极锋).温而沉的气流爬降到热而重的气流之上,产死了副极天降下气流.降下气流到下空,又分别流背北北,背北的一收气流正在副热戴天区下重,于是正在副热戴天区取副极天天区之间形成中纬度环流圈;背北的一收气流正在北极天区下重,于是正在副极天天区取极天之间形成了下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天降下气流到下空便背北北流出,以致近大天的气压落矮,产死了副极天矮气压戴.共理,正在北半球共样存留着矮纬、中纬、下纬三个环流圈.由教死画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战睦压戴风戴,产死完备的气压戴的分散.下矮气压相间分散,爆收气压梯度力,产死风.由教死画出风戴,进而产死完备的气压戴风戴分散图.回瞅假设条件,去掉“太阳曲射赤道”,引进太阳曲射面的移动,提出问题,对于气压戴风戴有什么效率呢?读图回问,师死共共得出论断:北半球夏季偏偏北,冬季偏偏北.【课堂小结】【安插做业】末尾安插相闭做业,让教死课后温习所教知识.尔的道课到此中断,开开大家。
高中地理_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4)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5)运用案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是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第三课时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本课时的知识点在这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两节课“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其在近地面的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
内容抽象性较强,一些概念和原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难以联系、想象,许多问题学生难以感悟,这是第二章,也是本节教材的重要特征。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气流下沉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在60°纬度相遇时的气流上升,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因锋面知识放在下节的《常见天气系统》。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2.把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不同层次要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_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案例归纳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2.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能运用地理原理进行解读的能力3.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能敏锐的捕捉到现实世界中与地理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二、学情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节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的的具体应用,在学生已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但自然景观的差异往往是宏观角度上的,学生很难亲眼看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因此为使学生理解和对比景观的差异,特搜集了众多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三、重点难点1.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降水的影响2.学会对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行解读,掌握其成因,特点3.给出自然景观图,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形成的影响没有风……船上的马匹会因缺乏饲料和淡水而死亡……疑惑3:马纬度气候成因一位横穿北纬10°驴友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植被茂密,沟谷狭窄,蚊虫肆虐,降水量大,对游玩造成极大影响......索马里半岛,所见之处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最常见的动物是骆驼,天气炎热干燥......疑惑4:沿北纬10°,非洲东西两岸气候差异明显的原因学习目标展示学生齐看学习目标,关注红色字体标注的关键词。
了解学习目标,有目的的学习课前必备知识迅速回顾【课前必备知识】,掌握记忆(2分钟)温故而知新自主探究1.完成【自主探究】的三个题目,注意在材料里标注关键词,答题的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规范化(5分钟)2.教师展示学生答案,学生先批分后改正,做好整理(3分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案例一分析一、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疑惑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为何多于北部?一位导游在介绍纳瓦里诺岛时说道: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课时作业2:2.5气压带和风带
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⑥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②④是高气压带,①③是低气压带。
第2题,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⑤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
④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
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
⑥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
读图,回答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B.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C.a气压带控制的区域干燥D.Q地位于信风带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干燥B.Q地盛行东北风C.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低纬环流圈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从b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可知其为赤道低气压带,则可以判断图示环流位于南半球。
第4题,根据图中各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相对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的中纬环流,所以可以判断b气压带影响下气候湿润,Q地盛行西南风。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5~6题。
5.对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风带1为东北信风带C.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D.风带2为极地东风带6.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D.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答案 5.A 6.D解析第5题,图示风带1和风带2方向不同,排除极地高气压带,确定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则风带l和风带2分别是东南信风带和西风带。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3-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48张)
多荒漠景观
全年严寒,降 水稀少
全年温和多雨
受极锋影响, 太阳辐射较弱
太阳辐射弱, 干冷空气下沉
以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为主 冰原景观
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景观
地区
信风控制区
西风控制的大 陆西岸地区 极地东 风控制区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气候
气候特征 炎热干燥
科学的世界观,培育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 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2、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 (1)概念
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气温和气流的运动 情况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气压区域大致上平行于纬 线呈带状分布,故称之为气压带
(2)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
名称
赤道低 气压带
位置
成因
气流性 质
赤道地区
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 成低气压带
湿热 压带
极地高 气压带
高温多雨 全年温 和湿润
干冷
景观 多荒漠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落叶阔叶林景观
苔原景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成因
景观
南北纬10°-25° 热带草原 全年高温、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 稀树草
地区
气候
干湿分明 信风带交替控制 原景观
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地区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加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气候现象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结合地图、气候资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深化理解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案例,如亚马逊热带雨林、地中海气候区等,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其气候特征的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求字迹清晰、语言简练、表述准确,体现地理学科素养。
2.分析报告和短文需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3.课后练习题要认真对待,对照教材和课堂笔记,确保答题正确率。
4.提交作业时,请确保作业整洁、有序,便于教师批改和反馈。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
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
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巧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
“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图甲中H为高压带,L 为低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 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捺上(如图乙)。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 头方向要指向低压。
思考感悟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为何以西北风为主? 提示 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华北大部分地区位于亚洲高压的东 南部,故以吹西北风为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答案 √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答案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3)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 答案 × 形成季风环流的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丙: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②风带(北半球)
要点笔记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共21张PPT)
冰岛 低压
2020/6/12
15
七月
印度低压
夏威夷 高压
2020/6/12
亚速 尔高 压
16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2020/6/12
17
探究二、季风环流
亚高洲压冷、干阿低留压申
暖、湿
印度 低压
假设3: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气压中心 2020/6/12
12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2020/6/12
13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2020/6/12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4
一月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北半球冬季 1月 南半球夏季
偏南
北半球夏季 7月 南半球冬季
偏北
2020/6/12
10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 小组分析了各种气 候类型的成因与分 布关系,并进行了 各种模拟演示。读 图。回答13题。
13.当黄赤交角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 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 类型分别是( )
学习目标: 1.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2020/6/12
2
大气环流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假设1: 地球不自转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原因: 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
2020/6/12
3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 D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3.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 C) 大气运动的是( A. B.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及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上节课我们请大家课后完成“活动4”。请几个同 学来谈谈大陆东部的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及其 特征。
2、东亚季风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北半球亚欧大陆气候模式
一月
低副 极 地 低 压 高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 压 低带
高
亚洲 大陆 一月 七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太平洋
北美大 陆 高压 低压
大西洋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冰岛低压 亚速尔高压
• ●活动与探究
• • • • • • • 探究课题:东亚季风 探究内容: (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风?形成原因是什么? (2)讨论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判断理由是什么? (3)举例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办法、过程:学生合作完成 探究结果:小组汇报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N 0° 30°S
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案及课标解读。
2. 相关地图和图片。
3. 教学道具和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
2. 讲解: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风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风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讲解:解释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续)4.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解。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说课稿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大气运动》的第二节的内容,即“气压带和风带”。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反思等五个部分: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
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三)三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①实践能力:能正确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气压带、风带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
2.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二、说教法(一)教学手段: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理由1.能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2.节约时间,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二)主要方法:1.图表解说法:指导学生看图、说图、绘图等活动,获得地理信息。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课稿
高一地理《气压带风带》说课稿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
整个说课共分三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气压带和风带属于第二章重要的一节,它在第二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而三圈环流却是本节重点,是关键之关键;因为三圈环流控制着各种形式的大气运动,它的分布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天气和气候。
用图表示: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全球性大气环流(承前启后)↓天气现象、气候形成(重要影响)↓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a 、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b 、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2。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四)教材处理: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及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引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分别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低空由赤道向两极的运动,高空由两极向赤道的运动;当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空气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三圈环流。
二。
教法和学法分析(一)说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制造假设,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二)说教法1.设问式探究教学假设一: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单圈环流假设二:地表均一,考虑地球自转,但不考虑公转—-三圈环流假设三:地表均一,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板图、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重点和难点(三)说学法1、探究式学习2、创设环境、课堂模拟3、板图练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二)、具体教学过程:1、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教学,成败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边做模型(或边画图),边理解.为此,采用以下教学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判断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 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 高压指向低压, 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 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 北半球) 或左( 南半球) 偏 转 30°~45°角, 画出实线箭头, 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
【例 2】 (2011年福建文综) 如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虚线为晨昏线。读图, 回答( ~( 1) 3) 题:
( 此时, 1) 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 西南风 ( 与①地相比, 2) ②地( A. 气温年较差较小 B.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 昼长年变化较小 D. 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
解析: 正确读出图中各气压中心的经纬度, 并由此推知它们所处的大陆或海洋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 G 1在大西洋上, 1在亚欧大陆上, 2在太平洋上, 2在北 D G D 美洲大陆上。30°N 附近大洋上形成高压, 大陆上形成低压, 北半球应该是夏季。此时我 国受 G 2和 D 1影响, 东部地区吹东南风。海洋上气温相对较低, 等温线应向低纬凸出; 高空 为低压, 等压面应向下( 气压高处)凸出。 答案: 1) ( B ( D2 2) G 1 东南 下 G2 D 1 水平气压梯度
) D. 10月 和 和 ( 填字母)此时 , ( 填字母) 及气压中心之间
( 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 2) 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的 等压面向 风, 是由图中的 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 此时在北半球海洋上, 3) 水平方向等温线向 ( 填上或下) 凸出。
( 填低纬或高纬) 凸出, 垂直方向高空
)
(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3) A. 1月 思维导图: B. 2月 C. 7月
) D. 8月
答案: 1) ( C
( D 2)
( A 3)
等压线图的判读技巧(“四判断”)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 其可以显示 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如图所示。具体有以下应用:
( 受冷锋活动影响, 4) 将经历一次大风、雨雪、降温天气
随堂训练
测控导航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 题号 1、2、4 3、5、6
一、单项选择题
( 2012肇庆测试)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 读图, 回答 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 风向的是( )
第 2课
气压带和风带
复习向导 基础整合
栏 目 导 航
要点突破
技巧方法归纳 随堂训练
复习向导
考纲解读 1. 理解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分布 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 响, 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其气候特 征。 3. 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与特点 及其差别。 命题分析 1. 从考查内容上看, 重点考查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季风的形成和 分布。 2. 从考查形式上看,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往往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来切入。 3. 从考查能力上看,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地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判断风力大小 ( 同一等压线图上, 1) 等压线密集, 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 风力小, 如图中甲处风力大于 乙处。 ( 不同图中, 相同比例尺”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 2) “ , 风力越大, 如图中 B 处风 力大于 A 处。
( 不同图中, 3) 比例尺越大, 风力越大, 如图中 C 处风力大于 D 处。
)
第 4题, 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 ③图为东北
信风带。第 5题,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 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影响南亚地
二、综合题
6. 如图所示为某月北纬 30°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 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1) A. 1月 B. 7月 C. 4月
答案:(1)冬 (2)丰富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
的凝结,形成降水;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 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升。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 候 热带草原 气候 成因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西 风带控制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时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 和多雨 全年高温, 一年可分干 湿两季
【例1】 (2012广东六校联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基 础 整 合
❶( 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大陆上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印度 低压是由热力作用形成的。 ❷(季风): 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沿海, 冬季盛行东南季风, 干燥少雨, 夏季盛行西北季风, 湿 润多雨, 它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风向相同, 但性质不同。
要点 突 破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形成
1.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 大气由亚洲高压区流向阿留申低压区 和赤道低压区, 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所 示:
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 在东亚形成东南季风。 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 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 形 成西南季风。如图所示:
)
解析: C
冬季, 影响我国的西北风, 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吹向气压较低处, 对应于图
中的③。
读“风带示意图”, 回答 4~5题:
4. 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A . B. C. D . ① ② ③ ④ 5. 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夏季, ①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 B. ②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 C. ③、④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 D. ④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 解析: C 4. 区。 5. D )
解析:1.C 2.B 第1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 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2题,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 地低气压带的风为西北风,故B正确。
读图, 回答第 3题:
Hale Waihona Puke 3. 若此图是冬季风环流侧视图, 影响我国的西北风的序号是( A . B. C. D . ① ② ③ ④
【例题】 ( 2011烟台模拟)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 单位: hPa) 回答下列问题: ”,
( 按气压状况看, 1) ①地为 ( 图中②地吹 2) 风。 ( 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3)
中心, ③地为 , 其原因是
中心。
。 ( 预报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4) 。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地为高气压中心, ③为低气压中心, ②处吹西北( 偏北) 风。 ④地在冷 气团和高压脊控制下, 低温晴朗。⑤地将受冷锋活动影响, 形成大风、雨雪、降温等天 气。 答案: 1) ( 高气压 ( 西北( 2) 偏北) ( 低温晴朗 3) 冷锋过境后, 高压脊控制 低气压
温馨提示
项目 成因 源 地 冬季 风 风 向 性 质 源 地 夏季 风 风 向 性 质 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存在较大差异, 具体列表如下: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 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区 南亚季风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亚、蒙古 东北风 低温干燥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西南风 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 低纬 3)
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1)该图表示北半球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升?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原因是 。
。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 特点是 。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 点是 。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第(1)题,从图 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明显南移。 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 处,水汽因降温而易凝结。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暖热 的30°S上空,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在60°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 而爬升。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 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 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 两地区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地区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 两地区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 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第(5)题,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 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