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科研课题论文:探寻小学数学中数概念教学的策略
数学论文探寻小学数学中数概念教学的策略数概念贯穿于小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
那么它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概念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数概念的意义、作用数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数概念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和数的应用。
二、数概念的课程内容数概念的教学贯穿了两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主要认数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小数;第二阶段(4~6年级)是对第一学段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认数的范围不断扩展,主要包括多位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小数、分数、百分数等。
三、数概念的教学策略1.精心设计导入引入数概念。
新课导入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
在“数概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数概念。
进行数概念的教学之前,学生对于数的认识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具体的数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数概念的教学。
(2)借助原有知识引入数概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因此,在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的概念的学习。
2.依托多种方式形成数概念。
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学生认知的障碍性和不稳定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数概念时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抽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形成数概念。
(1)利用操作活动形成数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概念性问题例析
“ 位 和 位 数 是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 别 的 数 置上 , 些 数 字 就 组 成 一个 数 。 位 是 指 各 这 数
所 含 有 数 位 的 个 数 。 是 解 答 这 类 题 必 须 这
并 把 它 倒 过 来 理 解 , 样 就 把 整 数 这一 概 两 个 概 念 。 数 字 按 要 求 排 列 在 一 定 的 位 这 把
角所 指 的 是 由一 条 射 线 旋 转 后 所 构 成 的 整 数 , O 叫做 三 位 数 , 0 0 最小 的四 位 数 , 10 10 是 个 图形 , 而并 非 只 指 其 “ 面 的 ” 部 分 。 里 一 平 行 四 边 形 ” 。 小 学 课 本 对 平 行 四 边 形 是 这 样 定 义 的 : 在 同一 平 面 内 有 两 组对 边分 别平 行 的 “ 1 1 不 是 最小 的 四位 数 , 9 是 最 大 的 三位 11 99 例6 “.是03 : 0 6 . 的倍 数 ” 。 在教 学中 , 常碰 到把“ ” “ 数 ” 经 倍 与 倍 例 3 “ 边 平行 相 等 的平 面 四边 形 是 数 , 0 :对 9 0虽是 三 位 数 , 不 是 最 大 的 。 但 的 发 展过 程 , 会 带 来 学 生 理 解 上 的 偏差 。 也 例7 “ ” 小时” 可以通用。 : 时 与“ 不
例2: 一 条射 线 绕 它的 端 点旋 转 所 组 成 “ 的 里 面 图 形 就 是 角 ” 。
容易混淆 。 例 5 最 小 的 四位 数 和 最 大 的 三 位 数 的 :
差 是 l 0。 0
3 把握数学概念发 展 中的 阶段性
在 一 定条 件 下 , 个 概念 的 内涵 S # 延 一 ul " 是 固定 不 变 的 , 是概 念 的 确 定 性 。 这 由于 客 观事 物 的不 断发 展 和 变化 , 时也 由于人 们 同
数的认识——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数的认识——⼩学数学数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概念解读数的认识,⼀直是⼩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
⾃然数、整数、⼩数、分数、百分数等,都是⼩学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学⽣今后构建“概念⽹络图”、学习数的运算、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学数学中的核⼼内容。
数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
⾃然数的产⽣,起源于⼈类在⽣产和⽣活中计数的需要。
⾃然数的形成包括两个⽅⾯:⼀是0-9这10个数字的形成,⼆是计数单位的建⽴。
随着⼈类社会实践的需要,数的概念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根据数系的形成过程可知,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个数概念外延的多次扩张过程。
在⼩学数学中,在⾃然数集合中添加负整数就得到了整数,在整数集合中添加分数就得到了有理数,在有理数集合中添加⽆限⽆循环⼩数就得到了实数。
⼩学阶段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本质上应从数的扩充⾓度来理解——分数的扩充⼀般有两种需要:⼀是分东西的过程中,需要对⼀个物体进⾏切割与分配时,整体中的“部分”⽆法⽤⾃然数来表⽰,就需要有刻画“部分”的⽅式⽅法;⼆是计算过程中,对除法算式⽆法⽤⾃然数表⽰计算的结果时,就需要有刻画这类除法运算结果的⽅式⽅法。
⼩数的产⽣有两个前提;⼀是⼗进制计数法的使⽤,⼀是分数概念的完善。
⼩数的产⽣有两个动因:⼀是⼗进制计数法扩展完善的需要,⼆是分数书写形式的优化改进。
⼩数的出现标志着⼗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
负数的产⽣。
负数是⼀个与正数的意义相反的数学概念。
它的形成源于对⽣活中完全相反的事物数量的刻画。
如进与出,上与下,进与退等。
⼆、教材内容结构内容册次整数的认识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上认识100以内的数⼀下认识万以内的数⼆下认识多位数四下负数的初步认识五上因数和倍数最⼤公因数和最⼩公倍数五下(百)分数和⼩数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个物体平均分)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个整体平均分)三下⼩数的初步认识三下⼩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五下认识百分数六上教材把认识整数的教学分成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万以内的数,多位数,简单的负数等五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安排在⼀到五年级陆续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数、形、量等基本概念,以及简单的运算和测量技能。
这些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工具。
2、系统性: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安排具有系统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趣味性:小学数学课程注重趣味性,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1、直观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直观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实物展示数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应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项目合作等。
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深入研究和探讨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论,DOC
欢迎阅读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序论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如何学数学?首先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民发展的需要。
第二也是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在学习过程方面,柯普兰重视数学概念知识的作用,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儿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分类,要验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
他提出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必须由儿童自己获得,教师的责任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儿童学习。
他认为数学操作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具有重要作用,他介绍了数学实验室的具体做法,目的是打破传统课堂的呆板模式和严肃的气氛,给儿童更多的活动与交流的自由。
3.布鲁纳的认知序列学说美国着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将儿童的理解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动作阶段。
第二,表象阶段。
第三,符号阶段。
他认为,动作—表象--符号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程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序列。
他建议,应该按照学生理解能力发展的程度来组织数学课堂学习,尽量举例以便解析复杂的数学概念。
如:加法结合律可以经过三步。
第一步,可以用小棒、积木来演示;第二步,以数字来表示如(1+4)+5=1+(4+5);第三步,用符号来表示。
4.迪恩斯关于学具的研究5节。
学学67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从微观来看,指学生如何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如何发展重要数量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问题。
一个成功的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又要关注学生在具体领域的数学理解的发展。
第二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小学数学学习1.不同的学习观A.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的重点是行为改变的量。
学习的基本因素包括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奖赏。
学习要素是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
一、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初步建立对数字和数的概念,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数字的认识
在一年级数学课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数字。
数字是用来计数、标记数量大小的符号,是数学的基本单位。
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认识数字的写法和读法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2. 数的顺序
在认识了数字之后,学生需要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顺序。
数的概念是指能够按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的一组数字,如1、2、3、4……。
通过练习数的顺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为日后的数学计算做好准备。
3. 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比如,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依次排列数字,或者让他们根据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写出相应的数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实践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字和数的顺序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比如,在购物时帮助孩子数清零钱的数量,或者让他们按照规定的数的顺序排队等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相信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数字和数的顺序,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教师们也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愿每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认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是计算、测量和量化的学科,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数的认知是数学启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数的认知的意义数的认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它涉及到孩子们认识、理解和运用数字的能力,对未来数学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数的认知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数的认知的内容(一)数字概念数字概念是数的认知的基础,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需要学会认识0-9这些数字,理解每个数字的意义,掌握数字的数量关系。
(二)数字读写数字读写是数的认知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会认识数字之后,需要学习数字的读写方法,掌握数字的书写规范。
这是非常基础的技能,也是数学学习必须掌握的起点。
(三)数字大小比较数字大小比较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比较难的内容之一。
孩子们需要通过使用数字来进行数量的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数字加减运算数字加减运算也是数的认知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孩子们需要学会使用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操作方法,掌握基础的加减法技能。
三、数的认知的教学方法(一)情景教学法孩子们在学习数的认知的时候,没有丰富的实际生活情景和经验,会导致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字概念和数量的关系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在数的认知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适当的情景,可以使数的概念更加清晰易懂,让孩子们理解并感受不同数字所代表的概念。
例如,让孩子们数小石子,数完之后再比较大小,这样孩子既能够学习数字概念,又能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二)游戏教学法孩子们喜欢游戏,而游戏教学法可以使数的认知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轻松掌握数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轻松掌握数学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逻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孩子轻松掌握数学的基础。
1. 数字与数的认知孩子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数字,理解数的概念。
首先,孩子需要掌握自然数及其顺序,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列。
其次,孩子需要学会认识数字,并能正确地表达数字。
例如,将口语数字与书写数字对应起来,理解数字的位与位值等。
2. 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
孩子需要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符号,掌握两个及多个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形让孩子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概念。
3. 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是数学的进一步拓展。
孩子需要学会使用乘法和除法符号,掌握两个及多个数的乘除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及图形来引导孩子,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乘法和除法。
4. 分数在小学四年级,孩子开始接触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与读法,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和实物来帮助孩子感受分数的意义,如将一块糖分成几份等。
逐渐引导孩子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5. 小数小学五年级时,孩子开始学习小数。
孩子需要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小数的表达方式以及小数的运算。
可以通过分析金额、时间等实际问题,引导孩子学习小数。
6. 长度、面积和容积学习长度、面积和容积是培养孩子操作空间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部分。
让孩子感受长度、面积和容积的变化,帮助他们理解单位换算、测量以及空间理解等概念。
7. 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孩子需要学会识别各种图形,了解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如线段、角、多边形等。
通过图形的分类、比较和组合,帮助孩子理解几何。
总结: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数字与数的认知、加减乘除,分数、小数,长度、面积和容积,以及图形与几何等。
幼小衔接教案:小学数学入门:数字和计数
幼小衔接教案:小学数学入门:数字和计数作为小学数学的入门课程,数字和计数是孩子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一环。
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教学,帮助孩子打好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篇文章将对小学数学入门:数字和计数进行全面的探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一、数字的认识数字是指表达数量的符号,数字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入门的重要一环。
在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数字,并学会念数。
因此,在小学入门教育中,必须巩固幼儿园数字认知的基础。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会了数字0-9的名称、组合和念法。
但是,他们大多数并不理解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在小学入门教育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数量意义,即“数多少”。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数量意义:1.数物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数物,理解数字的数量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放置一些糖果和饼干,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字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数学测验,以巩固他们的数字理解能力。
2.数字拼图数字拼图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数字认知教育方法。
通过数字拼图,孩子们可以很好地进行数字的组合和拆分,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同时,数字拼图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3.数字比较数字比较是孩子们理解数字数量意义的必要步骤。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比较游戏,让孩子们感知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数量大小的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比赛中把若干数字由小到大排列,以培养他们的数字综合能力。
二、计数的方法在数字认知之后,孩子们需要学会计数的方法。
计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技能,是孩子们学习加减乘除等高级数学概念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掌握以下计数方法:1.又数和加数计数法又数和加数计数法是最基本的计数方法。
在又数计数中,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地移动手指来进行计数;在加数计数中,孩子们通过一个一个地加数来进行计数。
这种计数方法适合算小数和中小数范围内的计数。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的三大线索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分析的三大线索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基础阶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念、方法和应用三个线索。
本文将对这三个线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概念主要包括数字、符号、基础运算等。
这些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至关重要。
数字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从数数开始,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基本性质。
数字概念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数字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数学知识。
符号概念。
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和括号等辅助符号。
学生需要理解符号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运用符号进行计算。
基础运算概念。
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才能正确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推理、论证、测量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但也有其优缺点。
推理方法。
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答案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推理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解几何题、代数题等都需要用到推理方法。
但是,推理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推理过程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论证方法。
论证是指通过证明或证伪一个命题来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论证方法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如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但是,论证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复杂的证明过程。
测量方法。
测量是指通过工具或仪器来获取物体的长度、重量等物理量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测量方法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如测量圆的周长、面积等。
但是,测量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答应用题、规划行程等。
同时,数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应用题解答。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种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谈数的概念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在学 习百 以内、万 以内和 多位数 的写法 直观上虽 然起着 占位的作用 ,但 实质上还是
这个 内容 的教学分为 两个 阶段 。第一 阶 以及 商 的 中 间、末尾 有 “ 0 ” 的除法 时 ,在
的认识 能力和 知识 水平 的不断提 高而逐步完 段 f 二年级 ) 的教学 ,主要是通过商品标价 ,
的认识 ,往往不是 一次就能 完成 的。小学生 础 ,所 以这一段的教学就要通过十进复名数 、 过举 例 比较 .说 明 3和是如此 。一方面是 因为学 方格 图、直 线上 的点 等形式使学 生理解掌握 是不一样的 ,使学生 明确 近似数末尾 的 … 0’ 生年龄 小 ,逻辑思 维能力低 。而另一 方面 , 小 数的意义 ,即小数是 表示十分 之几 、百分 是 有具体 意义 的,不 能去掉 。这 时 ,可简要
小 学生从 一年级起 ,就开始 学习整数 ,
一
分数 的定 义 ,并且 被平 均 分 的 一个 物 体 的 量 的多 少 ,还 可 以表示 顺 序。例 如 … 1 ’,
“
一
”与数量 1 所表 示的意义 是一致 的。第 不仅一个人 、 一本书 的 “ 一” 可 以表示为 … 1 ’ ,
二 阶段教 学 ( 四年级 ) 要在 学生 已有 的感 性 像课本 的第 1 页 ,竞赛 得第 一的 “ 一 ”,也 重意义就有 了初步 的理 解。随着 学习和实践 活动的增加 ,学生的理解会逐 步得 到加 强。
并 告诉 学 生 “ 0 ”还有 其 它 的意义 ,到 中学 还要继续学 习。 2 .数 “ l ” 的教学 。 “ l ”是 自然 数 ,所
3 . 分数意义的教学
就 必须有 一个孕伏 阶段 。这个 阶段教学 的基
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旨在揭示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如何发展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儿童数概念的起点和变异、数学词汇的影响、感受数字数量的心理和发展模型等。
1. 儿童数概念的起点和变异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中,可以对数量感到敏感,能够将不同的数量进行区分。
但是,到了12个月左右,他们仍然无法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大约在18个月到2岁之间,儿童从量感觉到素数、算术加法和减法概念。
在3岁和4岁时,他们已经能够解决数量上的基本问题,并发展出对更复杂的数学思想的高级理解。
然而,研究也发现,儿童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对数字和算术运算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成年人中,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而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低。
这可以部分归因于不同国家和文化中数学教育的差异,以及数字和算术运算的方式和难度的变化。
2. 数学词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学词汇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功和理解至关重要。
例如,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数字和算术运算的术语,如“比例”,“小数”和“分数”,以达到有效的数学思维。
在学龄前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口头和书面方法来给儿童提供数学术语,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字和算术的兴趣。
此外,探索数学词汇对学生在不同年龄段中学习数学成果的影响,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领域。
研究表明,具有高水平数学表现的儿童在早期学习过程中已经熟悉并熟悉了数学词汇,这是他们在后来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3. 感受数字数量的心理“数感”是指感知和理解数字数量的能力。
事实上,数感领域的研究对于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如何感知数字数量,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从视觉认知、触觉等多维度的感知中理解数字和数量概念。
研究表明,不同的感官通道可以影响儿童对数字和其他数量的感知。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认知和综合三个阶段。
感知是指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感知和辨识,比如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数学对象的形状、大小等属性。
在认知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对数学对象进行了解和认知,形成了对数学对象的初步认识。
在综合阶段,学生通过类比、比较等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新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对象的认识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向认识数学的道路。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展示出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和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榜样,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教案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
数学教案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所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相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对于数学教育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一年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开端,此时的小学生数学智力发展处于最初阶段。
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尚不深入,只能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进行数学运算。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为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思维。
在数学概念方面,小学一年级主要教授数字0-10、简单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分数等。
在数学运算方面,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计数等方法进行数字的操作,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数学规律。
对于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则还需要在后续学习中逐渐培养。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智力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此时,学生对数学概念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和原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数学规律和性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思维方式。
除了基础概念和运算之外,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育也开始涉及到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到直线、角度、图形等,需要学生建立一定的几何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智力发展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学生开始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学生不仅需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而且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此时,小学生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环节
一
24 0 ) 2 3 0
三 、 解概 念 要 符 合 学 生的 认 知 特 点 讲
、
数 学 概 念 具 有 一 定 的抽 象 性 。 由于 小 学 生 的思 维 水 平 尚 处 于从 形 象 思 维 为 主 逐步 向抽 象 思 维 为 主 的 过渡 阶段 ,理 解 和掌 握 概 念 有一 定 困难 . 此教 师应 当遵 循 学 生 的认 知规 律 . 因 结 合 实 例 , 系 学 生 已 有 的 知识 经 验 , 用 直 观 操 作 实 践 等 活 联 采 动形式 , 自然 地 引 出概 念 。例 如 在 教 学 “ 数 的意 义 ” , 师 小 时 教 可 以 先 通过 学 生 熟 悉 的元 、 、 , 学 生 初步 感 知小 数 。 角 分 让 接着 引 导 学 生根 据 米 尺 上 的 刻 度 , 一 步 认 识 一 位小 数 、 进 两位 小 数 通 过 对 实 例 的 观 察 、 析 、 较 和 抽 象 概 括 。 生 就 会 从 分 比 学 具 体 到抽 象 理 解 小 数 的概 念 。再 如 , 我们 可 以借 助 操 作 活 动 , 建 立 “ 均分 ” 概念 , 学 生 把8 小 棒 分成 2 。 流 不 同 的 平 的 让 根 份 交 分 法 。 后 , 师可 引导 学 生将 几 种 分 法 进行 分 类 , 察 、 然 教 观 比较 后 让 学 生 发 现 “根 与 4 ” 4 根 的分 法 . 本 质 特 征 是 “ 份 的 根 数 其 每 样 多 ” 并 指 出这 种 分 法 叫平 均 分 。 ,
数学的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
数学的认知发展了解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发展阶段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阶段,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小学生数学认知的不同阶段以及在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1. 感知阶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主要处于感知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感知,认识到数量的存在,比如通过物品的个数、大小或形状的差异。
他们能够使用感知性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如数数、对比和分类。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和场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引导学生产生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具体的物品来进行数数,通过比较大小和形状的不同来区分和分类。
2. 观察阶段随着小学生认知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进入观察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来认识数学概念和规律。
他们开始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丰富的实例和问题,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潜在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图形和数字序列,要求他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3. 认识阶段认识阶段是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通过符号和表达来表示数学概念,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理解和运用数学符号、图表和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符号系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举例、练习和分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符号。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运用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推理阶段推理阶段是小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和归纳数学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鼓励学生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
学前教育中的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孩子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也为其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数字概念的培养数字概念是孩子认识数学的起点。
通过数字概念的培养,孩子能够逐渐理解数的意义与概念,进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顺序排列等基本概念。
1. 掌握数字的名称与数量关系在学前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童谣等方式教授孩子数字的名称与数量关系。
例如,通过手指数数、数物品等活动,让孩子能够与真实的对象建立联系,搭建起数字概念的基础。
2.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数字的大小关系是数字概念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比较大小、排序和分类等活动,孩子能够逐渐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并且掌握数字大小的基本规律。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字概念的延伸,也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够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并且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孩子的加减概念加减是学前教育中最基本的计算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亲身体验加减的过程,逐渐掌握加减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2. 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在数字概念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
通过问题解决、逻辑推理等活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提供实际操作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实际操作,让孩子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玩具、图示等教具进行亲身操作和观察,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字与计算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学前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探究的机会。
例如,可以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
”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
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
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 (2)23-x=67 (3)x÷5=4.5(4)44×2=88 (5)75÷x=4 (6)9+x =123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详细描述
儿童开始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例如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 字。
数的运算阶段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的运算阶段是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高 级阶段,儿童开始掌握基本的运算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加 减运算,例如能够计算2加3等于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更复杂的运算规 则,例如乘法和除法。
感谢您的观看
家庭教育实践
亲子互动
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数学 游戏,如搭积木、拼图等, 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 数学能力。
生活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运 用数学,如购物时计算找 零、比较物品大小等。
阅读数学绘本
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数学 绘本,通过故事情节引导 孩子理解数学概念。
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幼儿园利用教具进行数数教学,通 过实物操作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
评估标准
根据学前儿童在数概念方面的表现, 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如准确度、 速度和灵活性等。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在数 概念方面的发展水平,找出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育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反思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之处,如教学方法不当、教材
难度过高或过低等。
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 展与教育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阶段 • 教育方法与策略 • 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 教育效果评估与反思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数 量、数词和计数的理解和运用上。
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但是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于是对于某一种概念,教材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要求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
”为此本文试从小学数概念发展规律和小学生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来阐述其教学中的阶段性。
一、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深刻化小学生数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数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丁祖荫的研究:小学生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多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型式掌握概念,也就是说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他们获得数概念的过程,往往是个反复感知,辨认同类事物不同例子,分不同层次抽象概括其本质特征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是这样形成10以内数概念:数实物(使实物与数目相联系)——拨算珠(抽象出事物的数量特征,用有形的算珠代表事物)——读写数字(用抽象的数字代替算珠)——形成数概念。
随着数概念范围逐步扩展,在学习20以内数、100以内数,万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获得数概念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但每个阶段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同层次水平,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不断发展深化,下面就数数和读写数为例加以说明:教学20以内认数时,在数实物的过程中突出“十”为单位的基础上一个个地数,孕伏计数单位“十”和“一”;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要凭借实物图,从图、数的对应地读,写做起,以便突出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0以内认数时,数实物要分层进行:第一层从二十起一根根地数到100,弄清100以内数的顺序,第二层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掌握整十数的顺序并感知10个十是一百,第三层接近整十数往下数,突破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难点,第四层在数数的过程中凭借实物感知100以内数的组成,在读、写教学中不再依靠实数而是借助计数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概念的发展及其教学的阶段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但是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对已掌握的概念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于是对于某一种概念,教材对小学各年级学生要求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
”为此本文试从小学数概念发展规律和小学生掌握数概念的特点来阐述其教学中的阶段性。
一、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深刻化
小学生数概念的深刻化是他们思维发展
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只有正确而深刻地掌握数概念,才能顺利地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判断、推理,理解客观事物,并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丁祖荫的研究:小学生概念掌握表现了阶段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较多应用“具体实例”、“直观特征”型式掌握概念,也就是说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他们获得数概念的过程,往往是个反复感知,辨认同类事物不同例子,分不同层次抽象概括其本质特征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是这样形成10以内数概念:数实物——拨算珠——读写数字——形成数概念。
随着数概念范围逐步扩展,在学习20以内数、100以内数,万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获得数概念的方式是基本相同的,但每个阶段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不同层次水平,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不断发展深化,下面就数数和读写数为例加以说明:
教学20以内认数时,在数实物的过程中突出“十”为单位的基础上一个个地数,孕伏计数单位“十”和“一”;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要凭借实物图,从图、数的对应地读,写做起,以便突出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100以内认数时,数实物要分层进行:第一层从二十起一根根地数到100,弄清100以内数的顺序,第二层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掌握整十数的顺序并感知10个十是一百,第三层接近整十数往下数,突破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难点,第四层在数数的过程中凭借实物感知100以内数的组成,在读、写教学中不再依靠实数而是借助计数器。
在感知数位的基础上形成读、写一般表象“都从高位起”。
教学万以内认数,有了100一以内数认识的基础同时由于数的再扩展,所以通过计算器半轴象地进行数数练习;在读、写数教学中要提高抽象概括的水平,如读数第一步通过656、3812两数读法总结出“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
位上是几千,……个位上是几就读“几”,第二步通过703、5006两数读法总结出“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第三步通过400、8000两个数的读法总结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第四步通过3040读法,最后总结性概括读法。
2、小学中年级是处于直观概括水平到抽象概括水平的过渡阶段。
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发展水平已逐步具备概念同化的条件,数概念的学习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万以内数的概念去理解新的多位数的概念,把万以内数的概念与多位数的新概念进行联系,实现知识迁移,使多位数概念的本领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类化,从而得到融会贯通。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把10个一是十……10个一千是一万的数法类推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的数法,通过计数器上多次操作后概括出“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较高的单位,每个相邻的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十进
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写法也可以从个级、万级类推到亿级,最后综合概括。
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借助计数器,数位顺序作为中介逐步独立抽象地读、写过渡。
至此为止,在学生头脑中,仍只认识一些具体数,而不知道什么叫“数”,即使以后引进小数初步认识,学生也不知道数的各种类别,因此只要能读会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出“整数”这个概念。
3、高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数概念结构,分化融合新概念的能力大大提高,常常能利用旧的概念对新概念进行本质分析、判断,逐渐能够根据非直观的“重要属性”、“实际功能”、“种属关系”掌握概念。
在“数的整除”这单元中要经常用到自然数、整数这两个概念,因此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和正确区分它们。
首先可以分别运用举例方法定义自然数概念,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
4、……叫自然数。
因为一个物体也没有无需数数,“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而且简要
说明整数不仅是自然数和零,还包括其它的数,以增强概念科学性。
基于以上认识小学整数概念深刻化分为“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整数”几个阶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发展,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二十以内”以认识基数、序数,掌握计数单位“一”为重点;“百以内”以掌握计数单位“十”为重点;“万以内”以掌握计数单“百”、“千”和数位为重点;多位数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为重点;“数的整除”以定义整数概念为重点,经过多次循环逐步完成小学阶段整数的基本认识并不断深化。
二、小学生数概念的逐步丰富化
在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的运算过程中,小学数的数概念迅速地获得发展,数概念的内容不断丰富,运算能力逐步地提高,其发展和丰富的趋势为:
1、数概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
根据教材的编排,数概念认识是以整数为基础按整数、小数、百分数的顺序扩
展其范围,为体现认识的阶段性,整数分五段逐步扩展其范围,小数和分数又都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都是结合实际初步感知,不给出定义;第二阶段已具备抽象理解的条件又有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把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并不断增加认识的深度,比如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平均分的物件“一”与数量1所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而在分数理性认识的第二阶段对单位“1”的理解体现了一定深度;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只从一个方面来认识意义,而在理性认识第二阶段不仅要从定义上理解一般意义,还要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方面加以理解。
2、数概念的内涵逐渐丰富
小学数概念不仅按学生认识结构扩展不断丰富,还将随知识结构发展规律逐渐丰富其内涵完善数概念。
如“0”的认识,小学生学习了数5以后就开始学了,这时“0”的意义有两个:其一表示没有;其二表示起点: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以及被乘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除
法以后,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一个单位也没有,这是第一种意义的延续,到了学习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小数近似数这一内容时,“0”的意义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比较30与3,使学生明确小数末尾0,表示精确度。
当然“0”的意义还不止这三个方面,其它的到中学再学。
三、小学数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儿童概念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概念本身的不断充实和改造上,而且表现在概念系统的掌握上,因为小学生要掌握的概念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关的,任何一个概念总是与其他有关概念有一定区别又有一定联系。
因此教师要经常不失时机地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完成概念的系统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概念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着的,要很好地掌握数概念和运用数概念,就不仅要掌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还必须了解概念间的联系,按逻辑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数概念基本的几种关系。
无限小数自然数
质数整
素数数
同一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质数”和“素数”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是同一关系;“自然数”的全部外延包含在“整数”和外延之中是从属关系“偶数”和“质数”两个外延只部分重合是交叉关系;“循环小数”和“不循环小数”两个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的和又等于邻近的种概念“无限小数”的外延是矛盾关系;“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而它们的外延相加的和小于邻近的种概念“自然数”的外延是对立关系……
除此之外对于确定的概念从非逻辑的各
种角度考虑还会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如20和5,从数字大小考虑是20>5;把20看作单位“1”则是部分与整体关系;从“整除”的角度考虑又是约数和倍数关系……所以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由小到大地建立数概念系统。
数概念之间,前后之间,纵向之间的联系,每个相对独立数概念都是整个数概念之间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共通性。
进行纵向疏理,前后沟通组建数概念小系统。
如:
纯小数
带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注意横向沟通,套成数概念链。
如:整除
倍数约数奇数与偶数
公倍数质数和合数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
互质数
纵横综合,融会贯通,形成数概念网络。
揭示了概念纵横联系后,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寻找小系统与小系统之间“联结点”,穿线结网,联结成概念较大系统并能化成学生头脑中概念的认识结构。
零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合数
整数自然数整除
奇数
偶数
数按整数部分
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真分数
假分数—带分数
应该强调,为帮助小学数概念系统化,要注意:必须按照概念系统本身的逻辑顺序去掌握,做到循环渐进,因为知识本身是有序的;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系统化工作,也就是对许多有关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小学生从掌握表象到掌握概念,从掌握概念到深化发展概念,最后到概念系统化是小学数思维发展一般道路,也是我们进行概念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