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红外线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
热电动势。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大小,可以推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4
光学干涉型红外线传感器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制成,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量来推算物体表面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红外线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在医疗领域,红外线传 感器可用于测量人体表 面温度、监测医疗器械
2 另一种是冷端材料。当红外线照射到热电堆表面时,热电堆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热电偶的热端和冷端之
间的温差增大,从而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大小,可以推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热电偶型红外线传感器由两种不同材料构成的电极组成,一种是热端电极,另一种是冷端电极。当红
3 外线照射到热电偶表面时,热电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热端电极和冷端电极之间的温差增大,从而产生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01
此外,红外线传感器还具有较
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实
02
现精确的温度测量和监控Fra bibliotek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
04
定期维护和校准
03
但是,红外线传感器的价格较 高,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 响,如灰尘、湿度等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测量精度和灵敏度、降低成本、提高抗干扰能力等 此外,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线传感器也将更多地 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红外线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也将 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表面的温度升高
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线能量,
3
可以推算出物体表面的温度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10章-红外传感器重点

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10章-红外传感器重点
红外热传感器的工作是利用辐射热效应。探测器件接收辐射 能后引起温度升高,再由接触型测温元件测量温度改变量,从 而输出电信号。与光子传感器相比,热传感器的探测率比光子 传感器的峰值探测率低,响应速度也慢得多。但热传感器光谱 响应宽而且平坦,响应范围可扩展到整个红外区域,并且在常 温下就能工作,使用方便,应用仍相当广泛。
第10章 红外传感器
10.2 红外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是将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一种传 感器,也常称为红外探测器。它是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它的 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优劣。选择合适的、性能良 好的红外传感器,对于红外探测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按探测机理的不同,红外传感器分为热传感器和光子传感器两
维恩公式比普朗克公式简单,但仅适用于不超过3000 K的温 度范围,辐射波长在0.4~0.75m 之间。当温度超过3000 K时, 与实验结果就有较大偏差。
从维恩公式可以看出,黑体的辐射本领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 当波长一定时,黑体的辐射本领就仅仅是温度的函数,这就是 单色辐射式测温和比色测温的理论依据。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10章 红外传感器
近年来,红外技术在军事领域和民用工程上,都得到了广泛 应用。军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1) 侦查、搜索和预警; (2) 探测和跟踪; (3) 全天候前视和夜视; (4) 武器瞄准; (5) 红外制导导弹; (6) 红外成像相机; (7) 水下探潜、探雷技术。
10.2.1 红外光子传感器
红外光子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半导体材料在红外辐射的照射下, 产生光电效应,使材料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学性 质的变化,就可以确定红外辐射的强弱。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第10章 红外传感器
按照红外光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一般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 光电效应传感器两种。内光电效应传感器又分为光电导传感器、 光生伏特(简称光伏)传感器和光磁电传感器3种。 (1) 大部分外光电传感器只对可见光有响应。可用于红外辐射 的光电阴极很少。S-1(Ag-O-Cs)是一种。它的峰值响应波长 是0.8 m,光谱响应扩展到1.2 m。目前外光电效应探测器只用 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长范围。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红外线辐射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无人机导航、安防系统、人体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基于材料的电磁特性,利用红外线辐射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红外线的探测。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热辐射、红外敏感材料和电信号转化。

1. 热辐射物体的热辐射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体所发出的能量辐射。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功率与物体的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的热辐射功率,可以间接测量物体的温度.2. 红外敏感材料红外线传感器的核心部件是红外敏感材料,其具有较高的红外辐射吸收能力。

常见的红外敏感材料有硫化镉、硫化铟等。

这些材料能够将红外辐射吸收后,产生电荷分离,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 电信号转化红外敏感材料吸收红外辐射后,会产生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通过传感器内部的电路进行放大和过滤,然后转化成可以被控制器或处理器读取的电压信号。

控制器或处理器通过读取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判断红外线的强度,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探测。

二、应用领域1. 无人机导航红外线传感器在无人机导航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红外线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准确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地形变化等,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以实现自主飞行和避障。

2. 安防系统红外线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中,用于检测人体的活动。

当有人进入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的区域时,传感器会感知到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从而触发报警系统。

这种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防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温度测量红外线传感器还可以用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由于红外辐射与物体温度相关,所以通过测量红外线辐射能量的大小,可以获得物体的表面温度。

这种测量方式非常适用于高温或无法直接接触的环境,例如火山喷发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

4. 自动化控制红外线传感器也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例如自动门、自动马桶等。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用于检测和感应周围环境中的红外线信号。

它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自动化控制、家用电器、机器人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致在0.75至1000微米之间。

红外线传感器利用物体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热辐射来感知物体的存在和位置。

一般来说,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

1. 发射器:发射器通常使用红外二极管,以频率为大约38kHz的脉冲信号作为源发射红外线。

红外线发射器将电能转化为红外线能量,并向周围环境发射红外线信号。

2. 接收器:接收器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或红外线传感器芯片,用于接收从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

当红外线信号照射到接收器上时,光电二极管或红外线传感器芯片将其转换为电能信号。

二、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过程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发射红外线信号:红外线传感器中的发射器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脉冲信号,将电能转化为红外线信号。

这些红外线信号以一定的范围散射到周围环境中。

2. 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周围环境中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

当有物体进入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时,物体会反射一部分红外线信号,并被接收器接收到。

3. 转换为电信号:接收器中的光电二极管或红外线传感器芯片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

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将被转化为电压或频率的变化。

4. 预处理和信号处理:接收到的电信号将进一步进行预处理,如放大、滤波和去噪。

然后,信号经过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和解码。

5. 结果输出:最终,红外线传感器将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输出。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输出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三、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红外线传感器凭借其便捷、高效和可靠的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安防系统:红外线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用于检测人体或其他物体的存在。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它利用红外线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距离、温度等信息。

它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系统、机器人导航系统、智能家居等领域。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较长的波长,无法被肉眼察觉。

它在光谱中位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频率范围约为300GHz到400THz。

红外线传感器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会产生并发射出红外线信号,接收器则接收并解析红外线信号。

发射器一般采用红外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

在工作时,发射器通过外加电流激励二极管,使其产生红外线光束。

红外线光束的频率通常与发射器中物质的晶格振动频率相一致。

接收器一般采用红外光电二极管或红外接收器作为接收元件。

当红外线光束照射到接收器上时,光电二极管或接收器会将红外线能量转化为电能,并产生相应的电压变化。

接收器的电压变化与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的强度有关。

一般来说,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强度越强,接收器的电压变化越大。

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器输出的电压变化来判断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的强度。

为了增强红外线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时还会在接收器中加入信号放大器、滤波器等元件。

这些元件能够对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进行增强和处理,使得传感器能够更好地检测和解析红外线信号。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仅仅局限于接收红外线信号,还可以利用红外线信号与物体的互动来测量物体的距离、温度等信息。

当红外线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吸收、反射或散射。

根据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反射或散射程度,可以推测出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利用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特性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

温度越高,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越强,因此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强度也相应增加;反之,温度越低,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越弱,传感器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强度也相应减小。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且易于实现,但其应用领域却非常广泛。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通过检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来感知物体存在的设备,通常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温度、运动等。

在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辐射红外线的特性,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就越大。

红外线传感器会将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运算和处理后,得到物体的相关参数。

红外线传感器主要分为被动传感器和主动传感器两种。

被动传感器是基于物体自身辐射红外线的原理,对环境不会产生干扰,但是要求物体的温度越高,探测的距离越远。

主动传感器则是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线,然后接收被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实现对物体的感知。

常见的红外线传感器有红外接收管(Infrared Receiver)、红外发射管(Infrared Emitter)、红外线测温传感器(Infrared Thermometer)等。

红外线测温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能量,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表面温度,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矿山等领域。

红外线传感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红外线测温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管道、设备的温度,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生产安全。

在食品加工业中,红外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食品的熟化程度和质量,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和口感。

在安防监控领域,红外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等场景,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量设备,能够在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医疗卫生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效益。

更多的研究和开发将推动红外线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线传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目前,红外线传感器已经开始向更高精度、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在机器人领域,红外线传感器可以用于机器人的避障和定位。

通过安装多个红外线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周围环境,避免撞击和碰撞。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电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辐射的特性。

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检测并测量环境中的红外线辐射,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安全监控、无人机导航、智能家居等。

本文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线的本质和特性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位于可见光谱的下方。

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也有一定的波长范围,通常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近红外波长范围为0.75-1.4微米,中红外波长范围为1.4-3微米,远红外波长范围为3-1000微米。

红外线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 红外线是一种无形的电磁辐射,人眼无法直接感知。

2. 红外线能够透过大部分的常见物体,如玻璃、塑料等。

3. 物体的温度与其所发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关。

二、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红外线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特性来进行测量和检测。

其基本原理可概括如下:1. 发射器部分: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射器通常采用红外LED作为光源,通过电流的驱动产生红外辐射。

红外LED通常工作在近红外波段,其波长范围与红外接收器相匹配。

2. 接收器部分:红外接收器是红外线传感器的核心组件,它能够感知红外线辐射并转化为电信号。

红外接收器通常由光敏元件和电路组成。

常见的光敏元件有红外二极管(IR Diode)、红外光敏三极管(Phototransistor)、红外线传感器阵列(IR Array)等。

3. 检测原理:当物体发射红外线时,红外线传感器的接收器会接收到红外线辐射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以及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

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电信号来获取环境中红外线的信息。

4. 信号处理:红外线传感器的测量信号需要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

这样处理后的信号可以用于显示、报警、控制等应用。

三、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红外线传感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1. 安防监控:红外线传感器可用于人体检测和入侵警报系统。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

红外线传感器匚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鬧为0.62~0.76pm:紫光的波长范圉为0・38~0.46pm。

比紫光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见长的光叫红外线最广义地來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址或化学址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红外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下而结合几个实例,简収介绍一下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应用介绍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一般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溫,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展匸作的。

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尼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电后续电路经检验处理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敬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持殊的菲尼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 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祥元件几乎具有一样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局部镜而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尼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女. 控制越严密。

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器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受到广阔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μm。

比紫光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红外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下面结合几个实例,简单介绍一下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应用介绍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一般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尼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电后续电路经检验处理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尼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尼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器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红外线遥控鼠标器中的传感器在机械式鼠标器底部有一个露出一部分的塑胶小球,当鼠标器在操作桌面上移动时,小球随之转动,在鼠标器内部装有三个滚轴与小球接触,其中有两个分别是X轴方向和Y轴方向滚轴,用来分别测量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移动量,另一个是空轴,仅起支撑作用。

拖动鼠标器时,由于小球带动三个滚轴转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滚轴又各带动一个转轴(称为译码轮)转动。

译码轮(见图1)的两侧分别装有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传感器,组成光电耦合器。

光敏传感器内部沿垂直方向排列有两个光敏晶体管A和B,如图2所示。

由于译码轮有间隙,故当译码轮转动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时而照在光敏传感器上,时而被阻断,从而使光敏传感器输出脉冲信号。

光敏晶体管A和B被安放的位置使得其光照和阻断的时间有差异,从而产生的脉冲A和脉冲B有一定的相位差,利用这种方法,就能测出鼠标器的拖动方向照相机中的红外线传感器――夜视功能红外夜视,就是在夜视状态下,数码摄像机会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关掉红外滤光镜,不再阻挡红外线进入CCD,红外线经物体反射后进入镜头进行成像,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由红外线反射所成的影像,而不是可见光反射所成的影像,即此时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

索尼数码摄像机首创了红外线夜视摄影功能,能够在全黑环境下进行拍摄,甚至连肉眼也不能分辨清楚的物体,现在也可以清晰地拍摄下来。

这种夜视的特点是可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进行拍摄,但由于采用的是红外摄影,无法进行彩色的还原,所以拍摄出来的画面是单色的,影像会变绿。

不久之后,索尼又推出了拥有超级红外线夜视摄功能的数码摄像机,红外线功能的慢速快门为2段选择,超级红外线夜摄功能的慢速快门为自动调节,可以获得更好的影像效果。

举一个大家都见过的例子,在美国空袭伊拉克时,伊拉克首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停电状态,这时除了防空曳光弹和导弹爆炸引起的火光以外就只有月光或星光照明了,能见度极差。

我们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从现场传回来的录像片的画面都呈现绿色,说明电视记者在拍摄时使用了红外线夜视仪,导致影像是绿色的,如果不使用红外摄像技术,那么我们从电视画面上将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任何影响了。

需要注意的:因为红外线夜视摄影仪的前提是数码摄像机能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所以说它的拍摄距离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摄像机发出的红外线到达不了要拍摄的物体,那么当然就什么也拍不到了C-211D微型黑白红外线摄像机红外线传感器在工程上的应用―――红外线轴套扫描器ROTA-SONDE TS 2006 通过光机系统扫描视场,并且无需任何光学调整。

它精确测量线材、棒材等生产线的活套大小,甚至对特殊钢或有色金属以及在水汽、烟雾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工作。

DELTA 的红外传感器TS2006 可用于活套控制、热带材或热板材的对中控制以及在其它很广的应用中提供位置信息。

ISO9002红外检测–高灵敏度 250 ℃或 400 ℃使用维护简单、方便具有自监测和报警功能ROTA-SONDE TS 2006 –特点TS 2006 检测位于其视场范围内的热工件(钢,铜,合金及玻璃等)的位置并输出与工件在视场中的角度位置成正比的信号。

ROTA-SO ROTA-SONDE NDE TS 2006 是扫描方式工作的测量用传感器,它对温度高于250 °C (480 °F) 的热工件的红外辐射敏感。

主要特点:· 高灵敏度:400°C/750°F或250°C / 480 °F· 红外光谱: 1至 3 µm· 由自监测功能实现数字式控制· 无需光学调整· 使用维护方便· 专为钢铁工业恶劣的工作环境设计,光电子电路放置于重型外壳中(IP66)· 设有空气吹扫装置和水冷却系统· 提供连接器和带有不锈钢辫型编织保护层的电缆ROTA-SONDE TS 2006 –应用典型应用热钢板的对中控制和纠偏控制红外线边缘传感器 FR50边缘纠偏传感器FR50是以反射原理工作的。

发射机产生一束波长为880nm的平行红外线,这束红外线被对面整齐排列的CCD元件所接收。

一个处理器评估这些信号并发送出估计好的实际位置到CAN总线。

传感器在+/-10mm的测量范围内以0.02毫米的精确度确定出纸边位置。

光学设备只是接收平行光束从而排除了位置偏差导致的高度起伏。

一个位向控制器监控镜头扫描污渍并反馈适当的污渍信息到控制器。

传感器应用与军事上――军用遥感技术遥感从字面上说就是从远处感觉事物。

严格一点的意义上定义为:远远地去感觉某一定对象的技术。

广义地讲,遥感是不直接接触地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信息,从而了解这个对象的性质。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从空中来观察地球,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机,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航空照相机。

航空摄影的技术在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种照片的识别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卫星的出现,遥感技术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现在,遥感技术也日新月异,成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取少的一种重要技术,尤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也很广泛。

遥感中收集到的信息,就是物体发射或者被它反射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包括近紫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

收集电磁波信息的装置叫做传感器。

装载传感器的地方,称为平台。

遥感就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测定)由对象辐射或(和)反射来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应用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人们越来越需要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它的资源,了解他的变化,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

遥感主要原理注:传感器装载在平台上遥感中可以使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电磁波进行遥感,这是利用了对象的反射特性,这种方式是航空摄影发展而来的结果,也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在月球上观察地球就是这样的。

另外有两类技术也在遥感中大显身手。

其一是使用热红外和热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物体的辐射特性。

热成像是与远距离测量地球表面特征的温度有关的遥感分支。

它所研究的问题小到可以探测一间屋子的热能量泄漏,大到可以研究地球表面的洋流。

因为温度实质是地球环境中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因此,温度数据在经营管理地球资源的活动中必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二是利用微波遥感器进行遥感。

微波遥感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

主动式的微波遥感器主要是侧视雷达。

它是在50年代为军事侦察目的而发展的。

它目前的重要应用主要在于快速取得大片有云地区的地面资源情报数据。

被动式微波遥感器感受的是它们视场内的自然可利用的微波能量,其工作方式和热辐射计或热扫描仪非常相似,但是能够接受到的信号也比热红外区微弱得多,同时信号所伴随的噪声也大得多。

因此这种信号的判释问题也要比其他各种遥感器困难得多。

但和侧视雷达一样也有全天候的特性。

依靠选择适合的工作波长,可以用它或者穿透大气,或者观察大气。

通常来说,微波遥感用在大气的各项数据的测量上,在海洋学、油污探测、融雪测定等方面都有应用。

遥感在军事科学上的应用是显然的,因为可以远距离地观察目标,而且可以获得相对宏观的分析数据。

在军事上,遥感的用途大致有:首先是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状况的监视。

通过有效地监视资源及其变化,可以帮助确定战略的目标。

其次,监视对方军事部署和大规模的军事移动。

许多军事部署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卫星遥感获得,大规模的军事移动也容易在遥感器上留下痕迹,这些都对于对应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信息。

其次,在具体的作战当中,遥感可以帮助分析局部的地形、资源状况,从而帮助己方进行战术行动的方案判断。

各种军用卫星的发射,也为全方位地监视目标提供了基础。

现代战争作为数字化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遥感作为一项能够大范围、高精度、快速获得信息的技术,必然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获得更多的应用。

可见,传感器在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社会对传感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则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十一世纪,人们一方面通过提高与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一方面通过寻找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功能来改善传感器性能,制造出更多的传感器.而红外线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