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论析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探析作者:王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0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任务,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在此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意义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具体要求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能动性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主体性概念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

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此教育者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通过实践活动使其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改变的对象,由于受教育者是社会中现实的人,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因此,受教育者也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履行着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其主体性表现为:了解自身的状况以及自身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确定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组织各种教育力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收集教育反馈信息;总结整个教育过程的经验和教训。

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其主体性表现为:主动配合教育者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自觉主动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自主调节行为;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品德;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意义(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有利于发挥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都认为教育者具有主体性,对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加以重视,而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作者:毛雪飞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体与客体的内涵和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二者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13-01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理论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1.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主体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来讲的,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1.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教育过程中能动的因素,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阶级性。

马克思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 第二,主导型。

主要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客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受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环境的制约,被客体所审视。

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化的典型表现。

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2.1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涵。

客体也是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是指在活动中采取被动、消极态势,居于受动、受控地位,具有非主导性、受动性、依附性的特点和功能的一方。

这一概念不同于其他哲学中的客体概念。

其他哲学中客体是指物,即马克思所说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客体是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对象。

2.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探析作者:李坤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7期摘要:科学实践观视域下的主体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活动,体现了对象化活动的特征和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

以科学实践观为视域,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发挥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途径,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意识,提高教育者主体性素质,健全相关的教育者主体性发挥制度。

关键词:主体性;科学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42-02一、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概述1.科学实践观视域中主体性的内涵。

马克思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主的唯心主义主体论和以费尔巴哈为主的旧唯物主义主体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己的主体性范畴。

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在这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理解主体性的途径,从实践唯物主义高度,建构了主体性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也不同于费尔巴哈式的感性肉体的存在,也不能等同于孤立的、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行动中的“现实个人”。

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1]“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1]主体性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彰显出来的,离开了指向客体的对象性活动,就无所谓人的主体性。

同样,只有当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一定的特性在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时,才可称之为主体性,而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对象化关系也就是实践的关系。

2.科学实践观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性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理论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理论探析

按照一 般 的传播 学理 论 ,传 播类 型可 以分 为 自我传 播 、 际传播 、 人 组织传播 、 大众传播 。 人际传播指人 与人之间 的信息 交流和传 播的行为 。理所 当然成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 的一个 重要手段 ,多数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就是靠老师与 学 生之 间的人际传播方式进行 的。同时 ,高校作为一个组 织, 在组织 内部运 用一 定的场所 ( 教室 、 文化 活动 中心 )媒 、
组 织传播 。 在人际传播 和组织传 播过程 中 , 在着大量 的说 存
服、 教育 、 沟通 和交流 , 成为进行 大学 生思想 政治教 育 的主 要 途径 和方式 。 因此 , 想政治 教育是 高校人 际传播 、 思 组织 传播的一个部分 。 3 . 思想政治教育适用 于“ 双主体” 理论 在高 校 , 思想 政治教育 工作主要 由教师 和管理人员进

传播学中“ 双主体” 理论 的启 示
1 . 者和受传 者都 是传 播活动的主体 传播
在传统 的传播 学理论 中 , 人们认 为传播 者是传播行 为 的发出者 , 是理所 当然 的传播活动 的行 为主体 。 而受传 者则 被认为是传播行为的被动接受者 , 是传播 过程 的行 为客体。 随着传播学理 论研究 的深入 , 有学者 逐渐发 现“ 播者 ” 传 中 心的理论越来越不能解释某些传播现象 。 在这种情况 下 , 南 京大学段 京肃教授就 提 出了传播 学 的“ 主体 ” 论 , 双 理 他认
的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双主体” 工作模式
关键词 : 文化 ; 园文 化 ; 设 ; 校 建 内涵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于进 一步加 强和 改进 大学 生思 关
者重视传播方式 、 传播技 巧的研究 , 而对 受传 者给传播效果 带来的影响有所忽视 。 而在 “ 主体” 双 理论 中 , 受传者对传播 效果的影响研究被提 到了重要 的高度 。 由于受文化背景 、 价 值观念 、 生活经历 和心理活动的支配 , 传者在传播过程 中 受 对某些信息 的偏爱 和拒斥 , 成为影响传播效果 的重要方 面。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
质。


坚 定 的 政 治 素 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性 质 , 决定 了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主 体 必 须 具 有 坚 定 的 政 治 素 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 应 具 备 的 坚 定 政 治 素 质
具 体 表 现 为 : 一 , 定 的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方 向 。 政 治 方 向 是 指 一 定 阶 级 、 别 、 治 集 团利 益 和 要 求 的 目标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第 坚 派 政 对 主 体 来 说 就 是 要 有 坚 定 的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方 向 。是 否具 有 坚 定 的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方 向 , 检 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体 政 治 本 色 的 根 是 本 标 志 。 因 此 ,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 应 高 举 马 列 主 义 、 泽 东 思 想 和 邓 小 平 理 论 伟 大 旗 帜 , 面 贯 彻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和 科 思 毛 全 三 重
第 2 O卷 第 4期 20 0 9年 7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u n l f h n c u ies y o c n l y S c l c n e dt n o ra o a g h nUnv ri f C t Teh o g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i c s io ) o aS e E i
表 现 为 : 定 的政 治素 质 、 高 的 思想 素 质 、 高 的道 德 素质 。 坚 较 崇 [ 键 词 】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主体 ; 想 政 治 素质 ; 德 素 质 关 思 道
[ 者 简 介 ] 费 萍( 9 9一) 女 , 士 , 作 17 , 硕 重庆 理 工 大 学 计 算机 学 院助 教 , 要从 事 思 想 政 治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 研 究。 主

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探析作者:严唤梅郭志俊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第12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行为者,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根本的特点。

从哲学的视角看,主体性是人的本真精神,只有人才具有。

因此,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是能否具有主体性。

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只有教育者发挥主体性才能较好地解决各种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说教,需要教育者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紧密联系时代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力避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

同时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育者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归根到底要通过受教育者发挥主体性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积极自觉地接受外部教育影响,并主动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来表现,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并始终以主体的姿态把教育要求转变为自己的内在追求。

没有这种主体作用,就不能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不坚持主体性原则,“内化”过程就难以完成,思想转化也不可能实现。

3.主体性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现实途径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发展是一个主体性不断增强的过程,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各种潜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潜能。

同时,主体性教育也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途径。

全面发展教育与主体性教育类似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现阶段的人的主体性发展是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运动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必要环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发展人的主体性上来。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原则探析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原则探析
第 2 卷 第 4期 7 21 0 0年 8月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r l ou na ofX i m i ng ytc Pol e hni cCole e lg
、o12 N O. , .7 4 A u 201 g. 0
学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体 间性 原 则 探 析
体 间性 的认 识体现 于 以下 几点 :其 一 ,主体 间性 是 指 人们在 实 践 中所 具 有 的共 同性 的关 系 , 即活动着 的人们在 交往 中所 形 成 的特 定 的社会 联系 , 具体表 现 为实践— — 认识 活动 中的相互 性 、 调性和 调节 协
只要 学 生无条 件 的执 行 教师 的指 令 。这样 , 生之 师 间就 难 以产生情 感 共鸣 , 教师 无法 真 正走 入 学生 的
中图分 类号 :G7 1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619 (0 0 4_ 03 3 0 8- 2 2 1 )O _0 5—0 -
动 性原 则 。
近年 来 主体 问性 理论逐 渐 为更 多学者所 认 同 。
主 体 问性 理 论强调 师 生双 方本体 论地位 的一致性 、 强 调主体 之 间 的互 动 、互补 。主体 间性理 论在 当代 被 一些学 者认 为是 思想 方法 的一 次革命 的变 革 。 这 种理 论 ,已经在 文 学 、美 学 、哲 学等 学科 的研 究 中 发挥 了积极 的作用 。本 文借 鉴其 理论 ,探 究高 校思 想 政 治教育 教 学改革 , 以提 高实 效 。
21 0 0年 第 4期
自我教 育有机 地统一起 来 的原则 。【教育与 自我 教 1 ]
育相 结合 ,就是 既要 重视教 育者 主体性 的发挥 , 又 要重视 受教育 对象主 体性 的开发 和培养 , 内外 两 从 方面 实现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 目的 。 思想政 治教育 过 在 程 中,教 育者与受 教育者 是双 向互动 的 ,教师 自身 的品德 修养 、知识水平 、兴趣 爱好 、 自己的言谈 举 止和对 学 生的态度 都会 对学 生产 生影 响, 同时学 生 的言语 观 点、认识看 法等个 性 也会影 响到教师 。 师 生双方 在这种 交互作用 中达 到主 体间 的理解 。 再 次 ,实践性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根本特 征是 自 律和践 行 。 主体 间性思想 政治 教育 的重要 内容之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及对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及对策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及对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及对策分析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形成,终生教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成人加入到高等教育中来.成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较为稳定,主体意识强.目前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多数还局限在传统的主客体模式,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领域,忽略了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国家和学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施行中出现各主体性缺失.笔者认为,在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主体际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缺失的表现1.现代教育观念的不到位.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使人全面发展,应该是终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注重人的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性.成人高等教育正是适应这一要求,成为终生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有力补充.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一方面是要传授新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全面提高被培育者的人文素养.但在现实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观念不更新,思想不解放, 文/胡均国现代教师观,学生观,教育价值观,人才观,信息等观念的不到位,往往只注重了前一方面,对后者不够重视,使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搁置一边,未起到应有的作用.2.各主体未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国家赋予权力的成人教育行政机构(代表政府)和学校(包括从事成人教育的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主体性缺失.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纲领性的指导性文件,各校在抓该项工作时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措施不得力,未起到应有作用.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学校中有准确的定位,由过去的"两条腿"走路,到现在的"一体两翼"中的一翼.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将创收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办学规模轻教育质量, 忽略其社会职责,投入的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过程中不重视管理对象的主体性,不尊重成人学生的特性,普遍借鉴普教方式,导致主体的失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在高等成人教育领导班子建设上,只注重行政班子的建设,支部建设相对滞后,体现在班集体组建上也如此(特别是函授教育),有的甚至没有班支委建设,党团员的带头作用无法体现,没有充分发挥党在成人教育中的思想政治优势;二是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到位,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三是在课程设置上,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比较少,许多学校只开设了《邓小平理论》,在教学时间上也没有保证,只有2O多课时.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充分发挥教育主体性.这些教育者有着多年从事高校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经验,但在成人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者没有发挥自身主体性,不能积极,主动地根据成人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均生搬硬套普通教育的做法,成为普通教育的"压缩饼干",出现成人教育普教化,成人教育随意化等不良现象.第三,高等成人教育对象主体未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功能.成人教育工作是一个由"外化"到"内化"的过三,创造文化生态的环境造就学生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校需要将这一过程作为不断开发,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在创造文化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持续地造就具有和谐人格的学生.我们学校承担了"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的省级科研课题,学校明确地将这一研究引向整个学校德育层面,探索了一条德育回归学生生活的育人"新路".关注学生在欣赏美,品尝爱的同时,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创造爱,创造美,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系列活动,比如"我为大树唱支歌", "我为大树添光彩","话说枝江","美化枝江你我他","二十年后展身手", 让学生感激师恩,延续师恩,感受家乡美,树立远大理想,回报家乡,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有欣赏,有展示,更有成长.学校在环境的开发和建设中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如20年校庆让四至六年级学生参与设计主题方案,学校更名后让学生书写新校名参与征集.创造活动最终成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造就学生和谐个性的活动,其意义远不在活动本身及活动的物质成果.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唤醒了学生的道德成长,学生的道德形成促进了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唤醒和促进交替作用,前进路小学不断前进.(作者系湖北省枝江市前进路小学校长)程,在这一过程中,被教育者的"主体性" 发挥至关重要,但是,高等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不注重人格的提升,没有做到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二,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缺失的对策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改变传统的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主体际的教育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1.主体际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该模式指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主体,包括国家赋予权力的成人教育行政机构(代表政府)和学校(包括从事成人教育的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接受教育的广大成人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影响,互动交往,互相促进,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平等交往,通过"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转化,达到各主体的协同发展,从而结成"主体一主体"的主体际关系.用图表可为:个主体功效的简单相加.各主体的关系是辨证的统一.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的对立统一.成人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希望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与社会要求一致,但对于社会群体来说,不同层次的人认识水平不一样.一般来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水平要高一些,而接受教育的广大成人群体要相对低一些.但是,通过教育活动,通过各主体的互动,可以不断地提高社会各成员的思想认识,逐渐达到社会所要求的认识水平.作为制定者的教育行政机构又会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要求, 新的目标和内容,如此反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对立统一.成人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但社会成员的行为差别很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当思想和行为达到统一后,行为上就会达到统一.三是社会要求和个人要求的对立统一.社会所希望的要求,在最初肯定与单个主体存在差异甚至冲突,通过各主体的共同努力,将不断的被广大成人个体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建立各主体互动关系为基础,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主体性为目标,以培养和优化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接受机制为核心,积极发挥组织和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促进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在上面的关系中,每个主体都具有自身的特点,担负相应的责任,各主体形成具有交互性的关系,即充分尊重其他主体的主体性,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各种思想和行为,不搞一刀切,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在交往中认识, 交往中提高,交往中统一,充分发挥出各主体的整体功能,使整体功效大于各单认可并得到发展,达到统一.2.主体际的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该模式具有主体性,全体性,民主互动性,创新性,双向互惠性等特点.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相互关系中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主动,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即作为主体的人或组织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全体性是指成人高等思想政治工作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对于国家,可以影响到政局稳定,方针政策的执行和延续;对于个人,是否能深入理解主流思想,决定到人们是否能融入社会大潮流,对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交友等影响深刻. 民主互动性是指在主体际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主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各主体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主体地位,兴趣和爱好,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民主教育氛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创新性是指该模式突破了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局限,将国家赋予权力的成人教育行政机构(代表政府)和学校主体纳入其中进行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更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更加全面,合理,更加科学.同时,摒弃了传统教育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思想,全面接受了主体教育新理念,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课程的开发,教育评估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构建.双向互惠性是指在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系统中,三个不同性质的主体在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时,如果系统运行正常,国家所倡导的思想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国家是当然的受益者.同时,在系统运行中,通过不断返回信息, 国家主体可以根据运行情况,对思想政治的目标,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该是一种施教与受教的关系,通过施教,传递,灌输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以塑造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一方面施教者在对受教者教化的过程中,也使自己进一步被教化;另一方面施教者在施教过程中从受教者那里了解到对方的思想,心态以及行为方式,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交流信息,思想,而且交流意识,情感.所以,受教者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施教者素质的更大提高.总之,主体际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将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原到社会生活中去,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系统领域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了各主体的主体性,解决了主体性缺失问题,达到了主体与主体的互动,主体与客体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促进成人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200712总第254期61叁.。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盾” … 。 1基本矛盾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就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 间的矛盾运动 。 在教 育过程 中, 这一 矛盾
运动 又表现为教育主体 对教 育客体施加影响 , 教育客体接受教 育影响并通过 自身言行反 作用于教 育主体 的过程 , 即 教 育主客 体之 间的双向互动。 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内涵及其 关系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思 想政 治主客体之 间的双
强 ,逐渐 成 为主体 。也就 是说 ,二 者 的身份 和特 征 不是 义 和 自法 论 。 第 三 ,“多 元 主 体 模 式 ” 在 这 种 模 式 中 , 不 仅 教 育 。 绝 对 的 ,在 一 定 条件 下 是 可 以相 互 转化 的 。 当受 教育 者进 者 和 受 教 育 者 可 以 充 当 主 体 , 环 体 、 介 体 也 可 以 成 为 主 行 自我 教 育 时 ,他 已经 不 单 单 是 受 教 育 者 了 , 同 时他 还 是
向 互动 及 其 矛盾 变化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思想政 治教 育客 体;基 本矛盾
中 图分 类 号:D 6 4 文 献标 识 码:A 文章 编 号: 1 0- 2 1 ) 6 0 2 0 8 74 O 5 0( 0 0 0 - 1 - 2 0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 和 客 体 的 内涵
体在一定条 件下也具有主 体性 ,并有可能转变 为主体 。当 治 教 育 主 体 的 主 导 地 位 ,把 客 体 在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 的 地 位 受教育者对他 人进行教育 时,它 自身的主体性就会 逐渐增 和 作 用 强 调 到 了 不 适 当 的地 步 , 往 往 容 易 导 致 道 德 相 对 主
第 二 ,“ 体 中 心 模 式 ” 在 这 种 模 式 中 , 客 体 处 于 客 。 受 教 育 的 主 动 性 ,而 小 是 教 育 本 身 具 有 的主 动性 , 它 依 然 中心 地 位 ,主 体 处 于 辅 助 地 位 。它 强 调 个 性 的 自 由发 展 ,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客 体 的客 体 性 的 特 殊 表 现 形 式 , 我 们 不 能 因此 而 改变 思 想政 治教 育 客体 在 思 想 政 治教 育 过程 中 的客 体 强 调 个 体 的 生 活 经 验 与 道 德 体 验 。杜 威 是 此 种 理 论 的集 大 地 位 。 当然 , 我们 不 能 因为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客 体 不 是 思 想 政 成 者 。这 种 模 式 注 重 从 受 教 育者 的 发 展 需 要 、 自身 特 点 和 治 教 育 的主 体 就 否 定 它 的 主 体 性 。 比如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客 亲 身 体 验 出 发 开 展 教 育 ,但 它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否 定 了 思 想 政

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代特征探析

研究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代特征探析

94721 政治其它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代特征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特征是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展变化的总体性反映,是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探索。

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时代特征的研究,尤其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时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论题,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早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他所处的地位具有绝对性、控制性、主导性等特点,学生只能消极依赖与服从,只能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体结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一元化主体逐渐转向多元化主体,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结构内容的多元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过程中,其主体结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单一的主体逐渐转向两个或多个,不再采用主客二分的研究方法,不再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简单地认为是教育客体,期间也产生了“二元主体论”“多元主体论”“主体间性说”等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对象的合理名称分别是“施教主体”或“教化主体”与“受教主体”或“对象主体”。

[1]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思想的多元化。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内容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中的一般性的思想也会多元化,其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会多元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言堂”与“家长制”式的话语垄断。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结构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不只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的提升与完善,更是对于人本身的一种尊重。

“一元化”式的传统研究阶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研究是一种简单粗暴式的研究,并不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没有意识的物,只是机械地接受教育者施加给他的已经被设计好的所谓好的知识;“多元化”式的现代型研究阶段相对于“一元化”研究阶段更具有人本性、科学性、灵活性,能够充分考虑人的主观性,从人之所以为人的视角出发,更符合人的发展需要。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主体性问题的内涵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性不足、思想觉悟不高等方面。

主体性问题的表现形式包括缺乏思想独立性、盲目从众等现象。

而主体性问题的原因则可能源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我们可以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及创设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主体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加强主体性教育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出更加积极进取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内涵、影响、表现形式、原因分析、提高、效果、重要性、主体性教育、关键。

1. 引言1.1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思想观和道德观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标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1.2 主体性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关键的议题,它关乎到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主体性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体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主体性即是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自觉接受、主动践行和应用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意识和能力。

浅析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浅析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

摘要:随着当代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这一理念也逐渐扩展出激发人自身主体性,积极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方式。

本文通过对学生骨干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分析,阐述了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受教育者,其自身主体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激发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学生骨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随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深入,由这一理念扩展出激发人自身主体性,积极形成良性互动的教育方式。

学生骨干是大学生中相对突出的群体,激发学生骨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提升他们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骨干群体的构成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对学生骨干群体范围界定基本相似,群体内部划分略有不同。

大学生骨干群体包括:各级学生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团协会骨干以及部分专业特长学生。

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干部、班团委会成员;社团协会骨干包括各级各类社团协会的组织干部;专业特长学生包括在科研、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学生。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生成、实现和发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依赖和根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包括全面客观的认识受教育者,科学运用教育介体教育方法,以及主动适应改造教育环境和自我教育提升。

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受教育者自觉认同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独立做出判断和选择,自主调节行为,并在实践中完善自身品德,丰富和发展社会道德规范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劳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劳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劳动作者:边秀芬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04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和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有明确的认识,进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特点价值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纷繁复杂,我党新时期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了解教育主体的特点、性质对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满足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

“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1)事物的主要部分;(2)哲学上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3)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从哲学认识论引申过来的,这里的主体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什么?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单一主体说,还有双主体说。

我们从施教过程来看,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本文的教育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是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作用。

习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思潮兴起,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要有一支优秀的专职和兼职的政工队伍。

所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性质和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是指脑体兼有的以脑力为主的奉献性的劳动。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论析

育 过 程 的要 素 之 一 , 也 是 学 科 的 基 本 范 畴 。学 界 一 般 认
为, 思 想 政 治 教育 对 象 具 有 主 体性 , 教 育 对 象 的主 体 性是
相对应 、 相 关联 而作 为 主 体 存 在 的 , 主体 和 客 体 正 是 以人
的 活 动 的 发 出 与指 向作 为 尺度 来 区分 的 , “ 从 人 的 活 动 的
和发 展 的 基 本 方 式 , 一 部 人 类 的 历 史 就 是 人 有 意 识 地 通 过 自己的 对 象性 活 动创 造 的历 史 , “ 历 史 不 过是 追 求 着 自
主体 的存 在 形 态 是 多种 多 样 的 。因 而 , 在具 体 的活 动 中 , 作 为现 实 的 、 从 事 活 动 的 主体 , 要 将 自身 的 主体 性 在 一 定
发挥 作 用 的现 实形 式 , 主体 性 就是 人 的本 质 力量 在 人 的对
象性 活 动 中 的综合 表 现 。 由于 受到 主 客观 条件 的制 约 , 人
的 主体 性 的发 展 总是 不充 分 的 和受 到 限制 的 , 但 在 总体 趋 势上是 自由 自觉 的程度 越来 越高 。n 】 ( 现实 的个人 在 社会 生 活 中要 从事 多 种 多样 的 活动 , 因
计划 ” 的阶段 性成 果 。
中图分 类 号 : D 6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 5 9 6 8 ( 2 0 1 5 ) 0 6 — 0 0 1 9 — 0 5
思 想 政治 教 育对 象 也被 称 为受 教 育 者 , 是 思想 政 治 教
对 象性 活 动 中 , 从 事 活动 的人 都 是 同其 活动 所 指 向 的客 体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1. 本文概述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核心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通常指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或集体,如教师、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等,而客体则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学生、公众等。

概述中应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再次,概述应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文章可能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概述中可以提及文章的预期目标和意义。

通过研究,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分析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互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文章共分为若干部分,首先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主体与客体的角色定位和相互作用,最后探讨提高教育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分析在深入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并非单一,而是多元化的。

这主要包括教育者、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个层面。

这些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

教育者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

他们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论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论析

第33卷第2期2021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3No.2Feb.2021 收稿日期:2020-06-21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健全高校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研究”(2020YY135);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LD-20011)作者简介:张 翼(1984—),男,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讲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引文格式:张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论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33(2):36-4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论析张 翼(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科学有效推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亦是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推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需要进一步强化内涵挖掘。

一是注重教师思想主导、政治主导、理论主导功用的发挥,进一步夯实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性;二是注重学生主体发展性、主体需求性、主体差异性的发掘,进一步彰显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性;三是坚持教学双方平等相待、共同参与、民主沟通、包容共进,进一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型教学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性;主体性;统一性;教学关系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1.02.008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1)02-0036-06 2020年9月,《求是》杂志全文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文章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与作用,同时阐明了真正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基本方法与可行路径。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视角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质视角

会 属性决定 的。其次 ,人与人 所处的社会关 系不 同 。人 与 人 的本质是有 区别 的。 因此 ,我们只有具体地 考察人 的社
会 关 系 ,才能 在社 会 中看到 显示 的、历史 的 、具 体 的人 , 更 好的关 注个体人的发展。
二 、马克 思主义 人的本质理 论与高校思 想政治教 育主 体 性 的 契 合 马克思 主义人学思 想核心理 论人 的本质 内容与高校思 想 政 治 教 育有 一 定 的 契 合 ,这 一 契合 为 我 们 更 好 的 在 马 克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主 是 一 个 不 断 丰 富 发 展 的 理 论 系 统 ,
其思想核心 内容是人的本质思想 。马 克思关于人 的本质 内 容有三个层 次的发展 ,这三个层 次既有 区别又有 联系 ,是 个 逐步发展递进成熟的过程。 首 先 ,马 克思说 : “ 直接 的是 自然存 在物 。 人 ”他认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 4 61 文章标识 码 :A
马克思 主义人学 是迄今为 止对人 的研究 比较 深入系统
的一门学科 , 主体性 的研究也更是 颇有见解。笔者于此 , 对 拟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分析高校 思想 政治教育主体性 , 以期取得 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 作实效 ,促进大学 生健康成 长成才 。
其 次 。 马 克 思 说 : “ 个 种 的 全 部 特 性 、 种 的 类 特 一
性 就在 于生命 活动 的性 质 ,而人 的类 特性 恰 恰是 自由的 自觉 的 活动 ” 勘 物本能的实现 了生命 活动与 自身的 。田 统一 ,而人则通过有意识 的生命活 动将 自身与动物 的本 能 活动 区别 开来 ,也正是在改造 外部 世界 的过 程 中,人证 明 了 自己是类存在物 。马克思认 为人 的类本质 就是生产 劳动 实践 ,也 即创造性地劳动。 再次。针对着 费尔巴哈在人 的本质 问题上的错误 ,马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 代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 对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构 现 中
时此 刻 , 们 在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系统 中出 现 , 个 的对 象 是 他 单 不 足 以完 成 身份 赋 予 和 身 份识 别 功 能 的 。身 份 是 一 个 复 杂 的社会 符 号 , 要在 一个 群 体 中才 有意 义 。所 以我们 认 需 为 主体 结 构 为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提 供 了身 份 识别 和 身份
个 意 志 , 是 由 于 许 多 特 殊 的 生 活 条 件 , 成 为 它 所 成 又 才
为 的那样 。这样 就 有无 数互 相 交错 的力 量 , 有无 数 个 力 的 平 行 四边 形 , 由此 产生 出一个 合力 , 即历史 结果 , 这 个结 而 果又 可 以看 作一 个 作为 整体 的 、 自觉 地 和不 自主地起 着 不
作 用 的 力 量 的 产 物 … … 每 个 意 志 都 对 合 力 有 所 贡 献 , 而 因
功 能单 元 即“ 主体 ” 的信 息 发 布 途径 和信 息 接受 途 径 都 不
者 与 教 育 对 象 之 间 不 是 简 单 的 “ 体 一 主 体 ” 关 系 而 是 主 的
为 哪 一个 思 想 政 治 教 育者 的思 想 改 变 或者 离 职 而 改 变 其
社会 功能 。
4 .思想 政 治教 育 内容 的发 展 功 能 。思想 政治 教 育 的 内容 随社会 发 展 而发 展 , 系统 中 的每 一个 个人 都 对 系统 的 发 展 有贡 献 , 种 贡献 正是 通 过 主体 间复 杂互 动 的结 构 来 这
教 育 功 能 的 发 挥 就 是 靠 主 体 结 构 的 功 能 来 保 证 的 , 会 因 不

思想 政治 教育 主体 结构 的功 能阐述
在 当今 , 会 思 想 政 治 教 育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社 会 活动 , 社 我 们 按 照 “ 体 间 性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主 的研 究 思 路 把 教 育 者 和 教 育 对象 统统 看 作“ 主体 ” 在 没 有改 变 主体 本 质 的前 提 , 下 改 变 主体 的 结构 , 体 的功 能是 会发 生 根 本改 变 的 。主 主 体 结 构 研 究 的逻 辑 出 发 点是 教 育 者 作 为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当 中 的重 要 环 节 , 然 与 其他 的教 育 者 发 生横 向 的联 系 , 必 教 育 对 象 也 与 其 他 的 教 育对 象 之 间发 生 横 向 的联 系 。教 育
பைடு நூலகம்
作 者 简介 : 健 , 汉 大 学计 算机 学 院学 工 办主 任 , 师 , 汉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博 士 研 究 生 。 湖 北 武 汉 赵 武 讲 武 (
407) 3 0 2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6 ( 0 2 0 — 0 6 0 10 — 9 8 2 1 ) 8 0 1 — 2
堂箜笺曼里星塑墼! ! !
总第 4 1 3 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主 体 结 构 论析
口 赵 健
摘 要 :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 体 的 研 究 是 一 个 理 论 热 点 , 主 体 间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渐 被 学 界 接 受 。从 主 体 间 对 “ 逐 性 出发 引 申 出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体 结 构 ” 概 念 , 体 结 构 是 影 响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效 性 的 重 要 因素 。 主 的 主 关 键 词 : 想 政 治 教 育 ; 体 ; 体 结 构 思 主 主
互识 的平 台 。 3 .整 体 教 育 效 果 的 保 证 性 功 能 。 天 行 有 常 。 不 为 尧 “
成 要素 是 这样 定 义 的 : 思想 政 治教 育 是一 个 包括 主体 、 “ 客 体、 体、 介 环体 等基 本 要 素 的 系统 。 川 ’ 沈 壮 海 老师 所 ” 在 著 的《 想 政 治教 育有 效 性》 文 中则 认 为“ 将思 想 政治 思 一 可 教 育者 、 想 政治 教 育对 象 、 想 政治 教育 方 法 、 想 政治 思 思 思 教 育 内容 、 思想 政 治 教育 目的 、 想政 治 教育 方法 、 想政 思 思 治 教 育 情 境作 为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要 素 ” 。无 论 哪 一种 说 法 都是 认 为思 想 政 治教 育 是 由彼 此相 关联 的系统 组 成 的 , 各 个 系 统 必 须 密 切配 合 、 谐 发 展 。 这都 印证 了 “ 体 结 和 主 构 ” 于 思想 政治 教育 系统必 须按 比例 和谐 发展 的论 断 。 对

存 , 为桀 亡 。 思 想 政治 教育 也 是 如此 。思 想 政治 教 育 和 不 ”
“ 教育 ” 最大 的 区别 在于 , 教育 可 以是 “ 个人 ” “ 人 ” 对 个 的活 动 , 单 的师 傅带 徒 弟 就可 以定 义 为“ 育 ” 简 教 。而 思想 政 治 教 育却 一定 是 社会 活 动 , 阶级 对 阶级 的活动 。思想 政 治 是
收集 、 总 、 汇 筛选 、 华 , 终 推动 了整 个 体 系 的进 步 。恩 升 最
格 斯 有 一 段 著 名 的 论 述 :历 史 是 这 样 创 造 的 : 终 结 果 总 “ 最 是 从 许 多 单 个 的 意 志 的 相 互 冲 突 中 产 生 出 来 的 , 其 中 每 而

复 杂 的拓 扑 网络 结构 。当 网络 的拓 扑 结构 改 变时 , 功能 随 之改 变 。思想 政治 主体 结构 具有 如下 功能 : 1 .信 息 传 递 的稳 定 性 功 能 。因 为 多 主体 间 的关 系是 网 络结 构 , 以 , 所 即使 在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系统 当 中 , 每一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