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各种救国救民的方案,继承近代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旧民主主义时期各阶段、各阶级和派别提出的各种政治思想和救国方案,系统阐明中国近代思想的特点和规律性。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

二、本文第一讲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思想教学要点:清王朝文化专制政策;“经世致用”;“田相齐”;“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介绍了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清王朝文化专制和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向(2课时)清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鸦片战争前夕社会思潮的变向。

第二节龚自珍的社会改革思想(2课时)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以“更法改制”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三节魏源的“师夷长技”思想(2课时)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师夷长技以制夷”;社会改良思想。

考核要求:识记:“经世致用”;“田相齐”;“师夷长技以制夷”。

简单运用:龚自珍社会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源“师夷”思想的进步性。

综合运用:分析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讲太平天国时期两种对立思想教学要点:“拜上帝”教产生的阶级根源;《天朝田亩制度》;曾国藩思想的阶级实质。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通过介绍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思想,和曾国藩为代表的封建卫道思想,反应当时农民与地主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较量。

第一节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4课时)洪秀全对西方宗教形式的借用;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农业社会主义乌托邦。

第二节曾国藩的封建卫道思想(4课时)以“理”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庞杂多变,经世致用的学风;以“礼”为核心的反动治世之道。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导言上编古代教育思想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第二节孟子教育思想第三节荀子教育思想第四节《礼记》中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墨子教育思想第六节老子教育思想第七节韩非子教育思想第二章汉代教育思想第一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第一节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第四章唐代教育思想第一节韩愈教育思想第二节柳宗元教育思想第五章宋代教育思想第一节朱熹理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第六章明清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守仁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夫之教育思想第三节颜元教育思想中编近代教育思想第一章“经世派”的教育思想第一节龚自珍教育思想第二节魏源教育思想第二章洋务派教育思想第一节李鸿章教育思想第二节张之洞教育思想第三章维新派教育思想第一节康有为教育思想第二节梁启超教育思想第三节严复教育思想下编现代教育思想第一章蔡元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第三节大学教育思想第四节教育独立思想第二章杨贤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思想发展历程第二节论教育本质第三节论教育功能第四节“全人生指导”思想第五节论教师第三章陶行知教育思想第一节陶行知及其乡村教育改造试验第二节“生活教育”理论第三节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师范教育思想第四章黄炎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教育活动第二节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第五章陈鹤琴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节幼稚教育思想第三节“活教育”思想第六章晏阳初教育思想第一节晏阳初的教育活动第二节“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第三节“化农民”与“农民化”第七章梁漱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对教育的认识第二节“乡村建设”理论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4学时)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研究孔子的主要材料是《论语》,其次是散见于《左传》、《礼记》、《孟子》、《荀子》等书中的言行记载。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为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

选取每一个时代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了解西周时期礼乐思想和文化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思想特点、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想、唐代儒家道统的建立与三教融合、宋代新学及理学思想的创新型、明代心学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创新型、近代以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思想潮流。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及中国在不同时期反映当时社会存在的正宗得到、士林的和民间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思想。

以从中国传统丰富的社会思潮中汲取有益的思想材料为现实的中国社会服务。

2.素质和能力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各家各派的思想,及其主要人物与主要观点,理清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分析、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传统,批判继承中国的传统思想,传承中国思想精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运用课堂讲授、启发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讨论、主题发言,对个案文本进行鉴赏分析,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设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思想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四、学时分配教学时数分配一览(总学时数:32)序号章节名称理论学时(线上:*;线下*:)实践学时合计学时第一篇先秦篇5(线上:2;线下:3)0 5 第二篇秦汉篇4(线上:0;线下:4)0 4 第三篇魏晋南北朝篇3(线上:1;线下:2)0 3 第四篇隋唐篇3(线上:0;线下:3)0 3 第五篇宋元篇6(线上:1;线下:5)0 6 第六篇明代至清代中期篇6(线上:0;线下:6)0 6 第七篇近代篇4(线上:0;线下:4)0 4合计学时32课时(线上:4;线下:28)0 32课时五、教学内容第一篇先秦篇【主要内容】1.了解先秦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等。

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及教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及教案

西方管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1.2 西方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性1.3 课程目标与学习成果1.4 教学方法与课程结构第二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管理思想2.1 西方管理思想的起源2.2 柏拉图的管理思想2.3 亚里士多德的管理思想2.4 罗马的管理实践2.5 讨论与练习第三章:中世纪的管理思想3.1 基督教对管理思想的影响3.2 修道院的管理实践3.3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3.4 意大利城邦的管理实践3.5 讨论与练习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管理思想4.1 人文主义与资本主义4.2 达芬奇的管理思想4.3 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4.4 伊拉斯谟的管理思想4.5 讨论与练习第五章: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思想5.1 工业革命的影响5.2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5.3 福特的生产线管理5.4 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5.5 讨论与练习第六章:人际关系与行为科学管理思想6.1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6.2 霍桑实验与管理理论的发展6.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6.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6.5 讨论与练习第七章:系统理论与管理思想7.1 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7.2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7.3 艾舍龙的系统管理理论7.4 彼得·德鲁克的实践管理理论7.5 讨论与练习第八章: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8.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8.2 戴明的十四点质量管理原则8.3 朱兰的质量管理理论8.4 六西格玛管理法8.5 讨论与练习第九章:战略管理思想9.1 战略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9.2 安德鲁斯的战略理论9.3 波特的五力模型与竞争策略9.4 战略管理的实施与评估9.5 讨论与练习第十章:现代管理思想与趋势10.1 变革管理的重要性10.2 领导力与企业文化10.3 网络化组织与管理10.4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10.5 讨论与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管理思想补充说明:柏拉图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理想国的构建中,强调哲学家王的理念,对管理者的素养和治理结构有深入探讨。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思想史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历史学4、课程地位:一般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7、先修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二、课程目标选取每一个时代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深的思想,作为学习的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西周时期礼乐思想和文化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的特点、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思想特点、魏晋玄学与南北朝宗教思想、唐代儒家道统的建立与三教融合、宋代新学及理学思想的创新性、明代心学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创新性、近代以后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思想潮流。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以考古资料为例,推断先民的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意识。

重点是占、筮、女神庙遗迹中反映出的古人的精神世界,难点是神徽中体现的原始思维。

一、占和筮二、神徽三、女神庙第二章周代礼乐思想(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周公制礼作乐的基本情况;、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与乐的关系;礼的分类及各类别的基本内容;礼法、礼义、礼器、等差等礼的基本要素;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礼乐思想的历史影响等等。

重点是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难点是礼与乐的关系,儒家学派有关音乐的理论。

第一节周公制礼乐是历史的进步一、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二、周公制礼作乐第二节子思学派的礼治思想一礼的根据是“人性”二、因俗以制礼第三节礼与乐一、唯君子为能知乐二、声音之道与政通三、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第四节礼的要素一、礼法二、礼义三、礼器四、等差第五节礼的分类一、吉礼二、凶礼三、军礼四、宾礼五、嘉礼第六节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四、礼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形态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目的与要求:诸子学兴起的地域文化背景;孔子对古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墨子的思想;《老子》的理论思维;《孟子》的仁政说;《庄子》的“逍遥观”;荀子的思想;韩非及其集大成的法家思想。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國思想史(二)教學大綱江淑君編日期教學內容───────────────────────────────課程說明、董仲舒的「三統說」《大學》、《中庸》、《易傳》義理趨向及其年代歸屬《淮南子》中的雜家思想揚雄、王充的學術思想魏晉玄學總論《人物志》的才性觀與人物品鑒何晏的學術思想王弼的學術思想(期中考)阮籍、嵇康的學術思想郭象注莊及其相關問題中國佛教哲學總論印度佛教教義述要(原始教義)印度佛教教義述要(大乘教義)佛教在中國的流傳及講論中國佛教之三宗(天台宗)(期末考)教學目標:一、以思想流變史的宏觀視野,按朝代逐一解說中國各期思想的特色及其欲解決的問題,並帶入思想產生的緣由及其時代背景的概況。

藉此,使學生了解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與發展脈絡。

二、解析各期哲學家思想論述的基本架構,探討其思想內容的優缺點,並與同期思想家進行義理趨向之比較。

藉此,使學生能有獨立思考與反省的能力,進而開發培養對中國義理思想的認知與興趣。

評分方式:期中考筆試:四十分期末考讀書報告:四十分(十二月三十日繳交)期末報告分組討論:二十分(包括如何選定題目、如何搜尋資料以及報告內容如何進行思考與書寫等綱要)課程教材: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二)三民書局參考書目舉要:陶建國著《兩漢魏晉之道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江建俊著《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文史哲出版社湯用彤著《魏晉玄學論稿》北京人民出版社許抗生等著《魏晉玄學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孫述圻著《六朝思想史》南京出版社趙書廉著《魏晉玄學探微》河南人民出版社王葆玹著《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江建俊著《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樓宇烈校釋《周易老子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林麗真著《王弼》東大圖書公司余敦康著《何晏王弼玄學新探》濟南齊魯書社郭梨華著《王弼之自然與名教》臺北文津出版社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木鐸出版社蘇新鋈著《郭象莊學平議》臺灣學生書局湯一介著《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谷風出版社莊耀郎著《郭象玄學》臺北里仁書局何啟民著《竹林七賢研究》臺灣學生書局何啟民著《魏晉思想與談風》臺灣學生書局唐翼明著《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周紹賢、劉貴傑著《魏晉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臺北里仁書局牟宗三著《佛性與般若》(上下)臺灣學生書局印順法師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臺北正聞出版社湯用彤著《理學‧佛學‧玄學》臺北淑馨出版社吳汝鈞著《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嚴北溟著《中國佛教哲學簡史》臺北木鐸出版社呂澂著《中國佛學思想概論》臺北天華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大纲-修改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大纲-修改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现代意义。

2.设计思路:《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类教指委规定的最核心课程,对政治学基本理论能够有深化作用,该课程选取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不可逾越的代表性思想家,从政治哲学、政治理想、政治设施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每个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需要学生先修《政治学原理》,从而掌握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理论框架;该课程与《西方政治思想史》致力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认识和了解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中国政治制度史》、《比较政治制度》则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与制度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独特价值。

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基本上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主线,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是怎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发展和变化;学会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对各种政治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底蕴,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学习要求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今后修读和理解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学生应初步具备高中政治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明确政治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掌握政治思想家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把握政治现象的本质。

学生在课前应该充分阅读相关文献,课堂上能够积极发言,课后及时进行复习,积极参与课程过程中的分组讨论等。

四、教学进度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林毓生:中国思想史及西方思想史专题大纲

林毓生:中国思想史及西方思想史专题大纲
5、Giovanni Sartori,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6、Benjamin I. Schwartz, In Search for Wealth and Power: Yan Fu and the West,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
5、“五四”启蒙思想的特质及其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传统中国的“有机体”思想模式及其结果:借思想以解决社会诸问题的“思想决定论”;胡适思想中的限制;胡适对于“自由”的肤浅解读;鲁迅思想的特质及其政治观的困境;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中欠缺对于“政治作为力量”的学理思考;儒家将政治“道德化”:“政者正也”;法家将政治“不道德化”:政治服务天子势力;道家对政治“逃避化”;从韦伯“责任伦理”(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和“意图伦理”(the ethics of intentions)的分析来观待鲁迅身上的思想纠结;五四知识分子谈“国民性”问题的“不通”:倒果为因、决定论的错误倾向。
转载ms's博客
3、契约论的三个类型之一:洛克;“人是上帝的儿女”的观念;作为“自由主义”之父的洛克;“自然权利”(right of nature)的观念;作为“守夜人”的国家形象;
4、契约论的三个类型之一:卢梭;“人天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的观念;卢梭身上的革命性源头;卢梭契约论观念中的强烈文明批判精神及其未来想象;卢梭契约论中的“公意”(general will)观念;启蒙运动的三种类型比较:法国式、德国式、苏格兰式;启蒙运动中所蕴涵的不同“理性”观;
5、阿克顿公爵(Lord Aeton)对于权力的理解。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伦理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西方伦理思想史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历史上伦理思想的追溯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的设计。

一、导论1.1 课程介绍:介绍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2 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古希腊伦理思想2.1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起源:探讨古希腊城邦制度对伦理思想的影响。

2.2 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介绍苏格拉底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2.3 柏拉图的伦理思想:探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人类幸福观念。

2.4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德行伦理学和幸福观。

三、基督教伦理思想3.1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兴起:介绍基督教对西方伦理思想的重要影响。

3.2 聖奧古斯丁的伦理思想:探讨聖奧古斯丁的恶的本质和上帝的作用。

3.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思想:介绍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和人类目的论。

3.4 马丁·路德的伦理思想:分析马丁·路德的个体责任和信仰自由观念。

四、启蒙时代的伦理思想4.1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启蒙运动对伦理思想的影响。

4.2 休谟的伦理思想:探讨休谟的功利主义和道德感情论。

4.3 康德的伦理思想:分析康德的道义命题和人类理性的作用。

4.4 尼采的伦理思想:介绍尼采的超人理论和道德重估价值。

五、现代伦理思想5.1 伦理学的新兴学派:介绍现代伦理学中的主要学派和思想家。

5.2 乔治·伯纳德·肖的伦理思想:探讨肖的情感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

5.3 约翰·罗尔斯的伦理思想:分析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公平原则。

5.4 彼得·辛格的伦理思想:介绍辛格的实用主义和动物权利观念。

六、结语6.1 总结:回顾西方伦理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邵彦敏)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邵彦敏)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课程设置(3年制)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任课教师考核方式必修课公共课052180100101218020030121802001第一外国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001836312√√√考试考试考试专业必修课7777777703228020180322802019032280202003228020210322802022032280202303228020020322802001博士生导师学科前言问题讲座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论》专题研究中外经济制度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消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4040404040404040122222222√√√√√√√√韩喜平冯尚春杨艺吴薇刘亚文邵彦敏考试、、、、、、、、、、、、选修课03228020240322802025032280202603228020270322802028哲学与当代文化研究科技哲学史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史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404040404022222√√√√√于新刘皓侯治水王颖钱智勇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韩喜平王为全教师职称:教授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制度形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实现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创造和自我反思、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之中。

因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运动、制度形态的发展一般过程,而且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史、教育史和自我捍卫史。

教学大纲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价值第一专题工人阶级立场的形成和唯物史观的创立第二专题对资本主义的整体性批判第三专题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和研究第四专题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引发的论战第五专题俄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纷争第六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捍卫第七专题列宁与“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八专题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第九专题其它国家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十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第十一专题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二专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第十三专题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第十四专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和流派第十五专题马克思主义运动在国外的发展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时:40学分:2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周秀英教授孙秀云副教授教师职称: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

文学思想史教学大纲回顾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

文学思想史教学大纲回顾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

文学思想史教学大纲回顾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文学思想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人们的价值追求。

本文为您回顾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以期加深对文学思想史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时期:古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古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主要由古代文学作品和思想家的著作所反映。

早在古代,文学即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宣扬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古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的代表作品包括《诗经》、《论语》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周代王朝的风貌和社会百姓的生活,揭示了当时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

《诗经》中的作品涉及到爱情、婚姻、友谊、孝道等方方面面,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种思想观点对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时期:近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近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文化。

近代文学作品和思想家的著作广泛探讨了个体、社会和国家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对于塑造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启示。

现实主义是近代文学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反映社会现实和真实生活,关注个体的命运和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示,探讨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变革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思考。

第三时期:现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现代文学思潮与思想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得以形成。

现代文学作品和思想家的著作探索了更多的主题和表达形式,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

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引言:西方伦理思想史是一门探讨人类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伦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西方伦理思想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从而对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西方伦理思想史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古希腊伦理思想1. 古希腊伦理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伦理思想的兴起- 古希腊哲学家的道德观念与实践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伦理思想- 苏格拉底的伦理探索与自我认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道德观念3.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人类幸福观与道德行为-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基督教伦理思想1. 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形成- 基督教的价值观与道德规范- 基督教圣经对伦理思想的影响2. 圣奥古斯丁的伦理学- 圣奥古斯丁的原罪观与人性观- 圣奥古斯丁的爱与道德行为3.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思想- 阿奎那的自然法与人类道德- 阿奎那的善与幸福观第三部分:近代伦理思想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伦理思想- 文艺复兴对人类尊严与自由的重塑- 人文主义对伦理观念的影响2. 伦理学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对伦理思想的挑战与革新-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自由意志3. 尼采的伦理思想- 尼采的超人观与道德颠覆- 尼采的道德重建与个体解放第四部分:现代伦理思想1. 实用主义伦理思想- 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与道德判断-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自由与个人发展2.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与平等观3. 当代伦理思想- 社会契约论与正义理论- 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结语:通过学习西方伦理思想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

这些思想对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2、使学生 了解本国以政治学说为核心与根底的国民心理与意识;3、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历史与思想 文化的特色,并获得政治思维能力的系统训练。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72 学时
2
4.历史分期 依据不同的断代标准,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依长时段,可 以将其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期;如依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可以将其划分为封建 天下、专制天下和近代国家三个时期;如依政治思想本身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与趋势,可以 将其划分为发轫期、创造期、因袭期、转变期与发展期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基本情况。 2.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习方法,要注意辨析古今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深入 探求政治思想沿革变迁的原因,善于评判各种政治学说的价值。 作业与思考题: 1、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2、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拓展阅读书目: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 1996 年简体横排版,“序论”部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绪论”部分。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前言”(关于中国 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部分。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导言”部分。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单元 1:导论
参考学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1.学科对象与内容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政治思想史自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政治思想史的 一般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学派和不同人物关于国家和社 会制度、社会改造、以及通过国家机关和强力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想、 理论、方针和政策;研究这些理想、理论、方针和政策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实际政治的影 响;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政治思想史的 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 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另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其研究范围,如:政治哲学,社会模 式或理想国的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与政治权术理论等。 2.研究方法 就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而言,不同学者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1)按思想家或代表作来进行的列传式的研究。 (2)按宗派或流派来进行的研究。 (3)以每个时代普遍关心的热门问题或政治思潮为中心来进行的综合性的研究。 (4)按时代来进行的研究。 (5)对各种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6)对政治思想中重要概念和范畴(如礼、德、法、刑、仁、义、爱、赏、罚、势、 术等等)的含义进行梳理和分析的研究。 3.学科状况 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学科,是在 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历经近百年时间。在这期 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研究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是该学科的开拓与奠基性 的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梁启超、萧公权、吕振羽等为代表,代表作有梁启超的《先秦 政治思想史》、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从 40 年代 末到 80 年代初,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阶段。在被冷落、沉寂了三十年 后,至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著作和有影响的教材,可以说进入了该 学科恢复与开创研究新局面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史第一节西方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三、古希腊的管理思想希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因《荷马史诗》而习称“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的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长”即军事首领,“两会”即长老会和民众会。

这是议会制的某些端倪。

(一)苏格拉底1、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进而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叫做“精神助产术”(二)色诺芬《家庭管理》(《经济论》)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①首先提出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家庭管理”。

②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财富是否得到增加。

③首先认识到管理中心任务是加强对人的管理。

(三)古罗马首先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古罗马首创性地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第二节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一、托马斯阿奎那1、著作《神学大全》,被誉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被奉为“神学之父”2.阿奎那任认为,宇宙秩序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

3、经济方面,包括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商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土地,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二、马基雅维利的管理思想1、著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看作是人性的基础,即“人性本恶论”。

2、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物质利益决定论”。

3、他认为共和制优于君主制。

4、强调领导者的素质问题三、托马斯莫尔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著作《乌托邦》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觉得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提出废除私有制。

②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按民主方式治理国家。

③实行公有制,实行按需分配,以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的道德水准的普遍提高为前提。

第三节文艺复兴与管理思想的发展一、文艺复兴运动主义思潮是人文主义。

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二、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1、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人格得以解放,还人以本来面目。

2、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做好了准备。

3、文艺复兴中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二篇近代管理思想第四章工业革命时代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与古典管理思想二。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生产组织的创新(一)市场制度的创新意识农业制度。

独立小农成批被扫除,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

二是企业制度。

行会制度瓦解,代之兴起的是行业工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等新的企业制度。

三是手工工场制度。

地理大发现开拓了商品生产和贸易市场,手工工场成为新的组织形式。

四是金融制度。

出现了银行、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产生了。

五是毛衣制度。

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二)思想观念的创新(三)生产技术的创新1、组织形式的变更2、生产技术的变更三、古典管理思想形成(一)詹姆斯斯图亚特重商主义代表人物。

贡献:①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

②对劳动的两种形式作了区分,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阐述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提出劳动分工概念。

指出了工作研究方法和刺激工资的实质。

他指出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不会是工人失业,反而会有更多就业的机会。

(二)亚当斯密《国富论》与1776年出版。

该书的问世,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

全书以资本财富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他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

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三)大卫李嘉图群氓假设: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行动。

(四)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卢卡帕乔利第二节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延伸一、安德鲁尤尔1835年出版《制造业的哲学》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有三种有机系统:第一是机械系统,指生产的技术和过程;第二是道德系统,指工厂中的人事方面;第三是商业系统,指工厂企业通过销售和筹措资金来维持生存。

二、查尔斯巴比奇计算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器——差分机。

贡献:1、制订出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2、劳动分工的利益的思想3、工作时间问题的研究4、强调劳资协作第三节美国工业革命和早期科学管理思想一、美国工业革命(二)美国工业化进程美国最先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可以互换,从而降低成本,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工业迅速发展。

这个问世的生产技术后来以“美国制造系统“而闻名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

188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二、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一)麦卡勒姆他认为:良好的管理是要以严格的纪律、具体和详细的职务说明、经常准确地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成绩确定工资和提升、明确上下级权力层次以及在整个组织机构中贯彻个人责任和下级对上级报告的责任等为基础的。

1、思想的产生贡献:体现在他为纽约——伊利铁路公司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2、管理思想从管理原则上看,提出分工、授权、责任制、报告控制系统、统一指挥原则第一,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第二,制定了严密的组织措施:最早推行统一“制服”。

第五章科学管理理论是产生于发展第二节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勒一、泰勒的生平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

著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三、泰勒科学管理的探索1金属切削实验2搬运生铁块实验3铁锹实验新的管理思想:第一,讲实验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第二,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第三,标准化管理概念形成;第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的前提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从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设定,即人是经纪人,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

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二)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科学管理四项原则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四项原则是:1.为工人提出科学操作方法。

2.科学地选择工人。

3.与工人中心合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对等的。

(二)作业管理1.标准化管理。

(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作业,培训他们成为一流工人,激励他们尽最大努力来工作)2.计件工资制度。

1.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标准。

2采用“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

3.根据实际工作表现支付工资。

(三)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

1.职能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有机部分: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2.例外原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去处理,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策权与监督权。

(名词解释)。

(四)精神革命泰勒提出劳动双方都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即双方互相指责、怀疑、对抗为相互信任和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伟大的精神革命是科学管理的实质,只有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双方才能都受惠,这是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并达到合作与协调的基础。

四、泰勒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贡献·甘特甘特图:甘特用水平线条图说明工人完成任务的进展情况,每天把每个工人是否达到标准和获得奖金的情况用水平线条记录下来,达到标准的用黑色加以表明,未达到标准的用红色加以表明。

提出计件奖励工资制,即任务加奖金制;强调了对工人培训以养成“工业的习惯”·吉尔布雷斯夫妇主要贡献:动作研究;疲劳研究;探讨工人、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进行制度管理;只是企业中人的因素第四节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福特·福特的科学管理实践及思想主要体现:A首创大规模的汽车流水装配线B标准化和简单化生产C实行高工资加福利制度D独特的管理观(福特非常注意他与雇员的关系;福特绝对反对公会;在内部管理上福特公司提倡最大限度的“无头衔管理”)第六章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一)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六项经验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法约尔管理五大要素(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二)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原则;纪律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统一领导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人员的报酬原则;集中的原则;等级制度原则;秩序原则;公平原则;人员的稳定原则;首创原则;人员的团结原则。

第二节韦伯的组织体系及其发展·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性A明确的分工B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C人员的考评和教育D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E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收个人感情的影响F成员之间的关系。

◆权利的分类理性的、法定的权力: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

传统的权力: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

超凡的权力: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第三节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化◆厄威克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管理原则: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古利克管理七职能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古典管理理论的总结人们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以及法约尔的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企业组织中的劳资问题、管理原理和原则、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

(一)伟大意义1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3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4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

(二)存在的问题1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2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

3着重点是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得非常少。

第七章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