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本功培训手册解读思想品德学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基本功培训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基本功培训

其他事项
继续开展教师学科基础知识和课改基
本理论测试,具体做法各区、县(市) 可参照2007年全市统一模式自主进行。
本次教研活动安排
参加基本功大赛决赛的体会 聂美娟(143中) 代表沈阳市参加三省四市青年教师研讨课 (教学设计) 孙颖(7中) 教材分析 罗瑛(实验学校) 资源包开发 刘涛(实验学校) 特色基本功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基本功培 训
参赛范围

本次教师基本功竞赛的参赛范围是全市普 通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任教师。
时间安排和组织形阶段自本通知下发之 日起,到本学期结束前,由各区县(市)按照本 次竞赛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组织本地区教师竞 赛。第二阶段为市级决赛,时间安排在下学期开 学前进行,并与市、区进行的常规备课相结合。 届时将安排相关学科教师观摩决赛。决赛期间, 将大体安排一天半的决赛日程,半天的集中备课 等业务活动。 市级决赛参赛学科。在各区、县(市)全学科竞 赛的基础上,市教育局选择部分学科进行市级比 赛。
时间安排和组织形式


市级决赛参赛方式。市级决赛时各区以代表队方式 参加竞赛。每学科五人,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基于大 学区组队,当同一学区内学校数等于或多于五所时, 代表队必须由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可以教研片为单位进行组队,鼓励普通高 中校际联合组队。 市级决赛的组织方式。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 由市教研室统筹安排,五城区教育局具体承办一定 学科的决赛。这一模式将成为今后全市教师基本功 竞赛组织工作的一般模式。具体学科分配将在寒假 前明确。各区教育局的职责是:制定相关学科市级 决赛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比赛场所及设施,培训 比赛工作人员,提供比赛组织服务。

竞赛内容
市级决赛的具体内容:(基于模块的)教材 分析;(基于模块或更丰富内容的)资源开 发计划说明;(基于模块的)课件、教具及 其他资源展示;特色基本功;(对所选教材 中一课时的)说课。 市级决赛的时间安排为说课10分钟,其他环 节各5分钟,每一代表队可根据学科特征和 展示材料情况灵活掌握各个环节的时间,但 总时间不得突破35分钟。各具体承办单位也 可进一步细化、优化比赛程序。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和要求: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分析总结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

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我国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和新特点。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及其确立的依据,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把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趋向。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结构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1、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1)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3)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1)民主革命时期(清末、民国、民主革命)(2)新中国成立后(初创、加强和发展、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改革时期)(3)改革时期①实验阶段(1985~1992)②调整完善阶段(1992~1994)③总结发展阶段(1994~1999)④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

②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③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④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⑤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初中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归纳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归纳中学生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和修养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将对初中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内容。

一、理解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中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政治思想修养包括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认识,以及对正确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道德修养则包括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二、政治思想修养的核心要素1. 爱国主义情感与认同爱国主义是中学生政治思想修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学生应该热爱祖国,对祖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和认同。

他们要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同时,他们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珍惜祖国的资源,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2.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中学生应该具备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公民义务的意识。

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要尊重社会规则和法律,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科学世界观与思维能力中学生需要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他们应该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具备辨识真伪和思辨能力,避免盲从和迷信。

中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客观、平等、公正的立场和观点。

4. 团队合作与社会交往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中学生政治思想修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学生应该懂得与他人合作,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他们需要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三、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1.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学生应该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言行一致,遵守诺言。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体现,是指个人对人生价值追求的信念、行为准则、思想修养等。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思想品德的内涵、培养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思想品德的内涵思想品德包括思想素养和品德修养两个方面。

思想素养是指个人的思维状态和素质,包括人的认识水平、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

品德修养是指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习惯等。

思想品德涵盖了人的思维状态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内在精神世界的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1.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教育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尊重、信任、亲近的关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注重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营造浓厚的道德教育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助人为乐,锻炼学生的品德修养。

3.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学校教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质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友爱之情和互助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教育学生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学会沟通,解决矛盾,培养学生的待人接物的品质。

5.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行为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的认识和追求。

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初中思政课的内容是什么

初中思政课的内容是什么

初中思政课的内容是什么初中思政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全面的素质。

思政课内容广泛丰富,包含政治、道德、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

1.政治教育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治教育。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政治制度、政治运行规律以及国家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政治教育还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爱国情操,使他们成为具有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也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教育通过讲授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模范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责任感、公德心,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3.法律教育思政课还会涉及法律教育的内容。

通过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意识和法律维权等方面的知识。

法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4.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的演变过程,了解历史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功勋卓著的先贤和历史人物,从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5.地理教育地理教育也是思政课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珍贵性,增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6.经济教育经济教育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经济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经济教育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与法治教育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解析。

一、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价值观念。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4.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涵盖了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人权与法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

1. 伦理道德:包括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家庭美德、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教育。

2. 法律法规: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权益保护。

3. 人权与法治:培养学生对人权的尊重,了解人权意识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4. 社会公德: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5. 职业道德: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场行为规范,提升就业素质。

三、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道德和法治问题。

2. 游戏教学法: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和法律观念。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道德冲突和法律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4. 实地参观法庭和法律机构:通过参观法庭和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和正义性。

5.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四、评价与改进在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以及思考能力等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内容介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内容介绍

标 促进学生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
准 品质的形成;⑵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 》 公德意识的养成;⑶遵纪守法的习惯养⑷
关注社会的积极态度的养成。
解 ⑴从“实施建议”看:


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思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想 品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
德 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
准 更加注重质的分析;在评价角度上, 》 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
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等。

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

《一个“一” 二个“二 ” 三个“三” 四个“四”
程 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标 “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
准 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
》 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精神”
等等。
解 ⑵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
读 《
好公民奠定基础”
思 想
热爱生命

诚实守信


尊重规则
程 标
团结合作

尊重法律

解 读
3、从“考试”到“评价”
实 综 人思 践 合 文想 性 性 性性
课程性质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 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品 德教育。
▪ 人文性 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人文
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 的价值观。
健 ㈢懒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康 教
㈣冷漠:对人对事缺乏热情,缺乏爱心和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解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解析思想品德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解析,探讨其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1. 道德伦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方面展开,通过道德故事、案例分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 法治教育: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会涵盖法律和法治教育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准则。

3.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应对困难,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4. 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也会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解决冲突。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思维,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2. 实践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强调真知灼见,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项目等,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道德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3. 互动交流:思想品德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对学生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塑造: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这包括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具备正确的导向和良好的素养。

其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包括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再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主性、自律性、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最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这包括了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和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初一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培训发言提纲

初一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培训发言提纲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PART FOUR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 学生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 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
学生资源: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 如讨论、分享等
家长资源:利用家长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 如家长课堂、家长辅导等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 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 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 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 动,提高教学效果
推荐教材:《思想品德》教材 推荐教辅:《思想品德》教辅资料 使用方法:结合教材和教辅进行教学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辅材料
PART SIX
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评价频率:定期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PART FIVE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获取教学资源,如课 件、教案、视频等
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如 课文、习题等
实践资源:利用实践活动进行教学,如参观、 调查、实验等
教师资源: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 教学,如讲解、示范等
PART SEVEN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

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解析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是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培养的一套教材。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解析,介绍其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品教材通过选取了一系列关于道德伦理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评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品德,以及为什么要坚守道德。

同时,教材提供了一些身边小事的案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感受道德的力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应用道德观念到实际生活中。

该教材还通过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孔子、孟子等,来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的道德传统。

学生通过了解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品质,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榜样,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思品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思考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出了一些具有思想启发的问题,如人生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思辨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广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思品教材还通过引入一些哲学和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和处事原则。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概念,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体现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人教版初一思品教材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方面体现了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材内容包括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案例和文化交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此外,教材在内容选择上也注重了多样性和个性化。

通过引入不同领域的经典案例,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知识点整理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知识点整理

初中思想品德德育知识点整理思想品德德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塑造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对初中思想品德德育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道德修养知识点1. 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应该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

他们还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等。

2. 道德选择和自我控制道德修养还包括学会进行道德选择并自我控制。

学生需要明辨是非,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行为方式。

他们还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做到自我约束,并在冲突和诱惑面前保持积极向上的品质。

3. 诚信与廉洁诚信和廉洁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学生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诚信原则,不抄袭、不作弊,不说谎、不盗窃等。

他们还应该具备廉洁的品质,不接受贿赂、不徇私舞弊,始终保持廉洁的行为。

4.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

学生应该关心他人,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公民意识并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们还应该理解并尊重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规则。

二、心理健康知识点1.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己,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信心地应对挑战。

他们还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情绪,如愤怒、焦虑等,避免消极和暴力的情绪表达。

2. 压力管理和适应能力学生需要学会管理各种压力,并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他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压力,如何理解和分析压力,并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适应学业、家庭和社交关系上的变化。

3. 自我评价和目标设定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设定合理的目标。

他们应该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实用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教材注重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点缺点,以及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其次,教材注重对学生正确行为的引导。

通过故事、案例和讨论等教学方法,教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

最后,教材注重对学生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培养。

教材通过情感教育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理心和友善之心,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和责任感。

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重要性,并呼吁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首先,教材注重对学生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理解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并以此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改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其次,教材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引导和参与。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教材注重对学生道德感召力的培养。

通过故事、名言警句等方式,教材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内心的善念和善行,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有益之人。

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解读与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解读与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解读与品德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解读与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思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方面的有效性。

首先,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以“课程标准导入、模块设计和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导入部分通过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典范,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模块设计部分将道德教育融入到生活场景中,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和提升实际行动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方面注重道德观念的建立和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材以情境互动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评价不同情况下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价值观的差异,让学生能够理智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

此外,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材通过扩展性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对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这样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

总之,苏教版初二思品教材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安排,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人文素养。

它通过课程标准导入、模块设计和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一、概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培养具备高尚品德和法治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法治观念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道德认知是学生对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的理解和认识道德情感是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展现出的坚定性和毅力道德行为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习惯法治观念则是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知、理解和尊重。

在内涵方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理解法律,提高他们运用道德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履行公民义务,担当社会责任。

在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还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要注重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和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 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的重要阵地,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正文】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该教材进行解读,探讨如何通过其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教材内容概述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套系统而全面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内容包括道德故事、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等,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道德故事的作用1.激发学生情感通过精心挑选的道德故事,教材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故事中的主人公将身临其境地面临道德冲突,帮助学生思考并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故事中,主人公面对诱惑是否作弊,最终选择了坚守诚信的道德。

这样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够激发他们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认同。

2.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故事里的主人公通常具备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他们成为学生的榜样。

通过接触这些正能量的角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对应用到自己的行为中。

这样的触发式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素养。

三、法律法规的渗透1.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不仅包含了道德故事,还将法律法规融入其中。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从小培养正确的法治观。

2.提高学生法律素养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律法规内容多样化,包括国家法律、学校规章制度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更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四、典型案例的思考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苏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典型案例给予学生一个具体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思品道德修养知识梳理

初中思品道德修养知识梳理

初中思品道德修养知识梳理思品道德修养知识梳理思品道德修养是初中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它涵盖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原则等方面,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思品道德修养的定义、培养方法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思品道德修养的定义思品指的是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良好的思品能力意味着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善于思辨。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对自我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它涉及到个人的行为操守、人际关系、责任担当等方面,是个体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二、思品道德修养的培养方法(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品能力是培养道德修养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维训练课程、组织思辨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座、播放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于道德榜样和正面价值观念的接触和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真实案例、教材中的道德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道德问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三)倡导和宣传优秀道德典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举办道德事迹宣传活动等方式,宣传优秀的道德典范,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价值的认同和体会。

三、思品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一)对个人的发展有益:思品道德修养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提升。

良好的思品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结构,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
思想品德学科培训内容解读
金利 2012-9-13
第二届
2011-2012 年 2009— 2010年 2007— 2008年
2012-2013 年
初中教师教 学基本功培 训与展示
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 训与展示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 培训与展示

一 届
学科基本功——教学设计实施评价
教学 设计
教学
专业 技能
反思
评价
实施
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明确设计本节课(框题)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 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3.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合理定制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 知识三维教学目标。 4.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活动等教学 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要具体、 实事求是,评价方式要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6. 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总结个人以往教学经验、借鉴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新课程特点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应具有本人特色和一 定的创新性。能从优点、不足和改进等角度分析教学设计的特点。
能够依据评价标准命制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常规性测试 题;对试题做出合理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试题分析。
学科基本功——专业技能
理论理解 与驾驭
活动设计
专业 技能
现代信息 技术运用
资源开发 与利用
学科理论的理解与驾驭: 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 基本观点和原理;能够对基本概念进行比较和说明 ;能够将有关知识准确地应用于新情境、新材料、 新问题之中。 教学活动设计 : 依据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使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创设有利于教学与学生 发展的活动情境;能依据情景和教学要求提出引 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 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学科能力。
全员参与,全面提升
目标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建设高效课堂为重点,通过提高教师教 学基本功实现减负增效。
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基于初中学科教师特点, 突出教师的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及科学文化素养,实验、实践 及创新能力。
引导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学生为本、能力为重、注重 师德、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 进一步提高市区教研员对课程、教学的理解能力和指导能力,提 高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注现实,及时收集、制作鲜活、典型、有效的 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构成教学方 案的生动内容,教学中合理有效使用相关资源,提 高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熟练操作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电 子白板等硬件设备;依据提供的电子素材,能够运 用windows文件管理和office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制作一份教学课件PPT。
学习
实践
研究 • 课程内容的深刻分析——教材分析教研活动
• 对课例的评析与建议——研究课要真“研究”
谢 谢!
教学实施: 1.组织以体验、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活动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体验式教 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学导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等适宜的方 法,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景,设计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能力的问 题 依据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要求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的活动体验情景;能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验、辨识和提升教 学观点。 3.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 掌握思想品德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正确分析和处理课教学中 的问题;能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节奏;能恰 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能 通过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课堂学习。
教学反思与评价: 1.课后自我反思 能依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状态和学习效果,分析 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能对教学实施中 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策略。 2.课堂教学的评价 了解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能对教学 设计的实施(包括教学环节及衔接、案例选择和运 用等)提出意见,尤其注重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学科知识: 1.掌握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的学科基础知识;知道并熟悉青少年心理学、伦理学、法学 等课程的相关基础知识;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美国、俄 罗斯、日本等国家与我国港澳台地区对青少年开展公民教育 、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程理念解读与分析思想品德 教材,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学生实际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 、分析和说明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 点问题。 4. 理解教学所涉及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 有关政策;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较系统的认识,能结 合现实用理论阐释重大时政问题。
教学案例分析

主要了解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 通过呈现教学现象、教学反思、教研 论文、测试题等材料,要求教师阐述 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 见。
对学习培训的建议
• 深入学习:学科专业理论、教学知识 • 简练学习:法律法规、政策、通识性知识
• 教学设计:理想课堂的设计,重在理念的落实,突出在活动 设计、教学资源利用与情境创设、问题串设计、学生活动评 价等 • 课堂实施:真实课堂的打磨,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 学中对学生的追问、引导与评价、对教学中观点的提炼与生 成、教学机智等
明确范围
认知层面 了解
多读书
适当补课
学科基本功——专业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知识
专业 知识
教育教学 评价知识
教育教学 知识
课程知识: 1.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明确课程的 性质、特点和功能,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把握课程的目标。 2.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 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 程实施等要求。 3.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设计思路。
教育教学知识: 1.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基 本规律,领会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熟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 节。 2.根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规律和教学实际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 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评价知识: 1.理解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 ;了解评价的基本程序、方式方法。 2.掌握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成长记 录以及谈话、考试等评价方法,用以客观评价学生 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业状况。 3.能依据测试目标和内容,评价和编制试题。
1.理论的理解与驾驭 2.活动设计 3.资源开发与利用 4.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1.教学设计 2.教学实施 3.教学反思与评价
法律法规及政策
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教师素质和教育工作的 规定 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教 育教学的相关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 改革目标、内容等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总体战略及对义务教育阶 段的相关规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尊重初中特点, 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突出教师的职业 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认同;加强人文 性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课程 课程标准学习、 标准的修订 理解与落实很重 要 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和城 1963年后出生, 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即50岁以下都要 求参加
主要内容分析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 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
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
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专业 知识ຫໍສະໝຸດ 品德 素养教师基 本功
专业 技能
1.教育法规与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理论 3.通识性知识
基本功内容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1.课程知识 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 4.教育教学评价知识
专业知识
《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 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 要求。 作为“评价”标准,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 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 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的基本准则”,因此是引领中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 基础。
通识性知识要求所关注的是教师作为人 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 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育心 理学
•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 教育心理学理论 • 学习心理的重要概念
教育研究 方法
• 教育研究的方法 • 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通识性知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有通识性知识的要求
一般教 育知识 学科教 学知识
学科知 识 通识性 知识
具有相应的 自然科学知 识 具有相应 的艺术欣 赏与表现 知识 具有相应 的人文社 会科学知 识
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 培训与展示
背景与目标分析
主要内容分析
对学习培训的建议
背景与目标分析
背景 2007年至2011年第一届 从2013年开始进入第二届 变化 强调课程知识 改变展示形式 目标 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 与实践能力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有好的老师才有好 的教育” 育人为本、能力为重
基础性、常识 性的内容:
了解,明确
再认再现能 力
理解性、 运用 性的内容:
理解,践行
分析判断和 运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