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哲学第六课课

合集下载

《第六课 1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1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了解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价值?(2)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3)个人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有哪些?(4)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完成一篇小论文,题目为“我的价值观”,要求:(1)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及其形成过程;(2)分析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语言通顺,逻辑清晰;3. 回答问题时,请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论文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反馈意见。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意见;2. 反馈意见将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论文逻辑性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后的作业;4. 学生互评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作业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和影响;2. 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培养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4. 通过实践和反馈,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注重了层次性和全面性,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我们也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我们也将作业反馈与教学相衔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深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_第六课_说课稿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山西省翼城县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道德老师——高迎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第六课。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是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在全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承接上一课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而辩证法矛盾观是对发展观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本课对于整本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3)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重点及确立的依据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依据:哲学上的概念高度抽象,对于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本部分内容针对性较强,贴近生活实际,对学生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4、难点及确立的依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2013年教材改版后)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一)(2013年教材改版后)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2012/3/27-
8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的概念
高与矮 长与短 好与坏 对与错 ……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说 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 明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 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012/3/2736
8、下列六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球棒 的 用来 是 棒球 打 A是 B否 9、动物学家与社会学家相对应,正如动物与( ) 相对: A人类 B问题 C社会 D社会学 10、如果所有的妇女都有大衣,那么漂亮的妇 女会有: A更多的大衣 B时髦的大衣 C大衣 D昂贵的 大衣
正视矛盾,承认矛盾,根据矛盾进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到矛盾的
2012/3/2727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面对矛盾我们应当积极面对,而非回避、否认!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解决人生道路的矛盾 1、看到矛盾的两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在分析自己的时候,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 2、面对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利用课堂富余时间分三次进行
2012/3/27-
1、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蛇 B、大树 C、老虎 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 3/5 B 3/7 C 3/9
35
3、男孩对男子,正如女孩对: A青年 B孩子 C夫人 D姑娘 E妇女 4、如果笔相对于写字,那么书相对于: A娱乐 B阅读 C学文化 D解除疲劳 5、马之于马厩,正如人之于: A牛棚 B马车 C房屋 D农场 E楼房 6、 2 8 14 20 ( ) 请写出“ () ”处的数字。 7、下列四个词是否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句子: 生活 水里 鱼 在 A 是 B否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考点1](理解) 1] 2、基本形式(了解): 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提示】 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两者对照, 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考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2](说明)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提出新问题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改造着主观世界,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动力。 一动力。
(2的制定、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 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 为阶级斗争。 为阶级斗争。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以及价值观对人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3.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1.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人生的重要性。

2. 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观和人生价值。

2. 准备一些与实现人生价值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资料,供课堂讨论和分享。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视频: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高中政治课程《实现人生的价值》介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课讲解1. 介绍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它涵盖了人的存在、成长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重要标准。

2. 讲解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同时,需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如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等。

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举例说明:介绍一些成功人士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马云、任正非等。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探讨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意见。

(四)教师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来实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 二单元)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  二单元)

误区警示
× )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4、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
结论:重点归纳: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______的学说。 2、哲学是_____和______的统一。 3、哲学是对_______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一定社会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全书基本框架
唯物论 4、5课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6 课
辩证法 7-10课 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
辩证唯物论 = 唯物辩证法 = 辩证唯物主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
哲学全书基本框架
唯物论 4、5课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回答3~8题。 3.所有唯心主义都认为 (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种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 7.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③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 ④世界是可知的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8.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 ①认识世界可知性 ②机械性 ③形而上学性 ④不彻底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ppt课件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六课ppt课件

34
想一想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积 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 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 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 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 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 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 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 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问题一:假设拿剪刀的人叫甲,另一人叫乙 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了什么? 甲想剪乙头上的绳子,他敢吗?
矛盾双方对立的一面:甲乙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他不敢剪。因为他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为前提,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甲 不想自己掉下去,就不能让乙掉下去。
他很容易地捡起来了珍珠。 “那你应该明白自己的境遇了吧,你要认识 到,你现在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 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那你就 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大学生低 头沉思,半晌无语。 他感悟到了,有的时候你必须知道自己只是 一个普通的小石子,而不是宝贵的珍珠,要被人 承认和重视,你必须具备出类拔萃的本领才行。
遭遇残酷的战争,没有任何经验就出去打鱼。。。 但这些矛盾不仅没有阻碍阿甘的成长,反而都转 化为促进他成长的动力。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 的,因而,面对矛盾,不必一味的害怕,而要积 极地促进它的转化。
24
• 2.如何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 矛盾总是包含着对一统一的两方面,这两
20
• 这对夫妇错在哪里? • 夫妇二人之所以落的财失家破的结果,是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6课易错点整理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1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 )19、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 )20、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24、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 )27、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 )28、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第6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第6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于“对立统一”这一哲学观点的理解与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对立统一”的原理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并理解“对立统一”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涵、特征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分析其中蕴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发言提纲。

4. 撰写小论文: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写一篇关于“对立统一”观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案例分析要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剖析,言之有据。

3. 课堂讨论时,每位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4. 小论文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紧扣主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掌握程度、案例分析深度、课堂讨论表现及小论文质量等方面。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对于学生的小论文,教师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学习借鉴。

3. 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教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通过上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期望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小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练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推动人生发展-PPT

《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推动人生发展-PPT
人生感悟
书本P56 1、你是怎么看待在放在油锅里的青 蛙和放在凉水中的青蛙? 2、从中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 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有哪些因素?
一个东西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东西的变化。对抗发展。
我们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和方法,既看到矛盾的 对立和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相互联结,抓住实质,化解矛 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1.主观世界的含义:
指人的精神世界,包括意识、认识、思想、思维方 式以及欲望、一直、目的等。
2、客观世界的含义: 就是人的主观世界之外的一切客观存在。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两个方面,即改造自然界和改 造人类社会。
使世界处于一种恐怖
手机
交流沟通
辐射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 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有成长的矛盾;学习中的矛盾, 思想上的矛盾。家庭中的矛盾,同学关系中的矛盾等。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 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 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 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 到成长。
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D )。
A. 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 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 客观总结了教训 D. 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
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
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D

)。
A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件-高考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件-高考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 心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当前,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人生价值
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 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 的精神
实现价值
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①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 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 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①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 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 人们的自觉行动。
彭士禄院士以身许国、科技报国,践行“核潜艇,一万年也要
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21年5
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
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 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

《第六课 1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1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价值与价值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深入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2. 探讨并理解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3. 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分析:提供一些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阅读材料,如环保、公平正义、诚信等话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价值取向,并阐述自己的看法。

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主题为“我的价值观”,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3. 撰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围绕“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观察与反思: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价值观体现,如道德行为、公共秩序等,并反思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总结自己的价值观实践。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深度思考: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材料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3. 书面整洁:作业书写要整洁规范,符合学校要求;4. 按时提交: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无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的内容、讨论发言、小论文和观察反思的完成情况,以及逻辑性和独立思考的程度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形式:作业反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如面谈、邮件或评价表等。

2. 反馈内容:反馈应包括对作业的整体评价、建议和鼓励,以及针对个别问题和个人发展的个性化建议。

3. 落实改进:学生应根据反馈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师也应及时跟进反馈的落实情况,确保学生的学习得到真正的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价值与价值观的概念,探讨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点-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期末复习易错易混点-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四)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 纠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明部分影响整体。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等同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纠正: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有序性和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3.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 纠正: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因此要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纠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4.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纠正: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15.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纠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 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纠正: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6.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纠正: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7.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纠正: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 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被推翻,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纠正: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向前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目目录录
01 课标考情解读 02 知识体系构建 03 重难知识精讲 04 易混易错整理 05 关键能力提升
目录 01 课标考情解读
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情概览
四 层 : 考 什 么

1.描述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 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科学的解释、判 断和选择。 以“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古诗词、名人名 言、谚语、漫画、现实热点事例等为背景材料 ,考查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主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胡凤益能够实现少年时期梦想的原因。
高考真题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胡凤益能够实现少年时期梦想的原因。
①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胡凤益从小就有“种一次 就能年年收割”的梦想,这正确指引着他进行高考专业的选择,又在长期地坚持研究、试验, 终于获得多年生稻栽培品种的成功培育,实现少年时期梦想。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胡凤 益坚持自己的职业选择,克服诸多困难,长期躬耕于多年生稻的培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 同时为我国水稻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 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实现少年时期梦想。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上,胡凤益为减轻稻农的艰辛,长期探索多年生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最终获得研究成果,实 现少年时期梦想。 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弘扬劳动精神,努力奉献,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 不息,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胡凤益长期致力于水稻研究,克服困 难,突破困扰,终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获得国内外认可,实现了少年时期梦想。

《哲学》1-9课复习提纲

《哲学》1-9课复习提纲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都是客观的 物质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 意识是物质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 源
总体评价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人们认
(如人的目的、意志、 识世界离不开
感觉、经验、心灵等) 感觉夸大为世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 界的存在依赖
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 于人的感觉
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
△局限 性:二者归根 到底,都是把 人的意识当作 世界的本原, 其根本观点是
客观 唯心 主义
《哲学概述》 一、哲学 (一)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世界观人人都有, 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
2、理解意识概念。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 注意: (1)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反映。 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 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 ②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 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和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都有正误之分)3、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要反对“替代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要反对“取消论”。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间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分析】1.实践—(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与谬误3.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考情分析】①认识论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所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等,都是高频考点。

②考查形式客观题和主观题兼有,主观题考察频率较高③命题素材紧扣时政热点,选取角度多元④既有对小知识点的细化考查,又有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考查。

【预习案】一、知识体系二、知识梳理(结合《金版学案》相关内容整理记忆)(一)实践1、实践的含义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如何理解真理的条件性?3、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三)认识过程1、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2、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3、怎样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自我检测(具体要求:限时训练5分钟,认真审题干的要求,明确方向,规范答题)1、(2013·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

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2·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2012·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2012年新课标·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2.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5、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6、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7、认为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是固定不变的8、实践出真知,每个人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9、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典型例题】(2016模拟)39.(26分)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医药研究所于1969年开始抗疟研究,屠呦呦和团队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经过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发现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鼠疟、猴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当青蒿素片剂临床使用效果不理想时,屠呦呦带领团队深入探究原因,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日前屠呦呦表示,这个工作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青蒿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的时间研究新药。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

( 8分)(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研发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取得成功;实践具有能动性,青蒿素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探索的过程;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青蒿素的发现是团队全体成员长期努力逐步完成的。

(2分,只要答出其中—个特点并正确分析,即可得2分:理论和分析各占1分;若只答实践的含义并能正确分析亦可得2分)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长期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对青蒿素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每点理论和分析各占1分;若只笼统答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能正确分析得2分;只答原理,无分析,最高得2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 分,答出其中—层意思即可得1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取得了成功,在抗疟研究道路上还会不断前进。

(1分)【课后案】1、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从爱因斯坦在1916年预测出引力波,到2015年LIGO获得直接观测证据,整整跨越了一百年。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点②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③思维都能正确认识存在,二者有同一性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2、引力波的探测对仪器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如此高灵敏度所需的技术条件才逐渐趋于成熟。

美国科研人员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由两条互相垂直的长臂组成的激光干涉仪首次捕捉到了引力波信号。

这说明①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③实践不断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④实践工具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光学显微镜不可能分辨出小于0.2微米的物体,美国科学家把光学显微技术带入纳米尺度,巧妙地打破了这个限制。

由此可见①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④认识工具的延伸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A.①②B. ②④C.①③D.③④4、为研究抗疟新药,屠呦呦查古医籍、防老中医,从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

在190次实验失败后,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这启示我们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循环往复的过程②既要学习前人经验,又要注重实践创新③善于在矛盾普遍性中把握矛盾特殊性④要坚持科学精神,秉承执着追求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15年12月5日,中国科学院宣布在中国西南发现世界最早的桃核化石,通过深入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化石和现代桃核极为相似,使人类对桃子演化史的认识向前推进到距今260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使原有认识变为谬误③桃子的演化史随主体的认识而变化④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有人认为,大数据己成为微时代的伟大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甚至有人提出要警惕“数据暴政”。

人们对“大数据”有不同认识,是因为A.认识受到主体立场、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B.大数据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无法把握其本质C.大数据对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选择题答案1-67、南海航道更路经是海南省文昌市的汉族民俗文化,是当地渔民记录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

史料记载,中国人是南海诸岛的最早居民。

从汉代开始,中国开通了与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海南岛和南海诸岛海域是必经之地。

无数的商船乘风破浪,满载中国传统物品驶离,同时运回众多国外奇珍异宝,航海贸易应运而生。

由于南海岛礁散布,被航海者视为险途,向有“危险地带”之称,有谚云:“走水行船三分命”。

于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分类整理,谱就渔民智慧的结晶——南海航道更路经。

据专家考证,南海航道更路经形成于明代,如今,海南的渔民们仍然在实践中补充丰富着南海航道更路经。

(2)结合材料和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南海渔民如何谱就了南海航道更路经。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