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5: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5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
有“______________”之称。
2.三江源地区的最初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原湿地。
4.影响三江源水源补给的原因有:二、自主学习读图读文思考回答:1.黄河源头的两次考察结果为何不同?2.你认同哪种看法?原因何在?三、合作探究读图读文,讨论1.如果三江源地区冰雪不断消退,湖泊、湿地不断萎缩,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有何影响?2.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那些影响?四、巩固提升1.口头复述本节课要点2.完成“我会归纳”五、练习拓展1.完成填充图相关练习2.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3.相互交流订正六、教学反思:。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探索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项目简介三江源,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级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水塔”,是维系中国西北部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源头区。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其中高原湿地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高原湿地是草甸、沼泽、湖泊等各种类型的湿地的总称。
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的主题为“探索高原湿地”,旨在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积极实践,加深小学生对自然、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践活动,期望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3.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
4.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施方案1.学习高原湿地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PPT、图文并茂的视频、互动讨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高原湿地的特点、分布、地理位置、水文环境、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动物资源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高原湿地的自然属性,并介绍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文调节、土壤保育、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等。
2.了解高原湿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展示高原湿地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神话传说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高原湿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将高原湿地的文化与生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爱护高原湿地,维护高原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3.现地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介绍过高原湿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基本知识,开始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高原湿地地区进行现地实践活动,了解高原湿地的实际情况,感受高原湿地的美、采集高原湿地生物、建立高原湿地地形模型、观察湿地植物、动物及水资源等等。
4.团队合作在现地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团队协作完成认识、采集和建模等任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是第一节自然特征内容的延伸,通过探寻江河的源头活动,发现三江源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明确三江源地区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的多样性,维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2、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包括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教材通过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保护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知道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水源地,理解保护这一地区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难点:三江源地区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这一地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保护这一地区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三江源地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提升: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为保护三江源地区做出贡献,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3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3《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3、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4、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藏歌《三江源》,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向同学们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三江源的风貌。
自主学习1、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 省南部,是________________ 源区、________________ 源区、________________ 源区的总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
2、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________________ ;流量唯________________ ;多因素综合考虑。
3、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化性最集中的地区。
活动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活动部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三江源地区。
老师通过图片向大家展示三江源近些年来的环境变化,了解环境变化,给三江源地区带来的影响,并且请同学们谈谈对如何保护环境的想法。
板书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源区人地关系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位置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青海三江中华高原生态生态生态意义东部源区水塔湿地恶化保护屏障重大小结今天,我们用短暂的时间,考察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通过阅读图表,查阅资料,合作讨论,我们认识了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也认识的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护环境。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优秀教案(3页)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锦山中学郑友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示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一、江河的源地:1、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展示: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说课稿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说课稿大家好!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关于《三江源地区的保护》的教学。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源地”。
知道了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等内容。
学生知道了三江源地区是“江河的源地”,它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三江源地区。
这为过渡到本堂课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三江源地区的保护》这一内容,在《青藏地区》这一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在《青藏地区》这一单元中地位,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
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危机及现状;国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措施。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3、情感目标:从小树立人人行动起来,大家共同参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危机及国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措施。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才能理解和掌握生态危机及国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措施。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难点的依据:由于三江源地区我们都没有去过,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关于哪儿的生态环境、国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措施等,只能利用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来掌握、分析,而运用资料分析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课件为线索,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初二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模板:第二节
初二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模板:
第二节
为大家带来了初二下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模板,希望可以帮助
大家理清思路。
一、情景切入问题感知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
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流经11 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全长6300 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经过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 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
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幺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
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幺特点。
你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高原环境。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说课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1.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
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板书设计
三 江 源 地 区
江河的源地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地理位置 区域范围 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的水源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课堂练习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1.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 ) 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B.冰川湿地萎缩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水土流失明显
2.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 A.珠江、长江、黑龙江 B.黄河、长江、黑龙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1
教材内容
2
教学方法
3
学情学法
4
教学过程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说教学过程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位于青海省的: 南部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青海省
新课讲授
一、江河的源地
说教材 说教学方法 说学情学法
结合课本P92,观察“三江源地区的水系分布图”。
1. 三江源包括哪三条河流?
黄河、长江、澜沧江
2. 三江源的范围包括哪里?
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
新课讲授
一、江河的源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掌握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环境保护。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美丽和脆弱。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实际情况。
2.准备相关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讨论。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4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三江源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阅读材料,以便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该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文景观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如:“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需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等。
人教版8年级地理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教后反思八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一)说课标2011 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课时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地形特征;(2)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说教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江源地区的名称由来、位置、范围,“中华水塔”的作用及水源,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江河的源地”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两部分内容来组织教材,这两部分内容彼此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位置到自然特征及作用,再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状况,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独特之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内容。
2.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准备课堂提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
最新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说学情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青藏地区的概况,对该区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教学要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
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
吴金燕
3、教材结构:
本节内容既是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内区域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安排在“自然特征与农业”之后学习,使知识更系统,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掌握三江源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教材通过“江河的源地”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两部分内容来组织教材,这两部分内容彼此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位置到自然特征及作用,再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措施,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和教材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与方法;认识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华水塔”的原因及重要作用;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图片、多媒体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组织课堂合作交流、讨论探究、鼓励质疑提问等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意义;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发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的措施和方法,逐步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特点决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活动5写倡议书,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青海的卓玛和上海的王刚共同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设计的意图一方面和本节课的引课部分做到前后呼应,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课堂总结:采用学生个人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分享。
老师提供用排比句方法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
六、说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