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生代农民工2
新生代农民工
2 3
•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 新生代农民工六大问题亟待破 解
•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 策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 下特征: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大,年龄轻, 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 绝大部分处于未婚状态。第二,新生代农民工 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老一代农民工。第三, 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 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第四,新生代 农民工外出时间明显较短,跨省流动的比例较 高, 省内流动的比例较低。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 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 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的契机。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 的需求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不仅注重工资 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新生 代农民工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 渴望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 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 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 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 态。
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二元劳动力市场 的一体化。 2.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3. 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4.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人力 资本存量。 5. 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在中小城市率先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状况、原因及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状况、原因及建议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4期郭志龙一、当前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较以前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但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与农民工自身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方式上依然比较单调,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交往呈现出内部融合外部疏离的特点。
主要特点:1、思想意识城市化,背离农村。
新生代农民工(“农二代”)无论是其行为取向还是心理意识都是他们希望过上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不愿意回到农村社会,所以他们拼命地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中抽身、逃离出来,背离农村。
2、生活方式“漂浮”于城乡社会之间。
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上处于一种“脱域”或者“离场”的生存状态。
由于城乡之间的二元制度差距还没有根本拆除,城市社会排斥依然或多或少存在,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物质条件也不允许他们在城市安身立命,因此,他们很难有效融入城市社会,而不得不“漂浮”于城乡社会之间。
3、精神迷茫,心理矛盾。
他们的精神生活要么找不到归属感,对前途迷茫无措而消极颓废、得过且过;要么游离于城乡社会边缘地带,不受任何一方约束、规制而脱序、失范;要么二者兼而有之。
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结构性矛盾及成因分析农民工这个群体文化生活总体贫乏。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文化需求较低,这是由城市社会文化供给与农民工文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农民工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和社会文化供给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的形成农民工文化建设的结构性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民工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文化需求来看,农民工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追求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闲暇时间缺乏精神寄托的情况下,心理咨询也成为农民工的一个重要需求。
2.社会针对农民工的文化供给不足。
无论设施和文化项目,许多企业不能提供文化服务,而社会非商业的娱乐配套设施还比较少。
新生第二代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计划书
中国新生代代农民工观念及态度的调查研究——以在广东与浙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例一、引言中国改革开放后得三次“民工潮”催生了第一、第二代农民工人群。
新生代农民工,又称,第二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由80后问题引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引起热议与广泛关注。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本研究将以广东与浙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观念及态度,从而由此分析他们的生活与心理状况,探讨青少年社会工作可干预的内容,以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此部分人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文献综述(一)政府相关在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里专门提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
紧接着,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而2010年,中共中央在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首次明确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二)理论成果我国理论界也早在10年前就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作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理论探讨,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例如:王春光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王春光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7期)。
赵芳的《“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以湖南省青玄村为例》(《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6期)。
何磊的《透视中国新生代民工》(《乡镇论坛》2005年第18期)。
21世纪的新生代农民工
21世纪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一个永远不可能缺少的群体,一个我们永远不可能忘记的群体,一个值得我们我们永远去关注的群体。
我们的城市建组队伍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处处都有他们的汗水,处处都有他们的脚印。
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现在的我们高楼大厦;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现在我们干净的道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现在的缤纷世界;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他们为我们做的太多了,但是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太少了,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他们,去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他们的真正的生活状况,他们在社会中真正的待遇,他们真正的......这些都要我们一一去了解,于是通过这次访谈,我或多或少的对他们有所了解。
我这次访谈主要是面对的是21世纪的新生代农民工,访谈者名叫陈福林,是我初中同学,现在在杭州建筑工地干活,我们这次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进行访谈,。
我为什么要找到他呢?有以下几点原因:①他是我初中同学,我认为沟通起来更加方便②在打暑假工的时候,我跟他一起工作过,他所说的真实性有一点的可靠性③这是最重要的,他现在20岁,20岁,一个多么尴尬的年龄,我们还在学校读书,他已经在社会打拼,在他这个年龄段出来打工的有很多的年轻人,所以它具有代表性,也符合我这次调查的对象,我想我可以从他身上了解到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了解新一代的新生代农民工。
在访谈中,他多次唉声叹气,多次用“兄弟”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他在你社会上打拼有很多的无奈,在生活中没有多少朋友,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他,而对于我这个老同学的问候,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在学校大家一起读书的感觉,有很多感触。
当我问及他现在的工作状况时,他的回答令我非常的震惊,工作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吐出的痰有时候都是黑的,这是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我们可以想象。
还有就是与电打交道,工地上一般都是几千伏的电,这是非常危险的,但是老板没有给他们买工伤保险,他们也只有感到无奈。
对于工资,有很多不稳定性,由于是初学者,什么都不会,只能算是小工,而且不是每个月都有活干,所以工资不稳定,时多时少,但总体看来,还是能够维持生活,但是工作还是不高,以至于买房成为一种奢望,他们又何尝不想有一个自己的家呢!而他们以后还要面对肯能至少4个老人的赡养问题,他表示“亚历山大”,这也何尝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但是他还是回答得很坦然,这就是我的责任,我要承担我应该承担的责任,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新生代农民工不止是城市的
新生代农民工不止是城市的走进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不止是城市的“过客”青少系青教二班2008111225 刘美娜内容摘要:80年代后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正大量地流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在城市站稳脚步,如何解决他们的教育培训问题,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如何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教育、素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称谓。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身在城市打工、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二代”,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主体。
他们与其父辈不同,手上没有久握锄头留下的老茧,甚至已经不会种地;他们操弄MP3和QQ的熟练程度丝毫不亚于城市同龄人;他们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会炒股,爱上网;他们平等意识比较强,要求平等就业、平等待遇、平等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最关键的,他们渴望融入城市。
生活在城市,却难以获得作为一个市民的权利,这就是他们的困局。
曾经,他们是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如今,他们跟随着父辈的脚印,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
他们的父辈来到陌生城市,更多的是为了能存一笔钱回家改善生活。
而他们,来到这个城市后,更多的是想成为城市里的一员。
而户口、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除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补充和完善并保护其“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的条款。
同时,尽快出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统一的法律、法规,消除对他们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政策。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他们的法律知识宣传,增强法制观念,学会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减少因讨薪难发生的各类惨剧。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目前依法维权意识较弱、能力不足的情况,动员各有关方面,开展针对性法律援助,帮助他们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其次,尝试在农民工中组建工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这个群体发挥出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概念
时事报告
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并在具 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并在具 世纪80 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劳动力
出生、成长、受教育 出生、成长、 在改革开放后
简 称
户籍在农村
“农二代” 农二代”
2.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概况 新生代农民工总体概况
时事报告
42% 62% 20%
从全国范围来看, 从全国范围来看, 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平均参保率 只有10%左右。 10%左右 只有10%左右。
1. 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的问题
时事报告
全国总工会调查
2009年 2009年,新生代农民 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 61.6% ;遭遇工资拖欠的 占7.1%,人均拖欠1538.8 7.1%,人均拖欠1538.8 元。发生工伤事故,仅有 发生工伤事故, 60% 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 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
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 年代
时事报告
国家开始出 台一系列政 策措施加强 对农民工的 行政管理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 年 出: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 步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和地区内的自 由流动。 由流动。 公安、 公安、劳动等部门开始放宽户籍 管理。 管理。 为防止农民工盲目流动, 为防止农民工盲目流动,一些地 方对农民工实行限制政策, 方对农民工实行限制政策,出台了 一些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 一些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
本章结语
时事报告
时事报告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 主要问题
时事报告
本 章 概 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 种重要的人力资源转化为 现实优势时, 现实优势时,面临着一系 列的社会问题。 列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
形势与政策论文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新生代农民工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的词,有不少人会产生疑惑哪一类人算是“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又称“农二代”,他们没有“富二代”、“官二代”那么多可以仰仗或继承的资源,因而对社会公平和平等竞争的渴望格外强烈,权利意识也比父辈明显要强很多。
社会转型期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让“农二代”得以走出土地和大山。
但“农二代”的生活质量不是拥有几件名牌、有一套城市住房就能改变,他们需要在就业、择偶、交友、求学等权利生活层面,拥有和城市人同样的机会。
如果只是把他们定位于农民工的后代、城市基础建设力量的接棒者,则注定他们还将延续父辈的命运轨迹,更强化社会固有的出身论和血统说等不良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之“新”,不仅“新”在年龄,更应“新”在群体生态和生活质量。
“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更应成为一个权利进步符号。
人们对农民工的印象多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是在现在的“民工招聘会”上,出现了不少与此大相径庭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年龄普遍在25岁以下,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时不时地从包里掏出名牌手机;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就业观。
“新生代民工”不再老老实实地待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更不会挣够钱回家盖房娶媳妇。
在受到歧视时,他们会摔门离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
孤单只想找一份温暖——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世界(二)
孤单只想找一份温暖——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世界(二)李玲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24岁的丁晓轩已经不记得这句并不属于自己这个年代的歌词,在她的QQ签名档上挂了多久了。
"原来一个人的
时候,就想着能有个人陪陪自己。
现在两个人了,确实没以前那么孤单了,就想着能有
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丁晓轩是个河南姑娘,1年前,她在厂里认识同是河南人的
男友,
【总页数】1页(P64-64)
【作者】李玲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6
【相关文献】
1.留守不孤单让爱更温暖 [J], 赵素杰
2.融入城市不容易——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世界(一) [J], 陈东;
3.迷茫未来之路在何方——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世界(三) [J], 李佳;
4.照亮孤单的旅人,也温暖我的胃 [J], 栗子酱
5.一份守护一份温暖 [J], 牛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
河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之一走进新生代农民工引言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几年前,当我们说到农民工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皮肤黝黑,扛着蛇皮袋,眼神迷茫的农村汉子的形象,他们奔波在城市中,靠体力吃饭,身上的乡土气息和城市的高楼格格不入。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形象似乎和我们渐行渐远。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取代了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农民的主体。
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并对他们给予高度关注,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从此,“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概念进入了更加广泛地公众视野。
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从四个方面来走进和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分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和贡献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力量。
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是我们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前提,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1、新生代农民工概念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并在具备劳动能力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业户籍劳动力。
之所以称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一是因为他们出生、成长、受教育、工作的全过程都在改革开放后,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老百姓得实惠最多,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二是因为他们的户籍仍然在农村,但是就业基本上在城市,或者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
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进“春天里”
让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走进“春天里”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发布了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这是近年来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的较完整的一份调查。
它让那些“漂着的群体”的面孔逐渐清晰,让更多人看到了“春天”与这些身处社会最基层人群的距离,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央与相关部门推动这一群体走向“春天”的决心。
1.5亿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
作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城市居民生活须臾难离的依靠。
但我们当中有多少人真正关注、了解他们?如果不是一年一度的“讨薪潮”、“用工荒”,他们几乎很难进入大众媒体的视野。
今天,当他们通过这份调查报告,整体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农民工抑制不住的发展冲动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的时间长,外出务工是为了寻找自我发展机会;他们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增长,维权意识更强;他们频繁跳槽,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农民工仍显尴尬的身份处境和需要重视的生存状况。
与父辈一样,他们至今依旧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面临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处境。
大多数人的职业命运,依然是在高强度的低端产业岗位上卖苦力。
过去30年中,农民工经历了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第一代”到“新生代”和“第二代”,从“暂住”到“常住”或“居住”的实质性转变,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
去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传递出中央对这一群体的高度关注。
然而,作为中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阶段性矛盾,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环境的根本改善,是一个艰巨、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制度关怀,还需要从政府、社会、市民层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进行全方位调适。
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缺少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渠道,缺少融入城市的能力,是他们面临的现实。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但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特殊群体。
背景定义教育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目的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
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这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报告的目的与意义年轻化教育水平提升城乡户籍分布030201人口学特征职位晋升与技能提升稳定性增强行业分布广泛就业特点03社会保障与权益保护01收入水平提高02生活方式城市化生活状况就业竞争激烈技能匮乏工资水平偏低就业问题文化差异部分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偏见和歧视,导致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社会认同度低社交网络局限城市融入问题住房条件差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居住在城市郊区或简易住所,住房条件较差,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社会保险覆盖不足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能纳入城市社会保险体系,面临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缺失。
子女教育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存在诸多困难,如学校选择、学费负担等。
福利保障问题改革户籍制度取消或放宽户籍限制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2 3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加强文化教育推行学徒制培训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住房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结论回顾新生代农民工规模庞大面临多重困境贡献与成就不可忽视未来研究展望与建议深化政策研究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关注心理健康促进社会融入。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
“ 一 个 月 工 资 将 近 2000 元 ,但 基 本 上 都 花 了 。”不 同 于 父 亲 每 个 月 将 钱 寄 回 家 ,乐 乐 的 工 资 几乎都花在吃喝玩乐上,“每个月光上网就得花八 百 ,加 上 和 朋 友 一 起 出 去 吃 饭 、买 衣 服 、出 去 玩 的 钱,每个月够花就不错了。”娱乐场所花费太高,网 吧成了乐乐工作之余光顾最多的地方。
和自己的父亲相比,乐乐知道自己是幸运 的。“我爸那时候要是不出去打工的话家里是真 没吃的,我现在就算不干活,吃喝总是不愁的 吧?所以我出去干活也没多大压力。”点燃一根 香烟,乐乐的神情很是悠闲。
对于儿子的态度,父亲的眼里满是无奈: “打工吃不了苦还叫什么打工?”在父亲的心目 中,打工者绝对不是眼前儿子的这个样子,“看 看你像什么,纯粹的混混!”
“没有个正经的心思,什么东西都干不长, 这样能干出点啥名堂来?”面对儿子的喋喋不 休,一旁的父亲给出了这样的论断。
如今,乐乐最新的工作是在一家汽车美容店 当学徒,“目前我对这个挺感兴趣的,以后想开 一家自己的汽车美容店!”
吃苦耐劳,不曾有过
虽然 4 年的时间里换过十几份工作,但是基 本上都是在服务行业里打转,对于父亲一直从事 的建筑工,乐乐坦言从未考虑过,“像我爸那样 干活太辛苦了,我受不了!”
2010/03/04 星期四 王菁华
85193571 Email:wjh@dzwww . com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①
不知何处安放的青春
编者按
2010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 代农民工问题 ”,这是在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这 个 词 。根 据 中 央 农 村 工 作 领 导 办公室的定义,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 80 后、 90 后的农民工,占到农民工总数的 60%,约有 1 亿 人 。与 第 一 代 农 民 工 相 比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究 竟 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期盼? 从本期开始,济南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料照片)
第二代农民工
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特征1984年中央颁布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标志着中国农民迈出进城务工的第一步,在“农民工”这一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词汇出现20多年后的今天,“第二代农民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二代农民工”,有学者称之“新生代农民工”,也有人称之为“后生存时代的农民工”。
不管怎么称呼,其目的就是要把第二代农民工同早期的或传统的农民工区别开来,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
从主流的观点来看,“第二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上世纪80年代受教育、上世纪90年代后首次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从年龄上看,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16岁到30岁之间。
有统计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比例已经超过70H,不可否认,第二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主流,研究和解决今天的农民工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第二代农民工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结构日趋开放,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新世纪的中国农民工,特别是青年农民工更加不安于固守过去传统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他们从各个层面上以各种方式追赶着城市,怀着强烈的城市化愿望,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工作目标、价值标准以及人生态度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城市适应特征。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缺乏一技之长。
有调查表明,在16岁到25岁的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到85H以上,且大多数都能操作电脑并能使用网络,与全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相比,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出。
显然,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比他们的前辈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们进城前基本没有务农经历,大多数中学一毕业即加入农民工大军之列。
尽管在文化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受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所限,第二代农民工的工作技能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缺乏一技之长,不少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和要求,但对于怎么学,却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实践中的迷惘。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
艾嘉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 最近,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这是近年来国家权威部门出台的关于"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的较完整的一份调查.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27元,而且他们在社会保障、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总页数】1页(P42)
【作者】艾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走近餐饮,走近厨师,走近调味品——CFE2007"名厨·名品·献美味"餐饮主题活动[J], 欣欣
2.走近历史,走近孔子--指导周明、吴铖钰作文《走近孔子》有感 [J], 李渊行
3.走近生活·走近自然·走近社会——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J], 张建红
4.基于城市人口流动数据浅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发展问题
——评《流动、转型与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J], 李玲
5.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与社区治理探研——以J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例[J], 陈鹏;高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快速增加,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的重要群体。
本报告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探讨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社会认同感以及面临的困境和需求,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一直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以农民工身份在城市中从事各种劳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农民工中的一部分属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是指农村中出生并长大的95后和00后,年龄在20岁以上的年轻农民工。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艰苦。
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为拮据。
调查中发现,大约60%的新生代农民工每个月的工资低于3000元人民币,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此外,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缺乏休息和保障。
虽然这些困难,他们依然坚守岗位,默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情况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筑工程、服务业和制造业等。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普遍处于低端、技能要求较低的劳动岗位,获得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996”工作制在某些行业中普遍存在,他们需要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甚至包括周末。
此外,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机会,导致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受限。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仍然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
他们热爱家乡,希望改善农村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期望农村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减少农民工返乡的潮流。
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城市居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摆脱农民工的污名化和歧视。
五、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和需求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包括薪资低、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恶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
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今天面对新形势,他们在城市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比如:迫切的婚姻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等,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
想当城市人无奈门槛多(一)婚姻:难以走进“围城”根据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岁-30岁占36.5%,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婚恋的黄金年龄,但受限制,处于难以走进“围城”的困境。
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
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
这些工作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很难获得女孩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女孩相处的机会。
同样,在一些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服务业、纺织制衣业等厂子里则是新生代女农民工成群结队,同样苦于“恋爱无人”。
这些单位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加上她们在恋爱上一般比较矜持,不好意思主动和厂外的男性接触,所以她们的婚恋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此时,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收入水平偏低影响爱情发展。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从收入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在1501元-2000元之间的占16.9%,1001元-1500元的占21.6%,701元-1000元的占26.6%,501元-700元的占23.4%。
其中能准时或基本准时拿到工资的占75.3%,偶尔拖欠的占17.4%,经常被拖欠的占7.3%。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经济条件为基础,爱情尤其是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这也影响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
(二)身份:非城非乡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
全国总工会2007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分布占64.4%。
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职工的31.9%,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9.4%和9.1%。
而城镇职工中在制造业中就业的比重只有22.8%。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抽样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
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
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
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
2007年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27.4%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客家”;50.2%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干得好,愿意待下去”;“再干几年回家”或“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2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他们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72.9%,绝大多数人的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
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
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三)职业:高不成低不就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就业期望甚高,但仍面临困境。
就业期望高与敬业精神差。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常常不能踏实工作。
一项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差,且职业流动率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而5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仅为0.08次,其跳槽频率是其父兄辈的近6倍,即使能够做到“敬业”,也很难做到真心“爱岗”。
这其中,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和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17%的人提出,“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
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
新生代农民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意愿,即只希望找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
加之有父母做其强大后盾,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
就业期望高与职业技能低。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比以前高出8.5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高达62.6%的新生代农民工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
他们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低端的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定位,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
同时过于频繁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
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恶性循环。
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
(四)落户“三壁垒”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愿望强烈,但高门槛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经济壁垒。
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后,经调查,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购房在60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
目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收入微薄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能够实现的积累非常有限,这种以货币构筑的以经济壁垒取代身份壁垒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经济障碍。
素质壁垒。
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0%。
这对以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
并且不少地方对农民工进城落户实行二元待遇。
比如重庆市2006年8月1日实行了《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户籍问题的意见》,重庆公安局就指出,“本市农民工在主城落户的条件实际上大大降低,而在重庆务工的其他省市的农民工要落户重庆主城区,文凭“门槛”没变:仍需大专以上学历。
且购买的住房人均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
社会福利壁垒。
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系统不兼容。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省级为改革单元,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
一些省份已在省内实行城乡户籍统一,但省际之间人口自由迁徙障碍依然较大。
各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不兼容是制约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
解决矛盾还须深化城市改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快速转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兼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
一亿多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处在适龄期,目前他们首要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婚姻问题。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虽较上一代农民工有所进步,但仍然得不到维护。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职业期望高,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道德行为失范(即自律性丧失),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低于父辈,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定位为城里人,但城市仍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回到农村。
它意味着,农村不是退路。
也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政策概念完全过时了。
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交往的对象多为老乡,社会结构呈现单一化、封闭性的特点,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