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木兰花》赏析
《木兰花》古诗鉴赏
《木兰花》古诗鉴赏
《木兰花》古诗鉴赏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词作鉴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
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
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木兰花》古诗词鉴赏
《木兰花》古诗词鉴赏《木兰花》古诗词鉴赏木兰花唐李商隐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注释】①元:原来。
1.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
(4分)答:侵,原指侵入、渐进。
(1分)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
(2分)一个侵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洞庭波以强健的生命,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别的萧瑟、冷清的氛围。
(1分)【解题思路】这一题实际上在考查炼字。
最好先指出侵的原意,方便对其引申义、比喻义的.比较与分析;还要指出侵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者表现于法,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2.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之感,这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4分)答:诗人几度在木兰舟中望人远行,却不知道自身其实也像是木兰花树斫成的一叶孤舟,已成天涯漂泊之客。
(2分)诗人以船为喻,借物抒情,抒发了身如孤舟漂泊天涯的惆怅感伤之情。
(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题思路】考查诗人的情感,可从意象人手。
题中明言是漂泊之感,那么就应该从其象征物木兰舟入手。
之后抓住两者的相似点,指出其以船为喻,借物抒情的特色就可以了。
【题解】这首诗的作者有两说,一说为李商隐作,一说为陆龟蒙作。
《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古今诗话》等均定为李商隐诗。
而陆龟蒙有《宿木兰院》诗,盖因此二相互混淆。
诗或作于大中二年(848)由桂北归自湘水入洞庭之时。
【注释】洞庭二句:洞庭,湖名,在湖南。
征帆,指远行的船。
何逊《赠诸旧游》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二句即目所见,洞庭湖上波光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湖面上征帆不断,远人离别随时可见。
几度二句: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
任昉(fǎng)《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后常用为船地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罗隐《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说,醉吟还上木兰舟。
晏殊《木兰花》原文及作品赏析
晏殊《木兰花》原文及作品赏析晏殊《木兰花》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作品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
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
’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 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
’传正笔而悟。
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 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
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 抛人去”者的薄情。
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
“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
“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
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 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译文]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出自] 晏殊《木兰花》《玉楼春》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1.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
2.容易:轻易、随便。
3.一寸:指心、心绪。
4.穷:穷尽、终了。
译文1:离别的道路上已见杨柳青青、芳草萋萋。
青春年华最容易抛人而去。
好梦惊醒时,楼头正响起五更的钟声,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红点点,惹人离愁难禁。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天涯地角虽然遥远,也终有到头的时候,只有这相思呵,竟无穷无尽、无时无处不在。
译文2:绿杨挺拔,芳草凄凄,相送在大道边上的长亭。
少年郎不知别离之苦,把和恋人的分别看得那么轻。
楼头的五更钟声惊醒了闺中的.相思之梦,三月淅沥的春雨更勾引起那花下的离愁。
无情不像多情有那么多痛苦,一寸相思可以化成千丝万缕情思悠悠。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个穷尽,只有人间的相思永无尽头。
译文3:在长满绿杨、遍生芳草的长亭路边,情郎竟轻易地离我远去。
从此以后我独卧楼中,长夜难眠,忍受煎熬数着那五更的钟声,徘徊花下,看三月的春雨浇洒着花枝,更增添无限的离愁别绪。
无情的郎君倒不如我这多情女子更加痛苦,一寸芳心,化成了情丝千万缕。
天有涯,地有角,总会寻到边际,惟有这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永远也没有尽头。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此词语言浅白,情感朴实,雅俗兼备,在宋词中少见。
全词如下: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① 鱼沉:鱼不传书。
指无音讯。
② 秋韵:秋声,秋天的韵味。
③ 攲:倾斜。
单枕:孤枕。
④烬:灯芯烧尽成灰。
【译文】离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进入眼帘的都是凄凉景象,生出几多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水面宽阔,鱼儿深藏,到何处去寻问你的音讯?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都充满着怨恨。
故意斜倚着单枕想到梦中将你寻觅,可惜梦没有做成,灯芯也化为灰烬。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地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
词的上片:“别后”二句,不知行踪之恨。
“渐行”二句,音讯杳然之恨。
词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间风竹之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
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
“故”二句,梦中难寻之恨。
艺术特色:全词八句,突出“恨”字,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首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木兰花》宋词赏析
《木兰花》宋词赏析《木兰花》宋词赏析导语:《木兰花》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
縠(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
棹:船桨,此指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③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翻译: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
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简评: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
风和日丽,水波不兴。
春日载阳,天气渐暖。
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
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
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
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
‘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
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
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
古诗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翻译赏析
古诗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翻译赏析《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前言】《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注释】⑴鱼沉:鱼不传书。
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⑵攲:倾斜。
单枕:孤枕⑶烬:灯芯烧尽成灰【翻译】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
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
《木兰花》咏木兰花诗赏析
《木兰花》咏木兰花诗赏析
《木兰花》咏木兰花
木兰花,又名辛夷、木笔、女郎花。
木兰科落叶灌木。
早春先叶开花,花瓣外呈紫色,内近白色或粉红色。
花蕾尖直挺秀,形如毛笔。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诗人吟咏或因其形,或借其名。
变幻百端,运用自如。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唐· 白居易)“枝枝转势雕弓劲,片片摇光玉剑斜。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唐·徐凝)“粲粲女郎花,忽满庭前枝。
”(宋·陆游)联想自然,用语巧妙,咏物咏人,融为一体。
也有以木笔构思“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明·张新)“应是玉皇曾掷笔,落来地上长成花”(唐·佚名)“曾窥江梦彩,笔笔忽生花”(明·陈继儒)。
木兰花早春开花,花大、味香、色美,又有诸多典故传说引人喜爱,绝非偶然。
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
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你愈行愈远,连一封书信也没有捎来。
此句出自北宋欧阳修《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原文如下: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没有书。
鱼沉在哪里?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就无法得知你的行踪远近,我满眼的凄凉,有谁知道我内心究竟有多苦闷!你愈行愈远,连一封书信也没有捎来,你我相隔千里万里,你的消息我何从探问?深夜里风儿吹动竹叶飒飒,一叶叶、一声声,都像是我内心倾吐的苦与恨。
斜倚绣枕,渴望着与你梦中相逢,谁知道梦不成,灯又燃尽。
扩展资料“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 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这是音讯杳然之恨。
此诗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是的早期作品。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 3“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意思是“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去世的朋友或亲人的关心。
即使他非常关心他们,他也听不到他们的消息。
这种无奈的悲伤很感人。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这首诗的全文是: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没有书。
鱼沉在哪里?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诗比较出名的是“渐行渐远渐无书”和“夜深风竹敲秋韵”还有“梦又不成灯又烬”这三句。
古人有“鱼雁传信”这一说,诗人通过描写“水阔鱼沉”可知无人传递消息,诗人得不到亲人/朋友的消息,非常着急,可是又无人可问,只能一个人独自郁闷。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原文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原文
木兰别后不知君远近
作者: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敧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秋韵:即秋声。
此谓风吹竹声。
③攲(yǐ)倚、依。
④烬(j 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烬。
【简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离愁别恨的词。
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角度抒情;下片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篇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
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2)原文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2)原文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地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
词的上片:别后二句,不知行踪之恨。
渐行二句,音讯杳然之恨。
词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间风竹之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
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
故二句,梦中难寻之恨。
艺术特色:全词八句,突出恨字,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它受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全词以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首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欧阳修《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同?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糜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倾斜。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感情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15.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6分)参考答案:14.D(“语言典雅,感情奔放”错,应是语言浅白,感情质朴。
)(3分)15.①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行踪。
②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信全无。
③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地理解该词。
题干已经提示了该词的情感是“恨”,即思妇念远的愁情。
全词如抽茧剥丝,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无书——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深刻、凄绝,其中“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梦又不成”都是“恨”的原因。
)(6分)。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
《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木兰花》诗词翻译赏析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译文]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出自] 晏殊《木兰花》《玉楼春》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1.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
2.容易:轻易、随便。
3.一寸:指心、心绪。
4.穷:穷尽、终了。
译文1:离别的道路上已见杨柳青青、芳草萋萋。
青春年华最容易抛人而去。
好梦惊醒时,楼头正响起五更的钟声,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红点点,惹人离愁难禁。
无情人不会像多情人那样痛苦,我一寸心竟化作相思愁绪千丝万缕。
天涯地角虽然遥远,也终有到头的时候,只有这相思呵,竟无穷无尽、无时无处不在。
译文2:绿杨挺拔,芳草凄凄,相送在大道边上的长亭。
少年郎不知别离之苦,把和恋人的分别看得那么轻。
楼头的五更钟声惊醒了闺中的.相思之梦,三月淅沥的春雨更勾引起那花下的离愁。
无情不像多情有那么多痛苦,一寸相思可以化成千丝万缕情思悠悠。
天涯地角再远也有个穷尽,只有人间的相思永无尽头。
译文3:在长满绿杨、遍生芳草的长亭路边,情郎竟轻易地离我远去。
从此以后我独卧楼中,长夜难眠,忍受煎熬数着那五更的钟声,徘徊花下,看三月的春雨浇洒着花枝,更增添无限的离愁别绪。
无情的郎君倒不如我这多情女子更加痛苦,一寸芳心,化成了情丝千万缕。
天有涯,地有角,总会寻到边际,惟有这相思之情,绵绵不断,永远也没有尽头。
赏析: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语文诗词赏析-《木兰花》
WORD格式
专业资料分享
语文诗词赏析-《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赏析: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
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
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
作者又用明丽的景色来
反衬自己凄黯的心情,以及对于年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
末二句以借酒浇愁来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又隐约地显示
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尤其传神。
以绮艳之语寓政治情怀,词
格颇为委婉。
WORD格式专业资料分享。
欧阳修的诗词《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赏析
【导语】《⽊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欧阳修的诗词《⽊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欢迎阅读! 《⽊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凄凉多少闷。
渐⾏渐远渐⽆书,⽔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不成灯⼜烬。
【赏析】 全词突出⼀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个闺中独居的⼥⼦在爱⼈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讯的⽆情之⼈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调细腻委婉,语⾔浅⽩,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
这是⼀⾸闺中⼥⼉思念远夫的词,词以第⼀⼈称来写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温柔敦厚。
词的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之⼈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夜深风⽵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韵,即秋声,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有“急节迎秋韵,新声⼊⼿调”之句。
“万叶千声”,极⾔风⽵响动之多之⼤。
“风⽵秋韵”,原是寻常事物,但在与亲⼈远别、独宿空床的思妇听来,更有⼀番苦痛滋味。
夜深⼈静之时,院⼦⾥的⽵林被风吹动,⽵叶声沙沙作响,窸窸窣窣,这千声万声的⽵叶之响在思妇的⽿中仿佛是千句万句离恨之⾳,⼀阵阵⼀声声地鞭笞在她柔弱的⼼头之上。
张先说,“⾃古伤⼼唯远别,登⼭临⽔迟留。
暮尘衰草⼀番秋。
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对于闺中的思妇来说,正是如此。
⽵林之风声,叮叮嘤嘤,如鸣佩⽟,在普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可是对于闺中思妇来说,这些“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
思妇备受愁之煎熬,她的每⼀分每⼀秒都是难捱的,所以,这些风⽵秋韵才“万叶千声皆是恨”。
扩展阅读:欧阳修的词作 与晏殊词相⽐,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五代词⼈的⽼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
《木兰花令》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令》原文及翻译赏析《木兰花令》原文及翻译赏析《木兰花令》原文及翻译赏析1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翻译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
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
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
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
十五的月轮多么皎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注释①此词于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秋苏轼为颍州(治今安徽阜阳)知州时作。
欧阳修于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1053年为颍州知州是常去该州的名胜西湖游览,作了不少词。
此词所和欧韵(西湖南北烟波阔),调名一作《玉楼春》。
②长淮:淮河。
霜降之后河水减退,河身显得狭长了。
③颖:颖水,淮河支流,颖州州城在其下游。
④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⑤四十三年:谓自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此时。
⑥三五、二八:指十五、十六夜的月亮。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
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
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
“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
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
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欧阳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的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
《木兰花》的诗词鉴赏参考
《木兰花》的诗词鉴赏参考木兰花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①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词是作者暮年谪居汉东时遣怀之作。
①鸾镜:相传晋罽宾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
②芳尊:酒杯。
(1)“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3分)(2)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3分)“乱”写出了“莺”啼叫的热闹,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无限的画面。
(1分)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1分)作者用“乱”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飞逝,生命无多的感伤之情。
(1分)(2)(4分)对比(1分);同样是“芳尊”,以前是厌恶,现在则是喜欢到“惟恐浅”。
(1分)写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状,(1分),抒发了被贬黜罢官后内心痛苦无奈心情。
(2分)最多给4分。
作者简介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忠懿王俶次子,随父降宋,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
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许昌)、陈(今河南淮阳)等州。
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
初谥“思”,明确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
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其子诉请,改谥“文僖”。
钱惟演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赏析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
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
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
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
木兰花译文及赏析
木兰花译文及赏析木兰花译文及赏析原文: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字词解释:⑴木兰花:词牌名。
又名“玉楼春”。
⑵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⑶春梦:喻好景不长。
⑷闻琴:暗指卓文君事。
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解佩:典故出自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⑸独醒人:仅有的清醒的人。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翻译: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
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
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
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
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赏析: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上片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
赏析晏殊《木兰花》
赏析晏殊《木兰花》赏析晏殊《木兰花》晏殊的《木兰花》是他的代表作,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慨叹。
木兰花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帘旌浪卷金泥凤。
宿醉醒来长瞢忪。
海棠开后晓寒轻,柳絮飞时春睡重。
美酒一杯谁与共。
往事旧欢时节动。
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赏析一】这是一首怀旧之作。
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
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
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均兼关昔今。
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时暮,遂使词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
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觉,不是痛苦,而是惆怅的情绪;最令人伤感的,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古典的意世界,已经远离现实的生活。
只希望那些梦里飘飞的花瓣,洋洋洒洒地永远飘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
沉湎在回忆中,感觉人生是孤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
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终将随着岁月慢慢远去。
云聚云散,潮起潮落。
再回首,往事却已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对照当日之孤独寂寞,上下片对比强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有明写,有暗示,有详笔,有略笔,写得跌宕有致,音调谐婉,意韵深长。
首句“池塘水绿风微暖”中的“水绿”、“风暖”两个细节暗示出时令为春天,好风轻吹,池水碧绿。
这一句是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当时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
此句将“风”与“水”联一起,又隐隐形成风吹水动的迷人画面,同时又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可谓蕴含丰富。
“记得”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木兰花》赏析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公元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注释】
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秋韵:即秋声。
此谓风吹竹声。
攲(qi)倚、依。
烬(jin)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译文一】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
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
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译文二】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
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烬。
【赏析一】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描写思妇念远的愁情。
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
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赏析二】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绪之词。
上片描写思别后的孤凄苦永和对远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下
片描写思妇秋夜写到夜间之秋声,形声交错。
其景愈愈凄凉,其情愈深沉。
这首词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但词人并没有一个字述及思妇的外貌形象或体态服饰,而是着力刻划、揭示思妇地内心思想感情,这是欧阳修与以往花间派词人的不同之处。
词的上片:别后二句,不知行踪之恨。
渐行二句,音讯杳然之恨。
词的下片:夜深三句,夜间风竹之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全是怨恨。
借风竹之声诉离怨别恨,很有艺术感染力,尤其敲字,极赋神韵,有使此两句字字敲心,声声动魂的神力。
故二句,梦中难寻之恨。
艺术特色:全词八句,突出恨字,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赏析三】
这首词是的早期作品。
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
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
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
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
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
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
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自古伤心唯远别,登山临水迟留。
暮尘衰草一番秋。
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
(张先《临江仙·自古伤心惟远别》)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思妇为了摆脱苦状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连仅有的一点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单是愁极梦难成(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凄迷、黯淡。
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前于欧阳修的花间派词人,往往喜欢对女性的外在体态服饰进行精心刻画,而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则很少揭示。
欧阳修显然比他们进了一大步,在这首词中,他没在使用一个字去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将一层、一层、又一层的愁恨写得越来越深刻、凄绝。
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到现实。
且抒情写景两得,写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
【词牌说明】
木兰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金奁集》入林钟商调。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
其中韦庄词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
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
【格律对照】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知何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