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后现代主义和通俗文学

合集下载

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20世纪欧美文学综述

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20世纪欧美文学综述

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20世纪欧美文学综述摘要:文学的发展从来不是断代的,自古希腊时期延续至今的西方文明与文学传统,经历了多次社会历史变革与哲学思潮的变迁,影响了各个时期文学思潮的产生与变异。

就与当代欧美文学的相关性而言,19至20世纪的文学影响尤其巨大。

想要了解当今欧美文学的精神源头,对前两个世纪的文学发展道路进行梳理总结至关重要。

关键词:欧美文学传统;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19世纪文学19世界的欧洲大陆先后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浪漫主义运动,极具批判性与揭示性的现实主义运动,世纪末产生的自然主义、前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

欧洲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各阶段的文学思潮在不同的国家出现的时间不同,同一思潮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但总的来说,整个浪漫主义文学呈现出一些共性:重视作者创作自由,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大胆发挥想象,故事情节离奇,重视气氛渲染,善于使用对比、夸张等手法。

19世纪的欧洲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英法德俄均有不小成就。

浪漫主义率先于18世纪下半叶登上欧洲大陆,它既是对17至18世纪古典主义德反拨,又有其自身赖以生存的悠久而深厚的思想基础。

它基于康德古典美学,受到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在各国陆续掀起文学高潮。

英国作为最先进的国家,浪漫主义思潮也最先出现,诗歌领域成就最高。

从早期的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诗画俱佳的哲思诗人威廉布莱克,到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克勒律治,以二人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序曲为标志,浩浩荡荡的浪漫主义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不久后,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也陆续登上诗坛,留下诸多灿烂诗篇。

在小说领域,亦有司各特和玛丽雪莱的历史小说和科幻小说坐镇。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从英国逐渐东移,来到了法国、俄国等地,亦反响热烈。

在法国,浪漫主义得到了长足发展,以小说成就最高。

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先驱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到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再到雅俗共赏、开启法国通俗文学的大仲马,法国的浪漫主义留下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等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已整理)

《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被看作是“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

王蒙现代派小说的艺术创新:一、当代意识和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相贯通。

二、心理时空结构。

三、写人的感觉、幻觉和联想。

四、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本时期区别于十七年时期的一个特征是文学在发展中自觉地、大规模地把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作为革新文学的主要参照。

从整个文化背景来看,80年代中国文坛受西方哲学、美学影响最大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萨特是对80年代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他的“重新评估一切”的彻底反传统反偶像精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或多或少地渗透于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

除此之外,俄国形式主义、阐释学、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都逐一得到介绍并在中国80年代的文学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对“文革”中荒诞现实的深切体验和被压抑的自我强烈要求得到自由表现的欲望,是新时期现代主义崛起的最初起因。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以部分朦胧诗人、“后朦胧诗”诗人的诗作及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的“新潮”小说和实验戏剧为代表,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

现代主义创作在艺术上不那么看重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描绘,而偏重于情绪性和感受性的表达,或者以粗鄙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描绘尽情调侃以宣泄情绪,或者较多地利用非逻辑的呓语、密集的意象、不易领会的象征、向不易感知到的心理真实逼近。

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又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也相继出现了以马原、洪峰、格非、余华、北村等为代表的“后新潮”小说,以于坚、韩东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诗歌和沙叶新的新实验戏剧。

有极具先锋性的,也有极为大众化的。

就多数作家的创作倾向来看,其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世界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虚无。

从虚无的观念出发,他们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了各种解构和颠覆。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特征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特征

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特征(一)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西方思想界的中心话题之一,在后现代的争论中,美国学者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理论无疑占据显要位置。

他站在德国和法国思想传统的边界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想建立了其后现代主义理论。

在杰姆逊看来,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平面感和无深度感。

杰姆逊以美国女学者桑塔格的《反对解释》来说明后现代主义的这种特征:即无需解释,只要体验和刺激的新鲜经验。

第二,个人主体的消失。

在后现代主义中,主体丧失了中心地位,已经“零散化”,而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了,在作品中只剩下“零散化”的、纯客观化的、无意义的无感情的图像。

第三,仿像的机械复制。

在后现代社会中,日益发达的复制技术促使“后现代中最基本的主题就是‘复制’”。

杰姆逊描述道:“后现代主义宣布:我们不需要天才,也不想成为天才,我们不需要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个人风格,我们不承认什么乌托邦性质,我们追求的是大众化,而不是高雅。

”第四,消费逻辑对文化的侵蚀所导致的距离感的消失。

在后现代条件下,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消失了,“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消失了,后现代已经不存在现代主义那种极力区分的雅俗界限,甚之一切都和商品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消费社会了。

(二)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可算作一部成功的商业影片。

它有大师级的导演、摄影师及实力非凡的创作阵容,有华语影坛上最顶级的演员加盟演出,有高达3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让国内普通娱乐电影无法企及,其场面的宏大、制作的精美、风景的优美确实给观众带来了及至的视觉享受,对其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英雄》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英雄》的故事情节缺乏现代主义艺术中的深度感。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广泛出现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文学、艺术(包括建筑的风格等)、语言、历史、哲学等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

虽然这一思潮至今仍处于一种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但从总体上看,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根基、传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性反思。

因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可以说为观照现代性提供了一面新的镜子,既折射出现代性与传统的矛盾,又折射出现代性自身矛盾的方方面面。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评价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

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

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

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进步的过程。

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进行了一些概述,认为零乱性或片断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者只是割断联系,他们自称要持存的全部就是断片”。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主张就是反理性主义。

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思想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

从思想文化背景上看,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尤其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使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性、先验性的信念受到巨大冲击。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 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 不失其真实” • 对荒诞的,非主流的,有违自然社会规,反应生活的非常态,而把 常态忽略掉,有把现实重新解构的意思。
背景
• 长期殖民地。 • 经济被控制。 • 政治被干涉。
加缪
• “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 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 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 单无依靠。”
感情上
•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 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 是昨天死的。
工作上
• “你正年轻,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你会喜欢 的。”我回答说,的确如此,不过对我来 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于是,他就问我是 否不大愿意改变改变生活,我回答说,人 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 差不多,而我在这里的生活并不使我厌烦 。
死亡
• 即使是坐在被告席上,听那么多人谈论自己,也 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听见椅子往后挪的声 音,我看到好些记者都在用报纸给自己扇风,尽 管挂着遮帘,阳光仍从一些缝隙投射进来 •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 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 另类,希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 ,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存在主义什么 的…以后再搞懂吧
• 马丁先生:我卧室里有张床,床上盖着一条绿色鸭绒被。 • 马丁夫人:我卧室里有张床,床上盖着一条绿色鸭绒被。 • 马丁先生:这太奇怪了,我们住在同一间房里,睡在同一 张床上。我有个小女儿同我住在一起…… • 马丁夫人:我也有个小女儿同我住在一起…… • 马丁先生:(还是用那种少有的、平淡、近似唱歌的腔调 )我,亲爱的夫人,我看我们肯定已经见过面了,您就是 我妻子……伊丽莎白,我又找到您了! • 马丁夫人:道纳尔,是你呀,宝贝儿! [马丁夫人不急不忙地向马丁先生走去。他们拥抱,毫无 表情。……] • ……这时,女佣人玛丽出来告诉观众:马丁先生的小女儿 和马丁夫人的小女儿不是同一个人。

美国文学史总结

美国文学史总结

美国文学史总结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新世纪,美国文学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发展现象——通俗文学(Popular Literature)日益受到重视,过去以低级杂志(pulps)为阵地的通俗小说有了平装本和精装本,进了图书馆和大学。

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研究通俗文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术界和思想界对于通俗文学观念的变化,刺激了通俗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但许多传统的通俗小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诞生了许多新型通俗小说。

这些传统型和创新型的小说,很多都进入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s)。

每一本畅销小说诞生后,都会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原创电影、电视剧在走红后也很快派生出同名畅销小说。

畅销小说和火爆的影视剧交相辉映,构成战后美国通俗文学的繁荣景象。

50年代,历史西部小说(Historical Western)占据了通俗文学的主导地位,随后现代犯罪小说(Modern Crime Fiction)迅速崛起,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压倒了其他一切通俗小说。

70、80年代是美国通俗小说大发展时期,诞生了诸如甜蜜野蛮小说(Sweet-Savage Romance)、高科技惊险小说(High-Technical Thriller)之类的新型通俗小说。

此外,传统的女性言情小说(Women's Fiction)、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和恐怖小说(Horror Fiction)也出现有力回潮。

90年代,社会暴露小说(Social Expose Fiction)逐渐成为美国通俗文学领域的主导力量,如此格局一直维持到世纪末。

像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教父》(The Godfather)、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系列恐怖小说、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和《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玛格丽特·杜鲁门(Margaret Truman)的“谋杀案”系列政治暴露小说等,都是我国读者较为熟悉的美国通俗文学作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论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具有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学思潮,不仅不同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相距甚远;即使是同一种文学思潮、流派的不同作家,也往往存在差异。

但从其总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明显具有以下几点共同的思想艺术特征。

1.彻底的反传统精神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理性文化的价值规范,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带有鲜明的反传统精神和悲观色彩;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传统的反叛、对世界人生的悲观态度,比现代主义都更为彻底、决绝。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有什么责任感、使命感、拯救精神,也不再有什么英雄,不再表现什么理想、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形式方面,现代主义文学既反对亚里士多德以来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而且也反对现代主义文学所建立起的新的文学规范;主张无中心、无权威、多元化与多样性;甚至自我否定,主张“不受任何事先制定的规则的束缚,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情况下从事写作”(弗·利奥塔德),对小说、戏剧体裁以及叙述行为本身进行解构,写出大量的所谓“反小说”、“反戏剧”等作品。

2.不确定性原则如果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不但如此,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否定中心意义和为这种中心意义服务的结构的存在,还蓄意让作品在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倒。

在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看来,世界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纷纭复杂、不确定的,如果把它写得清晰、有条理、意义明确,则违反了生活真实,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去写,把现实的飘忽性、不可捉摸性表现出来”(罗布-格里耶)。

3.缺乏深度、平面化与现代主义文学厌弃文学创作直白浅露、刻意追求深度模式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推崇所谓的“零度写作”,“拒绝意义”,拒绝深度,极力追求无深度的平面化、平淡化效果,写作消失了内容,只在形式上不断花样翻新,作家的创作和读者作为“创作”的阅读都是为了享受创作(阅读)带来的欢悦,是一种表演、操作。

4.创作方法多元化去中心、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受此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创作中,常常把传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等多种元素拼凑、融合,从而呈现出多元并存、拼贴杂糅的艺术特征。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作者:郭哲韬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批评家。

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1985年9月12日,杰姆逊教授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和国际政治系国际文化专业之请,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专题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演讲录》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上课录音翻译整理而成的,而他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理论也是在这次传入中国的。

杰姆逊着重谈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

他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商品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也渗透到了社会的精神领域,人们生活的环境被无数商品化了的广告,电影,录象带,录音带所构成的形象充斥着。

在这样的社会中,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后现代主义”。

他在“引论:文化与文化分期”中谈到了文化分期。

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第二阶段是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第三阶段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

第二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述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阶段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第二阶段对应的是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他以曼德尔的资本主义三阶段理论为基础,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后期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分析批判。

他从建筑、绘画、文学、摄影、广告、电影、音乐等方面具体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的社会,“到了后现代,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B、超人哲学。由权力意志引申出 超人哲学,认为权力意志并非对一切人 一视同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去发挥自 己的权力意志,只有等待超人出来拯救 人类。超人是超乎普通人的上等人,是 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现实的 人卑微懦弱,超人则超越人类。
C、关于人的本性。否定千百年来人
们崇敬的“真、善、美”,指斥“正义、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 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 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感动,无需赘述; 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情操,他 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 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 上帝的存在调和——那是另一大安慰;

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 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 理解。

因此其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 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 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


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超越善与恶》
《权力意志论》等
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
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 下面几句话来描述:

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 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 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 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
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 背景与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发生了几件大事: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萨特的《恶心》和加缪 的《局外人》(1942年) 是存在主义最经典的两 部小说,它们描绘了一 个令人厌恶的荒诞的世 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 些忧虑的、彷徨无主的 “多余人物”。
萨特
1964年作品《苍蝇》 获诺贝尔文学奖 。 获奖理由:“因为他 那思想丰富、充满自 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 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 发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放弃了偏执的信仰和绝对的社会目标, 不愿再承担政治家、哲学家的重任。西方 社会形成了多元的生活准则,价值的变异, 自由的变态,各种解放运动的风行,全球 范围的分裂和派系倾轧,恐怖主义肆意嚣 张,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盛行,构成了 一幅没有权威,丧失中心,处于分解状态 的世界图景。社会心理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他人就是地狱
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 和约束他们的便是他们互相的关系。
加尔散力图要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他想通过他人的目光 来使自己得到解脱。在艾丝黛尔那里,他得不到真心诚 意的回答,因此他试图通过说服伊内丝来完成自己的解 放。艾丝黛尔在没有镜子的情况下惶惑不安,“怀疑自 己是否真的还存在。”作为色情狂的她,只能从男人那 里证明自己的魅力和存在。因此,唯一的男士加尔散就 成了她的救命稻草。而伊内丝则与这两人有所不同。如 果说这两人是心甘情愿受别人目光的支配,那么伊内丝 则是热衷于以自己的目光来支配别人。她一方面把艾丝 黛尔视为猎物,要求后者把她当成镜子,当成自我评判 的标准;一方面又冷酷地揭示加尔散的懦夫面目,不让 他获得安宁,进而也要挟他不让艾丝黛尔获得安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 在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 称。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 发展,同时又悖离和超越的文学现象。 它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后现代 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文 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 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概念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划分有争议,以前常常不分,“后什么现代还主义”。

区别特征和实质都不同,但是现在逐渐认可。

王岳川、张颐武都已“后”学闻名。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社会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的继续和延伸。

后现代主义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

后现代主义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这种情况实质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两者的关系。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延伸,继续反传统。

另一种认为,是决裂和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作家抛弃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容和企图,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现代主义以前的文学传统不合时宜,连现代主义也变得日益陈旧。

现在普遍认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判然有别,表现出新的文化倾向和文学思潮,无中心,平面化,零散化。

二、词源学解说(曾15)后现代(postmodern)一词首先出现在1870年,由美国画家查普曼提出。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如下:⏹1934年,奥尼斯《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选》首次使用Postmodernism一词。

⏹1957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于《历史研究》⏹50年代,美国黑山诗派理论家奥尔森经常运用。

⏹之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哲学、文化、文学、文论等。

⏹(曾16)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多有争论,通常认为它是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正式出现是二战后50年代末,鼎盛时期是70-80年代,90年代声势大减,余波到20世纪末。

却在中国并存。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二战及战后的社会环境;科技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当代哲学和心理学;表征危机的再认识1、二战及二战后劫后余生的社会环境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直接诱导因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谈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的两个流派

谈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的两个流派

谈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的两个流派陕西省艺术学校、文艺学聘任教师侯星海什么是西方后现代主义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野兽主义美术、立体主义美术、未来主义美术、表现主义美术、达达主义美术和超现实主义美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美术。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这得从头说起,由于战争的破坏,人与人的互相残杀和迫害,特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类悲剧的上演,以及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

迫使整个西方世界不得不面对西方世界自身的所谓“现代性”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批判。

对西方世界所追求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这种思维方式称做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主要出现于知识领域及准知识领域即建筑领域、绘画领域、雕塑领域和文学领域。

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文化分期。

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也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代,这时期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

第二是列宁所论述的垄断资本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国志帝国,这时期的艺术是现代主义。

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了。

第三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或称作多国化或多元化的资本主义。

集中体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是一个崭新的、与前面各阶段根本不同的新时代。

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就是后现代主义新时代,是对后工业化、充分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积累和消费方式的总概括。

渗透到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中,不仅仅是无孔不入的市场机制,而且也有日新月异的大众媒体以及二十世纪中叶后日益普通的后乌托邦式日常生活和反英雄主义情结。

后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这样一个社会中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形象或者说类象替代了现实,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

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和工业生产及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录音带、录像带、出版书籍、光盘制作等。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9页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9页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文学、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同时又发展、背离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现象。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一)社会历史背景(二)哲学思潮背景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不再追求文学帮助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终极价值;2、不再认同人的主体性;3、作品情节内容具有荒诞性;4、追求没有规范、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技巧的创新;5、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界限,出现明显的亚文学倾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等。

(一)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西方、60年代末走向衰落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特征:以表现人生的荒诞——生存环境的荒诞与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以表现形式的荒诞——情节结构、舞台形象、台词的荒诞化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化融合——为基本艺术特色。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尤奈斯库(1912-1994)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和主将之一;名作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秃头歌女》,是第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是彻底的“反戏剧”,通过史密斯夫妇与马丁夫妇空虚荒唐的语言、行动和胡乱敲响的挂钟、忽明忽暗的灯等喻示人生的空虚荒诞,通过博比一家同名、马丁夫妇互不相识、两对夫妇互换位置等喻示自我的丧失、人际的隔膜,通过循环结构喻示荒诞生活的延续不绝。

《椅子》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使用“反戏剧”手法,通过发生在一对生活在荒岛上的老夫妇身上的荒诞故事直喻物对人的压迫、人生的孤独凄凉、空虚、没有价值。

《犀牛》通过人变犀牛的荒诞故事直喻人异化的悲剧。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一、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程度反而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动摇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文化大厦。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了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了危机感。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主义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性本能的肯定,对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尼采提出的“上帝死了”“打倒偶像”、“一切价值重估’’等口号,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

他们不再坚守传统的理性原则,不相信人道主义的理想,也不寄希望于“理性王国,,的实现,而是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认为既有的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摒弃。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四方面表现出来。

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出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物质世界往往成了人类生存危机的制造者,大自然也是丑的与恶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8.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 PPT 18.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主要观点 克里斯蒂娃在男女性别的界定上承传了波伏娃的
立场。认为身为女人并非完全是由生理差异决定 的,主张把性别因素与阶级、族裔、民族等其他 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关注女性群体的内部差异和 女性主体的异质多元性。 有多少女人就有多少女性 女性主体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言说主体。 永恒不变的女性身份不过是男权话语人为建构的 幻象。 克里斯蒂娃认为,在与文本的嬉戏中,女人将重 建包容他者的性别伦理。在?符号学?中,通过阐 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她率先提出了“互文性〞 概念。克里斯蒂娃认为,女性写作与女性阅读将
宗主国的白人
小说接受了庞大的殖民体系和印度被奴役的宿命,悄悄抹去了 冲突的痕迹
评价
东方学并不是一个中立的、客观的知识体系或学科, 而是一种具有浓厚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 表达了某种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的思想偏见,成为文 化偏见和种族歧视政策诞生的温床。
二、差异与混杂
斯皮瓦克
霍米·巴巴
“实践型的女性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者〞
欧文·豪评论道:“像扔掉一件衣衫褴褛的破衬衣一样 抛弃萎靡的糟糠之妻,连同她缄默的哀怨和令人发疯的 逆来顺受。这种逃离不是暗中抛弃之后的偷偷溜走,而 是像在集市上出售牲口一样公开地把她的身体卖给陌生 人。仅凭这种无关道德的有意之举,他获得了第二次新 生。"
女性批评
与女权批评家不同,女性批评家把女性写作视为女性主 义诗学的重要话题,旨在“建构一种用于分析女性文学 的女性框架,开展出基于女性经验研究的新模式,而不 是靠改造男性模式和理论〞。它肯定女性经验和女性意 识的价值,但否认存在一种本质论的女性气质和女性主 体。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 论家萨特的从未履行结婚手续的事实 上的终身伴侣。
男友 让-保罗·萨特

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流派梳理

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流派梳理

外国文学史(下)三大板块,众多流派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长河小说——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心理小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

2、现代主义文学modernism是20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美文坛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酝酿期;1910年至1930年:现代主义的高峰期;1930-1950年:现代主义的衰落期;(1)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人的生存状况,尖锐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的荒谬性及其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我的对立。

),着重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

现代主义文学实现了写作主题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成了现代文学的中心。

(2)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A.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B.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C.意识流。

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挖掘人的潜意识,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意象主义——庞德《在地铁车站》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3、后现代主义文学Post—modernism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



二、悲剧的喜剧化

荒诞派剧作家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状态这一严 峻的问题,他们试图“将现代人的困乏转变 成亢奋”,其作品深处往往迷漫着浓郁的悲 凉之雾。但是表现在舞台上,却是一种喜剧 的形式,有时甚至是闹剧的形式。贝克特笔 下的一个人物就说,“再没有什么比不幸更 可笑了。”荒诞派剧作家在经历了一幕幕人 间悲剧后,终于明白了尼采的这段绝妙的沉 思:“何以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恐怕这个 道理要算我顶明白了。因为只有在他受苦受 得如此恶毒时,才无可奈何地发明了笑。”
“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人们给我们的印象 是无人性的,那么,让我们把机器人放在舞台 上。如果我们感到生活的物质方面拒绝让我们 成充分发展我们的精神潜力,那么,无论如何 让它在剧中反映出来,让布景或道具慢慢地控 制人物。如果语言陈旧了,那么,让我们把那 种语言凝固形式表现为陈词滥调,标语口号, 或者纯粹是声音聚集的言词。” ——普龙科《尤奈斯库》
1946年起,他先后到欧、亚、非、拉美的许多国家 旅行; 1955年访问中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9月29日 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周恩来主持的国庆招待会, 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国庆观礼,毛 泽东、陈毅分别接见了他们。 1964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萨 特拒绝接受:“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 萨特是一个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反对侵略战争, 支持学生运动 1980-4-15,萨特因患肺水肿辞世,享年75岁。• 万 数 巴黎群众自动参加他的丧礼,送葬队伍长达三公 里,是雨果逝世后最盛大的葬礼。
2.“反英雄”式的人物。

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又 有一定的追求。这些人物常常嘲笑自己所尊重 的,坏自己所建树的,否定自己所肯定的, 抗议自己所接受的,例如:海勒《第二十二条 军规》的主义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 鬼,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产生这类病态的畸 形的人物的土壤是病态的畸形的社会。

西方文论后现代主义

西方文论后现代主义
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 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 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 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 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 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 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 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 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 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 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 在前面所举例的现代主义作品《变形记》、 《百年孤独》、《等待戈登》,我们上网 找后现代作品也有这几个,但是根据它们 之间的区别,我还是更趋向现代主义。 • 问题: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是否可 以以时间界限来划分?它们之间是否有明 细的划分界限?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又是 如何?李金华的象征主义诗歌,莫言的 《红高粱》(魔幻现实主义)
《钻石灰尘鞋》
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的画面是拥挤的,不给 读者留有任何位置,也不要激起任何类似的感情 共鸣。创作者只是冷静客观地描述,作品也没有 典型的特征可以引起无尽联想,蕴含于中的意象 是零乱的、破碎的,作品给人一种无深度的平面 感。 华荷作品中的鞋与各种各样商品广告画上的 鞋一样,除了鞋子的符码(能指)之外,我们读不 出任何一种符意(所指)。我们无法感到这幅画后 面深藏的某种独特的、令人感动的东西,它只是 一个没有任何深度的仿象,与任何东西没有必然 的联系。人们被抛入一种价值平面的世界之中, 在符码自身指涉的狂欢中,失去了审美判断力的 人们也不再追求艺术的深度价值与意义。这时, 人们被引诱起来的,只有不断膨胀着的对文化符 号的消费欲望。
后 现 代 主 义
• 后现代主义正式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其声势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70-80年代,在欧美学术界引起了 广泛的后现代主义争论。 • 代表人物有法国后现代理论家利奥 塔、鲍德里亚和美国后现代理论家 詹姆逊、哈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