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是人,变的是历史的笔

合集下载

初二作文变与不变作文范文五篇

初二作文变与不变作文范文五篇

初二作文变与不变作文范文五篇不同的人选择不同,变与不变间,他们都写下了历史上最壮丽的一笔。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初二年级作文:变与不变,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

变与不变作文一:你可以是钻石,也可以是沙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从小发奋练武,并发誓要打败世上所有的高手,于是他从最基础的目标开始训练,而每当他打败了一个人,他便给自己改变目标,定下更高的要求……终有一天,他打败了世间所有高手,然而就当他挫败群雄,屹立于山头俯视天下时,突然觉得他已无法再定更高的目标,大叫“谁与我争峰?”,并无人回答,于是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失去意义,纵身跳下山崖。

故事是悲哀的,然而就真的无人与之争峰了吗?他从前能够以逐渐升高的目标来要求自己,但当他成功之后觉得无法再继续前进了,那他便错了。

其实他可以把自己作为目标,自己同自己较量,继续修炼,每天都将自己提高一个层次,难道不可以吗?其实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目标,人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不同样可以改变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自身价值的方式。

人生便是处在无数的变与不变中,而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我们往往给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而对于这些目标,我们或是很难实现,或是实现之后便让自己无所适从,以至迷失了自己,故事中的那个练武之人便是如此。

当然,人本来就应当有追求,有理想,但我们又如何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改变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一个企业家曾这样说:“一张钞票,崭新时它是那么多钱,它的价值是不随它的外观而改变的。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常常被一些成功与失败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自己的价值所在。

然而,比尔盖茨在赚得他一生也花不完的钱之后又为何能继续进取奋斗?却又有多少无名的人在一些普通甚至被人嫌弃的职业中默默奉献自己的人生?陶渊明不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那么他便可以归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王安石能在自己政治地位极高时来发展自己的诗文。

你我为何不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处理好自己对自己的价值看待呢?所以,成功时,我们可以继续前进;失败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我们亦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发现自己永恒不变的价值。

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作文

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作文

世事如棋,一切都被时光裹挟而去。

----题记一纸笔墨茶一杯。

昏黄的灯光下,只有在时光的狭缝里不住回望过去。

寂寞如故"一屋子散落的纸张,在刺目而冰冷的白炽灯的灯光中投下阴影。

其实,它原本也是白色的。

只怎的,就突然想起一句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感觉真的很贴切。

原本苍白的墙上,满是画迹,看着看着,就忽然觉得,好像,真的好像。

很多年前画的东西,和现在画的东西几乎是一模一样,就像那苍白而无力的文字里的无意义的句子间的阴影--也许,停滞的是时间?有人跟我说过“人不可能一直不变。

”我觉得,不是人在变。

在车上看见飞逝而过的风景,也并不是风景在流动。

人和生活呢?是不是实际上有一方一直都没有变。

可是,为什么他们都走远了?…流年不渡细数以前留下的痕迹,无力的纸张依旧带着无力,阴影的词句依旧镀着阴影--就好似从未明媚过的样子。

以前的迷茫,阴暗,似乎都随着角落里已经蒙尘却又得以重见天日的纸张不由分说的涌进我的记忆。

虽然记不太真切了,但我可以想象出那是怎样一段颓然的日子。

毫无理由又笨拙地坚持着执拗的坚持。

但在时光的,洪流中能够不流动的东西太少了,这些年的白驹过隙,岁月浮沉,让所有人都无法再回到最初的那一点。

曾经的三五知已好友,走过了五六年的时光,如今也不再热络。

虽然有时也有联系,但也终究是咫尺天涯,其中有一位已经三年未见了,而我却还想回到最初的起点,寻找最初我们都没有注意过的东西。

我开始联系她们,让大家再聚一堂。

我给每一个人画人设,画着我们在一起的画面--就好像那样我们就真的能永远在一起似的。

我想让我们和以前一样--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变过.…而事实却是曲终人散,以前再怎么深厚的情谊也在时光里变得淡薄了。

最初的最初我们所有的是什么呢?我忘了。

也许曾经在不经意间忆起过,而转瞬便再无迹可寻。

朝暮如初。

其实在最初的最初,我们有的不过一颗初心。

带着赤子的骄傲,不顾地向前奔跑。

坚持着我所坚持的,追寻着我所追寻的。

历史的足迹_关于历史的作文1500字

历史的足迹_关于历史的作文1500字

历史的足迹_关于历史的作文1500字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变的是那份岁月,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足迹!-----------题记一个甲子的轮回,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60年时间一晃擦肩而过!在重听“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欢呼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

六十年的征程,中华名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60年宛如惊鸿一瞥,但在那惊鸿一瞥之间,我只与祖国共同奋进14年,一年一年春相似,一代一代人不同。

不一样的青春,同一样的梦想,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迎接黎明的曙光,记忆的小鸟在历史飞翔……今天,我以一颗感恩与虔诚之心,以一颗与祖国共奋进的赤子之心,回眸身后,我们在一起走过的脚印,用稚嫩的文笔写下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千年底蕴孕育甲子巨变走在浩瀚的历史,巍峨的长城记载了多少变迁,表现的是如此的顽强,那是民族的希望和象征,宽阔的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

跳动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滔滔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奔腾着一路汹涌向前……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我们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上,读懂了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懂了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懂了祖国壮年的成熟,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千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祖国母亲”!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的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的历史,恢弘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靓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先有孙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再有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更有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新一代的天之骄终于站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祖国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华古老的长城!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新中国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一个一穷二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山河破碎到团结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已实现总体小康。

2017上海高考作文

2017上海高考作文

2017上海高考作文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应表现学生的个性,解放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上海高考作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上海高考作文篇1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

“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

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

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就像伍尔芙自然流露的女权主义思想,哪怕在《墙上的斑点》中也略有体现,而古斯塔夫·福楼丁的细致与抑郁即使在这样明快的“我注定了要做诗歌风琴的手摇柄,而你要为你爱的生活而生”一阙情诗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说大先生的战斗、批判与血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必练题总结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必练题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必练题总结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

句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苏子”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诗经·氓》中“将子无怒”中的“子”也是一样的意思。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将子无怒”中的“子”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故选D。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徘徊..也..于斗牛之间②而卒莫消长B.①凌万顷之茫然..横江,水光接天..②白露C.①哀吾生之须臾..兮天一方..②望美人D.①驾一叶之扁舟..②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全都不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①“徘徊”古今都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消长”古今都表示“减少和增长”。

B项,①“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②“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 .8或9日”。

C项,①“须臾”古今都表示“片刻,一会儿”,②“美人”,古义“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D项,①“扁舟”古今都表示“小船”,②“狼藉”,古今都表示“凌乱,杂乱不堪”。

故选B。

3、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他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喜欢夏花,又喜欢落蕊.;喜欢看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又喜欢观赏凋.谢的荷花……他从大自然汲.取营养,然后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自己的感悟。

“不变中思变”: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复述—以《牛郎织女》为例

“不变中思变”: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复述—以《牛郎织女》为例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38期(总第462期)▲课例点评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对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进行了阶梯编排和训练,以实现学生复述能力的螺旋上升,并在五年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创造性复述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则民间故事,并以“讲故事”促读,以“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复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复述是指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进一步充实课文内容,合理发展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把事情经过叙述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吸引人。

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的重要言语训练方式。

那么,创造性复述应该注意些什么?创造性复述有哪些方法?笔者提出创造性复述“不变中思变”的原则,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课文为例,加以说明。

一、不变之一:主要内容不变创造性复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故事的基础上,可以改变课文的句子,但不能改变原意。

因此,文本的主要内容既是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支架和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创造性复述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

只有在创造的同时保证文本的主要内容不变,才能准确地还原作品的本意。

《牛郎织女》课文虽长,但线索清楚,文字通俗。

笔者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运用上个单元的阅读速度和方法,快速捕捉文本的主人公、写作顺序、故事情节。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按顺序提炼小标题,绘制了情节图,为创造性复述提供支架,保障复述过程层次清晰,内容准确、完整通顺,防止在复述时出现情节遗漏、前后倒错的情况。

二、不变之二:人物形象不变《牛郎织女》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在引导学生将长文读短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读自悟: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在文中找准理由,找足依据,为复述,或表演、创作故事夯实基础。

学生开始对牛郎、织女的认识是肤浅的,为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万能议论文开头和结尾

万能议论文开头和结尾

万能议论文开头和结尾适合家国情怀,青春,崇高责任。

1.开头: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青年一辈,当乘风接力,如鲲鹏振翅扶摇而上,纵乱云飞渡仍不改从容,于时代华章上再书一笔意气飞扬。

结尾:青年的理想中熔铸了时代缩影,每一个到达理想彼岸的青年都为国家发展的烈焰增辉添热。

2.执长剑骑马,执妙笔生花,年轻人从来不缺乏描绘生活的想象力。

年轻人的理想像天鹅一样崇高,为民族和时代翱翔。

3.开头: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且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了今天,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逢盛世而身为“后浪”的我们更应有所作为,不负前辈期待!结尾:我们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我们的精彩!4.开头:百年征程,落笔青春,眸前蓦然浮现青年们戮力齐心,奋勇争先的背影;明烛闪动,热风翻涌,耳畔忽然响起青年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呐喊。

站于崭新的历史节点,吾辈青年泱泱华夏之风骨,手握明烛守本心,身怀热风担道义,心守红船精神,眼观四海风云,进百敛意气风华,涌青春后浪。

结尾: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青年人的步伐。

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5.开头:青春,是一种生机勃勃、百折不挠的人生;是一种已天下为己任、饱藏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的理想。

改革开放那年,中国已经进入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矛盾、争议、混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年轻一代的青春应该被赋予怎样的内涵,定天下怎样的方向,沉淀什么样的价值?结尾:正如毛姆所说,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仰望星空,寻梦星空,这是青年精神的姿态;脚踏实地,坚韧不拔,这是青年精神的根基;胸怀天下,投身公益,这是青年精神的永远聚焦。

申论范文: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英雄的情怀

申论范文: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英雄的情怀

申论范文: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英雄的情怀摘要:时代在变化,但英雄的情怀永不过时。

在任何时代,英雄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英雄情怀的内涵: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

从古至今,英雄的情怀一直是激励人类前行的不竭动力,值得我们一起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英雄情怀,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英雄的情怀人类从走出草原,进入农耕文明以来,数千年的历史中,每个时代都诞生过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勇气、聪明和牺牲,塑造了一个个恢弘壮阔的历史事件,让我们的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激荡着澎湃的情感。

在任何时代,英雄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的。

时代在变,但英雄的情怀永不过时。

英雄情怀是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这种情怀的核心是对国家、民族、人民和事业的热爱,是涵养英雄精神的重要力量。

英雄情怀最终转化为一种行动力,促使英雄们为了信仰和理想奋勇前行,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本文从爱国情怀、担当精神、奉献精神三个方面探讨英雄情怀的内涵。

一、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英雄情怀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爱国不仅是对国旗和国徽的敬仰,更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长久以来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在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人物镌刻了爱国的典范,屈原“大丈夫不违国恩,安能诉衷肠”,岳飞“精忠报国”,孙中山“天下为公”,这些都是充分展现中国古代英雄情怀的典范。

现代的爱国英雄有刘胡兰、“钢铁侠”李嘉诚、“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王尔德等,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毫不动摇的忠诚,让我们看到了英雄与普通人的区别。

西藏的英雄那曲次仁队长就是一位爱国英雄典型。

那曲次仁是西藏自治区林业局第四巡山员队长,他从事巡山工作已有20余年,是西藏最优秀的林业干部之一。

2019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那曲次仁自愿请缨赶赴灾区,带领第四巡山队60余人操纵铲车,清理灾区道路500多公里。

3天2夜的时间里,他们克服了严寒、无水、无电、洪水等种种困难,兑现了“战地点赞”为西藏之光的诺言,成为抗震救灾的典型代表之一。

史铁生励志的经典名言语录摘抄

史铁生励志的经典名言语录摘抄

史铁生励志的经典名言语录摘抄1、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史铁生《病隙碎笔》2、这世界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局限于哪一种都会损害生命的自由。

——史铁生3、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史铁生《合欢树》4、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史铁生5、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史铁生《我与地坛》6、人与上帝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

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

——史铁生《灵魂的事》7、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

——史铁生《合欢树》8、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不能说,也不能想,也没有忘。

——史铁生9、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

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

——史铁生10、永存梦想的人间,比全是现实的世界,更能让我坦然面对死——这就像你在告别故乡的时候,是仍然怀念她,还是已经不想再来。

——史铁生《灵魂的事》11、上帝不许诺光荣和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人不可以逃避困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

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

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史铁生《病隙碎笔》12、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史铁生《我与地坛》13、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延,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

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破碎而成片段。

互相淹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

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希望有所帮助!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文言文:《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

文言文:《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

【导语】郑板桥⼀⽣只画兰、⽵、⽯,⾃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万古不败之⽯,千秋不变之⼈”。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画家。

下⾯是⽆忧考分享的⽂⾔⽂:《郑板桥开仓济民》原⽂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以画⽵,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

室⽆贿赂,案⽆留牍。

公之余辄与⽂⼠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相⾷。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与民,活万余⼈。

去任之⽇,⽗⽼沿途送之。

【翻译】 郑燮,号是板桥先⽣,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

擅长画⽵和兰花,当时的⼈们称他为扬州⼋怪之⼀。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的孩⼦⼀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们喝酒颂诗,⽂⼈们经常忘记他是⼀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阻⽌。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背景】 清代知名画家郑板桥先⽣,任潍县县官时,恰逢⼤荒,百姓饿⾄欲⼈吃⼈地步。

郑县令下令开仓济民,缓解了当时的饥荒。

公众感恩戴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如⼦,⼀时传为佳话。

郑板桥辞职后,“⼀肩明⽉,两袖清风”,只带着⼀条黄狗、⼀盆兰花。

从此隐居乡⾥,以卖字画为⽣。

扩展阅读:⼈物轶事之刻苦习字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

有⼀次,他竟在妻⼦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

妻⼦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在⼈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意间说出的⼀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在别⼈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

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艺术研究变与不变: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胡频(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王羲之有众多书法作品,其中《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得此盛传,不仅是因为全篇整体布局流变协调、行笔流美自然,更关键的是文中回应了一个人类永存的主题——生死问题,文章正是通过对生死问题的回答——“死生亦大矣”,使其思想深度得以升华。

其实,在《兰亭集序》中,“变与不变”的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超越生死的生命意境之美。

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析《兰亭集序》中的变与不变:一是在字形、笔画中所体现出的创造的变与不变;二是从“俯仰”中贯穿的生命行为的变与不变;三是从“乐—痛—悲”的情感中所体现的古今贯通之“感”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悲乐;变与不变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130-021 《兰亭集序》创作的变与不变王羲之生活于我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宗白华认为魏晋时期是在“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1]。

“祸兮福之所倚”,正是这样的时代使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魏晋士人追求精神自由,不拘一格,思想多元化,同时,儒释道三家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玄学”的产生与发展便得益于此。

“玄学”对晋人的影响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极致的表现,“中国书法也是在这个时期从以使用功能为主转向以艺术功能为主”[2]。

宗白华说:“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

”[1]得益于文化的滋养,魏晋时期产生了大批书法家,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方面,张怀瓘评价极高,他在《书断》中写道:“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

”[3]从这里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涉及各种书体,并且各有特点,结合实际来看,王羲之最为广泛流传的是行书《兰亭集序》。

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早以变应变申论作文

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早以变应变申论作文

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早以变应变申论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应对变化,做个创新小能手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应对变化。

生活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天气转变、环境变迁、科技进步等等。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固步自封,做个"呆板小子";要么创新求变,做个"创新小能手"。

那么到底哪一种更好呢?让我慢慢道来。

首先,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那就会落伍于时代,被变化抛离。

就像我们过去常说的"井底之蛙"一样,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井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种状态非常可怕,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我们就无法适应而被淘汰了。

相比之下,如果我们采取创新的态度,勇于改变和尝试新事物,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适应各种变化。

我们就像一个"创新小能手",时刻关注着世界的变迀,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在变化中占据先机。

举个你们可能感同身受的例子吧。

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用铅笔写字。

后来有同学开始用圆珠笔写字,写起来可方便多了。

如果我们固执地坚持用铅笔,就会被这种新的写字工具所淘汰。

但如果我们创新一下,跟上时代的潮流,用上圆珠笔,就可以让写字事半功倍,不落伍于他人。

再比如,现在上网课、参加线上活动越来越普及了。

如果我们还固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新兴的线上教育视而不见,那就会逐渐被这种新模式所取代。

但如果我们积极尝试线上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就能与时俱进,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创新小能手",以不变的创新精神应对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啦,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勤学苦练、发扬钻研精神。

我们要像小蚂蚁一样,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储备创新的"营养"。

新旧碰撞的诗句

新旧碰撞的诗句

新旧碰撞的诗句《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衍生注释:1.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2. “沉沙”:埋在沙中。

3. “销”:销蚀。

4. “将”:拿起。

5.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6. “东风”: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火攻曹操的事。

7. “周郎”:周瑜,字公瑾,年少时便被称为周郎。

8.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

9.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从一件古物“折戟”引发对前朝战争的联想。

诗人捡起这把沉沙的折戟,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前朝之物,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

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就会战败,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锁在铜雀台了。

这里新旧碰撞体现在古今的交错上,古是三国的战争,今是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以小见大,通过假设历史事件的不同结果,表达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也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思考的交融。

三、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的仕途不顺,他目睹了唐朝国势的日益衰微,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蕴含着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看到那些古老的兵器,我就想起杜牧的《赤壁》。

我对朋友说:“你看啊,就像杜牧写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些古老的东西好像带着我们回到了过去呢。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我们现在看这些东西就像杜牧当年捡起那把戟一样,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如果没有这些古物,我们怎么能想象到当年赤壁之战的那种宏大场面呢?”朋友听了连连点头说:“是啊,而且你看他后面的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感觉历史好像就在一念之间就会改变,这让我们现在看历史更有那种新旧交织的感觉了,古代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的思考下变得更有意思了。

国旗下讲话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传承红色基因

国旗下讲话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传承红色基因

国旗下讲话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传承红色基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站在国旗下,我感到无比庄严和激动,因为国旗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国旗下讲话: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

有一句话说得好,“谁掌握了过去,谁就掌握了未来。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等于拥有了一双透视时光的眼睛,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正确的历史观,首先要求我们对历史事实保持客观、真实的认识。

历史是历史,事实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或者政治倾向而任意歪曲、篡改历史的真相。

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吸取教训,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自己。

其次,正确的历史观要求我们从中汲取红色基因,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

红色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所孕育出的伟大精神和价值观。

这其中就包括了为人民利益奋斗、为民族独立和发展而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等一系列的崇高信念和行动。

只有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才能在万物更新的时代中把握住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然而,现实情况是,正确的历史观并不总是被严格遵守。

有些人往往会因为个人的偏见或者狭隘的眼光而对历史进行歪曲,以符合自己的利益或者意识形态的需要。

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它会导致历史真相的扭曲,让后人对历史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危及到民族的未来。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担负起守护历史真相的责任,不被个人感情和利益所左右,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要做好国旗下的讲话者。

我们要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和人物,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正确对待历史,正确传承红色基因。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到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中去。

可以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方式,亲身感受革命的艰辛和伟大,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担当精神。

history原理

history原理

history原理嘿呀,小伙伴,今天咱们来唠唠history(历史)的原理。

这历史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故事集,装满了从古至今的各种事儿。

你看啊,历史最初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人们想把发生过的事情记下来。

就像你小时候,可能会在小本子上记下今天吃了啥好玩的糖,或者和哪个小伙伴玩了啥有趣的游戏。

古代的人也一样啊,只不过他们记的事儿可大多了,而且也重要得多。

比如说,哪个部落打赢了仗,哪个皇帝下了啥命令,这些事儿要是不记下来,以后的人可就啥都不知道啦。

这就像是我们家族里的长辈,他们会跟我们讲过去的老故事,什么爷爷年轻的时候怎么打拼的呀,这些故事一代传一代,就成了我们家族的“小历史”。

而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历史呢,也是这么慢慢积攒起来的。

历史的记录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在古代,有刻在石头上的,那些古老的石碑,上面的文字就像是历史的小密码,等着后人去破解。

还有写在竹简上的,想象一下,那些文人墨客一笔一划地把发生的事情写在一片片的竹简上,那得多费劲啊。

不过这也说明了他们对记录历史的认真劲儿。

后来有了纸,记录就方便多了,各种史书就开始大量出现啦。

这些史书就像是一个个装满宝藏的盒子,里面有着数不清的历史故事。

那为啥要研究历史呢?这就像是我们去翻老相册一样。

你看老相册的时候,能看到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样子,能看到家族的变化。

研究历史也是这样,我们能看到人类是怎么从住山洞、穿兽皮慢慢发展到现在住高楼大厦、穿各种时尚衣服的。

而且啊,历史里有好多经验教训呢。

就好比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在某个地方摔了一跤,他就知道下次要小心啦。

人类也是这样,以前犯过的错误,比如战争带来的破坏,我们就可以从历史里吸取教训,尽量避免再犯。

历史还是个很有趣的“人物大集合”。

里面有英雄豪杰,像岳飞,那是精忠报国,多让人敬佩啊。

还有那些聪明的发明家,像爱迪生,他发明电灯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传奇。

这些人物就像是历史舞台上的大明星,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且啊,历史里也有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也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诗词长安到临安观后感

诗词长安到临安观后感

诗词长安到临安观后感最近看了些东西,是关于从长安到临安的,那感觉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坐了趟长途旅行的车,可有趣了。

长安啊,那可是曾经的超级大都市,就像现在的国际一线城市,超繁华。

我一想到长安,脑海里就出现那种宽宽的街道,两旁都是高大的建筑,有热闹的集市,各种各样的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在那穿梭。

达官贵人坐着精致的马车,车轮滚滚,一路扬起小小的尘土。

那里的文化也是顶呱呱的,诗人在酒馆里喝着酒,灵感一来就吟诗一首,那诗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然后再看临安呢,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临安就像是一个精致的江南水乡发展起来的大城市。

它没有长安那种厚重的北方的大气,却有着江南独有的细腻。

临安的街道像是被水洗过一样干净,到处都透着一种水灵灵的劲儿。

建筑感觉都带着江南的婉约,白墙黑瓦,在绿树的映衬下特别好看。

市场里也是热闹非凡,不过卖的东西好像更多了些江南的特产,像丝绸啊就特别精美,摸起来滑溜溜的,还有那些精致的小点心,光是看着就觉得好吃。

从长安到临安,感觉就像是从一个豪迈的大汉身边走到了一个温婉的女子身旁。

这种转变,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国家的一种变化。

政治中心的转移,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搬家,连带着文化、经济啥的都一起跟着变动。

在长安的时候,文化更多是那种大气磅礴的,什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到了临安呢,就有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充满江南韵味的诗句。

经济方面也是有很大不同。

长安的经济感觉像是集中在那种大规模的贸易,和西域的交流频繁,各种珍奇异宝都在长安汇聚。

而临安呢,靠着江南水乡的肥沃土地,农业发达,而且水上贸易也很兴旺,小船来来往往,运着各种货物,那种繁荣是一种很灵动的繁荣。

看这个长安到临安的转变,就像在看一部长长的历史连续剧,每一集都有不同的精彩。

它让我知道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像流水一样在不断地流淌、变化,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不管是大气的长安还是婉约的临安,都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忍不住去细细品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变的是人,变的是历史的笔
作者:李景贤
来源:《课外阅读》2013年第13期
近日读海外某华文报纸,偶见李鸿章怒斥“鬼子”的一爿妙联,顿生酣畅淋漓,扬眉吐气之感。

亢奋之余,想为这位晚清汉人重臣写点文字。

李鸿章是个功过分明的“双面人”。

在中国近代史课本中,大家所看到的,多是其被否定的一面,而未读到他那被肯定的一面。

妙联怒斥“鬼子”
1900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复出,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

谈判结束后,中方与联方共同举行记者会。

忽然间,“倭瓜国”(日本)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

这个钦差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大师早就出了一爿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久而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大师了。

”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

”之后即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
这是爿拆字联,意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8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戈匹马就能踏平中国!
李鸿章用斜光瞥了一下这21个字,怒不可遏,但强压怒火,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文房四宝,又命这个日本钦差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视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了这样21个大字:“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
此下联也是爿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

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爱国情怀,跃然绢上。

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偷鸡不成蚀把米”,欲羞辱大清国,反而招致怒斥,只好悻悻走开。

“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这番宏论是李鸿章一百二三十年前说的,今天读起来,现代意识扑面而来。

有论者甚至称赞这位中堂大人为“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践行“实业兴,则国兴”这一信条,为创办诸多“中国近代第一”而殚精竭虑:修建第一条铁路,第一个钢铁厂、机械厂、电报局、洋枪局、轮船局、招商局;创建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舰队。

正因此,李鸿章被皇权派斥为“丢祖宗之法”。

这位洋
务大臣还上呈过一份奏折,对蒸气动力的原理及运转过程,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堪称一篇百年前的科普读物。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青年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梁启超也说:“吾悲李鸿章之遇。

”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回眸近八十载坎坷,皆奉旨行事,“舟”因“水”缚,无奈无为,潸然泪下:“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身后任人评说
对于李鸿章其人,西方人多有推崇,把他与伊藤博文、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并列为“世界三杰”。

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大清国这位洋务大臣大有过人之处,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正反两面都说:此人“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是晚清“庸中的杰士”,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1895年春的一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会谈后返回寓所途中,突遭日本浪人袭击,“流血过多,遂成眩晕”。

6年过后,这位洋务大臣积劳成疾,因胃血管破裂谢世。

他于油尽灯枯之际,写出这样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去世100多年了,回顾对这位晚清重臣以及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不禁感慨:留于青史的名人,不管是美名还是臭名,其功过是非,盖棺未必就能定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