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课《古典诗歌为我所用》教学与评议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生:泉眼无声惜细流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
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生:春种一粒粟师:你背的是哪一首?师:谁来提示他?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
还有谁想背?生:我背《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师:不错。
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
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
还知道别的吗?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还了解些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知道杜甫吗?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
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
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
谁来读一读?师:打开书,翻到51页。
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20、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开启一段旅程,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登幽州台歌》和《望岳》这两首。
先请大家自由读第一首,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学生先自读,探索技巧)师: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展示一下?(学生推荐代表朗读展示)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恰当吗?好吗?为什么?生:同学朗诵的速度还可以再慢一点,低沉一点生:“独”“怆然”“涕下”提示我们朗诵的时候可以一种孤寂、痛苦的心情来读生:这是一首绝句,可以用“二三”的节奏来读。
师:打断一下,《登幽州台歌》真的是一首绝句吗?生:不是。
师:是的,它不是绝句。
它是一首古体诗,从题目中的“歌”可以得知。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类似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师:诗歌以精准凝练、整齐工稳为美,而这首诗中重复出现了“不见”,前后字数也不同,能不能改成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屏显)前不见古人,后难逢来者。
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男女生互换比读)师:你喜欢原诗还是改变后的诗?为什么?生:我喜欢原诗,多了一个“之”一个“而”,读来语气更舒缓,像叹息,而且抑扬顿挫。
生:我也喜欢原诗,重复“不见”,更见诗人的孤独、伤感。
师:大家很聪明,感悟的很好。
建议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一二二”节奏处理,这样更有助你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生自行朗读操练,并齐读展示)师:学习诗歌,除了第一步“吟诵”,还有必要进行“译读”,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为这首诗做个注解吧,直译或意译。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思考,二人合作,准备译读。
)生: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初中语文_古诗词赏析(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古诗词内容, 准确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
2.赏析古诗词中词语的表达效果,把握诗歌感情。
3.背诵课堂中出现的古诗词。
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理解古诗词内容, 准确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
2.学会赏析古诗词中的经典用词。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早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不但陶冶人的情操,更能提高人的文化品位,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诵读了几百首诗,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学习如何赏析诗词。
二、考点追踪,明示目标。
考点追踪: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分值:4分出题范围:课内外浅易古诗词出题题型:填空题,简答题考试题型:1.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3.品析诗歌形象、凝练的语言。
三、如何赏析诗词(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对诗词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可以读出诗歌的题材类别。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诗歌的类型及表达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送别诗—离情别绪《出塞》——边塞诗—爱国思家《咏柳》——咏物诗—托物言志《山坡羊潼关怀古》——怀古诗—借古讽今《渔家傲秋思》——思乡诗—思乡念亲《春夜喜雨》——对春雨的喜爱之情《相见欢》《破阵子》——词牌(曲牌)与内容无关(二)看作者诗人生活的时代、遭遇、经历、个性特征都会在他的作品中留下深深的印迹,请结合诗人作品,归纳其诗歌特点。
学生们讨论后完成下表:(三)读注释注释中对背景的介绍,对疑难词语的解释,尤其是对典故的解说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内容感情的理解。
请整理教材中学过的用典名句。
1.找意象诗句中有些景和物往往隐含着诗人的情感,这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叫做意象。
连一连:将诗中的意象与它蕴含的感情连线。
菊花思乡念亲草木离情别绪秋风隐逸、高洁、脱俗柳树凄凉孤寂月亮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找一找:找出诗句中的意象,明确其蕴含的感情,写在空白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与点评一、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两首古诗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静夜思》师: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请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
(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生 1:(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读得不错,声音很响亮。
但是,“疑”字的读音要注意,是“yí”,不是“ní”。
大家再一起读一遍。
(全班齐读)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生 2:诗人在晚上看到明月,思念家乡的时候写的。
师:对,那诗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诗人的思乡之情呢?生 3:低头思故乡。
师:很好,那“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生 4:好像地上结了一层霜。
师:不错,那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误以为是霜呢?生 5:因为月光很白,很像霜。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那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生 6: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师:是啊,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看到明月,怎能不思念远方的亲人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首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春晓》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春晓》。
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花朵。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师:谁来说说你想到的画面?生 7:我想到了春天的早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地上有很多掉落的花瓣。
师:真不错,那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生 8: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落花的惋惜。
师:说得好。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完美版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前几天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来感受一下这季节更换时乍见的喜悦。
(课件:配乐欣赏西湖富有早春特佂的美景)②整体感知诗文(朗读法)(1)自由朗读.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老师请同学读两个易读错的字:没马蹄mò白沙堤dī)(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作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画面。
③理解内容,想象画面.(1)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几个重点词:初平云脚低渐欲才能没马蹄(不求字字句句统一答案,为学生欣赏诗歌提供想像的空间)(2)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想像诗中画面.一提供参考的方法:(联想法)A.勾勒形态B.染上色彩C.使画面动起来D.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二设置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④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启发式、合作探究式)A齐读全诗,找一找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春)B围绕诗眼“春”,诗中勾画了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水、云、莺、燕、花、草等)C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D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喜悦和恬静之情E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诗歌结构严密)F古诗的炼字.分小组议一议诗中哪些字或哪些词用得妙,简单的说明原因。
古代诗歌四首听课记录及评价
古代诗歌四首听课记录及评价一、听课记录。
1. 导入环节。
- 评价:这个导入很直观,通过简单的图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
2. 诗歌讲解。
- 老师开始逐句讲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老师解释“临”是登上的意思,“碣石”是山名,曹操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并且让同学们想象自己站在山上看海的画面。
- 对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老师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海状态和山岛样子的词语。
同学们很快找出“澹澹”形容大海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表示山岛高高挺立。
老师接着解释这两句诗写出了大海的波澜壮阔和山岛的巍峨。
- 在讲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时,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这几句诗的描写顺序。
同学们讨论后得出是从岛上的树木百草写到秋风中的大海。
老师补充说这样的描写层次分明,先写静景,再写动景,动静结合,让画面更加生动。
- 当讲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师激动地说这是全诗的精华部分。
老师解释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曹操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里运行,体现了曹操胸怀的宽广和壮志豪情。
然后老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宏大的画面。
- 评价:老师讲解诗句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诗歌的妙处,如描写顺序、动静结合等。
而且在讲解重点诗句时,能生动地阐述其表达的情感和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1. 背景介绍。
- 老师先介绍了王昌龄被贬官的背景,说王昌龄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龙标这个偏远的地方。
然后老师问同学们如果自己的好朋友被贬官到很远的地方会是什么心情。
同学们都说会很难过。
老师说李白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 评价:背景介绍很有必要,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换位思考,能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2. 诗句解读。
- 对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老师解释“杨花”和“子规”都是暮春时节的景象,“杨花”飘飞,“子规”啼叫,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古诗词鉴赏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古诗词教学水平,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古诗词鉴赏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知名古诗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进行古诗词鉴赏实践和研讨。
以下是活动记录。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1)讲座主题:古诗词鉴赏的艺术魅力(2)主讲人:李教授(3)讲座内容: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生平、把握时代背景、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语言表达等。
接着,李教授以《登高》为例,详细讲解了如何鉴赏一首诗。
最后,李教授强调了古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将古诗词鉴赏融入日常教学中。
2. 古诗词鉴赏实践(1)实践内容:教师分组鉴赏《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经典古诗。
(2)实践过程:教师们首先对所选古诗进行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结合李教授的讲座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语言特点。
最后,每组教师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鉴赏心得。
3. 古诗词鉴赏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2)研讨过程: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2. 如何将古诗词鉴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3. 如何提高古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4. 如何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素养?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同时,针对提出的问题,李教授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三、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古诗词鉴赏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教师们对古诗词鉴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鉴赏能力。
同时,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后续工作(1)教师们将根据本次活动的收获,改进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将定期举办古诗词鉴赏活动,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3)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拓宽古诗词鉴赏视野。
四、活动反思1.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古诗词欣赏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挖掘古诗词的魅力,提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把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古诗词欣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古诗词教学理念分享活动伊始,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
张老师强调,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她提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意境、情感等多方面欣赏古诗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随后,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就《静夜思》、《登鹳雀楼》、《江雪》等经典古诗词进行了教学案例分析。
他们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
(1)青年教师李老师以《静夜思》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李白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2)青年教师王老师以《登鹳雀楼》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王之涣的壮志豪情。
(3)青年教师刘老师以《江雪》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柳宗元的清高与孤独。
3. 专家点评与指导在案例分析环节结束后,我校特邀语文教育专家陈教授对三位青年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点评。
陈教授首先肯定了青年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接着针对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了宝贵意见。
陈教授指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师应善于挖掘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同时,陈教授还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4. 集体研讨与反思在专家点评后,全体教师围绕“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这一主题进行了集体研讨。
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
(1)教师张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八年级语文社团古诗文赏析活动记录
八年级语文社团古诗文赏析活动记录赏析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古诗文影响深远。
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一系列的经典诗文赏析活动,使得古诗文在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
一、创设诵读氛围为了使学生收获颇丰,我们班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
二、时间与形式1、每周一、三、利用晨读课时间诵读经典,内容选择《中华经典诗文读本》、每班可自行选择书目的内容。
形式可多样化,如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
2、为减轻学生背诵经典的负担,我班采取见缝插针“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这种积少成多加巩固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小预备的时间,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3、在每班的周课表中加设重课,指导学生认真领悟古诗文意境,使学生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对经典古诗文的理解、并通过背、写、画、唱、演、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经典古诗文赏析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我们在活动中就精心设计了一次展示活动,生动展示了学生对古诗、《论语》的掌握情况,同时结合学生中有几位书法写的特别好,画画得好,也把他们融入活动中,给有这样特长的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同时我们选择有气势的一首歌,让诗词与歌曲相融合,以唱歌的形式加深同学们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
学生对这一次活动记忆深刻。
当然,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有一定意义的句子,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古诗词的欣赏与解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古诗词的欣赏与解读(标题头部略去)古诗词的欣赏与解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古诗词作品。
这些经典的诗词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实录一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古诗词的欣赏与解读的过程。
古诗词的欣赏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入一首经典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以《静夜思》为例,教师将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与作品联系起来,为学生打开了解该诗的门户。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这首诗的文字韵味,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每个字词的含义。
通过朗读与感受,学生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描绘的景象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古诗词的解读在欣赏古诗词的基础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深入解读。
以《静夜思》为例,教师会针对诗中的每个词句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解读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月亮之光”与“白霜”的对比。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的情感表达,发掘诗人怀乡之情以及“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通过解读古诗词,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审美能力和文学思维。
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除了欣赏与解读,教师还会将古诗词与相关的背景故事、文化内涵相融合。
比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会简要介绍李白这位唐代伟大诗人的生平,并与学生们分享他在长途旅行中的所思所感。
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故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静夜思》中“思乡之情”的来源,并从中感知到传统文化中关于故乡情怀的价值观。
小结通过实录这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欣赏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通过引入诗词作品,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爱好;通过分析与解读诗词,拓展了学生的文学思维与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介绍背景故事与文化内涵,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古诗词的来源与价值。
这样的实践让小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也培养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广州一中九年级《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
广州一中九年级《古诗词鉴赏》课堂实录在广州一中九年级的《古诗词鉴赏》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耐心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这堂课的实录,与大家分享。
一、开篇引导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一首古诗。
请大家先读一读这首诗,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学们默读诗句)二、共同阅读与理解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共同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和意象。
请同学们积极发言,任意提出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
(同学们依次发言)三、诗歌解析老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于这首诗的理解非常深刻。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这首诗的语言运用和艺术特点。
1. 诗歌的结构和格律老师:这首诗是一首七绝。
七绝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或七个字,句与句之间通过平仄的变化形成韵律。
2. 诗人运用的修辞手法老师:这首诗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将山水与人生相联系,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抒发。
3. 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老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我们值得探索和领悟的。
尤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相契合,使整首诗更显独特之美。
四、同学互动与展示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你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同学们积极讨论,小组代表依次展示)五、赏析其他相关作品老师:在理解了这首诗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其他与这首诗相关的作品。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一下这些作品。
(同学们依次介绍)六、总结与反思老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诗词鉴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请你们回顾一下今天的课堂,总结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答问题)老师:非常好,同学们对这堂课的收获总结得非常到位。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大家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课堂结束这堂《古诗词鉴赏》课非常生动有趣,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古诗》教学实录与评析
《古诗》教学实录与评析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转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同学,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
课堂上,从同学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日要学的两首古诗。
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同学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同学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争论,相互补充。
对于同学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同学共同探讨。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同学自由发表看法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种设计,表达出对同学的尊敬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使同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加者、合。
为了转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
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运用能量。
《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
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
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1、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学,同学能静下心来仔细思索,写写画画,动手查,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同学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三班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育自学技能。
2、质疑环节落实: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同学自己解决,促进了同学的自主学习。
课堂上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
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我当时并没有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向全班同学:“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奇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同学。
3、让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爱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谈中国诗课堂实录
谈中国诗课堂实录中国诗课堂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中,诗词教学一直被视为传承经典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中国诗课堂实录为主题,探讨中国诗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首先,中国诗课堂实录是由我亲身参与并记录下来的真实课堂情景。
这堂课是在一所中学的文科班上进行的,授课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语文教师。
课堂设置为一节长为45分钟的普通课程。
第一节课,老师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中国画,让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随后,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了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们对即将学习的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接着,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一份篇选,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
学生们纷纷选取了自己喜欢的诗词,并准备好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
这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在学生们朗读完后,老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他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体验,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诗词中,以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的点评既尊重了学生们的努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随后,老师引入了具体的课文,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位古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然后,他指导学生们一起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和内涵,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之美。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与题材相关的现代诗词。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挥洒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这堂诗课,我深深体会到中国诗课堂的独特魅力。
中国诗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和多样化,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而高度互动的教学模式,则让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合作探索,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
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今天,我们课堂上进行了一次诗词鉴赏与欣赏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美妙之处,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次课堂的实录。
第一节:诗词导读我们首先通过诗词导读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激发了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他们逐渐理解了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这一部分的导读旨在为接下来的欣赏铺垫,使学生们对诗词的背景和意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二节:集体欣赏在导读之后,我们进行了集体欣赏的环节。
老师选择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
他们通过静听、专注的方式,聆听了老师的解读和赏析,领略到了诗词之美。
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也积极参与着。
他们纷纷提出看法、抒发感受,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为他们增添了更多的思考角度。
在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是被动听众,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思考者。
第三节:个人欣赏在集体欣赏之后,我们进入了个人欣赏的环节。
每位学生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词,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欣赏。
然后,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分享了这首诗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与思考。
学生们通过朗读、解读和思考,展示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的表现各有千秋,有的选择了优美的语言进行诵读,有的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个人欣赏,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第四节:互动分享最后,我们进行了互动分享的环节。
学生们交流了彼此的欣赏体验,互相借鉴与启发。
他们在分享中不仅获得了新的见解和体验,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次诗词鉴赏与欣赏课堂实录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通过深入研读古诗词,学生们在情感、思维和审美等多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走进古典飞扬文思》作文教学课实录
《走进古典飞扬文思》作文教学课实录
王虹霞(执教);余映潮(评点)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卷),期】2009()6
【摘要】师:宋代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文的“活水”就是活色生香的素材,有了丰厚的素材,我们笔下就有了汩汩流淌的清泉。
其实啊,这“清泉”到处有,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善于挖掘运用。
古典诗歌是我们中国人最大的宝藏,这节课我们就从它入手,探讨如何从中挖掘素材并为我所用,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王虹霞(执教);余映潮(评点)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第二中学;湖北荆州市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I207.22
【相关文献】
1.个性飞扬的源头活水——高中生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J], 张洪英
2.童心灿烂文思飞扬——我的作文教学思路 [J], 陆亚南
3.让情思与文思一起飞扬——《我爱我家》作文教学设计 [J], 王艳
4.作文可以一招制胜——《给你的文章一个出彩点》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J], 王佑军(执教);伍学明(品鉴)
5.文思飞扬出华章——2004年中考满分作文思维艺术浅探 [J], 张加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和点评
古诗二首教学实录和点评引言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古诗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珍贵财富,是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通过教授古诗古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本文主要对两首古诗的教学实录和点评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准备教授这两首诗的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古诗一《江雪》文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学目的1.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1.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朗读古诗,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4.分别让学生从语言和结构方面分析古诗中的语言之美,识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
5.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对古诗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点评这首古诗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情感表达的诗歌。
无论是千山鸟飞绝还是万径人踪灭,都昭示着孤独与清寂。
而句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更是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与世隔绝的境遇。
整首古诗形象鲜明,意境深远,隐含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古诗二《登高》文本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教学目的1.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1.让学生朗读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从语言、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诗歌的诗情和诗意。
4.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诗意和语言之美,并从表达方式、词语选择等方面展开创作练习。
5.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以促进全班形成学术性的探讨和交流。
学习文言,为我所用(高一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是啊,对语文学科而言,愚以为只要学生能“好”之,即使老师不“讲”课,学生也能“不择手段”地利用一切主客观条件修成正果。
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恶”,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说白了,只有让学生感觉有“用”(这“用”可以辐射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才能够有“好”。
为此,我在高一六班组织了一堂题为《学习文言,为我所用》的谈话课,现记录如下,希同行指教。
师:同学们,目前全国教育改革的呼声可以说是排山倒海,但不管怎么改,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最大可能的获得丰富的学识和强大的才能,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去“知”。
如今,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了几十篇文言,而在高中还将学习几十篇文言的今天,能够好知文言,乐知文言,因为学习文言,对我们确实有用!那通过学习文言的哪些方面,就有可能得到哪些用处呢?(板书)1学会翻译,阅读古籍生:老师,能读古籍有什么用处呢?师:同学们说呢?生:从事考古工作生:学习中医生:料理民间习俗生:提高我们说话和写作的质量师:对,无古不成今。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们尽管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但并未淡忘“希腊的光荣和罗马的伟大”,而是怀着好奇和进取精神,拼命寻求和吸取古代文化的营养,从而成就了当时文化科学,艺术的一片辉煌。
既然学会翻译这么有好处,那达到什么样的翻译状态才叫“会”呢?生:(沉默)师:我过去讲过的,三个字。
生:信,达,雅师:谁来解释一下,并说明三者之中哪个最重要。
生:“信”就是准确,“达”就是流畅,“雅”就是优美。
其中“信”最重要师:很好,但愿这三个字能成为同学们今后的翻译追求。
哦,说到文言,不能不提到成语,那来自文言的成语有用吗?生:当然有!师:望明示生:考试要考生:说话用它省事,作文用它管用师:是啊,如果我们平时能恰当地运用成语,就有肯能使我们口吐珠玉,笔下生辉,甚至语惊四座,甚至振聋发聩,甚至刻骨铭心,甚至惊世骇俗。
众生:(哇)师:一句话(板书)2借鉴成语振聋发聩记得当年正值国际上“高天滚滚寒流急”,我国有关人员问小平同志我们是否参与国际舆论,小平说:“我们要韬光养晦!”意为走我们的路,让他们闹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活动课《古典诗歌为我所用》教学与评议实录【编者按】这是一节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语文活动课。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各类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活动课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一种有效课型。
但是,很多情况下,老师都要进行课前布置、事先“预演”。
这个过程当然也是有用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钻研、对学情的分析、对环节步骤的斟酌、对教学语言的揣摩等等,会不断提高,不断深入,不断合理。
那么,在教师有准备而学生无准备的情况下,能不能上好一节语文活动课,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郑华老师就是在芜湖县职教中心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课前充分准备、课中巧妙引导,上了一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语文活动课。
郑华老师这节语文活动课告诉我们这样几个基本事实:1.学生渴望老师带领他们开展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2.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学语文、用语文;3.活动课是改变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低效、无效现状的一种有效课型;4.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为了学生,积极准备,充分预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5.课堂是提高和彰显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主要阵地,切不可弃守、懈怠。
语文活动课《古典诗歌为我所用》教学与评议实录时间:2012年11月13日地点:芜湖县职教中心班级:2012秋招班授课人:郑华老师(芜湖师范学校)课题:《古典诗歌为我所用》(语文活动课)评议人:各校观课教师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回答我几个问题,喜欢看电视吗?生:喜欢!(部分)不喜欢!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喜欢看电视,那么你们喜欢听歌吗?生:喜欢!师:你们喜欢背古诗词吗?生:不喜欢!(生1:锄禾日当午!)师:有同学跃跃欲试了,别着急,一会儿有施展你能力的机会!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写作文吗?生(大声):不喜欢!师:谢谢你们心底里真实的声音!我作为语文老师,真不喜欢听到你们刚才的“不喜欢”,不过我还是得面对你们的“不喜欢”,所以今天我们做一次尝试,我需要你们的配合,愿意吗?生(大声):愿意!【雕珺:郑老师能抓住学生兴趣点,用谈话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以亲切感。
】师:谢谢!请看屏幕:古典诗词为我所用。
我今天想让大家注意的是这个“用”(板书:用),怎么用?一是引用,二是化用。
(板书:引用、化用)什么是引用?生:用别人的句子。
师:对!我们将别人的诗词句直接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是引用。
那,什么是化用?(学生沉默、摇头)化用,简单说就是有一定改动的引用,截取诗词句的某一部分,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或者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演绎诗词的意境,这就是化用。
请大家听歌曲《江城子》片断(屏显播放音乐并显示歌词)。
师:有何感受?生:歌词好,歌词很美!师:这是从我们学校——芜湖师范学校飞出去的“小燕子”赵薇唱的,大家说歌词很美,这么美的歌词从哪儿来的,你们知道吗?生1:《江城子·密州出猎》师:有同学说是和《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关系,大家一起回忆,这首词里有这些句子吗?生:没有。
师:这些句子是化用了《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句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屏显)【范金豹:对化用与不化用如果用具体例子说明,究竟是怎么化用的,则更好些。
】生:(齐读)【张鸿银:郑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切入上较独到,借流行歌曲,讲古诗词的引用、化用,贴近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师:字音很准确,不过老师觉得不满意,因为你们读得没有感情。
这是苏轼写给他的亡妻的,是一首悼亡词,表达了自己对离去已十年之久的妻子的无尽的思念,我们要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范读)。
下面你们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师:好,记住我们读诗词一定要读出感情。
课后大家可以查找资料进一步学习这首词。
刚才我注意到有些同学没有读,希望后面的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虞根应:郑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投其所好,学生喜欢。
】生(靠窗的一组):我们看不见!师:看不见?那错怪你们了。
下面大家一起接受一个小挑战:歌曲《李清照》中化用的诗词,你能指出多少?(播放音乐并显示歌词)师:请告诉我,你发现化用了多少首词?生1:有3段。
师:那请你说一说。
生1:(指屏幕)我是说有这样3段。
师:看来大家被难住了。
那,我们就把这个难题留给大家课下慢慢解决。
课后再听听歌曲,上网查找资料,然后大家交流学习的结果。
【刘历文:郑老师把语文与生活、兴趣、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播放《还珠格格》片段)师:女主人公说了句什么?生: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师:还有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播放《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片段,显示部分歌词)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屏显)师:你们说说,这几句歌词和刚才视频中女主人公说的话有什么联系?生:翻译。
师:歌词是翻译了女主人公的话,那么你们知道这几句话从哪儿来的吗?生:不知道。
师:它们都是从一首乐府诗化用来的。
我们来学习这首《上邪》。
(课件动画显示出注释)请大家自主学习屏幕上显示的注释。
(顿)刚才这边同学说看不见,那我们就读出来。
(讲解)师:大家一定要注意,诗中是“山无陵”,电视剧里说的是“山无棱”,不要按照电视剧里的来记。
整首诗什么意思呢?(动画演示:注释消失,出现诗意解释)师:诗的意思明白了,现在请大家试着把诗记住,背诵。
(屏幕上诗意解释消失)生:啊?!师:怎么了?难吗?试试看吧。
给你们时间,多读几遍。
生:(读诗)【郁肖伟:注重教学细节,如背不出就读,不强求一律。
】师:可以了吗?一起试试看。
我把大家最熟悉的几句去掉,大家读一遍,把空白的地方加上。
(课件动画隐去三句)生:(读,背出隐去的三句)师:有的同学背成“才敢与君绝”了,不对,是“乃敢与君绝”。
现在增加难度。
再来!(课件动画再隐去开头三句)生:(背出隐去的句子)师:很好!现在背诵全诗。
(课件上最后三句也隐去)生:(背诵。
部分学生不能完成)师:有的同学觉得有困难,一起再来一遍。
(在刚才有困难的地方教师提示,和学生一起背完)很好!【陶先宏:教法多样,体现学生主体原则,有创新性,如乐府诗《上邪》的背诵,很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李平尚:教学环节处理很有层次,教得轻松,而兴奋点又多,学生始终情绪高昂。
】师:今天大家学了这首乐府诗(课件再次显示诗句完整内容),再巩固一遍。
(学生读)下次,再有人说到《还珠格格》里的这句话,还有那首歌,你就可以告诉别人,这些都是化用了乐府诗《上邪》的句子。
【王旭娟:郑老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如读诗要读出情感,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背,学生真的背出来了。
】师:刚才我们看到在歌曲和电视剧里成功的化用古诗词的例子,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这些虽然好,不过离我们比较远。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离我们近的,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能不能引用或者化用古诗词呢?怎么用呢?师:可以用于题目(板书:题目),比如写感恩、母爱的文章,可以引用诗句为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引用。
化用呢?生1:《寸草心,三春晖》生2:《寸草春晖》师:很好!化诗入文,用于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能用于题记(板书:题记),不少同学喜欢在文章开头写题记,这个例子就是你们学校一位同学写的文章,我也不知道他是哪个班的。
【杨为民:与学生互动好,才能调动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平时积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屏显)人各有所长(七色帆作文比赛一等奖作文)芜湖县职教中心董泉泉天生我才必有用。
各人有各人的优点。
其实,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题记【张华明:郑老师教学很用心,如引用我校学生“七色帆杯”获奖学生的作文。
】师:“天生我才必有用”,很多同学都熟悉的诗句,用在题记中,能起到导引全文的作用。
我们还能引用、化用古诗词写景(板书:写景),让景致更优美;议论(板书:议论),使观点更鲜明;抒情(板书:抒情),令情感更丰富。
给大家看一个例子,这是我们学校一位学生参加第九届“文明风采”征文比赛获得省一等奖的文章的片段。
(屏显)心有阳光(片段)作者:张慧文我感激这一缕温暖的阳光,它给我温暖,给我希望,它让我相信:心有阳光,生命之帆就不会被汹涌的海浪淹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爱的重量,真正明白了“恩重如山”的意义。
这一缕阳光常驻心灵,让我相信:心有阳光,人就会乐观坚强,生命之花就不会被无情的风雨摧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学生跟着读)就是大家学过的句子。
下一段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学过吗?(部分学生摇头)没学过也应该比较熟悉吧?生1:(大声)不熟悉!【胡程:如果能讲清入文、入歌的诗词的作者是谁,对学生开阔眼界肯定有好处。
】师:不熟悉?那就是平常读书读少了,刚才大家不是学了文章《读书人是幸福人》吗?我们要多读点书,然后活学活用。
现在就请大家完成一个实践任务。
(课件显示)【陶得:郑老师驾驭能力、应变能力强,能把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巧妙引过来,形成一体。
】师:看清楚要求,不超过5个字,女生用,好听,可以伤感,要有个性。
请各位才子才女们帮个忙吧。
生:(学生相互交流,面露难色)师:有困难吗?需要求助吗?生1:百度!师:不用“百度”,我设了一个求助平台,需要启动吗?生:要!师:启动是有条件的,启动求助平台,你们就一定要完成任务,要按照要求起一个网名。
可以吗?生:可以!(屏显)师:(巡视)把纸、笔拿出来。
没带纸、笔的同学认真思考,把想好的网名记在心里,一会儿全班交流。
好,请四位同学把自己起的网名写在黑板上。
生1:紫陌•悲画眉生2:泪雨清霄生3:追忆已茫然生4:紫陌红尘师:我们看黑板上的网名,我觉得都符合那位网友的要求,好听又有些伤感。
这项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几项任务大家课后根据兴趣选择完成。
【胡程:郑老师调动了学生,因此参与度高,如“起网名”学生很有兴趣,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参与。
】任务一:以古诗词抒写“幸福”。
(屏显:幸福是“”的牵挂;幸福是“”的祝愿;幸福更是“”的追求。
)任务二:查找资料,学习歌曲《李清照》所化用的词;任务三:查找资料了解“爱情天梯”的故事,化用抒写爱情的古诗词写评论;任务四: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写作文《诗意人生》。
师:古典诗词为我所用,两个方面:一是积累,二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