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探究
作者:平萍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8期
内容摘要:目前,社会对于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高校作为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选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
因而,研究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改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选用翻译能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这也使得高素质英语专业翻译人才供不应求。
据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
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了,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而很多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基地,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而,如何改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以市场为导向。
因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据调查,市场对于职业翻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
这也是核心技能,要求译者精通双语,并能达到熟练应用、写作与转换。
2.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工具应用能力。
译者应当熟练掌握各种辅助翻译工具以及相关文字编辑和排版能力。
3.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较为宽泛的知识体系,最好具备在某个专业领域相对完善的知识背景。
4.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5.翻译从业者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译者应当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基本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明确了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要求后,反观高校对于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难看出其中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着重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材选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都较为偏重文学文本的翻译,轻应用文体的翻译,开设翻译课程时一般也就是分为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口译等。
这些翻译课程可以在宏观上让学生掌握一些翻译理论、技巧和方法,然而对于以后翻译从业者所经常接触的金融英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法律英语等专业背景较强的翻译类却少有涉及。
除此之外,翻译课程学时偏少,许多高校开设的翻译课都是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各一个学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
学生课堂上时间有限,课下进行的自主翻译学习和实践练习也很少,无法掌握实际的翻译技能。
相比之下,国外的翻译培训与教学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一定理论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贴近翻译实际,以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实际能力”。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单向的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授。
教师的“讲”远多于学生的“练”,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具体遇到的困难、如何去进行解决以及从中的收获。
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翻译教学容易变得枯燥乏味,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翻译技巧和方法,努力向教师所提供的“标准译文”靠拢,而不具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
再次,在教材选用方面,目前市场上有关翻译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是选择适合所教层次学生的课本却并不容易。
有些教材理论性强,所选翻译材料难度偏大;有些教材专业性太强,不适合翻译初学者使用。
有些教材所选译例陈旧,体例单一,缺乏时代性。
根据学生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对学生学好翻译非常关键。
二.改进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1.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
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开设专业必修课学习基础翻译的情况下同时开设专业选修课,诸如法律英语翻译、金融英语翻译之类专业背景较强的翻译课程,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此类课程。
此外,翻译是双语转换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学生可以看懂英文,却无法用贴切的汉语将其表达出来,因而设置英汉语对比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内在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文化、历史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翻译。
此外,翻译课程的学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增加。
现在多媒体资源较为发达,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网络翻译学习课程,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
2.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充分采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
工作坊(workshop),由美国风景园林师、设计师兼教师出身的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rplin,1916-2009)提出,用以指代提供各种不同立场和不同族群的人们进行思考、探讨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翻译工作坊,即在翻译活动中,几名翻译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
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译前阶段、分组翻译、译文展示、译文评估。
译前阶段,教师讲解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布置翻译任务及要求。
分组翻译,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翻译小组,每个翻译小组即为一个翻译工作坊。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等展开讨论、进行协商,议定出最初的译文,并进行修改、校对,形成最终的译本。
当小组成员对某处的翻译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保留各自的译文。
译文展示,各翻译小组展示出自己的译文,并且要呈现出翻译过程中各成员的分工,作用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译文评估,评估由组内评估、组间评估和教师评估三部分组成。
在这一环节教师对评估活动进行组织、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评判标准。
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收集定稿译文并根据教学目标评定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以过程为取向,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信心,为其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堂也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角的照本宣科,学生会在参与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到完成翻译任务的不易,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最终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而且,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进入职场后进行职业翻译的模式较为贴近,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真实市场的需求。
此外,高校也可定期举行专题讲座,邀请知名的翻译家或者从事翻译行业的管理人员讲授特定的行业知识以及翻译项目管理之类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翻译动态和翻译市场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单凭课堂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翻译类的参考书目供其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
教师也要注意充实自身,学习新的翻译理念,并不断地进行翻译实践,以提升自身的素质,更好地指导学生。
3.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时俱进
根据所教学生的层次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可以选定某一教材,同时借鉴并融合其他教材或资料的长处。
此外,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当与时俱进,找出贴近生活实际、融合当下热点、适合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翻译材料。
综合而言,就目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优化课程设置,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创新翻译教学模式并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改进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为市场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
当然,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是一个长期并且动态的课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保持更新、探索,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恪清.大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42-44.
2.陈宣荣.以翻译工作坊模式促进翻译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0-171.
3.龚爱华.论我国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19-121.
4.黄越.工作坊教学模式下的大学教师角色—以翻译课堂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1(6):56-60.
5.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
6.
6.连彩云,荆素蓉,于婕.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2011(4):37-41.
7.吴熙.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模式的转向—翻译工作坊模式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5):163-165.
8.张科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索与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6):14-15.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