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戴春秀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wenku.baidu.com
1.六淫概念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种病邪各自致病
特点 3.七情伤脏腑的致病特点及对气机的影响 4.痰饮形成的相关脏腑及无形之痰、痰饮的
致病特点 5.瘀血概念及致病特点、临床表现
病因
病因
引起疾病的原因
损(遏)伤阳气
湿为阴邪,阴盛则阳病,所以湿邪侵犯机体,最易 伤阳,但其伤阳,以困遏损伤为主,特别容易遏伤 脾阳。
其一,脾湿同类,均属土,同类易相招; 其二,脾性恶湿而喜燥,湿易犯所恶之脏;其三,
脾主运化水湿,得阳始运。 因此,湿邪外感,最易犯脾,遏伤脾阳,导致脾阳
不振,运化无权,发为腹泻、水肿、腹部胀满而不 思饮食等。
怒 则气( ) 喜 悲 恐 惊 思
3、影响病情转归
第三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病因 二、继发病因
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1、病理产物的概念 人体在发病过程中,因为脏腑功能的失调,而又
产生的一些不利于脏腑气血活动的有害物质。 2、病理产物病因的概念
病理产物导致脏腑气血失调,而形成新的病证时, 则成为病因。 3、病理产物性病因的分类
的外邪,称火邪。
火、热、温
火有内外之别:
君火 人身之阳气。
少火
内火
相火 “少火生气”
壮火:病理之火。“壮火食气”

外火:即外感热邪。
热可由外来,也可内生,常火热并称。 温只讲外感。 热势程度为: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六气皆从火化”(化热化火),温无此说法。 火一般指局部热盛,热多指全身有热。
辨证求因法: 分析症状体征.推求病因.
直接观察法: 凭经验.将疾病与环境联系.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是指来自外部环境中,从肌肤或 口、鼻而入,引起外感病的致病因素。其致 病具有发病较急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六淫” 和“疠气”两类。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于下部,或以下部症状突出。 如妇女带下、小便混浊、泄泻下痢、阴部湿
疹,水肿以下肢为显等。 故《 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
先受之。”
(四)燥邪
凡致病有干燥、 特性
的外邪,称燥邪。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⑵ 燥易伤肺
(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性干 吸水
体表:皮肤、毛发:皮肤干燥 甚或开裂
头面官窍:口、鼻干燥、咽干口渴 两目干涩

脏腑: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⑵燥易伤肺
燥邪
口鼻(鼻为肺窍) 皮毛(肺之外合)
肺 耗伤

宣发肃降
失清润
肺津
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 痰中带血,喘息胸痛
大肠津伤 大便干结
(五)火(热)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 升腾等特性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⑷风为百病之长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其质轻
阳邪 浮而上扬

主动

腠理疏松
恶风
其性开泄
汗孔开张
汗液外泄

头面:头痛
阳位 项背:项背强

肌肤:恶风

肺:咳嗽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行无定处的特点。
致病特点: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典型病证:风瘾疹/ “痹证” ( “行痹” 、 “风 痹” ) 。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及 传变较快的特性。如风瘾疹之突发;风中头面部之 突发口眼喎斜等。

发病急、变化快
(2)湿性重浊
“重”,有沉重、重着之意。 湿:有形质重
阳气困遏 清阳不展
症状沉重感
头昏沉重如裹布帛, 体四肢困重如负重物
病位重着不移 关节疼痛重着固定不移 ( “湿痹” 、 “着痹” )
“浊”,有秽浊、污浊之意。湿邪秽浊,其为 病,常致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洁或出现各 种秽浊症状,
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皆从心发(心藏神)
七情变化——心——影响相应的五脏 (1)七情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 (2)七情与五脏具有相互对应关系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 ),脾志为( ), 肾志为( ),肺志为( )
2、正常的七情变化,有助于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调畅, 反之影响脏腑气机。异常的七情则损伤相应的脏腑,并 引起气血逆乱

气血凝滞

血脉
头身疼痛,脉紧

血脉挛缩
《素问·举痛论》说:“寒则气收”,“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 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 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寒性清澈
分泌物或排泄物呈清稀样 如下利清谷、流清涕
(三)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 粘滞、趋下等特性 的外邪,称湿邪。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阳胜则热” 肌肤灼热

小便短赤
⑵易扰乱心神
躁动 火热 通于
轻:心烦、失眠。
心 心神失宁
狂躁 重:
神昏谵语
⑶火易伤津耗气
火为阳邪,具有烧灼蒸迫之性。

烧灼津液
火邪
伤津

蒸迫津液 汗出
阳气机能亢奋
口渴喜饮、

咽干舌燥、
产热过多
小便短赤、

大便燥结
耗气:少气懒言、疲乏无力

阳虚、亡阳

不足以驱除寒邪
寒象
阴寒偏盛
机体的阳气
温煦 气化
遏制或耗伤
机能
寒伤阳气
所以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寒”,“阴胜则阳 病”。

伤寒 : 肌表,卫阳被遏:恶寒

直中
脾胃:脾阳受损: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恶寒蜷卧,手足厥冷; 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入于 火热 血分
结聚局部 气血壅聚不散 败血腐肉
灼肉坏血
痈肿疮疡 局部
红肿热痛 化脓溃烂
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
以后,立秋以前。 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其在天为热,在
地为火,……其性为暑。”

疾病
(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6、环境性
1、外感性:邪气来源于外界
1)途径:邪从肌表、口鼻而入
2)症状特点——浅在、肌表症状:恶寒发热,鼻塞, 咽痛
2、季节性:邪气与季节有关:
春天——风邪;冬天——寒邪;夏天——( )邪; 长夏——湿邪;秋天——( )邪
3、地域性: 与居住地区和环境有关
西北高原——寒邪致病
东南沿海——湿热邪
气致病
久居潮湿——湿邪致病
4、相兼性:常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 化。
6、环境性:与生活、工作区域有关 职业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 的外邪称风邪。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
(3)暑多挟湿
暑天既热且湿,热蒸湿动,湿热弥漫于空间, 故暑邪致病,常易兼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 现除发热、烦渴等外,还可见四肢困倦、胸 闷呕恶、不思饮食、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 状。
疠气
疠气以其“为病颇重”、“如有鬼厉之 气”而名。
破伤风——发病急;皮疹——此起彼伏(变化 快);
《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自然界的风为大气流动所致,具极强流动性,常致 物体动摇。

动摇之状:眩晕、抽搐

上视
风动
项强

物移之状 口眼喎斜

角弓反张
“风性主动”,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⑷风为百病之长
长,始也。 风邪为先导,诸邪易乘虚而入 风邪致病的多发性和广泛性 故风邪被称为“百病之长”。甚至古人以风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2)湿性重浊 ⑶湿性粘滞 ⑷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湿与水同类,由水所化,故为阴邪。

脏腑

湿邪(有形) 经络
气机阻滞 痰

关节
血瘀
胸膈
脾胃
下焦
关节
胸闷 呕吐,脘腹痞胀 小便短涩

便溏下利不爽
关节肿胀不利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 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客观 存在的气候变化及类型,其变化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当其在正常范围内的更替或重 复变化时,被称作“六气”。六气没有致 病性。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六淫”的相对性)
有形之痰饮与无形之痰饮的概念
(1)有形之痰:
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之痰饮,多 停于肺,如咳嗽咯痰,喉中气道痰鸣。
(2)无形之痰:视之不见,触之难及,闻之 无声,但表现出痰饮在致病过程中常见的一 些临床表现,如头晕、舌苔腻、痰核,所以 仍可确定为痰饮病证。
⑷火易生风动血
火热可引起如风之“动症”,故谓之“生风”。

躁扰
火热
肝 肝阳亢逆变动

燔灼劫伤 肝经之阴津

四肢抽搐

筋脉失濡 风 目 睛上视

“热极生风” 颈项强直

角弓反张

脉道扩张
火性急迫 血流迫疾 出血

灼伤脉络

发病急
传变速

故“生风”及“动血”都很急速。
⑸火易致疮疡

变化骤剧
气候异常变化
非其时而有其气

时、气失序

有其时而非其气


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
机体反应性
发病 “六淫”的概念具有相对性,
气候并非异常变化
这是因为“六气”为天人相 应,而“六淫”为是天人失
个体正气不足
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
应,而界定“六气”与“六淫” 的关键在于机体是否发病。
水湿痰饮、瘀血、结石
痰饮
有形之痰
痰:稠厚
痰饮
无形之痰
饮:清稀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是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
湿聚——水——饮——痰
痰饮的形成 (1)形成的主要因素
六淫, 疫疠, 内伤七情, 饮食劳逸 (2)痰饮形成与脏腑的关系
肺、脾、肾、肝、三焦、膀胱 (3)痰饮侵犯的部位
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致筋骨皮肉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炎)上 ⑵火易扰乱心神 ⑶火易伤津耗气 ⑷火易生风动血 ⑸火易致疮
⑴火热为阳邪,其性趋(炎)上

燔灼

亢奋
火热之邪 躁动 阳邪
口舌生疮

升腾
牙龈肿痛

上炎:头面部的火热症状突出 目赤肿痛

高热 咽喉肿痛
阳偏盛 产热增加:火热征象 恶热 面红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七情 饮食失宜 劳逸失当
七情
七情的概念: 喜怒思忧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正常变化,是人
体正常的情神状态表现。 “内伤七情”的概念
突然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生理 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 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称为内伤七情。包括喜、 怒、悲、思、忧、恐、惊
(2)寒性凝滞
凝,指凝结;滞,指阻滞不通。 寒能致物凝结,寒邪犯人,则致人体气血津液凝
滞而运行不畅,甚或不通,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 要表现。 寒性凝滞致血脉不通与寒性伤阳密切相关。
⑶寒性收引
“收引”,有收缩牵引之意。

气机收敛:气滞

腠理汗孔缩闭,卫阳被郁:恶寒发热、无汗
寒邪 经络、关节、筋脉紧缩:肢体挛急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病因学说 研究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
病症表现的理论
病因分类
内经时代 汉代张仲景 宋.陈无择
阴邪.阳邪 客气邪风.脏腑经络分内外 “三因学说”
现代
外感性病因. 内伤性病因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其它病因
研究病因的方法
类比法:
症状体征.自然界事物.联系比较.
询问法:
询问发病经过.有关情况.推病因.
邪来统称外感病邪。
(二)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 凝结、收引等特性 的外邪,称寒邪。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⑶寒性收引 (4)寒性清澈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故为阴邪。
正常状态时:阳气制约阴气
异常状态时:
面垢眵多,苔腻。 湿疹浸淫,破溃流水。 大便溏泄或下痢粘液脓血。 小便浑浊。 妇女白带量多等。
⑶湿性粘滞
一是指症状的粘滞性 二是病理过程的粘滞性 祛湿棘手,难以速去,有望缓图。
⑷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阴位”,指腰以下的部位。 湿性类水,水质沉趋下,故湿邪为病,或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