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直线运动(教师)

合集下载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手写教案高中物理直线运动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
3. 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

教学难点:
1. 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让学生回顾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复习相关的物理量和公式。

二、引入
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讲解
1.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和公式:讲解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关公式。

2. 直线运动的图像:通过实例展示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四、实例分析
给学生一些直线运动的实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五、练习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六、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物理量和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直线运动基本概念

直线运动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

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站起来走路到地球绕太阳运动,都可以被视为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征、描述方式以及相关公式。

首先,我们来定义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沿同一方向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则描述了物体的快慢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直线运动的特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在直线上的移动速度保持恒定,即物体每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相等时,我们称其为匀速直线运动。

而当物体在直线上的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时,我们称其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两种形式。

直线运动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描述。

一种常用的描述方式是位移-时间图。

位移-时间图以时间为横轴,位移为纵轴,通过绘制物体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来描述直线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呈现为一条直线。

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时间图呈现为曲线。

通过分析位移-时间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

除了位移-时间图外,直线运动还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进行描述。

速度-时间图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通过绘制物体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来描述直线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呈现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呈现为曲线。

通过分析速度-时间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加速度信息。

直线运动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学公式进行描述。

常见的数学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给出了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位移(x)= 初速度(v0) ×时间(t) + 加速度(a) ×时间的平方(t^2) / 2**速度公式给出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速度(v)= 初速度(v0) + 加速度(a) ×时间(t)**加速度公式给出了加速度、初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加速度(a)= (速度(v)- 初速度(v0)) / 时间(t)**这些公式是直线运动分析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讲解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讲解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讲解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公式;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公式教学难点:直线运动的应用题解析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2. 教案、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对直线运动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时间图、位置-时间图等;4. 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v = v0 + at,s = v0t + 0.5at^2,v^2 = v0^2 + 2as等。

三、示例分析(15分钟)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公式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

四、实验操作(1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验证直线运动的相关理论,并加深对直线运动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对直线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讨。

六、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澄清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直线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3. 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直线运动的实物示意图;
2. 准备直线运动的例题和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
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公式。

3. 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和应用:讲解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说明。

三、练习
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直线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或者自行寻找相关习题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生动易懂;
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直线运动

物理直线运动

第一章直线运动第一节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整理】1.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质点运动所经历的轨迹长度叫做路程,路程是标量;质点位置的变化叫做位移,其大小等于质点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是矢量,其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时间指的是一段时间间隔,而时刻则是一个时间点3. 速度和速率,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率是指物体速度的大小。

一般来说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即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而平均速度则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与瞬时速度没有直接关系。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定义如下:时间运动的路程平均速率= 时间运动的位移平均速度= 想一想:一个同学围着学校操场跑了一圈,全程四百米,用时7分钟,则他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各为多大?4.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图像: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始终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1所示,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速度的正负。

图1-2则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5. 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关系: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实际的运动就叫做这几个运动的合运动。

和所有的矢量合成一样,分运动和合运动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几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的特点。

【例题精析】一、如何求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例1.有一高为H 的同学在100m 直线赛跑中,在跑完全程时间的中间时刻6.25s 时速度为7.8m/s ,到达终点时跑道旁边的同学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动作,所用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60s 。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ΔL ,则:(1) 该同学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 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多少?【解析】(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为全程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图1-1 图1-2中间时刻的速度7.8m/s ,所以该同学的平均速度s m t s v /85.12100===。

第1讲——直线运动

第1讲——直线运动

第1讲———直线运动【考点说明】【知识点回顾】本章是动力学的基础,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复习时,不仅要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它们的物理实质,还要熟练掌握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求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思路:(1)审清题意,分析运动过程,构建运动图景,并尽量画出草图;(2)明确题中已知及未知各物理量的关系,恰当选用规律;(3)若涉及多个过程,要分段分析,找准运动交接点,同时应注意s、v、a等矢量的符号规定和位移图象、速度图象的应用及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求解直线运动常用的方法有: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比例法、推论法、逆向思维法、图象法、巧选参考系法.图象法在物理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运动的图象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图象问题应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要清楚地理解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对某些运动过程较为复杂或较难直接列式表达的运动问题,可用运动图象来表达,此时一般选择待研究的物理量作为纵坐标.从物理图象上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同时,利用图象解题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思路清晰,比解析法更巧妙、更灵活.【热点题型精讲1+1】【题型一】质点的理解【例题1】如图为我国田径名将刘翔,曾多次获得110米栏冠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刘翔在飞奔的110米中,可以看做质点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做质点D、是否能将刘翔看做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解析】在刘翔飞奔的110米中,我们如果只关心他的速度,则无需关注其跨栏动作的细节,故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跨栏等动作细节将被掩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做质点。

物理专业直线运动教案高中

物理专业直线运动教案高中

物理专业直线运动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分析直线运动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

2. 难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及对直线运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小汽车匀速行驶的情景,引出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定义。

2. 探究:进行实验,用测量仪器测量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

3. 引出:引出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4. 引导: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分析直线运动的规律。

5. 运用: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6.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巩固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速度测量仪器、加速度测量仪器。

2.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

3. 教学文具:笔记本、笔、尺子。

4. 资料:课件、实验指导书。

五、作业布置:1. 练习题目:选择一些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效果评价:1. 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2. 测验测试:以书面测试形式考核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掌握程度。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直线运动教案

直线运动教案

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直线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直线运动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行驶、物体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讲解与示范:2. 解释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参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3. 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示例分析与讨论:4. 给出一些直线运动的实例,如自由落体、匀速直线运动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引导学生讨论直线运动中的常见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

练习与巩固:6. 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7.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与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分享解决思路和结果。

总结与拓展:8. 总结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强调应用直线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9.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其他类型的运动,如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课本相关章节。

2. 实物或图片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

3. 练习题和解答。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3. 学生对直线运动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2.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实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直线运动》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直线运动》示范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v=
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常用“千米/时(km/h)”作单位,应该怎样读?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解:由v= 得:t= = =14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 h.
强调: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例题3、课本
2.匀速直线运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看能获得什么信息.
照片上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练习4:火车从北京行驶1小时到天津,通过的路程是140 km,求火车的速度.
学生根据曲线和直线运动的定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判断出日常运动
通过田径赛跑的例子引入速度,方便理解
规范学生对速度的公式书写。
车辆进站和出站,起动和刹车,上坡和下坡,都是变速运动.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公式v= 计算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不过求得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

直线运动教案: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概念及应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物理学中的直线运动,包括直线运动的概念、直线运动的描述、直线运动的公式、直线运动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明确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本质。

2、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

4、了解直线运动的应用,如车速计算、导弹轨迹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解、举例、实验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应用。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直线运动的特点,理解直线运动的本质。

2、学习环节2.1 直线运动的描述本部分介绍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引导学生认识物理量的意义与数学符号。

2.2 直线运动的公式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如v=s/t、s=vt、a=(v-u)/t等,因此学生需要对此类公式进行计算实践。

2.3 直线运动的规律本部分介绍直线运动的法则和规律,教师通过案例演绎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3、实践环节本部分通过实际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对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深入了解。

例如,通过小车实验,对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行测量,加深对直线运动的认识。

4、归纳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实践环节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创新。

六、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资源:集中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更好地了解物理学中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2、试验室资源:进行直线运动相关练习,方便加深学生对直线运动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师角色1、导师: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关注现象,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教案初中

直线运动教案初中

直线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通过对直线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 直线运动的实例和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知识,如速度、位移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称为直线运动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2.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讲解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4. 举例说明:如物体在水平直路上行驶,竖直向下抛物线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线运动的特点。

2. 强调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直线运动示意图,标注出速度方向和大小。

2.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物体是否属于直线运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知识。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单元直线运动第1讲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教师用书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单元直线运动第1讲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1讲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高考每年必考。

本单元涉及“参考系、质点”一个Ⅰ级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两个Ⅱ级考点。

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本部分内容呈现以下特点:(1)从考查力度来看,涉及本单元知识的考题,近几年全国高考中都有出现,大多数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部分试题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且往往结合图象进行分析。

(2)从考查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考点要求较低,试题难度较小,高考试题中单独考查本单元知识的题目多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更紧密,涉及内容将更广泛,与高科技相联系的情景也会有所增加。

(3)从考查热点来看,x-t图象、v-t图象,追及、相遇、滑块—滑板模型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要学会从图象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预测命题热点:一是考查对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二是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

三是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

命题动向:一是把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综合在一个选择题中进行考查。

二是题型向着综合计算题的方向发展。

第1讲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规律1对质点的理解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物质点叫作质点。

(2)质点的基本属性:①只占有位置而不占有空间。

②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3)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看成质点。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如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

福州四中一模)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将被研究的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的是( )。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直线运动》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直线运动》WORD教案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直线运动》WORD 教案1
匀速直线运动 一、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一) 匀速直线运动
s-t 图像 v-t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路程与时刻成正比;
2)速度与路程、时刻无关;
3)速度大小与方向保持不变;
4)在任意相等的时刻段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2、依照图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相同时刻比路程 ○2相同时刻比路程 ○3直截了当依照坐标运算
(二) 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
1、 类型
减速
2、 平均速度
(1) 平均速度的求法
如:求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AB AB
t s 即:三个物理量应该匹配,差不多上针对同
一段的物理量。

(2)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将各段的速度取平均值来求整段的平均速度。

(3) 平均速度是一种等效思想,如平均速度为10m/s ,并不表示该物体每秒都运动
s 0 v
0 s 0 s 0 s 0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加速:斜面滚下物体 减速:竖直上抛物体
10m,而是表示该物体运动快慢和以10m/s速度匀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等效。

二、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人教版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人教版

初中直线运动的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直线运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物理》七年级上册。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直线运动现象,如火车、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运动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2. 讲解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恒定(匀速直线运动)或速度变化(变速直线运动)。

3. 演示PPT课件,展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实例。

4. 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直线运动的知识,判断题目中描述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自行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或分析一辆汽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

2.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强调直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直线运动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直线运动现象,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PPT 课件的演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培养学生运用直线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物理》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直线运动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直线运动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征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黑板和彩色粉笔,向学生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3. 强调速度和加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运动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并与教师共同核对答案。

3. 教师对练习中常见错误进行解释和讲解。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与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小结与反馈(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加深对直线运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直线运动问题解决,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分和评价。

3. 收集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段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从起跑线出发到终点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他们是如何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最高速度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分析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图像中获取直线运动的相关信息。
4.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直线运动中的各种现象,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速度和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中获取直线运动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图像分析、公式运用等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物理概念与数学工具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此外,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如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计算。
3.引导学生掌握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与分析方法,如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等,从而加深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直线运动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和参考系【例1】 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B ) A .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 B .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飞行 C .研究地球昼夜交替 D .研究月球圆缺【例2】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D )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 .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例3】速率为30km/h 的两列火车,在相挨并行的轨道上相向而行,当两列火车相距60km 的时候,一只每小时能飞60km 的鸟,离开一车直向另一车飞去,当鸟到达另一车时就立即飞回第一车,以后就继续这样来回的飞。

问:(1)鸟一共飞行多少距离?(2)当两车开行到相遇所需时间的729728时,鸟完成了从一车到另一车飞行几次? 答案:(1)60km (2)6次二、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比较【例4】对以a =2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在任意1 s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B .第n s 末的速度比第1 s 末的速度大2n m/sC .2 s 末速度是1 s 末速度的2倍D .n s 时的速度是n2s 时速度的2倍三、位移和路程的比较【例5】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解析:选AD.位移为零,只能说明初末位置是同一个,不能判断出物体是否运动,故A 项正确;物体只要运动,路程就不会为零,因此,路程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即物体静止,B 项错误;如果是双向直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除了单向直线运动外,其他的运动中位移的大小都小于路程.所以C 项错误,D 项正确.【例6】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曲线为一段圆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质点不一定做直线运动B .质点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C .质点运动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质点在1t 时刻离开出发点最远四、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3.平均速率 4.瞬时速率【例7】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v 1≠v 2),则( A ) A .甲先到达 B .乙先到达 C .甲、乙同时到达 D .不能确定【例8】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D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 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五、加速度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_________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_______________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a =4.标矢性: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___的方向一致,但与速度v 的方向______.在直线运动中,a 的方向与v 的方向______. 5.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_____.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_________.(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______.6.匀变速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例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B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运动停止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反方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速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 【例10】 已知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 m t x )4(2+=,试求第1s 末到第2s 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

答案:平均速度3m/s 瞬时速度2t (m/s ) 加速度2(m/s 2)。

课后作业:1、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从队尾以速度v2(v2>v1)赶到队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队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 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B)A.0.25m/s 向右B.0.25m/s 向左C.1m/s 向右D.1m/s 向左4、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为4 s、3 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t v v s t 20+=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gt v = , 221at s =, as v 22= , t v s 2= 2、重要推论(1)Δ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 m -s n =(m-n)aT 2(2)tsv v v t t =+=202/,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22202/t s v v v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2/2/s t v v <。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3、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见解题方法【例1】火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在需要在某车站暂时停车,如果停车时间是1min,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0.3 m/s2,起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停车后火车仍以原速前进,(1)作出火车在这个过程中的速度图象;(2)求火车在这个过程中向前运动的路程;(3)求火车因暂时停车而误点的时间。

解:(1)速度图象如图,(2)600m,(3)100s提示:若不停车,匀速通过600m的时间为40s,则因停车而耽误的时间为140s—40s=100s。

【例2】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a=4.5m/s2飞机速度要达到v0=60m/s才能起飞,航空母舰甲板长L=289m,为使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一定速度航行以保证起飞安全,求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是多少?(设飞机起飞对航空母舰的状态没有影响,飞机的运动可以看作匀加速运动)解析:若航母匀速运动,以海水为参照物,在t时间内航空母舰和飞机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由运动学知识得到s1=vt,s2=vt+at2/2, s2- s1=L,v0=v+at,由以上各式解得 v=9m/s。

【例3】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20121at t l +=v ① 222021at t l l +=+v ② 联立①②式得212at l l =- ③ t l 02123v =-l④ 设O 与A 的距离为l ,则有a l 202v =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8)3(12221l l l l l --=【例4】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木块固定在地板上,一初速度为v0的子弹水平射穿第三块木板后速度恰好为零.设木板对子弹的阻力不随子弹的速度而变化,求子弹分别通过三块木板的时间之比.答案 1∶1)-2(∶23)(-【例5】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s s 0v v -,其中v0和vs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t t 0v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C.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0v v +s D.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220s v v +【例6】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 s 有一个小孩子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和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 m 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g 取10 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下滑的小孩子不会超过几个? 答案 (1)5 m/s2 (2)25 m/s (3)2【例7】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的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 2,若撤去恒力甲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v 1,则v 2∶v 1=?解析:s s '-=,而t v s 21=,t v v s 2)(21-+='- 得v 2∶v 1=2∶1思考:在例1中,F1、F2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1∶3)拓展:带返回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