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仍要扎实“双基”

合集下载

如何落实语文的“双基”

如何落实语文的“双基”

如何落实语文的“双基”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语文课中的“双基”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双基”,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几点:一、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找到“双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些教师却对语文的“双基”没有落实到位。

片面地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仍然是按“知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其中,“知识与能力”蕴含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1)获取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人类优秀文化积累,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等。

二、让“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1)“双基”属于语文素养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其教学任务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形成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

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双基”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适当的“方法”,重过程还要讲究方法。

过程走得好,方法要得当,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

(3)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学得是否有兴趣,是否有主动性,都关系着“双基”教学的训练。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

小学语文注重双基训练方法所谓“双基训练”是指对学生根底学问和根底技能绽开训练, 它始终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尤其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今日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小学语文注意双基训练的方法, 盼望对您有所协助!1小学语文注意双基训练的方法一、精确理解课标的实质1、认清形势, 明确方向。

此时此刻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花大力气却总是收效小, 缘由就是不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语文实践活动, 把大局部的时间花在理解课文内容上, 把必要的语言训练推向课外。

崔峦教师指出: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各年级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

他还强调, 义务教育阶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造就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实力。

就小学阶段来说, 主要造就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实力。

闻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的观点, 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晰, 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 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

这当中的“弄清晰”“走出来”“进一步理解”, 靠的就是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 在语文实践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学生的语文实力, 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2、划清界限, 明辨是非。

有人说抓双基训练就会把课堂搞得“支离破裂”, 然而开展须要实力, 而实力从实践中来。

要造就学生的语文实力, 就得加强双基训练。

“课标”中的“语言实践”提出了“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详细要求, 就是在要求语言文字训练。

课标还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应当牢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造就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 而造就这种实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很明显, 语文实践离不开双基训练。

3、联系实际, 深化课改。

此时此刻有人谈“双基”色变, 绕“实力训练”而行, 整节课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与体会思想感情上, 认为稍抓双基就不符合课改的精神。

夯实“双基”,创新之本——语文教学之感悟

夯实“双基”,创新之本——语文教学之感悟

素 质 , 养其 创新 能力 ?笔者 认 为语 文教学 中培养 学 培
生 的创新 能力 应 以“ 双基 ” 基 础 知识 和 创造 性 思 维 ) ( 为 本 , 此基 础上 引导 学生掌 握 知识支 撑点 和技 能 支 在 撑点, 引发学 生 的兴 趣 , 培养 学生 的创新 能 力 。

安排 组织 都搞 清楚 , 文章 本身 去教 育学生 。他 还有 用

段 精彩 的 比 喻 : 语 文课 要 进 行 语 文 训 练 、 想 教 “ 思

丰富 基础 知识 , 掌握 知识 支撑 点
育、 文学 教 育和 思 维训 练—— 照 我 看 , 能够 扎 扎 实 实
《 程标 准 》 课 的第 四部分 “ 实施 建议 ” 中指 出要“ 重 视 培养 创新 精 神 和实践 能力 ” 。创新从 何 而来 ?有 两 个必 要条 件 : 一是扎 实 的基础 知识 ; 是创 造性 思维 。 二
叙 了哪几 件有 ‘ 物外 之趣 ’ 事 呢 ? 学 生 能 提 出这 么 的 ” 好 的一个 问题 是 因为他 们 掌 握 了 “ 外 之 趣 ” 个 词 物 这
的 意 思 。在 教 学 中 , 学 生 掌 握 牢 固 的 基 础 知 识 、 让 具
生基 础知识 的学 习 , 鼓励 学生 广泛 阅读 , 大信息 量 。 扩 首先 , 语文 教学 必须 通过研 读 教材 文本 以发 现 问 题 。张志公 先生很 早 就提 出“ 带领学 生从 文章 里 走个 来 回” 的主张 , 即阅读 文章 首先 要把 语言 文字 弄清 楚 , 从 而 进入 文章 的思 想 内 容 , 再从 思 想 内容 走 出来 , 进
维普资讯
第2 l卷第 1 期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

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4篇小学语文课上课情况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

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

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

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

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

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

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

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语文课程改革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语文课程改革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是在 实践 中真 正落 实课程 改革 的根本 理论 前提 。 文 化及 其 多样 性 , 语 培养 健康个 性 , 形成健 全人格 , 同样 是 课 程 标准从 工具 性 和人 文 性统 一 的 高度 来 界定 语 文 语 文课程 人 文性 的应有之 义 。 课 程 的性 质 ,使 语 文课 程 性 质 的争 论跳 出了菲 此即 总之 , 具性 与 人 文性 并 列 , 同构 成 了语 文 课 工 共 程 的本 体要 素 , 者互 为 表 里 , 二 相辅 相 成 , 一 不 可 。 缺 只 有 以人 文 精神 灌 注 、活 化 工 具 层 面 的语 言 文 字 , 以工具层 面 的语言 文字 支撑入 文精 神 的大厦 , 文教 语 学 才能 充满 生机和 活 力 。作 为语 文教师 , 须从 工具 必 性 与 入 文性 相 统 一 的立场 来 全面 深 刻 认 识语 文课 程 的性 质 , 要走 出 “ 工具 ” 的泥 淖 , 服 以往 过 分 既 惟 论 克 偏重 繁琐机 械 的知识 训练和 理性 分析 的弊病 , 分把 充 握语 文 课程 的人文 内涵 , “ 人 ” 宗 旨, 以 立 为 又要 防 止 将人 文性泛 化 , 完全抛 弃语 文知 识 的学 习和 技 能的 训 练 , 空 工具性 ; 架 既要 “ 文 ” 又要 “ 道 ” 把 语 言 的 学 , 悟 ,
学啦 堪 科
一一 . u 一
一 # 。 一 _ # 啪 … ’ , 1 | l 。 一 ¨
警 斯 葶 _

语 文 课 程 改 革 要 注 意 的 三 个 问 题
● 范冬 梅
任何 改 革在 本 质上都 是 一种扬弃 。 我们 只 有 以辩 就 是潜移 默化地 建 构学生 的文化 心理 、文化精 神 、 文 证 的观 点和冷 静 的头脑 去认 识 、 处理 语 文课程 中 的诸 化 人格 的过程 , 是 优化 学 生 的 文化 学 养体 系 、 进 就 促 多矛 盾 , 到继 承 中有发 展 , 做 发展 中有创新 , 纳 中有 其整 体 人文 素质提 高的过程 。 文人文性 的 男一层 含 吸 语 整合 ,重 中而不轻 外 , 今而 不薄 古” 才能使 语 文课 。 就 是强 调对 人 、 人 的生 命 价值 的尊 重 , “ 厚 , 义 对 强调 对 学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贯彻双基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贯彻双基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贯彻双基教学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不可否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方面,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语文双基知识。

当前,“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参照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冷清、沉闷场面的出现,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把多元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带入课堂,结果一堂课虽热闹异常,但语文元素却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过于突出强调语文人文性而淡化工具性。

因为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而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不愿提及。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而“双基”是语文学科“工具性”性质的体现,这点不容忽视。

新课改下如何贯彻双基,如何继承和发扬语文“双基教学”传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认为,语文课作为一门工具性极强的课程,双基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语文“双基”应该赋予新的内涵。

这就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重新认识“双基”的内涵和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并贯彻落实。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贯彻目录 (I)前言 (1)一、走进新课改,走进历史教学 (1)1.历史教学改革的亮点 (3)2.历史教学的不足 (4)(1)历史课程地位得不到保障 (4)(2)非历史专业教师的存在,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4)(3)政策性教育衔接问题导致初中历史教学任务加大 (6)(4)由于实际教学困难导致教育政策得不到充分实施 (6)3.从历史教学看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9)二、我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9)(一)注重历史细节,感受历史课魅力 (10)(二)浅思维在课堂中的运用 (10)(三)历史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时空结合 (11)(四)诗歌,小说在历史教学当中的运用,不乏多一点自创顺口溜激发学生兴趣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谢辞 (14)前言我国基础教育历经十年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已逐渐走上了素质教育的正轨。

教师,是语文课改之船顺利驶向成功彼岸的关键

教师,是语文课改之船顺利驶向成功彼岸的关键

教师,是语文课改之船顺利驶向成功彼岸的关键——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课改洪塘中心小学洪素梅新课标、新教材是教育专家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国内外语文教育得失的基础上,并根据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编制的,是新世纪语文教学的航标。

语文新课标能否顺利实施,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那么,我们每位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新课标,如何面对新课改,如何让语文新课改的航船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呢?下面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面对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

否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在质量观、人才观方面,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还要在可持续发展上和终身学习的原则下,让学生全面发展,包括追求人格的完善、潜能的开发、情感的完善等,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共处,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观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囿于教材甚至把教参当成金科玉律,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肢解课文,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不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各地的语文课改观摩交流课虽也搞得如火如荼,但有相当一些只是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或局限于课文情节的提问,而且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有的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照本宣科、画地为牢,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死教、死学、死背,没有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切实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

3 ・ 0
朱 瑛: 语文课 , 要重拾“ 双基”
少讲 , 能不讲 则不讲 。 尽量让学生讲 , 体会 。 如果说过去我们把语文教学 目 I 去人文 , 成为落伍 , 似乎一提训练就 l
含激情 。但是 , 我们在尽 情收获 累累 失去 了明确 的 目标 。 l 硕果 的 同时 ,亦尝 到 了不该 有 的苦 l
l 解 、 摩 、 累 、 用 。 以往 的 重 理 揣 积 运 变
“ 弃“ 为 感 我们知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 l 训练 ” 感 悟 ” 如今 的重 “ 悟 ”
空架子 、 花架子 ?等到某天蓦 然 回首 特别是 最应 该 落实 的知识 与 能力 目 I工具性” ‘ ‘ 的化身, 与语文课程的基本 I 标 没有 得到 落实 , 一堂课 下来 , 看不 特 点相左 , l 与感悟 、 验对 立。 因如 I , 体 正 人文性 的博大 精深学生 也就无法 时
的思考 。 小学 语 文 教 学 理应 让 学 生 掌 重要抓手与基础 , l 是三维 目 标中的第 l 上说不是一 种进步 ,而是 一种倒退 ,
握扎实 的语 文基 础知识 , 习得基本 的 一 目 , l 标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提高 l 是对新课程 中核心 内容 的误解 。 隆 难
明, 导致 实施过程 中课前 预设的教学 作 为教 学的唯一 目的 , I 课堂上很 少进 l 认识 、 不会写 , 词不懂意思 , 文读不 课 目标或被冲淡 、 或被虚化 、 或遭 冷落 ,l , 行 甚至不再进行“ 训练”认为它是 l 畅 , , 流 那么我们 的语 文教学不 就成 了
今天, 应该重拾 “ 双基 ” 打牢基 础。 l , , 词 频繁 出现 的是 “ 感悟 、 体验 、 领悟 ”1 出现。” 我们说 , 工具性 是人 文性 的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双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双基”
生在课 内的语文实践活动 ,把大部
学质 量。我们应该 正视 这一点 ,因
为语 文教 学的双基训练是语文学科
学 》第 1 期就 有苏州 中学 的一位 1
“ 工具眭”性质的体现。

老师以 《改革”还是 “ “ 革命” 》为
题著文提 出了这个 问题 。他是这样
说 的: “ 这是 一 场改 革 而 不是 革
2 开展 丰富 多彩 的 外活动 。 .
教学 的最终 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语言 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应 当把语言融 入实地 训练 中。如与 当地企业 、旅 游 局等部 门联 系 ,让学生承担外宾 实 习导游 服 务 ,让 学生 到 宾馆 见
习 ,到前厅 、餐厅 、客房等做服务
员 ,教 师给予一定 的指导 ,增加学
如英语晚会 、讲英语故事 、模拟英 语 电影片断 、师生联 演英 语话 剧 、 朗读 竞赛 、演讲 比赛 、英语 短剧 、
情景 对话表演 ,英文 歌 曲大赛 等 。
校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 ,不可能用

生 实际应用语 言的机会 ,培养学生
语 言的综合 运用 能力 。 4 创新 作 业 与 考核 方 式 。作 ,
教学服务 。
于对新课 标的精 神把握 不准确 ,很
多教 师在 教 学 实践 中忽视 了 “ 双 基”训 练 ,直 接影 响了小学语文教
无 前例 的 “ 革命 ” ,这 是对课 程改
革 的误 解 。2 0 0 3年 《 中学语 文教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准确理解
课标 的实质呢? 1 认 清形 势 , 明确 方 向。 现 . 在的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花大力 气 却总是收效小 ,原 因就是不 重视学
读 教 学 的重 点是 培养 学 生具 有 感 受 、理解 、欣 赏和评价 的能力 。就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改已多年,近来从教师热议的教学话题中,如何看待“双基”,因材施教的仍是主题之一。

一、加强“双基”训练,实施素质教育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何来的高楼大厦?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语文生活化,或是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学之本,是思维之源。

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在教学中,我们不主张像以前一些内容(尤其是识字教学)的教学那样,机械单一、方法重复,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来生厌。

我们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勇于创新,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如专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掌握字的音、形、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字形是难点。

我教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熟记字形前,先让学生自己发现,自主交流,探讨,达到识记、效果很佳。

具体的做法是:首要教会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接着问学生:“现在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好不好?”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精神专注,马上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基本字加偏旁”……教“玉”字,有的学生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则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了玉。

可见,寓教于乐可使学生快速记住生字。

从而达到课改的意图之一:使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其次,是我设计的识字系列把所有重、难点知识和技能技巧都融会教学之中,学生学得活,学得实在。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生双基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生双基掌握情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生双基掌握情况一、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学生共52人,其中27名男生,25名女生。

学生经过三学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就整体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基本坚持了阅读与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累数量和质量与积极性之间仍一定的问题和学生间的差距。

在学习习惯方面,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培养巩固。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中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由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过渡阶段。

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要求学生:(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运用书面和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要求:1、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

通过讨论,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大体共识,渐达到基本到位的水平。

2、经过前三年多的积累,学生应当能够“悟“出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本学年可以适时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本知识。

3、经过前三年多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四年级时学习自主性应该更强,不断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发现规律,迁移运用。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新课改教学反思11、反思:(1)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

(2)加强训练: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准备途径。

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

原因就在于平时的训练不认真,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

(3)转变观念:很多同学都认为政治课只需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就行了。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平时的积累,理解和巩固。

要转变其他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观念,取得他们的主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改进措施:(1)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筑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加强学法指导:①指导笔记。

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还不习惯高中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记课堂笔记。

要让他们转变教师讲、学生创的方法。

主动提取教师上课的有关信息,重点记录,得到整理。

②指导记忆。

政治课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必须让学生适当背诵,注重理解性的记忆,一般知识点与重难点分开记忆。

③指导答题:选择题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形,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递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

主观题就教学生:1、审材料,抓中心;2、审题题,抓关键;3、牢设问,抓角度;4、找课本,采点子;5、找背景、寻主语;6、找联系,列题纲。

新课改教学反思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

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

语文课改仍要重视“双基”所谓“双基”,从传统的内涵上说,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

重视语文的“双基”训练,即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

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一提起“双基”,有人会持不以为然的否定态度,认为“双基”已经不合时代潮流,应在改革中退位。

本人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一、任何改革应以继承为基础在改革中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优点。

《课标》中好多提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如“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不是绝对不能传授语文知识的,而是强调“不宜刻意”、“系统”和“完整”,对一些涉及到的语文知识,并且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困难的,教师还是要讲的。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就这一点已经具体地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系统、集中地教学语法修辞知识”。

又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是不需要对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处理,而是强调不要以教师代替学生来分析,应把分析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己去加深理解与体验。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毕竟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重视“双基”的训练。

如果我们忽视或丢掉对语文“双基”的训练,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了。

由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猛增,“双基”的内涵的确需要充实,使其不断地丰富起来。

如: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能力,阅读中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在平时学习生活时搜集、处理、积累资料的习惯,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口语交际的能力、习惯、态度、修养以及语文的综合实际能力等。

二、三个维度目标的设计,不但没有否定“双基”,而且丰富了“双基”的内涵我国的基础教育,语文与其他课程一样,《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也是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框架设计的,在一个目标上力求三个维度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转眼就过去了。

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

尽管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但对于教学工作仍不敢怠慢。

我继续坚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学习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期末临近,现将这学期工作小结如下: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

语文课,要重拾“双基”作者:朱瑛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年第01期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

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

过去在三、四年级才会出现的错别字现象,现在已提前到一、二年级。

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整体水平有所下降,此等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基固本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在此阶段无论怎样,“基础”二字是脱离不了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试想,如果丢掉了基础,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丢掉了教学的“根本”,一个没有“根本”的改革,试想它的前途又会怎样呢?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应该重拾“双基”,打牢基础。

一、不要虚化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把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过虚,尤其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冷落,特别是最应该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一堂课下来,看不出有什么教学效果,连起码的一课一得都达不到,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出是什么课,是哪一课时的课,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提倡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落实,它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虚化或放弃“双基”。

“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与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要把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任务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二、不要回避训练“训练”曾经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独霸天下几十年,然而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刻意回避“训练”一词,频繁出现的是“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

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双基”教学
N e w C u r r i c u I m R e s e a r c n ) 0 7 2 l教苑耕 耘 录
词 语 谈 认 识 ,说 体 验 , 表 情 感 , 说 见 解 ,既 练 习 了 说 话 , 又 为
致 的布 局 ,学 习表 达运 用 。要 训 练 的 桥 梁 , 落 实 “ 双 基 ” 训 努 力让 学 生把 读 中的体 会 、体 练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一 切 活动 都 要 立足 于 促 进 学生 更 好 地 亲
写话打 下了基 础 ; 书写 ,让学 生 验 到 的东 西 外化 为 语 言 文 字 ,
通 过 不断 的书 写 实践 ,感 受汉 这 就是认 识 、情 感 向 口头语 言 、 近 、 触 摸 、理 解 和 感 悟 文 本 的 字 的 结构 美 。此 中 ,既 有 过程 书面 语 言 的 转化 ,内 容 向形 式 无穷魅力 。 与 方 法 的 目标 ,又有 情 感 、态 的延 伸 ,也 是理 解 向 表达 的迁
新课标淡化 了 “ 双 基 ” 训
的语 文 实践 能 力 ,而 培 养 这 种
过 程 中 能尽 可 能 多地 创 设 语 文
根 据 课 标 提 出 的 阶 段 目标 练 ,教 材 注 重积 累与 运 用 ,口 实 践 的环 境 ,提 供语 文 实 践 的 要 求 ,阅读 教 学 要让 学 生 “ 感 语 交际 与 习作 ,致 使 有 的教 师 机 会 ,丰 富 语 文 实 践 的经 历 ,
语 文 课 应 当 重 点 关 注 课 文 的 语 言 表 达 形 式 ,通 过 对 语 言 表 达 形 式 的 学 习 ,进 一 步 理 解 课 文 内容 。

语 文 教 学 要 聚 焦 于 语 言 形 式 ,即 始终 着 眼 于 语 言 文字 是 怎样 把 人 的情 和 意在 作 品 中表 现 出来 的 。 因此 ,语 文教 学 不 能 只停 留在对语 言 内容 的理 解 、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基”教育的方法-精选教育文档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基”教育的方法-精选教育文档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基”教育的方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务必找准契机,切实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积淀人文底蕴,努力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教师应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凸显人文性,固本培元,让小学语文“双基”落地生根,让语言文字训练增强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重朗读,促感悟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问得多,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学完了语文课文学生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

我们一定要重视读书,让初读落到实处,强调字字读准,句句读顺,静下心来读,力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只要书读透了,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同时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去指导学生朗读,并且读要有示范,形式要多样,有变化。

1.品读感悟品酒可知其醇,品茶始知其香。

同样,品字品词品句方知其妙。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桥》一课。

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教师让孩子们自由读,感受文字传达的心灵震撼,同时指出:“父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出同一个动作,你们读一读,想一想,这表现了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扣紧“推”字,有人说:“这表现了父子都把希望给了对方。

”有的说:“他们都舍己为人。

”教师也不忙着下结论,接着说:“前面危险来临,在儿子插队逃生时,他们又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又把目光落在父亲把儿子揪出来的“揪”字上,儿子不满地瞪了父亲的“瞪”字上,大家又畅所欲言,讨论开了,于是,在群众危急关头,一位老支书铁面如山的形象树立起来,而在儿子危难时刻,一位老父亲父爱如山的现象又如此鲜明。

孩子们不仅读出了文本中老支书的伟岸党性,也读出了老父亲的朴实人性。

如此前后连贯,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交融。

语文课堂改革要重视“双基”教学

语文课堂改革要重视“双基”教学

作者简介:张娟(1974-),女,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县第一小学。

研究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语文教学需要改进,只有认真地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始终关注改什么和怎样改的问题。

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要在赢得“双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去创新、去发展、去提高。

如今,许多优秀的公开课如雨后春笋,充实着我们的课堂,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课改教师。

从中我们也收获不小:先进的五彩纷呈的多媒体辅助设备,激情燃烧的课堂氛围,一群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老师富有激情的引领下,尽显着自己的个性,使课堂焕发着无限生机。

一、精彩的课堂不能忽视“双基”长期以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传导、授业、解惑之所在。

学生正因为掌握了这两项技能,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成长为知识渊博的学子。

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勤奋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言行,丰富着自己的阅历,发展着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点滴都是课堂中积累的,都是在老师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中获得的。

所以,课堂是学生知识来源地,是学生个性展示的最佳场所。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但要实现目标,强化双基教学,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挥,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也是激情洋溢,灵活多样,富有创新精神,令人回味无穷的。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课:学生们在积极地配合老师回答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大胆、主动、积极、大方,没有一点矜持的样子,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的,师生间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表扬鼓励”的激励式学习也凸出无遗,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尽现其中。

从表面上看,新的课感改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特别是课件如锦上添花,老师恨不得把所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都用上,以显课堂气氛。

还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充当小记者采访等,可以说只要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形式全套上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 双基 ” 可随意抛却 , 将之有机 “ 不 应该 地融入课 堂教 学之 中。那 么 , 竟怎样才 究
能“ 两全其美 ”?


不要虚化知识与能力 目标
【 陈琦, 4 J 刘儒德. 当代教 育心理 学. 北京 :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
社。1 9 . 9 7

段 时间以来 , 由于认识 上的片面和
识死亡 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 值观 , 养成健 全的人格 。
十、 关于生命教育有必要澄 清的四个概念 : 生态教育 、 人
伦教 育、 生命教育、 生活实践
对以下包括生命教育在内的四个概念 的澄清有利于我们 更好的理解生命教育的含义 。
1生态教 育。主要学 习 “ 与 自然 ”的课题 , . 人 通过接近 自
学生学校教育 的四个阶段选取适 当的教材 ,采用适当的教 学
作文能力亦有 减损苗头 , 现象不得不 此等 引起我们 的思 考 , 次语文课改 的 目的是 这
什么?这改革 、 那改革 , 新理念 、 旧理念 , 如
原则 和方法 , 使学生认识到天人物我 四者之间的关 系, 以达到
字 “ 识生命 、 认 欣赏生 命 、 尊重 生命 、 爱惜 生命 ”的四个 目标及 果小学毕业后 ,大多数学 生书不会读 , 不会写 , 不通 , 文 字不顺 , 那可 真是 我们语 “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 学会学 习”、 学会共 处” 的四 “ “ “ 个 目的,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谐社会建设需 要 和
落, 特别是最应该 落实 的知识与能力 目标
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05 . 0. 2
. 责任编辑 : . . 白文军

3 ・ 9
维普资讯
朱 瑛: 语文课改仍要扎实 “ 双基
没有得到落实 , 一堂课 下来 , 不出有什么 练 意识 ,但学生却 在不知不觉 中经历 了训 练过程 的 “ 看 无训
教学效果 , 连起 码的一课 一得都达不到 , 课 练 ”( “ 此 无训练 ” 非彼 “ 无训练 ”) 我们追求 的是一种 隐藏 。
堂教学 “ 像雾像雨又像风”, 出是什么 了训练 意图 的 “ 练 ” 是一种 “ 看不 训 , 随风潜入 夜 , 润物细 无声 ” 课, 是哪一教 时的课 , 教学活 动失去了认知 的 “ 练”, 训 是一种在 整体语境 与课境 中的 “ 机训练 ”, 有 反 的支撑 , 了明确 的 目 。 失去 标 我们说 , 新课程 背景下的语 文课 , 虽不
的“ 四有”公民。
文教育 的悲哀 。语文就是语 文 , 有其 自 身
的教学规律 , 小学语 文教学理应让 学生掌 握扎实 的语文 基础知识 , 习得基本 的语文 技能 , 懂得语言运用规律 。 因此 , 我觉得新 课程改革 下的课堂教
文) ( 献)
【 邱惠君. 1 l J 生命教育的一环——良心的培养之研究. 厶北: 国
【 5 】冯维, 小学心理 学. 重庆 : 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03 20 .
[]中共上海 市科技教 育工作委 员会 , 6 上海 市教 育委 员会. 上
观念上 的偏差 , 不少教师在教学 预设时把 目标设置得过 高 、 过多 、 过虚 , 尤其是第一 目 标设置 不明 , 导致实施过程 中课 前预设 的教 学 目 或被 冲淡 、 标 或被 虚化 、 或遭失
形式
因此
教师 因此变 得睿智 生命 的情怀 , 让生命活 出意义 。. 4 生活实践 。 在实践 中 “ 思问辨 变得兴奋而充 满活力 , 而饱含激情 。但是 , 我们在尽情 收获累累 行 ” 将 “ 教育”、 人伦教育”、 生态 教育” , 生命 “ “ 融合于生活 硕果 的同时 , 到 了不该有 的苦涩 。过 亦尝 中, 促进学生 “ 四有 ”( 理想 、 有 有道德 、 有文化 、 有纪律 ) 观念 去在三 四年级 才出现 的一些错 别字 , 现在 的树立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已提前到一二 年级 , 学生 的分析 、 且 概括 、 总之 , 生命教育这一系统应立足 于人的四性 , 通过对学生 知情意行 四种身心活动的引导 ,遵循学 生:心发展规律并在 身
语 文课 改 仍要 扎 实
然, 体会人与 自 的息息相关 , 然 进一步尊重地球母亲 ,关怀 自
然, 惜福爱物 , 重视环保 , 力行节俭 。, 2 人伦教 育。 主要学 习 “ 人 ◆ 与社会” 的课 题 , 透过古今 人文经典 的学习 ,
朱 瑛
维普资讯
《 教学与管理》
生哲学课程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对性、 暴力、 吸毒、 犯罪、 人身 安全的正确观念和态度。认识生命发展全程, 培养对爱情、 婚
姻、 家庭 的义 务和责任意识 , 正确对待人生 中的各种挫折 , 认
20 年 1 l 06 月 5日
立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 , 0. 6 2 2 —. 0 4 【 2 秀英. 】柳 先秦道 家老庄 生命 思想研 究. : 高雄 国立高雄 师范
大学 国文学系,0 319 27 20 . ,0 , 9 【】黄希庭, 学导论, : 民教 育出版社 ,9 1 3 心理 北京 人 19 .
地发
亲友孝悌 、 仁者爱人 、 感恩诚信的美德。 . 3 生命教 育。 主要学习 “ 人与 自己” 的课题 , 也学习生态 、 人伦教育的部分知识 。 认识 生、 、 、 的过程 , 立应有 的长远 目 与价值观 , 敬 老 病 死 建 标 学会 畏生命 、 爱生命 , 尊重 自 珍 培养 我生命 、 他人生命及其 他物种
对 的是机械 的、 效的训练。 无
以低年 级课 文教学为例 ,就要认认 真真地完成识字 、 写
能像传统课堂那样 只抓 “ 双基”, 但也绝不 字 、 读书任务 。要把识 字这一重点学习任务渗透 在整个学习 能走 向另一个极 端 , 虚化或 放弃 “ 双基 ” 过程 中, 。 要引导学生把字音读准 、 正。写字指导 , 读 则采用集 “ 双基” 毕竟是学生学 习的重要 环节与基 中与分 散相结合 的原则 , 写字多 一点 的课 文 , 对 就把指 导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