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专题提升练11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十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⑴.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冬季风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C.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多发⑵.防治荒漠化的重点应放在(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D.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⑶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⑤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⑴.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 )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B.随雨水形成可溶性养分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⑵.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 )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

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花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知下图)。

2020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篇 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篇  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11.关于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增加,后减少 B.先减少,后增加
C.逐渐减少
D.逐渐增加
答案 D
解析 湿地位于内流区,随着河水的流入,盐分逐渐聚集,故 D 项正 确。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二、综合题(共 56 分) 12.(2019·河南安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 200 米以下, 80%的国土被世界第四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 油、天然气、硫磺等矿产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 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 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 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分布图。
6.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 ) A.稳定沙丘 B.减弱蒸发 C.提供有机质 D.滋生微生物 答案 A
解析 在山区、沙漠地区,植物根须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减少土壤表 面层的沙化及流失,植物根系首要作用为稳定沙丘,A 项正确。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第(1)题,森林植被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温度和湿度两个方面分 析;对土壤的影响应从对土壤表层和土壤较深层的对比来说明。第(2)题,20 世纪 60 年代华北平原广泛引种速生杨树的原因主要结合杨树生长习性从经 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第(3)题,春季我国南方地区杨絮污染较轻的 主要原因应从树种数量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杨絮空气污染问 题应从更换树种、选择性栽种、生物改良、增加洒水等方面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回答1~2题。

图1图21.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 )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B 解析:草方格沙障主要是防治荒漠化;其费工多,成本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强 B.温差大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答案:D 解析:图示位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是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因而决定甲处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下面图1为广东南澳岛轮廓图,该岛西临汕头,北面为台湾海峡,面积128.35平方千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橘子种植和渔业为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16.8%,是典型的水源性缺水地区,图2为该岛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图23.该岛渔民在图1中的P、Q处修建围栏,发展渔业,其自然原因有( )①海湾风浪较小②滩涂面积广③海水清澈无污染④寒暖流交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P、Q位于海湾内,风浪小,滩涂广阔,利于围栏养殖,该区域无寒暖流交汇,封闭的海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差,易被污染,故③④均错。

A项正确。

4.该岛年降水量在1 300 mm以上,一年中却有9个月严重缺水,据图2分析其可能的气候原因是(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③岛屿面积小,不易蓄水④冬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 解析:注意题目条件是据图2分析缺水的气候原因,②③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D项正确。

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如下图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 解析:砂田的砂砾层主要优势在于蓄水保墒,提高土温,提高昼夜温差,防止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减轻盐碱、病虫和杂草危害。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题卷:区域整治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题卷:区域整治

区域整治一、选择题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

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

科学家们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 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2017年5月18日,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首次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

如图为南海可燃冰分布图。

据此回答1~3题。

1.可燃冰储量丰富,一直以来却只躺在南海海底,发挥不了其价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A.开采价值不大B.我国石油丰富C.开采难度巨大D.利用难度巨大2.就目前来说,如果可燃冰被大规模开采利用,其意义是( )A.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B.彻底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C.我国将成为能源出口大国D.我国将完全依靠可燃冰发展经济3.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类型,该类型资源量在世界上占比超过90%,是我国主要的储集类型。

这说明( )A.可燃冰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B.可燃冰的形成过程是内力作用C.可燃冰的形成过程属于变质作用D.可燃冰的形成过程属于外力作用1.C2.A3.D [第1题,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开采难度巨大,这次试采,我国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理论重大突破和天然气水合物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第2题,可燃冰开采成功,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不会彻底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我国更不会成为能源出口大国。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可燃冰是在海相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谷坊坝是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

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谷坊坝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修建谷坊坝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4.B5.D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谷坊坝可阻挡水流,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①对;同时降低流速,减弱下蚀作用,减轻下游山洪危害,②错、③对;沟道出口地区泥沙沉积减少,土壤肥力降低,④错。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三 第2讲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三 第2讲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 综合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 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5-
(1)分析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思路。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我国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有:流域内地貌千姿百 态,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 域内水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26-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 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 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 高水质等。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 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 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 航运。
-28-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典例2(2016·全国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 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 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 域的地形。
-18-
核心知识 高考真题 迁移训练
1.目前限制我国大规模开发干热岩资源的主要因素是( C )
A.资源
B.政策
C.技术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附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新华社报道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回答1~2题。

1.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2.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1.B 2.D[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购物袋属于一次性塑料袋,丢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用玉米叶子加工、编织成的购物袋易分解,可减轻“白色污染”。

松嫩平原是我国玉米最主要的产区,吉林省是玉米的最大产地。

](二)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的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环流④湖水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1---3.C .A .B[第1题,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并把大部分的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很多,因此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第2题,温室气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第3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创新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2021·淮北模拟 )作为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甘肃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国的土地利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下表示意甘肃县域土地利用结构比重变化,其中未利用土地包括撂荒闲置农用地。

读表,完成1~2题。

以耕地以林地以牧草以未利用为主为主地为主地为主1997年38%16%27%19%2005年28%24%26%22%1.关于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合理的是()①经济开展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②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③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变化是一把双刃剑④多数县域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甘肃省对撂荒闲置农用地合理的管理措施有()①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撂荒闲置农用地②加强被征用土地的管理,防止由于土地征用而导致的耕地撂荒现象③对确实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将其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④加大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出现的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确实会引起土地利用的变化,但与人为因素相比,气候、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变化更稳定一些,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较小;经济开展水平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方向及效益,是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动力;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改造和治理,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但也会给土地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图中耕地和林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甘肃省退耕还林工作效果显著。

第2题,甘肃省水分条件较差,应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来实现撂荒地的充分利用;对征用的土地应催促征用单位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城镇建设用地或交通用地的扩大应考虑地块的实际区位,对区位条件不满足实际需求的无法耕种的贫瘠土地,应实施有补贴的生态退耕;甘肃省由于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出现了撂荒闲置农用地问题,可通过小型农用机械的使用缓解劳动力资源缺乏的状况。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第一篇 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卷) (通用版)

2020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第一篇 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卷) (通用版)

专题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1~3题。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峰。

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D解析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16.(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0资源开发与区域整治核心考点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10资源开发与区域整治核心考点练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核心考点练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蒙古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

甲地位于蒙古国中东部一平坦河谷,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

下图为甲地近地面一年中风沙流输沙量随高度的累积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甲地防控风沙流的关键高度是( )A.0~20厘米B.21~40厘米C.41~60厘米D.61厘米以上2.甲地防控风沙流的有效生态措施是大量种植( )A.灌木和乔木B.草本和灌木C.草本和乔木D.藤本和水生3.甲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但年输沙量很大,表明其( )A.气候极为干旱B.土壤表层含水量较大C.水土流失严重D.生长季与风季不一致(2023·山东临沂一模)十大孔兑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主要产沙支流,毛不拉孔兑是十大支流之一。

1989年7月21日,毛不拉孔兑的流域面降雨量(流域内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为86.93毫米,2012年7月27日,毛不拉孔兑的流域面降雨量为85.7毫米。

下面a、b两图分别为毛不拉孔兑两次降水形成的洪水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图。

读图,完成4~5题。

图a 毛不拉孔兑1989年7月21日洪水过程图b 毛不拉孔兑2012年7月27日洪水过程4.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 )A.图a所示流量陡涨陡落,含沙量小B.流量与降水量最大值同步C.与图a相比,图b所示流量与含沙量均减小D.含沙量变化滞后于流量5.两次洪水流量与含沙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②修建淤地坝③降水量减少④建设草方格沙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卤泊滩位于陕西省中部,属古咸水湖干涸后形成的低洼盆地。

在过去,该地以漫灌淋盐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治理,却因难以向外排盐始终未获成功。

21世纪初,该地在农田周围种植防风林,田块间挖设蓄水沟渠(旱季沟渠水可回补农田),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新增万亩(1亩=1/15公顷)高产耕地。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A.位于低洼盆地B.夏季蒸发旺盛C.灌溉水盐度高D.土壤含盐量高7.推断该地在蓄水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A.降低蓄水沟渠水位B.减少作物病虫害C.降低沟渠水体盐度D.提高生物多样性8.除治理盐碱化外,该地采用“工程—生物—农业”综合治理模式还有利于( )A.农业机械耕作B.减轻水土流失C.提高复种指数D.改善局地气候(2023·山东日照一模)某生态脆弱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专题提升练:11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标通用专题提升练:11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专题提升练11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升级练第26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答案:1.A 2.B解析:第1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科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出口;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第2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2018·海南卷,16~17)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第3~4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3.A 4.D解析:第3题,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选择题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C.工业以高耗能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骨干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3.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种植业为主B.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农业C.以水产养殖为主D.以副业为主解析: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第2题,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是全美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重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类型,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答案:1.D 2.B 3.B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B.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防洪、发电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C.田纳西河流域以提高河水的水质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D.田纳西河流域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答案:A流域的开发应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5~6题。

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水资源综合开发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6.田纳西河有利于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A.水位季节变化大B.地势平坦C.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D.经济发达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河流的梯级开发促进了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和养殖等部门的发展;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包括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十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十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十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区域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关图示判读甲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乙西北地区荒漠形成与气候关系图丙塔里木盆地古今绿洲分布图丁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图(1)图甲中显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广泛,其东部的草原地带是荒漠化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影响该区域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的外力作用是风蚀作用。

(2)图乙中显示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呈现出自东向西减少的分布特征,总体上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其靠近冬季风源地,一年中大风日数较多,故风力作用强劲。

(3)图丙中显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而其人口、城市及重要交通线主要沿绿洲分布。

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绿洲渐渐萎缩,直至消失。

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迁往河流上游,城市逐渐成为荒漠中的遗址。

(4)图丁中显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有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以及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而人口增长过快是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根源。

2.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相关图示的判读甲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乙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图(1)图甲中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所在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

从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看,在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地区土壤侵蚀强度较大,这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

(2)图乙中显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的核心是从合理利用土地入手,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沟谷中通过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沟坡的缓坡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陡坡处封坡育林育草进行护坡,沟顶进行防护林网建设。

3.某某省煤炭综合利用图的判读(1)能源的综合利用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某煤炭综合利用已形成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某某省向省外输出的产品,除电力外,还有煤气、液化气、焦炭、钢材、铝制品、化工产品、水泥等。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答案专题: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一)铝土矿是几内亚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铝土矿中可提炼出氧化铝,氧化铝可直接通过电解法冶炼金属铝。

读几内亚所在区域图和科纳克里气候资源统计图,回答1--2题。

1、若几内亚想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的稳定生产,应该( )A.大力建设水电站B.配套建设火电站C.加强交通建设D.大力开发铝土矿2、大力发展铝土矿深加工,对几内亚国内的积极影响是( )A.减少了铝土矿出口的收入B.使生态破坏和污染更加严重中/华-资*源%库C.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收入D.使氧化铝国际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大【参考答案】1---2、B.C解析:第1题,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需要大量的电能,该地区河流落差大,有建设水电站的条件,但降水集中在夏季,导致水电供应有季节变化,所以要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的稳定生产,应该配套建设火电站;而加强交通建设和大力开发铝土矿对保持电解法冶炼金属铝工厂一年内稳定生产没有太大影响。

第2题,大力发展铝土矿深加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铝土矿深加工产品出口量,从而扩大就业和增加外汇收入;使生态破坏和污染更加严重是消极影响;D项描述的内容不是对几内亚国内的影响。

(二)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

读大庆市地图,回答1--3题。

1.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3.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1.C 2.A 3.A第1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升练11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能力升级练第26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

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相关资料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B.扩大稀土产能,增加出口量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2.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D.对废矿区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答案:1.A 2.B解析:第1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科技;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出口;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

第2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唯一出路。

(2018·海南卷,16~17)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第3~4题。

3.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答案:3.A 4.D解析:第3题,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泥沙不断沉积,此时水库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故D项正确。

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偏小,对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不是最佳,排除B项。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两项。

读乌裕尔河流域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北安市位于乌裕尔河流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45.7%,其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方面的原因是()①降水集中在夏季并且多暴雨②季节性冻土分布广③春季多大风天气④夏季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A.调蓄湖泊水库水量B.增加湿地生态用水C.满足农业灌溉需水D.治理土地的盐碱化答案:5.A 6.B解析:第5题,北安市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且多暴雨;纬度高,季节性冻土广布,季节性冻土冻融使土壤更松散,下面未化的冻层像隔水板阻止融雪水下渗,雪水沿坡面下流,使坡面产生大量细沟,侵蚀表层土壤;春季大风,风吹土动,土随风走,尘土飞扬甚至飞沙走石,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光照强、温差大不能导致水土流失。

第6题,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2019·江西南昌三模)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

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完成第7~9题。

7.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A.加拿大B.印度尼西亚C.冰岛D.尼日利亚8.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9.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以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

主要原因是()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C.有利于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答案:7.B8.B9.C解析:第7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上石油资源丰富,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为其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冰岛和尼日利亚岛屿较少,使用范围较小,B项正确。

第8题,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量小,A项错误;海上移动“充电宝”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B项正确;实现该技术的国家非常少,说明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C项错误;核能开发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D项错误。

第9题,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极端寒冷,核电站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难以正常运作,建在地下是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C项正确;建在地下成本更高,A项错误;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并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海冰对船舶的影响越来越小,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甲、乙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施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丙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甲、乙两地都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①正确;土壤贫瘠、施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②错;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正确;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④错。

第11题,丙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二、综合题(共56分)12.(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2015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注:1亩约为666.7平方米)。

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

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10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3)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览,需要注意些什么?(提示: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说明)。

(10分)(4)对于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8分) 答案:(1)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

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

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

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3)保护生态: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的景观等。

人身安全: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

(4)赞同。

①工程将抬高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浮游生物、水草等候鸟的食物增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有利于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③可以改善湖区航运条件。

④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或不赞同。

①建坝抬高鄱阳湖枯水期水位,候鸟栖息面积缩小,影响候鸟的安全越冬。

②建坝会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

③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

解析:第(1)题,关键是抓住三条思路:一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二是从湖泊水的收支综合分析,三是分析泥沙淤积对湖泊面积的影响。

第(2)题,首先要说明整体性的基本原理,然后从水文、气候、生物、灾害的角度逐一分析。

第(3)题,关键是抓住以下角度:一是避免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不利影响,二是从水文(溺水)、气象(炎热、暴雨)、生物(蚊虫)等方面分析旅游安全方面的问题。

第(4)题,若赞同,需抓住生态和人文两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若不赞同,需要分析对湖泊及其周边的不利影响及对湖泊下游河流的影响。

13.(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油砂是一种被高黏度沥青包裹的砂矿,其所含原油黏度较高,属重油,被环保人士称为“脏油”。

油砂开采成本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但当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80美元以上时,其开采和使用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拥有全球85%的油砂资源,其绝大部分能源一直面向美国出口。

材料二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油砂资源分布与石油运输路线示意图。

(1)分析阿尔伯特省油砂开采的不利条件。

(10分)(2)分析加拿大油砂开采对美国能源市场及能源工业的影响。

(10分)答案:(1)开采成本和风险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广布,开采困难;劳动力短缺;远离市场,输送成本高。

(2)提高加拿大作为美国能源供应国的地位,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了美国的能源供应。

降低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等生产成本,带动美国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

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油砂开采成本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信息,以及图中阿尔伯特省的位置信息。

由位置可知其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不利于开采;同时因冬季寒冷而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