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笑
从婴宁之笑看她的成长
从婴宁之笑看她的成长余载墘[摘要]蒲松龄笔下的婴宁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尤其是她那摇曳多姿的笑,更令人久久不能忘。
本文从婴宁的笑出发,用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婴宁这一形象——看这位奇女子的成长。
关键字:笑成长单纯与成熟《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自然纯真的奇女子。
她的这种特殊性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足爱花,一个是爱笑。
这里暂不说她的爱花,只讲她的笑。
婴宁是笑得最烂漫、最恣肆、最优美的女子。
《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
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笑得天真烂漫,光彩照人。
这样女性的笑,在当时社会是很难得的,礼教对女人有一点基本要求:笑不露齿,语不高声。
而婴宁却笑的洒脱、自由、真实。
而婴宁由笑到不笑再到哭,有些人认为是封建礼法扼杀了她的天性;我却宁愿相信,这只是她的成长所经历的过程,她的纯真还在。
从少女时代到开始恋爱到为人妻为人母,婴宁的笑的不同表现,让人看到她的成长,一个女子从单纯走向成熟。
一少女时代的婴宁,她的笑是坦荡的、是天真无邪的,纯净得毫无杂质,宛若婴儿的笑。
初见王子服时,婴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离去时“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这是何等的天真!之后又是“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等鬼母唤她出来见王子服时,更是“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媪嗔目”而“忍笑而立”、王子服询问后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多么无邪的女子,想笑就笑,无拘无束。
可以看出少女时代的婴宁,单纯的像一张白纸。
此时她还不懂情爱。
在后花园,婴宁在树上看到王子服,“狂笑欲堕”、“且下且笑,不能自止”直至“失手而堕,笑乃止”,子服扶她,她“笑又作,倚树不能行”。
即便在后花园单独面对一陌生男子,婴宁仍笑得放肆,毫无男女之防。
“我不惯与生人睡”、大哥欲我共寝”两句,更说尽她在男女情感上的稚嫩。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婴宁》观后感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
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
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婴宁是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
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
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婴宁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
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
恶作剧的描写表现了婴宁“笑里藏刀”的一面,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
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
但是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婴宁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由是竟不复笑”。
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
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
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的婴宁已不复存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封建礼法竟迫使了一个人天性的改变,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
正以笑为全人——试析《聊斋志异
题目正以笑为全人——试析《聊斋志异•婴宁》自然真实的人格维度姓名与学号王君仪 3140105233 指导教师楼含松老师年级与专业竺院人文社科实验班1403正以笑为全人——试析《聊斋志异·婴宁》自然真实的人格维度摘要《聊斋志异·婴宁》塑造了爱笑成痴、爱花为癖的天真烂漫的婴宁形象。
蒲松龄对这一角色的强烈感性倾向通过字里行间与文末的评论性话语表现出来,表达了他的审美价值观、对“痴狂”人的欣赏、对婴宁本性消弭的哀痛。
《婴宁》一文揭示出明清之际的思想气候:文人对真性真情的赞许以及个人和集体冲突的悲剧性体悟。
关键词婴宁聊斋志异自然真实痴人《婴宁》一文洋洋洒洒四千余字,除却构建了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更是成功塑造了婴宁这一“聊斋第一女性形象”。
通过文本的字里行间与异史氏曰中,不难看出蒲松龄对婴宁形象的真心赞许爱慕。
婴宁爱笑成痴,爱花为癖,拥有从山川野马间带来的真实自然之气。
自然者,自身本然也。
婴宁的真性情透露出作者蒲氏的志趣与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蒲松龄的审美理想、生命意识、以及关于人类的真实本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丧失的悲剧体悟。
《婴宁》一文超越了单纯的以爱情为主旨的小说的范畴,从婴宁“但少教训”到融入王生家庭的世俗生活的这一过程表达了蒲氏对人为之“伪”的拷问,和对真实之维的向往追求。
一.婴宁真实人格的文本解读1.人物性格的来龙去脉婴宁由狐妖与人所生,自幼交与鬼母哺育教养。
她生长在距离寻常乡里尚有三十余里的南山上,少与人类社会亲近接触。
婴宁的居所“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更重要的是处所“门前皆丝柳”、“桃杏尤繁”1。
她是自然喂养的女儿,侣花草而友麋鹿,仿佛《边城》中“在风日里长养着”2的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对自然、对代表鲜活生命力的花怀有浓厚的敬慕与喜爱,更是“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另一方面,鬼母自言“少教训”,可能是她虽身为慈母希望孩子“小学诗礼”,但终究不是世俗中人,也不忍太过苛责于女儿。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笑如风铃的婴宁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笑如风铃的婴宁婴宁,嘤咛也。
也就是纯净如风铃的笑声。
《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婴宁堪称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会笑,笑得最美的女性形象。
花好月圆,谁来伴穷困潦倒的书生?做一个桃花般的春梦如何?狐鬼花妖如梦境,几分温存,几分缠绵,满足在一个朦朦胧胧的梦幻中,醒来有了一种精神的慰藉。
读过《聊斋志异》的人,大都对婴宁印象极深。
未见其人,先听笑声。
那个看似憨憨的、傻傻的笑痴,实则是大智若愚之辈,憨气里透着慧根。
笑是一种迷人的语言,就如一剂麻醉药,让人神魂颠倒。
迷死人不偿命,正如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
婴宁的笑勾走了几人的魂魄,那只有崇拜者心知肚明。
婴宁一出场就笑靥如花,如风铃一般让人心悦诚服。
笑声清脆、欢快。
她轻轻地把手中的梅花抛地。
梅花落地,一世的情缘升起。
王子服的白天黑夜都是一片笑声,满脑子的婴宁,翻滚在心头,不能释怀。
一次偶遇,让这个七尺男儿,茶饭不思,思念着了魔一般的疯长。
相思比梦长的日子,实在是难捱,一场相思病悄然而至。
试想婴宁的笑声若没有倾国倾城的威力,怎能穿透王子服的五脏六腑。
那个年代,只要家庭好一点,想娶几房太太,真是不费吹灰之力。
婴宁灿若朝霞的笑一直深映在他的心间,这王子服发誓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非婴宁不娶。
这就是一见钟情的魅力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一对好姻缘在彼此的欣赏中拉开了帷幕。
深山出俊鸟,青山翠竹,悬泉飞瀑,鸟语花香,烟雨迷蒙的山野荒郊生活,孕育了婴宁不识人间烟火的纯洁心灵。
尘世的功名利禄,人世的勾心斗角,她是闻所未闻。
她是自然的、干净的一狐仙,她的心灵如深涧的泉水般纯净,她的笑声如山间的云雀样无忧无虑。
婴宁的迷人在于她的完美。
外表如花,内表纯美。
《聊斋志异》里的婴宁怎一个笑字了得!她曾"笑容可掬"、"含笑捻花"、"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孜孜憨笑" 、"浓笑不顾",书中字里行间有笑声流动,笑声就如一串风铃,走到哪里,都要摇出一串清脆悦耳的响声,回荡在人的耳边,久久缠绵到梦里,甜在人的心里。
聊斋志异——论婴宁的笑
亦花亦狐笑人生——《婴宁》浅析《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里面有很多故事是以狐狸精为女主角的。
在作者的笔下“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鲁迅全集》第九卷),可见作者对狐狸精自有偏爱。
众多色彩缤纷、仪态万千的艺术形象, 显示出其作品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其中《婴宁》一篇中的笑女婴宁便是一个十分可爱的狐女。
婴宁是一个狐狸精与人所生的狐女,她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爱笑。
为了使婴宁形象鲜明感人,作者抓住了婴宁爱笑的典型特征进行反复的描写,从而塑造出了一个仪态万千,性格复杂的典型狐女形象。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段名言, 大意是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 出了嫁的女儿就变成了死珠,再老些竟成了鱼眼睛, 连珠子都算不上了。
这段名言可与另两段名言结合着理解。
其一: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 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 我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其二:“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儿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贾宝玉对女儿推崇备至, 然其珍爱的女儿多是未嫁之女, “无价之宝珠”应是贾府中那些未嫁的姑娘和丫头们, “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李纨应属于“死珠”之列,而“鱼眼睛”当指那些骂骂咧咧的老婆子们。
宝玉的这段话道出的不仅是女性容颜不断衰老的自然历程, 更是女性纯洁之性灵一步步丧失的可悲过程。
《聊斋志异·婴宁》篇中的婴宁从初始的“笑容可掬”到终尾“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的逆转故事, 正是婴宁的纯洁性情不断遭世俗侵袭的渐进过程。
婴宁可说是“美”的代言和化身。
这种美首先体现在其惊鸿照影的外表之美先看看她的出场,书中写道“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这里作者不仅借梅花来衬托出婴宁的外在美,而且更巧妙地是作者借她的笑声来展现婴宁的内在美。
一个清纯可爱的少女婴宁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其次体现在其居住环境之美: “乱山合沓,空翠爽肌, 寂无人行” , “门前皆丝柳 , 墙内桃杏犹繁 , 间以修竹”,“门内白石砌路, 夹道红花片片坠街上; 曲折而西, 又启一关, 豆蓬花架满庭中。
聊斋志异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婴宁》一文中,描写婴宁的形象十分生动,也隐隐吐露着作者的心意。
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与王子服正是初见时的婴宁是这样的: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似乎这样频频的笑在众人眼中是痴,可她真的痴傻吗?如若她真的痴傻作者也不会如此偏好她了吧。
不似小倩的鬼魅,如一颗明珠般存于世间,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
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
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
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
大学语文中《婴宁》人物性格解说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有失准确,因而衍生出一些看似深刻,实则幼稚的、矛盾的、别扭的观点来,很值得商榷。
和很多古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一样,婴宁美丽聪明,不同的是她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笑。
婴宁的笑在作品中出现有近三十次,有含笑、微笑、嗤笑、浓笑、大笑、隐笑、忍笑’、纵笑、憨笑等等,各种情态,不一而足。
这些笑,绝大多数出自本心,出自天性,是感情的自然流露,绝非忸怩作态,也丝毫不受人情世故和封建礼数的束缚。
读者明显地感受到她的率真、纯洁、本色天然。
蒲松龄通过这一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的塑造,寄托了自己的人性理想和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冯国晨(仰恩大学中文系)《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
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婴宁》讲述的是一个人狐爱情故事。
一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在元宵节游玩时见到一个美貌爱笑的女子,自此不思寝食。
表哥的一句戏言让王生遍处寻访,误打误撞竟寻到了这位名叫婴宁的女孩子,于是带她回家。
王母对婴宁的身份十分怀疑,但几次试探未见异处,因而同意了她与儿子的婚事。
婴宁爱笑爱花,过门后为王家增添许多生气,家人邻人都很喜欢她。
几年后,婴宁告诉了王生自己为狐母所生,鬼母所养的实情,王生并不害怕,甚至还帮助实现狐母遗愿与婴父合葬,按日祭拜。
婴宁很是感激,二人生儿育女,携手白头。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婴宁是自然之子,她不染世尘、纯真灵秀,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在举世皆浊中散发出高沽与雅致,饱含着生命的力与美,展现着人的自然和自然的人。
在她的身上看不出任何封建礼俗的烙印,也绝无人为的矫情。
她从空翠爽肌的山林走来,带着花靥,带着肆意的笑,带着人性的真与美。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婴宁的笑是她最突出的典型性所在,也可以说是她最闪光的地方。
她的笑是贯穿整部作品,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在她与王子服初遇时“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当王生找上门,两人再遇时“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两人在园中相遇,婴宁在树上“见生来,狂笑欲堕”,最终随王生到了他家,“但闻室中皆婴宁笑声”,“女犹浓笑不顾”虽然笑的不合礼教,但却“笑处嫣然,狂而不抚其媚”,文中为了表达她的狡黠之处,刻意描写了婴宁因笑声吸引西人子最终将其惩治的故事,这些都让婴宁的笑深入人心。
而后婴宁由笑转为不笑,可以说是作者的精心之处,一个不谙世事“似全无心肝者”的狐女在进入世间后,却被迫放弃了笑声。
浅析婴宁形象
谈《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形象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这一笑,笑出了书生的情思,笑出了少女的纯真。
然而这才是婴宁给予读者许多笑中的一个笑的序幕,殊不知,婴宁奇特的笑便是她独特性格的美好而纯真的展示。
再次出场时,“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等鬼母唤婴宁出来会见王子服时,更是“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鬼母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在后园中,婴宁在树上看见王子服,“狂笑欲堕”,直到“失手而堕,笑乃止”,王子服“扶之,阴其腕”,婴宁于是再次大笑,“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后来婴宁随王子服回家,“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及至王母室,婴宁“犹浓笑不顾”,最后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仰”,致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下去。
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
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好一个狐女!好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早已被打入了另册,社会只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妇女一举一动都被封建纲常礼教所束缚。
而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进了所钟爱的情人家,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条框框全都打破了。
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婴宁都只是虚设,她是“笑的化身”,是“不知愁的别名是“笑的天使”。
蒲松龄将婴宁千姿百态的笑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奇,让读者跟着一起笑。
她的笑声无论在任何一种场合都是那么的无拘无束,感染着周围的一切,洗涤着周围的一切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笑得最烂漫、最恣肆、最优美一个。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间教化 , 只有 山月松 风 , 没有尔 虞 我诈 , 只有绿树 红花 , 过 着无拘 无 束、 无忧无虑 的生 活。在这个远离
尘 嚣 的世 界 中 ,形 成 了 婴 宁 盎 然
无 不迎 也 , 吾 不毁 也 , 无 不成 也 , 其 名为撄 宁 ”。所谓 “ 撄宁” , 就是 心神宁静 , 外 界一切 事物 , 人 世 间
代少女不 能笑 、 不敢 笑 、 不愿 笑乃 至 不 会 笑 的一 切 条 条 框 框 打 破
了, 那 时 女人 只 能 够 笑 不 露 齿 , 笑 不 出声 , 要 言词 庄重 , 举 止 消停 , 否则就 有悖纲 常 , 有 失检 点 , 不 正 经, 而婴 宁在任何 场合都 可 以笑 ,
踏青 , 偶 遇王生 , 婴 宁一 出场便笑 容 可掬 ,王 生注 目着这位 容华绝 代 的 少 女 ,她 却 跟 婢 女 小 荣 戏 之 以赋 , “ 个 儿 郎 目灼 灼似 贼 ” 、 “ 笑 语 自去 ” ,身 后 撒 下 一 串 串 笑 声 。 人 物随笑 出场 ,显示 了她天真烂 漫、 诙谐真率 的性格 端倪 。第二次 露 面 是 王 生 来 到 西 南 山 中 的 时 候, 她 正 赏花 , 见 到墙 外 的王 生 , 便“ 含 笑而入 ” , 想笑 没有笑 出声 , 而是 把 “ 咯咯 ” 笑声 忍 在 了唇 边 、
极 为 新 颖 大 胆 ,故 事 情 节 极 为 简 单 少 曲 折 ,主 要 写 王 子 服 与 婴 宁 的 爱 情 故 事 , 突 出 了婴 宁 的 特 殊 性格 ,同时揭露 和鞭笞 了罪 恶的
赏析《聊斋志异》中的《婴宁》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朝蒲松龄编著的短篇文言 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 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 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 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 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 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 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 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 命论思想。在文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 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 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 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小说的整体建构特点
•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 价值。 • 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的经 过实际上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 狐女的过程。鬼母对婴宁的教导,加速了 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十分明显地彰 显 了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综述
• 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 爱,自由结合。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 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 进步意义。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 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 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她大胆 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 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 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 积极意义。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 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 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 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 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就把爱 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 义。
观《聊斋志异之婴宁》有感
观《聊斋志异之婴宁》有感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
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
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
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
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这段话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婴宁》。
婴宁,是蒲松龄作品中笑的最美的女子。
影视作品中,婴宁的出场正是伴着那银铃般欢快的笑声: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叶扁舟和着女子动人的笑声缓缓驶来,拈花一笑,引起一段尘缘。
而小船划过,留下一路波纹,那清脆的笑声则留在了有缘人的脑海中,久久无法忘却。
王子服,因这少有的一次出游邂逅了心中的女子,更是在几番波折后寻到了女子的住处。
深谷中一处意境深远的茅屋,女子肆意的放声欢笑。
屋后,婴宁调皮地在树上嬉戏,笑声飘散四周。
这个大胆的女子,在这只属于她的天地活的潇洒,自在。
随后的情节正如我们所预料,婴宁离开了这片自由的天地,嫁到了王家,也给尘世带去了她如泉水般叮铃的笑声。
婚后的日子,婴宁那欢快的笑声未曾间断。
每每遇到母亲忧愁生气的时候,婴宁来了一笑就好了。
奴婢有点小过错,害怕遭到打骂,就求她到母亲那里同母亲说话,有过的婢女去母亲那里自首总是会得到赦免。
而婴宁爱花都成了癖好,问遍了亲戚朋友,悄悄典当了金钗,去购买好的种子,过了几个月,台阶茅厕,无不种满了花。
婴宁那欢乐的笑声驱散了王府的沉闷,带去了缕缕清新。
庭院后有一架木香,本来就靠近西边邻居家里,婴宁总是攀登上去,摘花来插在头上玩耍。
而这行为在当时规矩森严的王府中是不被母亲待见的。
母亲不时遇见,总是呵斥她。
婴宁一直没改。
而就因为这行为,因为她那清脆的笑声,在为家里带来祸患后受到了母亲的严厉斥责。
而从这以后,那银铃般的笑声便再也没有出现了。
婴宁,这个随和,善良,洒脱的女子也终被封建礼教折断了翅膀。
其实,故事的开端便预示了这将不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那样天真,不谙世事,随性而活地女子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一个另类。
婴宁的笑
婴宁的笑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
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
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婴宁的笑已被归入了傻大妞的行为表现当中。
那么,婴宁到底傻不傻呢?实际上婴宁不傻。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却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
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
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
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
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
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
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
”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
”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妞,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
她说折一巨捆负送之,就是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
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
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想看看王子服窘迫难当的可爱样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
所以我们说,在婴宁极其憨直的外表下,实际掩藏的是一颗及其聪慧的心。
那么,婴宁为什么如此爱笑呢?这就要从婴宁生活的内外环境说起了。
[转载]《婴宁》赏析
[转载]《婴宁》赏析原⽂地址:《婴宁》赏析作者:⼩⼩堪称短篇⼩说之王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学宝库中的⼀颗明珠,⽽《婴宁》则是这颗明珠上的⼀束奇光。
⼩说描写了婴宁与王⼦服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婴宁从“孜孜憨笑”到“⽮不复笑”,最后“反笑为哭”的变化,成功地塑造了婴宁这个卓尔不群、光彩夺⽬的⼥性形象。
在这个特殊的⼥性形象中,贯注着作者对⼈⽣世态的深切感受,也寄寓着他美好的社会理想。
⼩说前半部分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婴宁从恋爱到成婚的过程中⼿不离花、⼝不离笑、天真憨痴的性格特征。
她诞⽣和成长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园还要美丽的⼭村⼩园中。
园外“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扬花穆径”。
她似乎是⼭⽔灵秀之⽓的结晶。
婴宁上元节郊游与王⼦邂逅,好遗花地上,笑语⾃去,王⼦服相思成疾,负⽓独住西南⼭中。
于是⼆⼈在⼭村重见,园中共话,偕归成婚。
随着情节的展开,婴这爱花爱笑,天真娇憨的特征由淡到浓,层层展⽰,步步加强。
这些情节中有⼆、三⼗处写婴宁的笑。
她见花笑,见⼈笑,坐也笑,站也笑,⾛也笑,笑来笑去,笑进笑出,笑得痛快淋漓;她哈哈⼤笑,吃吃⽽笑,拈花带笑,倚树狂笑,掩⼝犹笑,莞尔微笑,纵声朗笑,孜孜憨笑,笑得千姿百态。
甚⾄举⾏婚礼时,她还是狂笑不已,以⾄拜不成天地,她仿佛是⼀个天⽣的笑神。
婴宁还爱花成癖。
她居室门前是细柳,墙内是桃杏,庭中红花夹道,窗外海棠探室,处处流着花⾹,缀着花朵。
她出门郊游“拈花带笑”,家中嬉耍“含笑拈花”。
嫁⼊王家后“私典⾦钗”,遍植佳花,仅⼏个⽉时间,就使王家“阶砌藩涵,⽆⾮花者。
”花是婴宁⽣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爱花的习性,渗透着⼀种⾃然美,也象征着婴宁的⼼灵美。
“⼈⾯桃花相映红”,天然之花,和她⼭花烂漫般的童真形象,相映成辉。
作者还刻画了婴宁性格中的另⼀侧⾯:天真痴憨,“似全⽆⼼肝”。
⿁母说她“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
”“年已⼗六,呆痴如婴⼉。
”⽽在作者眼中婴宁的呆痴正是⼼灵纯净的体现,也是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本意。
婴宁“隐于笑”的深层解读
婴宁“隐于笑”的深层解读2019-10-26【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学短篇⼩说的⾼峰,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丰满的光辉形象,婴宁就是其塑造的众多形象中⽐较突出的⼀个。
婴宁爱笑的性格在其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隐于笑”中的深层性格也得以充分体现。
本⽂通过笑中隐智、痴中带真、笑中含讽、笑中现善、笑中隐悲等五个⽅⾯予以深刻的分析,在笑得帷幕后,隐藏着⼀个聪明,勤劳,知礼,思虑缜密⽽⼜具有深沉的感情的婴宁,作者通过缜密的构思,塑造了⾎⾁饱满的婴宁形象,是中国短篇⼩说发展史上的“性格⼩说”的先驱。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婴宁形象;隐于笑《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学短篇⼩说的⾼峰,作者蒲松龄在⼴泛收集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塑造了许多性格丰满的光辉形象,婴宁就是其塑造的众多形象中⽐较突出的⼀个。
她⽣活在⼀个“乱⼭合沓,空翠爽肌”的⼩⼭村⾥,嗜花爱笑,天真⽆邪成为其性格特征的表现,但在其纯洁烂漫的表⾯背后⼜含有⽆限深情。
婴宁为狐母所⽣,⿁母所养育,从⼩⽣活在⼀个世外桃源式的⼭村中,不受世间教化和尘事繁俗的束缚,她崇尚⾃由,天真活泼,思想清明澄澈,爱花,爱笑,是健康的使者,是⽣机的象征,以⾄于作者都亲切的称之为“我婴宁”。
笑是表现其性格特征的主要⼿段之⼀,她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繁规的束缚,不守“⾏莫回头,语莫掀唇,出必掩⾯,窥必藏形” [1] (卷⼀)等闺门旧俗,⽽是尽情舒展其天性,以千姿百态的笑展⽰在吐着⾯前。
因⽽把握其性格特点的关键也就是作者所谓的“隐于笑”,婴宁作为《聊斋志异》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是情与智⾼度统⼀的⼥性形象。
明伦认为“此篇以笑字⽴胎,⽽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
”因此,在表现其主要性格特征的花与笑中,在其给⼈整⽇“孜孜憨笑,似全⽆⼼肝者”的表⾯印象下,作者却强调“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即笑中隐藏其性格特点。
作者对婴宁爱笑,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婴宁⼈未到笑声先闻,在相见过程中,她时⽽“嗤笑不已”,时⽽“笑不可遏”,受到母亲斥责后“忍笑⽽⽴”,但转瞬“复笑不可仰俯”,这⼀系列关于笑的描写,声态并作,使婴宁爱笑的性格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现,⽽“隐于笑”中的深层性格也得以充分体现。
透过咤咤叱叱的笑声——《聊斋·婴宁》赏析
作者: 王林书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42-45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婴宁》是《聊斋》中一颗明珠.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这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环境.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中.国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她真有点象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
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本中的语句举例
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课本中的语句举例
婴宁的性格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爱笑:蒲松龄对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
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
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
例如:媪日:“唤宁姑来。
“婢应去。
啟,闻户外隐有笑声。
媪又唤日:“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笑不已。
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媪嗔目日:有客在,咤咤叱叱,影象何堪?”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日;“此王郎,汝姨子。
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
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
言之。
复笑,不可仰视。
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
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大笑,顾婢日:“视碧桃开末?"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2、天真浪漫:这和婴宁自小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养成了这种性格。
3、勇敢: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婴宁典型事例
《婴宁》描写书生王子服痴心追求狐女婴宁的故事,而着重刻画婴宁娇憨动人的性格。
婴宁以其笑,在《聊斋志异》中别具色泽,别开生面。
她笑得娇美:艳丽、天真、无邪。
她的笑,使小说中其他人物解颐忘忧,有时却使他们狼狈尴尬。
但融涵在婴宁特征中的"笑",实际上成了婴宁生命的一部分。
婴宁的笑有时不顾封建礼俗,有时显得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不该笑而纵声,不当笑而前仰后合。
然而,作者笔下的婴宁始终让后世的读者得到一种销魂蚀骨的美感,这主要是因为婴宁笑出了天真纯洁善良无瑕的美,又笑出了无视封建礼教,一秉纯性纯情的美。
她的笑声融汇了对爱情的忠贞,对理想婚姻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 , 当像 婴宁 一样 真 实 , 能活 出真 我 的人 能有 几人 。 人应 然而
2愤恨 与反抗 的笑
1至真至美 的笑
笑 是 婴宁 的 美处 , 的 笑 , 她 不但 不损 其 美 , 反而 更添 了 她 的美 。 先 看 看 她 的 出场 , 中写 道 “ 女 郎 携婢 . 书 有 拈梅 花一 枝 , 华 绝代 , 容 笑容 可掬 。” 里作 者 不仅 借梅 花 来 衬托 出 婴 宁 的外在 美 , 且更 这 而 巧 妙 地是 作 者借 她 的 笑声 来展 现 婴 宁的 内在 美 。一 个 清纯 可 爱 的
“ 笑而立 ” 王子 服 问鬼 母 “ 子 年 几何 矣?” 宁又 “ 笑 , 可仰 忍 . 妹 婴 复 不
在 小说 《 宁 》 婴 中作 者 不仅 用大 量 的笔 墨从 侧面 塑 造了 一位 美 轮 美奂 , 人见 人 爱 的清纯 少 女 , 而且 在她 的 笑声 里也 充 满了 对虚 假 的. 不合 理 的社 会 的愤 恨与 反抗 。婴 宁 自从 几 乎与 世隔 绝 , 半真 半 幻 的环 境 , 世外 桃源 般 优美 的 自然 环境 走进 充 满虚 伪 、 狡诈 、 婪 、 贪
光女 孩 ” 一样 清 纯可人 。其 中《 宁》 婴 一篇 中的 笑女婴 宁便 是 一个 十
放 声 大笑 。 满室妇女 , 为之 粲然 ” 在此 处可 以说 塑造 了一 个精 灵般 。 的女 孩 , 爱笑 , 笑不 停 口 。 有爱 笑本性 的 婴宁 , 具 笑声 不仅 让她 变得 更 加可 爱 、 丽 , 且通 过 笑 获得 了王 母 、 美 而 少女 、 妇 、 婢 的 的接 邻 奴 纳和 喜 爱 。 笑声 由远 及进 , 有层次 地描 写 , 人 觉得如 闻 其声 、 这 极 使 如见 其人 。 整篇 小 说 中描 写婴 宁 笑 的地方 有 二十 九处 之 多 , 作 者笔 下 , 在 婴 宁 的 笑是 丰 富 多 彩 的 , 微 笑 , 有 有大 笑 , 有嗔 笑 , 含 情 脉 脉 的 有
少 女 婴宁 展现 在 了读 者 的面 前 。 接下来 , 痴情 的王 子服 为 了尽 早 见 到 婴 宁 , 等病 痊 愈 , 一 不 就
《 斋志 异 》 聊 是一 部孤 愤 之作 , 者一 直处 于 社会 的最 下层 , 作 对
当时社 会 的虚 政弊 端 , 官府 豪 绅 的贪暴 , 中小地 主 的处 境和 下层 人 民 的痛 苦 , 着深 入 的了解 和体 验 。 不平 则鸣 , 有 物 人更 甚之 。 同情 他 人民。 不满 现 状 , 又 自感 无 力 , 此便 常 常 把 希 望寄 托在 那些 有 却 因 着 奇特 法 力的狐 妖 女 鬼身 上 ,通过 他 们来 间接 地 表现 作 者对 黑暗 现 实 的反抗 。 中在 作 者最 喜爱 的狐女 婴 宁身 上 , 含蓄 地表达 出 其 就
笑 不顾 ”等 等 。这 一连 串 的笑 ,把 婴 宁的 满腹 真情 抒发 的 纵 阔汪 “ 洋 , 他 的 思想 纯 洁表 现 得 淋漓尽 致 。 哪里 有婴 宁, 将 哪里 就 荡 漾着 婴 宁的 笑声 ; 里有 笑 声 。 哪 哪里 就有 一 片未 经污 染的 纯真 欢 乐。笑 .
出 于真情 , 于纯 洁。 ( 源 ”薄子 涛《 斋艺 术谈 》 。 宁的笑 是至 真至 聊 )婴 美 的 , 的真 、 她 美是 自然 、 丽 、 清 纯洁 、 实 、 慧 、 康 , 真 聪 健 是鲜 活 生命 力 的 表现 , 的行 为更 是 自由不 羁 , 她 率性 而 真 , 的身 上丝 毫 没 有 她 那 些虚 伪 的繁 文缛节 和虚 情假 意 , 与 尘世 无染 。 其人 的本 性而 她 就
} 文
试析 《 斋志异》 聊 中婴宁的笑
李小 平
( 藏 大学 文学 院 , 藏 拉 萨 8 0 0 ) 西 西 5 0 0
摘要 : 蒲松 龄 笔 下 的狐 狸 精 , 多数是 美 丽和 善 良的 化 身 , 大 无
论 容 貌 、 商和 情 商都 超 过 了世 俗 女 子 、 至有 的 还像 现 在 的“ 智 甚 阳
了作 者对 黑 暗现 实 的愤恨 与 反抗 。
个 人 来 到吴 生杜 撰 的 “ 南 山 中” 西 去寻 找 婴宁 了 。第 二次 见 到 婴宁 时 是 “ 笑拈 花 而入 ”这 时 一 位 含 情 默默 的又 略 带 点 羞涩 的婴 宁 含 . 又 出现 在 了王 子服 的眼前 , 一“ 笑” 这 含 是多 么 的摄人 心魄 啊 ! 令王 子 服 更加 爱 恋 ; 母让 婴 宁与 王子 服 相见 , 是从 户 外传 来 隐 隐 的 鬼 先 笑 声 .嗤 嗤 笑 不 已 ”当 婴宁 入 户 见 到 王子 服 后 则 是 “ “ , 笑不 可 遏 ” ,
笑 。“ 笑容 可掬” “ 笑拈 花 而入 ” “ 、含 、 笑不 可遏 ” “爱 的狐狸 精 。本 文通过 对婴 宁笑 的分析 . 以看 到作 者在 她 的 可
身上 所寄 托 的 美好 理 想及 对 这种 美好 理 想的 追求 。 关 键 词 : 斋 志异 : 宁 ; 聊 婴 笑 中图分 类 号 : 6 1 0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3 2 12 1 )3 0 7- 2 1 7— 1 (0 20 - 13- l 0 《 斋 志异 》 我国 古 代 文 言短 篇 小 说 的顶 峰 之 作 , 面 有 很 聊 是 里 多故 事 是 以狐 狸 精 为女 主 角 的。在 作 者 的笔 下 “ 花妖 狐媚 . 多具 人 情 , 易可 亲 , 为异 类 。”《 迅 全集 》 和 忘 (鲁 第九 卷 )可 见作 者对 狐狸 , 精 自有 偏 爱 。其 中 《 宁》 篇 中 的笑女 婴 宁便 是 一个 十 分可 爱 的 婴 一 狐 女 。婴 宁是 一个 狐狸 精 与人所 生 的狐 女 , 最典 型 的特 征就 是 爱 她 笑 。 了使 婴 宁形 象鲜 明感 人 , 者 抓住 了 婴宁 爱笑 的典 型特 征进 为 作 行 反复 的描 写 , 而塑 造 出 了一 个仪 态 万干 , 格复 杂 的典 型 狐女 从 性 形 象 。接 下来 我们 就 来分 析 一下 婴宁 的 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