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体味文化(新)
政治:1.1.1《体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福娃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 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 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 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 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 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 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 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福娃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 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 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 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 更快、 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 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 世界的热情。 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 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 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 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政治 文化
(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经 济
文化建设的 (1)个人 (2)民族和国家 重要性? (3)目前国情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6、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 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 说明( ) 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 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A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申办2008年奥运会 ② 参加人大代表选举 ③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 ④ 买车购房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② ③ 8、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C.文化以物质为载体 D.文化素养是自然形成的
辨析点 (1)文化的转化性: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的两重性:具有阻碍和推动作用
1.1体味文化学案文档.doc
1.1体味文化学案文档体味文化(一)(学案)知识网络(二)(学案)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掌握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学案)学法指导1.(学案)学会观察体验的方法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影响。
我们对文化现象的感知正是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的形式以及其自身的特色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获得的。
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所了解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尝试看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文化现象,感受它们各自特有的文化色彩。
可按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也可按性质划分,如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
当然,也可以按照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特定对象作为标准来划分,如茶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影视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
2.(学案)学会比较的方法了解和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一步,就应该了解这个学科的实际内涵。
因此,同学们就应该在体会文化特色的同时,关注文化到底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自己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政治、经济现象和行为,通过与经济、政治现象的对比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化的内涵,这样也有助于加深对文化概念的记忆,有助于抓住文化的特点。
3.(学案)学会参与领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身处文化之中,所以对身边的文化现象司空见惯、视而不见,不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要领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作用,同学可以通过参与领悟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了解百姓的文化生活状态,感受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参与文化活动中体会人们是如何创造和发展着文化,同时又获得和享用着文化的。
1.1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案一、新课标要求知识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理解文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针对本课的主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会合作交流(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兴趣,树立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二、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辅助:多媒体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做成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收集有关文化活动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趣谈导入:(形式七嘴八舌)“聊”文化——请说说带有“文化”字样的词句如: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企业文化、宗教文化、课桌文化、校园文化、短信文化、网络文化。
想一想:“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体味文化”!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板书)讲授新课:第一目:文化“万花筒”——感受文化的魅力1、合作探究:(1)回忆历史:你所知道的我国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有哪些?(如唐诗宋词)(2)亲身体验:你的周围都有哪些文化现象?说说高一时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哪些,你参加的活动是什么。
(辩论赛、相声小品大赛、校园文化节、《苡米》、宣传栏)(3)你怎样欣赏文艺节目?你喜欢哪些文艺形式?有人说:文化就是艺术,你认为呢?(4)网络时代的你,能说出哪些网络用语?表达什么意思?(2010年第一个网络新词“敲诈政府罪”;啃椅族:在快餐厅内久坐,或买上一杯饮料就坐四五个小时的人;被就业:发帖者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1.1-体味文化
联系: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一、体味文化
2、文化是什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大众的
民族的科学的文化。
特点
三个面向 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表现形式
(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实质 ——社会精神力量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 ②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注意:文化的转化性:
文化的双重性:
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具有阻碍或推动作用
1、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广义的文化就是文明 B、《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狭 义的文化 C、《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 就是 文明 D、《文化生活》所讲的“文化”是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阅历不等于文化
“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在这个 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 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 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语言来规范表述它的意 义,这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着我们去寻找 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 ——美国学者· 罗威(A.L.Lowell)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 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 不知道——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 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一、体味文化
2、文化是什么
文化生活1.1同步课件体味文化 (新人教必修3)
*文化是什么
掌握文化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1)人类特有 人类实践的产物
(2)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实 践中培养出来的 P7 漫画 (3)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练习2:
• • • • • • •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3 4 5 6 7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乡镇企业 10)军队
• 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
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 参考结论:
•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 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 用.
辨别以下观点:
•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 2)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 的影响 • 3)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4)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和社 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框 体味文化
讨论:
• 1、从地点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 2、从时间上看,这几幅图片有 何特点?
云南沧源新时期时代太阳神巫祝岩画,画中 间手持弓箭的是太阳神,旁边头戴长羽冠饰、 手举弓箭的当为对着太阳祭祀舞蹈的巫祝。
课 室 文 化
芭蕾舞
杂技 合唱
变脸
巡逻兵飞行表演队
雅尔音乐会
个人成长的 催化剂
•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 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 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 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 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 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 精神力量.
1.1《体味文化》优秀课课件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 、在东塔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 、高明参加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C 、到桂阳电脑城买电脑 D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 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体
味 文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特征
精神现象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化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活动以物质为载体
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质)
转化性
文化对社会发 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
个人 国家
【课堂练习】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 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千年古树、千年古刹属于文化现象吗? “千年古树”不是文化。“千年古刹”是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自然”的东西不 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修养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因为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
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践
(1)人类的产社会特有的现象
物
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确立道德规范
《师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语义】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 题呢? 【注释】孰:谁。 惑:疑难问题。 【出处】(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课件(共28张PPT)
对个人和社会万花筒” 文化现象
文化特色
体味文化
二、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内涵及本质 文化的特点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影响的表现 不同性质文化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 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 果,与文明相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人们的教育程度。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 的“ 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 化 ”,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练一练:
答案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
(7)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探究一: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 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既有活动又 有产品
不是物质力 量
注意:区分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以及此处的文化概念
文化
“文化”与“文明”相同吗?
思考:
• 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对月亮有不 同的认识,为什么?
1.1体味文化_课件
3、这场节目分为哪两个篇章?
中国特色
4、你感觉这场节目的总体特色是什么?
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⑴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艺术、科学 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⑵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⑶文化特色: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理解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C
2、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 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 种现象 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 “ 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 ,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 ”, 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
3、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能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 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 响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促进作用 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2、文化是什么
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 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 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 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 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结论:(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提问:张家界的山是文化吗?将这些山开辟成旅 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什么区别? (相对于自然而言)
思想政治③必修1.1《体味文化》PPT课件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一、导入新课
钱钟书说过:“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 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 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 真正内涵,的确是一言难尽。本课就此提出问题, 来探究究竟什么是“文化”?
二、新课讲授
(一)文化“万花筒”
四、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 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 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 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 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 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谁 更 有 文 化
4.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 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 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 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 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 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 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 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 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 成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 活、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 得和享用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 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民都有机会欣赏 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课时作业19:1.1 体味文化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首次会晤②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开幕③2018年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④某中学师生共同欣赏了一场新年交响音乐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D解析②④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①属于政治现象,③属于经济现象,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点文化的内涵2.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针灸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②针灸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文化③针灸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针灸是一种“纯”精神活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D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针灸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③正确,④错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故排除①。
答案选D。
题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海昏侯墓出土了孔子的衣镜,考古专家在保护它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发现,上面刻绘了孔子和他一些弟子圣贤的图像,并且附有生平事迹的记述。
专家称,孔子衣镜的出土,对研究儒学历史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素材。
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③文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④文化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孔子衣镜的出土,对研究儒学历史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素材”,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没有体现文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且②③说法也不准确,故排除。
1.1【教学设计】《体味文化》(人教)
《体味文化》
蚌埠二中张开宏
《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1.知识与能力: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知道文化内涵,学会归纳文化的外延,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探究讨论以及使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主要采用启发讲授法、情景导析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启发讲授法、情景导析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多媒体、学生搜集整理身边文化现象
授课教师放映多媒体,出示几种文
化现象,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等
学生感受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
处不在
一、“看”文化
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
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对文化现
象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
观看多媒体图片,形成如下认识:
1.
通过“看”“讨
论”、“说”。
111体味文化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 1体味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二、学习过程(一)文化“万花筒”一描述文化现象探究活动一:(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二)文化是什么——文化概念的界定探究活动二:1、文化是什么?2、归纳文化的特点。
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学校有校园文化,社区有社区文化,到打开电脑,可以领略网络文化........... 这说明()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③文化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④所有社会现象都是文化现象。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
这说明()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第1页共4页3.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
这表现出文化()A. 一种精神力量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 •人类特有的现象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
回答4、6题。
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5. “文化” 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6.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1.1体味文化
1.1体味文化导入:很高兴再次见到大家,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学年,新学期新开始,在这里首先预祝各位在新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一一年我们学习了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这学期我们将进入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学习,全书一共4个单元,分别回答了“什么是文化”“如何创新文化”“如何认识中华文化”以及“如何选择文化”4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单元的学习,课本P4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第一框题----体味文化进行新课:我们首先先看第一目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我们这本教材叫做文化生活,顾名思义,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分别从时间和内容上来看1、文化与生活教师:从时间来看,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封建社会的“祭祀文化”、资本主义的“竞争文化”、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文化”等等,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文化无时不在教师:这是从时间上看来,从内容上来看文化与政治、经济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奥运会开幕式到超级女声,再到春节晚会,这都是文化,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文化无处不在①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教师:此外中国有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说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文化环境使得文化生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活动:大家思考下在凤阳有没有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例如:凤阳花鼓、凤阳风画、民间习俗等这就说明②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对本地区人们生活的反映。
(过度)通过第一个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我们还没有给它下一个定义,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目的学习二、文化是什么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文化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文化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例如我们说:凤阳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似,我们叫做广义文化,再比如我们说:张三是个有文化的人,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叫做狭义的文化1、含义:教师:我们在这里所学习的文化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而是社会主义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
3
③
》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文 化 生 活
·
4
感悟生活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文化现象?
5
文化“万花筒”
诗歌文化、戏剧文化、曲艺文化、音乐文 化、绘画文化、影视文化、体育文化、科技 文化、服饰文化…… 还有大量的特殊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 化、酒文化、茶文化、网络文化、山寨文化 、官场文化、草根文化等。 请任选其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谈谈你对它 的了解。
6
1.从时间角度看: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从空间角度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文 化
7
企 业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8
9
10
11
3、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 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 色彩。(多样性)
斗牛文化
好 莱 坞 .文化无时不在(时间) 2.文化无处不在(空间) 3.文化具有多样性(区域)
17
(2)从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角度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 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 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18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 文之”。即用文明教化人,教 化以使人继续传承文明。 ——于丹
19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 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一般没有阶级性, 但有民族性、区域性)
意识形态部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 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 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 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 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 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 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 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 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 来的零钱?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
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 文学、艺术等;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 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属 于精神范畴。
21
文化的作用
1
主 题
政治生活 根本利益的保障
文化生活 精神家园的耕耘
2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怎么看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
怎么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3
——文化是什么呢?能不能从刚才所谈 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呢?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 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 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二、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4
2、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内 容 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文化生活
“前所未有”: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1、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时俱进地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2、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 地位越来越突出。 “硬实力”和“软实力” 3、 经济生活 物质财富的创造
15
——龙应台
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
16
二、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自然风光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哪些?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