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3课时 学案 3
黄土高原学案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⒊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学习过程(一)第一课时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一黄土高原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读图8.1回答: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3、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4、请说出风成说证据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说出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二、严重的水土流失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图”回答: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因素: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读图8.6:回答:①三个实验中的植被差异状况;②烧杯内水量的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
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3、展示图8.8:“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图”⑴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⑵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二)第二课时1、读图8.5及80页第二段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2、读图8.11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回答: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气候特点3、读图8.11和8.12回答: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4、读图8.13回答: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2、读图8.9回答: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四、生态建设读85页文字及图8.15、8.16回答:1、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措施2、如何解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人多地少的问题?。
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导学案
(1)能够正确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相关资料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区别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学习重点:1.能够正确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区别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
学习难点: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一、自学指导时间为5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23-27页,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文明的摇篮】1.位置:东起A_____山、西至B_____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C_____。
2.范围:主要省区D陕西省,E______,G宁夏回族自治区、F甘肃省。
3. 黄土风情:__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_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的成因:_____说。
2.黄土地貌景观:_____、_____、峁、______。
二、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你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解决。
(2分钟)班级交流(3分钟)注意:1、前后同桌4人为一组。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互助探讨,也可邀请老师参与研讨,合作完成。
1.完成课本第25页活动题。
2.认真阅读第27页活动题。
四、能力提升,我来练一练1.“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泪先流,出家姑娘也回头”,这是对哪个地形区的描述()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A.窑洞B.四合院C.吊脚楼D.客家土楼读下图,完成2、3题。
3.关于图中阴影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B.西起祁连山,东到太行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C.该区域地跨的省区有晋、陕、宁、甘D.该区域的地貌类型有四种:塬、梁、峁、川。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 黄土高原的特点4.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5. 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及环境问题。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生态环境等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授知识点:2.1 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2 阐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2.3 介绍黄土高原的特点。
3. 分析环境问题:3.1 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环境问题。
3.2 讲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4. 讲解治理措施:4.1 介绍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政策。
4.2 分析治理措施的作用及其效果。
5. 小组讨论:5.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
5.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课程:6.1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特点、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6.2 强调黄土高原治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7. 布置作业:7.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收集有关黄土高原治理的案例,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土保持展览馆或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黄土高原治理工作的理解。
3. 开展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黄土高原》导学案
第21讲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第三课时黄土高原【导入学习】1.学习目标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交通、城市与主要工业区等人文地理特征。
2.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学会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运用综合思维,探究主要经济区的区位条件、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3.导入黄土高原区域地图、景观图【自主学习】1.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D__________(2)填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2、黄土高原的位置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土壤类型、生态问题;【合作学习】1.我国北方地区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4、分析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应用学习】1、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判断图示地貌类型与对应治理措施组合错误的是()A.甲平整地(塬顶地带)--种植优质牧草等B.乙缓坡地(塬顶与陡坡间的过渡带)--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C.丙陡坡地(山腰地带)--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D.丁坡脚地(山脚地带)--建挡土坝、护坡坝等2、如图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图,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019年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
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
据图文材料,完成3—4小题。
3、据采访组报道,黄土高原上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
2.掌握黄土高原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
3.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
2.黄土高原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
3.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内容:1.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a.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b.黄土高原的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
c.黄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a.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b.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c.黄土高原的河流和湖泊。
3.黄土高原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a.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和变化。
b.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和特点。
c.黄土高原的动物资源和保护情况。
4.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a.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问题及其影响。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影响。
c.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效。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口头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
2.示范法: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情况。
3.讨论法:开展讨论,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4.实验法:进行黄土土壤侵蚀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
五、教学资源:1.教材:黄土高原地理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和音响设备。
3.教学工具:地图、图片和实验设备。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黄土高原形成过程和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的掌握情况。
3.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黄土高原的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
2.开展黄土高原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展开研究项目,探索黄土高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价值。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以及生态环境;2.了解黄土高原的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3.了解黄土高原的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4.了解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2.黄土高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黄土高原的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4.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1.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地貌类型?黄土高原属于哪种地貌类型?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地貌类型,与黄土高原进行对比。
Step 2: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1. 展示地图,指导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介绍其地理位置和范围;2. 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如丘陵起伏、土壤贫瘠等。
Step 3:了解黄土高原的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1. 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资源特点;2.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参考教材等途径,了解黄土高原的资源利用现状。
Step 4:探究黄土高原的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1. 分组讨论黄土高原面临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2. 探究黄土高原的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Step 5:了解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1. 学生自主学习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资料;2. 分组进行讨论,总结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Step 6: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2. 提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帮助巩固知识。
四、教学拓展1. 设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走进黄土高原,深入感受其地貌特点和生态环境;2. 分析黄土高原的发展前景,促使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黄土高原资源。
五、课堂作业1. 组织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黄土高原的看法和保护意识;2. 设计作文题目:“如何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撰写。
黄土高原教案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相关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1 展示黄土高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
1.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黄土高原吗?谁来说说黄土高原在哪里?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
3. 课堂讨论3.1 提问: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到的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3. 防治措施学习3.1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3.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保护环境的决心。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1.1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吗?2. 课堂讨论2.1 提问: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3. 案例分析3.1 教师展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
4. 实践活动4.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黄土高原学案(八年级地理)
学习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5.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重点、难点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 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教具准备
地图挂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
第一课时
一、学前指导
1、(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 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 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合作探究)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四、精讲释疑知识归纳总结
一.文明的摇篮
(2)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地表破碎,,形成、、 、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2.成因: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 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主题:黄土高原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3.了解黄土高原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教学内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3.黄土的形成原因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2.生态系统退化问题3.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3.黄土高原的保护与治理措施1.植树造林与草地恢复措施2.水土保持措施3.生态畜牧与农业技术改进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并激发学生对这片土地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分步骤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黄土的形成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
3.讨论(20分钟)分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就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4.呈现(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交流,了解不同小组之间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黄土高原的保护与治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未来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6.讨论与反思(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进行讨论与反思。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呈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保护与治理措施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3.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与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启发。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是否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评估学生的表现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和学生的展示,评估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与认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介绍至少三种水土保持措施,并分析其效果;
-论述生态环境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提出自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建议。
3.设计一份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调查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旨在了解人和调查结果。
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围绕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展开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周边环境,设计水土保持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直观感受。
5.反思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使用地图、地形图等工具,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5.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理解,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幅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图,标注出主要的地貌类型和地理位置,并简要说明各类地貌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八年级下册学案教案一体化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王志伟 QQ:858887048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学案)2010.3【教学要求】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5.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自主预习】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南连,抵;跨越了、、、等省区。
2.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景观有、、。
3.科学家们认为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从、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地面、沟谷密度少、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
2.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覆盖率;黄土结构;多和垂直方向的 ,许多物质易溶于;夏季降水集中在月份,多暴雨;再加上人们、、等活动,使地表 ,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该矿产以储量最大。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1.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灾害。
2.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位于带,农作物耕作制度是 ,主要种植耐旱作物、等。
四、生态建设1.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 ,必须加强 ,改善。
2.黄土高原地区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与建、修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 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 ,过度放牧的地方放牧的牲畜数量。
3. 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黄土高原听课学案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圉。
2.运用地图了解黄丄髙原的地貌特征,通过对黄上髙原的成因分析,培养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和科学的态度。
3.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上高原水上流失的原因,结合生态建设图,掌握黄上髙原综合治理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难点】1、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结合图文资料,理解黄丄髙原水上流失的原因.掌握黄上髙原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学习过程】预习指导:在解决问题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并圈画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预习内容再次阅读教材,在阅读中深入思考,独立完成每个预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99-100页自然地理概况,结合教材图8-65,能描述黄丄高原的位宜与范囤,掌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位垃和范围:北起 ______ ,南至A _____ ,西抵乌鞘岭,东到B ______ 山脉。
2.自然环境。
(1)特征: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 。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黄土髙原水上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水上流失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任务二:阅读教材页内容,了解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生态治理措施:针对水丄流失的状况,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__________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 ______________: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_________ 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发展成就:黄土髙原的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开发:黄土髙原是全国重要的_________ 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煤炭基地和________ 煤炭与油气基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黄土高原,这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一地区。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对其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黄土高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学会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黄土高原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案例,分析其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讨论和探究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独特地貌,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让学生对这一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中图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风土人情的研究兴趣,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4. 黄土高原的防治措施5. 黄土高原地区风土人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2. 难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科学技术解释,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 开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述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分析其科学技术背景。
3. 分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范围、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治措施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和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黄土高原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
2.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黄土高原治理经验和成果。
3. 开展黄土高原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展示学生对黄土高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黄土高原相关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案例材料。
3. 黄土高原地区风土人情的研究资料和文学作品。
黄土高原学案及实验材料说明
第五节《黄土高原》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根据景观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3.依据实验探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探究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后果,了解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
【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
【教学过程】一、概况(读P89“黄土高原地形图”)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东起_______, 西到______, 北起______, 南至_____。
主要跨越的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黄土高原成因1.地貌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土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下列证据不支持黄土“风成说”的是()A.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 黄土颗粒自高原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C.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同D. 黄土象积雪那样较均匀地覆盖在各种地形上三、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应对措施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研究材料与成果】【第一组】研究内容: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应对措施研究材料:植被状况不同的两种土壤;一杯水,两个空烧杯;一块木头;课本P90“黄土高原植被”插图实验过程:植被条件越差,水土流失现象越______。
植被有___________作用。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_____,水土流失严重。
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研究内容:在相同条件下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应对措施研究材料:土壤;一杯水,两个空烧杯;一块木头;课本P90“延安降水量”插图实验过程:研究结论:降水强度越________,水土流失现象越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黄土高原(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课型:新授课时:一节备课:审核:
学习目标:1、通过资料,知道本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2、会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成就。
学习重难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生态建设的成就。
学习过程:
一、紧扣课本,基础预习
1、结合图8.9,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表现在:地形______ ,气候
________,不仅__________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有____灾,_____灾,泥石流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________,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______恢复。
随着人口增加,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3、看课本84页图8.11,8.12,完成:
(1)图8.12,估算延安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_____毫米。
(2)图8.11,延安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气候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陆的中部,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_大陆也有分布。
(4)根据延安的年内降水量可知,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______,同时也可以推知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_______。
4、要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想使________、________
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进行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这要做到: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结合8.15,完成:
(1)A_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2)为做好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适时点拨
1、通过学习,你能总结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吗?
2、辩论会,全班同学分为正方和反方。
正方辩题: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
反方辩题: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
三、课堂检测,升华提高
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表现在:地形______ ,气候________,不仅
__________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有____灾,_____灾,
泥石流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________,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______恢复。
随着人口增加,_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3、要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想使________、________
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进行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这要做到: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结合,治理
水土流失;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读图,完成
(1)估算延安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_____毫米
(2)延安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这种气候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大陆的中部,________大陆
和_________大陆也有分布。
(4)根据延安的年内降水量可知,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较______,同时也可以推知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_______。
四、学(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