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沟通与人际吸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词沟通:口语沟通、书面沟通
口语沟通:借助口头语言实现的沟通 交谈、讨论、开会、讲课 沟通充分、影响力大;易失误;易遗忘 书面沟通:借助书面文字材料实现的沟通 通知、广告、文件、报刊、杂志 准确、持久、高效;影响力低
2.非语词沟通
借助姿势、动作、表情、声音和空间距离等非语 词符号实现的沟通——“情绪语言” 动态:目光、表情动作、手势语言和身体运动 静态: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 以上两者统称身体语言 声音—副语言:重音、声调、哭、笑、停顿
二、个人特征
1.才能(研究表明,有才能的人如果犯一些“小
错误”,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
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 超出范围,才能造成的压力,使人逃避或拒绝 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 受喜爱的人
2.外貌吸引力“以貌取人”
人们更愿意与外貌漂亮的人交往
二、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意识、目的性
有意沟通:有一定目的的沟通。 谈话、打电话、讲课、写信、写文章、聊天 无意沟通:没有特定目的或无意识的沟通 事实上,出现在我们感觉范围中的任何一个人,
都会与我们存在某种信息交流。如骑车人之间的
互相比较,如行走中的人不会彼此冲撞。
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与组织的关系
(一)公众距离 (12~25英尺=3.66~7.62米)
(二)社交距离 (4~12英尺=1.22~ 3.66米)
(三)个人距离 (1.5 ~4英尺=0.46~ 1.22米)
(二)亲密距离 (0~18英寸=0~0.46米)
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熟悉“远亲不如近邻”;“三生不如一熟”。 人与人能够相互接触、彼此之间存在交往的可能 性,是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 人际关系的由浅人深,也正是从相互接触和初步 交往开始的。 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


三、姿势与装饰
人与人之间经常使用身姿来进行沟通 一些姿势是世界性的沟通语言 装饰的沟通作用是自然发生的——透露个人信息 服装:性别、年龄、职业、角色、性格、情绪 化妆、首饰、整容:审美情趣与性格 携带品 :自我说明的物体语言
四、人际距离
(美国霍尔 提出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四种人际距离)
(2)爱情的因素
依恋:卷入爱情的恋人在感到孤独时,会高度寻
求自己恋人的伴同和宽慰
关怀与奉献:恋人之间会彼此高度关怀对方的情
第一印象
光环Fra Baidu bibliotek应
外貌 “辐射效应” :人们对美貌的人作更为积极的评价,
但若滥用美貌,评判会更为苛刻。
3.个性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等
良好品质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个性品质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条件
三、相似与互补
1.相似
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
1、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 合” 2、兴趣、爱好等方面相似。 3、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 4、年龄、经验的相似。 “志同道
二、身体运动与接触
身体运动:易被觉察的一种身体语言(摆手⇒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推
⇒拒绝;双手外摊⇒无可奈何;双臂外展⇒阻拦;搔头或搔颈⇒困惑;
搓手或拽衣领⇒紧张;拍头⇒自责;耸肩⇒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
触摸是人际交往最有力的方式
表达某些情感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皮肤饥饿 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二、沟通的意义
沟通是智慧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必要前提 感觉剥夺实验;社交剥夺实验;早产儿研究 沟通是社会化的途径 相互作用、言语、社会信息
沟通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退休老人(独身)衰老状况研究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 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 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 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 “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 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 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 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 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 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 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 常。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心理实验证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并不是因为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温暖、柔软的接触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洛在1958-1961年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一实 验中,哈洛用两个代理妈妈来养育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一个代理妈妈是金属丝做成的。在它胸前 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类似真母猴的肤质软布做成的,但不安奶瓶。俗话说,“有奶便是娘”, 如果照个这解释,小猴子应该是经常爬到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的身上,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小猴 子对金属丝妈妈很冷淡,只是在肚子饿、需要吃奶的时候才到金属丝妈妈身上;对布妈妈却显示出 强烈的喜爱之情。平时总爱紧紧抱着它,尤其是受惊或不安的时候就会奔到布妈妈的身边,死死地 搂着它。如果在布妈妈身上安奶瓶,那么小猴子就几乎不再接触金属丝妈妈了。如果在小猴子下地 玩耍的时候,突然放入一个自动玩具,小猴子吓得马上逃到布妈妈的身上,但是不久后它就开始观 察,然后下地试探接触,最后玩弄起这个玩具来,但是,对于在只有一个金属丝妈妈的笼子里生长 起来的小猴子来讲,它会很长时间都极端恐惧地躲在一边,一直不去碰那个自动玩具。 这个实验说明,小猴子对妈妈的依恋并不是因为有奶吃,而在于有没有温暖、柔软的接触。哈洛在 另一个实验中还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代理妈妈养育的小猴子,即使得到很好的照顾,生病和死亡 率还是比由母猴哺育养大的普通小猴高,长大后在行为上都没有普通小猴表现正常,用金属丝妈妈 长期单独养育的小猴子长大后缺乏协调性,极端胆小和畏缩,攻击性强,对性的反应冷淡,用布妈 妈养育的小猴子虽然没有这么糟糕,但在情绪上也不成熟。 孩子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对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绪稳定的性格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项实验表明,孩子与母亲的身体接触对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绪稳定的性格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婴儿和母亲(或者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依恋关系,是儿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要。孩 子和母亲依恋关系的质量将会影响到他今后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 叫肌肤饥饿,是指那些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形成的一种潜在而又深刻地 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如果一 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能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心理的“皮肤饥饿”,他会对 自己所获得的爱得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都会起到很 大的积极作用
三、沟通的结构
1.信息源
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 对象、目的 选择沟通信息——接受者可以接受的信息形式
2.信息
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 语词沟通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
3.通道
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 主要是视听沟通
面对面沟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竞选
媒体
4.信息接受者
6.障碍
信息交流障碍 信息源、信息的明确性
信息加工偏差
沟通方式不当 缺乏共同的经验
7.背景
沟通发生的情境 沟通信息的情境意义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一、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通讯渠道 1.语词沟通 以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 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沟通
知识链接:皮肤饥饿
人有一种饥饿,天生存在而又鲜为人知,这种饥饿就是人对抚摸的要求,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皮肤饥饿”。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就会丧失欲望,导致生长迟 缓,智力低下,并会产生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同亲人紧密相连的安全感,因而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抵抗力较强, 智力发育也明显提前。相反,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 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 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可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年轻父母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以为这样就解放了自己的 双手,赢得了宝贵时间,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接触方式是打屁股,只要孩子有点 错或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 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也还有不少家庭,父母是常常抚摸和拥抱婴幼儿,但是等到孩子上初中以后,性别就会 压抑和限制这种本能的接触。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平时是得不到任何关心和爱抚的身 体接触。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女孩子喜欢倚偎着亲人撒娇。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皮肤触摸是一种直接的关怀方式,表达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慰藉,它能把自己的爱护和体贴,默默无闻地传递 给对方的身体、大脑和心理,它可以产生更多天真可爱的孩子,也能产生更多的好丈夫和好妻子。
2.互补 当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之
间的喜爱程度会增加。
补偿作用: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
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
1、需要的互补; 2、社会角色的互补; 3、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
四、爱情
1.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一个原因。 喜欢与爱情是相互关联但不相同的情感。 (1)喜欢的因素 人际吸引的双方有共同的理解; 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接受信息源信息的人 内容间的对应性 面对面的沟通中,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的角色是
不断转换的
5.反馈
沟通双方信息回返过程 反馈是调整信息的依据 信息被接受并理解的反馈——正反馈 信息没有被接受和理解的反馈——负反馈
信息反应不确定的反馈——模糊反馈
从自己发送信息的过程获得反馈——自我反馈
集束式:
也成为葡萄藤式,一人成串传
流言式 一人传多人
偶然式,也称为概率型, 一人偶然传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
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
一、目光与表情( 眼是心灵之窗)
目光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状态
目光很难随意控制(愉悦⇒瞳孔变大;厌恶⇒瞳孔变小)
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实现精细信息沟通 虚假表情 透露内心真实状态的有效线索是眼神而非表情
五、沟通网络(各种沟通方式组合形成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链式
轮式
圆周式
全通道式
Y式
正式沟通网络的评价:
沟通 网络 轮式 “Y”式 链式 圆周式 全通道式
领导的 明确性 成员 满意感 工作质量 任务简单 任务复杂


中等




中等
中等

高 低
高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高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第七讲 沟通与人际吸引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第二节 沟通的类型
第三节 身体语言沟通 第四节 人际吸引的条件
第一节 沟通的意义与结构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来 的稳定的情感 沟通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最主要的形式 大部分沟通都借助于语言来实现
正式沟通:在正式社交情境中发生的沟通 学术会议、约会、发表演讲
“面具’’效应:塑造良好形象
非正式沟通:在非正式社会情境中发生的沟通 放松、随意、自然
四、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沟通对象
个人内沟通:自身内部发生的沟通—自我沟通 自言自语、独白 人际沟通:两人以上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通过人际沟通实现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