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昭君诗简说

合集下载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赏析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人。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元帝后宫嫔妃宫人很多,不得常见,于是让画工图形,按图召幸。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与。

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昭君貌为后宫第一,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悔之,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昭君嫁到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

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

不料汉成帝竟下诏令其“从胡俗”。

而当时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儿女。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五十里的黄河岸边,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

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其二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

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关于王昭君的诗句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王昭君的。

王昭君唐。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唐。

李白昭君拂玉鞍。

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

明朝胡地妾。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

骆宾王【乐府】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

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

梁献【乐府】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

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

泪点关山月,衣销边塞尘。

一闻阳鸟至,思绝汉宫春。

王昭君辞魏晋。

石崇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侮辱。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

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王昭君三首唐。

郭震自嫁单于国,长衔汉掖悲。

容颜日憔悴,有甚画图时。

压践冰霜域,嗟为边塞人。

思从漠南猎,一见汉家尘。

闻有南河信,传言杀画师。

始知君念重,更肯惜峨眉。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

沈佺期【乐府】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

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

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唐。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

董思恭。

【乐府】。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

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

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王昭君唐。

崔国辅【乐府】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

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

王昭君唐。

崔国辅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阅读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阅读

乐府诗文集: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阅读王昭君二首唐代: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译文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能够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注释这两首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歌是中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

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对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

此处指长安。

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玉关: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

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唐王维有“春风不度玉门关”(《送元二使安西》)。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

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

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

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

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

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

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青冢:即昭君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出自唐代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环佩一作:环珮)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及注释】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关于王昭君的43个诗句

关于王昭君的43个诗句

关于王昭君的43个诗句1.白帝城边晨出关,昭君村下午移湾。

——黄衷《出峡》2.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唐寅《落花诗》3.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唐寅《落花诗》4.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5.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

——方回《于氏琵琶行》6.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

——方回《于氏琵琶行》7.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

——黄文雷《昭君行》8.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9.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10.屈申后先皆有数,此理昭昭君自知。

——孔平仲《承芸叟寄示新词一篇以此寄谢扬子云书亦有色乎此亦书之色也》11.置向汉宫图画里,入胡应不数昭君。

——罗虬《比红儿诗(并序)》12.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卢仝《听萧君姬人弹琴》13.不见天边青作冢,古来愁杀汉昭君。

——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14.琵琶怨发昭君曲,羌笛哀生公主歌。

——杨承鲲《长歌行寄吕中甫山人》15.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平犹荒村。

——张嵲《过屈平昭君故宅》16.绝代昭君村,惊世屈原宅。

——范成大《嘲峡石》17.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李白《王昭君二首》18.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杜甫《负薪行》19.茫茫边雪里,一掬沙培塿.传是昭君墓,埋闭蛾眉久。

——白居易《青冢》20.雪里君看何所似,王昭君妹写真图。

——白居易《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21.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王建《塞上梅》22.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

——王建《观蛮妓》23.莫羡倾城色,昭君恨最多。

——张祜《昭君怨二首》24.不堪天塞恨,青冢是昭君。

——张祜《观宋州于使君家乐琵琶》25.须知一种埋香骨,犹胜昭君作虏尘。

——陆龟蒙《宫人斜》26.昭君溪上年年月,偏照婵娟色最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关于王昭君的事迹,历史记载比较简单,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南郡人。

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与汉和亲。

昭君自请求行,汉元帝因以她赐予单于。

她随呼韩邪单于出塞至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

两年后,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立,复妻昭君,生二女。

就在这样简略的历史记载基础上,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派衍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野史编出了许多不同情节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许多画卷,音乐家谱写了许多乐章,剧作家创作了许多戏曲,诗人吟咏了许多诗篇。

晋代的石崇最早作《王昭君》,咏唱昭君远嫁的故事。

石崇以后,历代题咏不断,据统计,仅诗歌就有六百多首。

连她死后的遗迹,也成了人们值得纪念和珍藏的东西:如在她家乡兴山有她生长的故里“昭君村”,有她出生的家宅“昭君宅”,有她临流梳妆浣洗过的香溪,以及其他的旧迹。

在她终老的内蒙古地区,传说她埋骨的坟墓就有好多座。

各个时代的诗人都从他们所处的时代,从他们各自的立场、际遇出发来理解王昭君的故事,塑造王昭君的形象。

或叹其红颜薄命,或写其凄苦无告,或谴责毛延寿丑化真容,或寄托民族屈辱之愤。

大多数诗中的王昭君都是留恋君恩,诗中流露的感情多是怨而不怒。

最普遍的主题是描写昭君的“悲怨”,是对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所作的哀怜。

这大概也是人们最早对昭君故事所表现的主题。

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记,就有称作《明君》的“中朝旧曲”,说是“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

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怜其远嫁”这点确实是歌咏昭君诗篇中最早的主题。

如南北朝时鲍照的《王昭君》、陈后主的《昭君怨》、庾信的《昭君辞应诏》,李白的《王昭君》、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等等。

这些诗歌,所写内容,大体是昭君出塞道路风霜之苦,远嫁身世之悲,异地的乡国之思,当然也寄寓着对幽闭汉宫的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人称“诗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

希望大家喜欢。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注释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风格迥异的唐宋昭君诗

风格迥异的唐宋昭君诗

风格迥异的唐宋昭君诗作者:孔玺铭张旻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6期内容摘要:昭君出塞,一直是历代中国文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由唐至宋的历史时期,昭君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唐宋昭君诗的差异,与不同时代背景下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复杂的关联。

本文立足于唐宋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文学环境,比较分析唐宋昭君诗风格迥异的原因。

关键词:昭君诗诗歌主题理学一.昭君故事的产生和发展(一)正史中的昭君形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市)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

关于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正史中的记载为:《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

……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记载:“郅支既诛,……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通过正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昭君本名王嫱,进宫之前本是一“良家子”,进宫后“待诏掖庭”。

《汉书》的作者没有对昭君的其他方面进行多余的赘述,可能在当时历史环境下作者关注的是和亲这一事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正是因为史料记载的缺乏才给了后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广阔遐想空间。

(二)唐前昭君形象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创作许多了关于王昭君出塞的诗作,使昭君的形象更加的丰满生动。

因司马炎建立了晋朝,追封其父司马昭为晋文帝,为避司马昭讳,又称王昭君为“明妃”,王明君。

西晋石崇有《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诀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描写王昭君的古诗词

描写王昭君的古诗词

描写王昭君的古诗词1. 唐代杜甫有诗说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就像一幅画卷在眼前展开,众多的山峦和沟壑朝着荆门奔去,在那片土地上,诞生了昭君这样的奇女子。

那是怎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般美貌又有大义的人儿呢?这诗句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去探寻昭君的故乡,感受那片土地的神奇。

2. 王安石写“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你想啊,昭君刚刚离开汉宫的时候,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把鬓角都打湿了。

她该有多伤心啊,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往那遥远又陌生的匈奴。

就如同一只被赶出巢穴的小鸟,满心的委屈和无奈,她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就被改写了。

3. 欧阳修说“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昭君啊,她长得那么美,可命运却如此坎坷。

这就好比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本应在温室中被人呵护,却被扔到了狂风暴雨里。

她难道就不难过吗?她只能自己默默叹息,那是一种多么无奈又无助的感觉啊。

4. 唐代储光羲写道“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傍晚的时候,风沙像乱雪一样飞舞,旁边的人劝昭君换衣服。

这场景里,昭君就像一个在困境中的小羔羊,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和不安。

她是不是在那一刻特别想念家乡的宁静和温暖呢?这几句诗把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写得淋漓尽致。

5. 白居易有句“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汉朝的使者要回去了,昭君托他带话,什么时候才能用黄金把自己赎回去呢?这就像一个被囚禁的人渴望自由一样。

她在匈奴的日子里,心中始终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对回归的期盼。

那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如同孩子想念母亲一般。

6. 李商隐写“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说那毛延寿画画简直像通了神一样,为了黄金就不顾昭君这样的美人。

这就好比一个贪婪的小偷,为了钱财去破坏美好的东西。

昭君因为他的贪心而远嫁匈奴,她得多冤啊,心里肯定满是愤恨。

7. 西晋石崇的“王明君辞”中有“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你听听,昭君说自己本是汉朝的女子,却要去往单于的地方。

昭君最经典十首诗句

昭君最经典十首诗句

昭君最经典十首诗句
1.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诗句多绝啊!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闪耀。

想想看,昭君就这样离开了繁华的汉宫,去到那遥远的荒漠,得多勇敢啊!
2.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哎呀呀,这琵琶声里该包含着昭君多少的哀怨和思念呀!就如同我们受了委屈时想要倾诉一样。

3.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哇塞,昭君轻抚着玉鞍准备上马的画面感一下就有了,她那红红的脸颊,不正是内心复杂情绪的体现吗?
4.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这明月照耀着昭君,多像我们在迷茫时那一束指引的光呀,多有意境!
5. “环佩空归夜月魂。

”啧啧,那环佩归来时却只有在夜里如魂魄般,好让人怜惜呀,就好像自己珍视的东西失而复得却已变了模样。

6.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这画呀,怎能真正识得昭君的美丽呢,只有那环佩在月夜归来,这是多么让人感慨啊,就好比被误解了却无法诉说。

7.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哎呀呀,昭君得美成什么样呀,能让胡中的美女都自惭形秽,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颜值担当吗?
8.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昭君不适应那胡地的风沙,只是暗暗回忆着江南江北,这得多思乡啊,就像我们离开家乡后对故乡的那深深眷恋。

昭君的这些诗句真的是太经典了,让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她的美丽、勇敢和哀怨。

她就像一朵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的奇葩,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句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句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句
1.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西晋·石崇《王明君辞》
2.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唐代·李白《王昭君》
3.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唐代·李白《王昭君》
4.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5.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唐代·李商隐《蝶》
《昭君怨三首》
东方虬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竹,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相和歌辞·王昭君》
崔国辅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昭君辞》(节选)
隋·薛道衡
啼沾渭桥路。

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

朝逐转蓬征。

《昭君词》
唐·戴叔伦
汉家宫阙梦中归,几度毡房泪湿衣。

惆怅不如边雁影,秋风犹得向南飞。

《王明君辞》(节选)
晋·石崇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疏影·苔枝缀玉》
宋·姜夔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王安石写王昭君的诗

王安石写王昭君的诗

王安石写王昭君的诗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明妃即王昭君,后因避司马昭讳,改名王明君,或曰明妃。

咏昭君诗自晋宋以后多见,但多专注于“怨”,即昭君不为君主所识之怨,及远嫁胡地、背土离乡之怨。

这两种情感,前一种可类比于士人的怀才不遇,自题名为班婕妤的《怨歌行》以来,其咏唱亦延绵不绝;后一种则涉及夷夏之别,或也可类比于忠臣不事二主,总之都与读书人的遭遇及观念颇为密切,是以很有话题性。

前一种遭遇此前文章已谈过不少了,唯当文人化身女子,所咏唱的身处冷宫时哀怨缠绵之情的审美特质,可日后略为展开说明。

后者的夷夏大防,是儒家观念中特别重要的一类,前有昭君出塞,后有文成入藏,现在是为历史教科书所弘扬的事件,在过去则不是如此。

当时汉人视匈奴等外族为蛮夷,因兄死之后,弟可以继娶其妻,这在汉人看来毫无人伦观念,是对礼教界限的彻底倾覆。

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本就具有一种优越感,并认为后者只有臣服于前者的份,所谓万邦来朝,前者绝无可能屈服于后者。

赵宋南迁后,有人写词说“弦歌地,亦膻腥”,指孔子所在的山东地区已在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这种屈辱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信仰的破灭,远远超过了一个朝代的兴亡。

此外昭君以汉族宫嫔的身份下嫁,一方面是从高级文明进入低级文明,一方面也从侧面显示出国家实力的衰微,这都会触及人们神经中敏感的那根弦。

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是:君王未能宠幸妃子,是因为有某些小人作祟,遮蔽了君王的视线,君恩的浩荡无私是不容置疑的。

如赵飞燕之于汉成帝,毛延寿之于汉元帝。

据说昭君入宫后不愿贿赂毛延寿,致使未能受到君王宠幸。

待元帝亲见昭君的美貌后,因和亲已无法挽回,气得斩杀了毛延寿。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赏析

李白《王昭君二首》诗词赏析

【导语】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李⽩有《李太⽩集》,诗作多为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瀑布》《⾏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帝城》等。

下⾯是为⼤家带来的李⽩《王昭君⼆⾸》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王昭君⼆⾸ 唐代:李⽩ 汉家秦地⽉,流影照明妃。

⼀上⽟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来⽇。

燕⽀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乏黄⾦枉图画,死留青冢使⼈嗟。

昭君拂⽟鞍,上马啼红颊。

今⽇汉宫⼈,明朝胡地妾。

译⽂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出嫁,登上⽟关道,天涯⼀去不复归。

汉⽉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

燕⽀⼭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就因为⽣前没有黄⾦,以⾄被画⼯画成为丑⼋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悲叹。

王昭君拍拂着⽟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颊红装。

今⽇汉朝宫⼈,明天就成为胡⼈的妻妾。

注释 这两⾸诗为“相和歌辞”。

相和歌是中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形成的⼀种⾳乐。

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

丝⽵更相和,执节者歌。

”其特点是歌者⾃击节⿎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得名。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

此处指长安。

明妃:汉元帝宫⼈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帝)讳,改称明君,后⼈⼜称之为明妃。

⽟关:即⽟门关。

⽟门关:汉武帝置。

因西域输⼊⽟⽯时取道于此⽽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盘城。

唐王维有“春风不度⽟门关”(《送元⼆使安西》)。

沈约《昭君辞》诗词赏析

沈约《昭君辞》诗词赏析

沈约《昭君辞》诗词赏析昭君辞南北朝:沈约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译文早上离开汉代后宫,晚上度过汾水。

此时已远离故乡离匈奴更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自此双眉紧锁, 愁苦满怀。

沾在粉妆上的泪水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

每天可见之处风沙奔腾,随风飘转的蓬草也随处可见。

外凛冽的寒风,不但侵透了身上的绮罗,深入骨髓。

南望故国泪流满面,不过关山阻隔再不能回去。

试图用欢乐的曲子排遣心中的哀怨,始终无法弹岀。

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圆之时,聊以*来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披香殿:汉后宫宫殿之一。

济:渡。

汾阴:地名。

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内。

因在汾水之南而名。

汉武帝时曾于此得宝鼎。

汾阴河,似指汾水。

怀:怀念。

胸怀。

九折:九曲九折。

愁肠寸断也。

九折黄河。

九折坡。

敛:收敛,紧皱。

双蛾:一双蛾眉。

沾妆:接触化妆。

湛(zhd n)露:浓重的露水。

状:形状似。

流波:流水。

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

奔沙:奔腾的风沙。

稍觉:逐渐觉得。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胡风:胡地的风。

肌骨:肌肤和骨头。

非直:不是直接。

绮罗:有文米的轻纱罗衣。

我意,指美人。

衔涕:含着泪涕。

试:尝试。

郁:郁郁葱葱。

嵯峨:山高峻貌。

苦寒歌:古词牌。

三五:十五,半月。

赏析昭君即王昭君,是汉元帝时宫女。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时,汉元帝将昭君嫁给了单于。

昭君出嫁匈奴的故事引起后人的无限感慨,屡有歌咏其命运的诗歌。

至沈约时,昭君出塞已经成了诗歌中的传统题材了,所以此诗就题材与表达的内容情感来说并无多少新鲜之处,但在剪裁与刻画技巧方面颇具匠心,仍显出与众不同之处。

作者写昭君诗却不把注意力放在昭君出塞前后的一系列具体事件的叙述上,对于昭君出塞的缘由、过程以及出嫁匈奴后的生活和最终结局并不涉及,而是着重描写她离开汉宫前往匈奴途中的所见所感,从这样的角度写,更显得集中、精致。

【历代从各个角度吟咏王昭君和亲的诗词】古诗词介绍七十二

【历代从各个角度吟咏王昭君和亲的诗词】古诗词介绍七十二

【历代从各个角度吟咏王昭君和亲的诗词】古诗词介绍七十二上篇博文写完后意犹未尽。

而且博友在留言中也各抒己见,观点不一。

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我写上篇博文时就有思想准备的。

为什么呢?并不是我自视高明,其实两千年来,人们对于王昭君和亲事件,各抒胸臆,说法多多。

据前人统计,两千年来,关于咏王昭君的诗词就有七百多首,小说戏曲约四十种,涉及到的著名文人约五百余位。

其中有正面歌颂的、称赞的;也有很多人认为她红颜薄命,非常同情她的悲惨遭遇;有的用诗词代王昭君抒发自已在匈奴怨恨的;有的感叹王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画师,结果酿成悲剧的;有的是感叹元帝时国力薄弱,保护不了老百姓,从而酿成王昭君的悲剧的;有的更把矛头直指皇帝和封建的嫔妃制度的;还有为毛延寿翻案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里,就我涉猎过的一些关于咏王昭君的诗词,作一些简略的介绍。

最早咏王昭君的代表作为西晋石崇所写的《王明君辞》,全诗是这样的: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涕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花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石崇在诗中猜度了王昭君远嫁的悲怨与哀伤,认为在匈奴虽作了阏氏(相当于皇妃哦)也不足贵,甚至比作鲜花插在牛粪上。

最后还警告后人:“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他的这首诗时离汉代不久,因此就为后世大多数吟咏王昭君的诗词定下了基调。

当然,也有不少的人是赞颂王昭君和亲的功绩的。

早在唐代就有张中素在他的《王明君》中这样写道: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戟归田尽,牛羊饶塞多。

对昭君和亲的历史意义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元末的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霍去病。

在王昭君的墓碑上这么题着: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王昭君写的诗

王昭君写的诗

王昭君古诗词(古诗《王昭君》)古诗《王昭君》昭君曲:行客何憔悴,形容阳关外。

丹朱难见寻,大漠远春气。

若能花下立,琴声进九重。

王侯皆臭骨,无人死社稷。

闻笳又断肠,汉歌谁敢和。

归期恨绝期,百年葬胡尘。

【注解】:行客:指王昭君。

形容:指王昭君身体样貌。

丹朱:红色的花朵。

九重:汉宫,指塞外如果有汉家故土一样的春天,王昭君在花下一弹琴便可以让声音传入汉宫,以形容王昭君本不想呆在匈奴,想离开的心情。

社稷:是王昭君的愤怒,王侯子弟们没有人敢于抵抗匈奴,竟然牺牲一个女性换取偏安。

闻笳,汉歌:形容匈奴只许王昭君听胡乐,不许她与别人唱汉歌,是强迫王昭君被异化,所以王昭君很不甘愿。

绝期:王昭君一直幻想汉天子能起兵横扫匈奴,让自己回到故土,结果年年空想,终于成为绝期。

(论):诗写王昭君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又不能离开,以抒发我不想呆在福州,又没有去处的困境。

诗词王昭君1、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出自唐·崔莺莺《答张生》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魏晋·陶渊明《移居二首》3、痴人何用疑,疑不解寻思。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4、天风剪成片,疑作仙人衣。

——出自唐·王周《霞》5、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出自唐·孟郊《秋怀十五首》有关王昭君的诗王昭君唐。

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相和歌辞·王昭君唐。

骆宾王【乐府】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

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王昭君辞魏晋。

石崇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 张文琮《 王昭君> 得 东流入 汉家。— —王偃《 明妃 曲>
北望单于 日半斜 , 明妃 马上泣胡沙。一双泪 滴黄 河水 , 应 贪贿误人 , 造成昭君悲剧 , 其中也包 含着对 王昭君不肯行贿 以
这些诗句 , 通过衰草黄 沙 , 关榆塞柳 , 朔漠边风 , 胡尘鞍马 梁陈隋间或有之 , 而至 唐则大盛 。如“ 时得见 汉朝使 , 妾 何 为
这些典型的塞北风物 , 抒发 了诗 人们对 王昭君 的无 限哀 怜与 传书斩画师。 ( ” 崔国辅< 王昭君>“ )画图失天真. 荣华坐误人。( ” 梁献
悲悯之情 , 通过对 王昭君泣 泪含 悲 , 形单影 只形象 的刻画 , 代 < 王昭君 )闻有河 南使 , )“ 传言杀 画师。( ”郭元振< 王昭君)“ 乏 )生
在历代人们 的思 想上 、 感情上 , 都引起了极 为强烈 的反响 。 照; 再加之以鞍马为家 , 酪为食 的生活 习惯 , 乳 对一个 自幼 生
而在众多 的唐代 昭 君诗 中, 为普遍 的主题是 描写王 昭 长 于中原的汉族女子来说 , 最 无疑是难以接受 的; 特别是胡人那
君的悲怨心理和抒发诗人对她远嫁塞外的哀怜 与悲悯。在这 令人难堪 的风俗——子继父位的单 于, 非但承其单 于之位 , 且
尘。—_ 骆宾王《 王昭君> 寒。—— 郭元 震《 昭君> 王
戎 途 飞 万 里 , 首 望 三 秦 。 忽 见 天 山 雪 , 疑 上 苑 回 还
两个方面 , 其一是因 为前 代胡人 对 中原 汉族的 掳掠和欺辱 引 的胡俗。正是因了这种歧 视 , 才认 为昭君和 亲匈奴是 一个 他 响, 以此决定了唐代 昭君诗悲怨主题的普遍性 。 在这悲 怨的主题下 , 诗人 们开始 探索造成 昭君远 嫁悲剧 的原因。在很多吟咏昭君的诗 中所表 现的大 都是痛恨毛延 寿 至误己的惋 惜。关于毛延寿事 , 在晋宋 以前诗 中并无所见 , 齐
( 绥化 学 院中文系 黑龙 江绥化 126 ) 50 1
千百年来 , 昭君 悲惨难 堪 的人生际 遇和那 凄苦哀 怨的 昭君抒发了她 那绵绵无尽的忧愁幽思 。 王 琵琶乐 曲, 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 人们 的心 灵, 引发 出众多不同 认为昭君 远嫁匈 奴是 一件 悲 苦之事 的 思想情 绪 由来 已 体裁 、 不同思想风格 的文学作 品 , 以诗词为例 , 仅 郭茂倩《 乐府 久 , 早在《 西京 杂记 》 和六朝 时期的昭 君诗 中就 有所体 现。产 诗集》 , 中 就收有宋以前的昭君 诗 5 o多首 ; 全唐诗》 而《 的乐府 生这种认识 的原因是多方 面 的。从 自然环境 来讲 , 昭君 入宫 类 中, 收录了近 3 , 有那么多 不属乐 府类 的 尚不 在其 前生活于鱼米之乡的南郡 , 则 0首 且 虽然入宫数年未 得见御 , 但所 过的 列; 长江文艺 出版社 18 年 1 92 月出版的《 历代歌咏昭君诗词选 却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 而嫁到匈奴所 面对 的则是漫漫 黄沙 , 凛
敛 容 辞 豹 尾 , 愁 度 龙 鳞 。 金 钿 明 汉 月 , 筋 染 胡 起 了中原汉人的 义愤 ; 缄 玉 其二则是那令人难堪 、 违反汉 民族人伦
衔悲 出 汉 关, 泪 洒 胡 鞍 。关 榆 三 夏 冻, 柳 九 春 悲剧 , 落 塞 这是可 以理 解 的。上 述原 因 , 不会对 唐代 诗 人无所 影
些作品中 , 诗人们极写 昭君 出塞 时的留恋与 悲怨 , 极写 出塞 途 又承其 阏氏 , 这是让任何一个汉人都会心寒齿冷 的陋俗 , 这不 中的颠沛与艰辛 , 极写胡地 自然 环境 的恶 劣与荒凉 , 写昭君 符 合早 已进 入文 明时代的汉族人的伦理观念 ; 极 同时 , 传统 的华
身居塞北的凄楚与孤独 , 写她对中原故 土的追忆与怀想 , 极 以 夷之别的大汉族思想 , 也使人们认 为, 汉族 女子嫁与少数 民族 此种种 , 渲染 出极 为浓 重 的悲 剧气 氛 , 塑造 出动人 的悲 剧形 就是一种耻辱 。这种观念在石崇的《 王昭君辞》 中表现 的最 强 象。且看下面的几首昭君诗 : 烈 :……延 我 于穹庐 , 我 阏 氏名 。殊 类非 所 安 , 贵非 所 “ 加 虽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4 6 期
绥化学院学报
Jun l fS iu nvri o ra uh aU iesy o t
20 06年 7月
J12 o u .0 6
V0 . 6 No. 12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 代 昭 君 诗 简 说
冯 庆 凌


[ 收稿日期]O6 0 — 0 20 — 5 2 【 作者简介】 冯庆凌( 6 一)男, 1 3 , 黑龙江肇州人, 9 绥化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5l
维普资讯
思 黄金 枉图画 , 留青冢使人 嗟0 ( < 死 李白 王昭君>“ 9 9 ) 黄金 不买 汉宫 剧的内涵扩大, 想更深 刻。这样 的写 法 比起 大骂 毛延 寿不
注》 共选诗词 26 , 中, 1 首 并且都 是晋 以后 的作 品 ; 各种体 凛寒风。“ 其他 胡地 ( 塞外 ) 花草 , 无 春来 不似春 。 ( ” 东方虬< 昭君怨>
裁的有关 昭君的作 品也 比比 皆是 。以此可 以看 出 , 昭君故事 之三) 关榆 三夏 冻 , 柳九 春寒 。 正是这 种环境 的真 实写 和“ 塞 ”
汉使 南还 尽 , 中 妾 独 存 。 紫 台 绵 望 绝 , 草 不 堪 荣 。父 子见 陵( 辱 , 胡 秋 凌) 对之惨且惊 ……昔 为匣中玉 , 今做粪 上
论。—— 崔国辅《 王昭君> 英 ……” 石崇在这里把匈 奴称为 “ 殊类 ” 亦 即“ , 异类” 亦 即非 , 汉宫 草 应 绿 , 庭 正 飞 沙。愿 逐 三 秋 雁 , 年 一 度 人 。其中确 含有对 少数 民族 的歧视 , 胡 年 这种 歧视 的来源 主要 有 归。—— 卢照邻《 王昭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