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合集下载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课内简答题】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无丝竹..之乱耳:④谈笑有鸿.儒:⑤有仙则名.:⑥有龙则灵.:⑦惟吾德馨:2、一词多义:名①有仙则名:②不能名其一处也:是①斯是陋室:②当是时: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花之君子者也:3、判断文言句式:何陋之有: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爱莲说》文言现象、选择、阅读题带答案

《爱莲说》文言现象、选择、阅读题带答案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

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二、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解析】A、fǎn B yū C zhuŏ D 正确。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解析】A少;鲜艳。

B清幽;清澈。

C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D 听说;听说。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解析】例句表转折。

A表转折。

B表并列。

C表顺承。

D表修饰。

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解析】A的。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③、《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④、《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⑤、《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⑥、《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

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

宜,应当。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生长枝蔓。

②香远.益清: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③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④无案牍之劳.形: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词类活用,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⑥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

今义:栽种。

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形容词,读xiǎn,少。

②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①香远益清:动词,远播。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

之①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①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

②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

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省略句,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爱莲说复习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常规词语【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喜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1).弘( ) (2).颓( ) (3).鳞( ) (4).遂( )(5).寝( ) (6).藻( ) (7).荇( ) (8).吾(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选贤与.能。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综合练习】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先用“│”把《答谢中书书》划分为两个层次,再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分层:第一层:第二层:(2).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2.有人说“夕阳欲颓”在常人看来,往往引发消沉的思绪,而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却描绘出“沉鳞竞跃”的生动图画,说说这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五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简答题:(1).写出作者记叙夜游的时间、地点及同游人。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承天寺院中景色的?2.回答下列问题。

(1).夜游的原因是:(2).夜游的背景是:(3).夜游的心情是:(4).写景的一句是:(5).抒发的感慨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拓展练习】一.阅读于是项王乃欲东流乌江。

乌江亭长舣(使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③无丝竹之乱.耳:④无案牍之劳.形: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亭亭净植.:2、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②芳草鲜美:远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①出淤泥而不染:②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判断文言句式: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练习】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A.谈笑有鸿儒(rú) 无案牍之劳形(dú)B.花之隐逸者也(yì) 惟吾德馨(xīng)C.可爱者甚蕃(fān) 苔痕上阶绿(tái)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xiā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C.菊花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D.台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的,滋味美好的)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有学问的人)4.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5.填空。

(1) 《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作者的感想。

(2)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 《爱莲说》的作者是。

他是北宋的家。

著有《》《》等。

(4) 《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的文学家。

【综合练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词语:①德馨②鸿儒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白色的琴宝贵的书B.朴素的琴镀金的书C.经常使用的琴金黄色的经书D.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3.下列词语中能概括本文大意的一个是( )A.陋室B.德馨C.鸿儒D.何陋之有4.把“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译成现代汉语。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

铭,。

2、【名】。

3、【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馨,。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鸿,。

7、【白丁】。

8、【调素琴】。

调,。

素琴,。

9、【金经】。

10、【无丝竹之乱耳】。

丝,。

竹,。

11、【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形,。

12、【南阳诸葛庐】。

13、【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仙”和“龙”比喻什么?本文主旨句是什么?该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突出陋室怎样的特点?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致和情怀?写作角度有何不同?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9、文中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意思,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

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选择、默写、简答题带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选择、默写、简答题带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选择、默写、简答题带答案《陋室铭》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解析】D 应当。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C )A.有仙则名.(名字)B.斯.是陋室(你)C.谈笑有鸿.儒(大)D.苔痕上.阶绿(上面)【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

B指示代词,这。

C大,有名。

D动词,长到。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A.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解析】B不加装饰。

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解析】例句是用来。

A凭借。

B把。

C用来。

D用。

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解析】例句是主谓之间。

A的。

B代词,桃花源中人。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主谓之间。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C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解析】C阅读佛经。

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 A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

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爱莲说》选择题、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题、阅读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阅读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阅读理解

《爱莲说》阅读理解一、阅读题1.课内阅读:(1)阅读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A、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全文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E、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F、香远益清。

②第一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参考答案: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③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中心的把握。

参考答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
B.无丝竹
..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C.文中把菊花、牡丹和莲花相比,表明了作者的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

D.全文在写作时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1、下列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生性高洁,洁身自爱,不阿谀权贵的高贵品质。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一句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C.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反衬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

D.全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花比隐士,以牡丹比富贵者,以莲花比君子,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二、课内简答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解析】A、fǎn B yū C zhuŏ D 正确。

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解析】A少;鲜艳。

B清幽;清澈。

C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D 听说;听说。

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解析】例句表转折。

A表转折。

B表并列。

C表顺承。

D表修饰。

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解析】A的。

B的。

C主谓之间。

D的。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
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解析】A什么;什么。

B可以;可以。

C少;鲜艳。

D使……劳累;使……劳累。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
B.无丝竹
..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解析】A动词,出名;动词,说出。

B音乐;音乐。

C主谓之间;的。

D表转折;表并列。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解析】D应当。

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解析】A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德。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C.文中把菊花、牡丹和莲花相比,表明了作者的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

D.全文在写作时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

【解析】B应该是写出了莲花行为正直,表里如一,不拉拢勾结的高尚品质。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解析】C“说”侧重于议论,“铭”侧重于叙事。

11、下列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生性高洁,洁身自爱,不阿谀权贵的高贵品质。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一句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C.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反衬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

D.全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花比隐士,以牡丹比富贵者,以莲花比君子,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解析】C不是反衬,是正衬。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
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