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叙事结构是《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作品中,蒲松龄采取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多以独立的小说形式呈现,每个小说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每个小说中,蒲松龄都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虚幻和现实进行了巧妙的融合,给人以神秘、离奇的感觉。

比如《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陆判》等,都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蒲松龄在叙事中还巧妙地使用了嵌套式叙事、倒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情节复杂且层次丰富,使读者更加沉浸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意象表达也是《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审美的重要体现。

在整部作品中,蒲松龄通过对意象的精心塑造和运用,使得《聊斋志异》充满了神秘、幻化、离奇的意境。

比如在《聂小倩》中,蒲松龄通过对聂小倩的形象刻画,使得她这一神怪人物成为了整个作品中最为吸引人的形象之一。

聂小倩一身白衣,清丽绝俗,却又有一颗善良的心,对此蒲松龄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意象来进行塑造,使得读者对聂小倩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聊斋志异》的其他一些小说中,也充满了类似的意象表达,比如《陆判》中的头颅、《王宝钏》中的琵琶等,都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审美情感是《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审美的重要方面。

在整部作品中,蒲松龄通过对神怪传说和人情世故的描写,展现了其对人性、命运、爱情等方面的审美情感。

比如在《聂小倩》中,追求真爱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而在《陆判》中,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悲剧,也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通过对这些审美情感的展现,蒲松龄使得《聊斋志异》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在叙事结构、意象表达和审美情感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聊斋志异》这部作品的深入解读和理解,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国古代神怪小说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其叙事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对后人影响深远。

《聊斋志异》中的模式化结构

《聊斋志异》中的模式化结构

《聊斋志异》中的模式化结构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故事大多以神鬼魔怪、妖精仙子等超自然元素为题材,展现了人与神鬼之间的交流与纠葛。

在故事结构上,可以看到《聊斋志异》中的一种模式化结构。

1. 开篇描写: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开篇描写,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基本情况。

通常以一种平实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普通的世界。

2. 切入故事:接下来,故事会进入到一个突发奇异事件的描写中,比如一个妖精出现、一个鬼魂缠身等等。

这一部分通常以描写细节和情景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3. 发展故事情节: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会描述主人公与超自然存在之间的互动,包括主人公的困惑、恐惧、求助等情绪的描写。

同时也会揭示超自然存在的目的和动机,以及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

4. 高潮与解决: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主人公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和困扰,面对各种危险和诱惑。

最终,通过主人公的智慧或者其他的手段,故事会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并给出一个结局。

5. 结尾反思:在故事结尾的部分,通常会有一段反思和总结,作者会通过对故事的点评或者一些寓意的展示,让读者思考
人性、命运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结构比较简单,但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情节和发展,通过超自然的元素和人性的碰撞,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超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揭示。

这种模式化的结构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熟悉和期待的情绪,同时也让读者更加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

《聊斋志异》叙事模式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论文试图应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具体作品入手,去探究《聊斋志异》中存在的叙事模式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层思想内涵。

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聊斋志异》作品中的叙事技巧。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

主要介绍了叙事学的相关发展情况,同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叙事模式进行了界定。

并且指出《聊斋志异》作品中存在的叙事模式。

第二部分为《聊斋志异》的圆形叙事模式。

从三种具体形态入手,对《聊斋志异》的圆形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并指出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三部分为《聊斋志异》的残缺叙事模式。

从两种具体形态入手,对《聊斋志异》的残缺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四部分为《聊斋志异》的二维叙事模式。

从三种具体形态入手,对《聊斋志异》的二维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并指出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

第五部分为结语。

结语部分概括了本论文的一些基本情况。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叙事模式思想内涵I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s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novels for the culminatio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narrates study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 Obtains from the concrete work, inquired into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exists narrative pattern as well as implication in-depth thought connotation. May expla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from another angle in the work narrative skill.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narrative of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relates to the narrative mode is defined. And pointed out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 the work exists narrative pattern.The second part i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circular narrative pattern. Obtains from three kind of concrete shapes, Analyze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circular narrative pattern, And points out the implication thought connotation.The third part i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complete narrative pattern. Obtains from two kind of concrete shapes, Analyze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ncomplete narrative pattern, imultaneously points out the implication thought connotation.The fourth part i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wo-dimensional narrative pattern. Obtains from three kind of concrete shapes, Analyzes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wo-dimensional narrative pattern, And points out the implication thought connotation.The fifth part is a conclusion. The conclusion part summarized present paper some basic situations.Key-words: PuSongling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he Mode of Narrative Thought ConnotationII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叙事序列分析:《聊斋志异》文体的辨认

叙事序列分析:《聊斋志异》文体的辨认

叙事序列分析:《聊斋志异》文体的辨认马俊慧1王涛2(1.宝应县公安局,江苏宝应225800;2.淄博市博物总馆蒲松龄纪念馆,山东淄博255120)摘要:《聊斋志异》中的叙事序列与作品的叙事形态是有区别的。

通过对《聊斋志异》文本叙事序列的分析,揭示其中作品的叙事形态,可以发现《聊斋志异》中作品的故事结构,这是辨认《聊斋志异》文体的依据。

由此可以进一步发现传奇是在志怪“粗陈梗概”的基础上,通过“敷衍”演进而成的类型化的故事结构的文体。

关键词:《聊斋志异》;叙事序列;叙事形态;文体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一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模式中,“故事”被清楚地解释为“从作品中得到的、且按其自然顺序排列出来的被叙述的事件”。

俄国民俗学家普罗普在开结构主义叙事学先河的《故事形态学》一书中指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功能”,“这些事件尽管内容相异,但体现了同样的行为功能,故具有同样的情节”,“为(故事)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布雷蒙则提出功能的上一层单位:序列,“一个基本序列由三种有逻辑关联的功能组成,体现出任何变化过程的三个必然阶段:可能性的出收稿日期:2021-10-16作者简介:马俊慧(1966-),男,江苏宝应人。

宝应县公安局物证鉴定高级工程师、宝应社科联常务理事、宝应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王涛(1982-),男,山东淄博人。

淄博市博物总馆蒲松龄纪念馆文博助理馆员。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2)01⁃0013⁃17—由此产生的结果。

无论作品多长多复杂,都是由—实现可能性的过程——现——通过不同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序列构成的”[1]31-35。

其中“可能性的出现、实现可能性的过程、由此产生的结果”,罗钢《叙事学导论》简言之为“情况形成”“采取行动”“达到目的”[2]92,但“产生的结果”有可能是“达到目的”,也有可能是没有“达到目的”,故而准确地说,“由此产生的结果”应当简言之为“结果出现”。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3⁃0115⁃11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姜克滨1,2(1.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2.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梦境叙事在《聊斋志异》中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对情节建构有重要作用。

梦境叙事以预叙方式强化了故事悬念,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增强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也体现出蒲松龄的天命观和果报观念。

梦境叙事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因素,一般作为“发送者”行动元和核心事件,推动故事向另一层次发展。

在空间维度,梦境叙事构建不同的主题空间,将现实空间与虚幻空间融为一体,展现人物心理,揭示小说主旨,营造出朦胧神秘的意境。

关键词:梦境叙事;预叙;发送者;行动元;主题空间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聊斋志异》是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者蒲松龄以奇幻之笔,浪漫之思,构建了异彩纷呈的鬼狐世界。

从内容方面看,蒲松龄不仅擅长“志怪”,而且也是“记梦”的高手,在四百九十余篇小说作品中,有七十余篇与梦有关,在许多名篇如《陆判》《鲁公女》《凤阳士人》《续黄粱》《绛妃》《田七郎》《香玉》《青梅》《连琐》《狐梦》《梦狼》《莲花公主》《司文郎》《王桂庵》等中都有精彩的梦境描写。

孙玉明先生在《〈聊斋志异〉梦释》一文中曾说道:收稿日期:2020⁃03⁃23基金项目: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一般项目《聊斋志异历史叙事研究》,项目编号:J17RA032作者简介:姜克滨(1978-),男,山东沂源人。

文学博士,枣庄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115“梦境手法的巧妙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情节的发展等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梦,便不会有某些作品的产生。

”[员]梦境描写是《聊斋志异》的一大艺术特色,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此方面的论文如郭丽《〈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在论文中将梦的叙事结构功能分为四类,对梦的告诫、预示作用及表现人物心理、主观能动性等作用进行了论述[2]。

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聊斋志异》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内容提要】梦在《聊斋志异》文本叙事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以梦作为文本的主体外,有许多作品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或作警告和预示的作用,或表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或展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在一篇当中多次显现梦境,每一个梦的显现又与前面的梦相照顾,与故事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表现出蒲松龄创作的自觉性。

【关键词】记梦作品;叙事结构;创作的自觉性蒲松龄是颇喜在作品中记梦的作家。

他的《聊斋志异》共有作品四百九十余篇,有七十余篇与梦有关。

其中不乏笔记形式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制造。

《聊斋志异》有些记梦作品以梦作为文章的主体。

如《续黄粱》、《凤阳士人》、《莲花公主》等。

《莲花公主》依蜂房特点状人世府第;《梦狼》篇中的梦那么预示着吉凶祸福,文本成为反映现实社会和作家心迹的映像。

许多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写出一种情态,一种心理。

《王子安》中王子安的白日梦即揭露应乡试后放榜前醉卧中刹时的幻觉。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作品主体不是梦,但梦作为文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其叙事的结构功能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梦境中显现的是神、城隍或已归天的家人。

梦作为人与神灵交往的通道,对人物行动和以后将要发生事件的警告和预示,具有神秘的权威性,令人敬服。

这些神灵高高在上,能环视整个时空,对已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事件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洞假设神明。

做梦者那么显得弱小无力,为梦中神灵指示所左右。

他们对神灵崇拜、仰视。

如《于江》篇中,于江父为狼所杀,于江杀二狼,皆非噬其父者。

后梦其父曰:“杀二物,足泄我恨。

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都非是。

”果然如此。

《青梅》、《田七郎)、《金永年》篇中的梦都有上述特点。

可是此类梦并非完全庄重、严肃,还有戏谑、诙谐、怪诞、变形、寓示的特点,如《四十千》“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

忽梦一人奔人,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

’问之,不答,径入内去”。

醒来后,妻生子。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的叙事艺术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主要从时序叙事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阐述时序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叙事艺术在《聊斋志异》中的应用,以及时序叙事对内容的影响。

接着详细介绍《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技巧,包括倒叙、暗示等手法。

最后探讨时序叙事的意义,探讨它对故事魅力的增强和读者理解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聊斋志异》中时序叙事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时序、叙事艺术、《聊斋志异》、重要性、影响、技巧、意义、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灵异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时序叙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读者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关系。

本论文将对《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艺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故事叙述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时序叙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将各个故事串联在一起,通过巧妙的时间安排和情节铺陈,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故事内容。

时序叙事不仅帮助读者掌握故事情节,更能够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和悬念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时序叙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蒲松龄在叙述技巧上的独到之处。

他运用叙事中的时间线索,巧妙地编织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结构,使整个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时序叙事不仅是一种叙述手法,更是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独到理解和创造。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通过对《聊斋志异》中时序叙事的分析,探讨其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2. 正文2.1 时序的重要性时序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为整个故事框架提供清晰的时间线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在《聊斋志异》中,时序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2019年文档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2019年文档

《聊斋志异》“时序”叙事艺术论析在叙事作品中,总会涉及到叙事时间,任何事件都会在时间轴线上体现出来。

对叙事文本时间的研究,实际上就是指叙事文本中的时序关系。

用热奈特的话说:“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叙事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时间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

”①因此,区分出两种时序,一是故事时序,一是叙事时序,故事时序是故事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叙事时序是故事在文本中被讲述被安排的时间顺序。

在时间的分析中,把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发生的不吻合情况称为错时,按照这两种时序的差异,可以分出追叙与预序这两种主要的错时关系。

追叙是事件发生之后讲述所发生的事实,是先前发生的事件。

预叙则是指提前讲述后来所发生事件的一切手段,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

关于这种时序叙事艺术,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中,都大量存在。

不仅在长篇小说中对这种错时关系有充分的应用,就是短篇小说中追叙与预序也并不鲜见。

《聊斋志异》作为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叙事方面有独特的成就。

笔者选用清代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为例,来对追叙和预序这两种错时叙事进行论析,以此来说明这部小说在“时序”叙事上的突出成就。

一根据时序叙事的理论,所有错时都称为第二叙述层,把错时相对的原叙述层称为第一叙述层。

根据追叙的整个广度处于第一叙述层之外还是第一叙述层之内,把追叙分为外在式追叙和内在式追述。

外在式追叙时间的起点在第一叙述层叙述时间之外,只是对某件往事的补充和说明。

内在式追叙时间的起点在第一叙述层之内,与第一叙述层的叙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有一种混合式追叙,追叙覆盖的时间在第一叙述层起点之前,但时间的广度却超过了这个起点或与这个起点重合。

《聊斋志异》虽然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但有一些故事情节相对比较复杂,其中关于时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在式追叙的应用《聊斋志异》中的外在式追叙,是对往事的补充说明,或者为了某一个特定目的,这种叙事方式在小说叙事中比较常见。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梦与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有夙缘。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小雅》中有两首记梦诗《斯干》、《无羊》,恐怕要算梦文学的开山之作了。

他们或借梦以抒相思之情,或借梦以发“人生如梦”的感慨,梦境的风格、意境各有不同,却都为梦文学史留下了不可抹煞的一笔。

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梦境描写,则以其惊人的数目、多变的手法及多样的类型等诸方面成为梦文学的“大观性作品”。

一、《聊斋志异》梦境描写的历史根源《聊斋志异》是部“多梦”的作品,全书496篇,含有梦境描写的就有大约56篇之多。

而且,有的篇目中几次出现不同的梦境描写,数目之大,所占比例之高令人惊叹。

那么,蒲松龄何以对梦境描写如此钟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传统接受心理对文学作品中梦境描写的广泛认同。

梦兆在民间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做为古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梦与占梦自然会在文学中有相当篇幅的显现,这便是梦文学产生的最初的社会根源,也是文学作品中梦境描写能被群众接受的思想基础。

传统接受心理对梦的广泛认同,构成了这种表现与再现、意识与无意识融合的文化心理动因。

《聊斋志异》中的梦,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产物。

2、中国古代文人对梦境描写的青睐。

梦可以为创作主体提供纷繁多彩的意象材料。

这些意象可以超时空、逾生死、随意不拘地寄寓人真挚深沉的情感,多方面吐露人的理想与愿望,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人的情绪体验与情感过程,反映人的内心隐秘。

古代文人得意者少、失意者多,多数失意者迫于统治者的压力,不敢直出胸中之怒上达于“天庭”,只好委婉曲笔,“借梦吐真言”。

梦终于成为志怪传奇至后代戏曲小说中屡用不烦的“母题”。

蒲松龄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成果。

3、梦境描写是史传文学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

蒲松龄心中追随的是《二十四史》开山之祖司马迁。

《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目缀以“异史氏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

如《史记》有梦境入史,以丰富其史料。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典型的古代奇幻小说集,作品通过一系列的鬼神故事,揭示人性的黑暗、社会的丑恶以及旧制度的堕落。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展示了他独特的叙事艺术审美,使得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蒲松龄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他的艺术审美。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来丰富故事情节。

他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聂小倩》故事中,蒲松龄通过描写聂小倩的鬼魅形象,把她的美丽与恐怖相结合,使得故事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蒲松龄的叙事艺术审美表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创造了许多鬼神人物,他们既有人性的黑暗一面,又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这些人物形象既真实又神秘,使得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蒲松龄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探讨了人类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审美。

蒲松龄在构思故事情节上也展示了他的艺术审美。

他将民间传说、传统信仰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他善于运用反转和戏剧性的转折点,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陆判》故事中,蒲松龄通过让陆判在纸扇上画的人物形象变成了真人,打破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震撼。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了古代中国式的叙事艺术审美的作品。

蒲松龄通过细腻的描写、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巧的故事构思,展示了他对于审美的追求和探索,使得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了重要的艺术价值。

论《聊斋志异》预叙叙事

论《聊斋志异》预叙叙事

论《聊斋志异》预叙叙事作者:姜克滨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4年第2期姜克滨(淄博师专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30)摘要:预叙是《聊斋志异》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叙事手法,精妙的情节布局与预叙叙事密切相关。

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分析,预叙叙事对《聊斋志异》故事建构、悬念重构、阅读接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预叙在消解故事悬念的同时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更深层次的悬念,增强了故事可读性。

预叙还唤起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使读者在期待中完成对小说的阅读与接受。

预叙充分体现出蒲松龄在小说情节结构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精湛的小说叙事技巧。

关键词:预叙;悬念;故事建构;期待视野中图分类号:1207.419 文献标识码:粤预叙是西方叙事学从叙事时间、时序方面提出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事件尚未发生,作者事先讲述或者提及以后事件的叙述活动。

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对预叙阐释为:“提前,或时间上的预叙”。

[1]17申丹、王丽亚在《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中认为:“如果事件还没有发生,叙述者就预先叙述事件及其发生过程,则构成‘预叙’(prolepsis,即传统小说批评和电影理论形容的‘flash forward’[闪前])。

”[2]预叙把将要发生的故事提前透露给读者,破坏了小说的悬念,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西方很多小说家很少采用。

法国学者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说:“小说(广义上讲,其重心主要在19世纪)的构思特点是叙述的悬念,因此,不适合于作预叙。

此外,传统式虚构体中的叙述者必须装作是在讲故事的同时发现故事。

因此,在巴尔扎克或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见到预叙。

”[1]38-39而与西方正好相反,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则经常采用预叙。

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的预叙叙事,特别是小说作品的预叙叙事艺术。

王平先生的专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在第三章第三节专门论述了预叙,并对话本小说和长篇章回体小说中的预叙作了一番研究。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部极具叙事艺术审美的经典作品。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意境铺陈和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在叙事结构方面,《聊斋志异》采用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情节紧凑、曲折,引人入胜。

每一个故事都有明确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故事的情节推进和转折处理得十分巧妙。

比如《聂小倩》中男主角官宦家世,少年意气,心地善良,爱慕戴氏为文官府宝之一的人儿,不意卖官之举功使戴家欢喜,使得男主角官宦家世,少年意气,心地善良,爱慕戴氏为文官家,他信用受损败债笼罩,急中生智,与之及早离开,始给戴氏千回百转解离之缘。

在意境铺陈方面,《聊斋志异》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意境美。

通过瑰丽多姿的描写手法,将人与妖的爱恨情仇、鬼怪的悲欢离合、生死的无常变化等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错书》中,作者以一个东北汉眉的女子李男,自操女一体手机,手机作默,将端子不合身之女客,以一杯溜肶之秘饮,毫无微文,画出了一幅阴阳失调、鬼怪环环相扣、荒诞异常的意境画卷。

在形象塑造方面,《聊斋志异》通过精细而逼真的笔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各种鬼怪和人物形象,塑造了一幅面貌各异、栩栩如生的幻想世界。

比如《马家瑞墓碑记》中的“悬植鬼蕃,怪树丛生、混血的世俗之自、其前所见数十尊灰泥假辟居舍,着是些和尚老师以泥捏依堆成,各穿僧袍。

但一看是些验方路息、手机訥明者。

”,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形象的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阴森恐怖、诡异神秘的墓地形象。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作的一部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494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叙事艺术与审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来分析《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探讨叙事结构。

《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以局部而不在乎宏观架构,每个故事基本独立,没有明显的序幕和尾声。

这种松散的叙事结构使得读者可以自由选择阅读顺序,不必按照作者的编排来阅读,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近似日记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感觉到作者亲临其境,加深了读者的参与感。

情节安排。

《聊斋志异》的情节多样而富有想象力,描述了各种神怪鬼魅与人类的交往和纠葛。

作者以幽默的笔触和详细的描写,将虚幻与真实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奇妙的情节。

在《画皮》中,女妖娘子化妆成一名美丽少女与男主角私通,展现了女妖的美丽和诱惑力,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人物塑造。

《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且有着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特征。

从平凡的人物到神仙鬼怪,作者为每个人物都赋予了各自的故事背景和情感世界。

他们既有智慧和聪明才智的人物,也有善良和纯真的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描写,给人以鲜活感觉,令人难以忘怀。

艺术手法。

《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善于运用对比、夸张、意象、象征等手法来表现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在《铁鞋》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穿着铁鞋一路追求真爱而受尽各种痛苦,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

作者在描写神魔鬼怪时往往运用夸张的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审美给读者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其叙事结构的松散性,情节的奇幻和多样性,人物的鲜活形象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聊斋志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聊斋志异》的梦境建构

《聊斋志异》的梦境建构

2021年1月第38卷第1期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Jan.2021Vol.38NO.1《聊斋志异》的梦境建构邱海玲1,阮传伟2(1.枣庄学院图书馆,山东枣庄277160; 2.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滕州277500)[摘要]梦境是非真实的表达,具有跨越、扩展和开放的特性,梦在蒲松龄的人生和小说中具有同构的性质和深层的寄寓。

《聊斋志异》的梦境还原了现实,突破了现实,并完成了对现实的重构;《聊斋志异》的梦是向未来敞开的,它展示苦难,质疑现实,又有融化消解苦难的求索与批判。

梦境里坚实的生存意志、突破逆境把握未来的生命愿望以及寻求身心和谐的种种理想架构,不仅撼动着平庸僵化的现实,也发出了救赎重建生命和生活价值的理性呼唤。

[关键词]梦境叙事;象征寓意;检讨与超越;启蒙理想①[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21)01-0097-05深度睡眠状态下的梦境是难以预见的、纯粹无意识的梦,而梦境一旦进入艺术书写,梦像就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再现,其意象、语境和阐释方式经过有意识的分析与重构,并融入创作主体的心理体验与审美想象,就会以新的艺术生成和审美视像,来达成更深更广的意义表达,又因梦境或隐或显的主体意志和超现实的奇幻表达,从而消除一切认知和理性障碍,也消解了时空,使阅读者在获得审美快意的同时也生发出对生活和现实的某种期待和向往。

这里的梦像极具人文色彩,在慰藉的同时又展示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希望,成为有意义的建构、有意味的阐释,超越现实,为人们汲汲经营的身心提供了栖居安顿之所。

《圣经•创世纪》中先知但以理是上帝的烛光,他曾为尼布甲尼撒王解梦,预言将要临到王身上的惩罚,使高傲的尼布甲尼撒王臣服于神的权柄和意志,这个梦境因有上帝的启示,有神谕的性质而高不可犯。

然众生皆有梦,张岱《陶庵梦忆•自序》记载:“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

《聊斋志异》复线结构探析

《聊斋志异》复线结构探析

2012.07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对封建黑暗势力的鞭挞,又颂扬了平民女性大胆无畏、重情重意的爱情意识。

三.平行式结构平行式结构这类作品,虽然有两条明显的难分主次的线索,但它们并不交叉进行,而是呈现出平行并列的状态,即在同一篇小说故事的描述中同时或相继出现不同的时空的人物故事。

这两条线索之间有着某种超越时空的结构逻辑联系,平行式结构与“主副式结构”和“交叉式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此模式对于小说的深层次解读与多角度剖析有着较好的标识作用,两种不同且平行的情节线索可相互印证、相互支撑,共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小说结构。

读者在读到此类模式的小说时,可自由地把握情节的连续性与一贯性,亦可成功地体会到层层递进、似连非连的阶段性感觉。

《聊斋志异》中运用这种结构方式的篇目主要有《画壁》、《画壁》、《细柳》、《董生》等。

以《画壁》[6]为例来探究《聊斋志异》中平行式结构的运用。

此篇的主要人物孟龙潭与朱孝廉,一日偶然路经兰若寺,入内见殿堂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人物栩栩如生。

尤其在东壁画有“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

”朱孝廉不知不觉间“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才见此处殿阁重重,并非是原来的人世。

看此篇一开,便引人入胜,描写朱孝廉心由幻生,顿入幻境。

由此就开始了时空与人物的分离,朱孝廉无意间进入了画壁间的另一时空,而此时的孟生仍处于原来的时空在兰若寺的殿中观赏壁画,现实与幻境的两条线索于就此慢慢分化。

一条线索是朱生在幻境里的奇遇经历,而另一条则是好友孟生仍在寺中大殿内随老僧游览壁画。

朱生心想事成,轻易走入画中,而画中丽人便翩跹而至与他相会。

小说着重描写了朱生与仙女相会的过程。

如文中所描写的那样,“过曲栏,入一小舍,朱次且不敢前。

女回首,举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

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

”字数虽简略,但形象地展示出朱孝廉与仙女的结合的离奇。

于此,虽说平行式的线索难分主次,但作者的笔墨焦点还是多放于朱生的奇遇经历之上。

《聊斋志异》叙事性结尾的艺术

《聊斋志异》叙事性结尾的艺术

《聊斋志异》叙事性结尾的艺术作者:张凤娟来源:《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2期张凤娟(淄博师专学前教育学院,山东淄博255130)摘要:《聊斋志异》结构故事的艺术,受到历来赏评家的赞叹,结尾作为小说结构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聊斋志异》叙事性结尾的艺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浪后波纹、补释前疑、戛然而止、临结逆转。

关键词:聊斋志异;结尾;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小说结尾的艺术指小说为增强艺术表现力而在结尾部分进行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的一系列手段、方法和技巧。

好的小说结尾与整个小说是一个有机的完美的艺术整体,可以把整个作品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带给读者以感情的激动、深沉的思考和无穷的回味。

《聊斋志异》结构故事的艺术,受到历来赏评家的赞叹。

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说:“读聊斋不作文章看,而作故事看,便是呆汉。

”[1](P2484)而其结尾作为小说结构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聊斋志异》故事运用较多的是直线叙事结构,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记叙一个人的经历或一件事的发展过程,结局安排在结尾。

但结尾不等于结局,结局是属于情节的一部分,也即是故事的最后一个情节安排;而结尾是相对开始、经过而言的,它一方面包括了故事情节的结局部分,另一方面,它又包括了故事结局后的补充部分①。

《聊斋志异》叙事性结尾的艺术,以下几种形式比较突出。

一、浪后波纹毛宗岗认为:“凡文之奇者,文前必有先声,文后亦必有余势。

”文有余势,避免了戛然刹住的弊病,以小的情节为之映衬。

惊涛翻卷,又有余波荡漾回环,使读者在余波中形成心理往复,体验个中情味。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谓:“一段大文字后,不好寂然便住,更作余波演漾之。

”周振甫先生称这种小说的技法为“浪后波纹”“雨后霡霂”[2](P276)。

《聊斋志异》中很多故事,就是以这种安排情节的方式结尾,即在大的矛盾冲突解决之后并没马上结束,而是还有一两个小的情节,如同大浪后的细小余波,有时这余波还会激荡出一股新的波澜。

论《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

论《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

论《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探讨《聊斋志异》的写作艺术,包括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描写技巧以及文学意义。

一、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聊斋志异》以虚幻、奇幻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其叙事手法独特,可细分为以下几种:1. 转折情节的运用在《聊斋志异》中,作者以意想不到的转折情节,为故事增添了深度和趣味性。

例如,在职佞一事中,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仙姑降服了一位专横的官员。

故事中设定了多次转折,让读者一次次领略到作者的巧妙构思。

2. 阴谋与诡计的揭示《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描绘了人与妖之间的斗争。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揭示人类的欲望、阴谋和诡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聂小倩》中,为了与身为妖精的小倩相爱,许宣耐心等待和制定了详尽计划,最终成功战胜了各种阻碍。

二、描写技巧的巧妙运用《聊斋志异》不仅在叙事手法上独具匠心,其描写技巧也十分巧妙,充满了诗意和细腻。

1. 细腻的意象描写作者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让读者沉浸于故事的情感世界之中。

在《画眉戏》一文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2. 神秘幻化的形象描写在《聊斋志异》中,作者经常通过神秘幻化的形象描写,刻画了灵异人物的特征和形象。

例如,在《胭脂归》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描述,描绘了胭脂精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文学意义的探讨1. 独特的文化表达《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通过故事中展现的妖魔鬼怪、仙人禅法等民间传说,读者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

2. 深刻的人性思考作者在《聊斋志异》中巧妙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读者对道德、欲望等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牡丹亭》中,作者以“情不顾身”为主题,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巧妙的描写技巧以及深刻的文学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鬼怪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它集合了民间传说、神怪奇事、神仙传奇和妖魔鬼怪等多种文化元素,以其奇异、离奇、惊险的故事情节和诡异的空灵意境、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优美的文学形式,深受读者喜爱。

它的叙事艺术和审美成就也是极高的,在小说叙事中算是独树一帜。

《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描写细致入微,画面感极强民间传说、神怪奇事、神仙传奇和妖魔鬼怪等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使得《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异常丰富多彩。

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把地狱、天堂、妖魔、鬼怪、花卉、鸟兽、人物等进行了极度的描写,使得作品的画面感极强。

例如,在《牡丹亭》中,妙莲和潘丽华在牡丹亭中见面,作者极其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牡丹亭的景象,墙上栖着雀鸟,地下长着竹笋,藤萝、半夜花、紫薇杆环绕,小桥、斜横石阶,抬眼就能见到满墙碧瓦,这些形象给读者一种亲身体验的感觉。

二、细节繁多,情节转折曲折《聊斋志异》的故事情节转折曲折,往往难以预测,读者常常感到看见一个个的惊奇和意外。

例如《五色缤纷花仙子》中,九龙水师之女罂粟一开口就流利地说出了海南土话,并称自己是“广东小妞”,这一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牛背上的小姑娘》中,主角周铁鹤以死相逼促成了身旁的阳朔女儿与他一起寻找“转世之女”,情节反转出人意料。

三、语言优美,表现力极强《聊斋志异》中的语言流畅、简练,却富有华丽的文学气息,读者很容易被小说内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

另外,《聊斋志异》中的描写和对话都表现得极为灵动生动,达到了意境的感染和美感的渗透。

例如《牛背上的小姑娘》中,周铁鹤和女儿在打马赶路时,铁鹤不断地讲述自己和妻子的往事,而女儿则从未间断地打断他的话。

读者通过这些对话,能够感受到作品很浓厚的人情味,同时也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

综上可知,《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中的描写细致入微、细节繁多,语言优美、表现力极强,表达了作者极其细腻、独特且深邃的审美意识。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的故事。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聊斋志异》的叙事方式独特多样。

故事的叙述手法时而是第一人称,时而是第三人称,时而以散文的形式,时而以诗词的方式,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变化和新颖感。

比如《牡丹亭》的故事就是以戏曲的形式呈现,既有对话,又有描写,更有诗词歌赋的嵌入,使得叙事更加丰富多元。

描写细腻入微是《聊斋志异》的特色之一。

蒲松龄在作品中用笔精细入微,境界高远深邃。

他能够将那些非常虚幻的情节以实在的细节描写出来,使得故事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比如《聂小倩》中描写小倩的容貌和举止,作者用了很多形容词,将她的美丽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种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想象力丰富是《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的特点之一。

蒲松龄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地借助奇幻的情节和魔幻的元素。

他以人与妖精,人与鬼魂,人与狐狸等为题材,在文学表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超验意境,使传统叙事得以创新。

比如《聂小倩》讲述了一个世俗青年和一个妖精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浓厚的爱情色彩,还融入了很多超自然的元素,共同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想象空间。

《聊斋志异》的叙事节奏紧凑有力。

蒲松龄善于运用行文中的插叙和跳跃来增加故事的紧迫感和悬念感。

他在叙事过程中适当地设置插叙,恰到好处地切换情节,使得整个故事的节奏感很强。

这种叙事节奏的把握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当中。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通过独特多样的叙事方式、细腻入微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力和紧凑有力的叙事节奏来展现。

这些特点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奇幻和惊奇,对读者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蒲松龄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情感和展示的世界观等也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叙事艺术审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去。 颇有宿命色彩。 五投大夫》 ” 《 则显 出了嘲讽的味道 。 河津 畅体元 , “ 字汝
玉。为诸生时 , 梦人呼为 ‘ 五投大夫 ’喜为佳兆。及遇流寇之乱 , , 尽剥其衣 , 闭 置空室。时冬月 , 寒甚 , 暗中摸索 , 得数 羊皮护体 , 不至死 。质 明, 仅 视之 , 恰符 五数。哑然 自笑神之戏己也” 。
的事件无所不知 、 无所不晓 , 洞若神明。做梦者则显得弱小无力 , 梦中神灵 为 指示 所左右。他们对神灵崇敬 、 仰视。
如《 于江》 中, 篇 于江父 为狼所杀 , 于江杀二狼 , 皆非噬其父者。后 梦其 父
日 :杀二物 , “ 足泄我恨。 然首杀我者 , 白; 其鼻 此都非 是。 果然如 此。 青梅》 ” 《 、 《 田七郎》 《 、金永年》 篇中的梦都有上述特 点。
出现梦境, 每个梦 的出现又 与前 面的梦相 照应 , 与故事的整体结 构密不可分,
表 现 出 蒲松 龄 创 作 的 自觉 性 。
关键词 : 记梦作品; 叙事结构; 创作的 自觉性
中 图分 类 号 : 0 .1 I 74 9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蒲松龄是颇 喜在作 品中记梦的作家。 他的《 聊斋志异》I (J 作品四百 九 共有
千放入一室 , 子至三四岁, 气绝 , 用四十千 。 果 又有《 骂鸭》 , 篇 言邑西白家 居民
盗邻鸭烹而食之后, 身生鸭毛 , 触之则痛 , 无术可 医。后“ 夜梦一人告 之日 :汝 ‘ 病 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 , 毛乃可落。 ’ ”而邻翁素有雅量 , 不骂 , 复求之 , 才骂。 这 样 形成荒诞 的戏剧效果 : 间竞有求 骂者 , 世 作为惩报 的骂竞变 成了施恩 。又 《 男生子》 :福建总兵杨辅 , 娈童 , 言 “ 有 腹震动 。十 月既满 , 梦神人剖其两胁去 之。及醒 , 两男夹左 右啼 。起视 胁下 , 剖痕俨然。” 男人生子本身即够怪诞 , 神
收 稿 日期 :0 50 8 2 0 .82
作者简介 : 丽( 99 )女 , 郭 16 一 , 山东 淄博人 , 江大学古籍所 2 0 浙 0 3级古典文 献 学专业博 士。
8 3
维普资讯
性, 令人敬 服。这些神灵高高在上 , 能环视整个时空 , 已发生 的和将要发生 对
维普资讯

《 聊斋志异》 研究 ・
文 章编号 :0 23 1 ( 0 6 0 —0 30 10 — 7 2 2 0 )20 8 —5
《 聊斋志异》 记梦作品的叙事结构
郭 丽
( 江大 学古籍 所 , 浙 浙江 杭 州 3 0 2 ) 10 8
摘要: 梦在《 聊斋 志异》 文本 叙事结构 中起到 了重要 的作用 , 了以梦作 为文 除 本 的主体 外, 有许 多作 品梦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或 作告诫 和预 示的作 用, 或表现作 品中人物 的心理 , 或展示个人的主观 能动性, 或在一篇之 中多次
人剖胁使其生子 , 。 牛飞》 更奇 《 篇更荒诞 :邑人某 , “ 购一牛 , 颇健。 梦牛生两 夜
翼飞去 , 以为不祥 , 疑有丧失。牵人市 , 损价售之 。以巾裹金 , 缠臂上 。归 至半 途, 见有鹰 食残兔 , 近之甚驯。 遂以巾头絷股 , 臂之 。 鹰屡摆扑 , 把捉稍懈 , 巾 带
《 骂鸭》 表现 了蒲松龄奇特 的构思和道德训诫意识 ,牛 飞》 《 使人感到命运 的必然 ,五投大夫》 《 表现了梦的多义性及 由于对梦 内涵理解 的偏差所造成 的
荒诞效果。它们和文本融为一体 , 内容更加深入到文本 内部而不像唐传奇梦 境那样有游离之感。
又有《 香玉》 《 、李八缸》 《 、青蛙神》 《 、仇大娘》 《 、小棺》 《 、梓潼令》 的梦境亦
安 的 白 日梦 即 揭 示 应 乡 试 后放 榜 前 醉 卧 中瞬 间 的幻 觉 。
《 聊斋志异》 中还有一些作品主体不是梦 , 但梦作为文本不可或缺的构成
部分 , 其叙事的结 构功能可 分为 四类。 第一类在梦境 中出现 的是神 、 城隍或已去世 的家人 。梦作为人与神灵交
往的通道 , 对人物行 动和未来将要发生事件 的告诫和预示 , 具有神秘 的权威
8 4
维普资讯
树的合欢 花 , 让我们 知道 了这是一个初夏的季节 , 又有“ 红蕉蔽窗” 在如此美 。 好 的庭 院之中 , 桂庵将 身子 探 向了一间 屋子 , 乃是女 子闺 阁 , 后看见 了芸 然 娘 。 们顺着 王桂庵 的聚焦不断移动 , 我 最后 定格在芸娘身上 。 桂庵努 力追寻所 爱 的人 , 于找到 了心中所爱。 终
十余篇 , 有七十余 篇与梦有关 。 中不乏笔记形式的作品 , 其 更多的是一种艺术 形式的创造 。
《 聊斋 志异》 有些 记梦作 品以梦作 为文章 的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如《 续黄粱》 《 阳士 、凤 人》 《 、莲花公 主》 等。《 莲花公主》 依蜂房特征状人 间府第 ;梦狼》 《 篇中的梦则
预示着吉凶祸福, 文本成为反映现实社会和作家心迹的映像。许多不太长的 篇章 , 只是截取生活 的一个片断 , 出一 种情态 , 写 一种心理。《 子安》 王 中王子
但是此类梦并非完全庄重 、 严肃 , 还有 戏谑 、 诙谐 、 荒诞 、 变形 、 寓示 的特
点 , 四十千》新城王大司马 , 主计 仆 , 如《 “ 有 家称 素封 。忽 梦一人奔入 , :汝 日 ‘
欠 四十千 , 今宜还矣。’ 问之 , 不答, 径入内去” 。醒来后 , 妻生子 。于是将 四十
为此类。
第二类是表现作 品中人物心理 的梦境 。蒲 氏有些作 品, 体现了梦者的心 理特征。这些梦境多通过做梦者 的眼光平视梦 中景象 , 在涉及世 俗生 活感 情 时, 多为此类梦境。
《 王桂庵》 中王桂庵爱上芸娘 , 一直没找到她 。王桂庵 日思夜想之中 ,一 “
夜, 梦至江村 ” 。梦的层次颇为分明 : 先是到江村至一 南向柴扉 , 门内有红丝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