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王岭文化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

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

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西侯度猿人文化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

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丁村古人文化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细石器文化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

中国考古发现的各地区文化时间与内容表

中国考古发现的各地区文化时间与内容表

中国考古发现的各地区文化时间与内容表中国远古文化按照历史年代,中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

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

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史前文化遗址中国的史前文化遗址按照年代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

旧石器时代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及晚期智人三个时期。

直立人文化已经发现150多个文化遗址,早期智人文化遗址发现30多处,晚期智人遗址遍及全国各省。

新石器时代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文化出土了原始陶器和磨制石器,分布在黄河中游和两广等地区;中期文化遗址出现了玉器、彩陶、白陶,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广西等地区;晚期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的接近30处,其中龙山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的文化遗址包括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丰镐遗址、周原遗址和殷墟等夏、商都城遗址,以及西周主要封国的墓地遗址。

旧石器时代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古人类生存的年代,迄今已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多处。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靠采集和狩猎生活。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是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文化和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

蓝田人、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是直立人的重要发现,而早期智人有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等。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采取锤击、砸击、碰砧等方法打制,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砧器、钻器等,到了后期还出现了细石器元谋人元谋人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直立人。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类型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类型

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类型遗址名称:蓝田猿人文化遗址距今历史: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10-115万年左右。

考古地位:我国三大猿人遗址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田猿人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

遗址名称: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历史:距今5000-7000年前考古地位: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它的发现为人们揭示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主流文化的面貌,中国近代考古学也由此开端。

遗址名称:半坡遗址距今历史:5600-6700年考古地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遗址名称: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历史:4600-6100年前后考古地位: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否定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流行学术界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二元对立学说,使对中国文明起源进程的研究又前进了一大步。

遗址名称:殷墟文化遗址距今历史:3000多年前考古地位: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素有“中华第一都”之称。

遗址名称:元谋人遗址距今历史: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在附近出土的东方人距今210万年,蝴蝶腊玛古猿距今400万年。

考古地位: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发现遗址,云南元谋因此享有“人类童年摇篮”之美誉。

遗址名称: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历史:6500-7000年考古地位: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其发达的农业文化,为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遗址名称:三星堆文化遗址距今历史:2800-4800年考古地位:三星堆文化遗址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出土的大量器物为研究古蜀历史及古代祭祀提供了大量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遗址名称:金沙文化遗址距今历史:3000多年考古地位: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古蜀国历史和成都城市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先秦以前的社会文化

先秦以前的社会文化
部落
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旧石器时代
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其主要特徵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更为先进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尚未出现。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经过早期智人,再进化为晚期智人,最后成为现代人。这一时期人类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捕猎野兽、鱼类和采集果实,农业和畜牧业还没有产生。在婚姻形态方面还处于男女关系松散的杂婚状态。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现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徵是畜牧业和农业的产生。也就是说,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开始生产自己生存所需的食物。另一重要特徵是,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出现一个大飞跃,开始磨制石器,形状规整,便于使用。与此同时,陶器、纺织、玉器出现,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婚姻形态方面,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一般来说,这一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延续时间也很长,像距今4500至2500年的美洲玛雅文明就仍属于新石器时代。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一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
对偶婚
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若干同胞的一群姐妹与同胞的一群兄弟集体通婚,男女关系并不固定,男子多妻,女子多夫,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种形式称为「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是它的发展形式,其特点是男女结合短暂而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于自己的氏族,没有固定的同居生活,也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所生子女均属母亲所有。

【讲义文稿】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

【讲义文稿】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

【讲义文稿】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陕西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拥有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资源。

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陕西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陕西文化建设充满殷切期望,每次来陕考察都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方向指引。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J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用好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这些重要论述给全省上下以极强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奋斗感召,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文化强省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

我们要充分认识陕西文化的独特优势,坚决扛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责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努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的演变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的演变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的演变我国境内发现有许多种古人种化石,这对于我国研究自身起源起了重要的帮助,下面是分享的从蓝田人到北京人的演变,一起来看看吧。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的演变大约从距今100万年起,地质史即进入更新世中期。

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都十分丰富,表明这个时期的史前文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在相当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存中,最重要的是蓝日人和北京人及其文化,并分别为较早和较晚时期的代表。

蓝田人及其文化蓝田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

公王岭在监田县城东南17公里,是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

登上公王岭,即发现厚约30米的砾石层、上面覆盖着厚约30米的“红色土”。

红色土的下部夹有两层埋藏土,就在这两层埋藏上之间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头盖骨和三枚牙齿化石,还有石器和许多动物化石。

在陈家窝则发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下颌骨化石。

公王岭的头骨大约是属于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

其特征是头骨壁极厚,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没有额窦,眶上圆孔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眉峭。

圆枕两侧向外延展,向后明显缩窄。

头骨高度较小,脑容量为778毫升。

比北京人和爪哇人都要原始(图1-2)。

陈家窝的下颌骨化石大概属于一位老年女性个体,其特征是具有多的颏孔,有明显的联合部突起和联合棘,下颌明显向后倾斜并有明显的颏三角。

从整体看同样比北京人原始,但比公王岭的头骨所显示的要稍稍进步一些。

尽管如此,由于二者的主要特征所显示的阶段性相似,故可定为同一类型,称为蓝田直立人(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①。

其年代据古地磁法测定,分别为蹈今98万年(公王岭)和53万年(陈家窝)或110;115万年和65万年。

在蓝田人产地发现的石制品仅三十四件。

原料主要是石英岩和脉石英,有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种类有大尖状器、大型多边砍研器、中小型多边砍斫器和单边砍听器,还有刮削器和石球等。

五千年的文化绕口令

五千年的文化绕口令

五千年的文化绕口令原始初人慢悠悠,母系父系分先后。

尧舜炎黄夏商周,春秋战国多争斗。

秦汉西东三国后,两晋南北帝王独。

五代十国先隋唐,宋辽夏金争头头。

元拓边礓四野阔,明结清束共和筹。

一。

原始社会1。

早期人人之初,牧游居,因为劳动改本质。

170,元谋纪,云南猿人始石器。

陕西兰田公王岭,八十万年始人行。

70—20周口店,“北京人”群大发展。

会劳动,肢脑巧,粗打石器直立跑。

团结协作驱野兽,钻燧取火化腥臊。

环境恶劣条件差,共同劳作群居好。

一万年,又八千,北京房山周口店。

“山顶洞人”大改变,头面与今都一般。

用骨做针串首饰,兽皮缝衣会打扮。

摩檫钻木能取火,檫磨器物好美观。

2。

氏族部落七千年,河姆渡,浙江余姚出氏族。

磨石用骨能做器,凿孔绑柄好稀奇。

种稻善养猪狗牛,水井干栏搞建筑。

聚落湖湿江南地,母系氏族兴盛期。

六千多年前,半坡在西安。

白菜芥菜做食用,耕田种粟农起源。

,打猎捕鱼是副业,饲养猪狗用圈栏。

烧陶磨石染彩纹,陶钵刻符初字文。

炕坑煮食能明暖,穴式建房有创建。

大文口,始私有,山东泰安父氏族。

以父血缘定亲属,四五千年智慧祖。

农饲兴盛分手工,剩余出现私有兴。

科技能使物余剩,发展要念科学经。

二.炎黄祖1。

炎黄祖。

炎黄帝,汉人父,神农广耕创医术。

炎帝手工兴贸易,制陶开集搞交谊。

黄帝房车制人衣,字历算乐才生起。

妻嫘养蚕织彩绣,黄帝兵车群龙收。

炎帝同,败嗤尤,华夏繁衍功千秋。

2。

尧舜。

人类存,功部落,尧舜“禅让”创共和,禹治水,用疏导,挖渠灌溉农作巧。

农业发展民居乐,大禹“九鼎”功不没。

三.夏商1政治。

公元前,二一纪,原始消逝奴隶起。

启霸道,“家天下”,创设军队定刑罚。

筑城堡,修监狱,“禅让”废除王世袭。

2070夏朝起,国家机构始确立。

民不满,夏桀暴,商丘部落行天道。

夏朝灭,商朝到,1600商汤亳。

一千年,百有三,商都盘庚殷出现。

庞军队,官专管,辖地宽广影响远。

2。

科学文化。

夏朝人,创历法,二十四气真伟大。

商记星座月日食,祖人观天为农时。

西安名胜古迹

西安名胜古迹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皇陵位于临潼区骊山镇东5公里处。经探测,陵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方形,周长2525米;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陵高76米,为覆斗形,底边为485×515米,巍然矗立。从陵冢向东1.5公里处是兵马俑坑。兵马俑坑坐西向东,共三个,呈"品"字形。一号坑在南,最大,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排成38路队伍,有同真人大小的武士俑6000多个,拖战车的陶马俑24匹,驷乘战车6乘。武士俑身高1.8米,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都威武矫健。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端北侧,面积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由骑兵、距车、步卒、射手混编而成,有兵马俑1000余件,还配有实战的武器。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东西长17.6米,南北宽71.4米,面积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似为军旅中的统帅机构,也配备大批武器。3个俑坑分别组成阵势庞大的步、弩、车、骑4个兵种的队伍。兵马俑坑是研究秦代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及科技的实物资料库。
新丰遗址
【新丰遗址】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新丰镇西南2.5公里处的沙河村南。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将其父(太上皇)从今江苏徐州丰县家乡接到长安。太上皇思念家乡,不习惯都市生活,刘邦便在长安城东南秦骊邑的基础上为其修建宫邸,并置新丰县。新丰县城的布局、建筑一如丰县,并迁丰县的一些邻里街坊来此居住。遗址四周有夯筑城遗迹,城为长方形,东西600米,南北670米;城墙基础夯土宽7米。城外有城壕。在城墙西南角墙下发现一排五角形排水管道。在遗址的西南部到处散见秦代砖瓦,为秦代大型建筑群。城内有汉代建筑群遗址。出土遗物有板瓦、筒瓦、瓦当、砖等。另外还出土有铁削、铜镞等遗物。

蓝田人遗址

蓝田人遗址

蓝田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属旧石器朝代,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

1963年在陈家窝村厚30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和牙齿10余枚;1964年5月,又在蓝田具城东20公里的公王岭红土层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基本完好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旧石器等。

两者因都属蓝田,又是亚洲人种,按照国际科学命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我们通常把她称为"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蓝田人遗址文化遗存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石器,共50余件,分尖状器,砍砸器和刮削器,器物以单面加工为主,手法极为粗糙。

与蓝田人同时存大的动物有30多种,既有大熊猫,水鹿、猕猴,又有野猪,剑齿虎,猪豹,自然条件十分艰苦。

相关研究蓝田人遗址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调查队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

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

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

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

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证据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

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

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

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和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1、陈家窝:距今65万年;公王岭:距今75—80万年。

2、陈家窝:距今53万年或50万年;公王岭:距今98万年或100万年。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名词解释旧石器时代:从三百万年前起直到一万两千年前左右才结束。

此时期人们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上相当于前氏族社会到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旧石器时代是由人类最初出现并逐步发展到现代人的时代,恰恰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相当。

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猿人的两颗牙齿,是晚期猿人中的早期类型。

共存近三十种动物化石。

遗址中有七件石器和用火痕迹。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蓝田人:旧石器时代早期,属晚期猿人。

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上颌骨和十余颗牙齿,石化程度很深,同属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个体,脑容量为780ML。

属于晚期猿人,时代约距今五十到八十万年之间。

石器多以石英岩和砂岩为原料,器物分化不明显。

金牛山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智人,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

据测定,金牛山人生活在距今约28万年前北京人:因1929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遗址发现一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而命名。

时代为50至60万年前。

已能控制用火,直立行走。

脑容量平均为1059ML。

体质特征介于现代人和猿之间,在许多方面已具备了人的特征,某些方面还残留有猿的特点。

郧县人:1975年发现于湖北郧县梅铺杜家沟的龙骨洞。

包括4枚人牙,有上内侧门齿、下外侧门齿、上第二前臼齿和上第一臼齿,都是左侧的。

总的形态与北京人的牙齿相似,只是尺寸要大些。

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嵌齿象、桑氏缟鬣狗和小猪等。

其地质时代有可能早到早更新世。

郧县人的时代比北京人稍早,或许属于早期直立人范围。

大荔人:1978年在陕西省大荔县甜水沟更新世中期较晚的砂砾层中发现了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这就是大荔人。

顶骨相对较大,枕骨隆突位置下移,吻部不太突出,脑容量达1120ML。

是早期智人较古老的类型,绝对年代距今二十万年前后。

马坝人:1958年在广东省韶关市马坝乡发现的一个人类头盖骨。

是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中间类型,其时代为距今十五到二十万年。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2)

考古学史必读复习材料 (2)

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也是在人类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过着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生活。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系,旧石器、古人类和古生物是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ZG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1、已发现的ZG古人类化石材料①直立人A.早期直立人化石:元谋人的两枚牙齿B.晚期直立人化石:北京人,蓝田人(公王岭),湖北郧县材料,安徽和县人,南京人等C.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化石:辽宁金牛山人②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河北许家窑人、山西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等③晚期智人:广西柳江人、宁夏河套人、北京山顶洞人、四川资阳人等▽2、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①早期a.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180万年b.云南元谋人遗址;距今170万年c.河北省小长梁、东谷坨:距今100万年d.蓝田文化:距今115-70万年e.匼河文化:距今80万年f.北京人文化:距今70-20万年a.大荔人文化b.许家窑文化c.丁村文化③晚期a.华北地区:几乎遍布黄土高原b.东北地区:石器地点向北延伸到黑龙江流域的漠河,呼玛十八站和嫩江流域的昂昂溪等地c.西部地区:扩展到青藏高原d.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台湾地区三、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1、文化概述①分布区域a.旧石器时代早期前一阶段的文化遗址和猿人化石地点云南元谋猿人化石及文化遗存、湖北郧县猿人化石、河北阳原东谷坨和小长梁、山西芮城西侯度、匼河的石器地点等b.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后阶段的人类化石及遗址陕西蓝田人化石及文化、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及文化、湖北郧西县猿人化石、河南南召县猿人化石、安徽和县和巢县的猿人化石、南京人化石、湖北大冶县石龙头遗址、贵州黔西县观音洞遗址、辽宁金牛山遗址等②文化特征a.石器文化大致经过由简单到复杂、原始到进步的发展过程b.早期前一阶段,石器制造较原始,石器类型较少,一器多用较普遍c.中期中后阶段,石器的打制方法和类型增多,一器多用减少d.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懂用火,熟食、御寒、照明▽2、旧石器时代早期前一阶段的文化遗存①元谋猿人及其文化a.分1965、1973、1975三次发掘b.年代断定:距今170万年左右,为早更新世c.文化遗存:元谋动物群包含大量华北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的成员,缺少华南洞穴中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典型动物元谋人②西侯度文化a.年代断定:距今180万年,是ZG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b.文化遗存:动物群中绝灭动物占47%,绝种动物100%石制品中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多为石英岩,采用锤击、砸击、碰砧法,器形主要有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等。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文化遗址》备课资料素材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中国古文化遗址》备课资料素材 精品

中国古文化遗址建国以来,蓝田县境已发现古遗址101处,从旧石器遗址到隋唐遗址主要有39处,其中:旧石器遗址9处,新石器遗址9处,商周遗址6处,秦汉遗址6处,两晋南北朝遗址3处,隋唐遗址6处。

1、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蓝田县城东20公里九间房乡的公王岭,1964年5月发现“蓝田人”头盖骨。

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等11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组成发掘队,在贾兰波教授带领下,对公王岭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出一具中年女性头盖骨化石。

这具头盖骨,眉嵴粗壮硕大,而两侧端明显向外侧延伸,额骨非常低平,头骨高度只有78毫米,脑量780毫升左右。

1964年,古脊所吴汝康根据地层关系及同时出土的哺乳动物群化石测定为60万年左右。

198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及第四纪地质研究室、西安地质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出土处采取了200多块古地磁样品,进行磁性测量。

又将部分样品送瑞士苏黎士高工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磁性检验,测定结果表明:蓝田猿人头骨的地层年代为110~115万年。

科学家把这具头盖骨化石和陈家窝旧石器遗址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凑在一起复原,按国际惯例,命名为“蓝田亚种直立人”,俗称“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从1965年4月到1966年6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公王岭进行多次发掘工作,发掘出蓝田猿人用火的黑色粉末物质和200多件大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和石球,丰富了蓝田人文化的内涵。

同时发掘出与公王岭蓝田猿人共同生存的哺乳动物化石42种,这个动物群不仅有生存在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的三趾马、大角斑鹿、葛氏斑鹿等,而且有一批南方动物如大熊猎、东方创齿象、华南巨猫、中国貘、中国爪兽、秦岭苏门羚、硕猕猴、黑熊、巨剑虎、毛冠鹿、杨氏虎、犀牛、李氏野猪、东方剑齿象、丽牛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

证明蓝田当时的气侯带有南方色彩。

科学测定,蓝田猿人时代,蓝田处于古纬30度36分,比今天所处的34度12分,靠近3度46分。

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

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

我国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布{据古人类学的研究,(注:不知那位大师,是洋大师、还是土大师,还是混血大师,*跪着说中国考古历史*)人类是由腊玛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相当于地质学上第三纪的中期,腊玛古猿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

直立行走后,他们终于从只能使用自然工具发展到了会自己制造工具,于是古猿变成了人。

这些最初的工具标志着人类物质文化的产生。

}二十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云南开远县小龙潭的第三纪褐煤层中和禄丰县石灰坝煤场的同一地层中发掘出了腊玛古猿的化石,时间距今约800万年。

这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的起源地址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物质文化产生地址一。

目前为止,我国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已发现了三四百处,遍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个县市。

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山西芮城西侯度(距今180万年)、云南元谋上那蚌(距今170万年)和河北阳原小长梁。

此外,陕西蓝田的公王岭和陈家窝,山西芮城的匼河,河南三门峡的水沟和金兴沟,北京周口店第一地址(即北京人遗址),辽宁营口金牛山下层和本溪庙后山,以及湖北郧县梅铺龙骨洞,大冶石龙头,贵州黔西观音洞等也都是旧石器早期的人类遗址。

旧石器中期的遗址主要有山西襄汾的丁村,河南灵宝的孟村,山西阳高许家窑,辽宁喀左鸽子洞和海城仙人洞,以及贵州桐梓岩灰洞等处。

旧石器晚期重要遗存,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遗址和萨拉乌苏河沿岸遗址(即河套人遗址),山西朔县峙峪遗址,河南安阳小南海洞穴遗址,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和四川汉源富林镇的石器制作场遗址,以及四川铜梁张二唐遗址,贵州义兴猫猫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柳江通天岩遗址等。

距今大约12000—13000年以前,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中石器时代。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

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史前文化及重要遗址简介中国的史前文化和遗址,由于旧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少,习惯上按南方和北方分成两个区域;而新石器时代的发现较多,特别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所以地区划分较细。

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北方地区东谷坨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许家坡。

据古地磁法断代,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地质时代处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所出文化遗物有石制品16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

另外还有打击过的骨片。

该地点与其附近的小长梁地点被合称为“东谷坨—小长梁文化”。

小长梁地点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

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官亭北侧小长梁。

地质时代属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

文化遗物中有石制品2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常见刮削器、尖状器、石钻和砍斫器。

另外出有六件打击骨片。

蓝田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陕西省蓝田县。

“蓝田人”包括公王岭和陈家窝两个地点的人类化石,据古地磁断代,公王岭化石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至75万年,属中更新世早期,陈家窝化石年代约为距今65万年至50万年。

蓝田人的文化遗物有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主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状器和石球。

其中大尖状器又称三棱大尖状器,最具代表性。

公王岭化石层中的几处灰烬说明当时古人类可能掌握了用火技术。

伴出的动物化石包括中更新世早期到晚更新世的动物。

匼〔ke柯〕河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匼河村一带。

其地质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

匼河文化的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

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

烧骨是匼河人用火的证明。

伴出的动物化石多为中更新世的典型种属,象、鹿、水牛、披毛犀的共存说明匼河人的生活环境为温带气候。

北京人及其文化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北京人”又称“北京中国猿人”、“北京中国人”或“北京直立人”。

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

陕西王道岭简介和历史

陕西王道岭简介和历史

陕西王道岭简介和历史
陕西王道岭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公
园之一。

王道岭地处秦岭山脉腹地,总面积约800多平方公里,其中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王道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这里群山连绵起伏,峡谷深邃,森林繁茂,气候宜人。

公园内有
众多的森林景观、山峰、溪流和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王岭、
道峰、双瀑、水帘洞等。

王道岭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秦朝
时期,这里就是诸子百家纷集的地方。

王道岭同时也是陕西历史文化
名山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常常在此寻找灵感,留下了许多诗文和碑刻。

近年来,王道岭作为旅游胜地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

政府加大了
对公园的保护力度,修建了道路、观景台和生态步道,方便游客观光。

此外,王道岭还举办了多次森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
观光、游玩。

总的来说,陕西王道岭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喜欢徒步旅行的人,还是文化爱好者,都能在王
道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以文德来教化文治教化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在19世纪末期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文明)。

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表层)、制度与行为(中间层)、精神(深层、内核)。

在这三个层次中,物质变化较快,制度较慢,而精神层次较为稳定。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性传统文化:国学∕中学西方文化:新学∕西学马列文化:马学态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马学为体,中西学为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及当前的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去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学习方法:一是注意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二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警惕文化决定论因为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了。

复习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人类学概念:文化即生活方式。

文化——自然;文明——野蛮特征:人类创造;后天获得;民族共有;时间延续。

中国当代文化的三元第一章中国文化起源一、生命起源学说1924年苏联生物学家奥巴林发表<<生命起源>>专著。

1929年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也提出类似观点。

按照这个学说,生命是在长时期宇宙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无生命的物质所发生的一个进化过程,而不是在现在条件下由非生命的有机物质突然产生的。

所以,生命起源大约发生在距今45—35亿年间。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生物分类学中,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真兽亚纲中的灵长目。

人科中现存的仅一属一种,即Homo sapiens。

中国历代文物汇总[最新]

中国历代文物汇总[最新]

中国历代文物汇总A001 阿城双鱼水草圈带铜镜(金代)002 阿底村遗址单耳绳纹陶鬲(新石器) 003 阿哈特拉遗址鹿纹彩陶罐(商代)004 阿拉沟承狮铜方盘(战国)005 安国镇遗址双马鞍口陶罐(商代)006 安阳袋足铜斝(商代)007 安阳兽面纹铜胄(商代)008 奥里米古城双鹿玉牌饰(金代)009 阿斯塔那116号墓彩绘三足陶釜(北朝) 010 阿斯塔那186号墓单耳彩绘陶罐(北朝)B001 巴蜀文化柳叶形铜剑(春秋)002 巴蜀文化铜戈(春秋)003 巴蜀文化铜器004 白菜玉花插(清代)005 白草坡半环铜钺(西周)006 白草坡潶伯提梁铜壶(西周)007 白浮村2号墓蚂蚱形玉觿(西周)008 百花潭铜嵌社会生活图案铜壶(战国) 009 百家村43号墓彩绘陶壶(战国)010 白家庄矮锥足铜鼎(商代)011 白家庄3号墓矮锥足铜鬲(商代)012 白家庄龟纹折肩铜罍(商代)013 白家庄圜底空足铜斝(商代)014 白金宝文化陶器015 白羊村文化陶器016 白音汉蜷卧状玉兽(辽代)017 巴林右旗黄玉枭(新石器)018 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 019 半坡遗址石矛(新石器)020 斑竹湾浮雕三彩棺(五代)021 鲍家寨分裆铜鬲(商代)022 包山漆绘龙凤纹铜镜(战国)023 包山线刻云水纹铜盛(战国)024 巴蜀文化陶器025 坝头山铜鸠杖(春秋)026 巴图营子辽三彩印花长盘(辽代)027 北方地区春秋战国铜器028 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石器029 北方地区秦至东汉铜器030 北方地区商代铜器031 北方地区夏代铜器032 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33 北方地区西周铜器034 北京故宫太和殿日晷(清代)035 北京猿人遗址石器036 卑南文化陶器037 卑南文化玉器038 卑南遗址双人连体玉玦(新石器) 039 北山顶虎钮铜錞于(春秋)040 北首岭遗址船形陶壶(新石器)041 北私府铜半斗量(战国)042 北宋至清仿古铜器043 北宋至清铜镜044 北宋至清铜器045 北宋南宋澄泥砚(北宋)046 北宋南宋三彩及低温釉陶器047 北宋南宋陶魂瓶(北宋)048 北宋南宋陶器049 北辛文化石器050 北辛文化陶器051 北窑遗址陶鼎范(西周)052 北阴阳营文化石器053 北庄遗址海鸥形陶鬶(新石器)054 笔架山蟠龙盖铜罍(西周)055 兵避太岁铜戈(战国)056 冰涯村遗址人首彩陶瓶(新石器) 057 碧玉仿古豆(清代)058 伯矩铜鬲(西周)059 伯作乙公铜簋(西周)060 伯公父铜瓒(西周)061 渤海国陶器062 亳县董园村1号墓卧猪形玉握(东汉) 063 亳县凤凰台1号墓玉刚卯(东汉)C001 “沧浪亭图”玉挂屏(清代)002 草场坡鎏金铁心铜龙(唐代)003 曹家垣带铃铜铎(商代)004 岑溪五铢钱纹铜鼓(东汉)005 蟾蜍澄泥砚(明代)006 长滨地点石器007 长丰杨公乡2号墓附鸟饰回首玉龙(战国) 008 长丰杨公乡2号墓透雕鸟纹玉璜(战国) 009 长丰杨公乡2号墓云纹龙首玉璜(战国) 010 长丰杨公乡2号墓云纹龙首玉觿(战国) 011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石器012 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13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14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15 长乐宫乳钉纹铜壶(西汉)016 常山下层文化陶器017 长台关漆绘夔凤纹铜镜(战国)018 长台关铜错透空勾连云纹铜樽(战国) 019 长台关铜文具(战国)020 长台关1号墓透雕双龙玉璜(战国)021 长信宫鎏金宫女铜灯(西汉)022 长子唐代石灯(唐代)023 长安花楼子遗址石戟(新石器)024 长安配件厂鸟纹玉璜(西周)025 抄道沟鹿首弧背铜刀(商代)026 察吾乎沟口文化陶器027 察吾乎沟口遗址骆驼纹带流彩陶罐(西周) 028 察吾乎沟口遗址植物纹彩陶罐(西周) 029 城背溪文化陶器030 称钩驿新莽铜丈(新莽)031 城固铜器032 澄湖遗址鳖形陶壶(新石器)033 澄湖遗址纽索纹彩绘陶壶(新石器)034 澄湖遗址鱼篓形贯耳陶壶(新石器)035 程桥2号墓玉剑首格(春秋)036 陈国公主墓风字形玉砚(辽代)037 陈国公主墓动物形玉佩(辽代)038 陈国公主墓交颈鸳鸯形玉佩(辽代)039 成王铜方鼎(西周)040 陈家坊双耳铜瓿(商代)041 臣谏铜簋(西周)042 楚文化陶敦(春秋)043 楚文化陶簠(春秋)044 楚文化陶鬲(春秋)045 楚文化陶器046 川湘地区商代铜器047 船形山豕形铜尊(商代)048 楚公逆铜钟(西周)049 出戟玉方觚(明代)050 春秋战国陶器051 春秋战国铜器052 春秋战国釉陶器053 春秋战国玉璧054 春秋战国玉琮055 春秋战国玉带钩056 春秋战国玉环057 春秋战国玉璜058 春秋战国玉剑饰059 春秋战国玉玦060 春秋战国玉龙(春秋)061 春秋战国玉器062 春秋战国玉人(春秋)063 春秋战国玉觿(春秋)064 春秋战国葬玉(春秋)065 锄狮脑虎耳扁足铜鼎(商代)066 楚文化铜敦067 楚文化铜缶068 磁峰镇遗址鸳鸯牡丹纹陶碗模(北宋) 069 磁山文化石器070 磁山文化陶器071 磁山遗址椭圆形附加堆纹陶盂(新石器) 072 蹴鞠画像铜镜(南宋)073 错金嵌宝石玉碗(清代)D001 大葆台西汉墓翘袖折腰状玉舞人(西汉) 002 大堡子山秦公铜鼎(西周)003 大波那屋形铜棺(战国)004 大甸子遗址彩绘塔式陶罐(夏代)005 大甸子遗址卷云纹彩绘四耳陶罍(夏代) 006 大甸子遗址卷云纹彩绘陶鬲(夏代) 007 大地湾遗址彩陶三足钵(新石器)008 大地湾遗址人首彩陶瓶(新石器)009 大洞地点石器010 大东坡紫砂提梁壶(清代)011 大墩子遗址鸡形陶壶(新石器)012 大墩子——礼州文化陶器013 大坟遗址人首葫芦形陶瓶(新石器) 014 大亥铜簋(商代)015 大禾人面铜方鼎(商代)016 大河村遗址白衣彩陶盆(新石器)017 大华中庄人头形铜饰件(西周)018 戴家沟夔纹铜禁(西周)019 戴家湾鸟纹提梁铜壶(西周)020 岱子坪遗址管状流陶鬶(新石器) 021 大梅沙遗存铜器022 大梅沙遗存铜镇023 郸城西汉石坐榻(西汉)024 旦麻村遗址彩陶壶(新石器)025 单坨子遗址彩陶罐(商代)026 倒墩子透雕劫掠图案铜带头(西汉) 027 大石墓文化陶器028 大司空村枭形提梁铜壶(商代) 029 大司空村亚铜斝(商代)030 大同北魏石雕方砚(北魏)031 大汶口梯形玉铲(新石器)032 大汶口文化白陶器033 大汶口文化石锤(新石器)034 大汶口文化石纺轮(新石器)035 大汶口文化石器036 大汶口文化石钺(新石器)037 大汶口文化陶背水壶(新石器) 038 大汶口文化陶鼎(新石器)039 大汶口文化陶觚(新石器)040 大汶口文化陶鬶(新石器)041 大汶口文化陶器042 大汶口文化玉器043 大汶口遗址白陶鬶(新石器)044 大汶口遗址白陶盉(新石器)045 大汶口遗址八角星纹陶豆(新石器) 046 大溪文化白陶器047 大溪文化圭形石凿(新石器)048 大溪文化巨型石斧(新石器)049 大溪文化石锄(新石器)050 大溪文化陶器051 大溪文化陶响球(新石器)052 大溪文化玉器053 大溪遗址篦纹陶响球(新石器) 054 大溪遗址波浪纹筒形陶瓶(新石器) 055 大溪人面形玉佩(新石器)056 大洋洲勾连雷纹铜铙(商代)057 大洋洲觚形铜瓒(商代)058 大洋洲虎耳铜方鼎(商代)059 大洋洲假腹铜豆(商代)060 大洋洲鬲形铜鼎(商代)061 大洋洲牛首纹铜镈(商代)062 大洋洲商墓蹲坐状玉羽人(商代) 063 大洋洲商墓铜器064 大洋洲商墓玉器(商代)065 大洋洲双层底铜方鼎(商代)066 大洋洲双面铜神像(商代)067 大洋洲双尾铜卧虎(商代)068 大洋洲四羊铜罍(商代)069 大洋洲四足鹿耳铜甗(商代)070 大洋洲提梁铜方壶(商代)071 大御庚铜尊(商代)072 大云寺鎏金铜函(唐代)073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清代)074 大张遗址陶瓮棺(新石器)075 大朱村遗址陶号角(新石器)076 登封观星台石圭尺(元代)077 邓家湾遗址陶管形器(新石器)078 滇文化陶器079 地巴坪遗址菱纹腹耳彩陶瓮(新石器) 080 丁村地点群石器081 定陵珩琚瑀冲牙玉组佩(明代)082 定陵花耳玉杯(明代)083 定陵金托玉爵(明代)084 定陵山形纹玉圭(明代)085 定州40号墓衔尾龙形玉环(西汉) 086 定州43号墓人物纹玉座屏(东汉) 087 东北地区商代铜器088 东北地区西周铜器089 东贯城阙形铜饰件(战国)090 东官营子燕王职铜戈(战国)091 东谷坨地点石器092 东海峪遗址蛋壳陶高柄杯(新石器) 093 东汉绿釉朱雀陶灯(东汉)094 东湖塘紫砂四系扁壶(明代)095 东柳泉猪钮虎虺纹铜镜(春秋)096 东南地区春秋战国铜器097 东南地区西周及春秋早期铜器098 东桥折肩铜尊(商代)099 东下冯遗址石范(夏代)100 窦店东汉墓绿釉陶尊(东汉)101 斗鸡台墓地石权(西周)102 斗鸡台西汉墓酱釉陶罐(西汉)103 豆马村金错铜犀尊(西汉)104 窦绾墓凤鸟铜灯(西汉)105 窦绾墓金错朱雀双联铜豆(西汉) 106 杜铜虎符(战国)107 杜岭大铜方鼎(商代)108 蹲坐式玉狗(清代)109 “渎山大玉海”玉雕(元代)E001 鄂城柿蒂佛像对凤纹铜镜(六朝) 002 鄂君启金错铜节(战国)003 耳铜鬲(商代)004 二里冈遗址饕餮纹陶罍(商代) 005 二里头假腹镂孔铜爵(夏代) 006 二里头平底铜斝(夏代)007 二里头七孔梯形玉刀(夏代) 008 二里头曲内铜戈(夏代)009 二里头贴石兽面纹铜饰牌(夏代) 010 二里头文化石镰(夏代)011 二里头文化陶器012 二里头文化铜鼎013 二里头文化铜戈014 二里头文化铜斝015 二里头文化铜爵016 二里头文化铜铃017 二里头文化铜器018 二里头文化铜饰牌019 二里头遗址扉棱纹陶鼎(夏代) 020 二里头遗址黄陶盉(夏代)021 二里头遗址灰陶长流鬶(夏代) 022 二里头云雷纹平首玉圭(夏代) 023 二里头连弧刃玉钺(夏代)024 二里头兽面纹柄形玉器(夏代) 025 二十二足辟雍陶砚(唐代)F001 法海寺宋三彩舍利塔(北宋) 002 法海寺宋三彩舍利匣(北宋) 003 法库辽黑褐釉盖壶(辽代)004 法门寺鎏金铜塔(唐代)005 仿古兽面纹玉兕觥(清代)006 房山长沟峪孔雀形玉饰(金代) 007 房山长沟峪镂雕竹枝玉饰(金代) 008 房山长沟峪双鹤衔草玉饰(金代) 009 房山长沟峪折枝花玉饰(金代) 010 房山长沟峪折枝花玉锁(金代) 011 鲂鱼山高足铜罍(商代)012 反山12号墓大玉琮(新石器)013 反山墓地展翼玉鸟(新石器)014 反山12号墓神人兽面纹玉钺(新石器) 015 反山14号墓三叉形玉冠饰(新石器)016 反山14号墓兽面纹玉带钩(新石器)017 反山15号墓透雕冠形玉器(新石器)018 反山20号墓神人兽面纹玉锥形器(新石器) 019 范文虎墓贯耳白玉盖瓶(元代)020 范文虎墓虎纽玉押(元代)021 飞仙山岳菱花铜镜(唐代)022 凤凰嘴兽首铜匜鼎(春秋)023 冯素弗墓铜虎子(十六国)024 冯素弗墓流云纹玉剑首(十六国)025 冯素弗墓弦纹玉盏(十六国)026 分水岭花叶蟠螭纹铜镜(战国)027 分水岭金错连螭纹铜盖豆(战国)028 分水岭貘负立人铜盘(战国)029 分水岭四螭铜鼎(战国)030 佛郎机铜铳(明代)031 扶风夔纹石磬(西周)032 扶风齐家村19号墓玉对鸟(西周)033 妇好扁足铜鼎(商代)034 妇好带盖铜瓿(商代)035 妇好大铜方斝(商代)036 妇好大型铜爵(商代)037 妇好封口铜盉(商代)038 妇好分体铜甗(商代)039 妇好虎枭铜卣(商代)040 妇好龙纹大圈足铜盘(商代)041 妇好镂空兽面纹铜觚(商代)042 妇好平底铜爵(商代)043 妇好三联铜甗(商代)044 妇好神面纹大铜钺(商代)045 妇好双联铜方彝(商代)046 妇好铜方罍(商代)047 妇好铜枭卣(商代)048 妇好墓槽纹玉圭(商代)049 妇好墓齿边玉玦(商代)050 妇好墓附透雕饰玉环(商代)051 妇好墓角形玉觿(商代)052 妇好墓柳叶形玉矛(商代)053 妇好墓龙纹铃首铜弓形器(商代)054 妇好墓龙形玉璜(商代)055 妇好墓嵌贴绿松石曲内铜戈(商代)056 妇好墓三牙璇玑形玉饰(商代)058 妇好墓兽纹玉斧(商代)059 妇好墓四瓣花纹铜觯(商代) 060 妇好墓饕餮纹梯形玉刀(商代) 061 妇好墓团身龙形玉玦(商代) 062 妇好墓亚弜铜鼎(商代)063 妇好墓叶脉纹铜镜(商代)064 妇好墓玉对尾双鹦鹉(商代)065 妇好墓玉蟠龙(商代)066 妇好墓玉器067 妇好墓窄体玉璜(商代)068 妇好墓壁虎形玉刻刀(商代) 069 妇好墓侧身回首玉凤(商代) 070 妇好墓侧身玉人(商代)071 妇好墓长方体卷云纹玉虎(商代) 072 妇好墓大琮(商代)073 妇好墓高冠玉鹦鹉(商代)074 妇好墓跪姿玉人(商代)075 妇好墓回首玉卧牛(商代)076 妇好墓虺形玉玦(商代)077 妇好墓卷尾玉龙(商代)078 妇好墓卷云纹玉象(商代)079 妇好墓刻字玉戈(商代)080 妇好墓夔形首玉笄(商代)081 妇好墓雷纹玉簋(商代)082 妇好墓莲瓣纹柄形玉器(商代) 083 妇好墓龙纹大玉刀(商代)084 妇好墓裸体玉人(商代)085 妇好墓鸟形玉刻刀(商代)086 妇好墓屈颈玉鹤(商代)087 妇好墓兽面纹玉匕(商代)088 妇好墓兽形玉韘(商代)089 妇好墓铜内玉援戈(商代)090 妇好墓突棱玉箍形饰(商代) 091 妇好墓凸缘玉璧(商代)092 妇好墓小玉刀(商代)093 妇好墓圆雕玉鹦鹉(商代)094 妇好墓圆雕玉坐熊(商代)095 妇好墓玉奔兔(商代)096 妇好墓玉鸱枭(商代)097 妇好墓玉臼杵(商代)098 妇好墓玉矛形器(商代)099 妇好墓玉圈足盘(商代)100 妇好墓玉调色盘(商代)102 妇好墓鱼形玉刻刀(商代)103 妇好墓组琮(商代)104 富河文化陶器105 富林地点石器106 福泉山74号墓珠锥玉串饰(新石器) 107 福泉山遗址变形鸟纹长流陶杯(新石器) 108 福泉山遗址蟠螭纹带盖陶鼎(新石器) 109 阜新福兴地兽面纹丫形玉器(新石器) 110 凫鱼玉壶(清代)G001 尕马台七角星纹铜镜(夏代)002 甘泉银错牛形铜釭灯(东汉)003 甘泉东汉墓“宜子孙”玉璧(东汉) 004 高昌陶器005 高句丽陶器006 高家堡夔纹方座铜簋(西周)007 高楼庄提耳铜釜(商代)008 高台山文化陶器009 高台山文化铜器010 告田铜卣(商代)011 高王寺腰沿铜甗(战国)012 圪垱头锥足铜鼎(夏代)013 鸽子洞地点石器014 共铜罐(商代)015 公王岭地点石器016 广陵王墓飞熊玉水滴(东汉)017 光素玉盘(清代)018 广州东郊东汉墓陶船模型(东汉)019 管流铜角(商代)020 观台窑遗址摩竭陶脊饰(金代)021 馆驿单柱铜爵(商代)022 馆驿兽面纹平底铜斝(商代)023 观音洞地点石器024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明代)025 桂平牛拉橇立饰铜鼓(东汉)026 贵溪遗址印纹牺首陶鼎(春秋)027 鄬子倗铜簋(春秋)028 郭家村东汉墓狩猎纹绿釉陶壶(东汉) 029 郭家山龟纽玉印(东晋)030 郭家山双螭纹心形玉佩(东晋)031 郭家庄凤鸟纹提梁铜壶(商代)032 郭家庄四龙四象铜方尊(商代)033 固围村1号墓大玉璜(战国)034 固围村2号墓长尾玉鹦鹉(战国)H001 海淀元三彩镂雕龙凤炉(元代)002 海水莲花仙人法华罐(明代)003 海安青墩遗址石器004 汉文化铜鼓005 长台关1号墓蜷身玉龙(战国)006 贺家村龙首四联铜杯(西周)007 贺家村鸟柱铜斝(商代)008 贺家村牛形铜尊(西周)009 何家村八瓣花形玉杯(唐代)010 何家村镶金玉镯(唐代)011 何家山铜马(东汉)012 何家湾带盖越式铜鼎(春秋)013 河姆渡文化陶釜(新石器)014 河姆渡文化陶器015 河姆渡遗址树叶纹腰沿陶釜(新石器) 016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方钵(新石器) 017 河姆渡遗址玉玦(新石器)018 衡阳对蛇纹提梁铜壶(春秋)019 衡阳牛形铜匜(商代)020 河平元年三足铜鋞(西汉)021 和尚岭填漆云纹铜鼎(春秋)022 核桃庄遗址彩陶壶(新石器)023 核桃庄遗址彩陶盆(新石器)024 河鱼硃砂澄泥砚(明代)025 红光奇字铜戈(战国)026 红庙坡彩绘车马人物铜镜(西汉) 027 红山文化石器028 红山文化陶器029 红山文化玉器030 红土山西汉墓角形玉剑首(西汉) 031 红宜村累蛙四出钱纹铜鼓(三国) 032 后冈二期文化陶器033 后冈遗址石拍子(新石器)034 后冈遗址石镞(新石器)035 侯古堆红铜错龙纹铜浴缶(春秋) 036 后湖熟文化铜簋037 后湖熟文化铜剑038 后湖熟文化铜矛039 后湖熟文化铜器040 后兰家沟蛙形铜勺(商代)041 后李文化陶器042 侯马晋国石圭(春秋)043 侯母铜戎壶(春秋)044 后洼遗址石器045 后英房遗址透雕琉璃器台(元代) 046 花尔楼系铃铜俎(商代)047 花瓣口单耳三彩瓶(唐代)048 划城岗遗址朱绘石钺(新石器)049 淮阳1号东汉墓石灯(东汉)050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51 华南及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石器052 华南双肩亚腰形石铲(新石器) 053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石器054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55 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56 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057 黄家寨鸟形铜杖首(西周)058 黄君孟墓对蝉玉管(春秋)059 黄君孟墓蟠虺纹玉璧(春秋)060 黄君孟墓玉器(春秋)061 黄君孟墓变体兽纹柱状玉玦(春秋) 062 黄君孟墓躬身玉虎(春秋)063 黄君孟墓夔龙纹玉玦(春秋)064 黄君孟墓夔龙玉觿(春秋)065 黄君孟墓鸟纹玉璜(春秋)066 黄君孟墓人首玉饰(春秋)067 黄君孟墓圆雕玉人首(春秋)068 黄楝树遗址黑陶高柄杯(新石器) 069 黄土崙文化陶器070 黄武元年武昌官铜釜(三国)071 黄子铜壶(春秋)072 华容三羊三鸟铜尊(商代)073 花厅遗址镂孔陶器074 花厅遗址猪形陶罐(新石器)075 虎抱人形铜壶(商代)076 “会昌九老图”玉山子(清代) 077 辉发城辽三彩印花瓶(辽代)078 鹘攫鹅玉饰(金代)079 虎鹿鹰鹊双面玉雕(金代)080 火烧沟四羊铜杖首(夏代)081 火烧沟铜斧(夏代)082 火烧沟铜矛(夏代)083 火烧沟铜饰牌(夏代)084 火烧沟遗址人形双足彩陶罐(夏代)085 火烧沟遗址人形小陶瓶(夏代)086 湖熟文化陶器087 胡头沟三角形首玉龟(新石器)088 胡头沟连环形玉饰(新石器)089 虎足垂耳铜方盘(春秋)J001 雧母乙铜觯(商代)002 嘉铜鼎(春秋)003 贾各庄鸟首流铜匜(战国)004 江宁三羊铜瓿(商代)005 蒋王庙三枝铜灯(东晋)006 姜寨遗址人面纹彩陶葫芦瓶(新石器) 007 姜寨遗址石砚(新石器)008 姜寨遗址小口尖底瓶(新石器)009 建平猪龙形玉饰(新石器)010 建武廿一年鎏金承旋铜樽(东汉) 011 简阳元墓石砚(元代)012 甲子表残玉板(商代)013 解放营子飞天玉佩(辽代)014 吉利区唐墓三彩莲花灯(唐代)015 堇铜鼎(西周)016 晋文化陶鼎(春秋)017 晋文化陶豆(春秋)018 晋文化陶壶(春秋)019 晋文化陶鬲(春秋)020 晋文化陶器021 金蟾澄泥砚(清代)022 金村铲形兽面纹玉带钩(战国)023 金村金银错斗兽纹铜镜(战国)024 金村金错虺龙纹铜镜(战国)025 金村金链双舞人龙形玉佩(战国) 026 金村卷龙形玉觿(战国)027 金村透雕卷龙玉套环(战国)028 金村战国墓玉器029 金村螭凤勾连纹玉樽(战国)030 金村附顶饰双龙首玉璜(战国)031 金村附透雕饰条形玉(战国)032 金村勾连纹玉耳杯(战国)033 金村透雕卷云纹玉梳(战国)034 金村玉伏虎(战国)035 金错蟠龙铜镇(南朝)036 金村透雕双龙双凤玉饰(战国)037 晋侯苏铜钟(西周)038 旌介村骡铜簋(商代)039 景龙观铜钟(唐代)040 静志寺鎏金铜函(隋代)041 晋侯对铜盨(西周)042 晋侯苏墓大玉戈(西周)043 晋侯苏墓兔形铜尊(西周) 044 晋侯苏墓玉人(西周)045 晋侯苏墓四璜连环玉佩(西周) 046 金泉遗址彩陶壶(新石器) 047 金雀山西汉墓漆盒石砚(西汉) 048 金三彩花瓣口刻花瓶(金代) 049 金胜村鸟形铜盉(春秋)050 金胜村大铜鼎(春秋)051 金胜村高柄铜方壶(春秋) 052 金胜村虎鹰管銎铜戈(春秋) 053 金胜村虎头铜灶(春秋)054 金胜村双耳带盖铜鬲(春秋) 055 金胜村四耳铜鉴(春秋)056 金胜村提梁铜匜(春秋)057 金胜村铜镈(春秋)058 金湾镇打马球画像铜镜(盛唐) 059 晋文化铜豆060 晋文化铜戈061 晋文化铜盉062 晋文化铜壶063 晋文化铜镜064 晋文化铜鬲065 晋文化铜矛(春秋)066 晋文化铜盘(春秋)067 晋文化铜甗068 晋文化铜匜069 晋县石药碾(唐代)070 晋中韦父铜盉(西周)071 九店77号墓陶簠(春秋)072 九联墩巴蜀符号铜印(战国) 073 九联墩邵氏铜鼎(战国)074 九联墩棕索提梁铜壶(战国) 075 旧市遗存铜鼎076 旧市遗存铜器077 旧石器时代石器078 菊瓣玉盘(清代)079 觉生寺永乐大钟(明代)K001 康侯铜爵(西周)002 康生铜豆(西周)003 卡若文化陶器004 卡若遗址双连陶罐(新石器)005 卡若遗址玉锛(新石器)006 卡约文化陶器007 卡约文化铜器008 克铜镈(西周)009 客省庄角抵图案铜带鐍(西汉) 010 客省庄文化石刀(新石器)011 客省庄文化陶器012 客省庄文化玉器013 刻诗大玉碗(清代)014 孔雀牡丹纹法华罐(明代)015 傀儡戏画像铜镜(南宋)L001 烂坝山圜顶铜钟(战国)002 老官台文化陶器003 老河深鎏金神兽铜带鐍(西汉) 004 老姆台衔环铜铺首(战国)005 雷台鎏金银错云水纹铜酒樽(东汉) 006 雷台铜车马(东汉)007 雷台铜马式(东汉)008 冷水冲二骑四蛙铜鼓(东汉)009 盠铜方彝(西周)010 盠铜方尊(西周)011 莲瓣兽面纹玉簋(清代)012 两城镇兽面纹玉锛(新石器)013 良渚文化三角形石犁(新石器) 014 良渚文化石器015 良渚文化石钺(新石器)016 良渚文化石耘田器(新石器)017 良渚文化陶鼎(新石器)018 良渚文化陶器019 良渚文化有柄石刀(新石器)020 良渚文化玉器021 莲花白鹭纹法华罐(明代)022 莲花纹玉三足炉(清代)023 辽绿釉刻花凤首瓶(辽代)024 辽绿釉皮囊扁壶(辽代)025 辽河流域及邻近地区新石器时代石器026 李家楼莲鹤铜方壶(春秋)027 李家山17号墓立牛高颈铜壶(西汉) 028 李家山双牛铜枕(战国)029 李家山踏歌铜扣饰(西汉)030 李家山铜葫芦笙(战国)031 李家嘴大圈足铜盘(商代)032 李家嘴大铜鼎(商代)033 李家嘴镂空雷纹铜觚(商代)034 李家嘴无耳铜簋(商代)035 李家嘴小耳铜簋(商代)036 李家嘴细直颈提梁铜壶(商代)037 李静训墓伏卧状玉兔(隋代)038 李静训墓金釦玉盏(隋代)039 李静训墓双股玉钗(隋代)040 令狐君嗣子铜壶(战国)041 凌家滩遗址刻纹玉片(新石器)042 凌家滩遗址玉人(新石器)043 凌阳河遗址刻符大口陶缸(新石器) 044 林家弧背青铜刀(新石器)045 临朐朱封透雕首玉笄(新石器)046 临洮彩陶单耳鬲(商代)047 临淄龙耳方座铜簋(春秋)048 刘畅墓缠体双螭心形玉佩(东汉) 049 刘弘墓神兽纹玉樽(西晋)050 刘家文化陶器051 鎏金中国大宁规矩纹铜镜(西汉) 052 刘荣山简化兽面纹铜铙(商代)053 刘荣山兽面纹铜铙(商代)054 刘胜墓长体螭纹玉璏(西汉)055 刘胜墓带扃熊足铜鼎(西汉)056 刘胜墓金错博山铜熏炉(西汉)057 刘胜墓金缕玉衣(西汉)058 刘胜墓九窍玉塞(西汉)059 刘胜墓鎏金豹形铜镇(西汉)060 刘胜墓鎏金铜甗(西汉)061 刘胜墓鎏金镶玉铜枕(西汉)062 刘胜墓鎏金银云龙纹铜壶(西汉) 063 刘胜墓双螭卷云纹玉璧(西汉)064 刘胜墓羊尊铜灯(西汉)065 刘胜墓玉器066 刘胜墓螭纽玉印(西汉)067 刘胜墓凤首玉笄(西汉)068 刘胜墓抚案玉人(西汉)069 刘胜墓浮雕双螭玉剑首(西汉)070 刘胜墓卷云凤纹心形玉佩(西汉) 071 刘胜墓五螭相戏纹玉珌(西汉)072 刘台子圆弧刃玉钺(西周)073 柳湾遗址彩陶靴(商初)074 柳湾遗址人头器口彩陶壶(新石器) 075 柳湾遗址人形浮雕彩陶瓮(新石器) 076 刘戊墓玉器077 刘戊墓勾连纹玉卮(西汉)078 刘戊墓龙凤纹玉戈(西汉)079 刘戊墓龙纹玉剑首(西汉)080 刘戊墓玉卧豹(西汉)081 刘焉墓变体卷云纹玉枕(东汉)082 刘焉墓蝉形玉琀(东汉)083 六足鸟兽纹铜匜(商代)084 李峪牛形铜尊(春秋)085 李峪四龙鋬铜盖豆(战国)086 李贞墓组玉佩(唐代)087 龙门神会墓黑漆陶钵088 龙门口夔龙纹铜俎(西周)089 龙纽玉押(元代)090 龙泉东汉墓绿釉陶虎子(东汉)091 龙山文化半月形石刀(新石器)092 龙山文化蛋壳陶高柄杯(新石器) 093 龙山文化石器094 龙山文化陶鼎(新石器)095 龙山文化陶鬶(新石器)096 龙山文化陶器097 龙山文化小石锛(新石器)098 龙山文化玉器099 龙首柄铜鐎斗(南北朝)100 龙头村高颈铜罍(商代)101 龙头村四足铜鬲(商代)102 龙头村小鋬铜簋(商代)103 罗泊湾1号墓飞鸟纹三足铜盘(西汉) 104 罗泊湾1号墓漆绘铜盘(西汉)105 罗泊湾十枝铜灯(西汉)106 镂雕螭凤牡丹纹玉花熏(清代)107 镂雕山水人物玉香囊(清代)108 镂雕玉杆鬃毫笔(清代)109 楼旗村蟠龙铜盘(西周)110 洛阳机车厂鎏金羽人铜器筒(东汉) 111 鲁归父铜敦(春秋)112 卤簿铜钟(北宋)113 潞城潞河村7号墓云纹玉棒(战国)114 鲁故城春秋战国墓玉器115 鲁故城30号墓夔龙马蹄形玉项链(西周) 116 炉钧釉方钟壶(清代)117 洛南遗址人首陶壶(新石器)118 罗泊湾1号墓大铜鼓(西汉)119 罗泊湾1号墓漆绘铜鋞(西汉)120 罗泊湾1号墓盘足玉杯(西汉)121 裸人铜方鼎(西周)122 洛阳春秋石磬(春秋)123 洛阳西汉墓陶仓(西汉)124 洛阳透雕龙凤玉璧(战国)125 洛阳小屯村1号墓伏兽玉人(战国)126 洛阳正始八年墓筒形玉杯(三国)127 吕仁墓附插孔玉辟邪(东汉)128 鲁司徒中齐铜盘(春秋)129 卢维祯墓紫砂鼎足盖圆壶(明代)M001 马厂沟匽侯铜盂(西周)002 马家浜文化白陶器003 马家浜文化陶釜(新石器)004 马家浜文化陶器005 马家窑文化骨梗石刃刀(新石器)006 马家窑文化石器007 马家窑文化双孔石刀(新石器)008 马家窑文化陶器009 毛伯班铜簋(西周)010 毛公阴铜鼎(西周)011 茂陵四神纹玉铺首(西汉)012 猫猫洞地点石器013 毛庆沟虎形铜带头(战国)014 毛庆沟假双环首直刃铜短剑(战国)015 毛庆沟双鹰首铜短剑(春秋)016 毛庆沟遗存鹤嘴铜斧(春秋)017 毛庆沟遗存铜器018 毛庆沟遗存直刃环首铜短剑(春秋)019 茂汶双大耳黑陶罐(秦代)020 马桥文化铜器021 马桥文化陶器022 马桥遗址石器023 马绍庭夫妻合葬墓端歙石砚(北宋)024 马永圈足铜盉(商代)025 马庄遗存铜器。

旧石器时代考古复习大纲

旧石器时代考古复习大纲

旧石器时代考古复习大纲主讲老师:王幼平1、旧石器时代的特点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童年时代。

在人类开始出现,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为止。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无论人类的体质还是文化,都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

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特征。

二、打制石器的使用。

打制石器是一种原始的工具,制作时用石锤打击石材,打下具有锋刃的碎片,然后加工成石器。

人工打制的石器的特点是有台面、半锥体、疤痕、辐射裂纹,而且有一定的形状。

常见的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球、手斧等。

三、狩猎——采集经济。

社会生产力低下,主要从事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依赖自然的恩赐而生活,物质文化不发达。

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特点一、含概时间长。

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为止。

二、范围广(面广)。

欧洲的旧石器文化发现丰富,文化系统和分期断代比较清楚,在北非、西亚等也同样有分布,在中国也有丰富和自成系统的文化遗存。

三、内容复杂,涉及到多学科。

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究包含了古人类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民族学以及现代科技的内容,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需要以上诸多学科的内容来作为工具开展工作。

3、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相关的学科一、古人类学,通过各种动物、古人类化石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地质学,考古学的地层学就是从地质学中借用来的,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对于协助研究古代文化一直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是很重要的。

三、古生物学,对于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以及动物和人类骨骼,并判定它们的年代有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学,许多考古问题的研究需要通过民族学也即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的比对,来找到答案。

五、现代科技的应用诸如碳14测年、热释光等技术对判定遗址及相关出土物的年代有很重要的意义。

4、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诞生的背景与意义背景:一、十九世纪中期,《地质学原理》和《物种起源》两部著作奠定了考古学的科学基础。

二、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考古学诞生的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王岭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蓝田猿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直立人。

公王岭在蓝田县城东南17公里,是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

与蓝田猿人伴生的动物有三门马、大熊猫、鼢鼠、李氏野猪、葛氏斑鹿、中国鬣狗、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獏、爪兽、硕弥猴和免等,有明显的南方动物群色彩。

根据动物群及其所在的地层判断,年代应属中更新世早期。

与石器伴出的动物化石有披毛犀、三趾马、肿骨鹿、斑鹿、剑齿象、纳玛象、水牛和野猪等。

黄万波研究员不仅是“巫山人”的发现者,也正是当年“蓝田人”的发现者。

1954年他从东北地质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中科院致力于古人类研究。

他说,“蓝田人”(距今110-115万年)虽然在陕西蓝田发现,但其故乡却不在西安,而在秦岭以南。

因为那里的地质构造是黄土,根本不适合原始人类居住。

中国的气候是冰川间隔冰川,蓝田人是某一个时期气候变暖后,从三峡地区迁移过去的。

黄万波曾提出了“长江流域大三峡———人类演化的摇篮”等学术观点。

他说,所谓“大三峡”,是指长江流域,包括长江支流所辐射的地区。

经过21年的考古工作证实,长江三峡集中发现了大量古人类遗址,这里已成为我国古人类化石分布最为密集和最有连续性的地区。

200万年以来,三峡地区一直有人类活动痕迹,长江“大三峡”是中国古人类的故乡。

参考资料:《陕西省志·文物志》
依次可以推断出蓝田猿人是距今100多万年以前的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

那个时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陆冰川溶解,导致水灾不断,长江三峡地区不再适宜生存,随着迁徙的古动物群体,早期直立人中的一个分支迁徙至蓝田这块沃土,长期发展繁衍。

蓝田猿人的生活地区,草木茂盛,有很多种远古动物栖息,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更有凶猛的剑齿虎。

蓝田人用简单而粗糙的方法打制石器,包括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在自然环境中挣扎求存。

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籽和块茎等为食物。

蓝田猿人能够在蓝田繁衍生存,这与蓝田得天独厚的优良生存
环境脱离不了关系,蓝田地区南秦岭、北骊山,在地质学上处于汾渭湖盆的南部边缘,上古时代关中地区曾经是两个封闭的断陷湖盆,早期这里是一片汪洋。

第三纪末期,由于秦岭和骊山断层急剧抬升,不断隆起,侵蚀基面降低,灞河由秦岭北麓流淌而下向北注入渭河。

到了第四纪早更新世时期,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结果,崤山华山断块向西挤压,秦岭折而向北延伸,带动骊山再度隆起与蓝田横岭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峻而干燥的地区,封闭了灞河向北的出口,汹涌的灞河无法直接向北入渭,改为向西数十公里北折而注入渭河。

由于地质的活动,使蓝田与汾渭湖盆分开,成为一个南、东、北三面环山避风避水的优良盆形谷底,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早期直立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保障,也为早期直立人与洪水斗争提供了一块风水宝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