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教案8.2.2
8.2.2 代入法的应用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已知x =2,y =2是方程ax -2y =4的解,则a =________.2.已知方程x -2y =8,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则y =_________________,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则x =________________3.方程x +y =4有_______个解,有________个正整数解,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方程2x -y =7与x +2y =-4的公共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x 、y 互为相反数,且x +3y =4,,3x -2y =_____________.二.用代入法解方程组:6.⎩⎨⎧y =3x -1 ① 2x +4y =24 ② 7.⎩⎨⎧4x -y =5 ① 3(x -1)=2y -3 ②8. 2056118x y x y ⎧+=⎪⎨⎪+=⎩9. 1.50.51235x y x y -=⎧⎨+=⎩三.解答题10.已知:21x y =⎧⎨=-⎩是方程组45ax y b x by a +=⎧⎨-=+⎩的解.求a 、b 的值.11.已知方程组 83312x y x y +=⎧⎨-=⎩ 的解为x a y b =⎧⎨=⎩,求ab 2的值.12.若 42x y =⎧⎨=⎩与 21x y =-⎧⎨=⎩都满足方程b kx y +=.(1)求k 和b 的值; (2)当8=x 时,求y 的值; (3)当3=y 时,求x 的值.13.超市里某种罐头比解渴饮料贵1元,小彬和同学买了3听罐头和2听解渴饮料一共用了16元,你能求出罐头和解渴饮料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2干旱的宝地__塔里木盆地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第二个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基础上,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具体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接着,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塔里木盆地会形成干旱气候?这种气候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数学精品
教学过程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学生在解题步骤中,如果出现不规范或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指导,也可以提示学生,在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规律来做.
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活动中,通过总结与归纳,更加清楚地理解加减消元法,体会加减消元法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化归思想.
教师关注: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对加减消元法的理解是否清晰明确。
1、通过独立完成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正确掌握概念和正确判定一对数值是不是方程组的解的方法,
2、关注学生在解题时是否能够正确应用概念说明问题,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应用。
巩固提高训练
15分钟
创设练习评价情境
①②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练习:解方程
1.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 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 用去了
44000元,其中种茄子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 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
2.一旅游者从下午2时步行到晚上7时,他先走平路,然后登山, 到山顶后又沿原路下山回到出发点 ,已知他走平路时每小时走4千米,爬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 下坡时每小时走6千米,问旅游者一共走了多少路?
师: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8.2.2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教案
呢?
已知直线的倾角为45,并且经过点
0(0,1)
P ,由此
可以确定一条直线l .设点(,)P x y 为直线l 上不与点
0(0,1)
P 重合的任意一点(图8-6).
图8-6
1tan 450-==
-y k x ,
即 10x y -+=.
这说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
.这说明点
一般地,如果直线(或曲线)
图8-7
在直线l 上任取点(,)P x y (不同于
P 点),由斜率公
式可得 0
0y y k x x -=
-,
即 00()
y y k x x -=-.
显然,点000(,)
P x y 的坐标也满足上面的方程.
方程
00()
y y k x x -=-, (8.4)
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其中点000(,)
P x y 为直线上的
点,k 为直线的斜率. 【说明】
当直线经过点
000(,)
P x y 且斜率不存在时,直线的
倾角为90°,此时直线与x 轴垂直,直线上所有的点横坐标都是0x ,因此其方程为0x x =.
例2 在下列各条件下,分别求出直线的方程:
.
又因为直线经过点
P。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8.2.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学生做(2),教师巡视.
(3)因为 P1,P2 的横坐标相同,所 以直线 P1P2 的斜率不存在.
练习二 判断直线 P1P2 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 在,求出它的值: (1)P1(1,-1),P2(-3,2); (2)P1(3,4),P2(3,2).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斜率的坐标公式
率的坐标公式.
系.
一般地,若 x1≠x2,过点 P(x1,y1)和 P2(x2,y2)的直线斜率为
教师强调 x1≠x2.
k=yx22--yx11.
例 判 断 直 线 P1P2 的 斜 率 是 否 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1)(3),
斜率的坐
在.若存在,求出它的值:
进一步强调公式中 x1≠x2 这一条 标公式.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中职中专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补充设计☆
导入; 1.由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2.观察并回答问题:
y A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
引入本节
答.
课题.
由直观图 形引入问题,激 发学生学习兴
B
C
1
-1 O 1 x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 趣. AC 比直线 AB 更陡一些.在数学 中,我们用倾斜角和斜率来衡量
在)也相应确 定.
在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
(2)当 y1=y2 时,直线 P1P2 与 y 轴 点评. 什么关系?直线的倾斜角是多少?斜率存
通过探究 问题,使学生了
在吗?是多少? (3)当 x1≠x2,y1≠y2 时,直线的倾斜
角存在吗?斜率存在吗?
解 P1,P2 的坐 标与直线 P1P2 学生在回答(3)后,教师问: 的斜率以及倾 此时斜率怎么求呢?从而引出斜 斜角之间的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生命至上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材料一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
8月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
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
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材料二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吃细粮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
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
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对生命的敬畏感,首体现在要珍视生命,深化学生对生命至上的思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若a=b,那么a±c=______.( ) (2)若a=b,那么ac=______.( ),若a=b,那么 =______(c≠0).
思考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怎样解方程组:
归纳: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1h共收割小麦______________hm2.
变:13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1小时共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教科书第96页练习第2题、第3题
6.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 km;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 km.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的流速.
7.运输360 t化肥,装载了6节火车皮与15辆汽车;运输440 t化肥,装载了8节火车皮与10辆汽车.每节火车皮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化肥?
教学难点
探索如何用加减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方法
一、温故知新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变式:已知方程组
用加减法消去x的方法是;
用加减法消去y的方法是.
5.解上题的方程组和P97练习T1 (3)、(4)
例2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2h共收割小麦3.6hm2.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5h共收割小麦8hm2.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8.2.2《用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2-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正确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思想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探讨中收获新知,体会成功的感觉。
【教学重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教学难点】明确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用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教学过程】一、想一想怎样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呢?3x+5y=21 ①2x-5y= -11 ②(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听讲,然后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三位同学那位的解法简单呢?我们发现此题的解题方法有三种,1、把②式转化为 x=2115−y形式然后代入①,就是我们已经熟悉的代入消元法了。
2、把②式转化为5y=2x+11,然后把5y看成是一个整体,就可以直接代入①3、因为5y和-5y是互为相反数,那么我们考虑是否可以把①+②我们知道两个方程相加,可以得到 5x=10x=2将x=2代入①,得 6+5y=21y=3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x=2y=3 (注意方程组的解要用大括号括起来) 下面我们能否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呢?例1解方程组 2x-5y=7 ①2x+3y= -1 ②解:②-①,得 8y= - 8y= - 1将y= - 1代入①,得2x+5=7x=1所以原方程组是 x=1y= -1例2解方程组 2x+3y=12 ①3x+4y=17 ②解:①×3, 得6x+9y=36 ③②×2,得6x+8y==34 ④③-④,得y=2将y=2代入①,得x=3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x=3y=2二、议一议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可以得到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解方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对某些二元一次方程组可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它的解,这就是本节课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8.2共圆中国梦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2共圆中国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我国政府和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展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国梦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未必能深刻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如GDP、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我们要共圆中国梦?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概念;2.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大小与元素的性质和结构的关系;3.了解常用的金属活动性序列,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有关实验和判断;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原因;2.常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铁片、铝片、铅片、锡片等;2.实验药品:稀盐酸、硫酸、铜硫酸等;3.显示器、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实际场景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引入本节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步骤二:概念讲解1.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讨论,学生们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于其他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2.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影响因素,如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原子的结合方式、金属离子的电荷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利用实验室器材和药品进行实验演示,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产生的气体情况;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讨论实验结果的原因。
步骤四: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1.介绍常见的金属活动性序列,如下所示: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钾(K)、钠(Na)、钙(Ca)、镁(Mg)、铝(Al)、锌(Zn)、铁(Fe)、铅(Pb)、氢(H)、铜(Cu)、银(Ag)和金(Au)。
2.引导学生记忆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了解其应用领域;3.进行练习,例如:根据给定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学生实验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进行金属活动性实验,例如: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2.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并解释原因。
步骤六:总结讲解1.结合学生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总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作用和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如腐蚀问题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4、回代——把求得的值代回方程中,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5、联——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联立起来。
提示强调:①当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时,若符号不同,用加法消元,若符号相同,用减法消元;
②当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成倍数关系时,将系数较小的方程两边都乘这个倍数,把该未知数变为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再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③当相同的未知数的系数都不相同时,找出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时对两个方程进行变形,把该未知数的系数化为绝对值相等的数,再用加减消元法求解。
(五)课堂练习
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到现在我们学习了那些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四)牛刀小试
1、填空题
⑴已知方程组 两个方程,只要两边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⑵已知方程组 两个方程,只要两边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2.选择题
⑴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
A①-②消去yB ①-②消去xC ②-①消去常数项
D 以上都不对
⑵方程组 消去y后所得的方程是()
A6x=8B6x=18C6x=5Dx=18
8.2.2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加减消元法的基本步骤,熟练运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体会数学的独特魅力。
问题7:例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个方程组,能直接进行加减消元吗?那这个方程组怎么来解,我们分成小组来讨论研究学习。
8.2 欧洲西部(2)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一)本节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2.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和首都3.了解欧洲西部的气候、河流的分布及其特点4.了解欧洲西部工农业的类型(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1.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2.欧洲西部的工业发展3.发达国家集中的原因(三)课前预习自学引导:同学们,你们平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牛排?沙拉?蛋糕?面包?奶酪?哦,你会说这些都是西餐,对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校为什么西餐和我们的饮食完全不同呢?欧洲人为什么不爱吃大米饭呢?活动(1):读课本P52页8.14图,完成:1、欧洲西部地区是指__________,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千米,2、半球位置:本区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和 (A东半球、B西半球)。
3、海陆位置:欧洲西部西临__________ 洋,北临 __________洋,南隔__________ 海与非洲相望,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__________ 洲相望。
4、纬度位置:大致在__________ 至 __________之间。
图中位于“冰岛”北部的虚线是 (A北回归线、B北极圈)。
活动(2):读课本P52页,完成: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著名的地带,也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但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化。
欧洲西部的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为集中的地区。
欧洲西部国家之间结成了欧洲联盟,简称。
欧盟之间统一的货币是。
活动(4):读课本P56页8.21图,完成:观察8.21图,说说欧洲分布着几种气候,并说说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观察8.21图,可知欧洲的西部沿海地区,几乎都为哪种气候,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在欧洲的南部地区,紧邻地中海,这些地区属于哪种气候,气候特点何如?活动(5)根据活动(4)的分析,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这种气候具有的特点,而且欧洲西部地形以为主,所以,该地区适合发展业。
8.2欧洲西部(2)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二:气候和农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3、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LU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4、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弊端?
师:这里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阴雨,热量少,以畜牧业为主,荷兰和丹麦都是世界著名的乳蓄大国。很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本国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里盛产柑橘和葡萄,是亚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教案四】8.2.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docXIUGAI1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第 1 页 共 4 页
每一组派组长说出本 组所探出的规律,并 用语言表述出
n
3、 猜想(3×2) (n 是正整数) 、
n
(ab) 的结果。 引导学生剖析积的乘方法则
n
(3×2)= (3×2) · (3×2)··· ··· (3 ×2)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 n个 =(3×3×··· ···×3) n个3 ×(2×2×··· ···×2) n个2
n n n
四.思维拓展: (公式的逆向运用)
(1) (
1 10 10 ) .2 2
100
学生尝试理解该公式 的逆向应用
a b =(ab)
(2) (-4) ×(
1 102 ) 4
同组互查互评 掌握解题思路
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1 10 10 ×2) =1 =1 2 1 100+2 100 (2)原式=(-4) ×( ) 4 1 100 1 2 100 =(-4) ×( ) ×( ) 4 4 1 100 1 =(-4× ) × 4 16 1 1 100 =(-1) × = 16 16
3、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教 具 法
教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动手做一做:计算: 3 (1)(3×2) =__________, 3 3 3 ×2 =___________. 3 (2)[3×(-2)] =__________, 3 3 3 ×(-2) =_________. (3)(
学
3
(1)(5m ) ;
2 3
(2)(-xy ) ;
出示投影中的例题,问: (1)括号内的式子分别是哪几个 因式的积? (2)括号内的符号如何处理? 3 3 3 解: (1)原式=5 m =125m 3 2 3 3 6 (2)原式=-x (y ) =-x y
最新版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8.2.2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体来看,底数是______. 因此33(210)⨯应该理解为______.如何计算呢?〖答案〗4.(1)7x (2)31n y +(3)8x (4)11a 5.3210⨯,3210⨯,()()()333210210210⨯⨯⨯⨯⨯()()()()33333210210210210⨯=⨯⨯⨯⨯⨯ ()()333222101010=⨯⨯⨯⨯⨯9810=⨯「活动2」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趣味猜想(感性认识) 若()222ab a b = 则()()()3ab a b=()()()nab a b =(2)你能用你学过的知识验证你的猜想吗?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b )()(2))(()()(() a ab b b a a ab ab =⋅⋅=⋅=(2)b a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ab ab ab ab 333)()()()()()(=⋅=⋅⋅⋅⋅⋅=⋅⋅=⋅⋅(3)()nab =______=______()()a b=(n 是正整数)(4)把你发现的规律用文字语言表述,再用符号语言表达.〖答案〗 课堂探究1: (1)2,2 (2)3,3教师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一步一步的展开即体会幂的意义,又逐步在探索新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猜想、论证、归纳,即构建了新知识,又体验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探究延伸例题显示,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检测对积的乘方法则的理解及对积的乘方法则的逆用的掌握情况.这组拓展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积的乘方及积的乘方的逆运算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8.2 找次品(2)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8.2 找次品(2)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5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称,请你完成找次品的过程。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找次品的问题,如果把上面的“5个零件”换成“8个零件”,数量增多了,我们又怎样才能找出这个次品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
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2.探索规律。
(1)分组探究,并将探索的情况填入下表。
(2)全班交流。
①分别请称4次、3次、2次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方法(此时学生对使用复杂的图示介绍方法可能还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进行图示,为学生做出正确示范)。
②每次每边称1个的小组为什么需要的次数比较多?学生:每次称的零件数量太少。
③每次每边称4个的小组为什么反而不如每次每边称3个的小组完成得快?学生:每次每边称3个,称一次就可以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
(3)概括最优化策略。
①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怎么称?学生:平均分成三份,每边3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剩下的3个零件中;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3个零件中。
然后再每边称1个,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1个零件;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是天平下沉一端所放的那个零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最喜欢的水果-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最喜欢的水果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最喜欢的水果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8.2节:最喜欢的水果。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和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数量和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水果的重量、数量和大小。
2. 能够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数量和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和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数量和大小。
而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水果模型、水果图片、水果重量计、水果数量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实际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拿出一些水果,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描述和比较不同水果的重量、数量和大小。
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3. 练习:在讲解完相关概念和运算规则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和关键概念,以及相关的运算规则和例题。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答案:3 + 5 = 82. 题目:一箱橙子有10个,一箱香蕉有12个,一箱橙子和一箱香蕉一共有多少个?答案:10 + 12 = 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们对水果的重量和数量的计算还是有一定的掌握的,但在进行大小比较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哦香雪》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读两篇文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百合花》: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人物关系,品味语言风格。
1.2.2 《哦香雪》: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分析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评价作者的创作技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百合花》: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2.1.2 《哦香雪》:分析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评价作者的创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2.2.1 《百合花》: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2.2 《哦香雪》: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百合花》和《哦香雪》的作者、背景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做好笔记,对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进行初步感受。
3.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对比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3.4 深入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对比分析、探讨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表现。
4.3 审美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对作品中的自然与人情美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5.1.1 教材:《百合花》《哦香雪》相关内容。
5.1.2 参考书籍:有关《百合花》《哦香雪》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5.1.3 网络资源:有关《百合花》《哦香雪》的作者访谈、作品解读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一步一步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一步一步解决等量代换问题在数学学习中,等量代换是一个很常见的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展开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等量代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在同一式子的两边分别加减相等的数或相等的式子。
等量代换的本质是运用了等式性质,它可以将原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学生在学习等式、方程式的时候,需要重点学习这个概念。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等量代换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掌握好了一些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等量代换的解决:第一步,观察等式在开始做等量代换时,需要观察等式,看看是否可以将等号两边的式子进行简化,再进行变形。
如果等号两边有相同的式子或者有可以合并的项,可以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这个式子或项。
比如,若有如下等式:2x+1 = 3x-2,则可以先将该式子转化为2x+1+2 = 3x-2+2,即2x+3 = 3x。
这样的转化,可以使等式更加简洁。
第二步,转化式子上一步将等式简化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式子的转化了。
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步骤:1.将等式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可以将该未知数的系数乘到未知数所在的一边,同时将其它式子移到等式的另一边。
2.消去式子中的分数,这需要将等式中的分母转化为系数,将式子乘上分母,使分母的倍数抵消,成为分子系数。
3.根据需要把式子展开,例如,利用分配律将单项式的括号表示展开。
4.将未知数解出,此时只需要将方程式中的未知数也就是x独自一边,其它项独自一边进行简单的变形即可。
第三步,检查答案一步就是检查答案了。
学生可以将原方程中解出未知数后的值代入方程式中检查是否成立。
若成立,则代表解答正确。
若不成立,则需要重新检查计算过程,找出错误所在。
总结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中主要是讲解了等量代换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等量代换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好上述方法,才能顺利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电功率(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2.知道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3.会应用功率的公式P=UI及推导公式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实际电功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体会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应用功率的公式P=UI及推导公式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实际电功率;
三、教学难点
用推导公式计算用电器的电阻、实际电功率;
四、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探究讨论
五、教学用具
电灯一只、灯座、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六、教学用时:40分钟
七、教学流程
【前提诊测、温故知新】
1、电功率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什么是电功率?其国际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呢?他们的换算关系?
3、电功率定义公式是?各物理量单位分别是:由此可
以推出电功功式:W=各物理量单位是:。
如果功率单位是千瓦,那到电功W的单位是:时间单位是:
4、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各量的单位
5、由P=UI结合欧姆定律,你还可以得到哪些计算P的公式: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由课本演示实验引入
【前置作业、自主探究】
1.灯泡上“PZ220 60”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额定电压?什么是额定功率?
3.什么是实际电压?什么是实际功率?
4.怎样计算电功率?怎样测电功率?
5.请利用公式P=UI及欧姆定律(I=U/R)推导电功率的其他表达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小组讨论
一、额定功率
1.灯泡上“PZ220 60”的含义是什么?
220表示此灯的额定电压是220V,60表示此灯的额定功率是60W。
学生通过自学容易解决此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介绍“PZ”是“普通照明灯”的标志。
2.什么是额定电压?什么是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一个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唯一。
3.什么是实际电压?什么是实际功率?
实际电压(U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教师强调用电器的实际电压有无数个,对应的实际功率也有无数个,可能与额定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小结收获、板书梳理】
小结收获:
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回顾所学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板书梳理
第二节电功率(第二课时)
一、额定电压
二、额定功率
三、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计算
【达标测评、反思教学】
达标测评:
1.家用电能表的盘面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当接入一个“220V,300W”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1min内电能表转()
A.0.25转 B.5转 C.15转 D.30转
2.标有“PZ220-60”和“36V 60W”的甲、乙两个灯泡,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h,消耗的电能()
A.甲灯泡消耗的多 B.乙灯泡消耗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3.把一盏“36V,40W”的灯泡接入电路,通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盏灯的实际功率是()
A.大于40W B.等于40W C.小于40W D.无法判定
4.将正常工作的“PZ220-25”白炽灯L1和“PZ36-25”白炽灯L2相比较(设两灯丝长度相同),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L1灯丝细,但比L2亮 B.L1灯丝粗,但比L2亮C.L1灯丝细,两灯一样亮 D.L1灯丝粗,两灯一样亮
5.一天强强安装好一只3W的节能灯,告诉爷爷:“这盏节能灯让它通宵亮着,这样您夜间常起床就方便安全了。
”爷爷听了直摇头说:“这样太浪费了。
”强强说:“不会的,1kW.h的电费是0.42元,如果每晚灯亮10h,一个月(30天计)只要多用电费___________元。
6.一台收音机在6V电压下工作,平均工作电流是60mA,收音机的功率为
_________W,若该收音机工作0.5h,电流做功_______J。
7.有三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分别标有“220V 40W”、“110V 40W”、“36V 40W”的字样,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通过_______规格灯泡中的电流最大,在相同时间内三只灯泡所消耗的电能_______。
8.一只标有“12V,6W”的灯泡,为了使它能在24V的电路中正常发光,必须给它______联一个_____ 的电阻,此时电阻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9.一个“220V 1000W”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是
__________kW.h,合__________J。
10.“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J。
11. 2006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
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
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他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1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
若每天待机按20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kW·h。
12.BCD—195K型电冰箱铭牌上有“输入电压220V、耗电量0.7 kW·h/24h、输入总功率120W”等数据.其中“耗电量0.7kW·h/24h”这个数据的含义是:该冰箱正常使用24h消耗的电能为.如果按照输人总功率120 W和工作24 h计算,则消耗的电能是 kW·h,这个计算结果与冰箱铭牌上提供的相关数据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冰箱具有工作的特点而造成的.
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