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精选十道,道道经典。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和几何综合题(精选版)

一次函数和几何综合题(精选版)

1、 直线22y x =-+与x轴、y 轴交于A 、B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1)求AC 的解析式;(2)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 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 ,BP 交AC 于N ,下面两个结论:①MQ AC PM +的值不变;②MQ 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 =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于M ,BN ⊥OQ 于N ,若AM =4,BN =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图③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 ;xy(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

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P 在直线y=-x-m 上,且AP=OP=4,则m 的值是多少?2、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试求点B 的坐标。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恰好将矩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求b 的值。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C 在x 轴上,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点C 的坐标。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4)、B (3,1),P 是坐标轴上一点,(1)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 当P 的坐标为多少时,AP-BP 取最大值,A B C O xy x y A BO最大值为多少?6、如图,已知一次函数图像交正比例函数图像于第二象限的A点,交x轴于点B(-6,0),△AOB的面积为15,且AB=AO,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0),它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8、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将此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在x轴负半轴上,A点的坐标是(-1,0),(1)经过点C的直线y=-4x-16与x轴交于点E,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若直线L经过点E且将正方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b 小于0)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和直线x=4交于A 、B 、C ,直线x=4与x 轴交于点D ,四边形OBCD 的面积为10,若A 的横坐标为-1/2,求此一次函数的关系式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B(-3,4),与y 轴交于点A ,且OA=OB :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11、如图,A 、B 分别是x 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 (2,m )在第一象限,直线PA 交y 轴于点C (0,2),直线PB 交y 轴于点D ,S AOP =6.求:(1)△COP 的面积(2)求点A 的坐标及m 的值;(3)若S BOP =S DOP ,求直线BD 的解析式12、一次函数y=-33x+1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做等边△ABC(1)求△ABC 的面积和点C 的坐标;(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21),试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BPO 的面积。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专题训练: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1、直线y=-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1) 求AC 的解析式;(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MQ+AC)/PM 的值不变;②(MQ-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xyo BA CPQxyo BA CPQM第2题图①(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4,BN=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第2题图②第2题图③CB Al 2l 1xy(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问题习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问题习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类型一 一次函数与面积问题1.如图,一次函数y =- x +m 的图象和y 轴交于点B ,与正比例函数y =12x 的图象交于点P (2,n ).(1)求m 和n 的值;(2)求APOB 的面积.2.如图,把Rt △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 =90°,BC =5,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 =2x -6上时,线段BC 扫过的面积为 .3.如图,直线y =-2x +3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易错7](1)求A ,B 两点的坐标;(2)过B 点作直线BP 与x 轴相交于点P ,且使OP =2OA ,求△ABP 的面积.4.如图,直线y =-x +1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C ,点A 的坐标为(8,0),点P (x ,y )是在第一象限内直线y =-x +10上的一个动点.(1)求△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当△OPA 的面积为10时,求点P 的坐标.图类型二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规律探究问题1. (2017●安顺中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2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A1,点A2,A3,..在直线l上,点B1,B2,B3,...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A1OB1,△A2B1B2,△A3B2B3,...依次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都在x轴上,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nBn-1Bn,顶点Bn的横坐为.2.(2016●潍坊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1B1C1O,正方形A2B2C2C1,.. ,正方形AnBnCnC n-1,使得点A1,A2,A3…在直线l上,点C1 ,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n的坐标是.类型三一次函数与新定义几何图形的探究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 y1≠y2,若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 的“相关矩形”.下图①为点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①若点B的坐标为(3,1),求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②点B在直线x=3上.若点A,B的“相关矩形”面积是4,求点B的坐标;(2)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点A,交y轴于点C,若在线段AC上存在一点D,使得点D、B的对角矩形是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3)一次函数y=k x+4的图象交y轴于点C,点A、B的对角矩形且面积是12,且m>0,要使得一次函数y=k x+4的图象与该对角矩形有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图①。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_教师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_教师版

一、填空题:1、若分式x+13x —2的值为零,则x= 。

2、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0.4x+ 15y15x+0.2y 的分子、分母各基系数化为整数,则为 。

3、计算:1x+2+(x —2)—1= 。

4、用科学数法表示—= ;0.= 。

5、计算:m —2n 3mn +m —2n3mn = 。

6、计算:(a —b+ 4ab a —b )(a+b —4aba+b )= 。

7、方程4x 2x —1 =2x+1x —2的解是 。

8、某市为了治理污水,需要铺设一段全长为3000米的污水排放管道,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所造成的影响,实际施工时,每天的工作效率比原计划增加25%,结果提前20天完成这一任务,求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多少米?设原计划每天铺设x 米管道,根据题意可列得方程 。

9、已知x +1x =3,求2421x x x ++= 。

10、使分式 有意义的条件为 。

11、若a 是方程x 2-5x +1=0的根,则a 4+41a = 。

12、若实数a,b 满足2a b b a +=,则22224a ab b a ab b ++++的值为: 。

二、选择题:9、下列分式中与分式—xx —y的值相等的是( ):A 、x x+y ;B 、—x y —x ;C 、x y — x ;D 、—xy — x ;10、当X 为任意实数时,下列各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x —1x 2 ; B 、x —1x 2—1 ; C 、x —1x 2+1 ; D 、x —1x+1;11、化简:a ÷a b ·1a 的结果是( ):A 、1; B 、b a ; C 、ab ; D 、ab ;12、计算:1a —1 + 1a 2—1的结果是( ):11x+A 、a 2+a —2(a —1)(a 2—1) ; B 、a+1a 2—1 ; C 、a+2a 2—1 ; D 、a —1a 2—1 ; 13、分式方程1x —3 + 1x+3 =4x 2—9的解是( ):A 、无解;B 、x=2;C 、 x=—2;D 、x=2或 x=—2;14、如果解方程x x —2 =2x + 4x (x —2)出现增根,则增根只可能是( ):A 、0或者;B 、4;C 、0或4;D 、不能确定;15、炎炎夏日,甲安装队为A 小区安装66台空调,乙安装队为B 小区安装60台空调,两队同时开工,恰好同时完成。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通用版)(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通用版)(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通用版)试卷简介: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如图,已知一条直线经过A(0,2),B(1,0)两点,将这条直线向左平移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点D.若DB=DC,则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由题意可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AB∥CD.由DB=DC,DO⊥BC可得,OC=OB=1,∴C(-1,0).由AB∥CD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2x+b,把C点坐标代入可得,b=-2,∴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2.如图,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的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点A到点B 经过的路径长为( )A. B.C. D.5答案:D解题思路:如图,延长AC交x轴于点B′.则点B,B′关于y轴对称,CB=CB′.作AD⊥x轴于点D,则AD=3,DB′=3+1=4,AB′=5.∴AC+CB=AC+CB′=AB′=5.即光线从点A到点B经过的路径长为5.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3.如图,△ABC的内心在y轴上,点C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2),直线AC的解析式为,则tanA的值是(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可知∠ABO=∠CBO,∵C(2,0),B(0,2),∴OB=OC,∠CBO=∠ABO=45°,,∴∠ABC=90°即AB⊥BC,可求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由得,,即A(-6,-4),∴,在Rt△ABC中,.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综合题4.如图,直线⊥x轴于点(1,0),直线⊥x轴于点(2,0),直线⊥x轴于点(3,0)…,直线⊥x轴于点(n,0).函数y=x的图象与直线,,,…,分别交于点,…,;函数y=2x的图象与直线,,,…,分别交于点,…,.如果△的面积为,四边形的面积为,四边形的面积为,…,四边形的面积为,那么=( )A.4025B.4023C. D.答案:C解题思路:∵函数y=x的图象与直线,,,…,分别交于点,∴∵函数y=2x的图象与直线,,,…,分别交于点∴,,…….当n=2013时,.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综合题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经过原点O,且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M在x轴上,⊙M的半径为2,⊙M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若△AB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M的坐标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如图,当点M在原点右边时,过点M作MN⊥AB,垂足为N,则,∵△AB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N=MN,∴,∵AM=2,∴,∴,∵直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M的坐标为,由对称性可知,点M′的坐标为.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存在性6.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2,如果将坐标纸折叠,使与重合,则点(-1,0)与点(0,-1)也重合,那么直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y=x-2B.y=x+2C.y=-x-2D.y=-x+2答案:B解题思路:∵折叠坐标纸可以使点(-1,0)与点(0,-1)重合,∴是沿直线y=x折叠的(也就是对称轴为直线y=x).∵y=x-2过点(0,-2),(2,0),折叠后的对应点为(-2,0),(0,2),即直线过两点(-2,0),(0,2).可以求得:y=x+2.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7.如图,有一种动画程序,屏幕上正方形ABCD是黑色区域(含正方形边界),其中A(1,1),B(2,1),C(2,2),D(1,2),用信号枪沿直线发射信号,当信号遇到黑色区域时,区域便由黑变白,则能够使黑色区域变白的b的取值范围是( )A.3<b<6B.2<b<6C.3≦b≦6D.2<b<5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意思是指直线与小正方形有交点时,求b的取值范围.我们知道直线是由直线向上平移b个单位得到的,若直线与小正方形有交点,可知当直线经过A(1,1)时b的值最小,此时b=3;当直线经过C(2,2)时,b最大,此时b=6.∴能够使黑色区域变白的b的取值范围为3≦b≦6.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综合题8.已知矩形ABCD中,AB=9,AD=3,将此矩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在x轴正半轴上,若经过点C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D的面积为( )A.9B.18C.6D.21答案:B解题思路:在矩形ABCD中,要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只需求出△EBC的面积即可,即求BE的长.∵点C的纵坐标是3,代入直线解析式可得点C(10,3),∴OB=10,∵直线与x轴交于点E,∴点E(4,0),∴OE=4,BE=6,则△EBC的面积为9,∴四边形AECD的面积为18.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综合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2B.3C.4D.5答案:B解题思路:由于点A,B是固定点,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只需根据一线两圆,判断与直线的交点即可.①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于点,则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②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交直线于两点,,则,分别是以为底的等腰三角形;③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圆,我们发现该圆与直线无交点,原因在于:过点B作直线的垂线BM,垂足为M,.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之存在性10.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在直线AB上,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则所有可能的k值为(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由题意得,A(2,0),B(0,1),.显然当点为线段AB的中点时,有,此时点的坐标为,.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长为半径作圆,交直线AB于另一点,则点也符合条件.过点O作OE⊥AB于点E,过点作⊥x轴于点F,则,.在中,,,则;在中,,且,则,∴点,综上:,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型齐全)

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型齐全)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考点一、面积问题一次函数求面积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公式法)适用于规则图形,三角形中至少有一边与坐标轴重合或平行时,常用直接法求面积;(2)割补法(分割求和、补形作差)适用于不规则四边形,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和。

或者将四边形放在一个规则图形中(需要时做辅助线),此时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作一个规则图形面积减去补充的规则图形面积;(3)铅锤法(底相同,高运算)适用于三边均不与坐标轴平行的三角形(不规则三角形);(4)平行线面积转化适用于存在平行线的情况下,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做高;题型一:直接求图形面积1、正比例函数()110y k x k =≠与一次函数()220y k x b k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43A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B -,.(1)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2、如图,一次函数5y x =-+和1y kx =-的图象与x 轴分别交于A 、C 两点,与y 轴分别交于B 、D 两点,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点E ,且E 点的横坐标为2.(1)求k 的值;(2)不解方程组,请直接写出方程组51x y kx y +=⎧⎨-=⎩的解;(3)求两函数图象与x 轴所围成的ACE △的面积.3、如图,直线443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直线4455y x =+交于点B ,且直线4455y x =+与x 轴交于点C ,求ABC 的面积.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2x m l y =+:与直线2l 交于点()23A -,,直线2l 与x 轴交于点()40C ,,与y 轴交于点B ,将直线l 2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3l ,3l 与y 轴交于点D ,与1l 交于点E ,连接AD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2)求△ADE V 的面积;5、如图,直线l 1:y =x +m 与y 轴交于点B ,与x 轴相交于点F .直线l 2:y =kx ﹣9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两条直线相交于点D ,连接AB ,且OA :OC :AB =1:3:.(1)求直线l 1、l 2的解析式;(2)过点C 作l 3∥l 1交x 轴于点E ,连接BE 、DE .求△BDE 的面积.5、如图,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B ,5OB =,点A 的纵坐标为4.(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D 和点B 关于x 轴对称,将直线2y x =-沿y 轴向上平移8个单位后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M N ,与直线()0y kx b k =+≠交于点E ,连接DE ,DC ,求ECD 的面积.题型二:已知面积求点的坐标1、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a 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4,3A ,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OA OB =.(1)求一次函数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a y x =的表达式;(2)已知点C 在x 轴上,且ABC 的面积是8,求此时点C 的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2l x m +与直线2l 交于点()2,3A -,直线2l 与x 轴交于点()4,0C ,与y 轴交于点B ,过BD 中点E 作直线3l y ⊥轴.(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和m 的值;(2)点P 在直线1l 上,当6PBC S = 时,求点P 坐标;。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专题训练: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1、直线y=-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1) 求AC 的解析式;(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MQ+AC)/PM 的值不变;②(MQ-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此题总分值12分)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xyo BA CPQxyo BA CPQM第2题图①(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假设AM=4,BN=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测PB 的长是否为定值,假设是,请求出其值,假设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第2题图②第2题图③ CB Al 2l 1xyl于F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CF=EF作CF⊥3〔3〕△ABC沿y轴向下平移,AB边交x轴于点P,过P点的直线与AC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与y轴相交与点M,且BP=CQ,在△ABC平移的过程中,①OM为定值;②MC为定值。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10及答案1、1) AC的解析式为y=-x-2;2) 设BP与PQ的交点为R,由相似三角形可得BP/PQ=OB/OQ,即BP/PQ=1/2,故BP=2PQ。

证明如下:设BP=x,PQ=y,则由OC=OB可得AC=-x-2,又由直线AC和BP的垂线PQ相似可得y/x=(x+2)/(y+2),解得y=2x,代入AC 的解析式可得BP=2PQ,结论得证。

3) 正确结论为①(MQ+AC)/PM的值不变。

证明如下:由(2)可得BP=2PQ,又由相似三角形可得MQ/PM=OB/OQ,即MQ/PM=1/3,代入AC的解析式可得(MQ+AC)/PM=-2/3,为定值。

而(MQ-AC)/PM=(MQ+AC)/PM-2AC/PM=-2/3-2x/(x+2),不是定值。

故正确结论为①。

2、1) 直线L的解析式为y=-x+5;2) 由相似三角形可得MN/BN=AM/AB=4/(4+3),即MN=12/7;3) 猜想PB的长为定值,其值为2.证明如下:设点B在y轴上的坐标为h,则BP=h,由△OBF和△ABE相似可得BE=BF=h/2,EF=AB-BE=5-h/2,由相似三角形可得FP/EF=BP/BE=h/(5-h/2),所以FP=5h/(5-h/2),由于P在y轴上,故FP=2h,解得h=2,即PB=2,结论得证。

3、1) 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1;2) 画图如下,由相似三角形可得BE/BC=AB/AC,即BE/(BE+CF)=(AB+BC+AC)/AC,代入AB=1,BC=3,AC=4可得BE/(BE+CF)=5/4,即BE=5CF/3,代入△BEC的勾股定理可得CF=3/2,BE=5/2,故BE+CF=8/2=4=EF,结论得证。

3) 正确结论为①OM为定值,其值为1/2.证明如下:设△ABC沿y轴向下平移的距离为h,则BP=CQ=h,由相似三角形可得OM/AB=OC/AC,即OM/1=(h+2)/(h+4),解得OM=(2h+4)/(h+4),为定值。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及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及答案

专题训练: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1、直线y=-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1) 求AC 的解析式;(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MQ+AC/PM 的值不变;②MQ-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2.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当OA=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xyo BA CPQxyo BA CPQM第2题图①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BN ⊥OQ 于N,若AM=4,BN=3,求MN 的长;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第2题图②第2题图③CB Al 2l 1xy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l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CF =EF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与y 轴相交与点M,且BP =CQ,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6分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b满足.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点M为直线y=mx上一点,且△ABM是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值;3过A点的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于P,N点的横坐标为-1,过N点的直线交AP于点M,试证明的值为定值.5.如图,直线AB:y=-x-b分别与x、y轴交于A6,0、B 两点,过点B的直线交x轴负半轴于C,且OB:OC=3:1;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直线EF:y=kx-kk≠0交AB于E,交BC于点F,交x轴于D,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使得S△EBD=S△FBD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P为A点右侧x轴上的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BP为腰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BPQ,连接QA并延长交y轴于点K,当P点运动时,K点的位置是否发现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坐标;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6.如图l,y=-x+6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x轴负半轴上,S△OBC=S△AOB.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直线EF:y=kx-k交AB于E点,与x轴交于D点,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且S△BED=S△FBD,求k的值;3如图2,M2,4,点P为x轴上一动点,AH⊥PM,垂足为H点.取HG=HA,连CG,当P点运动时,∠CGM大小是否变化,并给予证明.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过点B-1,,与x轴交于点A4,0,与y 轴交于点C,与直线y=kx交于点P,且PO=PA1求a+b的值;2求k的值;3D 为PC 上一点,DF ⊥x 轴于点F ,交OP 于点E ,若DE=2EF ,求D 点坐标.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2交y ,轴交于点A ,交x 轴于点B ,将A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到点C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若C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求D 点坐标;3若AC 交x 轴于M 点P ,m 为BC 上一点,在线段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PN 平分△BCM 的面积 若存在,求N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如图,直线A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Aa ,0,交y 轴正半轴于点B 0, b ,且a 、b 满足4 a + |4-b |=01求A 、B 两点的坐标;2D 为OA 的中点,连接BD ,过点O 作OE ⊥BD 于F ,交AB 于E ,求证∠BDO =∠EDA ;3如图,P 为x 轴上A 点右侧任意一点,以BP 为边作等腰Rt △PBM ,其中PB =PM ,直线MA 交y 轴于点Q ,当点P 在x 轴上运动时,线段OQ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 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求线段OQ 的取值范围.A BO D EFy x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0,1,∠BAO =30°. 1求AB 的长度;2以AB 为一边作等边△ABE ,作OA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B 的垂线AD 于点D .求证:BD =OE .DENM B OxyA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 交AB 于F .求证:F 为DE 的中点.ABO MPQxy部分答案S△EBD=S△FBD1、1y=-x+2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a:2,0b:0,2oc=ob,c点的坐标:0,-2三角形abc的面积=42/2=42图自己画直线ac对应的方程为y=kx+b,x=0,y=-2;x=2,y=0分别代入y=kx+b得b=-2k=13在直线ac上存在一点p有两点,使S三角形pbc=2S三角形abc p点的横坐标=4或=-4p点的坐标:4,2或-4,-62、①∵直线L:y=mx+5m,∴A-5,0,B0,5m,由OA=OB得5m=5,m=1,∴直线解析式为:y=x+5②∵AM垂直OQ,BN垂直OQ,所以角AMO=角BNQ=9O°∴BN平行AM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角ABN=角BAM=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角BAO+角ABO=9O°互余∴角MAO+角OBN=90°又∵角MAO+角AOM=90°∴角AOM=角OBN∴△AOM≌△BON最后得到BN=3③过E作EM垂直于OP的延长线,可证EMB全等于AOB,至于怎么证明,请自己想因此EM=OB,而OB=BF,∴EM=BF,而EM平行于BF,∴EMP全等于OBF,MP=BP,令外Y=0,X=-5,∴AO=ME=5,PB=MP=5/2=2.5 是定值3、4、1∵a、b满足a-2^2+根号b-4=0∴a=2,b=4∴A2,0,B0,4设AB解析式为y=kx+b,把A,B两点代入得k=-2,b=4 ∴AB的解析式为 y=-2x+42∵△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C为△ABC的直角顶点有两个,垂足为点D; 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BC=AC,∠BEC=∠ADC,∠BCE=∠ACD,根据AAS,可知△BCE全等于△ACD∴CE=CD∴点C在x轴和y轴所构成的角的角平分线上即Ca,a或者Ca,-a代入直线y=mx,则m=1,或m=-13通过联立方程,代值,计算出A2,0 P0,-2K M3,K N-1,-K依据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得:PM=3√K2+1,PN=AM=√K2+1,MN=2√K2+4计算结果是2,不随k值的变化而变化5、1设BC的解析式是Y=ax+c,有直线AB:y=-x-b过A6,0,可以求出b,因此可以求出B点的坐标,再由已知条件可求出C点的坐标,把B,C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求出a和c的值即可;2过E、F分别作EM⊥x轴,FN⊥x轴,则∠EMD=∠FND=90°,有题目的条件证明△NFD≌△EDM,进而得到FN=ME,联立直线AB:y=-x-b和y=2x-k求出交点E和F的纵坐标,再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求出k的值;3不变化,过Q作QH⊥x轴于H,首先证明△BOP≌△HPQ,再分别证明△AHQ和△AOK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得解.解:1由已知:0=-6-b,∴b=-6,∴AB:y=-x+6.∴B0,6,∴OB=6,∵OB:OC=3:1,OC=1/3OB=2,∴C-2,0,设BC的解析式是Y=ax+c,代入得;6=0•a+c0=-2a+c,解得:a=3c=6,∴直线BC的解析式是:y=3x+6;2过E、F分别作EM⊥x轴,FN⊥x轴,则∠EMD=∠FND=90°.∵S△EBD=S△FBD,∴DE=DF.又∵∠NDF=∠EDM,∴△NFD≌△EDM,∴FN=ME.联立得y=2x-ky=-x+6,解得yE=-13k+4,联立y=2x-ky=3x+6,解得yF=-3k-12,∵FN=-y F,ME=y E,∴-3k-12=-13k+4,∴k=-6;此时点F、E、B三点重合,△EBD与△FBD不存在,∴此时k值不成立,即不存在这样的EF使得S△EBD=S△FBD;3K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K0,-6.过Q作QH⊥x轴于H,∵△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Q=90°,PB=PQ,∵∠BOA=∠QHA=90°,∴∠BPO=∠PQH,∴△BOP≌△HPQ,∴PH=BO,OP=QH,∴PH+PO=BO+QH,即OA+AH=BO+QH,又OA=OB,∴AH=QH,∴△AH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QAH=45°,∴∠OAK=45°,∴△AOK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K=OA=6,∴K0,-6.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析式以及借助于函数图象全面的分析问题.61解:S△OBC=1/3S△AOBOCOB=1/3OAOB==>OA=3OCy=-x+6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OA=6,OB=6∴OC=2,C-2,0,B0,6直线BC为:y=3x+62若S△BED=S△FBD,则D到AB的距离是F到AB距离的1/2即D为EF的中点F纵坐标为9k/k-3,E纵坐标为5k/k-1中点D纵坐标为0,则9k/k-3=5k/k-1,即:2k²+3k=0 k=0,k=-3/2k=0时无D点,所以k=-3/23证明:设Gx,y∵HG=HA,AH垂直PM∴MP与AG夹角恒为45°MP斜率k1=y-4/x-2,AG斜率k2=y/x-6tg45°=k1-k2/1+k1k2=1得G轨迹方程x²+y²-4x+8y=12,是一个圆A,C点带入方程可得A,C在圆上∵同弦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即∠CGA是个常数∴∠CGM也是常数,不变化。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标准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标准答案)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含标准答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讲座思想方法小结:(1)函数方法.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2)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识规律小结:(1)常数k ,b 对直线y =kx +b (k ≠0)位置的影响.①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当b =0时,直线经过原点;当b ﹤0时,直线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②当k ,b 异号时,即-kb>0时,直线与x 轴正半轴相交;当b =0时,即-kb=0时,直线经过原点;当k ,b 同号时,即-kb﹤0时,直线与x 轴负半轴相交.③当k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 >0,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k ﹤O ,b =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直线y =kx +b (k ≠0)与直线y =kx (k ≠0)的位置关系.直线y =kx +b (k ≠0)平行于直线y =kx (k ≠0)当b >0时,把直线y =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当b ﹤O 时,把直线y =kx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 =kx +b .(3)直线b 1=k 1x +b 1与直线y 2=k 2x +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①k 1≠k 2?y 1与y 2相交;②??=≠212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③≠=21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④??==2121,b b k k ?y 1与y 2重合.例题精讲:1、直线y =-2x +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 =OB(1) 求AC(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 ,作PQ ⊥BP ,交直线AC于Q ,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一次函数和几何综合题

一次函数和几何综合题

1.(2013•天水)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3•济宁)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3.(2013•绥化)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 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4.(2013•齐齐哈尔)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13春•屯留县期末)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C在x轴上,AB交y轴于点H,AC交y轴于点M.已知点A(﹣3,4).(1)求AO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达点C终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MB 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求S的最大值.6.(2012•鞍山)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1)求证:△AOG≌△ADG;(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7.(2012•桃源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3)①设点P的坐标为(1,b),试写出b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出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8.(2012秋•海陵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OC解析式为y=x,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2012秋•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m(m>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3x+n(n>m)的图象,点P是两直线的交点,点A、B、C、Q分别是两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用m、n分别表示点A、B、P的坐标及∠PAB的度数;(2)若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且CQ:AO=1:2,试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D,使以A、B、P、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2秋•綦江县校级期末)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5年08月14日159****2642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13•天水)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轴于点F.依题意得BF=OE=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然后可得点B的坐标.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把已知坐标代入可求解.(2)由△ABD由△AOP旋转得到,证明△ABD≌△AOP.AP=AD,∠DAB=∠PAO,∠DAP=∠BAO=60°,△ADP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P.在Rt△BDG中,∠BGD=90°,∠DBG=60°.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G=BD•cos60°,DG=BD•sin60°.然后求出OH,DH,然后求出点D的坐标.(3)本题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设点P的坐标为(t,0):①当P在x轴正半轴上时,即t>0时,关键是求出D点的纵坐标,方法同(2),在直角三角形DBG中,可根据BD即OP的长和∠DBG的正弦函数求出DG的表达式,即可求出DH的长,根据已知的△OPD的面积可列出一个关于t的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②当P在x轴负半轴,但D在x轴上方时.即<t≤0时,方法同①类似,也是在直角三角形DBG用BD的长表示出DG,进而求出GF的长,然后同①.③当P在x轴负半轴,D在x轴下方时,即t≤时,方法同②.综合上面三种情况即可求出符合条件的t的值.解答:解:(1)如图1,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轴于点F.由已知得:BF=OE=2,OF==,∴点B的坐标是(,2)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k≠0),则有.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4;(2)如图2,∵△ABD由△AOP旋转得到,∴△ABD≌△AOP,∴AP=AD,∠DAB=∠PAO,∴∠DAP=∠BAO=60°,∴△ADP是等边三角形,∴DP=AP=.如图2,过点D作DH⊥x轴于点H,延长EB交DH于点G,则BG⊥DH.方法(一)在Rt△BDG中,∠BGD=90°,∠DBG=60°.∴BG=BD•cos60°=×=.DG=BD•sin60°=×=.∴OH=EG=,DH=∴点D的坐标为(,)方法(二)易得∠AEB=∠BGD=90°,∠ABE=∠BDG,∴△ABE∽△BDG,∴;而AE=2,BD=OP=,BE=2,AB=4,则有,解得BG=,DG=;∴OH=,DH=;∴点D的坐标为(,).(3)假设存在点P,在它的运动过程中,使△OPD的面积等于.设点P为(t,0),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t>0时,如图,BD=OP=t,DG=t,∴DH=2+t.∵△OPD的面积等于,∴,解得,(舍去)∴点P1的坐标为(,0).②∵当D在y轴上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OP,∴当<t≤0时,如图,BD=OP=﹣t,DG=﹣t,∴GH=BF=2﹣(﹣t)=2+t.∵△OPD的面积等于,∴,解得,,∴点P2的坐标为(,0),点P3的坐标为(,0).③当t≤时,如图3,BD=OP=﹣t,DG=﹣t,∴DH=﹣t﹣2.∵△OPD的面积等于,∴(﹣t)[﹣(2+t)]=,解得(舍去),∴点P4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分别为P1(,0)、P2(,0)、P3(,0)、P4(,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包括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等,难度较大.2.(2013•济宁)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得出A,B点的坐标,再利用EP∥BO,得出==,据此可以求得点P的运动速度;(2)当PQ=PE时,以及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2)中所求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1)∵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x=0时,y=4,y=0时,x=8,∴==,当t秒时,QO=FQ=t,则EP=t,∵EP∥BO,∴==,∴AP=2t,∵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2)如图1,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则∵OQ=FQ=t,PA=2t,∴QP=8﹣t﹣2t=8﹣3t,∴8﹣3t=t,解得:t=2;如图2,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OQ=t,PA=2t,∴OP=8﹣2t,∴QP=t﹣(8﹣2t)=3t﹣8,∴t=3t﹣8,解得:t=4;(3)如图1,当Q在P点的左边时,∵OQ=t,PA=2t,∴QP=8﹣t﹣2t=8﹣3t,∴S矩形PEFQ=QP•QF=(8﹣3t)•t=8t﹣3t2,当t=﹣=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如图2,当Q在P点的右边时,∵OQ=t,PA=2t,∴2t>8﹣t,∴t,∴QP=t﹣(8﹣2t)=3t﹣8,∴S矩形PEFQ=QP•QF=(3t﹣8)•t=3t2﹣8t,∵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t≤4,当t=﹣=时,S矩形PEFQ的最大,∴t=4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3×42﹣8×4=16,综上所述,当t=4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得出P,Q不同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2013•绥化)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 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通过解方程x2﹣14x+48=0可以求得OC=6,OA=8.则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把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k、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它们的值;(3)需要分类讨论:PB为腰,PB为底两种情况下的点P的坐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解答.解答:解:(1)解方程x2﹣14x+48=0得x1=6,x2=8.∵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OC=6,OA=8.∴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由(1)知,OA=8,则A(8,0).∵点A、C都在直线MN上,∴,解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6;(3)∵A(8,0),C(0,6),∴根据题意知B(8,6).∵点P在直线MNy=﹣x+6上,∴设P(a,﹣a+6)当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需要分类讨论:①当PC=PB时,点P是线段BC的中垂线与直线MN的交点,则P1(4,3);②当PC=BC时,a2+(﹣a+6﹣6)2=64,解得,a=,则P2(﹣,),P3(,);③当PB=BC时,(a﹣8)2+(a﹣6+6)2=64,解得,a=,则﹣a+6=﹣,∴P4(,﹣).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有:P1(4,3),P2(﹣,)P3(,),P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3)题时,要分类讨论,防止漏解.另外,解答(3)题时,还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2013•齐齐哈尔)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x2﹣(+1)x+=0,求得方程的两个根,从而得到A、B两点的坐标,再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求AB的长,根据AB:AC=1:2,可求AC的长,从而得到C点的坐标;(2)分①当点M在CB边上时;②当点M在CB边的延长线上时;两种情况讨论可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分AQ=AB,BQ=BA,BQ=QA三种情况讨论可求Q点的坐标.解答:解:(1)x2﹣(+1)x+=0,(x﹣)(x﹣1)=0,解得x1=,x2=1,∵OA<OB,∴OA=1,OB=,∴A(1,0),B(0,),∴AB=2,又∵AB:AC=1:2,∴AC=4,∴C(﹣3,0);(2)∵AB=2,AC=4,BC=2,∴AB2+BC2=AC2,即∠ABC=90°,由题意得:CM=t,CB=2.①当点M在CB边上时,S=2﹣t(0≤t);②当点M在CB边的延长线上时,S=t﹣2(t>2);(3)存在.①当AB是菱形的边时,如图所示,在菱形AP1Q1B中,Q1O=AO=1,所以Q1点的坐标为(﹣1,0),在菱形ABP2Q2中,AQ2=AB=2,所以Q2点的坐标为(1,2),在菱形ABP3Q3中,AQ3=AB=2,所以Q3点的坐标为(1,﹣2),②当AB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的菱形AP4BQ4,设菱形的边长为x,则在Rt△AP4O中,AP42=AO2+P4O2,即x2=12+(﹣x)2,解得x=,所以Q4(1,).综上可得,平面内满足条件的Q点的坐标为:Q1(﹣1,0),Q2(1,﹣2),Q3(1,2),Q4(1,).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解一元二次方程,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的运用,菱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5.(2013春•屯留县期末)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C在x轴上,AB交y轴于点H,AC交y轴于点M.已知点A(﹣3,4).(1)求AO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达点C终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MB 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求S的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A的坐标求出AH、O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B、C的坐标,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把A(﹣3,4),C(5,0)代入得到方程组,求出即可;(3)①过M作MN⊥B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N,P在AB上,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P 在BC上,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求出P在AB的最大值和P在BC上的最大值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1)解:∵A(﹣3,4),∴AH=3,OH=4,由勾股定理得:AO==5,答:OA的长是5.(2)解:∵菱形OABC,∴OA=OC=BC=AB=5,5﹣3=2,∴B(2,4),C(5,0),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把A(﹣3,4),C(5,0)代入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当x=0时,y=2.5∴M(0,2.5),答:直线AC的解析式是,点M的坐标是(0,2.5).(3)①解:过M作MN⊥BC于N,∵菱形OABC,∴∠BAC=∠OCA,∵MO⊥CO,MN⊥BC,∴OM=MN,当0≤t<2.5时,P在AB上,MH=4﹣2.5=,S=×BP×MH=×(5﹣2t)×=﹣t+,∴,当t=2.5时,P与B重合,△PMB不存在;当2.5<t≤5时,P在BC上,S=×PB×MN=×(2t﹣5)×=t﹣,∴,答:S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0≤t<2.5)或(2.5<t≤5).②解:当P在AB上时,高MH一定,只有BP取最大值即可,即P与A重合,S最大是×5×=,同理在BC上时,P与C重合时,S最大是×5×=,∴S的最大值是,答:S的最大值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6.(2012•鞍山)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1)求证:△AOG≌△ADG;(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AO=AD,AG=AG,利用“HL”可证△AOG≌△ADG;(2)利用(1)的方法,同理可证△ADP≌△ABP,得出∠1=∠DAG,∠DAP=∠BAP,而∠1+∠DAG+∠DAP+∠BAP=90°,由此可求∠PAG的度数;根据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3)由△AOG≌△ADG可知,∠AGO=∠AGD,而∠1+∠AGO=90°,∠2+∠PGC=90°,当∠1=∠2时,可证∠AGO=∠AGD=∠PGC,而∠AGO+∠AGD+∠PGC=180°,得出∠AGO=∠AGD=∠PGC=60°,即∠1=∠2=30°,解直角三角形求OG,PC,确定P、G两点坐标,得出直线PE的解析式.解答:(1)证明:∵∠AOG=∠ADG=90°,∴在Rt△AOG和Rt△ADG中,∵,∴△AOG≌△ADG(HL);(2)解:PG=OG+BP.由(1)同理可证△ADP≌△ABP,则∠DAP=∠BAP,由(1)可知,∠1=∠DAG,又∠1+∠DAG+∠DAP+∠BAP=90°,所以,2∠DAG+2∠DAP=90°,即∠DAG+∠DAP=45°,故∠PAG=∠DAG+∠DAP=45°,∵△AOG≌△ADG,△ADP≌△ABP,∴DG=OG,DP=BP,∴PG=DG+DP=OG+BP;(3)解:∵△AOG≌△ADG,∴∠AGO=∠AGD,又∵∠1+∠AGO=90°,∠2+∠PGC=90°,∠1=∠2,∴∠AGO=∠AGD=∠PGC,又∵∠AGO+∠AGD+∠PGC=180°,∴∠AGO=∠AGD=∠PGC=60°,∴∠1=∠2=30°,在Rt△AOG中,AO=3,AG=2OG,AG2=AO2+OG2,∴OG=,则G点坐标为:(,0),CG=3﹣,在Rt△PCG中,PG=2CG=2(3﹣),PC==3﹣3,则P点坐标为:(3,3﹣3),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PE的解析式为y=x﹣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求角、边的关系,利用特殊角解直角三角形,求P、G两点坐标,确定直线解析式.7.(2012•桃源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3)①设点P的坐标为(1,b),试写出b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出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1)△AOC和△BCP全等,则AO=BC=1,又∵AB=,t=AB﹣BC=﹣1;(2)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OA与直线BP于点T、H,证△OTC≌△CHP即可;(3)根据题意可直接得出b=1﹣t;当t=0或1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即P(1,1),P(1,1﹣),但t=0时,点C不在第一象限,所以不符合题意.解答:解:(1)△AOC和△BCP全等,则AO=BC=1,又AB=,所以t=AB﹣BC=﹣1;(2)OC=CP.证明: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OA与直线BP于点T、H.∵PC⊥OC,∴∠OCP=90°,∵OA=OB=1,∴∠OBA=45°,∵TH∥OB,∴∠BCH=45°,又∠CHB=90°,∴△CH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H=BH,∵∠AOB=∠OBH=∠BHT=90°,∴四边形OBHT为矩形,∴OT=BH,∴OT=CH,∵∠TCO+∠PCH=90°,∠CPH+∠PCH=90°,∴∠TCO=∠CPH,∵HB⊥x轴,TH∥OB,∴∠CTO=∠THB=90°,TO=HC,∠TCO=∠CPH,∴△OTC≌△CHP,∴OC=CP;(3)①∵△OTC≌△CHP,∴CT=PH,∴PH=CT=AT=AC•cos45°=t,∴BH=OT=OA﹣AT=1﹣t,∴BP=BH﹣PH=1﹣t,∴;(0<t<)②t=0时,△P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但点C与点A重合,不在第一象限,所以不符合,PB=BC,则﹣t=|1﹣t|,解得t=1或t=﹣1(舍去),∴当t=1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即P点坐标为:P(1,1﹣).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会灵活的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点的意义表示出相应的线段的长度,再结合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试题中贯穿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请注意体会.8.(2012秋•海陵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OC解析式为y=x,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数形结合.分析:(1)①联立两个函数式,求解即可得出交点坐标,即为点C的坐标.②欲求△OAC的面积,结合图形,可知,只要得出点A和点C的坐标即可,点C的坐标已知,利用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点A的坐标,代入面积公式即可.(2)在OC上取点M,使OM=OP,连接MQ,易证△POQ≌△MOQ,可推出AQ+PQ=AQ+MQ;若想使得AQ+PQ存在最小值,即使得A、Q、M三点共线,又AB⊥OP,可得∠AEO=∠CEO,即证△AEO≌△CEO(ASA),又OC=OA=4,利用△OAC的面积为6,即可得出AM=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解答:解:(1)①由题意,(2分)解得所以C(4,4)(3分)②把y=0代入y=﹣2x+12得,x=6,所以A点坐标为(6,0),(4分)所以.(6分)(2)存在;由题意,在OC上截取OM=OP,连接MQ,∵OQ平分∠AOC,∴∠AOQ=∠COQ,又OQ=OQ,∴△POQ≌△MOQ(SAS),(7分)∴PQ=MQ,∴AQ+PQ=AQ+MQ,当A、Q、M在同一直线上,且AM⊥OC时,AQ+M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值.∵AB⊥ON,所以∠AEO=∠CEO,∴△AEO≌△CEO(ASA),∴OC=OA=4,∵△OAC的面积为6,所以AM=12÷4=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9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有一定难度.9.(2012秋•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m(m>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3x+n(n>m)的图象,点P是两直线的交点,点A、B、C、Q分别是两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用m、n分别表示点A、B、P的坐标及∠PAB的度数;(2)若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且CQ:AO=1:2,试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D,使以A、B、P、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开放型.分析:(1)已知直线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求出点A,B的坐标.联立方程组求出点P的坐标.推出AO=QO,可得出∠PAB=45°.(2)先根据CQ:AO=1:2得到m、n的关系,然后求出S△AOQ,S△PAB并都用字母m表示,根据S四边形PQOB=S△PAB ﹣S△AOQ积列式求解即可求出m的值,从而也可求出n的值,继而可推出点P的坐标以及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本题要依靠辅助线的帮助.求证相关图形为平行四边形,继而求出D1,D2,D3的坐标.解答:解:(1)在直线y=x+m中,令y=0,得x=﹣m.∴点A(﹣m,0).在直线y=﹣3x+n中,令y=0,得.∴点B(,0).由,得,∴点P(,).在直线y=x+m中,令x=0,得y=m,∴|﹣m|=|m|,即有AO=QO.又∵∠AOQ=90°,∴△AO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B=45°.(2)∵CQ:AO=1:2,∴(n﹣m):m=1:2,整理得3m=2n,∴n=m,∴==m,而S四边形PQOB=S△PAB﹣S△AOQ=(+m)×(m)﹣×m×m=m2=,解得m=±4,∵m>0,∴m=4,∴n=m=6,∴P().∴PA的函数表达式为y=x+4,P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6.(3)存在.过点P作直线PM平行于x轴,过点B作AP的平行线交PM于点D1,过点A作BP的平行线交PM于点D2,过点A、B分别作BP、AP的平行线交于点D3.①∵PD1∥AB且BD1∥AP,∴PABD1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D1=AB,易得;②∵PD2∥AB且AD2∥BP,∴PBAD2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D2=AB,易得;③∵BD3∥AP且AD3∥BP,此时BPAD3是平行四边形.∵BD3∥AP且B(2,O),∴y BD3=x﹣2.同理可得y AD3=﹣3x﹣12,得,∴.点评:本题的综合性强,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一次函数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面积的灵活计算.难度较大.10.(2012秋•綦江县校级期末)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再由一个角等于30°,求出AC的长,从而计算出面积;(2)过P作PD⊥x轴,垂足为D,先求出梯形ODPB的面积和△AOB的面积之和,再减去△APD的面积,即是△APB的面积;根据△APB与△ABC面积相等,求得m的值;(3)假设存在点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Q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A(1,0),B(0,),∴AB=2,设AC=x,则BC=2x,由勾股定理得,4x2﹣x2=4,解得x=,S△ABC==;(2)过P作PD⊥x轴,垂足为D,S△APB=S梯形ODPB+S△AOB﹣S△APD==,﹣=,解得m=;(3)∵AB==2,∴当AQ=AB时,点Q1(3,0),Q2(﹣1,0),Q3(0,﹣);当AB=BQ时,点Q4(0,+2),Q2(0,﹣2),Q2(﹣1,0);当AQ=BQ时,点Q6(0,),Q2(﹣1,0),综上可得:(0,),(0,),(﹣1,0)(3,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的特点,分别求出各点的坐标再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1) 求AC 的解析式;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MQ+AC)/PM 的值不
变;②(MQ-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
x
y
o B
A C
P
Q
x
y
o B
A C
P
Q
M
第2题图①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4,BN=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
第2题图②
第2题图③
C
B A
l 2
l 1
x
y
(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
CF =
(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

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6分)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
b满足.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点M为直线y=mx上一点,且△ABM是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m值;
(3)过A点的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于P,N点的横坐标为-1,过N点的直线
交AP于点M,试证明的值为定值.
5.如图,直线AB:y=-x-b分别与x、y轴交于A(6,0)、B两点,过点B的直线交x 轴负半轴于C,且OB:OC=3:1。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直线EF:y=kx-k(k≠0)交AB于E,交BC于点F,交x轴于D,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EF,使得S△EBD=S△FBD?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P为A点右侧x轴上的一动点,以P为直角顶点,BP为腰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BPQ,连接QA并延长交y轴于点K,当P点运动时,K点的位置是否发现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坐标;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6.如图l,y=-x+6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C在x轴负半轴上,S△OBC=S△AOB.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直线EF:y=kx-k交AB于E点,与x轴交于D点,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且S△BED=S
k的值;
△FBD,求
(3)如图2,M(2,4),点P为x轴上一动点,AH⊥PM,垂足为H点.取HG=HA,连CG,当P点运动时,∠CGM大小是否变化,并给予证明.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过点B(-1,),与x轴交于点A (4,0),与y轴交于点C,与直线y=kx交于点P,且PO=PA
(1)求a+b的值;
(2)求k的值;
(3)D为PC上一点,DF⊥x轴于点F,交OP于点E,若DE=2EF,求D点坐标.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2交y ,轴交于点A ,交x 轴于点B ,将A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到点C .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2)若CD 两点关于直线AB 对称,求D 点坐标;
(3)若AC 交x 轴于M 点P (,m )为BC 上一点,在线段
BM 上是否存在点N ,使PN 平分△BCM 的面积?若存在,求N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如图,直线A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A (a ,0),交y 轴正半轴于点
B (0, b ),且a 、b 满足4 a + |4-b |=0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D 为OA 的中点,连接BD ,过点O 作OE ⊥BD 于F ,交AB 于E ,求证∠BDO =∠EDA ;
(3)如图,P 为x 轴上A 点右侧任意一点,以BP 为边作等腰Rt △PBM ,其中PB =PM ,直线
MA 交y 轴于点Q ,当点P 在x 轴上运动时,线段OQ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求其值;若变化,求线段OQ 的取值范围.
A B
O D E
F
y x
A
B
O M
P
Q
x
y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0,1),∠BAO =30°. (1)求AB 的长度;
(2)以AB 为一边作等边△ABE ,作OA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B 的垂线AD 于点D .求证:BD =OE .
D
E
N
M B O
x
y
A
(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 交AB 于F .求证:F 为DE 的中点.
D
E
B O
x
y
F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