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1. 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由于其经济实力有限,信用状况较为薄弱,因此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首要风险。

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由于客户信用评级不足、还款能力不足等原因,存在着违约风险,如果大量客户发生违约,将会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安全和经营稳定。

2. 市场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而客户存款总额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规模是有限制的,当农村信用社过度依赖存款资金时,存在着市场风险。

当农村信用社面临存款减少的情况时,将会严重影响其资金来源,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

3. 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具有一定周期性,而存款业务又相对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因此存在着流动性风险。

尤其是在农村信用社面临大量存款提前支取或者大额贷款提前还款时,将会对其资金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信贷业务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级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

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化解。

2. 多元化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来源上应当多元化,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对存款资金的依赖。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并降低市场风险。

3. 完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当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体系,加强风险监管和控制。

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流程,严格把控贷款发放的资金来源和用途,防范信贷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抵御能力。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然而,在信贷业务中,有一定的信贷风险,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一)信用风险农民实际收入稳定性较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不够透明,可能存在违约、拖欠和欺诈等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例如农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三)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存款,而存款的流动性不如其他金融机构,导致信贷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形成流动性风险。

(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或人为疏忽带来的风险。

例如,无法及时偿还借款人的贷款和管理不善等。

(一)设置贷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在贷款申请时进行详细的资质审查和评估,设置严格的贷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机制,降低信用风险。

(二)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农村信用社应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开发出基于农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贷款产品,提高市场风险的可控性。

(三)建立货币市场交易平台农村信用社可以建立货币市场交易平台,提高存款的流动性,稳定信贷资金来源,有效缓解流动性风险。

(四)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包括规范贷款业务流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员工培训等,降低操作风险。

三、结论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中,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农村信用社需要根据风险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设置贷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建立货币市场交易平台和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等。

浅析后危机时代农信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析后危机时代农信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析后危机时代农信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和金融巨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为标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我国金融带来了深远影响。

现在,金融危机已过去了一个峰值,但农信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后危机时代才刚开始,如何负重前行,值得有识之士思考与探索。

一、目前农信社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一)体制不畅仍旧困扰着农信社改革的进程。

就目前省联社的管理体制而言存在着以下桎梏:一是政企不分,较浓的行政管理色彩与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的企业远景不符;二是资本约束体系倒挂,各县级联社入股省联社并接受其领导,缺乏科学管理的内生性优势和动力;三是定位不准,虽然中央为做好“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而强调“农信社改革应稳定县域法人地位”,但不少地方在农信社改革法人规模趋大(成立地市级甚至省级农商行以增大资金实力、防控风险能力和社会影响)和趋小(维持县域法人不变,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两条道路上一直摇摆不定。

(二)机制落后制约着农信社做大做强。

一是经营机制落后,过多的层级管理延长了决策链条和传导路径,导致执行低效;“事无巨细一把抓”的行政式管理模式与商业化经营背道而驰,降低了经营主体应对市场的敏感度、主动性和有效性(喜见湖南省联社ⅩⅩ年77号文件较好地规避了这一缺陷)。

二是用人机制落后,目前农信社员工总量虽然不少但普遍存在着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知识技能单一、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劣势,造成了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迫使有能力的年轻人才沉到基层临柜一线就上不来,长此以往必将人心焕散,造成人才流失。

三是思想认识落后,部分农信社将承担的政策性支农任务与商业化经营或混同或偏废,要么办成了“民政所”,要么就“洗脚进城、贪大求洋”褪变成了农村金融的“抽水机”;少数农信社官办银行色彩依然浓厚,还有等客上门、看“天”吃饭,消极应对市场竞争的现象。

而与此同时,农村这一传统阵地正不断受到农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挤压、侵占。

2008年,农行成立了“三农”事业部主打农村市场,目前正在推行农村小额支付“村村通”工程,已向农村地区投放自助银行、POS机、现金类自助设备、刷卡转账电话等109.9万台,提出了“机到村、卡到户、钱到帐”的营销口号。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标题1:农村信用社的存在问题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着一些问题,包括:规模小、资本薄弱、业务不规范、信贷流向单一、风险防控不够完善等。

规模小、资本薄弱:农村信用社在资本上普遍比较薄弱,资产规模不大。

作为金融机构,资本的充足性是保证其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业务不规范:由于农户经济状况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农村信用社在客户服务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务规范尚有待提升。

对于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士,信用社管理部门的惩戒手段并不完善,容易造成风险积累,资产损失。

信贷流向单一: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具有支持作用,主要是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而缺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风险防控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理财和风险控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在风险管理上,一些信用社存在着风险控制不严格,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出现逾期不还、贷款变通的情况。

政策建议:一、政府应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本重组,通过合并、增资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资本实力,增强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如增加处罚力度、加强管理惩戒机制等。

三、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评估和审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资产质量监管水平。

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培训和规范,增强信用社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业务发展上,应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支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产品流向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标题2: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异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但二者在管理体制、业务范围、监管机构等方面有着异同。

一、管理体制: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具有更加完善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其任职人员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产生,接受中央银行的统一监管。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贷业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资金回收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而这些客户的信用情况难以保证,存在着违约风险;同时,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企业生产增长率和利润率等指标不如城市,贷款回收存在较大的风险。

2.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由于区域较小,客户生产经营范围较窄等因素造成贷款风险集中程度较高。

另外,由于其客户群体较为单一,支付能力有限,违约风险较高。

3.操作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规模较小,员工岗位交叉较普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成本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贷款流程不规范,贷款风险忽略审查,人员疏忽大意等操作风险。

4.区域风险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较为集中在某个地区,可能会受到该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地区客户的发展受阻或出现连带违约等风险。

1.加强信用评价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客户资质的评估,特别是对担保能力评估,严格重视客户征信黑名单信息提示,并通过贷款人的担保能力、存款余额或其他方式控制违约率,降低信用风险。

2.创新小微金融产品农村信用社应适时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增加贷款收益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注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农村信用社应构建客户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范,加强对风险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员工贷后管理能力,树立合规经营的理念。

4.合理把握风险度农村信用社应合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调整贷款利率,控制资本金增量;应长期关注资产质量,确保资产负债平衡,避免出现大额不良贷款风险,为保证其经营安全提供保障。

总之,农村信用社应从加强信用评价、创新小微金融产品、注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合理把握风险度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1. 资金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往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导致农村居民无法获得充足的贷款和信贷服务。

2. 贷款难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相对较差,农民往往难以获得贷款,导致资金流动不畅,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

3. 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需求:现有的金融产品往往不适应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无法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4. 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导致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便捷且高效的金融服务。

对策建议:
1. 建立农村金融发展基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2.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用评估,提高信用环境,使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

3.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研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包括农业保险、农村小额贷款等,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

4. 加强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确保农村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

5. 加强金融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和服务,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探讨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探讨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探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金融的有效支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两者存在着互动关系,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金融的大力推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信社面临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作为当前农村领域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农信社承担着支农发展的重任,是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面对市场,服务于农业、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的信贷需求,农信社又面临与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等的激烈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农信社如何在支持“三农”与扩大自身经营收益之间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农信社在深化改革与加快自身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农村建设赋予农信社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首先,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农信社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这其中包括了生活设施、社会事业、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以及村民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创新。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外,很大部分应来自于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农信社)和社会资金的支持。

事实证明,农信社在支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其支农发展的潜力更是不容忽视。

其次,《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即将破茧开局,必将为农信社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媒体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司了解到,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根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村镇银行建立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

村镇银行建立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选择

的发 展 也 需 要 农村信用 社 继 续 提供金 融服务


不 仅弱 化 了信用 社 服 务

i
行规定 》 海南省县



我 国可 以 设 立 村镇 银 行 的

这 是 刚 刚 成立 的村镇银 行 等


的功 能

而 且使农 村信用 社 资金
农 业 地 区 主 要 集 中在 中西 部
(
东北 和
新 型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在 短 期 内所 无 法 与


来源


勉强维持生计;,源自尚处 在 贫 困线三
银行 建立 后

为开拓业 务


迅 速 占领




经 济欠发达 的地

以 下 的农 民


是 已经 解决温饱问

农村市场 精英

必 然要物色

批 高级 管理

其有规模
, “

上 档次的种植业


正 在 脱 贫 致 富 的农 民

是走在
人才和熟知法律

覆盖全面

治理 灵 活

服务

高效 的新 型 农村金 融 体 系的形 成
而 更 好 地 改进 和 加 强 农 村金 融 服 务
f 及 农 村 信用 社 应 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1 农 村 信 用 社 面 临 的挑 战 【 村镇 ( ) 政 策倾斜 力度 减 弱 J 1 银 行作 为 为经 济欠 发 达 的农 业 地 区 的 l 农 户 或 企 业 提 供 服 务 的银 行 业 金 融 机 J 构 作 为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农 民 自己 的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

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

摘要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农信社又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农信社的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当前农信社在竞争环境、信贷环境、管理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对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法人体制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发展对策关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的探索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4年,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农信社将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要求,构建新的管理体制。

农信社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农信社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有必要对农信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番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体制改革的着力点1、领导管理体制问题。

依靠农信社自身或县(市)联社的民主管理去解决农信社的自律、自控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无法避免存在了几十年积淀的风险。

因此,为农信社建立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信社的潜在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农信社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

以普宁农信社为例,根据统计,2004年末,普宁农信社账面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4686万元,占比为29%,其中两呆贷款73919万元,占比28.7 %。

而从全国农信社范围看,不良资产占比高,亏损严重是全国农信社的普遍性问题,有的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不对这些历史上形成的风险进行恰当处置,选择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农信社体制改革将很难取得成功。

3、农信社的经营目标问题。

农信社的经营目标近几年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表述,搞合作制规范时强调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作为政策工具又要求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又必须努力完成上级行业管理组织的各项经营指标。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基于集体经济、农村信用与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业务模式,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然而,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模小、服务能力弱,与城市的金融机构相比,仍存在差距。

其次,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存在一些金融乱象,如非法集资、高利贷等。

此外,部分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缺乏金融素养,影响了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并加强其服务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要设立监管机构,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严格打击,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是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民金融素质。

可以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农村金融教育等方式,加强农民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他们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问题。

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强监管,提高农民金融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而农村金融发展作为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统上,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缺乏金融服务,农民往往无法获得贷款来发展农业生产或者创业。

而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农民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贷款,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可以更好地获得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和理财产品等,这些金融产品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提供了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其次,农村金融创新的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入了农村地区。

例如,农村电商的兴起使得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农村金融创新也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农村金融产品,如基于农田作为抵押品的农村土地贷款、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绿色信贷等,这些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活力。

然而,农村金融发展也面临一定的风险挑战。

一方面,农村金融风险的增加可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例如,由于农村金融的不发达,农业信贷中存在较高的风险,银行愿意提供的贷款额度和期限有限,这对于一些经济薄弱的农民来说,可能导致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仍不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

因此,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非常重要,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并加强对农村金融创新的合理引导。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信用社在推动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存在环境多种多样,而且与其相关的金融风险也相应地变得日益复杂。

下面将从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相关对策方面进行探讨如下。

1.垫支资金风险由于农村人均低收入,金融体制中的信用基础薄弱,加上一些独立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容易垫支现金。

一旦垫支资金无法及时追回,就可能产生资金断链,影响社会稳定。

2.信贷管理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下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农村贷款目的不太明确,导致农民借贷不规范;其次,由于借款人没有信用记录和担保,导致资金流失和信用债务不能解决;第三,由于贷款方法不当,也导致农村信用社管理风险。

3.资产质量风险在整个信贷流程中,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后难以进行质量监管,管理难度很大。

一些农民在借款后,经营不善,偿债困难,难以偿还贷款,导致信用夭折以及资产质量风险。

4.市场风险听从上级政策或自身发展需要,一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农村信用社,在应用自身资金投资以增强收益时,由于估值过程不科学,会产生很多风险。

1.风险源泉的多样性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源泉多种多样,如资金管理不当、信贷政策易被误查,资产质量监管不到位、市场风险波动等。

2.风险影响范围广泛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如影响资金流入、人才流动等,对农村经济增长形成制约因素。

3.风险难以预测性由于农村信用社被国家各级立法机关、监管机构以及贷款人等环节所限制,且受制于地理位置、市场规模、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预测金融风险。

1.改善资金管理农村信用社应强化内部管理,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执行预算制度,严格管理银行帐户,规范资金使用流程等。

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并制定更多的信贷规则,保证贷款人的主体合法性,并加强对借款人的审核,提高借款人的技能和信用状况。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和环境因素,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本文将从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和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1.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之一。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农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运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原因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缺乏有效的监管与支持,容易出现各种金融风险。

3. 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不高是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另一个成因。

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小、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容易出现各种金融风险。

4. 社会环境因素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还包括社会环境因素。

农村地区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信息传递不畅,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诚信意识薄弱,容易形成金融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对策1.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问题,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力度。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构建起农村信用社与农村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风险的分散。

2. 提高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也是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加强农村信用社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金融风险。

3.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也是解决金融风险问题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监测和控制,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能力。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和社会环境因素等,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和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对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金融新形势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金融新形势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农村经济金融新形势的几点思考
张 国春 姚丽 静 李杰 臣
( 国人 民银 行 宁城 县支 行 天 义镇 0 4 0 ) 中 2 2 0
( 宁城县农村信 用合作联社 天义镇 04 0 ) 2 2 0 ( 中国人 民银行赤 峰市 中心支行 赤峰市 0 4 0 ) 2 0 0 坚持可持续发展 , 是科学发展观 的基本要求 , “ 是 十二 五” 规划纲要 的主题 ,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总要求 。 济人 ( 为农户引荐收购企业 的中间人 ) 险公 司模式的 +保 养殖协会 ,0 1年末 , 21 忙农信用 社利用这种模式发放 肉牛
接受和认可。
( ) 二 农村产业结构 出现新 变化。忙农镇有丰富的矿产 资源 ,仅在 2 0 ~2 1 年忙农镇大大小小的铁矿近三十 0 8 0 1 家, 膨润土矿十几家 , 由于监管不严 , 滥采滥伐现象严重 , 许 多百姓参与其中 , 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 , 最后身陷其中, 外债
累 累 。中 央制 定 的经 济发 展 与 环境 保 护 等 一 系 列举 措 的 出
农 民工有能力搞起 了第二产业 ,特别 是 2 1 0 0年一级路在 宁城县境 内的修建 工程 ,忙农地 区有 2 9名农 民置上 了翻 斗车穿梭在一级路 的修建工地上 ,其 中有 2 5名农 民在买
名信贷员 ,以三至五户联保 的形式发放 小额农业贷 款
20余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 , 4 也同时大力开展 了小额贷款业
民的代表 , 他们有着 强烈的创业意识 和创业 胆识 , 中央扩 内需 、 调结构等一 系列举 措的实施 , 使大 多数返乡 的农 民
对农村信用社构成了相当大的冲击。据了解 ,0 1 2 1 年度, 在
上级监管部门限制贷款规模 的情况下农行在忙农镇仅设有

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支持力度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支持力度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支持力度分析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们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三农经济。

本文将对农村金融机构对三农经济的支持力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融合的深化,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兴起。

它们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社等形式,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发放农业贷款、提供农业保险等方式,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他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加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村金融机构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除了支持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还积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它们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合作,为农业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合,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四、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机构还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它们为农村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民科技创新农村金融机构还在支持农民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作用。

它们通过设立农业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六、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然而,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经济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短缺,难以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其次,一些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意识不强,存在较大的信贷风险。

再者,一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1.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保险等,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村企业和农户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农村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服务能力有限。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大多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存在不足。

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以传统的贷款、储蓄为主,对于农村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

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经验相对较小,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待加强。

四、结语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企业创新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当前,尽管农村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政策倾斜,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我们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农村金融覆盖范围,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金融机构也应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支持。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金融将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问题分析摘要:自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成为重要问题,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全国各地出现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这些组织在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发热现状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以及金融对合作社的支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185-01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在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分析,截至2010年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超过35万家,已有2800万左右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

从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发展动力不足,分布情况在发达省份居多,一些发展贫困地区较少,分布过于集中,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有限,覆盖面较窄;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较少;缺少资金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因此应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使它能做大做强,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支持的现状分析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形成,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支农力度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到现在为止我国已基本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和其它新型金融组织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农业银行整体股份制改革完成,完成a+h 股上市融资,面向三农,商业化运作的宗旨,截至2010年9月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4万亿元。

农发行的支农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开展新的涉农业务,截至2010年9月末,贷款余额达到15347.6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超过70%。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一定发展,支农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09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7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0918亿元。

浅议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年农村改革进程愈来愈快,农村信用合作社随着改革中的撤销信用站、增资扩股、贷款五级分类、央行专项单据兑付等工作的展开,信用社本身的问题也就随之暴露出来。

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撤销信用站带来的存款增势缓慢;股本金不稳定;不良贷款持高不下。

具体问题如下:一、撤销信用站带来的存款增加缓慢,乃至趋减信用站撤销后,一部份具有实际操作技术的原信用社代办员迅速成为邮政储蓄代办员,而代办员为了增加手续费收入,极力吸取新增农村存款,转换到期存款,致使县域资金外流现象加重,信用社存款增加缓慢乃至趋减。

另外撤销信用站由于宣传不到位,老百姓对于信用社的稳定和服务“三农”的宗旨产生质疑;而且由于取存款距离信用社较远,不如以前方便,也致使了一部份存款外流。

截止8月末,我社撤销信用站后累计活期储蓄存款支取1270万元,按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1000万元,到期支取2851万元,同比下降61.78%。

二、股本金不够稳定由于前两年信用社入股宣传不到位,没有依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入股章程、招股说明等管理规定张贴于营业场所。

部份农人对股金的熟悉不够,为了增加收益,盲目把存款转化为股金。

而一旦家庭出现突发事件,便不顾股金管理规定要求退股、转股;还有的股民由于入股的部份信用社经营效益不佳,得不到最大的投资效益,也希望退股、转股。

部份社员的退股、转股影响了其他股民的情绪,也争相退股转股,这就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资金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不良贷款持高不下,严重制约信用社的发展近几年,两呆贷款一直是制约信用社发展的绊脚石,农村信用社采取了多种手腕进行清收,但随着信用社资金的增加,部份信用社为了增加最大利润,盲目发放贷款,致使正常贷款中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

截止8月末我社正常中的不良贷款大约80万元,占正常贷款3477万元的2.33%。

另外央行单据置换的不良贷款,虽然采取了保全办法,但由于熟悉上的误区,信贷人员对此没有高度重视,致使置换的不良贷款置换后没有收回多少。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问题与对策研究
融机构 准入 政 策 ,更好支 持社 会主 义新 农村 建设 的若 干意 生态 环境复杂 ,加剧 了信用风险 。一是农 业和农 民对 自然条 见》 。其中 ,明确政府将积极 引导和支持境内外产 业资本 、民 件 的依赖性很强 ,抵御 自然灾 害的能力弱 ,加之农产 品的价 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到 农村地区新设 、投 资村 镇银行 、贷款公 格 波动大 ,而农户 还款是以农产 品收益为基础 的 ,因此在我 司和农村资金互 助社 等三类新型农村金 融机构 。新型农村 金 国农业保 险体 系和担保体系不健全 的情况下 ,新 型农村金融 融机构最初在 6 个 省试 点 ,2 O 。 7 年l O 月试点范 围扩至全 国 3 1 机构的涉农信 贷资金存在严重 的风 险隐患 。二是 我国农户和
农业 经 济
2 0 / 8 / 9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 问题与对策研究
◎ 丁竹 君 尚


要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我 国社会主 义新农村 建设 和农 村金 融体制增量改革 的产物 ,它在推 动农村金融业发展 、支
持 “ 三农”资金需 求方 面发挥至 关重要 的作 用。本 文介 绍 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 背景 与现状 ,深入探 讨 了新型农村金 融机 构 目前面临的主要风 险与 问题 ,并有针 对性 的提 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措施 与实现 可持 续发展 的政 策建议 。
有商业银行 、 政 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合 作社 为主体的正规 金 量 、重点布局 中西部县域的原 则 ,积极稳妥推进 村镇银行组
0 l 2 年 5月 ,银监会 出台 《 关于 鼓励和 引导 民间资 融体系 。与此 同时 ,民间借贷也悄然萌 发 ,形成一套在法 律 建工作 。2 ,支持民营企业参 与村镇银行发起 约束之外 的非正规金 融体系 ,与正规金融体系并存 。2 O世纪 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O % 9 0 年代 中期 以来 ,各 大国有商业银行 逐步走 向商业化 经营 , 设立或增资扩股 ,将村 镇银行主发起行最 低持 股比例由 2 5 % ,并明确在村镇 银行 进入可持续 发展阶段后 ,主 经营 重点从农 村地 区转向城 市。农村 信用社 自身定 位不清 、 降低为 l 管理体制不顺 、自身经营问题众多导致 资产 质量严重影 响其 发起行 可以与 其他股 东按照有 关原 则调整各 自的持 股比例 。 截至 2 0 1 2 年 9月末 ,全 国 已组 建新型 农村 金融 机构 8 5 8家 , 对农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其 业务以支持粮棉油 的流通 9 9 家 ,资产总额为 3 l 9 。 亿元 ,中西部地区 4 8 l 为主 ,很 少涉及农业基础建设 方面 ,贷 款对象不包括农 民和 其中村镇银行 7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夏旻【摘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建设,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村银行业之间的适度竞争,改进和加强了试点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但其社会认同度低,吸储难度较大,导致可贷资金不足;税收压力较大,运营成本高,盈利空间小.不可避免地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贷款脱农化、短期化趋势等问题.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扶持村镇银行的发展,建立多元多层的农村金融体系,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也要要充分借助主发起人和股东的力量,开拓中间业务,提升自身影响力,做好支农惠农的主力军.【期刊名称】《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成效【作者】夏旻【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武汉,43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62006年底,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湖北等 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

2007年 10月初,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进一步扩大到全部的 31个省市区。

从 2007年 3月全国第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以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009-10-09 11:17:00 作者: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刘辛元来源:《南方金
融》
自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来,农村金融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

部分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对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与挑战。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兴起前后农村金融市场的对比
在银监会的《意见》未实施前,服务“三农”的重任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信用社在县(市)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占比达到80%以上,部分县(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占比甚至高达100%。

2006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人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7家,其中村镇银行91家;仅2009年前3个月村镇银行就新增6家,达到97家。

已开业机构共吸纳股金40.4亿元,吸收存款42.8亿元,贷款余额27.9亿元,累计贷款39.7亿元,其中96.8%的贷款投向农村小企业和农户,且半数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超过了盈亏平衡点。

试点省区的农村信用社已明显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和冲击。

在短短两年内,农村金融市场由农村信用社一枝独秀的局面转变为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存的新格局,一个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正悄然形成。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影响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35173个乡镇中,金融服务空白率为6.7%;在农村金融市场的贷款需求达1.2亿户的情况下,却仍然有40%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在此形势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势必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大大缓解农村资金需求,打破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进而对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村信用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上,将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创办宗旨是服务“三农”,主要为农民、农户以及农村创业群体提供小额资金贷款,这与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和服务对象基本吻合,势必存在市场资源的重复和交叉。

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明确的区位导向,坚持了100%的商业可持续原则,充分体现了“投资多元、贴近农村、治理灵活、高效运作、服务‘三农’”的原则,尤其是由外资银行作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以其成熟的现代金融理念以及决策高效、定价机制灵活、控制机制新颖、市场定位明确的特点,在细分市场、吸收农村存款、创新支农品种、营销小额贷款、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等方面必将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动力。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尽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例如资金少、融资渠道窄、盈利难和盈利周期长、汇兑和结算难等。

而竞争的引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思路,主动大力拓展市场、改善服务、创新业务、简化流程、提高科技和电子商务水平,从更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革,全方位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做实支农品牌,加速新一轮的发展。

尽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起步较晚,但银监会实行的是“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因此,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具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提炼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方法,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其实行事前引导和事后督导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突出了事前管理,加强了事后督导管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理念、方法等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三、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思路及对策
面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陆续进驻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不能以逸待劳,而应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迎接挑战,从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出发,设法巩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与作用。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据测算,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资金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00-2003年,每年均有超过5000亿元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2004-2005年,这一数字又扩大到了8000亿元。

农村信用社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将有效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对此,农村信用
社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正确对待,提高对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摆正服务定位,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用发展的眼光、全局的思维看待新生事物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农村信用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

一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系,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科学制定操作流程,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创新支农服务品种及手段,在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订单农业+信贷”的支农服务方式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小额农贷品种外,为更多有意愿融资的农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人金融服务,形成服务形式多样化、客户结构多元化的经营格局。

三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形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实现人社和谐,提升员工满意度、归宿度和忠诚度,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紧紧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以科学的理念、灵活的机制、富有特色的产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机制,牢牢占领农村阵地。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贯彻“三农”服务宗旨、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二是鼓励基础较好、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切实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农村信用社应进一步加快产权制度升级,从原来较为分散的二级法人向一级法人甚至更高层次的产权模式过渡,全面整合资源,形成规模合力。

(四)加强同业合作,促成良性竞争。

农村信用社应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加强同业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人缘、地缘、品牌优势,取长补短,发挥最大潜能。

一是加强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行业性协会组织的合作,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促进农户贷款管理从“零售型”向“批发型”转变。

二是加强与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机制,配合政府部门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和信用村镇。

(五)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支农服务能力。

农村信用社应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确保农业贷款余额与占比的绝对优势,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导向,突出本地农业优势。

要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对粮、猪、棉等十大优势产业、涉农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村新兴产业和农村各种专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投入力度。

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对挖掘种养业内部潜力、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及对农民就业、创业、创收、消费的投入力度。

加强信贷业务和前后台业务流程建设,做到服务差异化、流程简明化、运营集约化,实现支农服务方式与农村金融需求的有效匹配。

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期限、额度、利率、范围的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小额贷款品牌;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将集体林权、其他有效物品或权益纳入质押抵押品范围,更好地适应农村信贷需求特点和要求。

进一步增强系统内资金调剂服务功能,加大资金调剂力度,努力缓解支农资金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实现支农资金的优化配置。

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服务功能,积极研发集多功
能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定位特定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

(六)加强风险管控,提高支农服务质量。

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业务条线、内控合规、稽核监督“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体系,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对各个环节的风险管控,确保支农服务的风险经营形成稳定、可靠的质量和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