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七上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知识链接1、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

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写《梦溪笔谈》,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

又精究药用植物与医学。

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

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

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

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

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

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2、《梦溪笔谈》,共30卷。

分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药议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预学检测一、字词积累二、初步感知1.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篇短文讲述的内容。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2. 熟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我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句子有:(1)译:(2)译:(3)译:(4)译:(5)译:(6)译:3. 从《梵天寺木塔》中你看出匠师和喻皓分别怎样的人?请举例分析。

4.初读质疑(1)(2)(3)精讲互动★1.为什么《以虫治虫》中不介绍子方虫,而详细地介绍了“傍不肯”?★2.《梵天寺木塔》中“皓笑曰”中的“笑”能否删去,为什么?文言知识整理(一词多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苏教版.doc
1.答案:(1)遮盖(2)十天(3)年成(4)嫌,担心(5)赠给
(6)遵照(7)因为(8)精熟
2.答案:(1)B(2)A(3)C(4)B(5)A(6)A
3.【解析】选D。D项的停顿应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4.答案:(1)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在危害秋天田野里的庄稼。
(2)它们遇上了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6.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以虫治虫》这篇文章在今天有什么重大意义。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全国因误食有残留农药的果蔬中毒案件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超过1 000例。研究表明,果蔬中残留的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可怕)。更为严重的是,农药在人体内的蓄积,还会通过胚胎和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11.答案:宋朝时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明朝时期造船业、航海业等。
12.【解析】选A。“锋”在此为名词,指针尖端的部分,即针尖。
13.【解析】选D。磁石指向南方,和柏树的树枝指向西方一样,(我)无法探究它的原理。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梳理归纳能力。解题时首先应理解全文内容,然后找出使用指南针的相关内容,最后进行归纳。
(1)千万蔽地()
(2)旬日子方皆尽()
(3)岁以大穰()
(4)患其塔动()
(5)贻以金钗()
(6)匠师如其言()
(7)盖钉板上下弥束()
(8)人皆伏其精练()
2.“之”有下列意思或用法:A.代词,代指物;B.相当于结构助词“的”;C.语气词,无实在意义。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只写序号)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学习内容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第2学时(梵天寺木塔)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

3、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梵.天寺()喻皓.()讫.()贻.()lǚ()其板金chāi()qū()箧huàn( ) 其塔动(2)、解释下列加点字钱氏据.两浙时()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乃以瓦布.之()匠师如.其言()3、把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的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下来。

4、了解课文大意,参照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5、试用自己的话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6、读了本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之处吗?(请把你的疑难写下来吧,再试着与同学讨论解决它。

)二、课堂探究:1、朗读展示。

(1)自由朗读。

(2)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竞赛。

2、试着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看谁说的准确、流利。

要求:尽量脱离书本。

)3、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出你的见解。

)(1)文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4、品读课文,感知课文语言的妙处。

(联系语境,细心体会人物的心理。

)(1)《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的“密”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2)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字词用得精彩的,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5、拓展延伸(1)《梦溪笔谈》总结了北宋以前我国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学习了本课,你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认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启示?(2)试着从课外搜集一些科技知识。

《梦溪笔谈》二则 导学案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 导学案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导学案一、目标导学:1、朗读课文,正音;2、识记文中重点词语,正确翻译课文;3、理解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狗蝎.()其喙.()大穰.()傍.不肯()(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其喙有qián() xún日子方皆尽()(3)文学常识积累《以虫治虫》选自《》,作者是(),字(),()代科学家,政治家。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加点字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千万蔽.地()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岁以大穰.()土人..()谓.之傍不肯()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二、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示例: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同___________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以:以虫治虫 ( ) 岁以大穰 ( ) 以钳搏之( ) 其:其喙有钳 ( ) 其虫旧曾有之( )之:秋田之害 ( ) 以钳搏之 ( )土人谓之 ( ) 其虫旧曾有之(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

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六)深入探讨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的外貌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3.“以虫治虫”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七)课堂小结三、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梦溪笔谈二则复习案

梦溪笔谈二则复习案

《梦溪笔谈二则》复习案班级: 姓名: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2、能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梳理:方为秋天之害()其喙()悉为两段()旬日()岁以大穰()方两三级()患其塔动()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盖钉板上下弥束()()人履其板()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说明为数众多,用“”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

最后用“”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典型例题: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钱氏据两浙时()(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但逐层布板讫()(4)人皆伏其精练()20.请你用文中的原话分别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和“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

(4分)21.文中的哪个词写出了喻皓的心理活动,流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4分)复习检测:1.填空题《梦溪笔谈》二则的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著名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庆州界生子方虫:悉为两段:千万蔽地:未布瓦,上轻,故如此:贻以金钗:其虫旧曾有之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①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谈谈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上的害虫防治存在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文言文《禹门大蛇》,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学案苏教版00.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学案苏教版00.doc

24.《梦溪笔谈》二则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学习重点:目标1、2学法指导: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一)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沈括和《梦溪笔谈》的资料。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正确无误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方为秋田之害()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岁以大穰()千万bì地()其虫旧曾有之()2、填空(1)《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广泛,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是,科学家、政治家。

(2)《以虫治虫》中,第一个虫是指“ ”,第二个虫是指“ ”。

3、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正确断句。

请对下列几句需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2)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4、对字义和句义有疑惑的地方请用铅笔标出。

学习研讨(一)导入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就被记录在《梦溪笔谈》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样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感受我们古代科技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梦溪笔谈》二则优秀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优秀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学案〔教用〕编稿:滕云权审稿:杨海峰审批:编号:七〔〕班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及方法指导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4、了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到达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学会翻译。

二、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理关键词语和句子,疑难的地方批注出来。

〕2、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回忆旧知:文学常识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其中,自然科学局部,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四、超前体验: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其喙.有钳〔huì〕岁以大穰.〔ráng 〕贻.以金钗〔yí〕2.解释以下各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为秋田之苦。

答:正在。

②悉.为两段。

答:全都。

③患.其塔动。

答:嫌。

④钱氏据.两渐时。

答:统治⑤盖.钉板上下弥束。

答:因为。

3.翻译以下句子①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答: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

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②人皆伏其精练。

答: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五、合作探究1、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本钱,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

2、《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

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高超。

《梦溪笔谈二则》 学案 附答案

《梦溪笔谈二则》 学案 附答案

《梦溪笔谈》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3.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之”“其”“以”“悉”等。

【预习感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贻以金钗( ) 但逐层布板讫( ) 2.选出对各加点字正确解释的一项。

(4分)(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A.虫的名字B.正在C.方才D.于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A、每年B.年岁C.年年D、年成(3)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

( )A、名词“钉子”B.动词“钉”C.用钉子钉D.是一个通假字(4)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 )A、虽然B.是C.而且D.只是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一项。

(4分)(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 )A、人们遇到子方虫,就用铁夹子捉它,有时把虫夹为两段。

B.人们只要遇到子方虫,就用铁棍子打它,有时把虫砸成两段。

C.它们遇到了子方虫,就用钳子抓它,有时把虫弄成两段。

D.它们遇上了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捕斗,子方虫全部都被咬成两段。

(2)人皆伏其精练。

( )A、大家都把自己的精彩隐藏起来。

B.大家都佩服他的高明。

C、大家都屈服于他的高明。

D.大家都在伏天认真锻炼。

4.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为秋田之害B、旬日/子方尽皆C.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D.学而时习/之【轻松课堂】5.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3分)A、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B.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C、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1)如:A.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 )B.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 )(2)钉:A.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梦溪笔谈》的文学常识及作者沈括。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

3、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文中的句子。

4、理解两篇文章所阐述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难点(1)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和古今异义词。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并能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他博学善文,于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气象、医学、农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笔记体著作。

2、作品简介《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四、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梵()天寺贻()以金钗()讫()胠()箧()(2)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②其虫旧曾有之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方为秋田之害()(2)则以钳搏之()(3)千万蔽地()(4)悉为两段()(5)旬日子方皆尽()(6)大穰()2、翻译下列句子。

(1)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三)三读课文,深入探究1、《以虫治虫》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这一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是怎样解决塔动问题的?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技艺?五、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答疑解惑。

梦溪笔谈导学案

梦溪笔谈导学案

七年级上语文《梦溪笔谈》二则审核:七年级语文组学生姓名导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感受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自主学习,感知课文,疏通字词。

2. 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感受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3.学习《以虫治虫》,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

【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我们的教材第五单元设计的主题是“关注科学”。

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呢?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之一。

你知道我国古代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吗?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动仪……从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梦溪笔谈》。

2、沈括(1031~ 1095),字存中,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

他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

《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这部中国文化史上的综合性笔记体巨著,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总结了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学习《梵天寺木塔》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感受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了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自学体验1、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法。

喙( ) 穰( ) 钳( ) 蝎( ) 傍( )梵( ) 胠( ) 箧( ) 履( ) 贻( ) 钗( )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梦溪笔谈》二则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学案《梦溪笔谈》二则学案一、学习目标:⑴梳理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⑵回忆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说出你的感受。

⑶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点:⑴有关文学常识。

⑵识记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⑶重点句子翻译。

三、学习难点:宋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

易错点、易混点:易错的文言实词“岁”“穰”“患”“贻”易混的文言虚词“之”“其”“以”“悉”四、教学设想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仍是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因此,以“通译选文,明确大意”为另一学习目标。

好在本文二则的故事性比较强,且注释较详,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疏通文意的难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内解决,体现自主和合作意识。

并通过练习二、三、四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另外,本单元是以“关注科学”为主题,而《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记录的我国古代,尤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情况的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在本课选的两则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科学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启发?(或如何运用这些思想的?)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发现的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并简单说明其原理,为后面写作简单的说明文作准备。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2、学生自己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教师进行强调: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作品梦溪笔谈的内容等。

(1)、学生口述作者及课文出处,教师补充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文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梦溪笔谈》学案

《梦溪笔谈》学案

《梦溪笔谈》二则答案▲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字简洁生动。

《以虫治虫》只用了70个字就记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

《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2、详略得当《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为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

《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

对“塔遂定”的原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

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

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见教参课外练习:(一)预浩父女①1、解释下列加点字:⑴在京师诸.塔中最高众⑵而制度甚.精很,非常⑶人怪.而问之对……感到奇怪⑷世传浩惟.一女只有2、找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D )A、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B、吹之不百年,当正也C、人怪而问之D、其用心之精盖如此3、翻译句子: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开宝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结构也是最精良的,是都料匠(官职)预浩所造。

4、找出问中表明预浩对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句子。

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译文:开宝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结构也是最精良的,是都料匠(官职)预浩所造。

塔刚建成的时候,望之(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奇怪,问预浩,预浩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之(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

”预浩用心之精细大抵如此(大概就象这样).宋朝开国以来,(象样的,著名的,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姓+官职)为榜样(标准)。

梦溪笔谈-导学案2

梦溪笔谈-导学案2

一.【依案自学自主探究】
1.检查背诵
2.默写《以虫治虫》
二【集中问题进行点评】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1.集体朗读《梵天寺木塔》后讨论解决课文翻译
(自主思考→组内交流,将自己在预习时无法解决的词或句子先在组内提出,小组无法解决的,质疑后全班共同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集体朗读课文。

2:喻皓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请找出本文直接描写他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回答格式为这里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的)
3:文中除了直接描写喻皓以外,还写了匠师等其他人物,他们对表现喻皓有什么作用?
(提示:可以从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方面分析)
4:本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学生展示总结归纳】
五【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篇文章的内容。

(概括方法指导:概括记叙文主要运用人物加事件的方法)
2、《以虫治虫》是反映的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梵天寺木塔》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请试着收集跟课文类似的事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学案苏教版0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溪笔谈二则学案苏教版00

24.《梦溪笔谈》二则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学习重点:目标1、2学法指导:1、生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师生互动,欣赏分析,教师和学生相互问答,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

4、学习本文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一)查阅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沈括和《梦溪笔谈》的资料。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正确无误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方为秋田之害()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岁以大穰()千万bì地()其虫旧曾有之()2、填空(1)《梦溪笔谈》内容涉及广泛,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时期的科学成就。

作者是,科学家、政治家。

(2)《以虫治虫》中,第一个虫是指“ ”,第二个虫是指“ ”。

3、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正确断句。

请对下列几句需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

(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2)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3)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4、对字义和句义有疑惑的地方请用铅笔标出。

学习研讨(一)导入中国古代在科技文化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

“活字印刷术”就被记录在《梦溪笔谈》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样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感受我们古代科技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梦溪笔谈》二则
【学习目标】
1.准确背好课下注释,能将重要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治的例子即可。

2. 了解生物防治的好处以及其他生物防
3. 了解喻皓是如何巧妙解决“塔动”这一难题的。

【基础积累】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旬日大穰
人皆伏.其精练
..方.两三级
患.其塔动未布.瓦但.逐层布板讫
盖.钉板如.其言人履.其板
患.其塔动贻.以金钗上下弥束
..
二.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为秋田之害。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皆伏其精练。

3.简答题
(1)此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2)此文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
(3)《以虫治虫》所述内容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比较阅读】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而动如初(2)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2】解释划线的词
(1)逐层布板讫(2)匠师如其言
(3)人履其板(4)塔初成
【3】翻译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4】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与例句中划线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七(上)《梦溪笔谈》二则(答案)
【学习目标】
1.准确背好课下注释,能将重要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治的例子即可。

2. 了解生物防治的好处以及其他生物防
3. 了解喻皓是如何巧妙解决“塔动”这一难题的。

【基础积累】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旬日大穰
人皆伏.其精练
..方.两三级
患.其塔动未布.瓦但.逐层布板讫
盖.钉板如.其言人履.其板
患.其塔动贻.以金钗上下弥束
..
二.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为秋田之害。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人皆伏其精练。

3.简答题
(1)此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难堪和用心良苦
嘲笑和胸有成竹
(2)此文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
用匠师的无可奈何突出他技术高超。

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
(3)《以虫治虫》所述内容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农药治虫带来污染,所以很有现实意义
【比较阅读】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①制度,规划,设计。

参考译文: 开宝寺塔,是在汴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职务名)喻皓主持建造的。

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

有人奇怪并问他,喻皓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直了。

”他考虑周到,达到了这种地步!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而/动如初(2)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2】解释划线的词
(1)逐层布板讫:终了,完毕(2)匠师如其言:按照
(3)人履其板:走(4)塔初成:刚刚
【3】翻译
(1)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他建塔时的考虑问题,就是这样的精密周到!(喻皓精巧的用心大概像这样!)【4】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与例句中划线的“于”字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读了以上两则短文,你觉得喻皓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技艺娴熟,胸有成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