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膜间质瘤1例

合集下载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

胃肠道不常见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62-02胃肠道疾病的CT检查,既有明显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

其显示病变全貌,周围器官改变,指导手术治疗观察疗效作用,逐步成为临床不可缺的手段,但其病变异病同影现象较多,不易鉴别。

现就我们近来临床CT诊断工作中遇到的少见胃肠道病变,及有鉴别意义的相关病变,作一介绍。

一、胃肠道间质瘤(一)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68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困痛不适2月,不伴返酸、恶心、呕吐,当地B超:左后腹肿物。

手术:胃底体小弯侧外生性肿物约10×10×10cm,侵及脾上极,左侧膈肌,左肾上腺。

病理:恶性间质瘤。

病例2,女性,44岁,左上腹饱胀5月余,伴间断全身不适、无力,无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无黑便。

全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曲扩大,胃小弯移位,考虑腹腔占位性病变。

手术:胃后小网膜囊处实性占位,20×15×12cm,质硬,表面光,有蒂与小网膜相连,压迫胃体部,胃壁完好,断蒂结扎后顺利取出,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

病理:胃小弯小网膜间质瘤(考虑腹腔间质瘤)病例3,男性,61岁。

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1年余,加重1-2个月。

查:左下腹可极8×8 cm,质硬中等肿物,活动,压痛(+)。

手术: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距Treiz韧带15.0cm空肠系膜侧,约10.0×7.0×5.0cm大小,连界清,周围脏器及腹腔未见转移灶。

病理:(空肠)间质瘤(低度恶性)免疫组化:CD117(-),CD34(++),CD68(-),5MA(-)病例4,男性,40岁。

便血4天,伴头晕心悸一天。

查:贫血貌,腹软,未触及肿块,无压痛及反跳痛。

RBC2.89×1012/L,HGB:85g/1。

B超示右脐周可见一低回声区。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右中腹局部见异常实质期染色,由空肠动脉分支供血,全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未见器质性病变,ECT示左下腹高血供团块影。

大网膜和小网膜的正常解剖及病变

大网膜和小网膜的正常解剖及病变

大网膜和小网膜的正常解剖及病变腹膜是人体内最大的浆液性膜,也是结构最复杂的膜。

网膜是连接胃与邻近器官的双层腹膜的延伸。

腹膜折叠形成大网膜和小网膜,腹膜内液体的自然流动性决定了进入腹膜腔内的液体的蔓延路线,也决定了腹腔内疾病的扩散路线。

网膜既是限制疾病蔓延的分界线,又是疾病扩散的通道,它常被感染、炎症、肿瘤、血管性病变及外伤等疾病所侵犯。

CT是评估网膜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这些疾病大部分都表现为非特意性临床特征。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方法为准确检查腹腔内复杂的解剖结构提供了可能性,对腹腔内解剖结构的认识是理解大网膜和小网膜病理过程的关键。

一、引言CT是一种评价网膜病变(尤其是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的病变)的主要诊断工具。

大网膜和小网膜是可以用CT充分评价的解剖结构复杂的区域。

同样,网膜病理改变可以表现为从液体聚积到弥漫性网膜渗透等多种不同的非特异性结果。

网膜不但是限制某些疾病蔓延的分界线,而且是疾病扩散的通道。

因此,网膜可以被多种疾病侵犯,这包括感染、炎症、肿瘤、外伤及梗死等病变。

高分辨多排CT多平面重建有助于网膜解剖结果的显示和网膜病理改变的发现。

对网膜解剖结构、侵犯网膜的疾病种类以及病变特异性CT表现的熟知是正确诊疗疾病所必须的。

本文主要回顾网膜的正常解剖、常见的网膜疾病进程及其特异性CT表现,讨论多排CT多平面重建技术用于评价网膜病变时的重要性。

二、CT扫描方案和重建技术大部分网膜病变都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这样,疾病诊断建立在CT表现的基础上,这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CT是能够证明网膜疾病及其病因存在的最佳成像方法。

而且,冠状位和矢状位CT重建图像可以帮助描绘网膜病变的确切位置、起源及其扩散方式,同时也可以详细阐明网膜复杂的解剖结构。

CT检查使用16排CT扫描仪完成(SomatomSensation16;SiemensMedicalSolutions,Erlangen,Germany)。

小网膜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小网膜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讨论
目前认为 间质 瘤起 源于 胃肠道 间质细胞 (n r ia cl f it st e s e ti l o l 通讯作者 1 o 中国现代医生 CHIAMOD R OC OR o N E ND T
v et ( )k6 ( <5 o i ni + ,i7 + % 故诊 断为小网膜间质瘤 。 m n 间质瘤可根

个案 报道 ・
21 年 5 00 月第 4 卷第 1 期 8 3
小网 质瘤1 膜问 例并文 献复习
于云雷 刘 彦 张 国安 陈卫华 。 张志平 协 (. 1 抚顺市矿务局总 医院普通外科 , 辽宁抚顺 13 0 ;. 100 2抚顺市矿务局 总医院影像科 , 辽宁抚顺 13 0 ) 100 【 关键词】问质瘤 ; 小网膜
1 临床 资料
患 者 , ,2岁 , 现 腹 部 肿 物 1d人 院。 患者 于 ld前 体 男 6 发 0 该 O
检过程 中通过磁共振证实腹腔肿物 , 无发热 , 无腹痛 、 腹胀 , 恶 无 心、 呕吐 , 排气 、 排便如常。近期体重未见减轻 。查体 : 腹平坦 , 未 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肿物 , 全腹无压痛及肌紧张。辅 助检查 :
ds i emn阴性 ,iet v ni C 3 m n和 D 4阳性。免疫组化特点与 胃肠道 间
质瘤特点一致… 2 1 。本例患者病理回报 : 瘤组织 由梭形细胞构成 , 编织状排列 , 核杆状 , 有异 型性 。 免疫组化 : D17 + , D 4 + , C 1 ( )C 3 ( )
个 /0 P 。病 理 诊 断 : 疫 组 化 :D17 + ,o 4 + ,iet 1H F 免 C 1 ( )c 3 ( )v nl m n
Cj C s 或其前体 l 可发生 于 胃肠道 中 IC a IC ) l a l l , C S存在 的任何位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
作者单位 : 10 2 杭州肿 瘤医院 300
肿瘤[ ] 。文献报道 GS I 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中老年 为 高 发年 龄段 , 组 仅 6例 发 于 4 本 0岁 。 文 献报 道 一 与 致 。 稍 多于 女 [ 本组 男 2 男 引, O例 , 9例 。 中发生 于 女 其 胃部 比例较高 , 本组 1 例 。 5 %。 5 占 2 多数文献报道 2 / 3患者出现黑便 、 血便 、 腹部不适 、 腹痛等症 状 , 部分 腹部扪及肿块 , 本组表现相符 , 少数 患者体检或其他 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 , 临床症状不 明显 。镜下 以梭 故 形细胞和上皮 细胞为主, 免疫组化和 Vm阳性表达率 i 高[ 。 32 C . T特点 分 析 C T平 扫肿 块 多 为软 组 织 密度 。 形 态多表现为圆形或类 圆形 。少数不规则形或分叶状 。 肿 块 多 倾 向 于 腔外 生 长 。 较 少 引 起 肠 梗 阻 征 象 . 故 c 图像上瘤体往往较 大 , T 常大于 6a 这一点在 良恶 m。 性 间 质 瘤 的鉴 别 上 有 较 大 意 义 。密 度 多 表 现 为 不 均 匀 。 内 通 常 见囊 变 、 死 、 其 坏 出血 区 。 分 肿 块囊 变 坏 部 死与消化道相通时则形成窦道 , 内见气液平面或消化 道 内容物 , 本组 3 可见气 液平 面 。 例 肿瘤 内部 出血或 坏死 , 这与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对有关 。 体积越大 。 肿瘤 供血血管跟不上生长速度 , 容易出现坏死。肿瘤实质 内可见钙化 , 但不 多见 。 本组仅小 网膜 内 1 例呈 多发 钙化 。肿瘤实体部分强化 明显且持续强化 。 明肿瘤 说 多富于血供 ,且大多数肿瘤 以门静脉期强化较 明显 本组仅 7例恶性 GS IT以动脉期强化 明显 。 T表现 为 c 瘤体周 围可见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细小血管。 病灶边缘 可以清楚或模糊不清 , 本组 恶性 GS IT边缘清 晰居多 。 之 所 以这样 , 者 认 为 G S 笔 IT为 黏膜 下 肿 瘤 。 内有 胃肠 道 黏 膜 , 有 胃肠 道 浆 膜层 的 阻隔 之故 。一 旦 肿瘤 突 外 破浆膜层 , 边缘就会显示模糊 , 并侵犯邻 近组织 。 本组 4例向邻近器官侵犯而部分边界不清 。 其中 3 例肝 内 转移 , 例前列腺转移 , 1 本组病例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 33 恶性 GS . I T的鉴别诊 断 瘤 体不大 时 。T定位 c 般都 比较准确 ,但瘤体较大时或 瘤体仅 以蒂相连 时, 则定位困难 , 易误诊为其他器官来 源的肿瘤 , 本组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1例报告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间质瘤1例报告

P T A 6 0 . 2 %。电子 胃镜结果 :贫血黏膜相 。电子结肠镜所见结肠 直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胶囊 内镜检查发现小肠一黏膜下肿物突
入 肠腔 ,表面 巨大 溃疡 形成 ,溃疡周 边黏 膜充 血 ,底覆 黄 白苔 。
即诊断小肠 间质瘤 ,进一步行全腹增强C T 检查 近盆腔左侧小肠
发 病 率非 常低 ,以往 的病 例绝 大部 分 出现被 误诊 的为 平滑 肌 源肿 瘤 或者 是 神经 源性 肿 瘤 。现 在 对 1 例胶 囊 内镜诊 断 小肠 间 质瘤 的 情况 进行 相关 报道 。 最 为 常用 的检查 方 法主 要是胶 囊 内镜 检测 法 ,这是 一 种新 型 的检 测 方 法具 有 检 测准 确 率 高的 优势 。本次 检 测 的 1 例患 者 表 现 出 的
处 类 圆形 软组 织病 变 ,考虑 小肠 间质 瘤 ,血供 丰 富 。后经 手术 及 病 理检 查证 实 为空 肠 问质瘤 ,低度 恶性 ,行 小肠 节段 切除 术 ,随
访1 年 未再 出血 。
细胞可同时出现于不同的肿瘤 中,但形态学变化范围大 。依据两 种细胞的多少可分为梭形细胞型 、上皮样细胞型以及梭形和上皮
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淡黄色液体 ,量少 ,同时伴有黑便 ,每天
解 黑色 糊 状 便 数次 ,量 约7 0 0一l 0 0 0 ml 左 右 。就 诊 我 院 ,既往
否认消化道疾病病史 ,否认 手术史 。查体可见 :营养中等 ,贫
血 面 容 ,精 神 较 差 ,皮 肤 黏膜 苍 白 ,腹部 外 形 平 坦 ,触 诊腹 部 柔 软 ,全腹 无 压 痛 及 反 跳 痛 ,全 腹 未 触及 包 块 ,移 动 性 浊音 阴
主要症 状 是不 明原 因 的消化 道 出血 。不 明原 因消 化道 出血 系指 通

小肠间质瘤1例报道

小肠间质瘤1例报道

1 病 例 介绍
和中心腔 。肿块 的切 除表 面呈灰 白色 ,质硬,偶 有出血和坏
患者,女,6 2岁,主诉 : 黑便 1 ,晕厥 3d 0d 。患者面色
死 区( 小于肿瘤体 积 的 3 。邻 近小肠 的横行 皱 襞完好 ,但 切除肝标本 的分割区检查时,发 现卵圆形 、黄白色的肿
瘤样病灶 ,大小 8m 7m 7mD mx mx i。 _ 组织学 分析提示空肠肿瘤 中等 细胞 构成 ,是 由梭形 细胞
交 叉成束 而构成 ,比较 丰富的嗜酸性包浆 ,核狭长 ,略有异
型,透 明核周晕 ,可见很多包浆 空泡。有丝分裂速度为每 5 0 肿瘤细胞强烈而又弥漫的 C l7染色 ,C 3 Dl D 4和 S0 1 0呈
上消化道 内镜检查 无异常。口服、静 脉内给予对 比剂后 , 行
海醇 ( 每毫 升含 3 0m 碘 ) 脉内注射,速率 3m /。注 射 0 g 静 l s 至 扫描开 始有 7 的延 迟。扫 描参 数 : 2 V ,10mA , 0s 10k p 8 s
的结节性转移。
2 讨 论
c T影像提 示左下 腹部 小肠肠襻 ( 空肠 一近侧 回肠 ) 一外 生性 占位 。肿块 主要 为实质 密度 ,平 扫 C T值 3 — 4H 8 4 U,肿 块 直径 ( ×宽 X深度 ) 5 l× . c x . c 。肿块含 长 为 .c 60 r 56 l 7 n u n 明显引流静脉 ,呈显 著强化 。静 脉期测 得 C T值 6 ~ 3HU 9 8 。
苍 白,未触及腹 部包块,无腹 痛及其他症状 、体征。全血 细 小肠黏膜呈粉红 一 黄色 ,有充 血。 胞计数 显示 ,红细胞 比容 3%,平均血 细胞体 积 7 ( 1 5n 正常

小肠网织细胞肉瘤1例报告

小肠网织细胞肉瘤1例报告

2015年3月 第21卷 No.1344 80例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循证护理分析郭 毅 栾艳玲 (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344-02【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0例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临床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循证护理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还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关键词】 循证护理;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重量。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

胫骨在中下1/3处发生骨折时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术后加强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我科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对8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施行循证护理,护理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2~79岁,平均41.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8例、高处坠落伤26例、重物砸伤9例、各种摔伤7例;胫骨上段骨折10例,中段28例,下段42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64例,开放性骨折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职业、病程、手术方法、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护理组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伤口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

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为病区护士长、护理组长、骨科专科护士及2名责任护士,进行循证护理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知识培训,并学习文献检索,提出待解决的个体化问题,确定关键词:抑郁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胃肠间质瘤1例

超声诊断胃肠间质瘤1例

超声诊断胃肠间质瘤1例标签:胃肠间质瘤;超声1 病例介紹患者,女,65岁,主因阵发性胸痛2年,加重3 d入院。

间断腹痛,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

手术切除,腹腔胃小弯侧小网膜内,有一约20 cm×15 cm球状肿物,质中等,表面光滑,胃左动脉分支滋养该肿瘤,与胰腺无明显粘连。

病理结果:(胃小弯)胃肠间质瘤,危险程度符合中-高度,部分区域可见粘液变性,CD117、CD34阳性。

2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由梭形细胞构成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

GIST患者20%~30%是恶性的,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

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从1~2 cm到大于20 cm不等,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

肿瘤多位于胃肠黏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1]。

临床表现为腹痛伴腹胀,可合并消化道出血与腹部可触及肿块,或出现胃肠梗阻症状。

超声分型,(1)腔外型:最常见类型,肿瘤向浆膜外凸起,呈外向性生长,无明显管腔受压。

(2)腔内型:肿瘤向胃肠腔内凸出生长,可见明显隆起,局部管腔受压。

(3)腔内外型:肿瘤自胃肠壁间向腔内外凸出,黏膜面和浆膜面均可见隆起,局部管腔略窄。

(4)浸润型:少数呈浸润性生长,胃肠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缩窄,内腔线偏移。

声像图表现:多数为类圆形肿块,少数呈不规则形。

小网膜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小网膜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

小网膜间质瘤1例并文献复习标签:间质瘤; 小网膜胃肠道间质瘤(GIST)少见,而原发于小网膜的间质瘤更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现并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发现腹部肿物10d入院。

该患者于10d前体检过程中通过磁共振证实腹腔肿物,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如常。

近期体重未见减轻。

查体: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肿物,全腹无压痛及肌紧张。

辅助检查:MRI:小网膜区可见囊实性占位病变,囊性部分呈T1WI低、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大致呈等信号,范围约为3.2cm×2.2cm,部分边界不清;静注Gd-DTPA增强扫描后,小网膜区占位病变动脉期及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期可见边缘明显结节状强化;印象诊断:小网膜区占位,考虑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见图1、2。

术前诊断:小网膜肿物,于入院后3d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网膜近小弯处一大小约5cm×5cm×5cm球形肿物,包膜完整,与胰腺及胃小弯部分粘连,血运主要来自胃小弯血管分支。

探查腹腔内未见其他肿物。

术中切除肿物顺利。

术后病理回报: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编织状排列,核杆状,有异型性,核分裂(0-1)个/10HPF。

病理诊断:免疫组化:CD117(+),CD34(+),vimentin(+),SMA(-),ki67(+5/10HPF为恶性。

核分裂静止期上皮性肿瘤直径≥6㎝时为恶性[13]。

由于小网膜间质瘤较少发生,故其良恶性的判断标准尚未制定。

既往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对间质瘤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14]。

近些年伊马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逐渐应用于间质瘤的化学治疗,并取得一定治疗效果[15]。

而对于发生于小网膜的间质瘤而言,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最有效方法。

发生于小网膜的间质瘤对化学治疗是否敏感,仍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据报道,肿瘤大小、细胞结构、有丝分裂计数、组织学分型、远处转移、浸润程度和坏死程度等因素影响着胃肠道间质瘤的愈后[11]。

一例间质瘤病历分享与讨论-南华附二彭肃-PPT文档资料

一例间质瘤病历分享与讨论-南华附二彭肃-PPT文档资料

诊治经过(2019-5-13)
患者自3月出院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开始自行不规律服药( 有时减半服用,有时隔天服用)
2019.5.13(服药123天)胸腹部增强CT (100×94.1mm)
诊治经过(2019.5-2019.8)
出院后嘱患者继续予以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昕维)(
200mg bid)口服治疗,嘱其按时按量规律服药。
2019-6月:出现间断黑便,量不多,伴乏力明显 。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考虑胃间质瘤并出 血。予以输血、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顺利出 院。出院嘱继续予以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0.2g 口 服 bid。 出院后患者仍间断有黑便,未予以重视,
诊治经过(2019.8-2019.9 )
患者仍间断有黑便,并出现严重贫血(最低血色 素达34g/L)、严重营养障碍(白蛋白20g左右) 以及胸腔大量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期间两度入院,予以输血、补血、抽胸水、抗感 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6.65×10^9/L,血红蛋白:121g/L, 血小板:401×10^9/L;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肿瘤相关标志物CEA、CA-199、CA-153、 AFP正常。
病例二:
辅助检查
胸腹部增强CT: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伴压迫性肺不张,(左上中 腹(胃部区)巨大肿块影:考虑胃恶性肿瘤并左侧膈肌侵犯, 其最大层面约143×95mm)
诊疗经过
于2019年1月3日行胸腔穿刺引流解除患者肺部压迫;
待一般情况改善后,于2019年1月11日予以口服甲磺酸伊
马替尼片(昕维) 200mg bid治疗。
诊治经过(2019-2-14)
2019.2.14(服药34天)胸腹部增强CT (118×97mm)

小网膜囊间质瘤CT表现1例

小网膜囊间质瘤CT表现1例

小网膜囊间质瘤CT表现1例发表时间:2010-08-24T17:50:37.21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高丽荣刘建华刘力奋[导读] CT诊断:小网膜囊区占位病变。

病理及免疫组化报告:小网膜囊间质瘤高丽荣刘建华刘力奋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舒兰132602) 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舒兰矿业集团总医院[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124-01 患者,女,67岁,上腹部肿块2个月入院。

该患2个月前偶然发现上腹部肿块,约儿头大小,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血及黑便,自觉腹胀,无明显消瘦。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营养较差,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上腹部饱满,触诊:上腹压痛,可触及15cm×12cm×12cm 实性包块,边界清晰,质硬中等,活动度良好,叩诊实音,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CT示:小网膜囊区可见一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边界清楚,大小约17cm×13cm×12cm,CT值20.3~29.2Hu,胃向右前方移位,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CT诊断:小网膜囊区占位病变。

病理及免疫组化报告:小网膜囊间质瘤(交界性)。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非定向分化的肿瘤,1983年由Mazwr等首次提出。

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极低,大约是(1~2)/10万,好发于中年人,一般55~65岁,可发生于全消化道,好发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5%~35%),大肠和阑尾(5%)及食管(2%~3%),仅少数(<5%)可发生胃肠道外,包括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等。

胃肠道内间质瘤报导较多,胃肠道外间质瘤报导极少,除发病率较低外,可能与其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小时无法发现,早期诊断困难有关。

小网膜囊位于上腹部深部,其解剖关系复杂,它与肝、胃、胰等脏器关系密切。

一例间质瘤病历分享与讨论 南华附二彭肃

一例间质瘤病历分享与讨论 南华附二彭肃
出院后患者仍间断有黑便,未予以重视,
诊治经过(19.9 )
患者仍间断有黑便,并出现严重贫血(最低血色 素达34g/L )、严重营养障碍(白蛋白 20g 左右) 以及胸腔大量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期间两度入院,予以输血、补血、抽胸水、抗感 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诊治经过(2019-8-19 )
胃肠间质瘤病例分享与讨 论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胃肠外科 彭肃
病史汇报
患者伍某某,男,63 岁 因“胃间质瘤出血穿孔术后1 月”于2019.1.2入住我科。 患者1 月前因“突发左上腹部疼痛3 天,加重12 小时”入当地 医院,行腹部CT 示胃底贲门肿物并提示消化道穿孔及腹腔 积血,于是急诊在全麻下行胃贲门部肿物穿孔修补术。 术后病理提示胃间质瘤,可见出血坏死。 因术后仍有反复腹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转入我科。
诊疗经过
于2019 年1 月3 日行胸腔穿刺引流解除患者肺部压迫; 待一般情况改善后,于2019 年1 月11 日予以口服甲磺酸伊 马替尼片(昕维) 200mg bid 治疗。
诊治经过(2019-2-14 )
2019.2.14( 服药34 天)胸腹部增强 CT (118 ×97 mm )
诊治经过(2019-3-18 )
既往、个人史
既往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 无腹腔手术史。 不吸烟,少量饮酒。
体格检查
胸部:呼吸频率 24 次/ 分,左下肺呼吸音消失, 叩诊呈浊音。 腹部:腹平坦,伤口愈合良好,敷料干洁,未见 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左上腹可扪及肿块(直 径约12*10cm ),质韧,边界不清,左上腹轻压 痛,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扪及,肝区及双 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2019.3.18(服药67 天)胸腹部平扫 CT (94 ×92 mm )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陈立参【摘要】@@ 患者女,57 岁.上腹部不适1 个月,查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彩超及CT 示肝胃间及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见图1).诊断:上腹部囊性肿瘤.【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2【总页数】1页(P209-209)【关键词】淋巴管瘤;小网膜囊;成人【作者】陈立参【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普外科,新泰27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患者女,57 岁。

上腹部不适1 个月,查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包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

彩超及CT示肝胃间及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见图1)。

诊断:上腹部囊性肿瘤。

手术中见肝胃间、小网膜腔内一约20×20 cm囊性肿块,壁薄,内为透明浆液,根部位于胰腺上缘,与周围无粘连。

完整切除肿瘤。

术后病理诊断:成人囊性淋巴管瘤。

随访18个月无复发。

图1 囊性肿块CT表现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小儿。

淋巴管瘤生长缓慢,常沿神经血管轴分布,最常见于颈、腋、腹股沟等处。

原发于小网膜腔内者罕见,国内仅2 例报道。

淋巴管瘤病因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明确,目前多数作者倾向于先天性,或感染、肿瘤、外伤、手术,或局部淋巴结变性,淋巴管内分泌功能受损等后天因素所致。

一般文献将其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瘤,以囊性淋巴管瘤最常见。

淋巴管瘤大体观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通常囊壁较薄,呈半透明状,质软。

瘤体内淋巴液成分可为浆液性、乳糜性,当瘤体伴有出血或感染时,瘤体内成分可为血性或脓性。

多数腹膜后淋巴管瘤早期常无任何临床表现,当瘤体不断长大,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挤压和侵袭时才出现症状,所以除查体外很难早期发现。

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因其生长具有侵袭性,有不能完整切除和复发的可能。

自发性小网膜囊内大出血1例

自发性小网膜囊内大出血1例

自发性小网膜囊内大出血1例吴有军;曹志宇;董立国;刘卫平;蒲永东【摘要】@@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主诉"中上腹隐痛3d,加重2h,伴晕厥、呕吐"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入院时体温36.5℃,脉搏12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8.71×109/L,红细胞(RB3)5.1×1012/L,血红蛋白(HGB)162g/L,血小板(PLT)263×109/L,中性粒细胞(NEU)0.789,淋巴细胞(LYM)0.115;血淀粉酶:8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95ng/ml;床旁B超:上腹部异常回声(积血?)、腹腔积液,腹主动脉硬化改变.初诊为"腹痛待查:溃疡病穿孔?坏死性胰腺炎?内出血?".给予扩容、升压等治疗.【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36)004【总页数】1页(P423-423)【关键词】自发性出血;小网膜囊;腹卒中【作者】吴有军;曹志宇;董立国;刘卫平;蒲永东【作者单位】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普通外科;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普通外科;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普通外科;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普通外科;100091,北京,解放军309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2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主诉“中上腹隐痛3d,加重2h,伴晕厥、呕吐”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入院时体温36.5℃,脉搏12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

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8.71×109/L,红细胞(RBC)5.1×1012/L,血红蛋白(HGB)162g/L,血小板(PLT)263×109/L,中性粒细胞(NEU)0.789,淋巴细胞(LYM)0.115;血淀粉酶:8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95ng/ml;床旁B超:上腹部异常回声(积血?)、腹腔积液,腹主动脉硬化改变。

小网膜神经鞘瘤1例

小网膜神经鞘瘤1例

小网膜神经鞘瘤1例高伟民;李法庆;辛鹏;刘静;吴云军;阎海波;姜一【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7(023)012【摘要】患者女,56岁,腹胀伴消瘦2个月就诊。

查体:腹部较饱满,左上腹可扪及约10.0cm×8.6cm×8.0cm肿物,表面光滑,无明显触痛,活动度差。

超声所见:胰腺尾部可见一混合回声团,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有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胰腺尾部肿物。

CT表现:左上腹腔内见一囊实性肿块(图1),大小约13.5cm×10.6cm×8.7cm,呈椭圆形,境界清晰,边缘光滑锐利,有完整包膜,肿块密度不均匀,【总页数】1页(P1804)【作者】高伟民;李法庆;辛鹏;刘静;吴云军;阎海波;姜一【作者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本溪,辽宁,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相关文献】1.小网膜神经鞘瘤1例 [J], 李清水;张永生;袁国奇2.听神经鞘瘤与三叉神经鞘瘤的快速鉴别诊断 [J], 马琳;郭克勤;程序兴;章超3.小网膜囊内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报告 [J], 江志静4.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误诊为听神经鞘瘤 [J], 丁志良;朱凤清5.小网膜囊神经鞘瘤1例 [J], 李欣颖;刘爱连;王楠;陶健;吕悦;张钦和;鞠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增长的巨大小网膜囊肿1例

快速增长的巨大小网膜囊肿1例

快速增长的巨大小网膜囊肿1例
王建星;周翎;郭介成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4(011)006
【摘要】患者男,17岁,土家族,因“腹胀,腹部包块半个月”于2004年3月18日收住入院。

2003年11月征兵体检合格。

体检发现腹膨隆,上腹部可扪及一边界欠清楚囊性包块,深压痛,可以推动。

B超示:腹腔内见一巨大囊性包块,其上端达剑突下,下方达耻骨联合上方,两侧达肋腰部,约30.6cm×28.5cm,内部见多个分隔。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王建星;周翎;郭介成
【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利川,44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493;R733;R735.5
【相关文献】
1.胃小网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 [J], 张冬;康江晖
2.成人小网膜腔内巨大淋巴管瘤1例 [J], 陈立参
3.小网膜囊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J], 高宝军;戴捷;于(山尧)
4.小网膜巨大平滑肌瘤并发食管裂孔疝一例 [J], 吕剑剑;李经栋;程晓霞
5.巨大钙化性小网膜平滑肌瘤一例 [J], 刘增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网膜囊神经鞘瘤1例

小网膜囊神经鞘瘤1例

小网膜囊神经鞘瘤1例李欣颖;刘爱连;王楠;陶健;吕悦;张钦和;鞠烨【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8(029)012【总页数】3页(P906-908)【关键词】腹膜肿瘤;神经鞘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李欣颖;刘爱连;王楠;陶健;吕悦;张钦和;鞠烨【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辽宁大连 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5;R730.264;R445.2病例女,42岁。

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年,加重15 d”入院。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尤重,不伴恶心、嗳气、反酸,无呕吐,无发热、寒战,无皮肤黏膜黄染,无黑便。

近15 d来,病人症状逐渐加重,腹部胀痛明显。

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较差,睡眠良好,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二便正常。

查体:中上腹部局部隆起,触及坚硬,无腹壁静脉显露,无胃肠型和蠕动波,余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阳性。

腹部叩诊呈鼓音,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5次/min,未听到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计数增高;电导率增高;蛋白质升高;尿比重升高;镜检见鳞状上皮。

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检验未见明显异常。

CT检查:行全腹CT平扫、三期强化及CTA检查。

肝左叶与胃小弯之间见巨大类圆形囊实混杂密度占位,病灶边界清晰,肝左叶、胃、胰腺受压移位。

病变最大截面大小约10.8 cm×13.5 cm,病灶边缘以实性成分为主,厚约 2.7 cm,平扫密度不均匀,CT值约23~37 HU,病灶中央呈均匀低密度,边缘光滑,截面大小约8.6 cm×9.8 cm,CT 值约为 18 HU;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实性成分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 CT 值分别为 48~59 HU、56~80 HU、62~73 HU,病灶中央囊性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