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后期复习出现高原现象原因及应对策略摭谈
高三学生高考“高原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三学生高考“高原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一、高原现象产生原因【“我对学习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连续几次周测试和月考,我的成绩一点提高都没有,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其实我也很认真,也一直在抓紧时间复习,为什么我付出的就得不到收获呢?”“是不是我现在的脑子变笨了,不行了,记不住东西,感觉脑袋里一团浆糊,长久下去,我还怎么参加高考,我现在明显对高考失去信心了。
”】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经历一段顺境后,又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目标,但满以为会更上一层楼,却发现自己的成绩不仅停滞不前,反而有退步的趋势。
开始时,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于是更加刻苦,甚至夜以继日,但收效甚微,而且感到身体不适,力不从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眠、厌食、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
学习效率大大减弱。
我们通常把高考备高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这种不良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的出现是不足为奇,是非常正常的,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而不能提高。
【正如每个跑过长跑的人都知道长跑会有极限点,这各阶段是人最痛苦最容易放弃的时候,也是最没有信心的时候,似乎无法挪动一步,终点永远看不到。
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你要对自己有信念,相信自己一定会坚持到最后,只要坚持,极限点就会过去,有时候过去的轻松的自己都无法相信。
】不少学生出现“高原现象”后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从而失去了对高考的渴望、期待和勇气。
其实,只要充分了解高原现象产生原因,及时找到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和克服负面影响的学习方法,就会尽快走出高原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了。
那么,“高原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各不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总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原因:1. 急功近利带来的恐惧心理一般来说,高三学生都带有功利目的,但因为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所学的新旧知识也需要一个消化过程,所以,往往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挑战。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指的是学习进步速度明显变慢,学习成绩不再有所提升的现象。
这种现象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和沮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克服高原现象,并继续取得进步。
本文将就学习中“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克服办法展开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常来说,高原现象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组合导致的。
一、学习环境不佳。
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就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的地方太吵闹或者太拥挤,学习者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者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三、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和毅力,如果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不足,就会导致学习精神不振,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一、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可以是学校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安静的家庭环境;保持学习环境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习环境过于拥挤,可以保证学习者有足够的自由空间。
二、调整学习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适合通过阅读来学习,有的学生适合通过听力来学习,有的学生适合通过实践来学习。
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增强学习动力。
增强学习动力有多种方法,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之后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多和同学或老师交流,提升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克服高原现象:一是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定时复习、及时总结等;三是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四是运动身体,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智力、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这种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头脑昏沉,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习。
了解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以及克服办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精神疲劳: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大脑过度疲劳,进而影响集中注意力。
由于大脑需要充分的休息来恢复精力,长时间没有放松会导致“高原现象”的产生。
2. 缺乏兴趣:对于没有兴趣的学科或内容,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缺乏兴趣会导致精神不集中,难以深入思考,甚至记忆力下降。
3. 个人情绪:情绪波动较大时,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大脑工作,导致“高原现象”的产生。
为了克服“高原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于长时间学习的情况,需要适当休息来放松大脑,恢复精力。
可以采取番茄工作法或者其他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合理安排。
2. 提高兴趣:尝试寻找学习内容的乐趣所在,可以通过与同学讨论、寻找相关的实践方法来增加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控制情绪:学习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放松等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
4. 多做记忆训练:对于提高记忆力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背诵、复习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记忆力,防止“高原现象”的产生。
5. 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尝试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听力、观看视频、阅读等,可以帮助大脑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点,防止“高原现象”的产生。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学习安排,提高学习兴趣,控制情绪,进行记忆训练以及使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克服这一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高三复习中克服学习的高原现象
在高三复习中克服学习的高原现象进入高三,随着高考复习的不断深入,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反映:在开始复习阶段,自己感到学习进步快,收获大,复习效率高。
但现在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原来记住的定义、概念、公式、定理、知识等,在头脑中不那么清晰,复习好像进展不大,感觉学习效率大大减弱,甚至几次考试下来还有倒退的现象。
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进步缓慢或暂时停滞现象,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
进步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学习高原阶段: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可见,学习知识技能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高前进,一般来说要经过以上四个阶段。
当进入高原期,你要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到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否则会止步不前。
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方法障碍。
在学习中,原有的学习方法,认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而未被发现、或因已不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又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当成绩提高到一定程度,这些方法的缺陷逐渐暴露,就成了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和渡过高原阶段的障碍。
而且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时还难以改变。
这时,需要改变旧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
(2)知识障碍。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高原现象是指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学习或工作时,由于气压减低、氧气稀薄以及气温较低等因素造成的身体不适现象。
这种现象会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对于在高原地区学习或工作的人员至关重要。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氧气稀薄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由于气压减低,致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人体吸入氧气的量减少。
这会导致人体血氧含量降低,出现头晕、气促、乏力等症状。
二、气温较低高原地区的气温通常较低,尤其是夜晚气温更低。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容易引发感冒、感冒等疾病。
三、紫外线辐射在高原地区,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较大,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等情况,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高原反应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由于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困扰,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增加液体摄入在高原地区,人体更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增加液体摄入量,以保持机体的水分平衡。
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人体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因此要务必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二、适当休息在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调节身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的症状。
三、适应性训练在进入高原地区之前,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提前让身体适应高原环境。
可以通过低氧循环训练、有氧运动等方式,提高身体的耐受力,减轻高原反应的症状。
四、补充维生素在高原地区,由于食物资源有限,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需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合理饮食在高原地区,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六、注意防晒在高原地区,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较大,容易导致皮肤损伤。
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做好防晒工作,使用防晒霜、遮阳帽等保护措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高原现象是指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缺氧、压力、干燥、寒冷等环境因素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出现异常,表现为身体不适甚至疾病。
如何克服高原现象成为了高海拔地区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问题。
缺氧:由于海拔高度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分压减少,导致人体呼吸系统供氧不足,从而引发高原病等缺氧症状。
低气压:人体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和生活时,会遭受低气压、高系统容积、高蒸发压和低温度等多重刺激,这些刺激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使体内环境发生紊乱。
干燥:由于高海拔地区的相对湿度较低,人体皮肤和黏膜受到干燥的影响,从而导致口干、喉咙干、易口渴等不适感。
寒冷: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人体需要增加能量消耗来保持体温平衡,从而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容易导致疲劳等症状。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寒、耐缺氧、耐刺激等能力,从而有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适度饮水:高海拔地区的相对湿度较低,人体需要增加饮水量,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从而缓解口渴等不适感。
适度补氧:在高原地区,补氧有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缓解缺氧等不适感。
保暖措施:在高海拔地区,需要采取保暖措施,以保持体温平衡,减少能量消耗,从而缓解疲劳等症状。
饮食调节:在高原地区,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摄入,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有利于克服高原现象。
总之,高原现象是高海拔地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饮水、适度补氧、保暖措施、饮食调节等一系列措施可以缓解高原现象带来的不适感和疾病风险,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保障高海拔地区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和安全。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高原现象是指在高原地区进行学习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包括学习效率低下、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现象。
高原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1. 氧气供应不足: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人体供氧量减少,脑部供氧不足会影响到学习效果。
2. 空气干燥:高原地区的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眼睛干涩、喉咙干燥等不适感,影响学习的舒适度和效率。
3. 高原反应: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与低海拔地区存在差异,身体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适应,适应期间可能会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高原反应,影响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
如何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果呢?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在高原地区学习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适当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和学习效果提升。
2. 均衡饮食:高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对身体消耗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记忆力。
3. 加强身体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减轻高原反应和提升学习效果。
4. 增加室内湿度:在学习环境中增加室内湿度,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保持室内湿度,缓解眼部和呼吸道干燥的不适感。
5. 坚持科学运动:高原地区适合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促进氧气吸收和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提高学习效果。
6. 采取氧疗措施:在高原地区学习时,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氧气罐或进行氧疗等方式,增加身体的氧气供应,改善脑部供氧不足的状况。
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空气干燥和高原反应等因素导致的。
要克服高原现象,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均衡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增加室内湿度,坚持科学运动,采取适当的氧疗措施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高三学生复习考试中常见的高原现象
高三学生复习考试中常见的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尤其是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
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高强度的学习和进步之后,许多同学会感到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不清。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因为越是临近高考,大家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大家就会有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一、造成学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理、心理疲劳从高三下学期开始,学习的强度逐渐加大,好似箭已在弦上,时间紧张、精神紧张,千头万绪,尤其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各种测试题、模拟题、打靶题满天飞,地方教育部门编制的、学校或老师印发的、家长买的、朋友找的等等,这种题海战术使不少考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以牺牲休息时间来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使学生的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知识越来越混乱。
2.学习方法缺乏“升级换代”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在不同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临近高考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提升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若考生只抱一种机械的方法:苦学加死学,就会进入高原期。
3.学习效率下滑学生不能及时整理思路,对做过的习题不能及时归纳比较,整天只为做题而做题,题做得过多过乱,整天晕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无数,导致了高原现象出现。
过分的考前焦虑和患得患失也影响了学习效率,无形中加快了高原现象的形成。
4.出现知识点的“瓶颈”即有“偏点”现象。
也就是说,知识结构有漏洞。
由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
高三后期复习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摭谈
高三后期复习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摭谈作者:於友华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3期经过第一、二轮复习,时至高考前的四月底五月初,我们在复习安排上很难再深入,学生在复习时也较难再深入。
学生成绩没有明显提升,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现象。
老师困惑了,学生浮躁了。
后期复习陷入事实上的僵局。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所称的高原现象。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引领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呢?学生又该如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高原区,顺利“登峰”呢?本人现就对高原现象成因的认识及自己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克服高原现象的几点做法,试作分析如下。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关于情意因素学生的情绪是否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智技能能否正常发挥。
情意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直接引发高原现象的产生。
情意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信心不足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成绩大概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
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逐渐形成了自我否定或自我评价偏低的自卑心理,并且从高一一直延续到高三,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学生的意识深处。
受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进而制约了其智力潜能的发挥。
2.学习兴趣降低由于自信心不足和兴趣的降低,再加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学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产生受挫的体验,所以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主动研究问题的次数明显减少。
一个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有些在高一、高二都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后来也很少提问了。
由于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就不愿在这一科目上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做选择题时,对于有些题目不愿通过推理去获得答案,而是乱猜瞎蒙,即不重视解题过程,只重视结果;做题时,不愿做规范表达,只有结论而无文字说明;教师评讲时,也很少记下老师所讲的解题依据。
这些不良的解题习惯直接影响了一些基本解题技能的形成。
因此,有的学生做了许多题而收获不大,甚至于昨天做过的题目今天再次出现也不会做。
高考复习如何应对“高原现象”
高考复习如何应对“高原现象”在高三的学习中,学生如果不能尽快克服因复习时间延长和复习难度增加而产生的高原现象,则可能导致意志消沉、注意力分散、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消极思想和行为,这对高三复习是非常有害的。
华西都市报报道: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在高三的学习中,学生如果不能尽快克服因复习时间延长和复习难度增加而产生的高原现象,则可能导致意志消沉、注意力分散、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消极思想和行为,这对高三复习是非常有害的。
学生方面学习方法陈旧、思维习惯僵化是导致成绩难以提高的最主要障碍。
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
有些学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状况,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
学生学习要以我为主,要经常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学习“弱点”。
然后,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
教师方面教师要倍加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及时疏导好学生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同时,要适度强化和调整他们的学习愿景,可以通过集体宣誓、集体户外主题活动、演唱励志歌曲、朗诵励志文章等形式,进一步明确他们可以企及的种类目标,提高他们的激情,增强他们的信心。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从更高层次把握知识与方法,促使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强化重点、难点,找出弱点,使学生能临阵不乱,从容面对。
家长方面家长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有些家长对孩子出现的“高原现象”比他本人还要担忧,不停地干预,这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
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给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在学生的高原期,学生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而不是责备和埋怨,因此,老师、家长要不断地给学生鼓劲加油,帮助他们树立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学习中“高原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接触新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后,出现思维迟钝、精神困倦等现象,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克服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实,学习中“高原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
长时间的学习或接触新知识会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环境不适宜等也会导致学习者产生“高原现象”。
个体的情绪、体质、生理周期等因素也会对“高原现象”的产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克服这一问题。
学习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盲目攀比,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克服“高原现象”的重要手段。
学习者可以采取适当的休息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喝茶等,以缓解紧张的学习状态。
改善学习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保证良好的睡眠等也能够有效地减少“高原现象”的产生。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饮食也对克服“高原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保持健康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改善学习状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适当的营养搭配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缓解“高原现象”的产生。
学习中“高原现象”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过程,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克服这一问题。
通过正确的学习观念、科学的学习方法、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措施的共同作用,相信学习者一定能够有效地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从本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第二篇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就是在掌握了知识点后,过了一段时间再回想起来却感觉模糊不清,甚至完全遗忘。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疲劳感和困难感,往往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包括心理压力、身体疲劳、学习兴趣下降等。
针对这些原因,学生们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来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心理压力。
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情绪低落,学习效率降低。
其次是身体疲劳。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身体疲劳,大脑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这不仅会降低思维敏捷度,还会增加学习的困难度。
学习兴趣的下降也是高原现象的原因之一。
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和热情,导致学习的效果不佳,产生学习疲劳和困难感。
针对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学生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提高学习效率。
要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要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事情,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自信心。
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学生要认识到学习需要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时间的长短,而要注重学习质量和效率,掌握好学习的节奏。
学生还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和休息,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缓解身体的疲劳。
要提高学习效率和克服高原现象,学生们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这是许多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
面对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克服办法。
“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心理压力、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方法不当等。
首先是心理压力。
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紧张、压力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是学习动力下降。
学习动力下降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下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动力。
最后是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学生可能没有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那么,面对“高原现象”,我们该如何克服呢?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信心和毅力。
在学习中一定要树立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遇到困难也要有信心克服。
同时要有毅力,坚持不懈,不怕失败。
其次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
对于学习任务要合理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分清主次,抓住关键,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表,合理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确保任务的完成。
再次是科学学习方法。
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总结、归纳、记忆、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是寻求帮助。
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多向他人请教,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避免学习中的困难积压。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学会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勇敢面对学习中的挑战,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克服。
只有克服了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更好的成长。
高三学生如何突破复习的高原现象
高三学生如何突破复习的“高原现象”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止不前,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甚至下降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
而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
因为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般都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①学习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
一般说来,学习是比较费劲的,所以学习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总的来看,学习效率是向上的趋势;②迅速进步阶段。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规律和方法,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进步迅速,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直线上升;③高原阶段。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各种障碍,使学习进步速度缓慢,学习效率不佳,提高甚少,或者有明显下降,使学习处于波动甚至停滞状态;④克服高原阶段。
当学生主观不断努力,积极改变和寻求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促使下,克服种种障碍,从而掌握了新的学习规律和技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得到了提高。
不仅学生的学习是这样,在技能训练、科研课题的研究、企业的发展等等,这一过程也普遍存在。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
高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与高一高二新课程相比,缺乏新意,形式单调。
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的感觉,缺乏耐心,急于“求战”,很容易减弱学习的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是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失去信心,越学越糊涂。
走出高三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生理疲劳:由于长时间的苦读熬夜,
又缺乏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机能减 弱。有的同学睡眠不足,出现了情绪 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 迟钝等现象,学习的效率明显下降。 必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停滞感和 倒退感。
如何克服“高原现象”
1、在认识上不用担心,也不要着 急,而应感到高兴。因为高原现象是学 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从某种 意义上说是好事情,说明你进入了一个 较高的学习层次,即将发生质的飞跃。 出现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到了学习极限, 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成绩是还会提 高的。因此,在高原现象上不要惊惶失 措,只要挺住、忍耐住,就会走出高原 现象 。
3.9193 1.6543
4.2768 0.5787
3.9912
1.8704
录取率
12.05% 11.79% 11.38% 10.66% 10.37% 10.33% 10.23% 9.49% 9.38% 9.17%
利好消息: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一本计划 录取人数及录取率一览表
排名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长时间的练习,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产生疲劳厌烦 的消极情绪。还有的学生经过一段练习之后,觉得自己没有 什么大的发展前途,淡漠了竞争意识,或者是灰心丧气,这 自然不会提高学习成绩。
“高原现象”会经常在高考之前出现,越是临近考试,学 生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学生就会有 再学无用、空费时间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甚至放弃进一步 的努力。还有可能是学生的身体承受不住,不能再作高难度 的技能练习。这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因素,以及方法和技术上 的问题,都能导致练习成绩的停滞或下降。
(2)学会休息,文理交替。要用合理 的作息来保证自己身心的充分休息,越 是紧要关头越不要乱方寸,注意脑力与 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后,要 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 ,使疲惫的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要制 定合乎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一切按计 划进行合理调整,那种挑灯夜战、加班 加点的消耗战对学习是不利的。
“高原期”期间的高考复习对策
“高原期”期间的高考复习对策“高原期”期间的高考复习对策高考复习中,总会出现这种现象:在开始阶段,学生学习效率高,收获大,进步也快。
但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虽然与原先同样甚至更努力地学习,却感觉所获得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高原期”不少学生在“高原期”感到束手无策,心态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影响。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忆力减退,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
有的学生由于高原期存在,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
由于学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负面的心态影响了他们的复习,影响了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有的教师家长对此也感到忧心。
那么,“高原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尽可能缩短高原期,减少它的负面影响呢?“高原期”产生的原因高原期的产生从心理方面有几种情况。
其一,有些学生复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坚定,对自己要求不高或对学习缺乏浓厚兴趣,因为高考才不得不埋头复习,当复习达到一定阶段,便失去耐心,感到复习枯燥无味,失去动力而厌学,从而进入“高原期”。
其二,有些同学心高手低,急于求成。
面对一堆已学过的知识,缺乏系统把握,却认为自己知识层次够的知识结构。
知识积累越多,越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加强综合分析能力。
高原期的产生,老师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人人都说高考是一次对考生的炼狱,其实炼狱的不仅仅是考生,还有老师,面对紧张而有压力的高考复习,老师和考生一样身心疲劳,进而教学方法不当,课堂调控能力下降等等。
如何应对“高原期”——“高原期”期间的复习策略1.树立信心。
如果在中、高考复习中出现“高原期”,考生不必心灰意冷,惊慌失措。
应认识到“高原期”是客观、普遍现象。
“高原期”并非极限,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相反,它是下一上升阶段的前夜。
只要突破这一阶段,就能进入超越创新的下一阶段,开拓备考复习的新天地。
2.注意序化、整合和激活知识。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近年来,“高原现象”成为了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曾遇到过这个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原现象”呢? 为什么会出现在学习中? 又该如何克服呢?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高原现象”。
在学习中,“高原现象”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出现在学习的中后期阶段,许多学生会在这个阶段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原现象”呢?一、原因1. 缺乏动力与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长时间的面对困难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和动力,产生“高原现象”。
2. 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可能不够科学、不够高效,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中就会出现“高原现象”。
3. 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调节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往往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调节,导致大脑疲劳,无法有效地吸收新的知识,从而出现“高原现象”。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如何克服“高原现象”。
二、克服办法1. 树立信心在面对困难时,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这样才能走出“高原”。
2. 修改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和高效,就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中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休息和娱乐,避免长时间的学习造成大脑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4. 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中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期望,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
5. 寻求帮助学生可以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向老师、家长、同学等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6. 调整心态面对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高原现象”。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高考温习后期,很多同窗会感到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温习效率低下,学习无法向前推动,乃至陷入失望当中,这确实是心理学上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高三温习中的规律性现象。
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映的时刻犬牙交错,轻重程度不同,但一样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
这些痛楚的心理感受会让很多同窗感到失望、忧伤,乃至失望。
同时,在自我设计和学业成绩的不睬想这二者之间严峻失衡时,又容易致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经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从而降低自信心,令人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爱好。
尽管每一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与温习心态不同,进而产生的缘故也不必然完全相同,可是咱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全然缘故,就能够够对症下药了。
第一,期望值太高往往是致使“高原现象”发生的要紧缘故之一。
某些同窗在温习进程中,信心百倍而且求胜心切,若是感觉自己付出的尽力在短时刻内没有奏效或感觉不到明显的成效,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心。
毋庸置疑,高三学习任务繁重,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期望值又普遍较高。
因此,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若是不能把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温习中不能专门好地调剂自己的情绪和节拍,那么就极易致使“高原现象”的产生。
第二,有些同窗的“高原现象”是由于自己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造成的。
高三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很多同窗日以继夜,采取一成不便的题海战术,单调的刺激,简单的重复,枯燥的应试,不管生理上仍是心理上都容易让人感到疲劳,“高原现象”也就浑水摸鱼了。
再次,这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力求把能力落到实处。
因此对知识的考查效劳于能力的考查,能力的考查来源于知识的考查,而知识又是通过技术、技术转化为能力,“高原现象”的显现也可能意味着所学的知识有些尚未真正转化为能力。
还有,部份同窗没有依照温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如此也会造成“高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后期复习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摭谈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时至高考前的四月底五月初,我们在复习安排上很难再深入,学生在复习时也较难再深入。
学生成绩没有明显提升,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现象。
老师困惑了,学生浮躁了。
后期复习陷入事实上的僵局。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所称的高原现象。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引领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呢?学生又该如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跨过高原区,顺利“登峰”呢?本人现就对高原现象成因的认识及自己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克服高原现象的几点做法,试作分析如下。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关于情意因素
学生的情绪是否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智技能能否正常发挥。
情意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直接引发高原现象的产生。
情意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
对于成绩中下的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成绩大概
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
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逐渐形成了自我否定或自我评价偏低的自卑心理,并且从高一一直延续到高三,成了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学生的意识深处。
受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进而制约了其智力潜能的发挥。
2.学习兴趣降低
由于自信心不足和兴趣的降低,再加上学习成绩徘徊不前,学生
在这段时间里不断产生受挫的体验,所以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主动研究问题的次数明显减少。
一个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就是:有些在高一、高二都喜欢问问题的学生,后来也很少提问了。
由于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就不愿在这一科目上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方面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在做选择题时,对于有些题目不愿通过推理去获得答案,而是乱猜瞎蒙,即不重视解题过程,只重视结果;做题时,不愿做规范表达,只有结论而无文字说明;教师评讲时,也很少记下老师所讲的解题依据。
这些不良的解题习惯直接影响了一些基本解题技能的形成。
因此,有的学生做了许多题而收获不大,甚至于昨天做过的题目今天再次出现也不会做。
3.过度焦虑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日期的逐渐逼近,时间不够用,学习效果不理想,成绩老上不去,而且大多数学生常常把学习效果与升大学的机会和今后的个人前途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从而在心里产生过度焦虑情绪。
这就严重阻碍了日常的学习,降低了解题效率。
二、关于认知因素
导致学生的能力产生高原现象的认知因素有:
1.学科知识未成体系
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复习课基本上是分章节进行的,所以多数学生能适应。
到了第二阶段或后期阶段,复习进入综合阶段,练习也是综合的,不少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了。
因为,高中阶段的全部概念、规律和方法在他们头脑里仍然处于零乱状态,没有形成整体结
构。
综合复习、综合练习所需的知识,前后跨度大,如果不形成一定的结构,待用时就很难产生相关联想,也不能随时截取相关知识去解决眼前的问题。
2.学科知识未向能力转化
学习成绩提高缓慢的学生,大多数只能模仿老师的解题模式。
讲过的题会做,讲一道会做一道;没有讲过的题型就不会做;有的题目一旦变换提问的角度或方式,他们就不会做了,这些都是知识未向能力转化的典型表现。
这类学生不能主动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他们对老师所用的解题方法闻而不思,或者不从思路上去理解解题过程,不愿意对解题过程或状态作详细的分析,只关注最后结论。
忽视解题过程,其结果是应该形成的技能没能习得,该形成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即知识没有转化为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解题时就缺乏创造性,始终处于模仿的低级水平。
3.学科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消极的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试题情境中,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方法。
受思维定式左右的学生,常常凭借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总爱用固定的解题模式去套题型,而不注意题目的条件、目标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往往容易出错。
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一、稳定情绪,端正态度
处于高原期的学生,已经很难再深入本学科,实现再提高。
这该
怎么办?要打消学生的顾虑,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
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出现高原现象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可以克服的。
我们在复习训练中做每一道题时,心理上都应该按正式的高考看待,而非模拟;解答一定要规范,而非仅写要点;难题、易题都必须做,而非只做会的;会的题也必须动笔书写,而非看看就了事;每做一题要卡好时间,而非随意延时。
高原现象是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坚信只要我们科学对待,就会从“山重水尽疑无路”,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后期复习,以仿真练习为主。
我们老师习惯的做法就是发整张整张的练习试卷,老师的期待值很高,以为学生都会完成,事实却令老师大失所望。
学生为什么不做呢?事实上不是学生完全不会做,而是因为老师的做法客观上违背了学生的心理,老师的决策不符合学情。
笔者曾尝试:先将要求学生做的多套试卷,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量分割成一份份小卷,其内容稳中有变。
如语文卷中的病句题、成语辨析题、句子衔接题、仿写题是固定不变的,变的部分可根据考纲阶段性调整,做到各种题型均有兼顾。
这张小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当堂训练(刚开始时间相对较长,随着熟练程度逐渐缩短时间,以提升答题速度),因为高考中学生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学生答完后,务必当堂抽样反馈,然后师生一起评析,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拟定重难点。
这样操作,既符合课堂“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理念,又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一切以学生够得着为前提,在当堂训练中,老师收集到了学生不会做的信息,要及时、定时、定量强化学生,这样做才是本堂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严格地说,此时师生双方才共同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科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难以发展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学习。
这实质上就是在克服或者说克服了高原现象,越过了高原区。
三、主动查漏,树立信心
老师要强化一种意识,你若想在后期复习中提高,务必克服种种困难,把每堂课、每学科在当堂训练中检测到的漏洞,归纳成册,尝试符合自己实际的做法,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因为后期时间是极为宝贵的,所以,谁在这段时间里发现的漏洞越多,谁“堵”得就越快、越实,克服高原现象的效果就越明显,后期成绩提高得就越快。
面对学生三次模考成绩,老师要科学、微观分析,针对每个学生实情,与学生单独交流,尽可能多地让该学生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优点、长处,尽可能少或干脆不提学生的不足。
针对学生成绩,给学生描绘他的美好未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优点,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认可,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未来并不渺茫,这就是前景效应理论在后期复习工作中的应用实践。
后期复习,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会进入高原区。
进入高原区
后,有的无法再提升一小步,因为师生双方可能都没有探到克服的路径。
在克服的具体过程中,一定得针对学情,切忌教条。
因为高原现象在一个什么高度出现,出现后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教学对象不同,答案也是不同的。
但事实上高原现象是可以克服的,高原区是可以越过的,因为教学也与其他事物一样,是遵循自身发展规
律的。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农二师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