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复习04《伤仲永》《钱塘湖春行》-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4)---《伤仲永》《钱塘湖春行》作答时间:20分钟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一)解释带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2.自是指物作.诗3.忽啼求.之4.父异.焉5.借旁近与.之6.或.以钱币乞之7.余闻.之也久 8.从先人还.家 9.传一.乡秀才观之10.不能称.前时之闻 11.并自为.其名 1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二)“之”常用来作代词,指代各种人、事、物,请说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于舅家见之.()(三)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曰:“泯然众人矣!”(四)常识和内容理解。
1.本文作者是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人名),世人又称其为。
他与唐朝、,宋朝的、等人并称为“”。
2方仲永才能变化有三个阶段,请用文中的话回答: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才华立现。
②十二三:;才华衰减③又七年:;才华消失3.“即书诗四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表现了,而后文的“”这几句,则从侧面同样表现了这一点。
4.本文第二段以顺序,写出了方仲永才能的过程,这是“”的结果,因此作者产生了的情感,并借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5.下列不是“邑人奇之”原因的一句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泯然众人矣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 第6篇 伤仲永复习素材
第6篇 伤仲永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伤.仲永(哀伤,叹惜) ②世隶.耕(属于) ③未尝.识书具(曾经) 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立就,立刻完成) ⑥稍稍..宾客其父(渐渐地) ⑦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⑧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⑨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⑩泯然..众人矣(消失) ⑪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⑫受.之天也(承受) ⑬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⑮彼其..受之天也(他) ❷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❸一词多义①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②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彼其.受之天也(代词,他)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 ④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⑤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⑥之⎩⎪⎨⎪⎧忽啼求之.(它,代书具)借旁近与之.(他,代仲永)余闻之.也久(代五岁作诗这件事)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 ❹古今异义①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的条理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④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⑤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这今义:判断词 ❺词类活用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父利.其然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④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忽啼.求之(动词作状语,哭着)。
《伤仲永》的经典练习题(含答案).doc
世隶耕()
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贤于材人()环谒于邑人
( )
复到舅家问焉(
人(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嗨“攀”,牵,弓I) 贤于材人远矣(”材”同”才”,才能)
五、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了解即可)
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7、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不使学
8、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泯然众人矣。
10.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 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 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⑵利其然:
(3)扳:
⑷环谒: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
⑵泯然()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 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
四川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七年级下册_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一)伤仲永 王安石(2015·成都、2010·雅安已考查)【课文在线】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015·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世隶.耕 隶:属于B .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D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称赞 (解析:D 项“称”是“相当”的意思。
)2.(2015·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真无马邪B.⎩⎪⎨⎪⎧或以.钱币乞之 以.刀劈狼首 C.⎩⎪⎨⎪⎧贤于.材人远矣能谤讥于.市朝 D.⎩⎪⎨⎪⎧ 卒之.为众人将军岂愿见之.乎 (解析:A.代词,指代“仲永写的诗”/语气助词,难道,表示推测;B.介词,用;C.副词,可翻译为“比”/介词,在;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代“诸葛亮”。
) 3.(2015·成都)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 .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 .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伤仲永》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未尝.识书具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固.众人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夹叙夹议,寓事于理,立意深刻,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 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天赋;“受之人”指的是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C.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说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D. 文章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仲永才能落差之大,令人警醒、惋惜。
6.⑴曾经⑵相当⑶本来7.⑴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演示文稿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 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远远超过了有才能的人。最终成为一 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A 、B、 C 、),D、 F、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E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 能称前时之闻。
•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 永天资非凡。
•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 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
伏笔。
•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 “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 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 运的家庭背景。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 哪几个阶段?
• 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贪图小利,目光短 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讲: 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 (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可补充为“ 我还自扬州
”。
• 省略介词:“受之天”可补充为“ ”;受“借之旁于近天与之”可补充为“ ”。 借于旁近与之
江苏省东海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三轮复习 文言文专题 伤仲永
文言文专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1. 解释下列字词。
⑴邑人:⑵利其然:⑶扳:_______________⑷环谒:2. 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⑴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 静静地把他的父亲当做来宾,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 静静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 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 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 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 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 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逝,成为一个一般人了。
5.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6.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缘由是_____________。
《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一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临川先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手法先扬后抑。
三、生字读音。
世隶耕(lì)邑人(yì)扳(pān)环谒(yè)泯然(mǐn)贤(xián)乞qǐ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今夫不受之天fú而已邪yé五、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六、一词多义。
1.书未尝识书具(书写)、即书诗四句(写)2.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的样子)3.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开始从事)4.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5.自并自为其名(自己)、还自扬州(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6、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丈夫)《口技》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口技》8、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9、.闻:a(动词,听说),余闻之也久;b.(名词,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0、.其:a.(代词,这)其诗以养父母;b.(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中考模拟训练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词语解释1、不能称前时之闻称: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3、卒之为众人卒: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6、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贤于材人远矣二、句子翻译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稍稍宾客其父: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答题1、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3、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四、其他类型题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伤仲永》《孙权劝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答案:<一)<16分)5.<2分)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6.<3分)B<A项代词/助词,提宾标志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D项表顺承/表转折)7.<3分)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精题精练
第5课《伤仲永》精题精练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3)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 (4)泯然众人矣()______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B.泯然众人矣()(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自为其名()(3)A.余闻之也久()B.不能称前时之闻()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二、阅读理解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训练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
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伤仲永》中考题一网打尽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钞票币乞之。
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咨询焉。
曰:〝泯然众人矣。
〞
(节选自«伤仲永»)
9.以下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10.讲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世隶.耕 ( ) (2)即书.诗四句 ( )
(3)父异.焉 ( ) (4)称.前时之闻 ( )
11.翻译以下句子。
(4分)
(1)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钞票币乞之。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12.后天的学习专门重要。
请你把方仲永的故事提炼成一个论据来论证那个论点。
(2分) 答:
9.D此题是对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的考查,腻乎较容易的题目。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A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其涛/以养父母收族为意〞,8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余闻之也,,久〞,C项正确朗读节奏应为〝即/书涛四句,并/自为其名〞,D项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D)项。
簧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先要准确明白得文甸的意思;然后,结食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分析,就能够进行正确划分。
10.(1)属于(2)书写 (3)感到惊奇(认为惊奇) (4)相当(2分)
11.(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慢慢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钞票求仲水题诗。
(2分)
(2)他的父亲认为如此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望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分) 12.简述那个故事即可。
如:自小天资聪慧的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不也同样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吗? (2分)
69襄樊市(09湖北省)
〔二〕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12-16题。
〔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钞票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咨询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讲明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贤于材人远矣
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2分〕
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5.课文内容明白得填空。
〔2分〕
本文借事讲理,以方仲永天资专门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讲明。
1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伙儿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
〔二〕〔10分〕
12.〔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
〔2分〕
13.C 〔2分〕
14.〔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2分。
〝卒〞〝众人〞〝受于人〞〝不至〞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处扣0.5分〕
15.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
每空1分〕
16.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钞票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结合原文1分,讲出理由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