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课文教学
如何将新课程标准融入课文教学
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 ,分析
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那我们不妨在课文教学中 ,采 取以下步骤 “ 引 诱 ”学生 自己读书 ,主动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 问题 ,
强 ,可 以拿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 ,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 与进来 。
五 、适 当作 业 ,复 习巩 固 。
诱 ”学生自己读 书 , 主 动思考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尽量自己去解决问题 , 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学 巩固发展
语青 的学习是 比较枯燥的 ,尤其是在 孤立地 背单同 , 讲解语法 的时候 。而课文则是教材所提供的最为鲜活的知识 的载体 ,只有课 文才能给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 , 情节动人 的故事和新颖有用的知识 。
[ 2 】 张丽鑫 . 试论 英语教师 的角色定位 [ J 1 .吉 林 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 0 0 8 ( 0 7 )
们会频 繁地使用 到刚学 的知识 ,得到 了知识与精神的双重积淀。如
Mo d u l e 3 L i t e r a t u r e 这 一模块中 ,完成对课文 “ O l i v e r A s k s f o r Mo r e ” 的阅读后 ,可以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C o u l d v O U d e s c r i b e t h e b 0 v s ’
、
预 习课 文 。把 握大 意 。
预 习主要是为实现有效课堂做准备。但是预习不能当成任 务 、
负担压给学生 ,得想办法使他们感兴趣 ,急于知道 进展 和结果 。譬 如 ,在学 习 N S E B o o k 7 Mo d u l e 3 L i t e r a t u r e 这一模块前 ,可以聊天 似 地跟学生交流 ,问大家都应该知道狄更斯其人吧 ;随后 跟他们讲 即 将学习这一伟大作家的部分作品 ,尤其是还有 相关 的电影可 以看 ;
浅谈基于新课标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基于新课标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摘要】:略读的基础是精读,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略读课文随年级的递增而递增,这就强调了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略读的重要性。
再次,要把握单元教学任务,让精读服务于略读。
最后,要明确教材任务,确定教与舍的内容。
只有把握这些,才能品味出略读教学的精彩。
【关键词】:略读课文课程标准教学策略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组单元内容的构成上,略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二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数的25%;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 篇,占总数的45%;到五六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就平分秋色。
可见,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地位,略读课文随年级的递增而增加了比重,这就强调了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略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正确认识略读课文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上培养上更强调运用。
而这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来阐释的,但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什么是略读课文。
而从字面的解释略读课文是大概的浏览阅读的课文。
略读课文时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的重要途径。
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二、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这里对略读提出了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认识略读的重要性。
要想实现课标所写的“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教师要从根本意识上认识到略读的重要性,而这一认识的改变则需要教师阅读相关书籍、揣摩相关理念来获得。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教改聚焦新课程NEW CURRICULUM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表演的情境创设表演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表演情境,以促使学生在形象的表演情境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使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两只老虎》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授课的时,我选择了表演情境,对于这首歌来说,学生并不陌生,应该说在各种视频中都看到过各种表演的版本,所以,在授课时,我引导每个学生都进行表演,表演要带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构建良好的关系轻松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的殿堂。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并从多角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赵凌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编辑薛直艳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风吹进各大校园,吹拂着我们教书育人的心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打破了一成不变的现状,使整个教学过程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从踏上教育岗位开始,一直到现在,六年的教学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识。
新课程倡导的现代教学观、师生观和课堂观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丰富了教师备课的内容。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5篇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5篇第1篇示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文言文教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更加适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文言文也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1.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语法结构等;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将文言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言文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 基于任务的教学法。
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文言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 情感教育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希望广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文言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在新时期课程教育改革中,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理念,语文教师怎样去教学呢?结合教材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做一名语文课程的评论者、探究者新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概念的第三条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点是新课程实施中炒得最热,老师们最热衷实验的一个支点。
怎样将这一理念落实于语文教学中呢?我想语文老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探究,也就是要先不查阅任何有关资料,要通读原文,在自己最初发感受的基础上,为这篇文章写一篇评论。
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独特风格、价值、背景思考等方面做一个深入理解、分析。
此时定会遇到许多不易解开的疑团,面对这些疑团,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化解将为我们采取什么教学方式提供出可资借鉴的思路。
所选择的方法首先应是朗读,朗读可以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体会中拉近与诗的哲理之间的距离。
但光靠朗读要达到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哲理的目标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注重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曾经的经历、丰富的感情来谈体会,把多方面的感触调动起来才会逐步靠近诗的哲理性内涵。
其实要使学生达到多元化的思考和领悟。
思路在于教师教育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探究过程的最初尝试演练。
这种教育学生学习的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这一教学新理念就自然而然地渗入到教学中去了。
当读了《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后,感到这两篇课文在形象性上与《理想》一诗就不同了,它的形象是直观可感的,与《理想》形象的概括形成对照,它们的编排上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呢?是的,它们之间是一般与特殊,概括性的哲理与举例的关系,后者在形象性上与前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这两篇短文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就明确了,就是说应当采取更加开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下一篇《人生寓言》在形象性上与《短文两篇》具有共同的特征,这种学习方式也应是必然的选择。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篇誗高效课堂课堂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主要场所,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一、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既是课堂改革的践行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既是学生成绩的评价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让学生做舞台的主角,教师要做好导演,指导学生把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使课堂成为一个活跃的舞台。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充分讨论,也可以进行辩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大胆尝试、合作探究,从而改变以往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需要共同参与,是学生个体无法完成的,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需要和他人交流,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掌握合作技能,学会交流、合理分工、善于倾听,学生具备合作意识,比如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而不是消极地听取一个人的讲述,或者某一部分的学生来解决全组问题,有效的合作探究,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以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使学生乐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构建多元评价教学体系新课改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就发展而言,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要以学生为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诊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20篇-论文集(全).doc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目录1、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1)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3、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4)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5)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6)6、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索和思考 (8)7、如何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10)8、让快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12)9、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 (13)10、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作文 (15)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16)12、民族地区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21)1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23)14、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能说会道 (25)15、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事-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25)16、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7)17、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9)18、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1)1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朗读 (34)20、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 (37)1、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
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
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
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
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
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网友来稿)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网友来稿)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张永林邮编:226100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示出来,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传统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和技能,很少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
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折射出的教学理念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
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记忆,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创新,活脱脱是一个个盛装知识的容器。
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的诱发,更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苦恼至极。
而语文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如《我的老师》(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一文,以前设计的教学目标常常表述为⑴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⑵了解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⑶理解课文围绕中心取材的特点而现在设计的教学目标表述为⑴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对“蔡老师”爱戴、依恋和思念之情的句子⑵能指出课文中主要叙述了哪些事件,说明哪些事件略写,哪些事件详写及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⑶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蔡老师”是怎样的人两相比较,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目标设计真正兼顾了三个纬度,学生在找出句子、整理内容的过程中,就逐渐理解了作者记忆中的蔡老师形象,也体验到了作者魏巍与蔡老师之间纯洁的师生之情。
2、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以课本为中心,抱着课本,进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分析与讲解,试图通过这一举措,让学生记住知识,形成能力。
殊不知,这样就文论文,不及其余,不仅弱化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因为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收效甚微,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浅谈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语文教学的许多目标都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的。
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多数得在阅读教学进行培养和提高。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怎样把握呢?《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由此,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教学实践,我将阅读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个性阅读、探究阅读、创造阅读。
个性阅读是基础,探究阅读是深入,创造阅读是升华。
一、个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把握凡是有阅读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只要不是为了学术,一般不会带着问题去读,而是在乎文章本身的内容能否打动、吸引我们,之后我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评价。
其实,这就是个性阅读。
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没有预设的问题干扰的前提下,带着自己个性的兴趣、经验、情感去感受文本,与作者的语言、思想感情、行文风格产生碰撞。
个性阅读的前提是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是寻找文本与学生的情趣的契合点。
那么,在风格各异、内容各异的众多文章里,怎样才能找到契合点呢?教师首先要熟知学生的心理与兴趣,因为文本只有符合人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才能唤起阅读的欲望;其次要寻找既能及时切入文本,又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兴趣的有效方法。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这样两种方法:1、激情法。
即教师运用范读、介绍背景等手段将文本情感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我就运用范读,让诗歌中所展示的黄河的磅礴气势震撼学生心灵,从而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产生试一试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就运用介绍背景的方法,通过介绍和展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悲惨和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唤起学生们与作者同仇敌忾的情感共鸣,顺利将学生的情绪领入文本。
浅谈新课程视野下的说明文如何教学
浅谈新课程视野下的说明文如何教学说明文教学该如何教?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新课程视野下的说明文如何教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课文《鲸》的教学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性质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来进行,将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整合各种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贴近生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服务。
一、基于新课标,构建开放多元的说明文教学课程(一)构建开放的说明文教学课程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在本次教学交流活动中有很多嘉宾远道而来,希望了解重庆,了解承办本次活动的学校。
此时,作为小主人,学生介绍重庆、介绍自己的学校就有了意义,这就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于是,我们在课前开展“选择最能代表重庆的一种事物或校园中的一处景物,对其一个特点或一个方面展开调查”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教材限制,让他们去图书馆调查收集,去网上了解查询,去生活中观察思考……这一活动的开展,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让学生的思维走出小教室,奔向社会生活广袤的天地。
这样的教学,不再仅仅依赖课堂,而是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
(二)构建多元的说明文教学课程语文课程的性质规定,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一定要考虑语言的综合性,并在语言的品味中学会运用语言,在语言的感悟中培养人。
《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线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具体落实四个关键词:阅读、思维、表达、综合。
课前,我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用思维导图检查学习效果;在课堂上,以《鲸》为学习载体,引导学生领悟如何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一个特点,并运用习得的方法开展语文专题实践活动。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各地的教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科任教师们对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与探究。
虽然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与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
但是,文言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仍不乐观。
本文中笔者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做些反思,并进行些许探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存在以下不足:1、重言轻文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点落在文言知识的逐一讲解上,强调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
这种”重言轻文”的教学格局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第一,”重言”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查,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抹杀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重言轻文甚至文言剥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培养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第二,重言轻文的教学传统,使学生无法穿透文字符号达到与作者情感相通的境界。
第三,文言文作为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文与言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重言轻文导致许多附于”文”上的文化信息被忽略甚至抛弃。
2、以教代读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必须在阅读中感受、培养和提高。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文章的时间被教师的串讲占用了,课堂看似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不一定好。
这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填鸭式”“嚼烂了喂”的串讲,其必然结果是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失去整体感。
在”串讲”下,文言文不再是包含思想感情的文而是变成一组组实词、虚词和刻板的文言句法。
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几乎被教师忽略了。
我们缺乏一种对学生的信任,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的任务的完成落实。
3、片面、孤立对待文本。
具体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只是粗略地挖掘文本资源。
教学纠缠于有限的文言知识的传授,与生动形象具体的文言语境相隔绝,这时文言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与魅力。
那么,如何才能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浅谈新课程下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
是 学 生 在 今 后 的 学 习 生 活 中 极 为有 用 的一 种 技 能 。 三 、 略 读 教 学 要 让 学 生 发 现 和 享 受 阅读 乐 趣 ・
但 在 实 际的 阅读 教学 中这些 方 法并 未广 泛 实践 ,大家 研 究 的还 是 新课 程 下 教 师 应该 怎 么 教 ? 对 于学 生 的 “ ” 学 还停 留在 口头关 注上 。如何让 学生 成为课 堂学 习 的主 角 , 实现 真正 的 “ ” 学 .我 们不 妨在 略读课 文教 学方 面有所 尝 试 。当 然 ,这 不 是 一朝 一 夕 能 够 完 成 的 ,必 须 有 计 划 、 有 步骤 、循序渐 进地进行 ,必须 遵循 以下几个 原则 :
重 要 方 式 , 因此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要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二 、 略 读 教 学 应 以整 体 阅 读 为 主
阅读 兴 趣 ,将 阅读 视 为 自己生 活 中不 可或 缺 的一部 分 , 才是 学生 阅读 能 力可 持续 发 展 的动 力 。我们 提 倡让 学 生 接触 各种 各样 的阅读 材料 ,进行 广 泛而 大 量 的阅读 ,激 发学 生 的阅读 兴 趣 。建议 小 学生 每 天都 有一 小 时 的时 间
提一些 所谓 的 “ 问题 ” ,这 些 “ 问题 ”大 多是 教师 明知故 问 ,学 生明知 故答 。这显然 不是 在培 养学 生的 阅读兴 趣 , 而是 在 消磨 学生 对 阅读 的兴趣 ,天 天如 此 ,学 生认 为 阅 读 就 是学 课 文 ,学好课 文 就是 为 了 考一 个好 分 数 。可 以 说 ,阅读 教学 注 重 了太多 智 力 因素 的培 养 ,忽 视 了 比智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出现繁荣而热闹的景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
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随意性太强。
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不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却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问题。
在交流学习心得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个别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的感受。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倾向严重。
二、语文课变为“表演”新课程改革,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填鸭式灌输转变为热闹非凡的“表演”课。
语文课上又唱又跳,又写又画,好象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发展。
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语文的表面,没有深入到语文的本质,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表演”式的课堂,表面上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可是,学生从课堂上收获甚少。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老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的确,拥有好的导入就为一堂成功的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而一堂课的导入如果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整堂课中的表现,使他们在课堂中保持最好的状态。
一、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要求1.有利于引起注意,具有吸引性。
应该说,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的注意从下课游戏中转移到上课的内容上来是课堂导入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过渡到另一个对象上。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教师必须看到儿童还不善于主动转移注意的特点,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把儿童的注意引导到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儿童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2.有利于抓住重点,具有针对性。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要清楚,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自己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的工作,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利于激发热情,具有启发性。
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的特点考虑,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要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直接进入理解文章内容的紧张思维状态。
新课程理念下课文的整体化教学
一 .
诗人在 《 离骚》 中所 营造 的情 感氛
嗣 。听读第 三遍 ,只需老 师稍 加点 拨 ,学 生 就 能 充 分 理 解 屈 原 运 用 “ 草” “ 人” 等比喻 修辞 所写 香 、 美
在教 学中突 出听读的地位
我 们都 知道 ,一 首歌只有 通 过
诗句的 内涵 和整首诗所蕴涵 的情感 ,
选) ,课文的选文虽然 是节选的 ,但
相对来说还是 比较 长的 ,语言也 比较
综 上所 述 ,我们教语 文课文 时 , 要打破从小到大 、从微观到客观 的常 规思维模式 ,而应从 大 ̄i ,从整体 J i b 到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悟性 ,全面
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
古奥难懂 ,课堂上如果直接按部就班 地串讲 ,不但花的时间长,而且效果 不理想 , 特别对那些基础 薄弱 、 思想
成了零零碎碎的小块 ,大大减少了语 文课堂的趣味性。大家都能明 白,一 幅山水画 ,面巾的意境 、 神韵氤氲在 整个画面中 ,而不是各种线条与颜色
引导 他们 将这些 意象的位置模糊化 ,
加1 、 = 组合成一幅阃:落 日余晖 ,西 =
风 中 ,一 条小 河 弯弯 曲曲 ,流水 呜
咽 ;一 座小石 板 桥孤零 零地 横在 河 兴趣 大增 ,大多学生都会 听得 津津有 味 ,听力强 的同学听一遍 不但能模仿 优秀的朗诵技巧 ,而且还能对诗歌的 思想情感有 了一定的认识。听读第二 遍 大部分学生就能很好地进入到理解 上 ,连着一条青苔斑驳的古道 ;桥边
的关系,问题迎刃而解 ,从模糊认识
唱 ,才能令人 陶醉 :一部文学名著拍
成 了电视或电影 , 不但绝大部分人看
师机械地 讲解的效果要好 得多。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么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放飞”《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体系,对于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
以人教版第二册第一个专题:多彩的春天为例。
识字1由八个反映春天的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把人引入春天的美好境界,我采用编一编课文,再次领略春天的五彩缤纷,春天的变化无穷,教学《柳树醒了》以后,到校园里找一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画一画春景图,来表现春天;背一背古诗《咏柳》;唱一唱春天的歌。
特别是小柳絮飞了,真美呀。
一拉柳枝,小柳絮纷纷扬扬,飞到头上、身上、地上,满眼是柳絮,小朋友欢呼雀跃。
此时,他们的心情肯定放飞了,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到野外看一看,再画一画,背一背有关春雨的古诗,交流交流。
实践种植花草树木,种下美好的心愿。
实践《村居》中描绘的情景。
那天正好是艳阳天,小朋友三五成群拿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来到操场上放风筝。
红朴朴的小脸上汗涔涔。
在老师的帮助下,有两只放得特别高,三根鹞线也不够,“嗖”地飞了,飞到学校北围墙外十米远的二层楼之外,小朋友们边跑边喊:“飞喽,飞喽。
”这难道只是放飞着风筝吗?我想:这放飞着快乐,放飞着热情,放飞着希望。
二、语文教学的情趣化新课程的改革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已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洋溢着情趣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由“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由“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发展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这一转变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常会按照课本的顺序,一篇一篇地教授英语课文。
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对课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解析和讲解,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课文的解读和理解,但往往缺乏对语言的整体性理解和运用。
学生们容易陷入对课文的机械记忆和应试训练中,而忽视了语言的综合运用和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而“单元整体教学”则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和教学,将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技能相互融合,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强调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这种从“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向“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它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学生们在接受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而传统的课文教学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传统的课文教学注重的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单元整体教学则更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和实际运用。
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情景中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提倡 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本 ,还课堂 以学生 。 然而 ,在课堂教学 中也 出现 了许多 问题 ,一些教师 的 “ 创新 ”与 《 课程标准 》 倡导的理念 “ 形似神 异” ,只是追求形式 ,没有实 际效果 ,具体表现有 以下七 种现象 ,值得思考 。 表面 自主 新课程 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 , 淡化预设与讲授 。 课堂教学要从学 生的疑 问人手 , 体现以学定教 , 因需施教 。 在教学片段 中,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 , 让学生 自由质疑 ,这是 比传统课 堂进步的地方。但问题是 , 教师没有 指导学生 对所提 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 , 也没有提供 学生思 考和解 决问题 的策 略,只是按 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 自己预先设计 的教学环节 , 学生思维 的空 间与 自主探究 的 积极性 显然 受到了限制 。这样的质疑 ,不过是展示 “ 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 而 已。如果教师总是 让学生解决 预先准备的问题 ,即使问题是 学生学习的难点 , 学生解决 问题 时也会索 然无味。实际上 , 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 的普遍性 ,和 课文 的重点和难 点有 着必然的联 系 , 如果老师作适 当调整梳理 , 让 自己的设计 意 图融进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 自主性会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学 生 自主原 则的实质在于让学 生有充分 的时间读 书,有足 够的空间思考 , 有 较多的机会实践。惟此 ,学生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 学 习伙伴 ,才 是有价值的。目前的语文课堂 中, 有两种 现象 比较 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 教 师组织的活动中 “ 忙碌” ,交流 、汇报 、表演 、操作 、检查 ,很难 看到学 生 静 静地进行个体思考 ,“ 他主”迹象明显 ;二是有 的课堂教师淡化 出场 ,一切 让学生 自己说了算 , 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 “ 想读哪一段就 读 哪一段” , “ 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 “ 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 , 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 , 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 、 无 从下手 ,表 面上获得了 自由,实际上却是 “ 放羊式”的任之 自流。因此 ,要使课堂高效 , 学生的 “ 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 “ 主导”有机结合。 二、无效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 、 组 组互动 、 竞争合作 、 时有思维碰撞火花 闪现 的课 堂确实 能给人 以享受 与启迪 。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 ,要以学生个体 的 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 , 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 , 做无用功的 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 阅读 、 思 考的情况下进 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还不深人 , 认识也不很深刻 , 小组合作加 工整理的结果 与所得也 是肤浅的 、 片面的 ,这样的合作 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 的机会 。 合作学 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 以下 四个条件 : 一是合作学 习的 目 标要 明确 恰 当, 是学 生在 比较短 的时间内可 以解决 的,也就是说 ,目标必须处 于学生 的 “ 最近发展 区”内。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 , 小组 内的学生熟悉合作 的 规则 ,明确 自己的分工 , 学 习要在 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 提供充足 的 学习时 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讨论 、 交流 、整合 。四是合作 目的是 “ 双赢 ” ,
一
要让 学生体 验集体智 慧的力量 , 感 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 , 凡是个体学习能 解决 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 的方式来解决。总之 , 组织合作学 习 , 必须全盘 考虑学 习的 目的 、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 ,不能只追 求形式。
三、随意探究
、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 自主的尝试 、 体验 、实践,主动 发现问题 、 解决阀题 ,升华认识 , 学会学 习。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 究性阅读上——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 、 多元化 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 , 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 性 ,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 教学实践中 , 我们还要 防止 以下几种倾 向:一是惟 探究式学 习 , 排斥接受 性学习 。整堂课事事探究 ,时时探究 ,既没有效率 ,也没有必要 。二是 只重过 程 ,忽视结果 。有 的教师让学 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但脚踩西瓜皮 ,“ 探 ”到哪 里算哪里 , 最终不仅 问题 没有解决 ,连方向也模 糊了 , 这样的探究对 阅读理解 能力的培养有何益处?三是不重课 内重课外 。 由于探究性学习要花更 多的教学 时间 ,为了赶教学进度 , 有 些教 师就将 探究活动由 “ 课 内为主 ”改为 “ 课外 为 主” , 进行 “ 双轨运行” 。这种做法初衷很好 , 结果却常常加重 了学生 和家长 的 负担 ,效果很差 。 四、纵容个性 新课改 以来 , 广大教师努力在语文教学 中张扬学生 的个性 , 尊重学 生的独 特体验 ,这是一大进 步。但在教学实践 中,教师采取 的张扬个性 的策略总感 到 有些不尽人 意。 在文本 的诵读与理解 中,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 自己的想法是好 的, 然 而 语文教学长期 的 “ 多样性… ‘ 模糊性… ‘ 独特性”会 给学 生什么样 的影响?大胆 地说 ,不假思索地说 ,无根据地说 ,任意地说 , 编造着说 ,不负责任地说 ,这 与《 语文课程标准 》 要求的 “ 形成 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难道 没有 矛盾吗? 对 于学 生个性 的纵容还表现在 : 教 学中片面追求 个性化教 育 , 忽视了对学 生 良好 学习习惯 的培 养。有的教 师认 为 , 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或者对学生的学 习行为提 出要求是束缚 了学生个 性的发展 ,结果学 生连认真 读书、规范书写 、 独立思考 的习惯都没养 成,既影响了学习质量 , 又影 响了身心健康 。还有的教 师对 于学生发言中的明显错误 不及时给予指出 , 这对于思想上还处在懵懂时期 的学生 的成 长是不利 的。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的个性 ,应是健康的 、 积极 的个性 ,应是体现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 、 高 尚的道德规范 。先进的思想导 向 、科学的思维方式 、文明的生活习惯的个性。 “ 真理向前迈- -, h 步 ,就会 变成谬误 。 ”传统语文 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 , 但 我们不能矫枉过正 ,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 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 , 冷静思考 ,不断反思 , 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 正的走进新课程。 法 二 《流
祖 国
杨 书 英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文教学
河 北省 永 年 县 临 溜 关 镇 总 校
教师应着力构建 自主的课堂 , 让 学生在 生动、活泼的状态 中高效率地学 习。新的教 学理念 告诉 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 受学 习,死记硬 背,机 械训练 的教学模式 ,剥夺 了学生 的 自 主性, 而现在的教 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交流 与合作 的能力。 自主原则 合作学 习 探究性学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