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建议-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建议-教育文档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建议写作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写出一篇文章,而是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会如何使用语文。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加强写作指导,优化作文教学策略,实现写作教学的改革,切实使中学作文教学止出文本训练,走向人格建构。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1.中学生写作水平甚低。

一些学校和老师并没有对写作教学引起重视,只是财务普遍、广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投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

虽然平时经常有布置作文作业,但教学意识的不足,教学方法的趋势,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写作环节失利,语言应用能力低下。

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写作是要慢慢培养的,不能急,缺乏紧迫感,教学质量始终停滞不前。

2.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掌握写作方法。

但有的人却认为,语言教学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内涵审美能力,有的人认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阅读能力。

其实,这些任务都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大家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没有抓住重点和根本,导致语文教学计划混乱,目标不明确。

二、改革语文课写作教学方法1.破除套路作文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老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在开展写作教学之前,老师应分析题目,自己先写作,体验一下写作的感觉学。

写作教学不止是将写作技巧传递给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释放内心的情感,用真实的语言来抒发真实的情感,让学生展示心路历程,更好的认识自己。

为此,现代作文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写作规律、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模式为主,而是要提倡自主写作,激发个性和兴趣,快乐的写作文。

2.学生要深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有高有低,面对同样的题目,有的学生立刻就能发挥想象,语言如行云流水,各种信息材料已经在脑海中翻腾,然后挥笔成文,但有的学生却语言匮乏,即使苫思冥想,也很难组织语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收集资料的多少。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让学生写文质兼美具有个性、富有创新的文章,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作文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其阶段性目标也对作文教学做了明确的说明,这些都是新的写作理念的体现。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写作的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使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其实,把作文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应重点放在对学生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再说,对学生作文兴趣和信心的培养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具有的必要心理准备。

在写作态度上,《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诚实。

《语文课程标准》还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作文修改方面关注“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

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在写作态度上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因此,在作文中要求学生放飞其思想与情感,说真话,抒真情,把自己对人生、对理想、对世界的看法统统流诸笔端,把作文当做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强调作文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凸现三个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凸现三个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凸现三个“基本走向”作者:豆海湛出自:年轻没有失败日期:2006年7月3日 17:2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新课程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即“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的性质界定了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学生观与发展观,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体现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教学应注重走向情趣、走向综合、走向开放。

一、走向情趣情趣是写好作文的内驱力,而情趣源于兴趣。

兴趣指的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要激发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探究和情感,关键在于激趣策略的实施。

首先是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情趣化和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作文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目的是使训练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乐意在习作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

让他们在习作的过程中,少一些拘泥,多一些自由,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让学生在充满童真与童趣的情景中,自主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其二、是教学活动必须具有情趣化。

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激趣的手段,创设充满情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进入情景,参与活动,得到愉悦的体验,从而产生想写的冲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想象作文时,设计的导入环节是在黑板上画了“△○□◇”等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这些图形象什么?他们还能组合成什么?充满几何图形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的兴趣。

此时,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三个图形像什么?可以组合成什么?学生众说纷纭。

此时,教师在学生兴趣盎然中,导入了想象作文下一环节的教学,良好的开端为学生进入习作的构思环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能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独特认识生活的方法、独特的表达手段,以其积极自愿的心态,带着自己的情趣,带着良好的心境走进习作天地。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研究是指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一)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建立新型的师生双边关系在师生双边关系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教师主宰一切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曾经有过且现在正被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但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呈几何级递增、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这些模式日益显露其局限性。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古训在今天显得尤为灵验。

因此,在教学中探索以大纲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成了课堂三分钟演讲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教和学,本来无所谓苦乐。

只是现在教什么和怎样教,学什么和怎样学,不是自己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教者与学者长时间处在一种被动状态,不免身心疲惫,终致厌倦。

其实,教和学完全可以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寓教于乐是千百年来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在社会各界提出质疑、语文教学出现危机的今天,我们着实有必要在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方面探索一番。

(三)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有求异求新的欲望,而年青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及至把这一模式推及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

二、操作要点(一)演讲顺序按学号进行,男女生轮流出场(每班学号均为女生在前男生在后)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

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好中差也基本分散。

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二)演讲内容不限,但要有感而发,不无病呻吟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确定议题、整理多文本资源、设计任务以及创设情境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培养深度思维和全面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究引言: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群文阅读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确定议题、整理多文本资源、设计任务以及创设情境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欣赏文本。

1.确定议题,整理多文本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确定议题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学,整理多文本资源的策略也至关重要。

在新课标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因此,确定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取文本表面信息,更是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分析能力的过程。

确定议题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个人理解和感悟,使其形成独立见解,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

引入多元文本,涉及不同主题和文体的文本,有助于学生对议题的多角度理解。

多元文本的使用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使议题的确定更为全面。

在整理多文本资源时,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选择、组织文本,以促进学生对于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深层次思考。

选择与议题紧密相关、内容丰富、表达清晰的文本,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形成明确的观点。

注重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对于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设计分层次的文本,使学生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议题。

这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表、图片、视频等,能够更生动地呈现多文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

2.设计任务,呈现群文阅读方向任务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尤其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任务,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审视并解析这些新观念,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作文教学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课程目标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6.二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实施建议1.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4.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5.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6.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7.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二.《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1.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将为写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利保障、写作实际是二种应用,包括运用书面文字表达自己想说的话、用书面语言与外界交流和沟通。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结合生活和实际情境展开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通过引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写作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及有效方法与策略的关键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教师提供对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实用建议和方法。

致力于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实践、热情、生活情境、正确写作观念、重要性、指导意义、有效方法、策略。

1. 引言1.1 介绍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语文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写作的热情。

如何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写作成为语文教师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入更多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需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感的表达,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结合生活和实际情境展开写作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写作中看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温暖,从而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让小学生爱上语文写作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自主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摘要:用新课程的理念观照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教师确立写作新理念和正确的写作教学思路、搞好阅读,为作文打基础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的理念更新上存在盲点。

突出表现在实际的语文作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矛盾状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作文教学问题。

那么,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一、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问题首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从学校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来看,作文教学也只能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

学校在安排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根本不把作文课单独作为课时来安排,这样就无形中给教师随意对待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其次,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作文教学方法多年来都比较枯燥、单一,教师有意或者无意地命题,非常随意的一点指导,学生艰难地凑够字数,教师或粗批或细批,最后是讲评。

二、解决初中作文教学问题的对策1.教师要确立写作新理念和正确的写作教学思路对于缺乏正确的作文教学思路,作文教学无从下手的问题,我想我们要弄清楚两件事:作文是什么?学生写作文为什么?答对了这两个问题,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从心理学角度看,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是一种精神产品。

每个人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和感受不会一样,因此作文是每一个学生个人独创的精神产品。

学生写作文,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自己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体现自己生活的情趣,学生写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写作与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与学生的兴趣态度、与学生的素养和精神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确立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作文教学思路,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无从下手、惨淡经营的情况,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论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若干课型

论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若干课型
杀 写 作 灵 性 的 刽 子 手 了 呢 ? 们 是 否 应 该 从 古人 的 熟 我
网 络 文 学 扩 大 了 高 中 生 的 阅读 范 围 .由此 带 来 的 网络 写 作 激发 了他 们 写 作 的积 极 性 .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 这
写 作 既 是 中 学 语 文 教学 的 重 点 .也是 学生 表达 生 命 的 重要 方 式 之 一 .写 作能 力 也将 在 一定 程 度 上影 响 学 生 今 后 的 可 持续 发 展 。语 文教 师要 充分 关 注 网络 文学 对 高 中生 的 影 响 .在 写作 教 学 中吸 收 网络 文学 创 作 的积
出书热 , 当前 社 会 似 乎 正 在 进 入 一 个 全 民 写 作 的境 界 无 论 从 哪 个 角度 来说 , 都 是 一 个 好 现 象 . 这 多读 多写 对 提 高 国人 的语 文 素 养 不 无裨 益 . 是 如 果 问及 这 些 作 但
者 是 如 何 对 缪斯 女神 产 生 热爱 以及 如 何 形 成 驾 轻 就 熟 的写作功底时 , 想 , 我 回答 是 受 求 学 生涯 中某 个 阶 段 的 语 文 课 的影 响 的 人 大 概 绝 无 仅 有 . 有 八 九 的 人 都 会 十 说 是 对 文 学 名 著 的 痴 迷 与 百 折 不 回 的 写 作 精 神 使 然 我 们 作 为语 文教 育工 作 者 可 能 会 对 这 样 的回 答 大 失 所
样 可 怜 的境 地 ?但 是 我 们 必须 承 认 以上 的说 法 句 句 属 实 , 非 是 攻 击 语 文工 作 者 的恶 意 杜 撰 。 不 能 不 引 起 决 这 每 一 位 语 文教 育 工 作 者 的深 刻 反 思 : 什 么 备 受 我 们 为 批 判 的 封 建 私 塾 却 为 我 们 培 育 出 数 以 干 计 的 文 学 大 家 ? 什 么 我 们 标 榜 的先 进 科 学 的 语 文 课 堂 却 变 成 扼 为

新课程作文教学策略

新课程作文教学策略

新课程作文教学策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怕写作文,老师难指导作文,作文难!作为综合考察学生语言文字、写作方法技巧、逻辑思维等知识能力的项目,它最能反映出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因此语文教学必需十分重视并切实抓好作文教学。

1 “放长线钓大鱼”,做好三个积累1.1 生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而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在作文时常感到为难、无话可说或千篇一律,甚至为应付了事而抄袭作文,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丰富的生活实践和知识的积累储备。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即活动,它既是对活动过程的再现,也是对活动中情感体验的回味。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思想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1.2 语言积累。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多读、多看,厚积才能薄发。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

课本的大多数课文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放在小花方框中)的文字。

如在《紫藤罗瀑布》后有一段唐弢关于生命的名段;《梅岭三章》后加上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202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2021.8讲)

202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2021.8讲)

202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2021.8讲)2021版课标: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问题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以下简称《2021年版课标》)对写作教学目标是怎样规定的?答: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阶段目标的梯度比较明显:1~2年级是写话,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自由写话,说什么就写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鼓励“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

3~4年级是习作,不拘文体,不拘形式,鼓励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同时,还提出了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的要求。

5~6年级继续习作,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的应用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7~9年级提出写作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阶段目标中还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要求:观察与思考,体验与感受;顺畅地表述,有创意地表达;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锤炼;善于调动和运用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标点符号;片段练习,如缩写、扩写、读写、变换文体、变换表达方式- 1 -等;修改习作;交流作品;写作的量;课外练笔。

写作教学目标序列,体现了新的写作教学思想。

从第一学段“写话”,到第二三学段“习作”,到第四学段“写作”,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是一个新的发展路径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二:老师们在实施写作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首先,放低门槛,重在兴趣。

先说后写、以说引写,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好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思考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更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作文教学首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是“我要作文”而不是“要我作文”,这是区分主动作文与被动作文的重要标志。

大量的成功作文,常常是“我要作文”的宠儿而不是“要我作文的产物”。

突然来到的某些美妙的瞬间,常会灵思涌动,妙语连珠,尽管这时只有三言两语,依然能够激起“我要作文”的强烈冲动;而随着美妙瞬间的悄然逝去,“我要作文”的强烈冲动也会烟消云散。

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是大有益处的。

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许会遇到与这样灵思妙语相关相承、相得益彰的人和事或景与物。

到那时,孕育已久的思想火花就会在人和事或景与物的撞击中升腾起来。

由此看来,作文教学中要及时把握和巩固“我要作文”的初生状态,以后学生就会在某些思想火花的驱动之下,产生主动寻求有关材料的热望;而一旦找到学生所需要的有关材料,暂时搁浅的“我要作文”的写作冲动便会再度涌起。

这样,一篇篇成功的作文便会从学生的笔端奔涌出来。

因此,让思想的火花在与外物的撞击中升腾,乃是学生在作文成功路上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教学也要重视底蕴,这底蕴来自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丰富的知识背景。

好作文都有一种与人不同又能为大家所喜欢而产生共鸣的格调,有一股浓浓的醉人心脾的底蕴味儿。

新课标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作文教学的讨论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作文教学的讨论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讨论1.网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与我们之前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吗?李乾明教授:语文课程改革之后的作文教学继承了以前作文教学中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新课改不是对传统的抛弃,而是扬弃。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发生了三个根本的改变:第一,作文教学价值趋向方面强调由作文技能转向作文素养的培养,而这种作文素养不是靠教师灌输作文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而是在对话中生成的。

第二,在作文教学内容方面,由凌空蹈虚转向作文的真情实感和个性化的表达。

第三,作文命题走向了多元化。

2.网友:关于“语文素养”许多人都有说法,您认为一个语文素养好的人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养成?李乾明教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理念。

作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内容之一,着重包括两个方面的素养:一是胸有成竹的素养,即学生感悟生活、积累意象的素养;二是得心应手的素养,即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和表现手法传达心中所想的内容。

3.网友:老师怎么看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无病呻吟现象?李乾明教授:学生作文的无病呻吟的产生在于:第一,教师的作文命题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没有形成平衡关系,学生只能代老师立言写小大人的文章;第二,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没有什么可写的;第三,学生以为写崇高的主题才是作文,而自己的生活琐事、某些想法不是作文的内容。

4.网友:你好!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学生作文中流行用语泛滥的情况?李乾明教授:作文用语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而且要受到技术条件的影响。

学生的流行语只要用之恰当,不影响自己的思想表达,别人也能够接受,我们就不应该反对,因为这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丰富多彩。

我们反对追求形式不顾内容的使用还没有约定俗成的流行语。

5.网友:中学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重视范文的功能,让学生由模仿到创作,进而懂得各类文体写作的特点和规律,这真的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吗?李乾明教授:第一,学习范文是创新的基础,很多写作能力高的人都离不开学习别人的东西;第二,学习范文要学习他的表达思想的方法,而不是照抄范文,一定要化用别人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思想;好比是练字,临摹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但目前很多初中生写出来的文章都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有着“假大空”的特点,因此加强初中生写作教学指导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

本文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思考与探究引言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之一,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佳,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所写的文章空洞且没有感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真情实感,写作技巧欠佳,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良好的引导,致使学生无法完成优秀的写作。

因此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探究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进行文字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不再谈文色变。

一、改变写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充分领会新课标精神内涵,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写真写实,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摆正写作教学的位置,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让学生有意识的感悟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写出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

在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应该合理安排写作数量和时间,并及时针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结合教材,丰富写作体裁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业学者的层层筛选和精心编排的,文体特点、语言架构、思维逻辑等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新课程高中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新课程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

学生不喜欢作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师不爱写作,不会写作。

我们有一些语文教师只是语文阅读的教师,而不是语文写作的教师。

这些教师分析起文章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谈起写作来却力不从心,十分尴尬。

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不曾动笔为学生写过一篇示范文章。

试想,教师自己不会写作,又怎能教会学生写作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

”这真是一语中的。

第二,学生观察能力低下,阅读量少。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观察意识,观察能力低下。

著名作家梁晓声提到的一件事应引起我们的思索。

梁老师的同学请他给正在读高三的小孩辅导高考作文。

梁老师首先带那个学生逛了一趟菜市场,回到梁老师的家里,梁老师问:“刚才在菜市场里有什么样的事情或者什么样的人让你留意过?”那个学生说什么也没看到。

梁老师引导这位学生回想:菜市场门口是不是有人用计算器算命?菜市场里面是不是有人当场宰杀幼鸽?一个很有身份的老者是不是在大蒜摊前仔细比较两扎大蒜头数的多寡后砍价半天?卖黄鳝的女孩子杀完黄鳝交给顾客之后是不是马上洗干净手,然后坐在板凳上背英语?这么一说,那个学生全都想起来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学生观察意识缺失,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两眼漆黑,视若无睹。

学生阅读量小,阅读视野狭窄。

荆州市高一学年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名著阅读题:《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

有的居然将“义绝”写成了曹操、刘备、张飞等,闹出笑话。

第三,作文教学陷入“集体迷茫”状态。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文教学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

主要表现为,没有单独的作文教学纲要,没有体系严密的作文教材,没有固定的作文教学时间,作文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甚少,研究也不成系统。

因此,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集体迷茫”着。

作文教学现状可用两句俗语来概括: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几个议题李卫东编者按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本刊一直予以密切关注,并编发了不少相关文章。

本期刊发的李卫东老师的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的议题做了一次比较集中的梳理。

该文抛出了作文教学的九个热点议题,并加以简要的阐释,其价值更多地不在于所阐发的观点,而在于所提出的议题本身。

希望此文能引发老师们对写作教学的深入讨论,选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议题,或展开详尽论述,或进行辨析争鸣。

更欢迎老师们密切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写作教学策略和成功做法。

一、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学写作课不排斥“文学性”,但“文学化”不是中学写作的根本方向。

中学写作,就本质而言,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与表达。

生活化,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表达生活,表达自己,是中学写作的本来之义。

价值取向的合理定位,从宏观上决定着中学写作教学的品质和命运。

在操作层面上,写作基本价值取向就落实在“写什么”的问题上。

“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意思”、“有情趣”的生活体验,在于“有真意”、“有见解”的思想表达。

“小文人语篇”、“假大空拼盘”、“套路化模板”、“新八股”等一切背离“生活”的写作,无论形式再怎么新巧,都为中学写作的宗旨所不容。

写作这篇文章时,正值四川发生地震灾害没几天,我读到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的博文《今天的语文课》,该老师精心选择一组抗震救灾的感人镜头,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观看交流,而后让学生写一封信,给灾区的人——失去亲人的人、死里逃生的灾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医生护士……要用文字传递你的爱心,给灾区的人民送去温暖,带去力量!课堂上教师流泪了,学生流泪了。

我也被这个案例深深地打动了,随即在博客上留言:语文,什么是语文?写作,怎样的写作是刻写在孩子心灵上的写作?语文教师,怎样的语文教师是本真意义上的语文教师?不再需要苍白的理论阐释.建议您再深度组织,但又担心这份自然原态会因此丧失……二、怎么“想”制导着怎么“写”——写作教学中的思维培育我们平常喜欢和学生说:怎么想,就怎么写。

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问题是怎么让学生会“想”。

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

写作教学中写作思维的培育,规定着写作教学的“质”。

思维的培养,也带来识见、思想的提升。

识见、思想提升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就为写作打下坚实的根基。

反之,无视思维品质、思想见地的培育,耽于文字的“游戏”,技巧的摆弄,留下的只能是雕楼画栋的“文字花瓶”而已。

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性、全面性、灵活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与“生活问题”天然联系在一起。

在“问题”中思考、辩驳,在思考中梳理、组织,写作与思维的质地就厚实起来。

思维训练需要“白马非马”的逻辑思辨,但写作思维更多地生长在阅读问题的交流里,生活现象的辨析里,心灵与心灵的感应与交汇过程中。

三、文体不是个坏东西——写作教学中的题型与文体文体是一种“形式”,本身无所谓好坏。

文体是写作的内在组成。

写作如果没有了文体,好比作曲没有了调值,失去了起码的体统。

“淡化文体”的说法,是对日趋繁琐僵化的文体训练的反拨,自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这个口号也埋下了陷阱,淡化文体很容易就滑向取消文体、漠视文体的极端。

而取消文体,很有可能会给问题重重的中学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灾难。

与其说“淡化文体”倒不如说“活化文体”,眼光不止拘囿在“记叙、说明、议论”的三大应用文体上,更不能沉迷于文体格式的机械操练上,而是给“文体”松绑,让“文体”开放搞活。

“文体”的出路依然在“生活”这个源头,以生活的需要,开发文体,改善文体,突破文体,不断创新实验,让文体成为生活表达的自然需要。

写作中的题型以至题目,要丰富多样,与鲜活、本真的生活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引来学生灵动的体验和表达。

逢写作,就以为是写“篇章”;逢写作,就以为是两节课的封闭“生产”,应该换换思维了。

四、“有”与“无”之间——写作教学的训练序列面对写作教学的序列性,存在着两种极端主义。

一是写作神秘主义,一是写作机械主义。

写作神秘主义认为,写作无需教,写作是教不出来的。

其证据往往如下:请问有几个作家是语文教师教出来的?人自打出生并未接受科学系统的训练,不照样在“说”的过程中学会说话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大量读写,悟性一到,表里粗细自就豁然贯通了。

针对写作神秘主义,我们也可以有一系列反问:中学写作课是专门培养作家的吗?一些作家非由学校培养就能反推出写作不需要教吗?许多口头语言无师自通、自然习得的人,不也终其一生难以写出篇像样的东西,哪怕是份规范的文书,来进行深广的交流吗?写作机械主义恰恰走向另一个端点,不但“教”写作,而且炮制出一个个“模板”,一个个步骤,一堆堆的“几步几法”,供学生“截取”、“粘贴”、“复制”。

亦步亦趋的机械操练,已经远离写作的真谛。

书面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言,其一就是打破线形思维,对语言进行再组织,对思想进行再提炼,其间有没有规律、技巧?有。

但能不能用一套繁琐哲学来指导写作,?像有的写作教学体系,搞出了三五百个能力点来对应训练,这显然又违背了基本的写作规律。

写作教学有其内在的序列,但这个序列与理科教学的路数迥然有别。

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适合母语教学特点的科学的写作序列。

迫切需要的不是神秘,不是臆想,而是实证研究和科学实验。

比如我们能否在分析大量成功的写作文本、教学个例的基础上,来思考梳理中学生写作的能力结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大学写作中已然出现比较理想的写作教程,我们中学写作教学能否与最新的写作研究成果对接?五、遵循语言自身的逻辑——写作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不同发展阶段中语言自身的逻辑。

初中与高中阶段,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有共性也有区别,中学写作教学应遵循这种语言自身发展的逻辑,在语言训练上有所侧重。

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在培养学生准确、流畅表达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质感和形象感;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在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力求理性、思辨的表达。

不同文体、语境中语言自身的逻辑。

语言表达缺乏了基本的体式感,常常就会陷入混乱的“言说”状态。

不同的写作目的和情境下,有相应的语言体式,常见的论说体式、说明体式、叙述体式、描写体式,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学生明晰这些不同体式语言的特点并自觉运用于写作过程中,是写作语言训练的努力方向。

关于语言的风格及修辞,国内外的处理态度不同。

国外并不避讳对中小学生“写作风格”的要求,比如美国比较流行的“6+1要素写作”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写作风格”的要素,具体要求是要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个人的写作风格和(或)说服力。

国内的中学写作教学很少正面提及“写作风格”,似乎觉得这超出了中学生的认知阶段,而较多地从修辞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修辞格的训练。

同样是讲修辞,从美国写作教学的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他们并未局限于具体的修辞格,而是涉及到了语言的韵律、语态、语调、引申隐喻、类推、悖论、修辞结构甚至语言的超常运用。

当然,国外的做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母语教学实际,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是应持的理性态度。

让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和风格,而不是套话连篇,言不由衷,我们的语言训练还需要突围。

六、“读”与“写”的分与合——写作教学中的读写关系读,有益于写;写,离不开读。

因此,读和写要紧密结合,以写来促读,达到读和写的一体化。

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简单吗?读写结合,自古就有,不但结合,而且是密切结合。

八股取士,一篇文章定终生,阅读终究是为了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写是目的,读是手段,这是古代“读写关系”的基本格局。

现代社会早已远离了“一篇文章定终生”的时代,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可能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学的体验和滋养,不必考虑去创作文学作品;阅读一篇新闻,可能仅仅是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也不必非要写篇新闻。

考察现代语境中的“读写关系”,应有新的思路。

读写要结合,自然不错,但前提是彼此的适当分离,互不伤害。

阅读课有阅读课的独特功能,写作课有写作课的基本任务。

是否所有的阅读篇目都适合拿来做“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到什么“度”,以怎样的方式?很有研究的必要。

读是读,写是写,功能不同,不能一味模糊其必要的界域。

但读与写又是天然的同谋,不能无视它们之间的关联。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这种关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双赢。

七、想写就写——写作教学中资源平台的开发与整合写作不应只局限在固定的写作课堂,理想的写作状态是想写就写,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这样敏锐的写作教学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开发一切资源和平台,促发学生愿写、想写、能写。

比如博客,不少学生为什么愿开博客、写博客?原因很简单,在这里他们能想写就写,在挣脱语言镣铐的自由写作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如果条件允许,语文教师和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群,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呼应、争辩、引申、阐发,获得历练的不止是语言,而且是思辨力的提升。

放弃这种鲜活的互动平台,也就是放弃了无比丰富的写作交流资源。

不但博客,日记、书信、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这些看似不能登上写作教学大雅之堂的写作形式,都可为我们所用。

生活中处处有潜在的写作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去挖掘,比如指导学生撰写试卷分析报告、编写班级日志等等,类似的日常性写作样式,俯拾皆是。

日常性写作,虽然不能解决写作教学的所有问题,但因其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的随机性、灵活性,更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表达需求。

如果能和集中、规范的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提升写作能力,而且也会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需要。

八、还“写作”一个完整的面目——写作教学中的全过程意识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言语智能活动,需要调动起所有的语文修养。

期望有限的几节写作课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现实的。

写作前的观察、阅读、积累,写作中的构思、组织、表达,写作后的修改、发表、交流,都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这里单说说写作后的修改、互批、发表、编辑。

修改是培养一种意识,为自己的写作行为负责的意识。

修改是再写作,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就中学写作来说,每次写作训练课都应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这些具体的能力目标,不仅要贯穿在构思行文的过程中,也应贯穿在写后修改互批的过程中。

学生为什么不会修改,不会互批?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评分规则。

基于能力目标细化而成的评分规则,是用来全过程改进教学,而不是用来“秋后算账”,最终沦落为教师把持“生杀大权”的工具。

评分规则只出现在中、高考等大型考试中,而且只有阅卷教师才能见到,这是不正常的。

发表和交流看似外在于写作过程,实则是写作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向写作行为最为本质的部位——写作的内驱力。

念一念学生的优秀习作,甚至写作后等生偶尔出现的好句子、好题目,开辟优秀作文壁报栏,编辑班级、年级、学校作文刊物,创建网络交流平台,让学生编辑个人作文集,组建写作“成长资料包”,这些并不复杂的举措,会最大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