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是根据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禽生产技术(就业方向)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而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
同时具有考取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及“1+X”家庭农场畜禽养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禽生产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
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为教学常态,灵活运用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家禽疾病防控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利用现场病例外教师还可以把临床案例先展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每个疾病的必备知识,对照教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素材对这一临床案例进行模拟诊断,接着制定防治方案,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
庄浪县职教中心《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现代养殖业经济要求相适应,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服务,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养殖业第一线的畜禽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各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养殖专业户、自主创办的养殖实体等岗位的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人才规格(一) 知识结构1. 文化基础知识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专业通用基础知识通过专业通用模块的学习,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殖与改良、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与控制、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
3. 不同专门化方向专业知识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及岗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禽的生产与经营、猪的生产与经营、牛的生产与经营、羊的生产与经营的专业知识。
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在掌握以上知识时,可以有所侧重。
4. 专业技能和公益劳动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和集中劳动,使学生掌握在养殖生产岗位运用专业技能所需的常规知识和进行公益劳动的知识,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5. 补充知识通过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
(二) 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以养殖专业技能为主的能力构成。
这个能力构成是为养殖行业岗位(群)服务的,既要体现其综合素质又要体现鲜明的职业特点,综合建立其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结构,使其具有对所接触的事物能准确接受、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的能力。
主要的能力表现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职业行为能力;畜禽养殖技术应用的能力;畜禽疫病防疫的能力;专业技术推广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 前言1.1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畜禽营养与饲料》是根据现代养殖业对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职业岗位的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而设计的一门教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从事饲料生产与经营、动物营养搭配与配方设计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了解与畜禽营养与饲料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安全防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畜禽解剖生理》、《养殖场环境卫生》。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 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类特点制定了3 项课程目标,这3 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本课程总课时为110 学时。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
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养分的缺乏症及预防方法;(3)掌握常见饲料分类方法及各种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饲料原料品质鉴别方法、保存方法及加工处理与使用方法;(5)掌握饲养标准的应用方法;(6)掌握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全价配合饲料加工工艺。
《禽病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禽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禽病免疫接种、药物预防、检疫、消毒及患病家禽的处理等技术;掌握有关主要病毒及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掌握主要禽病寄生虫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禽普通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家禽的生产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进行滴鼻、点眼、注射、饮水、刺种、气雾免疫接种。
3.会对鸡主要传染病病原进行诊断及鸡球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4.会进行病禽的病理剖检。
5.会利用诊断试剂盒对某些传染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禽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技术任务一概述掌握检疫的概念及种类,掌握消毒的种类和方法,会制定免疫程序,掌握药物预防的概念和种类。
任务二禽病毒性传染病掌握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淋巴细胞性自血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产蛋下降综合征、鸡包涵体肝炎、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禽脑脊髓炎、鸡传染性贫血、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任务三禽细菌性传染病掌握禽大肠杆菌病、禽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禽霍乱、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禽曲霉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鸡坏死性肠炎、禽弯杆菌性肠炎、鸡绿脓杆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1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标准(试行)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旨在整体规划本专业的技能教学,进一步明确本专业三年学习期间的技能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教学基本条件,规范教学实施过程,指导技能教学评价,确保技能教学质量。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专业代码:011800),同时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专业代码:012000)。
三、技能教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一定的技术思维和能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精湛技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持续成长起作基础性作用。
为了适应畜牧业发展对多层次畜禽生产技术人才的基本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技能教学定位于畜禽饲养与常见病防治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具备胜任畜禽饲养、常见病防治、动物繁殖等一线岗位工作和发展的技术技能,为其进入畜牧行业就业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为:1. 了解畜牧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环境和能力特点,熟悉畜禽生产规范和职业岗位标准,关注畜禽生产领域发展趋势和变革新动向。
2.能熟悉畜禽饲养管理操作流程,掌握畜禽繁殖规律,正确实施母畜发情鉴定及人工授精,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熟练掌握免疫接种技术。
3.掌握常用试剂或药剂的配制方法,掌握细菌的常规检查方法,能合理选择消毒药并进行科学消毒,能识别饲料原料和动物常见品种,能独立进行病理剖检,根据观察到的典型症状、病变能初步诊断疾病。
4.能顶岗完成畜牧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熟悉饲料加工、供料、供水、清粪、通风换气、降温或加热等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畜禽饲养管理与常见疾病防治的能力。
《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一、前言1、课程定位《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入学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增加学习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专业兴趣,了解和掌握畜禽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进一步掌握常见畜禽生产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较好地满足在养殖场的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专长。
2、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项目任务驱动型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生产与典型案例为载体,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确定七个模块。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表1 课程总标准表2 学习模块1:做一名合格的畜禽疫病专业的职专生表2 学习模块2:职业生涯规划表2学习模块3:我校养殖专业简介表2学习模块4:畜禽生产与经营现状及新技术表2 学习模块5:兽医基础表2学习模块6: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表2学习模块7:畜禽繁育技术1、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畜禽生产与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学生增加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2、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1)、教学建议建立本专业开放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6-2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畜禽繁育技术班级:高一养殖任课教师:张梅贤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1 年至20 12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繁育技术班级:高一任课教师:李银锁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生产班级:高二养殖任课教师:李波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生产班级:高二养殖任课教师:李波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0 年至20 11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班级:高三养殖任课教师:李玉芹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2 年至20 13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班级:高三养殖任课教师:李玉芹
教研室组长签字:李波级部负责人签字:王海民
20 12 年至20 13 学年第二学期。
1-6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大纲《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地位与任务动物营养学对动物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动物生产方面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也是推动动物生产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南和技术基础。
其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特性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的定量转化规律及其作用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研究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二、目的要求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一门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生理作用、营养功能、养分消化吸收、饲养营养价值,以及动物营养需要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和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者提供理论根据和实际指南。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动物饲养与饲料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营养标准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表,配制营养全价的日粮,以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同时研究饲料加工及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的营养潜能。
本课程涵盖动物营养和动物饲料学两大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基础学科。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1)、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实际情况下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
(2)、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
(3)、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禽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禽病防治课程类别:专业能力课课程学时:56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1.前言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
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
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
使学生能对生产中的各种禽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可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
《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总学时数:72总学分数:4适用专业: 养殖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解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掌握畜禽营养需要及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幻灯片、录像片或现场提供的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能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
3. 掌握配合畜禽日粮的基本技能,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农业。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 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知识部分1. 畜禽营养基础(1) 动物与植物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合物。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理解动物消化力与饲料消化性。
(3) 蛋白质的营养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理解单胃家畜与反刍家畜对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非反刍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等概念。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具有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治、畜产品营销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一)知识结构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家畜、家禽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掌握家畜、家禽疫病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6.掌握畜禽产品营销基本知识。
7.知道养殖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二)能力结构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家畜、家禽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个领域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能力。
5.具有家畜、家禽一般疫病防治所必需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要求: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的营养成分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的过程及能量对畜禽生产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生产性能畜禽的营养需要及畜禽饲养标准,能够灵活运用畜禽生产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相关知识,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掌握饲料的分类及常见饲料的种类、营养特性及加工调制;了解配合饲料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保证所设计配方的营养科学性和安全环保性的控制手段、实现配方经济实用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设备及配置,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加工工艺流程;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饲料检验化验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判断动物典型的营养缺乏症。
2.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中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类饲料。
3.会青贮饲料的制作及粗饲料的化学调制。
4.会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会应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
6.会配合饲料生产各工艺的操作。
7.会判断配合饲料产品品质的优劣。
8.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进行饲料概略养分的常规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能简单分析出饲料中六大成分,会比较动植物饲料组成的不同点。
任务二畜禽对饲料的消化掌握饲料消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项目二水与畜禽营养任务一水的作用、来源与排出掌握水的功能和缺水后果,理解水的排泄方式。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猪病防治》课程标准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 规范。
4.4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 享积件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根据当地猪病流行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 中授课与送学入企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 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 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 训等。
(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 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 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起草人:吕永伟 工作单位: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13939383086 邮件:lyw6175@
8
4.7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猪病防治》 林义明 曹礼静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5。 参考书:1.《猪病防治》 陈学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4 。 2.《猪病防治》王志远 羊建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8 。 3.《猪病防治技术》陈玉库 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2。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1知识目标3.1.1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1.2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3.1.3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3.1.4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3.1.5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3.2能力目标3.2.1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3.2.2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3.2.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3.2.4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3.2.5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3.2.6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3.3素质目标3.3.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
标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畜禽营养与饲料》是根据现代养殖业对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职业岗位的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而设计的一门教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从事饲料生产与经营、动物营养搭配与配方设计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了解与畜禽营养与饲料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安全防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畜禽解剖生理》、《养殖场环境卫生》。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
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类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本课程总课时为110学时。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1知识目标
2.1.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
2.1.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
掌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掌握主要畜禽饲料配方设计技巧。
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
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
2.3.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2.3.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2教材选用建议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导、实践导向课程思想。
(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
通过活动设计,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材要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体现突出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
4.3 实训条件
有相对固定的校内实验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的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4.3教学要求
(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4)《畜禽营养与饲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该课程应设置在《畜禽解剖生理》、《兽医基础》等专业核心课程之后。
(5)本课程任教、辅导教师要尽快了解网络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6)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更新。
尽可能贴近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4.4教学方法与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积件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授课:根据当地饲料季节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送学入企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挂图、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上,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实训室、饲料加工场,边看边讲、边练边讲,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畜禽营养与饲料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室及教学基地、养殖场,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4.5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取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其中课内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笔试型性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50%,笔试型性考核占40%,课外考核占10%。
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予以一次重修的机会。
要注意改变以往以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养猪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1.课内考核主要指课程考核。
分形成性考核和笔试型性考核。
(1)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项目考核,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根据项目操作表现给出项目成绩。
(2)笔试型性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实行考教分离,用试题库进行考核,可采用笔式或网上答题方式进行。
按百分制计。
2.课外考核主要指学生顶岗实习考核,由相应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做出综合评分。
4.6 课程资源
(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
(2)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视听教材与仿真软件等。
(3)注重校际间、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本课程教学专用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4.7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二版)邱以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参考书:1.《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
2.《畜禽营养与饲料》(养殖专业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宁金友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3.《饲料与饲养学》单安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8
起草人:田宏民
工作单位: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联系电话: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