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君子的部分论述

合集下载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

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进行阐述。

第一组:教育与修身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孔子关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名言。

孔子认为要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并且要有一颗真诚正直的心,对待他人要友善体谅,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2. 不学而时习之,不思则罔,疑则有错:这是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名句。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避免错误。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孔子对于修身的要求,强调人们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从穿衣、言谈、行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二组:政治与治国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描述。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胸怀广阔,心胸开放,对待世事和人情要大度,而小人往往心胸狭窄,计较小利,为人处世常常小心谨慎。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观念。

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升华,而小人只追求私利和功名。

3.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教育子弟的名言,他认为只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才能推动一个人不断努力,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第三组:友情与人际关系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这是孔子对于真正的友谊的描述。

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泊无私的,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交朋友。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待人处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待人真诚、宽容和善良,不去伤害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爱。

第四组:学习与修养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强调。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片段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君子”二字,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尽管对于这一片段的解释存在歧义,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话中针对君子提出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

君子在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仍需心存宽容,不怨恨、恼怒他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德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一片段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这里说到这个是与前面两种做法进行对比,君子既不是那种尽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好造反的人。

君子需要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即需要施行“仁”道,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则是施行“仁”道的基础。

有了“仁”道,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不用担忧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片段是对君子德行的一个具体说明:君子要求庄重,才显得威严。

君子要学习才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

君子要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

君子有了错误也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从这些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他将自己的这种理想人格全部赋予到了“君子”身上,不仅仅从外表举止上对“君子”进行了要求,还从内在根本道德层次也作出了具体要求。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片段也是对君子道德的具体要求:作为“君子”,要做到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释义)

古人关于君子的名言(释义)

古⼈关于君⼦的名⾔(释义)古⼈关于君⼦的名⾔1、⼦⽈:“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孔⼦说:“君⼦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论语·⾥仁》孔⼦说:“君⼦所思是德⾏,⼩⼈所思是有利可图;君⼦⼼中想的是法,⼩⼈⼼中想的是侥幸。

”3、⼦⽈:“君⼦喻于义,⼩⼈喻于利。

”-----《论语·⾥仁》孔⼦说:“君⼦明⽩⼤义,⼩⼈只知道⼩利。

”孔⼦说:“君⼦不应该像器具⼀样,作⽤仅限于某⼀⽅⾯,应多才多艺。

”5、⼦⽈:“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孔⼦说:“君⼦⼼胸宽⼴,⼩⼈经常忧愁。

”6、⼦⽈:“君⼦成⼈之美,不成⼈之恶;⼩⼈反是。

”----《论语·颜渊》孔⼦说:“君⼦通常成全他⼈的好事,不破坏别⼈的事,⽽⼩⼈却与之完全相反。

”7、⼦⽈:“君⼦和⽽不同,⼩⼈同⽽不和。

“----《论语·⼦路》孔⼦说:“君⼦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容易附和别⼈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平和相处。

”8、⼦⽈:“君⼦泰⽽不骄,⼩⼈骄⽽不泰。

”----《论语·⼦路》孔⼦说:“君⼦泰然⾃若⽽不骄傲,⼩⼈骄傲⽽不泰然⾃若。

”9、⼦⽈:“君⼦⽽不仁者有矣夫?未有⼩⼈⽽仁者也!”----《论语·宪问》孔⼦说:“君⼦中没有仁德的⼈是有的,⽽⼩⼈中有仁德的⼈是没有的。

”10、⼦⽈:“君⼦上达,⼩⼈下达。

”----《论语·宪问》孔⼦说:“君⼦向上,通达仁义;⼩⼈向下,追求名利。

”11、⼦⽈:“君⼦固穷,⼩⼈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孔⼦说:“君⼦穷困时尚能安守,⼩⼈穷困了就不约束⾃⼰⽽胡作⾮为了。

”12、⼦⽈:“君⼦求诸⼰,⼩⼈求诸⼈。

”------《论语·卫灵公》孔⼦说:“君⼦严格要求⾃⼰,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找原因,⽽不是怨天尤⼈。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袁兴广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摘 要:“君子”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追求的理想化人格,是《论语》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

本文通过梳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试图分析何为君子之道、如何践行君子之道,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论语》;孔子;君子之道作者简介:袁兴广(1993.9-),男,河北辛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89-03“君子”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追求的理想化人格,这是《论语》里面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一词总共出现107次,涉及到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

本文通过梳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进而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君子的养成是遵循一定道路的。

笔者认为,“君子”之道即为“仁”之道、成圣之道;“君子”之道上的人能够做到勤勉于学、言行一致、内省修己、胸怀天下;“君子”之道上的人能体会到“朝闻道,夕死可矣”[1]40的精神力量。

孔学思想概念的宗旨和核心是“仁”。

孔子说:“仁者,人也”(《中庸》引)他把“仁”作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因此,孔学的君子之道,即为“仁”之道、成“圣”之道。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74意识是说,只阐述先贤作品而不进行创作,以相信的态度热爱古代先贤文化,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先贤遗留下来的文化中汲取养分,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寻求到自身的“君子”之道。

一、何为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人自身的修身之道,所谓的修身之道即:孝弟为君子之本;知礼为君子的具体措施和目的;忠恕为践行君子之道的方法。

(一)孝弟为君子之本百善孝为先,孝弟为君子之本。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

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其根本,根基确立了,“道”自然就会产生,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便是君子的根基,这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下生而为人所首先要明白的道理,只有君子做到“笃于亲,”才能够做到“兴于人”。

关于《论语》(六则)中孔子关于人格、道德性和意识的解读

关于《论语》(六则)中孔子关于人格、道德性和意识的解读

关于《论语》(六则)中孔子关于人格、道德性和意识的解读关于《论语》,其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或再传弟子根据笔记和记忆整理出来的一本语录体散文集。

(一).人格道德性人格与身份何谓君子“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篇中,在西周、春秋时期,“君子”这一概念最初产生时,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

孔子的所谓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身份意义上的君子,即有贵族身份可以没有道德的人;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即有道德而无贵族身份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是求“道”,并学以致其道的人。

在孔子看来,理想的人格主要是君子人格,并且是否为君子并不取决于其经济政治地位。

人格与财富一般认为儒家是不屑于谈论个人利益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也。

但是,儒者也是人,也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生存。

挣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虽然很少谈到个人利益。

但是他也并不仇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就是说人人都期望富贵,但是用不正义的方式得到富贵,不会长久;人人都厌恶贫贱,但是如果想用不正义的方式摆脱贫贱,贫贱不会离开。

贫富观:贫而乐,富而好礼。

贫穷和富贵是孪生兄弟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中。

大多数人也都经历过贫穷和富贵的人生阶段。

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两者的心态。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道:“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就是说贫穷的时候能乐观地面对生活,不要怨天尤人;富裕的时候要知礼,不要傲慢狂妄。

慈善:周急不继富。

现在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慈善成为了一种时尚。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的一个叫“子华”的学生出使齐国。

子华的朋友"冉有"就请示孔子给子华的母亲大笔接济。

孔子同意接济,但是不同意给很多。

因为子华在齐国”乘肥马,衣轻裘”,何况“君子周急不继富。

"就是说帮助急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那些已经比较富裕的人。

《论语》中的“君子”思想

《论语》中的“君子”思想

《论语》中几种主要思想主张的解读(二)关于“君子”《论语》中的许多篇章谈及“君子”,在这里,“君子”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人的人。

《论语》中提出的君子言行的标准实则是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高要求。

原著回顾: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评析】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们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

这才是君子啊!”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说:“君子忧虑死后名声不传扬于后世。

”孔子说:“君子把一切都求之于自己,小人把一切都求之于别人。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持但不争强好胜,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言论可取就选用一个人,也不因为人不可取就拒绝他的言论。

”【评析】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传名于后世;君子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君子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评析】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于义,要重义轻利。

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就可能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对于个体而言,孔子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欲利于己,必害于人,故多怨。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

儒家经典中论述君子的名句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名句:
1.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 《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论语·八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 《孟子·尽心上》:“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远庖厨。


6.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7. 《大学》:“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8. 《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9.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


10. 《论语·阳货》:“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这些名言警句旨在强调君子应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如仁爱、诚信、道义、礼敬、节制、勇敢等。

这些观点在儒家经典中被反复提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名句,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君子。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不主观臆测,不行事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是《论语》记述孔子努力戒绝的四件事,也是孔子人品与处世原则的写照。

2.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司马牛曾经求教孔子,怎样才能被称为“君子”。

孔子回答说:“君子没有什么忧愁,也没有什么畏惧。

”3. 见利思义。

——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面对利益,应当去思考利益是否符合道义。

4.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春秋·鲁·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自省内心,如果没有什么感到愧疚的话,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害怕的呢?5.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春秋·鲁·孔子《论语》君子喜爱钱财,但是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

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会将说的多,但做的少视为耻辱”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用正直的行为来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用恩德报答别人曾经施予自己的恩德。

这是孔子在回答别人提出“以德报怨”观点时所阐发的见解,体现了他讲原则、爱憎分明而又正直旷达的做人风格。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君子会成就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帮助别人做坏事。

而小人恰恰相反,只会帮助坏人做坏事,而不会成就别人的好事。

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自己犯有错误,要重罚,别人犯有错误要轻责,这样就会使得自己远离他人的怨恨。

10.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话。

夫子:老师,这里是尊称孔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心理。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复杂饱满的立体的形象,全书从开篇到结尾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君子修养体系,君子之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一直以来,“君子”话题便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君子”一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便是贤人志士社会实践、文化追求、道德践履的力量源泉。

《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君子”一词在书中出现了107次,“君子” 可以说是《论语》中的一个高频词。

虽然《论语》中没有对君子进行完整的阐释,但只要结合《论语》的相关描述来了解“君子”,就会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的君子之道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

君子的定位“君”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手执笔,即“尹”字,与“父”相似,含有“父辈掌权’的意思,表示治事,下面为“口”,表示发号施令。

故《说文解字》说:“君,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君”与“子”合称,最原始的含义应为“君之子”。

商周时期,君子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的通称。

而在《论语》里,“君子”的范围明显扩大且下移。

杨伯峻先生对“君子”作了两种界定:一是有道德的人,一是在高位的人。

[1]其中前者指通过系统的教育而培养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读书人或者说“高材生”,也就是社会的道德文化精英,在当时被称为“士”;后者指贵族统治者,也就是“大人”,与之对应的就是地位低下的平民。

其实,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在高位,而在高位的人也不一定有道德,“君子”并非是某个具体的阶层。

其一,“君子”与国君有别,“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君子”不同于国君之“君”。

其二,“君子”非官员,有官职的人并不都“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泰伯》),而这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要求。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

《论语》十则赏析解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赏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解读】自古以来,许多人沉迷于物质欲望,欲壑难填,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迷失自我,成为金钱的奴隶,终日处于痛苦之中,不得自由,精神受到束缚。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者常乐”,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生除了一定的物质需求外,还需要有精神追求,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追求真理,奉献社会。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不惜舍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为我国的火箭、核弹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

反观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贪官,一旦掌握某些权力,不是想着怎样为人民服务,而是投机钻营,图谋升官发财,贪得无厌,将贪污财物转移出国,稍有风吹草动,便蒙混出逃,即使暂时躲避了处罚,但已身败名裂,为人民所不齿。

所以,孔子主张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人君子,利己利人,利社会利国家,这个思想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赏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浅谈《论语》之君子人格

浅谈《论语》之君子人格

108现代交际·2019年5期作者简介:王伊妮,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论语》之君子人格王伊妮(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摘要:《论语》中出现最多、谈论最多的就是君子,孔子一直关注着君子人格的问题,君子人格是他理想的人格标准。

在《论语》中,小人与君子相对,孔子处处推崇君子人格,其君子人格观在今天对我们为人处世和修身养性仍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论语》 孔子 君子 君子人格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08-02“君子”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典籍,《易经》《诗经》《尚书》中多次出现“君子”一词。

《周易》:“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1]《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尚书》:“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3]这时候主要从政治角度定义君子,孔子具体说明了“君子”一词,君子人格是孔子理想的人格标准。

仁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依据:仁为君子,不仁则为小人。

根据孔子的人格标准,小人与君子相对立,西周时期,君子、小人是等级身份的泛称:前者指贵族统治者,后者指被统治的平民和奴隶。

春秋时期,“高岸为谷,深谷为陵”[2],面对此时君子与小人的变化,孔子把二者的等级身份对立转化为人格的对立,将君子作为理想人格。

一、《论语》中的君子《论语》在论述君子中开始和结束,开篇《学而》篇中提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末篇《尧曰》中说:“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4]《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了107次,其中孔子自己提到了91次,三个孔子的弟子提到了13次,“问君子”出现了3次,共出现在51章中。

《论语》中的“君子”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没有真实的形象和行为的,是一种君子人格符号,如《论语•述而》中:“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第二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孔子并没有说出此人为何有道德,如《论语•宪问》中:“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第三种是在政治上有崇高道德的人,如《论语•公冶长》中:“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第四种人是与小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人,认为君子是一种人格,其中君子是高尚的,而小人是低下的,如《论语•卫灵公》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品德和行为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是对古代君子的要求,也是对人们道德修养的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1. 君子不器。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不会被外在的器物所限制,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不取决于他们所使用的器物的价值,而是取决于他们内心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内在修养为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言谈中应该谨慎,不轻易说出不负责任的话,而在行动中应该果断、勇敢,不畏艰难险阻。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之有物,行之有果。

3. 君子不以言举人。

孔子还说,“君子不以言举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言辞而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他们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来判断他的品德和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别人,不轻易下结论。

4. 君子喻于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注重个人利益。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以义为先,不为私利而放弃道德原则。

5. 君子坦荡荡。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心胸开阔,坦荡坦荡,而小人心胸狭窄,常常感到忧虑。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心胸开阔,不为小事而烦恼,要有大局观念。

6.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不会被外在的器物所限制,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不取决于他们所使用的器物的价值,而是取决于他们内心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内在修养为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关于君子的名言论语

关于君子的名言论语

关于君子的名言论语关于君子的名言在儒家经典中经常提到。

下面分享《论语》中关于君子的12句名言,能够帮你认清身边的君子和小人。

1、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第二》简释:君子先做后说,先把要说的做到,然后再根据自己做到的去说,言行相符,这是君子所为。

小人则相反,先说后做,甚至说了也不做。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第二》简释:君子做事,为公不为私,平时修身养性,也是为了去其私心,存其公心。

小人做事,为私不为公,平日没事的时候,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无公。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第四》简释:单从事情表面来看,君子和小人是很难分辨的。

君子但知公义,只要是符合公义的,君子都会去做;小人但知私利,只要有利于己的,他也一定去做。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第四》简释:君子心中所思的是道德,所以会选择有仁德之人的地方居住;小人心中所思的是利益,所以会选择有利可图的地方作为居处;君子有所行动,要考虑是否合乎刑法;小人不计后果,为了利益可以铤而走险。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第四》简释:君子不抢人说话,看似言语迟钝,但做起事情来,却非常敏捷。

小人喜欢抢人说话,做起事来,却拖拖拉拉。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简释:君子居易以俟命,不为名牵,不为利役,心境平坦广大,无忧无惧;小人不为名牵,便为利役,未得患得,既得又患失,所以终日忧惧不。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第十二》简释: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善事,不会助人成就恶事。

小人与君子相反,见人做善事便心生嫉妒,阻拦破坏,见人做坏事便心生欢喜,助纣为虐。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第十三》简释:君子虽然见解与众不同,但能和平忍让,与人和谐相处;小人所见平庸,与大众相同,但因其争利之心很强,所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关于君子的名言

关于君子的名言

精心整理关于君子的名言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唐孟郊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3、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5、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宋朱熹678910111213141516171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19、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唐孟郊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宋朱熹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通鉴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唐吴兢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

清宋缍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宋朱熹2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27282930313233343536也辍行。

《荀子天论》37、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

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

《读易详说》解《易否初六》38、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39、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

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着,则小人退矣。

《贞观政要》卷五。

论语关于君子的部分论述

论语关于君子的部分论述

"论语"关于君子的论述第一课:12.19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第三课:15.20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第四课:18.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之矣。

第五课: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第六课: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第七课:14·42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第八课: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谈古论今说《论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谈古论今说《论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谈古论今说《论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予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说:‘有个仁德的人掉到井里了’,他会跳下去救人吗?”跳下去是死,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

这种情况下,跳还是不跳?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去井边救人,但不能自己也陷进去;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淄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成了宰予。

这个寓言挺有意思,其实,宰予是在问孔子:现在世道这么乱,仁德还有什么用?我们处处讲仁德,岂不被坏人利用、欺骗?孔子的回答也有深意: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修仁行仁怎么会没用呢?一个真正的君子,绝不会是书呆子,而是“智勇仁”齐备,“果达艺”出众。

他怎会不明白真假,不懂得因果呢?一个真正的仁者可以为追求仁道而舍弃生命,但绝不会被他人用虚假的手段陷害;你可以用一些手段、方法欺骗他,但他绝不会被迷惑。

在《孟子·万章》中有“校人欺子产”的故事: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叫主管池塘的小吏把它畜养在池塘里。

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返回来禀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它还困乏懒动;一会儿便悠闲地离开了。

”子产说:“它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了!它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了!”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这便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的出处。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为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为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为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二、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季氏》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修养】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贡问君子。

高考模拟作文立意指导范文:习《论语》金句,做当代君子

高考模拟作文立意指导范文:习《论语》金句,做当代君子

习《论语》金句做当代君子赵增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大意是说,君子應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班级计划举行《论语》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孔子所谈的九种美德,你对哪几项感触最深?请以其中两项或三项为基础,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模拟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命制。

你在阅读其他内容前,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角度?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相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以“君子”为基本话题,契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的“人文底蕴”中的“人文积淀”,直接关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意在引导青年学生认真研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中包含的启发意义。

题目借《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引出话题,并设计了“班级《论语》读书会”这一写作情境和“发言稿”这一任务要求。

“以其中两项或三项为基础,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则进一步限定了写作内容。

仔细观察孔子所讲的“九思”,除最后一条之外,大体上两两对举:“视思明,听思聪”,讲君子要善用自己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感官,做到眼明耳聪,才能算是“聪明”;“色思温,貌思恭”,提醒君子要注意自己的神态,要有君子的做派,要保持温和谦恭;“言思忠,事思敬”则交代君子发言与行事的准则,即说话必须忠于事实,做事必须敬畏职责;“疑思问,忿思难”,说的是君子在面对“疑”与“忿”等一些特殊情绪时该怎么处理,那就是及时请教和防备后患;“见得思义”是最后一条,看似有些赘余,其实是儒家经常讲的“义利之辨”,在“九思”中不可或缺,且最具时代价值。

论语12章全文

论语12章全文

论语12章全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的言行,包括孔子的弟子在与孔子的交流中得到的教益,传统上分为20篇,每篇又分为多个章节。

今天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第12章,探讨其中包含的哲理和智慧。

第12章包括了9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孔子或其弟子的对话和言论。

在第12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政治、品德、人格、学习等方面的教导。

下面我们将逐章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重要观点。

第一节中,孔子说:“宽而温柔,能默而语。

”这句话强调了宽容、柔和的品质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处理事物时不要急躁,而是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应对。

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并且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准确、简练,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第二节中,孔子说:“君子节而不流。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懂得节制自己的行为,不随波逐流。

一个人若不能自律,随波逐流,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更不会获得成功。

第三节中,孔子说:“君子择人而处,执其善者而去其恶者。

”这句话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朋友会影响他的人生轨迹,应当选择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为伴侣,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保持距离。

第四节中,孔子说:“君子修己以敬。

”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首先要修齐自己的品德修养,正直敬重别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第五节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当做事坦诚、果敢、坦率,不要虚伪做作,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第六节中,孔子说:“述而不作。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不要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第七节中,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言语与行动中要表现出忠诚和诚实,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正义感。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和信赖。

第八节中,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要有为人处事的胸怀与气度,要有责任感和勇气,做到见义勇为,不会在关键时刻退缩。

《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1、学而第一。

儒雅是君子风度,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一日要有数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这是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要有温良恭俭让的风范,要继承先人的遗志,要掌握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如何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不忧虑别人就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诗与政治,德治与法治,人生的历程和滋味,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

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

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

做官的学问:提拔正直的干部,执政者要以身作则,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文献的重要性要有一颗虔诚的心问者不相亏凡事不必苛求理解的困难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尽善尽美的追求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是可忍,孰不可忍?仁德是礼乐的前提4、里仁第四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天下事无可无不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关键在于练好内功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义与利的选择用坏人做你的镜子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父母在世,不要远游记住父母的年纪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严于律己总不会错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5、公冶长第五孔子怎样选女婿?处世的艺术不要耍嘴皮子人贵有自知之明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朽木不可雕也无欲则刚“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政治家的君子之道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不念旧恶少怨恨伪君子的丑恶嘴脸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自我批评的难得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6、雍也第六不迁怒,不贰过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该得的不要推辞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安贫乐道的典范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不开后门,不拉关系不自夸,不居功口才可以免祸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正直是立身之本知之、好之、与乐之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有耕耘才有收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圣与仁的不同境界7、述而第七述尔不作,信而好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人的忧虑旷达的个人生活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富可求吗?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天才,敏以求之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冒充内行闻过则喜节俭总比奢侈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8、泰伯第八弃天下如敝屣一切以礼为标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锋芒毕露就是祸是不是愚民政策?德行更比才能重读书不为稻粱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关于君子的论述第一课:12.19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第三课:15.20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第四课:18.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第五课: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第六课: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第七课:14·42 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第八课: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九课: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第十课: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十四课:ﻫ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第十五课:ﻫ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课外语句: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试题选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 (《子路》)(6)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根据上述章节,说说你对仁道的理解。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2)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以上是关于“君子”的“质”与“文”的论辩,对此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24)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

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朱熹《四书集注》)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

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

(100字左右)五、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分)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六、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5分,60字左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参考答案:第一题(1)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认为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2)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充分说明了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ﻫ(3)认为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才是仁德。

(4)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5)孔子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ﻫ(6)孔子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第二题、①赞成孔子和子贡的观点。

(1分)②理由:作为君子,要“文”“质”兼备,表里一致。

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有外表的文采,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3分)(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材料分析3分)(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分)第四题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

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

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第五题(赋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各为2分)(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

ﻫ(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

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

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第六题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