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最求理想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是《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施行)(2)讲信修睦(和睦)(3)不独子其子(以……为子)(4)男有分(职分)(5)女有归(女子出嫁,归宿)(6)货恶其弃于地(扔,丢弃)(7)力恶不出于身(憎恶)(8)外户而不闭(大门)(9)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二、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翻译,记下疑问,合作释疑。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也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四、拓展学习。

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的理想是一样的。

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生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生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标一、背景资料及题目解说:1、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2、题目解说:“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

二、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1)给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注意朗读节奏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与:。

矜:。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四、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下注释,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第二课时课堂达标1.文本感知(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四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2. 小组合作探究: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习重难点】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2、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

【预习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家经典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熟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亲.( )其亲 (4)不独子.其子()(5)男有分.()(6)女有归.()(7)货恶其弃.于地()(8)力恶.不出于身()(9)外户..而不闭()(10)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6、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延伸拓展】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达标检测】1、背诵课文 2、练习册【教(学)反思】(提示: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

24 * <<大道之行也>>答案【预习导学】1、(1)礼记.礼运儒家经典著作战国末年或秦汉孔子(2)《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书》《诗经》《礼经》,《春秋》2、3、略4、(1)施行(2)和睦 (3)以……为亲(4)以……为子(5)职分(6)女子出嫁,归宿(7)扔,丢弃(8)憎恶(9)大门(10)指理想社会5、(1)与——举,选拔 (2)矜——鳏,老而无妻的人6、略【合作探究】1、天下为公2、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大道之行也》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预设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咀嚼的准备。

自学指导10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精练精读】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2、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主题阅读】(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ù):告诉②王(wàng):统一天下③与:语气助词,无义1、翻译下列句子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二)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1.给下列字注音弗()琢()兑()尚()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弗学而能弗:(2)其次务施报施:(3)玉不琢,不成器琢:(4)人有礼则安安: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原句)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4.翻译下列句子(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译文:(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译文:(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译文: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拓展提升】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教(学)后记】第二十四课1、jǔguānfèn 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7、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9、“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10、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精读精练:1、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因此⑤发生⑥从2、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二)1.fúzhuóduìshànɡ2.(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3.喜、怒、哀、惧、爱、恶、欲4.(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5.(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

“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天朝田亩制度》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①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②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③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3.重点词。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4. 大道之行也》赛课导学案_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阅读  24. 大道之行也》赛课导学案_21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情感与价值: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文注释三、听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正音,朗读节奏。

四、译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教师具体指导朗读全班齐读课文。

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五、精读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大同。

六、研读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2、努力提高朗读、背诵的能力;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课前预习】1、“四书”指()()()()。

2、“五经”是指()()()()()。

3、谁能说说本文的写作背景?【课堂导学】一、听录音,注意下列划线字的音和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二、解释下面画线的词是()谓大同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讲信修()睦皆有所养()闭而不兴()不必藏()于己盗窃乱()贼而不作()三、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四、课文思想内容理解: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2、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拓展延伸:“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课堂巩固】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抓住重点词句背诵。

大道之行也,,选____与___,讲修。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使 ____,,,矜,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____,女有___.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____。

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是谓大同。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课前预习1、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 写作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一、jǔ通“举”,选拔 mù和睦 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fèn职分,职业 wù憎恶二、这选拔所以以……为亲培养供养发生私藏造反兴起三、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制人:李雪芬 审核人:邓晓芳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

【学习重难点】 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预习案 (一)预习要求: 1、在文言文笔记本上抄好原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字典口头翻译全文,不会翻译的词句则做好标记。

2、划记好课下重点字词注释。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与( ) 睦( ) 矜( ) 分( ) 恶( )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亲其亲( ) 矜( )寡( )孤( ) 独( ) 废疾( ) 男有分( ) 女有归( ) 货恶其弃于地( )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外户而水闭( ) 是谓大同( )( )3、本文选自《 》。

该书是 家经典之一,大约是 末年或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4、根据提示用原文回答,并完成图示导读(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就是课文中的(2)“大同社会”实行民主选举,即课文所说的梁开中学导学案装订线编制人:李雪芬审核人:邓晓芳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梁开中学导学案装订线(3)“大同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天下亲如一家,即(4)“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第一层(句)总说大同社会的纲领第二层(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句)总结全文探究案一、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答:二、“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答:三、你怎么看待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答:知识归纳案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类别词语类别原句分析通假字与实词选贤与能通,矜实词矜、寡、孤、独通,古今异义归实词女有归古义:今义:编制人:李雪芬审核人:邓晓芳班级:小组:姓名:评价:梁开中学导学案装订线乱实词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今义:是实词是谓大同古义:今义:一词多义亲实词不独亲其亲名词,意思是:亲实词不独亲其亲动词,意思是:古今异义亲名词不独亲其亲动词,意思是:子名词不独子其子动词,意思是:反馈案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第 24 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2 探究课文主旨,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领悟世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名句并背诵课文,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领悟世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一、自主认知(5分钟)1、相关链接(1)《礼记》简介《礼记》,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其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3)知识拓展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2、初读课文(5分钟)出文中划重点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

(5分钟)二、当堂检测(5分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代指政治上最高的理想。

()指理想社会。

()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三.问题探究1、本文的结构如何?(可划分为几个层次?)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四、拓展阅读唐太宗①论止盗上与群臣论②止③盗。

或④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⑤之日“民之所以为⑥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⑦不暇⑧顾廉耻耳。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3课时)主备人:黄娜审核人:李新田【学习目标】1、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

2、感受儒家学者的社会理想。

【重点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文学常识】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自主学习】一.了解文学常识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还有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三.多种方式朗读。

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皆有所养()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 L.故外户而不闭()K.盗窃乱贼()而不作()2.翻译下列语句。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男有分, 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合作探究】一、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二、深入探究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拓展延伸】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课题:《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执笔:审核:学案编号:授课人:授课时间:使用人:【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这本书,它是___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这本书与___、___、___、___和___合称“五经”。

【诵读课文】1.为加点字标注读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为课文划分节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把握文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通假字①选贤与.能同意思:②矜.、寡、孤、独、废疾者同意思:3.古今异义①女有归.古义:今义:②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今义:③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不独子.其子5.翻译句子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③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⑤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探究文本】1.全文只有6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拓展提升】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2.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心中的理想社会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当堂检测】【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的基础上授课,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如此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境界是陶渊明最早想到的吗?不是。

早在陶渊明之前,西汉的戴圣就假借孔子之名在《礼记》这部书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叫“大同”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天下为公,人人被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夜不闭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大同”世界。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wù)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通假字。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通“鳏”,老而无妻的人)(2)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3)古今异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二中附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张建中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三、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5、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没有
四、班级展示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1)“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2)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
没有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自悟自得
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六、达标测试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大同(同:)故外户而不闭(闭:)
3写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及其意义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家经典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5翻译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6、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达标测试答案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因此残疾人女子出嫁发生兴起和、平的意思关
3.“与”通“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略
5.略
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