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及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教学准备】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突出“中外文化交流”。
二、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简单概括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3.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藩镇割据(1)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教师可补充介绍:玄宗时,边境共设10 个节度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4、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以从中汲取教训。
二、新课讲授安史之乱1、背景(原因):(1)政治腐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唐节度使分布节度使,官名。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
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
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3)节度使势力膨胀: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矿长势力。
2、时间:755—763年3、经过:(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与步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克东都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逃往四川。
(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课题《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单元一学科历史年级七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执政政策的转变,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作用,从而警示自身需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居安思危。
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而亡的了解,由史入政,培养学生参政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表象之中归纳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由小见大。
通过影像资料了解安史之乱的经过。
再由学生论证安史之乱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研究的思维。
通过史料分析得出五代十国的特点。
知识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的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农民起义、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韩熙载夜宴图》,引入课题。
学生看视频,初步感知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安史之乱(1)明确“安史之乱”的意思。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想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2)播放视频《安史之乱》。
(3)讲解安史之乱的原因。
用材料做引导,得出原因: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日渐腐化,重用奸臣,政治黑暗腐败;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内容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学生看视频,初步了解安史之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本内容检查自学情况直观,容易记忆(4)学习安史之乱的过程。
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讲解。
明确安、史的进军路线和评判安史之乱的路线。
(5)研读材料,总结出安史之乱的影响。
4.学习第二部分: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播放《黄巢起义》的视频(2)讲解黄巢起义的原因。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
唐朝末年,_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唐末黄巢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败的贵族官僚和藩镇势力,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
教学
重点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
难点
安史之乱
课前
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建立到鼎盛的过程,
展示杜甫的两首诗: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探究点二黄巢起义
师生共同探讨
1.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黄巢起义的历史影响什么?
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并宣布要“洗涤朝延”,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师简要讲述下唐朝灭亡的背景、时间。
探究点三五代十国
学生讨论完成
作业
布置
P27材料阅读和自我测评
教
后
感
师生共同探讨
观察教材五代十国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原因、影响;(2)了解藩镇割据;宦官专权;(3)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4)五代十国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过程、影响的分析,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2)理解五代十国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也认识到当今反腐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资料研习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唐朝末年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为导入点,男女主人公在乱世中挣扎,当时的乱世是怎么爆发起来的?PPT展示出大唐荣耀的剧照和安禄山、史思明的相片,引出安史之乱。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个板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第一篇章:安史之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①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②安史之乱过程?③安史之乱影响?PPT出示材料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学生结合书本讨论,教师总结:(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和经过。
2.理解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3.探讨唐朝衰亡的原因。
教学重点:1.安史之乱的起因和经过。
2.唐朝衰亡的原因分析。
教学难点:1.关联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因果关系。
2.分析唐朝衰亡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1.讲授。
2.讨论。
教学资源:1.教科书。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描绘安史之乱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让学生简单讨论一下自己对唐朝衰亡的了解。
Step 2 介绍安史之乱(15分钟)1.讲述安史之乱的起因:分别从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的背景和野心开始讲起,说明他们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2.讲述安史之乱的经过:从叛乱爆发到安禄山入洛阳,再到唐玄宗逃离长安,讲述安史之乱的主要事件和战争过程。
3.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的了解。
Step 3 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5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2.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4 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15分钟)1.向学生提出问题:安史之乱是唐朝衰亡的直接原因,那么唐朝衰亡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例如政治腐败、军队虚弱、自然灾害等。
3.通过讲解和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和观点。
Step 5 总结(5分钟)总结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和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一份关于唐朝衰亡的调查报告,包括唐朝衰亡的深层次原因和相关事件,下节课进行汇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引发学生兴趣,并结合讲述、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案 新人教版
C.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D.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2.(原创)杜甫描述开元盛世景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描写安史之乱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上述材料表明(A)
①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②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③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④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灭亡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下列属于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C)
①唐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严重③人民赋役沉重④连年灾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镇压黄巢起义又灭亡唐朝的是(B)
A.赵匡胤B.朱温C.安禄山D.朱元璋
5.(原创)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C)
(二)学: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2.概况:①时间:755年至763年;②人物:安禄山、史思明;③结果:在少数民族援助下被平定。
3.影响:①经济上: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②政治上: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日益尖锐,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三)帮:
1.学完以上内容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P24杜甫《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想一想,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答: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人民流离失所,人烟稀少,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赋役繁重,加上连年灾荒。
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 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基础知识目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简单经过及其影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唐末衰落的原因,使学生掌握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 通过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揭露地主阶级腐朽反动的本性,并说明这一切正是唐朝国势衰落的原因。
2. 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反动统治。
说明封建社会里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四、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
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史事?“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
“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的盛世景象。
2. 导入新课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 讲授新课(板书)第6课唐朝的衰落与灭亡(板书)一天宝危机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使唐王朝社会经济和国势达到极盛时期。
但在这殷富繁荣的背后,却潜伏着祸乱衰败的危机。
(板书)1. 不理朝政天宝年间,玄宗渐生骄侈之心。
他不再似当年那样关心政事,勤勉治国,勃勃进取了,而一心要作纵欲享乐的“太平天子”。
自杨贵妃入宫后,玄宗整日与贵妃饮酒作乐,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生活。
(补充书中玄宗宠爱杨贵妃的小字)(板书)2. 任用奸相玄宗将国家大事交给“口密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外戚杨国忠,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林甫有四项奸邪作恶的“本领”:“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已,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得知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此外,教材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史实,如唐玄宗、肃宗、代宗等皇帝,以及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首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唐朝的建立、发展和衰落。
但是,对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具体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相关史实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汲取历史教训,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唐朝的盛世和衰落,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教案:本课教案。
3.史料: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相关的史料。
4.课件:本课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盛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盛世有哪些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4.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唐朝时期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繁荣与衰落,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
5.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安史之乱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唐朝衰落的原因,如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疆战事等。
3.唐朝衰落的具体表现,如长安陷落、藩镇割据、民变频发等。
4.安史之乱与唐朝衰落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安史之乱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3.测试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或随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视频资源:
-《中国历史》纪录片:播放该纪录片的相关章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隋唐风云》电视剧:观看该剧的相关剧集,通过剧情发展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历史事件。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协助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2。
教材以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为主题,通过讲述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唐朝晚期的社会矛盾,理解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较浅。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掌握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学生可能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具体细节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唐朝的影响,唐朝衰亡的原因。
2.难点:安史之乱的背景和过程的深入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的探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3.讲授法: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视频资料:准备与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衰落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唐朝晚期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教材内容涉及唐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唐朝的衰亡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此外,学生可能对唐朝衰亡的历程感到枯燥乏味,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唐朝晚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唐朝晚期的历史场景。
2.教材:准备人手一本教材,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历史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唐朝盛世的画面,如开元盛世等,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
随后切换至安史之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背景,提出问题:“安史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它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繁荣时期,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唐朝历史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兴衰变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唐朝衰亡的原因。
2.难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史料。
2.教室座位布置,便于小组合作。
3.相关历史地图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唐朝的繁荣。
然后提出问题:“唐朝为什么会从繁荣走向衰落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原因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兴衰变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突出“开元盛世”。
二、导入新课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答得很好。
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
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
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总结: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
2.安史之乱:让学生看《安史之乱》示意图。
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简单概括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3.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藩镇割据(1)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史料记载:……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教师结合地图讲解黄巢起义大致情况,特别指出:唐末农民战争历时10年,震荡全国,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经过大起义的冲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唐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教法分析
采用“预习展示--设疑解惑--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
学法分析
(1)资料研习法;(2)合作学习法;(3)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杜牧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师出示古诗,提问“妃子”指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
教师导入新课
由诗歌引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安史之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是本册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中期以后,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严重破坏,以及唐朝在经历这场大乱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史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繁荣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安史之乱以及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存在着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衰亡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和平稳定的环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安史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衰亡过程。
2.难点:安史之乱的原因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再现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以便于生动展示唐朝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2.教学素材:搜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如论文、书籍等,用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安史之乱的原因。
3.分组安排: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于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繁荣的景象,然后引出安史之乱,让学生初步感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知提示: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解读: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衰亡的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百家讲坛》蒙曼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唐朝灭亡》里安禄山叛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安禄山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唐朝做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目标导学,初步感知根据目标,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唐朝衰亡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史实。
3、知道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一)安史之乱1、观看《百家讲坛》蒙曼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唐朝灭亡》里安禄山叛乱片段,结合课文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安史之乱的成因和影响;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五代十国局面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安史之乱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二、安史之乱:
师:课件出示安史之乱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认知提示: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解读: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衰亡的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百家讲坛》蒙曼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唐朝灭亡》里安禄山叛乱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看视频,思考安禄山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唐朝做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目标导学,初步感知
根据目标,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唐朝衰亡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史实。
3、知道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安史之乱
1、观看《百家讲坛》蒙曼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唐朝灭亡》里安禄山叛乱片段,结合课文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合作交流:根据下列提示,简洁描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根据提示安史之乱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叛乱首领、借口等要素,组织语言,简介描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欣赏《明皇幸蜀图》,讲述该作品创作的背景,进一步巩固安史之乱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唐玄宗后期的腐朽。
3、阅读材料: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思考:这场转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后期: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严重,相互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税徭役繁重,生活困苦。
2、黄巢起义的结果怎么样?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
3、出示朱温图片,讲解朱温废唐朝皇帝、自称皇帝,建立后梁的史实。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分立
1、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看图了解五代十国的概念。
2、思考: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原因?
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开国君主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3、五代十国局面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北方战乱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四、说收获,话小结
五、拓展延伸
读史明智:对比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作为给国家带来的不同影响,谈谈对你来说有哪些启示?
第一、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保持戒骄戒躁的态度。
第二、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第三、人生要始终如一的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小人。
六、课堂作业
《长江全能学案》第五课
七、板书设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使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
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