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

合集下载

原创5: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5: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孟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亚圣”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 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2) 荀子的思想

出兵逼迫韩非来秦。 议
专制集权
厉行赏罚 以法治国
变法革新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五、墨家学派
墨子,名翟,墨家 学派创始人。出身
于“贱人”。墨子精 于工技,曾经“学儒 者之业”。他一生的 活动主要是“上说下 教”,儒、墨两家并 称为“显学”。墨子 门下弟子众多,他们 对巨子(墨家领袖) 都绝对服从,并为之
孔子的人文主义精神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朱熹注:俑,从养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 而大似人疾。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 代)也。(《孟子集注》)
•据材料分析孔子对“俑”随葬的态度及理由。反映何思想?
反对以俑陪葬,因为俑与人相像。 仁者爱人。 •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考纲要求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纲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命题热点 儒家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借鉴意义;
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说:一年有四季,一生有少 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读书也要配合生命 和季节的阶段。

理科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理科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C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人而不仁,如礼何 • C、为政以德 •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 ②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4)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孟子的思想
① 政治主张:“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 伦理观:“性本善”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提出“人不 是他人的工具”的观点,即主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下列哲学家的观点与康德最为
接近的是 B
• A、老子 B、孔子
• C、孟子 D、王夫之
3.(山东平邑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考试)温总理2008年1月三次南下指挥抗雪 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 导人心才能安”;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 温总理多次强调将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的 第一位,以上体现了我国民本思想。在我国 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 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道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解题指导: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思想大 变动的根源是“混乱和改革”,即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变革。这一时期,随着 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趋于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与经济基础的变化 相适应,分封制、宗法制趋于崩溃。这些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就是“百家 争鸣”局面的出现。
思维脉络
-2-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3)阶级上,“士”阶层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上,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若干边疆国家,如秦、晋、齐、楚等,因开拓疆土、并兼异族,使经济和文化产出好
些新方面。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
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
互动探究(1)史料中的“封建社会”是指什么时期?“封建”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过程。 2.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我 国主要的思想流派、代 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3.认识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8-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历史意义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选3篇)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选3篇)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选3篇)《“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篇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专题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1)①知道诸子百家,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缘由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③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进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进展。

④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进展状况。

(2)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

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学问,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乐观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本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过程,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喜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4))通过本专题学习,阅读《论语》、《老子》、《庄子》中的精彩片段,提升阅读和分析古文材料的力量,增加文学修养。

2.学法引导:(1)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习,不仅要阅读名家的论著,也应当留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其他资料。

对于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名著,阅读时要注意真正理解原文,而现在印行的一些白话译本只能作为参考。

要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进展脉络,必需留意各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2)在学习本专题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材料学习法:本专题涉及到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问体系。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件5 )(可用)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件5 )(可用)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单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 第 2 课 读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 1课
主讲:程 明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仁者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 道家: ①老子: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姓李名耳,号老聃。 世界本原是“道”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任何事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辩证法 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
②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 法家代表韩非子 ——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
主张以法治国
(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 墨家创始人墨子 ——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老子、庄子、孔子
5.下列关于孔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B.其弟子有“七十二贤人” C.孔子整理过《诗》《书》《礼》
《易》《春秋》
D.其思想核心是“仁政”
6.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29张PPT)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29张PPT)

——《论语· 为政》
1、孔子 (1)孔子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 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 “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 虎也!” ——《礼记· 檀弓下》 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论 语 · 颜渊》 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商鞅、韩非子 墨子
合作探究: 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
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 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 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你对孔子知多少?
(1)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圣”之称。
(1)主张“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3)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
孔子说:“性相近也。” ——《论语· 阳货》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孟子· 告子上》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同文门
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 子的地方。在 中国,几乎是 每一个省府或 县城,都有 一 座孔庙,但是 规模最大的一 座在曲阜。
圣府大门
孔府
位于孔庙东侧,有 “天下第一家”之 称,是孔子嫡系长 期居住的府第,也 是中国封建社会官 衙与内宅合一的典 型建筑。
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的 专用墓,也是目 前世界上延时最 久、面积最大的 氏族墓地。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 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齐都
临淄的稷下学宫,
是当时学术文化的
交流中心和诸子百
家争鸣的重要场
所。稷下学宫的创
建,稷下百家争鸣
稷下百家争鸣
的展开,不仅形成 了先秦百家争鸣的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以上材料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 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6分)
庄子 主观产物,“齐物”、“逍遥”(无所恃);把世
界万物看作相对的
法家
韩非子
变法革新;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法、术、势相结合治国。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形成原因 3、代表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⑵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 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学案1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案1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上: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4.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的变革。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2.孔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是。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倒退)。

(3)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整理古代典籍。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代表人物 时间思想 地位 孔子 春秋时期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 战国时期 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 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的思想主张(1)万物的本原是 ,要顺应自然;(2)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1)主张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2)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 的代表(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

(2)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

第一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 迅速发展;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 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 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井田制瓦解的根本 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出 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 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 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 (2)具有进步性: 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 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诸侯割据争霸,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为在战争中取 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子 “仁”的主张同样不能满足诸侯国君的需要。
哲学 政治 思想
思想 学说
学法指导
(1)切入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 的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演变规律: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 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3)把握原则:先局部,后整体 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 2.整体: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系统 化,整体化 (4)如何对待:珍视传统,古为今用 辩证取舍,发展创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 《书》 、《礼》、 《乐》、《易》、 《春秋》等书籍, 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 将其言论编印成书, 曰《论语》。这成 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③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 《尚书》、《春秋》等。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概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概述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教材分析
(1)通过实行看图式教学、表格对比、关系连线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材分析
思考:何谓“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概念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此九派成为“九流”,加上小说家合称为“十家”)“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纷纷涌现,以及各学派间相互诘难批驳而争相发表自己见解的局面。
2、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 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 出“民贵君轻”思想;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荀子
①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结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思想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
3.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1.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万世师表”“至圣”。
问: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1]

当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老子最后 对孔子说了这么一段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 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实则 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 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 子之身。” ——《史记 · 老子列传》
老子与孔子在政治主张上有哪些不同? 面对春秋乱世,孔子积极入世,努力推行自己的思想, 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 老子消极避世,尊重规律,知 其不可为而不为。(其思想背后有过人的智慧)
4、“百家争鸣”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 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5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0日―10月10 日举行,本届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家旅游局、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国际儒联、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山东省旅游局、济宁市政府和曲阜市政府承办。 和往年相比今年孔子文化节将举办首次全球联合 祭孔活动,全球祭孔活动以曲阜祭孔为主会场, 上海、天津、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 福建泉州、台湾台北、香港等地设立国内同祭直 播点,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等地 为海外同祭点,其间还将举办“中华文化标志城” 宣传活动。
D
4、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①铁器牛耕使用渐广 ②诸侯兼并趋向统一 ③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④中外联系不断加强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2、“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 阶级关系:“士” 的崛起和活跃
• 2、“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 阶级关系:“士” 的崛起和活跃 • 教育: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想 人性论 治国之 道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礼法并施 以礼为主

以德、礼治国
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⑴ 孟子和荀子简介
⑵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⑶ 影响: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蔚然大宗
孔子的成就
• 于是,孔子开始潜心办学,为改造社会培养 人才,并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相传孔 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晚年对《诗》《书》《易》《礼》《乐》 《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即儒 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学术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这 样评价孔子,“他是唯一有 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 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 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 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 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二、儒学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和儒学的兴起
身世
孔子的生平
从政经历 成就
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仁”、
“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等 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 荀子,名况,战国晚 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 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 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 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荀子是儒家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4.有人研究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帛书后,总结了以下内容, 你认为可信的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A [A 项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B 项是儒家的德治思想,C 项是法家 的严刑酷法思想,D 项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选 A 项。]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 想。 2.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 方面做出较大贡献。他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 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5.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
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
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老子
C [根据材料“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可知该人物注重
加强君主集权,但忽略了民众,A、B、D 三项都注重民众的利益,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取长补短, 进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儒学思想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百家争鸣”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 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2)“百家争鸣”使得人们从“神灵”转向人类社会现实,具 有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轴心时代的重要体现。 (3)在百家争鸣中,各个流派取长补短,彼此吸收融合,形成 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有何指导意义?
学派 儒 道
法 墨
对今天的指导意义 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教育理论
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哲学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
请问: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当你们班有名学生 在上课期间玩手机,你如何运用儒、法、道家的 相关思想来处理这名学生?请说明你的理由。
(示例:我会运用……家的思想,主张……因 为…………)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 战国发展——亚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
• ① 政治名思想轲:,将字“仁子”舆发,展为后“世仁尊政称”为、亚法圣先王。邹国

(今山“东民贵省君邹轻城”市()民人本,思想战)国时期伟大的
• “制民思恒想产”家、“、勿教夺农育时家”、、“省政刑治罚,家薄。税儒敛”家的主要代 • “民为表贵之,社一稷。次是之,儒君家为的轻。思”想主义流派
材料: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
材料: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1.经济: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1)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 人物。庄子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 依于老子的哲学。
(2)主要思想
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 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学在民间”。
3.诸子百家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老子、庄子 孔子、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实质: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 的学派。 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晚期,其他 为战国时期。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而不是创立者。
4.“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
③“仁”在政治上的表现:为政以德。 ④教育的方式:
主张私学;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具有进步性:
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1)老子生平: 老子(传说约前600年—约前
470年),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 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著有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
(2)主要思想 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④哲学方面:运动、对立与转化。

原创6: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原创6: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3、圣墨王不子作—,—诸平侯放民恣思,想处家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 杨氏量为腹我而,食是,无度君也身;而墨衣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
“兽日也夜。不” 休,以自苦为极”
——《孟子·滕文公下》
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明鬼”。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 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 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墨子正是一个对 感性经验抱有非常天真的信赖的朴素经验论者。
儒家
孟子 荀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战国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性恶论”、“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明鬼;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宇宙的本原为“道”;辩证法;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万物都是相对的;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结合树立君主权威;变法革新;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春秋战国历史“大变革”时代
(1)经济:“井田制”瓦解; (2)政治: 周王室衰微,战乱频繁; (3)阶级:“士”阶层活跃; (4)教育: 民间私学兴起;
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吸收融合,形成 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为政以德,譬如述北而辰不,作居,其信所而而好众古星共(拱)之。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朱熹注君:君“、述臣,臣传、旧父而父已、,子作子则创始”)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

课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总序第个教案课型:新授执行时间:年月日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时期)1、背景: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①经济:(生产力)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崩溃。

③阶层:“士”阶层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④文化思想: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含义:“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涌现许多学术旨趣不同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彼此学习、吸收,相互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代表:(略)4、特点: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5、影响:①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各学派相互诘难,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宽容开放的特点。

二、主要流派:(、、、、)(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⑴生平介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整理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其思想保存在弟子整理的《论语》中。

⑵孔子的学说:①伦理观:“仁”(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政治观:“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等级名分制度);“德”(为政以德,以德化民,也主张逐步改良政治);③教育观: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

④宇宙观:敬鬼神而远之,又主张祭祀祖先。

⑶影响:当时未受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孟子和荀子孟轲:⑴生平:字子舆,邹人。

弟子将其言论整理为《孟子》;唐代后,《孟子》被奉为经典;南宋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

⑵主张:①政治观: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部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部级优课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一、原因: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经济上(根本原因):
铁犁牛耕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并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 私学兴起,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各学派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3、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基础。

道 家 、 法 家 、 墨 家 代 表 人 物 及 思 想 主 张
道家
法家
墨家
家 道
创始人:老子
课堂小结
第一:同必修一、必修二的联系: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 第二:同高考的联系:注重中西方思想的对比 第三:同现实的联系:传统思想对当前社会的指 导作用,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0 2
0 3
提出“性本善”论
C
荀 思想主张 子
仁义、王道、以 01 德服人
02
提出“君舟民水” 的思想
0 3 认为“人性本恶”0 4 主张礼法并用
EXP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探究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者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本恶
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 积极合理成份,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 诸子百家中的巍然大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与结论: 认识与结论:
1、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在伦理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 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尊老爱幼, 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尊老爱幼,敬贤尊师 的思想;言必信的社会公德等,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 的思想;言必信的社会公德等,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 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2、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 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 和谐社会”的思想, 理念中的新体现。 理念中的新体现。
知识升华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 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 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 了极大的影响。 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中的变革精神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 本精神。
(2)孔子的主要主张 )
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
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 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著书立说——六经(后世儒家经典) 六经(后世儒家经典) 著书立说 六经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德” ?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 统治。 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 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 关系, 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学派 代表 道家 老子
主要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 世界的本源是“道” 无为而治” 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朴素的辩证法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庄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 继承老子的学说,
法家 韩非 主张法制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子
人物 孔子 老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2、战国时期儒学的展 (2)荀子: 荀子:
仁义、王道, 主张施政用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人性论: 人性论: 性本恶 综合法家、 特点: 综合法家、道家思想的积极 特点: 合理成分
荀子思想的影响: 荀子思想的影响:
荀子“君舟民水” 荀子“君舟民水”的观点为后世有见识 的封建帝王所采纳, 治世” 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治世”局面的出现起到 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定的促进作用。 改造儒家思想, 改造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 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仁政”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 仁政”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其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 其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 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性善论为实行“仁政” 其性善论为实行“仁政”提供了伦理观基 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础,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学派 代表 道家 老子
主要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 世界的本源是“道” 无为而治” 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朴素的辩证法
庄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 继承老子的学说,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280一前233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 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 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 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 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 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 思想: 思想: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 ; 法不阿贵 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 物之一存一亡, “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 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 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 。
(2)孔子的主要主张 )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 思想核心是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 ——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待人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待人宽容 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刑杀 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 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雍也》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论语 雍也》 子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颜渊》 《论语 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 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 论语·为政 为政》 《论语 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子为政, 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必偃。 论语·颜渊 颜渊》 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1、“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4)意义: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 百家争鸣” 解放运动。 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儒家的形成
(1)创始人:孔子 创始人: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 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 字仲尼,尊称“ 字仲尼,尊称“万世师 表”“至圣”。 ”“至圣” 至圣
(2)原因 )
经济: 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3)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等。 道家、墨家、儒家、法家等等。
孟子、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时 期
孟子
荀子
春秋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仁的 爱人 思想 同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性相近 异 人性论 奠定 基础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体系完整,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成为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 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 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吾将以为教父。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 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 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 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 不谷” 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 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 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 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 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 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孔子说: 我仁; 孔子说: 我仁; 荀子说: 我义; 荀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百家争鸣”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 吗?为什么?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儒家提倡“ 仁义” 诚信”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儒家提倡的“ ”“德治”“民本 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 德治”“民本” 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