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检测题-学生用卷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

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2. 1883年美国总统格兰特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谈及自己在国外所遇到的四个最了不起的人分别是:法国首相甘贝特、德国首相俾斯麦、英国首相格兰斯顿和中国的李鸿章。

格兰特推崇李鸿章最有可能是()A.他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B.第一个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C.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D.最早支持中国赴美留学教育活动者3.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19世纪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途径有()①阅读和翻译西方书籍②就读新式学堂③出国留学学习④阅读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5.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

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B.“采西学,制洋器”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6.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

”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带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带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带答案)达标测评卷二十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海安中学高三阶段测试)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作为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2.(改编题)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找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办法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思想的先河C.是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3.(2010•海安中学高三阶段测试)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与各国历史发展时代命运之间的关系密切。

近代中国对海洋方面的严重危机有着较为清醒认识的是()A.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2010•海门中学一模)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2011•东营胜利一中期中考试)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李大钊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6.(2010•江苏省姜中、前中、如中、淮中四校高三联考)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推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7.(2010•北京文综广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附答案)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附答案)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附答案)
中国历史上三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以下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精选练习,请考生及时做题。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

《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

《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
A.康乾时期
B.道咸时期
C.同光时期
D.宣统时期
解析《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B
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

他们()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

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

答案B
1。

高中历史 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生版

高中历史  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生版

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1.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

材料表明()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2.梁启超认为,我国救亡之道,唯有变法自强。

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

据此可知,梁启超的变法主张()A.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B.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C.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极力阻挠D.触及政治制度层面的问题3.19世纪末,维新派郑观应曾提出“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

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

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

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A.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B.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

这主要是因为()A.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5.鸦片战争,中西会面。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10分)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这几个重大事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主要思想特点分别是学习先进科技、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思想彻底反封建。

其实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思想特点一定要做好解答。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彻底反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化开端2.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

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解析】中国这种思想的变化是社会转型的反映。

第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A卷 学生版

第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A卷 学生版

第六单元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2.1916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

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

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

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

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

”据此诗可知,严复A.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B.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C.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D.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3.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

这反映了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人物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D.挽救清王朝5.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6.熊月之曾专门研究过徐家汇公学的办学传统。

他认为,早在19世纪中叶学校草创时期,创始人就构建了体育、智育、德育并重的体系。

当时学校既讲授西学、法文,也讲授经史子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题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题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单项选择题(80分)1.鸦片战争前后,最早向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魏源B.林则徐C.曾国藩D.康有为2.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3.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4.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梁启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魏源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 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5.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实质意图是A.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B.毁弃中国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C.抵御侵略,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6.大规模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人物是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康有为7.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最直接客观条件的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国自然经济被进一步破坏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追求更多利润 D.列强争相对华进行资本输出8.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倡导民主和科学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9.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包括①张之洞②梁启超③严复④邹容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10.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①社会进化论②君主立宪③人民主权④民主共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12.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13.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一、选择题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 B.源 C.曾国藩 D.鸿章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3.《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4.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南宋末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5.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6.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单元检测14: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检测14: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检测试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禁烟期间,他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此举意在()A.推动晚清社会变革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改变国人自大的心态D.为对外交涉争取主动答案 D解析据材料“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结合所学林则徐禁烟与英国产生纠纷得出其意在为对外交涉争取主动,故选D项。

2.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

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

这一现象说明了()A.民族意识得以觉醒B.学术研究引起共鸣C.中体西用流行于世D.天朝观念亟待突破答案 D解析徐继畬客观的介绍却受到文人们“轻重失伦,尤伤国体”的批判,说明当时文人仍坚持天朝上国的心态,但当时已爆发鸦片战争,因此这一观念亟待突破,故选D项;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文人们并未意识到民族危机的到来,故无法说明民族意识得以觉醒,排除A项;当时文人们对徐继畬的介绍并不赞同,因此无法体现“共鸣”,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流行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3.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

这一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 B4.(2020·辽宁丹东高二第一学期期末)下表为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日本综合国力已经超越英美B.中国对西学认识的逐渐深入C.知识界否定了西方自然科学D.甲午战后西学传播范围扩大答案 B解析1850-1899年以“自然、应用科学”居多,而1902-1904年则以“史地、社会科学”居多,表明译著内容从以自然和应用科学为主转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这反映了中国向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转变,对西学的认识逐渐深入,故选B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题一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题一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2.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的新思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 B.奠定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基础C.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D.传播了以法治国的思想3.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4.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魏源应林则徐之请,编篡《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他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6.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演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1.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转型),社会也在逐渐转型,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选D;ABC三项不是最主要原因,说法欠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2.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此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其背后发生的根源在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不得不向西方探求强国御辱之道,因此在此过程中“西学”地位在中国日益上升,所以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选C,A B D三项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历程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清李慈铭在《越绳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副对联应出自()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B.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进步知识分子认识到,听任陈腐的君主专制思想泛滥,将导致“人格丧失,异议枉绝”,使“民德、民志、民气”扫地以尽。

导致这一认识的直接原因是A.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影响广泛的思想主张。

其代表人物张之洞即认为“西学应世事,中学治身心”"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下列主张与之一致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商君之论富强也,以耕战为务,而西人之谋富强也,以工商为先C.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于三代先王以行之D.欲避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5.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B.①③④C. ®<3)D.①④6.“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明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清王朝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技”的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

①③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称为“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中国人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D.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3.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

……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

”由此可见,郭嵩焘的言论更接近于()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C.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D。

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4。

(2009年广东卷)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

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5.(2009年天津卷)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

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6。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本质相同B.力主改造儒学C。

主张向西方学习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7。

(2009年广东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达标测评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达标测评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本卷考查考点: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王朝内部的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提出新的对策,开始兴办洋务。

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6.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然而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时,报名人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是因为()A.欧洲列强的干涉B.巩固派的反对C.洋务派的无能D.维新派的抵制7.“……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该材料是对以下哪种思想的的评价A.坚守“夷夏”精神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兴民权倡新学” D.“民主共和”12.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1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逆流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14.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实质是( )A.对孔子的否定B.对孔子权威的否定C.对儒家思想的褒贬D.对封建意识形态和传统思想的扬弃15.下列作品中既明确体现出反对封建旧道德,又鲜明反映出提倡新文学的是( ) A.《文学改良色议》B.《文学革命论》C.《狂人日记》D.《庶民的胜利》16.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2.1876年,英国人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办学主旨为:“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王韬主持书院期间,“以西学为主,而旁及时事、洋务…”材料体现该书院()A. 中体西用的办学理念B. 经世致用的办学特色C. 文化渗透的办学目的D. 中西并重的办学内容3.它“是(近代中国)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选择的一种处理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从思维范式上奖定了处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材料中的“它”()A. 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B. 意在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C. 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D. 突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急迫性4.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 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 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 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 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5.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据此可知,鲁迅评价孔子的视角是A. 孔子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B. 孔子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C. 孔子思想与民间信仰的结合D. 孔子形象具有的多面色彩7.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8.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9.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A.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 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 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10.《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怿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反映()A. 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 正确认识了东两方文化的优劣C. 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 “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11.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

该变化主要反映了A.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D.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12.某著作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该作者持此观点目的是()A. 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 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 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D. 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1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4.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15.“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 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16.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一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17.范文澜曾评价19世纪末的某运动:“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全封建思想来,应该说,前进了一步。

”这场运动“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是指()A. 伸民权、设议B. 民主、科学C. 民主、共和、博爱D. 实业救国18.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

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由此可知,陈独秀()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19.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 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文明B. 开始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C.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D.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主流20.甲午战争失败后,许多官员认为战败主要是因为李鸿章“不能当场力争,示弱四邻,已辱国体”。

他们上书建议改革,主要包括严官法、浚财源、求将才、加强海军等。

这主要表明A. 制度变革成为官员关注焦点B. 新旧官员相互轻视勾心斗角C. 外交问题应由内政改革解决D. “中体西用”模式仍大行其道21.“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A. 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矛盾B. 鼓励新思想新文化发展C. 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D. 促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22.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

”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

这表明胡适( )A. 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B. 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C. 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D. 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23.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A. 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 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D. 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耍24.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 中国双半社会程度逐步加深B.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25.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 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B. 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C. 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D. 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26.“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对该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思想是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判B. 该思想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C. 该思想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判D. 该思想是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判27.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

”这一评论反映了()A. 五四运动推动青年救亡图存B. 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C. 新文化运动影响学生的思想D. 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28.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 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 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 反映了对西方文明抵制态度D. 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29.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