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别政治问题和学术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摘要】本文讨论了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
介绍了学术中的政治的定义,概括了政治中的学术资料的特点。
然后,探讨了学术中的政治对研究的影响和政治中的学术资料的应用。
分析了政治与学术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强调了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本文全面探讨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领域提供了深入思考的基础。
【关键词】学术中的政治,政治中的学术资料,定义,特点,影响,应用,相互影响,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涉及到学术界和政治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学术领域中,政治因素往往会影响到学术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结论,从而影响到学术成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在政治领域中,学术资料的运用和解读也会对政策制定和决策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学术中的政治可以理解为在学术研究中不能回避的政治因素,包括学者个人政治立场、学术机构的政治倾向、政府部门对学术研究的干预等。
这些政治因素可能会导致学术研究结果的偏颇和失真,需要研究者和读者谨慎对待。
而政治中的学术资料则是指在政治实践和政策制定中需要依赖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数据。
政治领域对学术资料的需求往往更加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需要学术资料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深入研究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术成果的可信度和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2. 正文2.1 学术中的政治的定义“学术中的政治”指的是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存在的政治因素和政治影响。
在学术领域中,政治与权力关系往往会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应用以及研究成果的表达产生影响。
政治因素可能涉及到政治利益、学术自由、学术造假等问题。
学术中的政治不仅仅涉及到学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还关乎到学术界内的权力结构、学术界与政治体制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首先,在巴赫金自己思想学术活动的环境中,政治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后者内在地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学术活动。
在巴赫金进入思想学术领域之际,正是俄罗斯社会天翻地覆的时候。
十月革命使他未能读完大学,革命初期的困难使成千上万的人处于冻馁之中,为了活命不得不离开彼得堡到涅维尔以及维捷布斯克谋生,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自己大半生、后来被称为巴赫金小组的那一批年轻朋友,并在与他们的切磋砥砺中形成了自己那些最重要的思想:关于康德、柯亨的哲学、美学,以及自己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伦理哲学。
1924年到1928年对于巴赫金也是有决定意义的几年,在这几年,巴赫金以朋友的名义出版了一系列论著,这些论著从选题到核心观点都明显地与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气候有密切关系,批判形式主义,批判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几种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文学形式、语言和心理构成的本质,等等。
即使是以自己名义出版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著作,也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视角;而30到4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权威意识形态的影响仍然明显存在,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关于拉伯雷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关系的研究,也明显地留下了列宁关于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理论的影响,这最强烈地体现在他著作中对民间文化没有批判的带有强烈乌托邦色彩的阐释。
这些论题、角度、学术立场的选择,都与特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学术论题、角度和立场的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巴赫金学术成果的内涵。
尽管巴赫金明确宣称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论著的许多基本内容却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明显痕迹,许多基本观点甚至表述都带有马克思主义的明显印记,即使不算以麦德维杰夫、沃洛希洛夫等人名义出版的、带有强烈的当时苏式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对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西方几种语言学流派进行批判的几部论著,仅以最能代表他自己学术立场和观点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和拉伯雷现实主义问题的两部论著而言,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表述和观点也比比皆是。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摘要】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术研究受政治影响,政治决策也受学术研究影响。
学术界的权力和政治权力相互影响,学术自由和政治干预的边界需清晰。
学术界应当如何应对政治压力,保持独立性。
政治决策也应借鉴学术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学术界和政治界需要相互尊重,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是维护学术品质和价值的基础,政治决策的科学性离不开学术支持。
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发展,实现社会共赢。
【关键词】学术中的政治、政治中的学术、关联性、重要性、学术研究、政治影响、政治决策、学术界权力、政治权力、学术自由、政治干预、政治压力、独立性、合作关系、借鉴学术成果。
1. 引言1.1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的定义在学术界和政治界,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在定义上有着不同的角度,但它们之间的互动却在现实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术中的政治指的是学术研究过程中政治因素的参与和影响,包括政府、组织、利益集团等对学术活动的指导、干预和控制。
政治中的学术则是指政治领域如何利用学术研究成果来支持决策制定和实施,包括政府决策者如何借助学术研究来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相关性和重要性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术研究与政治决策密切相关,学术研究的成果往往成为政治决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政策制定者需要依靠学术研究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分析,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政治决策的实施也会影响到学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政治需求往往会影响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学术界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术界的权威和声誉往往能够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政治权力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学术界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学术的范围和涉及面没有政治的深、广。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
政治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政治是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
扩展资料:政治的特征: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
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
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
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
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
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一学术与政治是古今中外学术史上敏感而又时新的话题,一方面,学者追求学术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对现实政治充满热情。
在阐述二者关系之前,厘清一下相关概念则是必要的。
何谓学术?长期以来学术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对“学术”一词的理解变得模糊起来。
浅谈学术与政治
浅谈学术与政治作者:尚文艳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2期一学术与政治是古今中外学术史上敏感而又时新的话题,一方面,学者追求学术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对现实政治充满热情。
在阐述二者关系之前,厘清一下相关概念则是必要的。
何谓学术?长期以来学术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对“学术”一词的理解变得模糊起来。
一般而言它是指有系统而较专门的学问。
梁启超在《学与术》中解释,“学也者,观察其事物而发现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也。
”严复曰:“学者,即物而穷理……术者,设事而知方。
”刘师培说:“学指学言,术指用言。
”蔡元培认为:“学是学理,术是应用。
”简言之,上面的陈述主要强调学与术是不可分的,学术即以学致用。
另一些论者从现代词义学上研究“学术”二字,更多突出了对学术本体性质的认识。
如杜书漉认为学术中的“‘术’不光是‘道术’,还包含着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程进行思维操作,也就是琢磨和研究。
或者可以说,学术就是对对象和问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程进行专门的琢磨和研究,以求得到系统或体系性的知识。
”何谓政治?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政治即阶级关系、政治即权力斗争或权力均衡、政治即管理和参与……政治即决策活动等。
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一书中认为: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最易且最常侵犯学术独立自主的力量,非政治莫属。
所以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不单是保持学术的净洁,也是在政治上也就保持了民主。
政府之尊重于学术,亦不啻尊重民主。
二中国古代有“学在官府”、“官师不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学者与政治几乎合二为一,自孔孟以来,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都继承了经世致用、关心国家大事的精神,形成了忧国忧民、学术与政治一身二任的传统。
学术也往往承载着现实使命。
陈平原在回顾百年中国学术时发现,虽从王国维、梁启超开始,就不时有人呼吁“为学术而学术”,但纵观20世纪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大多倾向于为学术外的原因而学术一“原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胡适,一九二九年办《新月》,一九三一年办《独立评论》,直接议政治。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一、引言《学术与政治》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一部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919年。
在这部作品中,韦伯探讨了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分子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一位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韦伯对这些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二、主要内容学术与政治的界限韦伯认为,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学术研究追求的是客观性和真理性,而政治活动则追求的是权力和利益。
因此,他将学术研究者和政治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认为他们应该各自坚守自己的领域和职责。
知识分子的责任韦伯认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他主张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他也强调知识分子应该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不被权力和金钱所收买,勇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学术自由的价值韦伯非常重视学术自由的价值。
他认为,学术自由是保障学术研究质量和创新性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学者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未知的领域,推动学术进步。
因此,他主张政府和社会应该尊重和保护学术自由,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三、思考与感悟读完《学术与政治》,我深感韦伯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启发性。
他对于学术与政治的界限、知识分子的责任以及学术自由的价值等问题的阐述,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他的思想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我认为韦伯对于学术与政治的界限的划分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者或政治家跨越自己的领域去干涉对方的事务,结果往往导致混乱和无效。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各自的领域和职责,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其次,韦伯对于知识分子的责任的强调也让我深感认同。
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我们确实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学术与政治》这本书是由中国著名学者胡适所著,深入研究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阅读《学术与政治》,我对学术和政治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胡适在书中首先提出了他对学术的定义,他认为学术是对人类文明的总结和创造的过程,是一种追寻真理的理性思维活动。
学术应该是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与政治无关。
然而,在现实中,学术往往会受到政治的干扰和控制,导致学术失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
胡适深入分析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学术存在政治保护的必要性。
他认为政治对学术的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要保护科学家的思想自由和独立性,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思考;二是政治要提供学术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包括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支持等。
只有政治与学术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然而,胡适也指出,政治对学术的干预和控制也是学术发展的一大障碍。
政治的干预容易导致学术研究的偏袒、唯上而下的命令式研究和盲目效应。
政治的干与学术大力推行建设,导致学术界过分注重表面的荣誉和成就,忽视了真正的学术进步和发展。
因此,政治对学术的干预必须有限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正是对这种关系的深入思考,使我对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学术界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术界的人事任免和科研经费的分配等问题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二是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过分追求数量和表面的成绩,忽视了真正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三是学术界存在着浮夸风气和虚假学术活动的问题,使学术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了威胁。
读完《学术与政治》,我深感中国学术界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注重学术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减少功利化的倾向。
其次,政治要提供充分的学术保护和支持,保证学术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同时,学术界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智慧。
宋才发: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与“政治”
宋才发: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与“政治”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与“政治”宋才发*一、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一)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学术性”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本质属性。
坚持学术性,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理论水平,是学术期刊存在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什么是“学术性”呢?从本质含义上讲,“学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理,一是指方术。
”1学理方面讲究渊源、继承、发展、创新、自成理论体系,具有科学的严密性;方术方面讲究方法、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综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换句话说,“学术性”就是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任何人从事一门学科的研究都包括学习、钻研和科学研究这三种不同的活动。
三者是蝉联、交错的,在性质上是各有所别的,但说到底,不外学理与方术的结合。
也正因为学术研究工作是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付出极大的心血,甚至要做出很大的牺牲,所以才显示出科学研究不同于一般工作的特殊价值。
衡量社会科学期刊论文的学术性不像自然科学论文的学术性那么精确。
一般衡量其学术价值的客观尺度,主要是看它在学术上有没有创造性?是否提出了新问题、发现了新材料、做出了新的论证?是否得出了新的结论或观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无论从学理或方术上讲,只要有创新,就是科学成果的点滴积累,就是有价值的、有学术性的。
(二)把握好学术性的基本度学术期刊必须把握好“学术性”的基本度。
什么是度呢?从哲学意义上讲,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不存在有质无量或有量无质的事物,质和量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度规定事物的客观属性。
作为事物的度,有两个临界点,中间有一个量变的幅度。
在一定质所容纳的量的界限内,事物可以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一旦超过量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大凡可以称得上有学术性的论文,必须具有专门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我们强调学术性必备“三性”,是就它的一般涵义相对而言的,绝不能把学术性神秘化、绝对化,看成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论学术与政治
论学术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与公共安全研究所刘辉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时,提出了“场域”的概念。
所谓场域,指的是由附着于某种权力或资本形式的各种位置间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的。
在布迪厄看来,首先,一个分化了的社会并不是一个由各种系统功能、一个共享的文化、纵横交错的冲突或者一个君临四方的权威整合在一起的浑然一体的总体,而是各个相对自主的“游戏”领域的聚合,这种聚合不可能被压制在一种普遍共同的社会总体逻辑下,因而社会生活在现代是通过将自身分割为经济、政治、审美、知识等不同场域而存在的。
其次,每个场域都规定了各自特有的价值观,拥有各自特有的调控原则,而且各自特有的逻辑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约成支配其它场域运作的那些逻辑和必然性,这些原则界定了一个社会构建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不同的原则就是区分各种场域的标志。
再次,场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劳永逸地确定的,即使是它们演进的最一般的趋势也并非如此,场域与场域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相互渗透,此时边界将变得模糊而不易区分[1]。
布迪厄特别强调指出,在所有场域中,权力场域具有覆盖其它场域的天然优势,处于“元场域”的层次,它可以通过强大的权力优势对其它场域形成巨大的干扰。
学术致力于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不断探索更加美好的治理之路,而政治则是现实世界中权力和资源的配置。
二者之间决不应该是孤立存在和运转的,而是需要实现良性互动,美好的蓝图方能成为现实,这便是探讨学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必要性。
一、学术对政治的智力支持学术和政治的目标不同,前者以探索自然界规律为目标,后者以维持秩序、实现社会良性运转为目标;学术追求的是真理,首先需要剔除人等外在客体对其的干扰,而政治追求的是协调,要实现的就是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学术遵循自己的研究规范,用事实和规律说话,而政治更多的是修辞学,需要鼓动公众;学者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运用自己的理性认识世界,而政治家们最为首要的则是追逐权力,运用权力来达到自己的为政纲领。
政治与学术
由于在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在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在政治上为谁服务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他们是在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大方向下,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因此,广大知识分子在科学、艺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学术问题。即使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出现政治上的错误,也应当进行具体分析。从过去二十几年的情况看,有的并不是什么“政治错误”,而是诬陷不实之词;有的是由于执行一条错误的政治路线的影响而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自觉地造成了错误。即使是政治上的错误,大量的也还是人民内部问题;打着学术文化的幌子进行反革命政治活动,那是极个别的。
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学术研究可以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反馈和建 议,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和优化政策。
学术独立性
学术界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 不同视角和建议,有助于减少政策制定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学术对政治运动的影响
思想启蒙
学术研究可以启发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意识,推动政治运动的发 展。
舆论引导
学者们在学术研究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影响公众的舆论方 向,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政治运动。
社会动员
通过学术研究和宣传,学者们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政治运动, 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学术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体制完善
学术研究可以帮助政治体制发现自身存在的 问题和缺陷,提出改革建议,推动体制的完 善和发展。
政策导向研究
01
政治需求可能推动学术研究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促
进科研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资金支持
02
政府投资是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政治对科研的
资金支持起到了推动作用。
跨学科合作
03
政治需要可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跨学科研
究和创新。
政治对学术研究的评价
价值中立
学术研究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不受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影 响。
鼓励学者们在研究 中保持独立思考和 自由言论,促进学 术创新。
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科学方法和 客观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政
治立场的影响。
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尊重 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成果,避免
过度政治化。
在学术交流和讨论中,遵循学 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维护学术
界的公正和客观。
加强政治与学术界的沟通与合作
[学术,政治,政治,其他论文文档]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首先,在巴赫金自己思想学术活动的环境中,政治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后者内在地影响和制约着他的学术活动。
在巴赫金进入思想学术领域之际,正是俄罗斯社会天翻地覆的时候。
十月革命使他未能读完大学,革命初期的困难使成千上万的人处于冻馁之中,为了活命不得不离开彼得堡到涅维尔以及维捷布斯克谋生,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自己大半生、后来被称为巴赫金小组的那一批年轻朋友,并在与他们的切磋砥砺中形成了自己那些最重要的思想:关于康德、柯亨的哲学、美学,以及自己具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伦理哲学。
1924年到1928年对于巴赫金也是有决定意义的几年,在这几年,巴赫金以朋友的名义出版了一系列论著,这些论著从选题到核心观点都明显地与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气候有密切关系,批判形式主义,批判弗洛伊德主义,批判几种当代西方语言学理论,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文学形式、语言和心理构成的本质,等等。
即使是以自己名义出版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的著作,也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视角;而30到4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权威意识形态的影响仍然明显存在,就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关于拉伯雷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关系的研究,也明显地留下了列宁关于每个民族都有两种文化理论的影响,这最强烈地体现在他著作中对民间文化没有批判的带有强烈乌托邦色彩的阐释。
这些论题、角度、学术立场的选择,都与特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这种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对学术论题、角度和立场的影响,自然会影响到巴赫金学术成果的内涵。
尽管巴赫金明确宣称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论著的许多基本内容却留下了马克思主义的明显痕迹,许多基本观点甚至表述都带有马克思主义的明显印记,即使不算以麦德维杰夫、沃洛希洛夫等人名义出版的、带有强烈的当时苏式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对形式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西方几种语言学流派进行批判的几部论著,仅以最能代表他自己学术立场和观点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和拉伯雷现实主义问题的两部论著而言,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表述和观点也比比皆是。
李华芳:学术与政治之间
李华芳:学术与政治之间学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简单的话题。
有韦伯的名篇演讲和徐复观的名著在前,似乎没有多大讨论的必要。
只是讨论马基雅维里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纠葛有点像金庸小说中的《广陵散》成绝响、曲洋却从东汉蔡邕墓中盗得一样。
虽有韦伯和徐复观在前也不曾散失,但往前回顾马基雅维里的故事,或许会有新的意味。
可以说明知识分子并不是在韦伯之后才有如此纠结,而是至少在15—16世纪就面临学术与政治的选择。
如果对更早一点的知识分子,例如中国的孔子以及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进行考察,也许会发现这是知识分子的宿命亦不可知。
另一个理由是澄清一点误解,尽管知识分子常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情怀,但单个知识分子寻求政治家的青睐以便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模式与现在我们所说的“智库”这种有组织的更专业化的用理念影响政策的模式,有天壤之别。
尽管个别知识分子的思想可能会被有组织的接受并且推广,甚至理念推广型智库依旧在从事类似的活动,例如美国的加图研究所秉承和推广的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的思想,但与“孔子—董仲舒”模式毕竟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组织化。
知识分子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纠结,随着现代教育业和智库业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方式,组织化的模式也摆脱了知识分子的个体化模式。
但讨论个别零星却重要的知识分子行为,依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讨论只聚焦在马基雅维里身上,以开启这一关于知识分子在学术与政治之间如何纠结的话题。
讨论所依据的版本是哈维·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的英译The Prince第二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
着重要讨论的是马基雅维里关于《君主论》的两封信,第一封信是《献辞》(Dedicatory Letter),也叫做《献给洛伦佐·美第奇君主的一封信》。
第二封信是写给他的朋友维托利(Francesco Vettori)的,写于1513年12月10日,彼时马基雅维里刚刚写完《君主论》。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1. 引言1.1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学术和政治是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术是指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论证来探求真理和提升知识的活动,而政治则是指管理社会事务和调整社会关系的活动。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是相互交织的,学术成果通常会影响政治决策,而政治环境也会对学术研究产生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政治因素会渗透到学术领域中,导致学术研究受到政治干扰,破坏了学术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政府可能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对学术研究进行干预,使得学术成果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学术界也可能存在一些政治化倾向,从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学术和政治的关系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学术可以为政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政治决策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学术和政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探讨学术和政治的关系对于理解当今社会的运行机制和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学术讲政治的内涵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涉及到政治议题和政治影响的表达和讨论。
学术讲政治并非简单地将政治观点或立场强加于学术研究之上,而是在学术探讨中将政治因素纳入考量,并对政治议题进行客观和理性的分析。
学术讲政治旨在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言论,为政治决策提供理性、客观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意见。
学术讲政治的内涵包括对政治议题的深入探讨和分析,以及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评估。
在学术讲政治中,学者们会就政治议题进行理性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对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学术讲政治,学者们可以促进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政治决策提供理性、客观和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意见。
学术讲政治也有助于推动政治决策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内容字数已达2000字,请问是否需要继续补充?】2. 正文2.1 学术界的政治化倾向学术界的政治化倾向是指在学术领域中出现政治因素对研究、教学和学术活动产生影响的现象。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引言学术和政治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领域。
学者通过研究和学术输出,对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而政治因素也常常对学术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本篇报道将就学术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相关的学术著作进行深入阐述。
学术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学术对政治的影响学术研究对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家和决策者会借鉴学术研究结果来制定政策。
学术研究能够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经济学家的研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直接的影响。
此外,学术界也可以通过知识和观点的传播对社会产生政治影响。
学者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书籍以及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出去。
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政治家、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进而对社会的政治议程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引起公众对政策问题的关注,并促使政治决策者采取相应行动。
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力量也常常对学术研究产生影响。
政治干预可能导致学术领域失去独立性,限制学术自由和学术多样性。
一些政客可能会试图操纵学术研究,以符合其自身的利益和意识形态。
例如,在一些独裁政权下,政府可能通过审查和限制学者的研究领域和观点来控制学术界。
此外,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学术资源的配置和研究议题的选择。
在一些国家,政府会向某些优先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
政治家和政策制定者可能会优先考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研究课题,从而影响学术界的研究议程。
相关学术著作分析《政治的科学》《政治的科学》一书由国际关系学者X出版于20XX年。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并对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不仅适合政治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供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政治与学术资料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作为一种行为和决策的过程,对学术资料的产生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学术资料也为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数据。
本文旨在探讨政治与学术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对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意义。
首先,政治对学术资料的产生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治决策的过程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学术资料进行决策分析,以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政策。
政府机构、决策者和立法者需要借助学术资料了解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作出准确的决策。
其次,政治对学术资料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政治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往往会激发学术界进行相关研究,从而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政治对学术研究的需求和推动。
另一方面,学术资料对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学术资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思路。
而政府机构、决策者和立法者在制定政策时,往往需要借助学术资料来了解问题的本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政策效果的预测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学术资料还可以帮助政治决策者评估政策的成效和效益。
通过学术研究的实证分析,政府机构和决策者可以了解某项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及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这样,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学术研究的结论,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最后,政治与学术资料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助于公众对政治决策的监督和参与。
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资料的公开透明,公众能够了解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决策过程,从而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和学术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参与到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
综上所述,政治与学术资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治对学术资料的需求和应用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学术资料也为政治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依据。
读书笔记——学术与政治
对“以政治为业的方式”的思考以政治为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为”政治而生存,二是“靠”政治生存。
“为”政治而生存的人,从内心里将政治作为他的生命。
他或者是因拥有他所行使的权力而得到享受,或者是意识到服务于一项“事业”而使生命具有意义,从而滋生出一种内心的平衡和自我感觉。
力求将政治作为固定收入来源者,是将政治作为职业,“靠”它吃饭,没有如此打算的人,则是“为”政治而活着。
从对政治的态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方式是没有大的区别的。
但是,从从业者的经济水平上来看,这就是有区别的。
“为”政治而生存的人是没有经济负担的,说明其家庭条件很好,或是其他。
而“靠”政治生存的人就不是这样的在生活中有充裕的金钱,以至于他把政治当作是一种职业,靠政治而生活着。
这并不难理解,对于我们来说。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说到这两种以政治为业的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实践中两者兼而为之,但是,不难看出,作者更赞同前者——“为”政治而生存。
因为,“靠”政治为业的人会在其工作中,因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会利用其政治的支配权力而为自己谋求利益。
而“为”政治而生存的人则不会这样,原因是,他根本就不需要。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结论——“食利者”应该是“为”政治而生存的人。
“食利者”是完全具备“闲暇”条件的人,他不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在生活中的琐事上。
观点一:作者的这些观点我都能理解,但是,我还是会有这样的疑问。
如果说,是一个“食利者”来为我们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制定政治政策,会不会因为其不懂下层民众的辛苦,而做出只对中上层公民有利的决定。
我是有这样的问题的,我认为,一个一直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人,是不能做出一个倾向于社会中弱者的决定的。
所以,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我自己的论述。
显然,我个人是不赞成由一个“食利者”来担任“为”政治而生存的人的。
在这样的疑问下,我认为自己必须确定一下“政治”的定义。
之前看过朱光磊先生的《政治学概要》,引入其书中政治的定义。
政治,就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民族等社会集团和政党、利益集团等社会政治存在形式,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建立或巩固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这种政权的力量处理社会关系,统治和管理社会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
用学术讲政治的内涵解析政治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学术界对政治的研究也是一个古老而又活跃的领域。
如何用学术的语言和方法来解析政治的内涵,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学术研究政治的方法和政治的内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政治是人类生活中根本性、普遍性、全面性的事业,是调整、协调、整合社会力量的活动,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活动,是国家权力与国家活动的总和。
而学术则是指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学习和教育的科学活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政治为学术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场景,同时学术为政治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智力的支持。
在当代社会,政治的变化和发展需要学术界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又会对政治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探讨学术研究政治的方法。
学术研究政治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
理论研究是指通过深入分析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政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理论研究不仅需要对政治理论有着系统的把握,还需要对政治实践有着敏锐的观察。
实证研究则是指通过对政治实践中的具体事件、行为和决策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了解政治的具体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需要对政治实践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获取可靠的数据和事实,然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两种研究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也可以更好地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我们需要分析政治的内涵。
政治的内涵主要包括权力、利益、规则和公共事务四个方面。
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运行和竞争的,是关于社会利益的分配和博弈的,是关于社会规则和制度的建构和改变的,是关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调整的。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是政治运行的基础和动力,而利益则是政治的目的和动机。
政治规则和公共事务则是政治的载体和结果。
政治的内涵决定了政治的本质是一种权力的竞争和博弈,是一种利益的分配和争夺,是一种规则和制度的建构和变迁,是一种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调整。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政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政治和学术资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篇论文将会探讨政治和学术资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学术资料如何影响政治的发展。
首先,政治和学术资料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
政治决策往往需要基于大量的学术研究,例如关于环境污染、教育投入、医疗资源分配等等的研究数据。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政策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
政治决策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干扰,如果政策制定者无法依据可靠的学术资料来做出决策,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将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学术资料是制定公正和科学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其次,政治也反过来影响了学术资料的发展。
政治的特性决定了学术资料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例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将促使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获得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政治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也涉及到学术资料的筛选和发布。
政治利益集团可能会利用对学术资料的控制来影响政治决策,因此学术界需要坚持独立研究并加强学术自律,以确保学术资料的公正性和可信性。
除此之外,学术资料还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学术资料提供了政策制定者一个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视角来看待复杂的社会问题。
同时,学术资料也能够启发公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参与。
例如,社会公益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使得更多的普通公民获取相关学术资料,自主思考并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学术资料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促进了政治的发展,也提高了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度。
因此,政治和学术资料之间的密切互动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
政治决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学术资料的可靠性和公正性,以及公民对于社会的参与度和责任感,都在政治和学术资料的相互影响中得以保障。
政治和学术资料的来往合作将充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政治和学术资料之间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术讨论的几个问题*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三日)
彭真
一区别政治问题和学术、艺术问题
作为上层建筑的学术、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学术、艺术问题中,有同历史发展方向对立的政治问题的,应该联系政治问题对待;不是政治问题的,就不要轻率地把它同政治上的大是大非,特别是同敌我问题混淆起来,也不要轻率地下结论。
在政治方向正确这个前提下,学术和艺术上的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应该进行讨论、研究。
一个作品,有对的,有错的,怎么办呢?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嘛。
只要政治方向对头,其他方面有一点错误,改正就是了。
一个作品,基本正确,基本好,就
应该肯定,就应该爱护,就应该帮助它修改和提高。
不然,出来一部新的作品,并不是——————
*这是彭真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讲话第四、五部分的要点。
基本坏,又不是大是大非、敌我问题,一出来,就只有批评,没有帮助,学术、艺术怎么能繁荣活跃呢?哪有一个新东西一出来就十全十美的呢?
二批判必须有破有立
我们的批判,必须是有破有立。
一个破,一个立。
不破,就不能立。
不破封建主义,不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怎么立起来呀?如果让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霸着阵地,甚至霸着我们同志的头脑,社会主义怎么树立起来呀?对于一切错误的东西,反动的东西,必须坚决地破,破就是革命嘛。
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没有立,也就不能真正彻底地破。
把旧的破了,但没有拿社会主义的去代替,那个旧的又会慢慢地复辟。
在学术、艺术上没有真正的建设,就不能把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真正彻底地破掉。
现在有些批判就是立的这个方面少了,把错误的批判了,但是怎么立、立什么呢?看不出来。
我们的批判,总的来讲,不应该这样。
有的时候有些方面,先破了再说,也是需要的。
但是,因为现在我们领导着国家,所以总的来讲,必须是有破有立。
学术、文化艺术方面的一切批判,最后都要除旧布新,落到学术、文化艺术的建设方面,这就达到破的目的了,达到批判的目的了。
批判要使我们的学术、文化艺术繁荣起来,不是使它萧条,所以要有破有立,要破,同时要立。
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文学艺术创作是要个人下苦功夫的。
有人说它是手工业,有人说它有点像个体劳动。
不管怎么说,写作开始总要由个人分头去动手。
所以,我们提倡,一方面要个人去研究、创作,同时又要有集体讨论和互助合作。
我看,这个作风是好的作风,是毛主席的作风。
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在党的七大,大家提了八十几条意见,凡是对的,即使是一个字,主席都吸收了。
毛主席写文章,总是先跟人家交换意见,调查研究,写出来以后,还找大家征求意见。
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可以找人研究研究呀?为什么不可以接受人家的意见呀?怎么自己说的就都对呀?错了也说对,这不好。
我看,还是要提倡民主作风。
写出一个东西,这样驳,那样驳,驳来驳去,好的意见都接受。
这就必须发扬民主,文化部要发扬民主,一个局要发扬民主,一个杂志的编辑部要发扬民主,每个人都要有民主作风。
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自以为是。
实事求是,就是按辩证唯物论办事情;自以为是,就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
自己认为对就对呀?要克服自以为是的作风。
要实事求是,部分对,就是部分对;基本对,就是基本对;部分错,就是部分错;基本错,就是基本错。
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
党内也好,人民内部也好,不论你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文艺工作者、
普通老百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地方只能服从真理。
我说我这个是真理,你说你那个是真理,怎么办?怎么行动?在一定的组织里面,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
但是,少数人可以声明,在行动上服从上级或多数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意见。
因为真理要受实践检验,自以为是真理,不一定是真理。
一切人,不管谁,都应该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追求的就是真理,按真理办事嘛。
这个问题恐怕在学术界、文艺界更突出一点。
我们一定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也就是发扬毛主席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听了很多人的意见,跟很多人谈了话,才搞出那么一个引言和结论。
正面反面的意见都要听,正
面反面意见都要允许充分发表,畅所欲言地发表,发表完了,谁的意见正确听谁的,大家都服从真理。
我们对一个领导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不属于尊重不尊重他的问题。
如果说这就是什么尊重不尊重,那是把尊重庸俗化了。
学术界、文艺界也应该这样,有意见就畅所欲言地发表,共同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也是一看二帮。
我们是共产主义者,要养成一种共产主义的风格,除了共产主义的利益以外,除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以外,除了工农兵人民大众的利益即党的利益以外,不谋私利。
我们要在学术界、文艺界造成一种像毛主席所讲的,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造成这么一种局面,我们的学术和文学艺术就会繁荣起来。
根据《彭真文选》刊印。